标题: 亦钦亦敬的朋友(文远和云长)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3 00: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亦钦亦敬的朋友(文远和云长)

蓝字是张辽绿字是关羽红字是总结。鉴于小字注是否罗贯中亲写,仍有争疑,故此文不引用。
这两位曹、刘阵营的顶尖将领,其中关羽更在小说里封神了。他们之间也不能算沒有交锋过,小沛、赤壁等从征就是。在傲气的关羽眼中,张辽的份量不算轻,其才能也值得让关羽所敬佩。此文是比划一下两位朋友,在演义里统帅、谋略之才。两篇在引文中有若干重复,故详尽引录于某一篇后,在另一篇会有若干精简。

统率篇
查《汉语大词典》,统率解作统辖率领,见于《吕氏春秋.简选》:“选练角材,欲其精也;统率七民,欲其教也。”

首先从他们最终的地位说起,关羽是荆州集团军的司令,这点相信不用多作解释,但张辽是否不过是一城之镇将呢?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第1回)
却说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第33回)
操视之,乃扬州刺史,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字符颖。馥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绩。(第48回)
操曰:“荆州托汝管领;襄阳吾已拨夏侯惇守把;合淝最为紧要之地,吾令张辽为主将,乐进、李典为副将,保守此地。但有缓急,飞报将来。”(第50回)
此时张辽等一般旧战将,皆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合淝、并等处据守关津隘口,把截城池。(卷之十七 曹丕五路下西川)
演义中把州治看成一州这点,已可在黄巾攻青州、曹操攻冀州、幽州太守刘焉三事中得知;合肥正是魏扬州的州治,再看看合肥,是与冀州、徐州、青州和并州等并列的;演义正文既已交代刘馥为扬州刺史,干么不写扬州而是合肥呢?其后演义正文还提及扬州都督曹休等人的。所以张辽镇守的州治合肥,等同魏的扬州。退一步,丟了皖城后至石亭之战前,这段时间內魏仍未收复,故扬州仅余合肥所在的一郡,逍遙津之战后魏守合肥与守扬州,基本同义。
那么,张辽有沒有调动扬州境内的兵力之权呢?虽然因他的任务是防守,而未征集过军队伐吴(当然,这么一点的兵力是不可能平吴),且驻守各郡的兵力不多,守有余而攻不足。
扬州庐江太守朱江被明令有运粮予合肥之责,张辽总能过问合肥与皖城两地的粮草状况吧?这曹操东缐的防守司令官,应该算是有监军粮之权吧?不要反问我,运粮难道不是民政之事吗?运军粮是否算民政还是其次,最重要是曹操下令张辽准备,他说了算。
不过其兵力不多而无法如关羽、曹仁、夏侯渊他们这样能发动攻势,权力是比较少(只因他不是姓曹或夏侯),但他还是一方之长。另一方面,关羽既是名将,且又是刘备之弟,故权力比张辽大自是无可厚非,但我们不是评比二人各自与其主公的亲密度,而是能力,故这不能成为判断关羽比张辽高的理由。
操曰:“长文之言,正合吾意。”即时起大兵三十万,径下江南;令合淝张辽,准备粮草,以为供给。(第58回)
蒙献策曰:“现今曹操令庐江太守朱光,屯兵于皖城,大开稻田,纳谷于合淝,以充军实。今可先取皖城,然后攻合淝。”(第67回)

忽报扬州司马大都督曹休上表......于是曹休引大军径取皖城。(第96回)
正元二年春正月,有细作飞报,说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以废主为名,起兵前来(第109回)......扬州都督、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毋丘俭。

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包括纳一想降之敌),张辽能招安并非已一心想降曹的臧霸(见第20回);关羽能收编廖化、周仓等黄巾,故他们全有此能(不是比较使用频率)。

若有人认为,张辽和关羽同在代表作中威震敌国,但关羽的水淹七军令较强大的魏国、个人能力值较孙权高的曹操也惧怕的话,请别忘记关羽能动用的兵力,同样比张辽多出很多的,故张辽防守反击成功,已是超额完成。若关羽的本钱和张辽的一样,那就确是高下立见,但赌本既不一样,如何有可比性?
而且关羽虽有过短暂的威震华夏,但张辽有的是对吴百姓几年内的心理阴影,彷佛像一道不可逾越防线。何况威震敌国是否就算更强呢?周瑜莫非能因为这逻辑,而得出比关羽弱的结论吗?显然不能。
至于关羽能吸引魏、吴六大名将(曹仁、于禁、徐晃、吕蒙、陆逊和曹操)来先后围剿,而张辽从未试过,这是否也比张辽优胜呢? 未必。只因张辽守合肥,蜀汉根本出不了兵,且关羽击败曹仁和于禁两名名将后,就能吸引另外三名,所以张辽只需击败两名江东名将,就能征明他有这个被围攻的资格:第一次合肥之战中,陆逊还未抬头,姑且不算上他的名字;逍遥津一役,吕蒙和甘宁确实被算计(详情可见智谋篇),张辽既能战胜东吴三大名将太史慈、吕蒙和甘宁,故论与名将的交锋中,张辽的战绩也不见得比关羽逊色多少。
水淹七军不是关羽靠统率击败于禁,而是靠智谋,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战果。指挥水师攻击已经溃不成军的旱鸭子,一个统率合格的将军已能办到,只是他们一般无此智谋。成何看出问题,是少数例子,先锋庞德也接纳,只是主帅于禁不理会罢了。
辽曰:“此是吴兵外应,可就计破之。”便令人于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太史慈见城门大开,只道内变,挺枪纵马先入。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背后李典、乐进杀出,吴兵折其大半,乘势直赶到寨前。陆逊,董袭杀出,救了太史慈。曹兵自回。孙权见太史慈身带重伤,愈加伤感。(第53回)
吕蒙、甘宁前队兵进,正与乐进相迎。甘宁出马与乐进交锋,战不数合,乐进诈败而走。甘宁招呼吕蒙一齐引军赶去。孙权在第二队,听得前军得胜,催兵行至逍遥津北,忽闻连珠炮响,左边张辽一军杀来,右边李典一军杀来。孙权大惊,急令人唤吕蒙、甘宁回救时,张辽兵已到。凌统手下,止有三百余骑,当不得曹军势如山倒。凌统大呼曰:“主公何不速渡小师桥!”言未毕,张辽引二千余骑,当先杀至。凌统翻身死战。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余,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牙将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约马退后,再放马向前,跳过桥去。”孙权收回马来有三丈余远,然后纵辔加鞭,那马一跳飞过桥南。后人有诗曰:“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淝。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第67回)

却说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第75回)

再列出一些无效战例:
这若叫带兵讨灭黄巾的话,倒不如叫武力单挑后收降敌军,还贴切多了。两军根本无交过战,总不成武力高,等同统率也高吧?关羽的长沙之战,理由同上,基本只是关、黄单挑和魏延献城。
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第1回)
玄大怒曰:“我看了三日,汝敢欺我!汝前日不力战,必有私心;昨日马失,他不杀汝,必有关通;今日两番虚拽弓弦,第三箭却止射他盔缨,如何不是外通内连?若不斩汝,必为后患!”喝令刀斧手推下城门外斩之。众将欲告,玄曰:“但告免黄忠者,便是同情!”刚推到门外,恰欲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云长大喜,遂入城。(第53回)


在演义中,只要能造成首尾夹击之势的话,不但可以让交战双方反复互换优势(雒城之战),连以姜叙、杨卓、尹奉和赵昂的作战力,也可与马超、庞德和马岱军维持胶着状态(夏侯渊杀到,才打破平衡而令马超军大败)。故这种情况下的胜仗,最主要能体现的是智谋而非统率,所以逍遥津和关羽破曹仁,最大的体现是智谋。
杀奔雒城来。尘埃起处,前面一军杀至,乃雒城守将吴兰、雷铜也;后面张任引兵追来:前后夹攻,把魏延围在垓心。魏延死战不能得脱。但见吴兰、雷铜后军自乱,二将急回马去救。魏延乘势赶去,当先一将,舞刀拍马,大叫:“文长,吾特来救汝!”视之,乃老将黄忠也。两下夹攻,杀败吴、雷二将,直冲至雒城之下。刘璝引兵杀出,却得玄德在后当住接应。黄忠、魏延翻身便回。玄德军马比及奔到寨中,张任军马又从小路里截出。刘璝、吴兰、雷铜当先赶来。玄德守不住二寨,且战且走,奔回涪关。蜀兵得胜,迤逦追赶。(第63回)
姜叙、杨卓如何抵得马超,大败而走。马超驱兵赶来。背后喊声起处,尹奉、赵昂杀来。超急回时,两下夹攻,首尾不能相顾。正斗间,刺斜里大队军马杀来。原来是夏侯渊得了曹操军令,正领军来破马超。超如何当得三路军马,大败奔回。(第64回)

小结:他们同是一方之长,论他们是主帅的战绩,张辽有两次合肥之战,而关羽有破曹仁和水淹七军。关羽虽然在震憾力方面比张辽强,但只因他能调动的兵马较多,且他其后被徐晃和曹仁联手击破,故抵消了优势,不分上下。且他们全有招降敌军,达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能。


统兵打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即帅将与领兵,不过两者无必然的关系性:
刘邦御人之能不需多言,但他可以领五十六万联军于彭城,却被三万项羽军大败,被歼灭十多万。
在荥阳时,怕英布忠诚不够而自行走人,结果他领的关中军在听到主帅自行走人后就鸟兽散,但英布能以疑兵计从容退兵。
可刘邦却能在韩信兵营,夺其手中大部分精兵再与项王决战。
这是帅将高手,但领军不甚高明的典型例子。

帅将方面:
张辽能在濡须时使乐进与凌统单挑,是因为曹操明言他们有上下统的关系,故乐进能为其所指挥;张辽在两次合肥之战中,皆能指挥得动与他有私怨的李典,是其治将的表现。逍遥津智激李典,只因他对曹公密令还有疑虑,若根本指不动的话,在第一次合肥之战已经指不动才是,所以智激李典,不但不是张辽驾驭不了副将的污点,相反,更是其团结军心、坚定手下战意的表现。正如外号韦虎的韦睿般,虽然人家是连马都骑不上的白面嫩白小老虎,却在处理内部关系上很有一手,其能为梁武帝在还没开就认同:“将帅同心, 战则必胜!”能将与自己有矛盾的副手一起破敌,反而应加分才对。(个人性格品行与统率无关)还有,他在白狼山已能以先锋的身份,率领于禁、徐晃和许褚作战。以军法御名将之例,这是关羽所沒有的。
至于关羽,国舅糜芳和傅士仁北伐前饮酒,导致帐后遗火,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不顾念其身份,犯错的将领还是重罚,是其治将的表现。关羽能以其个人魅力,让周仓、赵累等以死相效,这是张辽所欠缺的。

不过,在用人失误方面,张辽同样沒有失分。本来关羽按军法处理,无可厚非,但更致命的错误还在后面。如果关羽初犯不深究,说明给机会他们戴罪立功,或者真斩了二人,又或者鞭责之后安插在无关痛痒的位置,这三种情况选择其一的话便罢;但他偏偏是没有完全认真执法、增加对方不满之余,又把二人安插在会约束到自己的紧要位置上,而且放弃安插可靠之人的挽救措施,这就不能不说是关羽的失败了。
统率既解作统辖率领,当然就包括管理、指挥、安排下属。不识人而错误安排管理导致失败也罢了,识人而还错误安排管理而导致失败,就更加说明统率的表现差了。关羽恰好属于后者。
很多人说关羽不识人,恰恰相反:王甫说潘濬多忌而好利,关羽回应:“吾素知潘濬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明知其人不可靠还是顽固坚持,又岂能不自掘坟墓?潘濬在东吴入侵时,有沒有最基本的抵抗?完全沒有。至于糜、傅二人,从出征前二人的失职,关羽当已知二人也不可靠(从其与王甫的对话中,也可知关羽对二人的认知),可是又派另一个不可靠的人监督。诸葛亮知魏延有反相,却因其勇而用之,魏延还算得其所,发挥了很大作用;关羽知人,结果安排全不得其所,无怪乎可靠的人选如赵累、王甫、周仓等,唯有跟随死节的份,足见其统率表现的污点也。安排下属有误,上司居然可以毫无关系?为何诸葛亮错用马谡,还要自贬三级?
其实郭淮劝曹洪之言很有参考价值,让张郃有戴罪立功的机会安其心,不要迫他走投无路只有降敌一途。不求关羽让二人再当先锋,但在本阵从功,看紧他们,改用忠贞之士王甫等守城,至少不会被虞翻轻易说降,争得回救的时间吧。
甫曰:“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之。赵累为人忠城廉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云长曰:“吾素知潘濬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赵累现掌粮料,亦是重事。汝勿多疑,只与我筑烽火台去。”(第73回)
大怒曰:“吾教汝休去,汝取下文状要去;今日折尽大兵,尚不自死,还来做甚!”喝令左右推出斩之。行军司马郭淮谏曰:“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可再与五千兵径取葭萌关,牵动其各处之兵,汉中自安矣。如不成功,二罪俱罚。”曹洪从之......曹洪听知张郃输了一阵,又欲见罪。郭淮曰:“张郃被迫,必投西蜀;今可遣将助之,就如监临,使不生外心。”曹洪从之。(第70回)

虽然张辽与副将李典不和,但如这也要扣分的话关羽也逃不了,对黄忠尚且如此傲气,其他能力与名望远不及黄忠的关羽下属,可想而知;关羽应尚不知孙权已与曹操达成利益同盟,己方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在公在私都这样对待,故关羽之败,不能说全然与己无关。
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第73回)
云长平生轻傲天下之士,不令手下人迎接。诸葛瑾入城,来见云长。(卷之十五 刘备进位汉中王)


小结:两人侧重面虽不同,但若论难度恐怕是张辽稍胜,因为统御的将领,他们的个人资望与能力,均较关羽所统的周仓辈为高,且沒有明显的用人失误。

将兵方面:
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韂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韂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韂,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传》
“程李将兵”是中国御兵的两种模式:程即程不识,是靠军纪法规和制度治军;李即李广,是靠个人魅力和榜样带兵。
李广的成功,首要条件是其无双的箭术和豪气,这点不是人人能学到。治兵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军纪和阵法完全不符,杂乱无章全无规法可言。体恤部下与士卒打成一片,无异令士卒甘为其卖命,但军纪严明一词,怎样也不适用于李广本人了。至于统帅级的表现,理论上应是把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互补长短,才能发挥军队的最大战斗力,百战百胜立于不败之地。
平时靠个人魅力和榜样带兵、军纪又不是出名的坏,是否能在必要时能以军纪维持战力呢?未必,马超领的西凉兵作战勇猛,他本人也是把李广模式发挥到极点,但其军纪就在丁斐的放牛利诱下表露无遗:
时有渭南县令丁斐,在南山之上,见马超追操甚急,恐伤操命,遂将寨内牛只马匹,尽驱于外,漫山遍野,皆是牛马。西凉兵见之。都回身争取牛马,无心追赶,曹操因此得脱。(第58回)

正确的做法当如曹操,“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但纵如名将文丑,就是下达军令也“止遏不住”。马超为甚么不下达军令追击杀父仇人曹操呢?原因不详,希望不是治军不合格的事例。曹操其后虽中伏,但维持军形才不致大败变成文丑第二。所以精通李广模式,可不代表定能同样精通程不式模式。
蜀兵望汉水而逃,尽弃营寨;马匹军器,丢满道上。曹军皆争取。操急鸣金收军。众将曰:“某等正待捉刘备,大王何故收军?”操曰:“吾见蜀兵背汉水安营,其可疑一也;多弃马匹军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军,休取衣物。”遂下令曰:“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曹兵方回头时,孔明号旗举起:玄德中军领兵便出,黄忠左边杀来,赵云右边杀来。曹兵大溃而逃,孔明连夜追赶。(第72回)
操令军士皆解衣卸甲少歇,尽放其马。文丑军掩至。众将曰:“贼至矣!可急收马匹,退回白马!”荀攸急止之曰:“此正可以饵敌,何故反退?”操急以目视荀攸而笑。攸知其意,不复言。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第26回)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5-4-19 01:41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宇文铭 2014-10-13 11:35 +500 原创精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3 00: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广模式(个人魅力和榜样带兵):
征乌丸时因要攻敌不备,故只能在滂沱大雨下,走上泥泞难行的荒废旧道(田畴的话已交代,总沒有废道比大道好走的道理吧?)。在无法以牛车和运粮小舟作大规模的补给这恶劣情况下行军五百里(回师时尚因缺粮而要杀马,曹操日后也自言此战胜得侥幸),当时曹兵已是疲困饥饿,这种情况下突然面对敌军的出现,小兵不慌张才怪(从常理推测或史书中皆可得知)。
曹操看破可以击破乌丸名骑,但小兵们可没有曹操锐利的洞察力啊!因此挟路相逢勇者胜,张辽身先士卒以前锋身份,领兵激励士气并斩乌丸王蹋顿于马下,这仗也同时证明张辽有取敌将首级于万军之中之能。被称为再世冒顿的蹋顿武力不可能太差,何况只需证明他有此之能便可,根本不用考虑对方的武力水平,这就是张辽在李广模式下的表现。
至于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业大国的心腹大患,军队多善骑射,往来冲锋不按常例,正是这模式中的表表者。很多朝代都被游牧民族所征服,包括西晋;能击败游牧民族取得胜利的将领不多,其中卫青、霍去病、岳飞等都是佼佼者。张辽作为一代名将,偏偏以彼之道,率领名将于禁和徐晃等击破乌丸数万骑,引领曹军迫使胡、汉廿多万投降,这证明了张辽对此模式已是混用得非常熟练。
畴見曹操,言曰:“此地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卷之七 郭嘉遗计定辽东)
军又乏粮,杀马为食,凿地三四十丈,方得水。操回至易州,重赏先曾谏者;因谓众将曰:“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第33回)
却说袁熙、袁尚会合蹋顿等数万骑前来,张辽飞报曹操。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杂不整。操与张辽曰:“虏兵不整,便可击之。”操以麾授辽。辽引许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奋力急攻,蹋顿大乱。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余众皆降,自名王已下,胡、汉相杂二十余万口。(卷之七 郭嘉遗计定辽东)


关羽的善待卒伍是出了名的,他一出现在演义中将士的士气就提升。至于其武勇加成于实战中,有破吕常一例(白马颜良是其武力,非统率的表现),不过,沒有更多的例子能证明关羽这加成作用对名将有效,对杂鱼以他们的统率级別,要击败本就问题不大。
吕常却欲来迎,后面众军见云长神威凛凛,不战先走,吕常喝止不住。云长混杀过来,曹兵大败,马步军折其大半,残败军奔入樊城。(第73回)

程不识模式(军纪法规和制度治军):
尽管当时合肥城后寨火起、一片叫反声、报者如麻的混乱情况下,但就是张辽的军令,满城惊慌的士兵还是因其一句话而安静下来。不是心理上立即冷静,而是只因军令如山下,他们要服从。这让李典在张辽未到前,就禽下两位造谣者(他们当然不会理会,结果全城沉默时便显出他们的呼叫)。如果所有士卒的智商大体与张辽相近,就只能仅说是他冷静,不过有可能吗?
说犹未了,后寨火起,一片声叫反,报者如麻。张辽出帐上马,唤亲从将校十数人,当道而立。左右曰:“喊声甚急,可往观之。”辽曰:“岂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惊军士耳。如乱者先斩!”无移时,李典擒戈定并后槽至。辽询得其情,立斩于马前。(第53回)

关羽好像没有治军的实例,就算五百刀校手怎样严明,表现出来的难度系数,还是低于能控制一城之兵的张辽(合肥城总兵数绝对远高于五百人)。或许有人认为关羽在千里行时,不接受廖化遣兵护送,是考虑黄巾余党军纪不佳,继而危害嫂嫂,侧证了关羽是对己军有军纪要求。可惜,上述猜测被罗本正文无情粉碎,还是因为面子怕被恥笑,完全与军纪无关。再进一步来说,其实还是显示出,关羽与那些不计人物出身,拔将才于军旅间的大帅,先输一仗。当然,张辽不是这等大帅,故这点无碍两人间的比较。
相反,荊州军在吕蒙白衣渡江一役中,烽火台守军为吕军贿赂,沒有防备下一一被擒,防线就这样土崩瓦解。若说因关羽在樊城前线,他们才沒有军纪可言的话,其实要考虑清楚,关羽战前也只能在江陵,烽火台驻军守将其实不变(不会因关羽北伐与否而有所改变的)。其实这恰恰反映出荊州军平时的的军纪水平,绝对不能示为关羽之亮点。对从敌方(防备对象)方向过来的船只,例行搜查都没有?还是因为“随将财物送与守台军士”就买通了?相比张辽的得胜之时、防守意志最容易松懈时仍保持戒备状态,谨慎与治军的水平,高下立判。
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贼之类,若用为伴,人必恥笑。(卷之六 关云长千里独行)
江边烽火台上守台军盘问时,吴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此一避。”随将财物送与守台军士。军士信之,遂任其停泊江边。约至二更,【舟冓】【舟鹿】中精兵齐出,将烽火台上官军缚倒,暗号一声,八十余船精兵俱起,将紧要去处墩台之军,尽行捉入船中,不曾走了一个。于是长驱大进,径取荆州,无人知觉。将至荊州,吕蒙将沿江墩台所获官军,用好言抚慰,各各重赏,令赚开城门,纵火为号。(第75回)


小结:他们皆有驾驭副将之能,张辽甚至有能力都督与乐进、于禁和徐晃等名将。他们皆能以个人魅力和榜样带兵发挥军队的最大战斗力;但在治军表现中,关羽的实则例子不多,所以整体表现以张辽略佳。
再深一层的想,吕蒙好言抚慰就能让烽火台驻军不但变节,还助其赚城;吕蒙袭荊州后行攻心计,荊州军就不战自灭。关羽所得的兵心,恐怕也不宜估计过高,至少达不到曹操的期望值。

司马赵俨谏曰:“昔日孙权与关公结连,恐我军乘其困而击之,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今关公兵败,孤军荒走,尚可存之以为孙权之害。公若追未能便得,则孙权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也。公熟思之。”(卷之十六 关云长大战徐晃)
关公率兵取荊州,军行之次,将士多有逃回荊州者......一面白旗招飐,上写“荊州土人”四字,众人都叫本处人速速投降......手下将士,渐渐消疏。比及杀到黄昏,关公遥望四山之上,皆是荊州土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军心尽变,皆应声而去。关公止喝不住,部从止有三百余人。(第76回)


两人的经典之战
于禁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其会水者料无去路,其投降者亦不万万余......却说关公将七军淹死大半,降者万余,擒了首将。(卷之十五 关云长水淹七军)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万余是七军中的小半(罗本旁白写的是大半而不是大多),即一半以下,但又不是低于一半太多,故那大半是万五至二万是合理的估值。按当时军队的编制,一军在一千人以上,以四、五千为主要单位,七军即约三万,所以关羽打败于禁军的数目应是约三万无疑。

甘宁随后截住李典厮杀,吕蒙截住乐进厮杀。是日,吴兵折了太半......吴军死者不知其数,孙权心惊不定......权乃重赏凌统,收军回濡须,整顿船只,商议水陆并进;一面差人回江南,再起人马来。(卷之十四 张辽大战逍遙津)......却说孙权在濡须口收拾军马,有人来报曹操自汉中领兵四十万,前来救合肥。
就算曹军从汉中坐飞机至合肥,现今连美国也无能力一次过投射四十万大军至某一地,曹操从汉中回合肥的时间虽无交代,以古时的科技水平怎样也要一个月吧?
孙权累次北伐,就是想得到合肥以控制淮南,他会白白放弃这良机,趁曹操亲自救驾前,不再出兵合肥一次吗?只因为吕蒙和甘宁领的前部(乐进诈败从后尾追,但还未追至,李典截杀尚可折其大半,那张、乐、李三人围剿的话呢?)和孙权中队(含凌统手下三百,孙权自己不可能低于三百),再从甘宁皆死命逃过河南得到旁证,能逃回河的人不多,他们基本被歼。
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可以连不在战場的江东父老也闻其大名,惨败的程度可想而知。所以不是孙权不想发兵,只因十万大军中战斗力基本受重创,导致他要派人从江南中增援,整编休整就这样花了一个月。结果曹操就回师了,因此关羽既能用奇计破约三万兵,就能威震华夏的话,那么,张辽的歼敌数总不能低于两三万吧?否则如何威震江东令老百姓也害怕?故张辽也有歼灭大军团之能,亦是其令十万吴军重创之因。

双方曾统之兵数目
驾驭一万军队与十万军队的能力,当然有所不同,但一万与数万的话,就分别不大。张辽有能力都督能领五万兵的徐晃、和约三万兵的于禁;濡须口之役,张辽独领之兵都达一万了。那合肥驻军总数多少呢?书中虽沒明言,但连皖城仅降者也数万人,比皖城更重要的合肥,怎样也是过万吧?
分兵五路来袭濡须:操自领中路;左一路张辽,二路李典;右一路徐晃,二路庞德。每路各带一万人马,杀奔江边来......正见徐盛在李典军中搅做一团厮杀,便麾军杀入接应。却被张辽、徐晃两枝军,把孙权困在垓心。(第68回)
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降者数万人,得了皖城,方才辰时。(卷之十四 张辽大战逍遙津)


至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动用的荊州兵力可参考诸葛亮(含先锋赵云)与张飞入川时;因关羽要防备孙权,否则中了骄敌信后也沒有太多兵可调动增援,且大多人也同意水淹七军是以少胜多之例,所以初期动用的兵力不会超过二万五千。
至于关羽要调动守城军马至樊城,只因围樊城的荊州兵只是当初的一半;至于攻至颍川郡郏县的这分队将领应是关平,只因他也同驻在颍川郡的郾城。
既然徐晃领五万兵拒战,大多数人也同意曹将与刘将交锋时,曹将一般领兵较多;但鉴于徐晃先破关平所领的一半荊州军,所以关羽最终所督的荊州军也有可能总和高于五万,故四万至六万这估值是合理的。所以关羽所指挥的大兵团发动的战役,兵力也就大致是这个数目。
说这么多废话,其实一句话可以总结,关羽应该沒有统十万兵且取得胜利之例,这方面不见得比张辽強。
先拨精兵一万,教张飞部领,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为头功。又拨一枝兵,教赵云为先锋,溯江而上,会于雒城。孔明随后引简雍、蒋琬等起行......当日孔明引兵一万五千,与张飞同日起行。(第63回)
却说关公分兵一半,直抵郏下。公自领兵四面攻打樊城。(第74回)
言未毕,忽一人来报:“关平屯兵在偃城,廖化屯兵在四冢:前后一十二个寨栅,连络不绝。”(第76回)
操大喜,遂拨精兵五万,令徐晃为将,吕建副之,克日起兵,前到阳陵坡驻紥;看东南有应,然后征进。(第75回)



关于若以曹操的评价,是否可以得出他们两人之间的能力和器重程度的比较呢? 但请別忘记,也有一句经典的话:“你最爱的人通常是你一生也得不到的人。”这就可以解释曹操的心理了。

小结:他们有能力控制大兵团发动战役,且有歼灭大军团的实例。

总结:论战绩(包括劝降敌军)、论发动大兵团战役与歼灭军团的能力、论以个人魅力和榜样带兵,他们皆是名将中的典范,但关羽欠缺治军一项中的实例。论御将(张辽主要以军令,而关羽也是以魅力),但关羽有不用王累而用潘濬的失误。这些差距之大,犹不能补偿关羽在领水军之长,故以张辽的表现略佳。历朝各将也不是人人皆有机会领水军的,这只能算是额外的经验。如果应用武的原则,如果箭术有非常高的比重,那黄忠在主流意见,岂不已与四虎并列?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6-2-17 12:37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3 0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智谋篇
查《汉语大词典》,智谋一词见于《管子.霸略》:“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动作胜之,故王之。”
智谋的构成要素,是由用计、应变之能和防止中计这三点组成的。用谋的最终目的,当然就是令对方中计;但不可能没有任何突发事故,那就是考验其应变之才的时候了;看谋士之间的对决,就是他们之间谁中谁的计,所以这就是智谋的基本定义。要强调的是,智谋不是智商IQ,因此被人利用上性格的特点,如孔明算准曹操比较多疑而令他中计,因他确实被算计了,故不能以情商EQ,而排除中计的失分。

首先,中超一流谋士计策的,这篇忽略不计(包括关羽中自己的军师诸葛亮),所以中曹操及其智囊团的计、张辽于赤壁败后战关羽、关羽中陆逊的骄敌信等,不作减分。还有,由于事前张辽根本不知陈珪父子是內奸,所以中他们的调虎离山计也不作扣分,正如关羽万料不到国舅糜芳居然也会投降一样。
他们全有过用伏兵的战例,张辽在逍遥津、关羽在讨黄巾时已用过(但他只是受命,不是主动设伏):
玄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第1回)

各自的代表作
张辽在逍遥津所用的计谋,本质上与关羽破曹仁时的计策并无太大分别。其中一个重点,张辽真的只是纯执行曹操计策吗?若只是盲从的话,首功当然是曹操,但实际上,曹操只是给了个大纲,细节还是由张辽自己一手包办。曹操可教过文远命文谦先诈败,好能引走孙权军先锋,导致他们与孙权的距离被拉开后,突袭敌军主帅吗?
“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曹操计策原文如上,领全城兵冲阵是出战;诈败引走敌前锋后,埋伏攻击敌本阵也是迎击,但明显后者才是用计表现。故众人皆疑时,张辽是第一个理解曹操攻其不备的真意。最终张辽杀败孙权后,再与乐进和李典合力,三面夹击救援的吕蒙和甘宁,并破之。只是他算漏了孙权的骑术不俗,否则小师桥被拆后,要活捉孙权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孙权的中军配阵,如有将领看出这或能让敌有可乘之机的话,理应有人提出来才是。吕蒙有沒有可能已看穿张辽之计呢?应该沒有,否则应如李典在博望坡之战时提醒于禁、张郃提醒夏侯渊別中黄忠的反客为主之计般。
故真实情况是:吕蒙、甘宁和徐盛等,沒有任何人能看出漏洞所在,导致“又见吴侯败合淝”。曹操只是指望他们能突击提升士气,以便能守城至他从汉中引兵救援,可想不到张辽居然杀败吴军至濡须口,所以首功还是张辽。
逍遙津一役,其实也是罗贯中引用正史原文后又忘记了,导致与其后的编排不一致之例。张辽说的话引用正史,可结果却变成乐进先诈败后,引走吕蒙和甘宁的先锋。那么,是否不是张辽之计呢?不可能,因为张辽是主帅,如果仅是乐进自作主张的话,张辽却能预早设伏配合突击? 明显是执行既定之计。演义并无交代李典或乐进先提出此计,故只能默认是张辽之计,毕竟是他主张出城。
同样例子可见于关羽单刀赴会一幕:罗贯中明显是想描写关羽的智勇,无理强辩当然不是他所欲写的,但引用关羽在正史时的对白后,就变得不伦不类了,刘备何时亲在战场杀敌?奇怪的是,连索地的鲁子敬都沒有马上质疑。还有,刘备在许田射鹿一幕,阻止关羽杀曹操,明明是说投鼠忌器;败走夏口时,罗贯中在罗本中,不但引用正史的版本,连裴松之的评论都列出来,但明显是前言不对后语了。

是日报说孙权自引十万大军,来攻合淝......张辽大喜曰:“既曼成肯相助,来日引一军于逍遥津北埋伏:待吴兵杀过来,可先断小师桥,吾与乐文谦击之。”李典领命,自去点军埋伏。却说孙权令吕蒙、甘宁为前队,自与凌统居中,其余诸将陆续进发,望合淝杀来。吕蒙、甘宁前队兵进,正与乐进相迎。甘宁出马与乐进交锋,战不数合,乐进诈败而走。甘宁招呼吕蒙一齐引军赶去。孙权在第二队,听得前军得胜,催兵行至逍遥津北,忽闻连珠炮响,左边张辽一军杀来,右边李典一军杀来。孙权大惊,急令人唤吕蒙、甘宁回救时,张辽兵已到。凌统手下,止有三百余骑,当不得曹军势如山倒。凌统大呼曰:“主公何不速渡小师桥!”言未毕,张辽引二千余骑,当先杀至。凌统翻身死战。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余,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牙将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约马退后,再放马向前,跳过桥去。”孙权收回马来有三丈余远,然后纵辔加鞭,那马一跳飞过桥南。后人有诗曰:“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淝。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甘宁、吕蒙引军回救,却被乐进从后追来,李典又截住厮杀,吴兵折了大半......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第67回)
云长曰:“乌林之役,左将军亲冒矢石,戮力破敌,岂得徒劳而无尺土相资?今足下复来索地耶?”(第66回)
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典谓禁曰:“欺敌者必败。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奈何?”(第39回)

当然也有人会问,“是日报说”之数或许有误,不能认为孙权军确有十万,何况孙权本军人数少得可怜。首先,孙权如何排阵与张辽无关,他若真这样安排失当,不能以此进一步推论的;关键还只是在于小兵报数是否如同旁白列明之数。夏侯惇在博望坡确实领十万,至于刘备军细作干么能这么清楚呢?这点不重要,我倒是认为这不过是罗贯中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数目确实真的是相同。若沒有反例的话,那恐怕无法质疑了。
还有侧证:上篇云孙权需待一个月左右,曹操也能从汉中回来,假设被歼灭不过数千,孙权及其谋臣们会不继续攻击合肥?更匪而所思的还是:陆逊其后在濡须领十万兵救孙权,以陆逊当时的身份尚能领军十万,孙权攻合肥仅有数万?于理不合吧!
操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忽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张飞闻知,谓云长曰:“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第39回)

小结:关羽也确是这样破曹仁,但论两者的难度系数,以张辽为高。因对手吕蒙等人的智力比曹仁高(吕蒙战略上能建议设濡须坞、战术上能在攻南郡时向周瑜献计,两者皆是曹仁所沒有的),以及张辽拉空十万吴军,继而创造二千余骑中的局部优势。关羽对曹仁时,沒有创造过(当然,他们双方兵力大致一样,不一定需要)。若公式化的表示,则为:逍遥津是诈败+断后路+埋伏+首尾夹击才得出来的;破曹仁只有首尾夹击和诈败。
不过关羽能用此计但也败于此,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中败于徐晃和曹仁的夹击,虽可以说是错估自己受伤后的武力,导致曹仁有机可乘;但被吕布引军从背后所破,就恐怕推脱不了关系。(他既能在战曹仁前预先交付计策,战吕布时为甚么又不与刘备商量是否可行呢?故他是想不到吕布会用此计,无备下而战败):

云长知曹兵来,唤关平、廖化二将,受计而往。与曹兵两阵对圆,廖化出马搦战。翟元出迎。二将战不多时,化诈败,拨马便走,翟元从后追杀,荊州兵退二十里。次日,又来搦战。夏侯存、翟元一齐出迎,荊州兵又败,又追杀二十余里。忽听得背后喊声大震,鼓角齐鸣。曹仁急命前军速回,背后关平、廖化杀来,曹兵大乱。(第73回)
却说高顺引张辽击关公寨,吕布自击张飞寨,关、张各出迎战,玄德引兵两路接应。吕布分军从背后杀来,关、张两军皆溃,玄德引数十骑奔回沛城。(第19回)
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忽闻四下里喊声大震。原来是樊城曹仁闻曹操救兵至,引军杀出城来,与徐晃会合,两下夹攻,荆州兵大乱。(第76回)


关羽的水淹七军,尽管不是看天文得知大雨将至(因当时已骤雨数天),但不能否认,他是算准地利后决堤放水和调动船只,最后成事的漂亮胜仗。但当时魏军不是没有人料到有此危机,只是于禁不理会成何的忠言(只有先锋庞德纳),才改变不了魏军的命运。假如当时的主帅是张辽呢?鉴于他在长阪坡时,众多曹将如李典也为张飞疑兵计所骗的情况下,他还是能识破,这样高的识破计谋能力,且张辽又没有不纳忠谏的事例,故若七军主帅是张辽的话,关羽就算能胜,也要多花多点工夫才行。
张辽当初随曹操走,只因主公走了,手下不得不走,场面相当混乱。张辽能赶上就很不错了,别忘了曹操的马可是名马爪黄飞电。
关于一字排的问题,假如情况如下列,就能确定张辽在曹操身旁吗?不能。许褚战渭水时也不在曹操身边,但他的主要职责可是保护曹操安危呢。
张辽、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李典、乐进、张郃、许褚、夏侯杰、曹操、文聘、于禁......
相反,追上曹操后,张辽就道破张飞基本是一人这真相,而不是应防备孔明之计,可见他与李典等与众不同,并无中计。更进一步指出不能放过刘备,应继续追击。中疑兵计的话,还会说出下一步应追杀刘备吗?恐怕不会。

小结:故对比逍遙津与襄樊之战,张辽智胜关羽一筹。关羽只是在地利一项比张辽有优势,但张辽则有更多用计表现,且在襄樊一战中,关羽终被夹击而败。
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响,唤向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将士问曰:“将军何以知之?”关公曰:“‘鱼’入‘罾口’,岂能久乎?”诸将未信。公回本寨。时值八月秋天,骤雨数日。公令人预备船筏,收拾水具。关平问曰:“陆地相持,何用水具?”公曰:“非汝所知也。于禁七军不屯于广易之地,而聚于罾口川险隘之处;方今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吾已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为鱼鳖矣。” 却说魏军屯于罾口川,连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来见于禁曰:“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虽有土山,离营稍远。即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近有人报说荊州兵移于高阜处,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宜早为计。”于禁叱曰:“匹夫惑吾军心耶!再有多言者斩之!”成何羞惭而退,却来见庞德,说此事。德曰:“汝所见甚当。于将军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军屯于他处。”(第74回)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却说曹操惧张飞之威,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张辽、许褚赶上,扯住辔环。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深惧!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曹操神色方才稍定,乃令张辽、许褚再至长坂桥探听消息......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李典曰:“此恐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第42回)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5-4-23 00:59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3 0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谨慎方面
虽然关羽对一些比较明显的阴谋,如周瑜请刘备作客是不怀好意,有过反应与防备、在谋士劝谏下作出调安排:
却说糜竺回见玄德,具言周瑜欲请主公到彼面会,别有商议。玄德便教收拾快船一只,只今便行。云长谏曰:“周瑜多谋之士,又无孔明书信,恐其中有诈,不可轻去。”(第45回)
关平曰:“鲁肃相邀,必无好意;父亲何故许之?”云长笑曰:“吾岂不知耶?此是诸葛瑾回报孙权,说吾不肯还三郡,故令鲁肃屯兵陆口,邀我赴会,便索荊州。吾若不往,道吾怯矣。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马良亦谏曰:“鲁肃虽有长者之风,但今事急,不容不生异心。将军不可轻往。”......良曰:“纵将军去,亦当有准备。”云长曰:“只教吾儿选快船十只,藏善水军五百,于江上等候。看吾认旗起处,便过江来。”(第66回)


在第一次合肥之战时,张辽小胜一仗后,不是像大多数人沉醉在胜仗的喜悦中,相反是加倍的戒备东吴的偷袭,并无松懈;关羽这方面在过五关时也体现了:
是夜张辽得胜回城,赏劳三军,传令不许解甲宿睡。左右曰:“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辽曰:“非也。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倘吴兵度我无备,乘虚攻击,何以应之?今夜防备,当比每夜更加谨慎。”(第53回)
普净以手举所佩戒刀,以目视关公。公会意,命左右持刀紧随。卞喜请关公于法堂筵席。关公曰:“卞君请关某,是好意,还是歹意?”卞喜未及回言,关公早望见壁衣中有刀斧手,乃大喝卞喜曰:“吾以汝为好人,安敢如此!”(第27回)

至于其后张辽反应之迅速,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果断作出正确、及时的指挥,关羽也是有的,例子就是单刀赴会时挟持鲁肃,令江东诸将投鼠忌器、和在看见满脸怒容的张飞到来时,闪开其必杀的一枪(但这例更多的体现是其身体的条件反射,即武力的一部分)。不过,也有闪不开的时候:
说犹未了,后寨火起,一片声叫反,报者如麻。张辽出帐上马,唤亲从将校十数人,当道而立。左右曰:“喊声甚急,可往观之。”辽曰:“岂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惊军士耳。如乱者先斩!”(第53回)
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荊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荊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第66回)
关公望见张飞到来,喜不自胜,付刀与周仓接了,拍马来迎。只见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搠。关公大惊,连忙闪过。(第28回)
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第53回)


张辽收到报告后,沒有被报者如麻的假象吓倒,反是立即破解了戈定的企图。在收到吴军来犯的消息后,立即将计就计,设伏射杀太史慈。这将计就计之能关羽亦有,体现在收到陈珪父子密报后定计杀车胄,但难道相对较低,因为是有通风报信在先,后有关羽军的衣著本就是曹军,还不用花时间弄敌军衣服骗入城:
无移时,李典擒戈定并后槽至。辽询得其情,立斩于马前。只听得城门外鸣锣击鼓,喊声大震。辽曰:“此是吴兵外应,可就计破之。”便令人于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太史慈见城门大开,只道内变,挺枪纵马先入。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背后李典、乐进杀出,吴兵折其大半,乘势直赶到寨前。(第53回)
云长曰:“他伏瓮城边待我,去必有失。我有一计,可杀车胄:乘夜扮作曹军到徐州,引车胄出迎,袭而杀之。”飞然其言。那部下军原有曹操旗号,衣甲都同。当夜三更,到城边叫门。城上问是谁,众应是曹丞相差来张文远的人马。报知车胄,胄急请陈登议曰:“若不迎接,诚恐有疑;若出迎之,又恐有诈。”胄乃上城回言:“黑夜难以分辨,天明了相见。”城下答应:“只恐刘备知道,疾快开门!”车胄犹豫未定,城外一片声叫开门。车胄只得披挂上马,引一千军出城;跑过吊桥,大叫:“文远何在?”火光中只见云长提刀纵马直迎车胄,大叫曰:“匹夫安敢怀诈,欲杀吾兄!”车胄大惊,战未数合,遮拦不住,拨马便回。到吊桥边,城上陈登乱箭射下,车胄绕城而走。云长赶来,手起一刀,砍于马下。(第21回)

可惜,关羽也有看不出对方的陷阱下、以及不听王甫谏北门小路定有伏兵,而要临沮遇马忠就,这样一时头脑发热的表现;如此莽撞的表现,还有被夏侯惇骂出下邳城(程昱从沒教过夏侯惇如何把关羽引出城,故不算中一流谋士之计),忘记自己守护两位嫂子的重责。以前他自己还责备过张飞守不住下邳,导致嫂子落入他人手中,不懂吸取他人的教训吗?!
反观张辽虽被祢衡羞辱,但没有一剑的把他杀掉,而是等待曹操的指示,这方面表现比关羽可靠得多。
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公曰:“虽有埋伏,吾何惧哉!”......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第77回)
却说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今可即差刘备手下投降之兵,入下邳,见关公,只说是逃回的,伏于城中为内应;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说之可也。”操听其谋......关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余合,惇拨回马走。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第25回)
关公曰:“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玄德默然无语。关公顿足埋怨曰:“你当初要守城时说甚来?兄长分付你甚来?今日城池又失了,嫂嫂又陷了,如何是好!”(第14回)

时止有张辽在侧,掣剑欲斩之。操曰:“吾正少一鼓吏;早晚朝贺宴享,可令祢衡充此职。”衡不推辞,应声而去。辽曰:“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操曰:“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彼自以为能,故令为鼓吏以辱之。”(第23回)

故在谨慎一环中,张辽比关羽更冷静。

劫寨与反劫寨
如果偷袭的是“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的张辽,自招败战的机率较大。关于甘宁百骑劫寨,他冲进的是中军,无证举显示甘宁袭的寨正是张辽所守的(如是的话,參考第一次合肥之战, 兵士也不会乱成这样子)。曹操其实也防备深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且损失也不大。至于曹兵扰乱,要知道曹操不可能把号四十万的大军尽在掌之中,他有很多副将等分统,但他们不是曹操。
假设刘备军与袁术军交战时,杀败纪灵的首谋是关羽,但其后也被袁术军所劫,关羽这个军师功过正好相抵。
甘宁劫曹营,与袁术军劫刘备寨的分别在于:关羽这军师定在刘备身边,而张辽无法得知他在大军中的具体方位。曹操防备下仍阻止不了甘宁,不是张辽的错,正如关羽也料不到诸葛亮在其北伐中,错估吴军不会偷袭般。因此甘宁劫曹营对张辽来说,是中劫寨计的灰色战例。

飞奔曹操寨边,拔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径奔中军来杀曹操。原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那甘宁百骑,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第68回)
玄德驱兵杀将过去,纪灵大败,退守淮阴河口,不敢交战;只教军士来偷营劫寨,皆被徐州兵杀败......却说玄德引兵东取广陵,被袁术劫寨,折兵大半。(第15回)
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操令曹仁先兴兵矣。”汉中王曰:“似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第73回)

沒有谁更占优。

识人之明
关羽不纳王甫之谏而继续任用潘濬,不能说他无识人之明,因关羽看出张辽不想屈身于吕布。但这可能也只是局限在认识武将,关羽是出名的傲士大夫,潘濬可被孙权还为治中、掌荊州事,所以关羽明显是看漏眼。潘濬在荊州八年,关羽居然可以不知道......说得通吗?再看看当初关羽既明白刘备三顾之礼是求大贤,但又不悦刘备以师之礼待之;孔明日后练兵,关羽不太可能看不见其练兵之法吧?但出征博望坡前还是怀疑其能,诸葛亮出山后那么长的日子,关羽不会和他交谈一下,以求征他有沒有才干的吗?对诸葛亮尚且如此,所以潘濬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张辽,演义中虽无明确交代他是看出臧霸有降意后才招降的,但这能在说客的口才关羽是沒有的。另外,文远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这点下手(不能陷刘备于不义,这才是关羽心中所想的),无异是高明的:
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荊州。”云长曰:“吾已差治中潘濬守之,有何虑焉?”甫曰:“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之。赵累为人忠城廉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云长曰:“吾素知潘浚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赵累现掌粮料,亦是重事。汝勿多疑,只与我筑烽火台去。”
云长在城上谓之曰:“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张辽低头不语。云长知此人有忠义之气,更不以恶言相加,亦不出战。辽引兵退至东门。(第18回) 
关、张谏曰:“兄长二次亲谒茅庐,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虚闻其名,內无实学,故相辞也。避而不敢面,遁而不敢言。岂不闻圣人云:‘毌以贵下贱,毌以众下寡。’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卷之八 定三分亮出茅庐)
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关、张见说,不言而退......玄德遂招新野之民,得三千人。孔明朝夕教演阵法......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张飞冷笑而去。云长曰:“我们且看他的计应也不应,那时却来问他未迟。”(第39回)

关公怒曰:“此言特说我也。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张辽大笑曰:“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第25回)

这方面关羽亮点与败笔皆有,相反,张辽却在说降关羽的过程中,抓到关羽真正最在意的(兄嫂),故能说得其降。

防备阵地
合肥主将张辽两次击败吴军的入侵,故他在战略防守方面(战术就是一寨或小范围的管辖区)是完成了曹操交给他的任务,甚至可以说其漂亮的防反,超额完成。至于攻击前的防守准备,虽然他无机会表现,但在劫乌巢时,提醒过曹操要防备袁军围魏救赵,这可说是智胜一个二流谋士郭图。
另一方面,襄樊之战时关羽用烽火台守备,当敌来犯时可迅速通知,按毛本的话,吕蒙对此苦无破敌之策。但烽火台并不是关羽所独创的新事物,所以对关羽的评价也不能太高。
看不出许攸真心来投也不奇怪,因张辽识人之能不及曹操;正如关羽看不出吕布暂时不会害刘备。
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李典领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郭图曰:“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第30回)
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早有哨马报说:“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有烽火台。”又闻荊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蒙大惊曰:“若如此,急难图也。我一时在吴侯面前劝取荊州,今却如何处置?”寻思无计,乃托病不出,使人回报孙权。(第75回)
关、张曰:“吕布乃无义之人,不可信也。”玄德曰:“彼既以好情待我,奈何疑之!”遂来到徐州。布恐玄德疑惑,先令人送还家眷。甘、麋二夫人见玄德,具说吕布令兵把定宅门。禁诸人不得入;又常使侍妾送物,未尝有缺。玄德谓关、张曰:“我知吕布必不害我家眷也。”......吕布令人送粮米缎匹。自此两家和好,不在话下。(第15回)


这方面算是持平。

两人为达到目的的迂回用计
最后,关羽他会用少许手段,以达到最终目的(如擒刘岱)。关羽知道刘备想与曹操讲和(说得准确点应是拖延时间);张辽也是明白曹操的用意,但看出李典还在狐疑时,智激李典令其与己一同出征。若是指挥不动的话,第一次合肥之战应也是指挥不动才是,但很明显事实没有,故智激不是因指挥不动,是要坚定其决心:
云长押解王忠,回徐州见玄德。玄德问:“尔乃何人?现居何职?敢诈称曹丞相!”忠曰:“焉敢有诈。奉命教我虚张声势,以为疑兵。丞相实不在此。”玄德教付衣服酒食,且暂监下,待捉了刘岱,再作商议。云长曰:“某知兄有和解之意,故生擒将来。”(第22回)
内书云:“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将教帖与李典、乐进观之。乐进曰:“将军之意若何?”张辽曰:“主公远征在外,吴兵以为破我必矣。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李典素与张辽不睦,闻辽此言,默然不答......张辽曰:“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便教左右备马。李典慨然而起曰:“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愿听指挥。”(第67回)

这方面同样算是打和。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7-3-28 00:0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3 00: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疲兵计
赤壁惨败后曹军兵力重创、士气下降;吴军士气旺盛、人数应不会低于合肥守军(注意,赤壁时合肥守军被截住已不能救援),这样的不利形势下能互有胜负已属不易。孙权说:“汝闻程普军来,故意使人搦战!”“汝闻”二字,正好显示出张辽是得知程普增援后才搦战的。那么,张辽为甚么要这么做?因为演义中交代了远来之疲兵战斗力是会下降的,要趁敌新兵投入前,胜算相对较高时先前一场,否则休养数天后,程普军战力回复就不好办了。如果孙权不带程普援兵情况更妙,可趁吴军未集结前逐个击破,所以若孙权被激怒后出兵,只会对曹军有利,结果如张辽所愿。
至于刘备军不过是遭遇战,谈不上运用什么疲兵计。总沒人认为,从河北远道回救的相对上不是疲兵吧?
原来孙权自从赤壁鏖兵之后,久在合淝,与曹兵交锋,大小十余战,未决胜负,不敢逼城下寨,离城五十里屯兵。闻程普兵到,孙权大喜,亲自出营劳军......忽报张辽差人来下战书。权拆书观毕,大怒曰:“张辽欺吾太甚!汝闻程普军来,故意使人搦战!来日吾不用新军赴敌,看我大战一场!”......张辽乘势掩杀过来,吴兵大乱,四散奔走。张辽望见孙权,骤马赶来。看看赶上,刺斜里撞出一军,为首大将,乃程普也;截杀一阵,救了孙权。张辽收军自回合淝。程普保孙权归大寨,败军陆续回营。(第53回)
却说玄德与关、张、赵云等,引兵欲袭许都。行近穰山地面,正遇曹兵杀来,玄德便于穰山下寨,军分三队:云长屯兵于东南角上,张飞屯兵于西南角上,玄德与赵云于正南立寨......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忽然喊声大震,东南角上,云长冲突而来;西南角上,张飞引军冲突而来。三处一齐掩杀。曹军远来疲困,不能抵当,大败而走。(第30回)

合肥主帅张辽在得知程普援兵至后,故意搦战,孙权被激怒下迎击,结果是朝张辽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关羽沒有的经验。

因性格差点误大事
“遂无入川之意”,已证明了关羽确是忘了自己守荊州之重责,欲与马超比试。至于那些关羽得知马超突然品位比他高,不但自己不服,更要安抚众心之论,那抱歉得很,因为蜀汉从沒实行过官品,压根不成立。都督荊州的关羽在实权上,有可能不是稳坐刘备阵营中的武将第一把交椅吗?“刘备和首席战将马超皆在益州,难免会让别人觉得战略计划有所改变,怀疑刘备有重益轻荊的思想,造成刘备荊楚班底的恐慌”云云的假想,不攻自破。明明就是因私忘公的表现,幸好诸葛亮劝住了,否则变成莽撞失荊州。
类似之事还有关羽不听儿子劝谏,与庞德单挑,结果自己中箭,这就类似夏侯渊身为三军主帅却逞匹夫之勇。后话是错估自己伤势下,与徐晃单挑不分胜负,终为曹仁把握战机,出城首尾夹击败关羽。
封五虎一事中,连关羽自己都承认“几误大事”。孙权虽不怀好意,但关羽也是一手把孙权推向曹操的主因之一,为自己败亡埋下伏线。
相反,张辽沒有这样多的严重缺失。
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玄德大惊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孔明曰:“无妨。亮自作书回之......云长拆开视之。其书曰:“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荊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云长看毕......遂无入川之意。(第65回)
平曰:“俗云初生之犊不怕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关公曰:“吾不杀此人,何以雪恨?吾意已决,再勿多言!”(第74回)
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忽闻四下里喊声大震。原来是樊城曹仁闻曹操救兵至,引军杀出城来,与徐晃会合,两下夹攻,荊州兵大乱。关公上马,引众将急奔襄江上流头。背后魏兵追至。关公急渡过襄江,望襄阳而奔。(第76回)
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荊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荊州。”孙权用其谋,先送满宠回许都;却遣诸葛瑾为使......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以实告。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便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取荊州之策......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第73回)


疑兵计
首先听令于孔明到汉津救援刘备的一万关羽军,兵容明显不是当阳那些游兵散勇,久征沙场的曹操及其诸将,还是可以看出这点的,所以曹操才以为是孔明布下的伏兵。关羽看出曹操主动退兵,因刘备军还是逃亡方,所以曹操根本不可能是引诱他至埋伏处,便趁势追赶后回兵(两军之间当然保持距离)。
沒有证据显示只有一条路可通往汉津,关羽当时的任务是寻找刘备并保护,他若设伏而不能及时救援的话,岂不是本末倒置?从刘备军刚巧增援公孙瓒军一例中,难道我们可以说刘备能预料袁绍会以回马枪杀回,所以在预料中的埋伏点设伏吗?难道吕布疑有伏兵,就能说什么也沒干的曹操佈下疑兵计?断无可能。
所以关羽不过是碰巧救援,同时曹操怕中孔明埋伏,以及不欲刘备抢先拿下南郡,便主动退兵,而不是关羽设伏或布下什么疑兵计。
众将领命,一个个奋威追赶。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坂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曹操一见云长,即勒住马回顾众将曰:“又中诸葛亮之计也!”传令大军速退。云长追赶十数里,即回军保护玄德等到汉津......孔明曰:“亮自至江夏,先令云长于汉津登陆地而接。我料曹操必来追赶,主公必不从江陵来,必斜取汉津矣;故特请公子先来接应,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却说曹操见云长在旱路引军截出,疑有伏兵,不敢来追;又恐水路先被玄德夺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来。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已备知襄阳之事,料不能抵敌曹操,遂引荆州军民出郭投降。(第42回)
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颜良亦引军来到,两路并杀。赵云保公孙瓚杀透重围,回到界桥。绍驱兵大进,复赶过桥,落水死者,不计其数。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瓚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公孙瓚亦收军归寨。(第7回)
正值济郡麦熟。操即令军割麦为食。细作报知吕布,布引军赶来。将近操寨,见左边一望林木茂盛,恐有伏兵而回。操知布军回去,乃谓诸将曰:“布疑林中有伏兵耳,可多插旌旗于林中以疑之。(第12回)

广陵之战,曹丕军的前部是曹真督张辽等,由于曹真到龙舟汇报战果,张辽等人只能等候指示,按兵不功,正如刘晔说先按兵数天静观其变。待徐盛计成时,就算张辽识破那些不过是芦苇人也无用,只因曹丕遇上暴风、以及得知赵云引兵来犯的消息后,马上退兵,连身边的刘晔和蒋济也劝不了他有秩序的退兵,何况前部的张辽?
像曹丕这样荒乱无军纪的逃,想不跟随保护也不行,能令自己本部不被冲乱,已属万幸。若中冷箭是丢人的话,关羽自己以为可以叫降曹仁,结果变成流动箭靶,岂不更糟糕?
令曹真为前部,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先行......刘晔、蒋济为参谋官。前后水陆军马三十余万,克日起兵......前部曹真已领兵列于大江之岸。曹丕问曰:“江岸有多少兵?”真曰:“隔岸远望,并不见一人,亦无旌旗营寨。”丕曰:“此必诡计也。朕自往观其虚实。”......曹丕端坐舟中,遥望江南,不见一人,回顾刘晔、蒋济曰:“可渡江否?”晔曰:“兵法实实虚虚。彼见大军至,如何不作整备?陛下未可造次。且待三五日,看其动静,然后发先锋渡江以探之。” ......及至天晓,大雾迷漫,对面不见。须臾风起,雾散云收,望见江南一带皆是连城:城楼上枪刀耀日,遍城尽插旌旗号带。顷刻数次人来报:“南徐沿江一带,直至石头城,一连数百里,城郭舟车,连绵不绝,一夜成就。”曹丕大惊。原来徐盛束缚芦苇为人,尽穿青衣,执旌旗,立于假城疑楼之上。魏兵见城上许多人马,如何不胆寒?丕叹曰:“魏虽有武士千群,无所用之。江南人物如此,未可图也!”正惊讶间,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江水溅湿龙袍,大船将覆。曹真慌令文聘撑小舟急来救驾。龙舟上人立站不住。文聘跳上龙舟,负丕下得小舟,奔入河港。忽流星马报道:“赵云引兵出阳平关,径取长安。”丕听得,大惊失色,便教回军。众军各自奔走。背后吴兵追至。丕传旨教尽弃御用之物而走......丕大惊,急下小船傍岸时,龙舟上早已火着。丕慌忙上马。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第86回)
当日关公自到北门,立马扬鞭,指而问曰:“汝等鼠辈,不早来降,更待何时?”正言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第74回)

两人沒有加分或减分。

对《春秋》的熟悉
关羽熟读《春秋》,这点大家耳熟能详,不过原来张辽至少也略看过,否则也无法这样灵活运用:
原来于禁已知刘备在于河北,操令张辽来探关公意。关公正闷中,张辽入贺曰: “闻兄在阵上,知玄德音信,特来贺喜。”公曰:“故主未见,何喜之有?”辽曰:“公看《春秋》管、鲍之义,可得闻乎?”公曰:“管仲常言:‘吾三战三退,鲍叔不以我为懦,知我有老母也。吾常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俏,知我者遇时也。吾常与鲍叔谈论,身极困乏,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常与鲍叔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贫,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此则管、鲍相知之交也。”辽曰:“兄与玄德相交,何如?”公曰:“吾与玄德公结生死之交,生则同生,死则同死,非管、鲍之可比也。” (卷之六 关云长封金挂印)
不过,还是可以在关羽的鸡蛋中挑挑骨头。中吕蒙的攻心计,其实是有法可以避免荊州军立即土崩瓦解(至少夫差实践过),其来源偏偏是关羽熟读的《春秋》:
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余.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大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可以见仇而弗杀也.大子曰.战而不克.将亡国.请待之.弥庸不可.属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战.弥庸获畴无余.地获讴阳.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复战.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也.自刭七人于幕下.《左氏春秋》
使者辞别吕蒙,蒙亲送出城。使者回见关公,具道吕蒙之语,并说:“荊州城中,君侯宝眷并诸将家属,俱各无恙,供给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贼之计也!我生不能杀此贼,死必杀之,以雪吾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众将皆来探问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吕蒙极其恩恤,并将书信传送各将。各将欣喜,皆无战心。关公率兵取荊州,军行之次,将士多有逃回荊州者。(第76回)

总结:张辽和关羽在用计次数方面基本相等,张辽虽不像关羽这样有机会利用天雨以破敌,但张辽在识破对方计策之能上有优势。且张辽的代表作逍遥津,其难度系数比关羽的破曹仁更大(因要骗过吕蒙、甘宁、徐盛等吴将,比骗过曹仁无异困难得多)和创造二千余骑中在十万吴军的局部优势,当中包括趁十万大军兵力未集结前,逐个击破(关羽无事例证明他必能办到,如同张辽也未必定能打出水淹七军),所以即使扣除曹操战前密令的作用,逍遥津能体现的智谋还是比关羽破曹仁的高。
关羽在识人之明上仅有张辽一例,且观其对诸葛亮才识的不了解、潘濬的漏眼,恐怕只是局限在武官身上(与士人交谈不多,能发现才是奇事)。虽然无明确交代张辽是看出臧霸有降意才招降,但其说服人的技巧和抓住问题核心的能力,关羽欠奉。关羽只有遵从主帅命令设伏,而张辽则有主动设伏之例。
应变之能(包括反应和将计就计),在第一次合肥之战中,张辽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表现;关羽则是单刀赴会时,挟持鲁肃令江东诸将投鼠忌器,故不分上下。
至于防止中计之能,张辽降曹后不计赤壁的话,就完全没有中计;反观关羽,也中过自己懂的计、不听忠言,明知有陷阱也冲过去、沒吸取张飞守下邳,因莽撞而导致嫂子落入他人之手的前例,轻易被夏侯惇骂出下邳城、以及因私忘公,差点离开荆州欲与马超比试来看,张辽完全占优。顺带一提,关羽在的刘备军被劫过寨,而张辽不但劝曹操在袭乌巢的同时,要提防围魏救赵、在第一次合肥之战小胜后还严防偷袭,所以中劫寨计的机会率也是关羽较大。
若以吕蒙为参照物,因为他是直接与张辽及关羽为帅时正面交锋,非常有参考价值。逍遙津时吕蒙中诈败计,导致主帅孙权被孤立,回军交援时为时已晚,被张辽两面夹击下败仗;吕蒙纵一度无计破关羽的烽火台,但攻心计让关羽溃不成军;吕蒙又料中关羽的逃亡路线,对关羽占优;若应用武评找相同的对手当参照物,张辽一胜吕蒙、吕蒙两胜一负关羽,算不算张辽稍占上风呢?


却说孙权求计于吕蒙。蒙曰:“吾料关某兵少,必不从大路而逃,麦城正北有险峻小路,必从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彼军定无战心,必奔临沮。却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于临沮山僻小路,关某可擒矣。今遣将士各门攻打,只空北门,待其出走。”权闻计......遂令朱然、潘璋领两枝精兵,各依军令埋伏去讫。(第76回)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7-3-28 00:3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轩辕箭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0
编号 188196
注册 2007-7-13


发表于 2014-10-13 00: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先收藏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5 10: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不好意思,时间有限,每次说一点。先谈内容
先从头说起,说一点我的疑问。
1.职务
关于书中不说扬州而说合肥,是因为扬州大部分地区在孙吴的统治下。
关羽由于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他在荆州的角色相当于我们游戏里的军团长,军政一把抓,兼有人事任免权。张辽的权力要小很多,他属于上级委派在边境的驻防军将领,既没有人事任免权,也没有所谓的粮草征调权,庐江太守并不是他的下属。太守是行政长官,供给粮草是他主要责任之一。魏国由于实力强大,国家机器运转良好,军政分离,各司其职,并不是蜀国那种军政一体的战时政体。而且这时的魏国,尚未形成后期那种东西线总指挥的军制,没有节制诸军的职能,更别说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军政一体化。
2.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觉得主要应该是迫降<劝降<投奔
张辽这方面最成功的战例恰恰是劝降关羽。
关羽这方面的战例则主要是战长沙收黄忠和单刀赴会震慑鲁肃、迫降于禁。
3.关于兵力
韩信和刘邦谈兵时候说过,每个人指挥的兵力不是越多越好。能指挥大兵团的能力肯定会强一点,但少兵力容易出彩,比如甘宁的百骑劫曹营。
张辽守合肥两次成功的要点都是突击孙权,也正是因为统帅是孙权而获胜,要是换老成持重的,就是堆兵上去打消耗,合肥就是能坚守,也是岌岌可危。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发表于 2014-10-15 11: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宇文铭 的帖子

楼主这帖子偏颇地方很多,可以考虑全面评论一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6 0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文中既已提扬州刺史刘馥一例,是否已说明书中是有魏扬州这概念?若嫌不够,还有败于石亭的扬州司马大都督曹休、二叛时的扬州都督毌丘俭及刺史文钦。
算是回应了演义,记紧,是演义的行政区域概念吗?请先抛开正史那一套,否则就沒有青州城、冀州城这些概念。都督制这些更是扯远了吧?正史沒有来证明演义沒有?
一开场的幽州太守刘焉,你认为是一州之长,还是仅一郡之长呢?同例还有青州太守龚景。
合肥与诸州并列一例,有何看法?
我从沒说过张辽的职权能和关羽相提并论,东线防守司令官:合肥是东线重镇不会有异议吧?赤壁败后曹操提及的三地皆是战略重镇,合肥榜上有名。
就算退一步,丟了皖城后魏直至石亭之战前仍沒收复,不然曹休不会兵向皖城,魏扬州只余下合肥所在的一郡,说张辽也是守一州,不过份吧?
演义是演义,正史是正史,如果引用正史的概念,每场战斗更不会经常出现单挑。
如果对征调一词有微异,那改成粮草监督权又如何?朱光要运粮予州治,州治守将总能询问一下情况吧?不要反问我这不是扬州刺史干的民政吗?军粮算不算民政还在其次,最重要是曹操下令让张辽准备,他说了算。
二、迫降我不认为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都已水淹开战了。
魏延献城,黄忠托病不出,刘备亲往黄忠家始降,我就不太明白,与关羽的关系了。
三、关于兵力,我文中会提及张辽实战中,书中明言一万且是有亮点的,合肥驻军也拿了皖城数万兵作推测。关羽恐怕沒有领过十万兵。
至于主帅问题,张辽最重要的智谋亮点,其实是骗过吕蒙,同意吗?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4-10-16 09:57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发表于 2014-10-16 10: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香港李飞 的帖子

南郡也是重镇,这么说守南郡的糜芳和守合肥的张辽地位差不多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发表于 2014-10-16 11: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统之兵数目比较是偷换概念,带10万人打胜仗和带10万人打败仗显然不能划等号,张辽的带兵真正的亮点是逍遥津,而在逍遥津张辽只带了2千兵,这说明张辽只有指挥数千兵的能力

[ 本帖最后由 马腾 于 2014-10-16 15:15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发表于 2014-10-16 11: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香港李飞 于 2014-10-13 00:12 发表
曹操可无教过文远命文谦先诈败引走吕蒙和甘宁的先锋, 令他们与孙权的距离被拉开, 从而创造出一个曹军二千余骑在十万吴军中的局部优势, 杀败孙权队后再与乐进和李典三面夹击吕蒙和甘宁(他们当然也大败), 只是他算漏了孙权的骑术不俗, 否则被拆小师桥, 要活捉孙权不是无可能的。 ...

不知从哪里看出当时参战的吴军有十万呢?中计时孙权身边只有凌统的三百余骑,也就是说孙权的第二队兵力也就三百人。中计后孙权急令人唤吕蒙、甘宁回救,却不唤后边的大军来救,这说明后边的大军离孙权还很远,甚至可能还没出发。合肥魏军只有数千人,能把第一队吴军打得损失过半,可见第一队吴军也就几千人。

为什么十万吴军参战的只有几千人呢?书中写的很清楚,却说孙权兵至合淝相近,遂传令曰:“兵贵神速,不宜久迟。吕蒙、甘宁当先便进,凌统随吾为次,诸将陆续进发。”所以说逍遥津一战双方参战兵力相当,甚至可能是魏军占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完全是孙权低下的带兵能力造成的

[ 本帖最后由 马腾 于 2014-10-16 14:59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发表于 2014-10-16 15: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香港李飞 于 2014-10-13 00:11 发表
合肥驻军总数多少呢?书中虽沒明言,但连皖城仅降者也数万人,比皖城更重要的合肥,怎样也是过万吧?
...

张辽带二千余骑杀来,作为副将的李典乐进兵力应该不会多于张辽,这样算起来也就6千人,如果再加上留守城池的,多说也就7千,和史料记载相同。

皖城降者也数万人显然不全是兵,大多数应该是运粮的民夫。

[ 本帖最后由 马腾 于 2014-10-16 15:16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6 18: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糜芳之上有关羽,张辽之上除了曹操还有谁?当然,你认为不论官位,仅看驻城,糜芳地位比张飞还高,那你就这么认为吧。
濡须之战时统万兵的张辽把孙权围堵,沒亮点?谁视而不见偷换概念了?
孙权如何运用十万兵力并排阵与我无关;如果你认为"是日报说"之数有误,烦请先找出相同的例子证明:报说数不完全等同真正数目。反正我找不到。报数与实数相同之例倒是有:夏侯惇十万向博望。別问我刘备军细作何解这么牛,我倒是认为这不过是罗贯中的写作手法,报数与实数其实一样,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对了,若认用你的相同理论,能否白纸黑字否定夏侯惇领兵十万呢?
操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忽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张飞闻知,谓云长曰:“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正说之间,玄德召二人入,谓曰:”夏侯惇引兵到来,如何迎敌?”(第39回)
还有侧证:陆逊在濡须救孙权尚能领军十万;孙权欲乘虛偷袭合肥,领兵数还不如当时的陆逊,当真匪而所思了。何况你也沒回答我,若孙权只损数千兵,还用等一个月左右,曹操都回来了。若你还是认为孙权兵力沒有十万,那就应该是数万吧?回到前论陆逊的问题了。
和正史相同?假设守城之兵有四千余呢?不就是万级吗。曹操有可能放数万兵在皖城,更要紧的合肥只有七千余?何况曹操既令张辽管合肥,主城之兵都是他统领的,乐进、李典、合肥守军之兵居然排除在张辽统兵之数?是否以后所有战役只能算主帅本部兵,他下属将领所统之兵,不应计算在內?这个算法是否太另类呢?
可有其他例证证明演义中一城投降之数还包括民夫?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4-10-16 21:50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7 16: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QUOTE:
原帖由 马腾 于 2014-10-15 11:32 发表
楼主这帖子偏颇地方很多,可以考虑全面评论一下

最近公司事多,下旬开始继续评论,只提我个人看法,不参与讨论,谢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0-17 23: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惜我下个月度蜜月,要下月中旬才有空交流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xkjo
(一世长眠)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26
编号 341079
注册 2009-9-29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4-10-17 2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其实,我一直认为关羽的入川与马超比武并非他的真实意图,他的真实意图就是确定自己武将第一人的位置。根据就是在看到诸葛亮的回书以后,关羽所说的,孔明知我心也。并且,还将书遍示宾客,此举即是向荆州文武表明,刘备诸葛亮等上级都认为自己才是武将中的第一位。关羽一生,虽然讲求忠义,但好名是他性格上的一个弱点。就像张辽劝降关羽时,也是抓住了他好名这个弱点,说他死战到底会被天下耻笑,以此为契机打动了他。而后,还有封五虎大将时看不起黄忠,皆因好名。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xkjo
(一世长眠)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26
编号 341079
注册 2009-9-29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4-10-18 00: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关羽一生多贵人,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曹丞相。自关羽温酒斩华雄开始,曹操对关羽可说极为喜爱,也因此,对关羽一直大加照顾。取下邳时,曹军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围绕着劝降关羽展开;成全关羽的忠义,允其离开许昌寻找刘备;赠送赤兔马,成就了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战绩。乃至关羽水淹七军破于禁时,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也是因爱将而夸大了才能。此外,过五关时有周仓廖化相助,否则二位夫人就丢了。取长沙,战黄忠不下,又遇贵人韩玄——这个算是被动的。假如韩玄信任黄忠,黄忠必不会反,黄忠不反,单凭新来的魏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长沙内部稳固,关羽想取长沙则势必登天。此后,单挑庞德中箭,敌方有于禁掣肘,己方有关平提醒救护。中曹仁毒箭,立刻有华佗前来救治。凡此种种,不由得不令人惊叹他的运气之好。可惜,再好的运气也无法弥补他性格上的弱点,最终还是落到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下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enneth505
(浮山小僧)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95391
注册 2006-12-14


发表于 2014-11-8 10: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张辽和关羽的关系比较好,最本质的因素,两人都是降将。 你以为夏侯曹仁那些社交圈子能容得下后期降将么?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xkjo
(一世长眠)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26
编号 341079
注册 2009-9-29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4-11-8 11: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9 kenneth505 的帖子

这种说法也蛮有道理的,关羽降曹期间,关系和他不错的一个张辽,另一个就是徐晃,都是降将。而曹营中除了曹操本人看重关羽之外,其他武将似乎并没有太把关羽当回事,夏侯惇许褚就不说了,就连五关守将以及蔡阳这些二三流武将都是如此。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5 05: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25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