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突厥兴衰之汉族原因——乳母杨隋
性别:未知-离线 索伯清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497757
注册 2014-2-3


发表于 2014-9-16 21: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突厥兴衰之汉族原因——乳母杨隋

本文是《突厥兴衰之汉族原因》系列文的第三篇。原拟定把这一系列文章做个统一的文字处理之后再顺次发出,但是,唐黑马甲实在太过嚣张,所以,只好把这一篇先独立出来发表,给予迎头一击。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做个铺垫——突厥打仗厉害么?

从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中看,作为隋、唐两王朝的对头,东突厥是个很难缠的对手,也是个很厉害的对手。不过仔细的深究史书中的文字,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这个“厉害”的东突厥,它的打仗的能耐其实很扯淡!不信可以看《周书·异域·突厥传》里的记述:

“突厥甲兵恶,爵赏轻,首领多而无法令,何谓难制驭。正由比者使人妄道其强盛,欲令国家厚其使者,身往重取其报。朝廷受其虚言,将士望风畏慑。但虏态诈 健,而实易与耳。今以臣观之,前后使人皆可斩也。”

这段话里说的明白:突厥“甲兵恶”,似乎是很厉害的;但是,突厥军队“首领多而无法令”,(十一谨按:这个情形就如俄的家乡话说的一种德行——“毬大爷不尿毬二爷”)。这说明突厥实际上是一支没有严苛法令部勒的乌合之众,个顶个的单打独斗,也许还有些能耐,但是,组成一支军队,却是散漫没有军纪的!没有军纪约束也就没有强大的战斗力!之所以有突厥善战的名头,其实都是往来进行交涉的使臣们在胡说八道。它们胡说八道的动因就是为了给自己长脸自重身份:看,突厥可是很厉害啊,俺们这些巧嘴八哥往来交涉可是给中原免除突厥蹂躏的立了大功的啊。乃们不要看轻了俺们。俺们比你们打仗的武夫们管用啊!可是呢,就是有军将们相信了这些鬼话。那些妄言突厥善战的使者们都该杀!

这个话可不是一般二般的人物说的,这是杨忠说的,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老爹说的。这个老汉可是和突厥一起并力攻打过北齐的一线将领。他对突厥战斗力的观察的权威性要远胜于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突厥的印象。更远胜于当下网络上居心叵测者们曲解史书的胡说八道!

再看《隋书·达奚长儒传》:

“开 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 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 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

看,十余万突厥兵想在秦、陇之间大肆掳掠的,但是遇上达奚长儒的二千兵,却死伤万余,最后竟然被这区区二千人打哭了,把自己同伙的尸首焚烧之后跑路了。你说,这个突厥很善战么???在这段文字里,我们要着重注意这一行字:

“为 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

被突厥冲散了的军将又聚合在一起共同御敌,这是什么在起作用?是严苛的军纪啊!是铁一般的军纪在起作用啊!突厥的战斗力稀松平常,就是因为这个!

军队打仗,狗屎的很呐!

以上是突厥与关陇兵的战例。再说个突厥与北齐兵的战例,《周书·杨忠传》:

“三年,乃以忠为元帅,大将军杨纂、李穆、王杰、尔朱敏及开府元寿、田弘、慕容延等十余人皆隶焉。又令达奚武帅步骑三万,自南道而进,期会晋阳。忠乃留敏据 什贲,游兵河上。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飨将士,席卷二十余镇。齐人守陉岭之隘,忠纵奇兵奋击,大破之。又留杨纂屯灵丘为后拒。突厥木汗可汗控地头可 汗、步离可汗等,以十万骑来会。四年正月朔,攻晋阳。是时大雪数旬,风寒惨烈,齐人乃悉其精锐,鼓噪而出。突厥震骇,引上西山不肯战。 ”

看,突厥遇上北齐精锐——故鲜卑六镇兵也是胆怯的!反倒是杨忠的关陇兵,敢于和北齐精锐对阵:

“(见北齐精锐尽出)众皆失色。忠令其众曰:"事势在天,无以众寡为意。"乃率七百人步战,死者十四五。以武后期不至,乃班师。齐人亦不敢逼。”《周书·杨忠传》。

有意思的是突厥人见到北齐尽出精锐后对北周将领的质问:

“尔言乱齐,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克当耶?”《资治通鉴·陈纪·天嘉五年》

这个说明什么?突厥打仗很扯淡!

不过,就是有个黑唐马甲——不容轻视聚成灰,拿着突厥能打仗的可耻言论在论坛里胡说八道,说什么唐太宗灭了东突厥是趁着东突厥内乱逮了便宜,其实翻检一下史书就知道这是臭不可闻!突厥打仗的能耐很扯淡!打突厥,根本用不着占什么突厥内乱的“便宜”!更不可理解的是,居然这路臭不可闻的帖子还有人在顶贴!无知的围观者们里很多啊!

呸!!!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打仗能耐很扯淡的突厥,为什么在北周、北齐、隋史、唐史中竟然有很大的威风,能“势凌中夏”?在《隋书·突厥传》里有答案:

“往 者魏道衰敝,祸难相寻,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交之厚。谓虏意轻重,国逐安危,非徒并有大敌之 忧,思减一边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来往,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华夏之地,实为劳扰。犹复劫剥烽戍,杀害吏民,无岁月而不有也。恶积祸盈,非止今日……”

看,这段话说的极明白,突厥的厉害只是因为中原的分裂,分裂的各方全力对付另一方,对于做壁上观的突厥不敢得罪,免得突厥帮着对头对付自己而已。这段话也不是一般二般的人物说的,是隋文帝杨坚在出兵讨伐突厥沙钵略可汗时下的一道圣旨中的一段话。

其实呢,突厥打仗很扯淡!

但是,突厥打仗很扯淡,并不等于突厥人建立的国家里就没有能征善战的军队,不是的。相反,突厥建立的国家里,是有善战勇猛之师的。这只善战的军队不是突厥部族组成,而是由人数远多于突厥,比突厥能打善斗的族系——铁勒族系的部族组成的。

关于铁勒族系的善战,《北史·铁勒传》说的明白:

“居无恆所,随水草流移。人性凶忍,善于骑射,贪婪尤甚,以寇抄为生……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

这段话说的明白,铁勒族系善骑射,以抢掠为生,这个战斗力自然不差。突厥到处杀人放火,凭借的就是这个族系的人力与物力做后盾——“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

问题来了,这么一个人数众多,善战的族系,为什么会被突厥这个战斗力稀松的部族所控制役使?这个原因在这段文字的开头就有答案:

“郎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山据谷,往往不绝。独洛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纥、拔也古、覆罗,并号俟斤,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等诸姓,胜兵可二万。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则有契弊、薄落职、乙?至、苏婆、那曷、乌护、纥骨、也?至、于尼护等,胜兵可二万。金山西南,有薛延阤、?至勒兒、十盘、达契等,一万余兵。康国北,傍阿得水,则有诃?至、曷截、拨忽、比干、具海、曷北悉、何嵯苏、拔也末、谒达等,有三万许兵。得嶷海东西,有苏路羯、三素咽、篾促、萨忽等诸姓,八千余。拂菻东,则有恩屈、阿兰、北褥、九离、伏嗢昏等,近二万人。北海南,则都波等。虽姓氏各别,总谓为铁勒。并无君长,分属东西两突厥。”

文中说的明白,铁勒族系,部族众多,分布地域极广,但是,却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统御群伦,所以才会被并不善战,却有组织的弱敌——突厥各个击破,挟持控制。不过一旦这个族系有了自我觉醒的一天,自己推选那么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抱团一致对外,那么,突厥是根本连个扁屁也不敢放的。这也就是唐初薛延陀部夷男被铁勒诸部推举为共主后,突厥立刻失势的原因——突厥全靠铁勒撑着!

在这里敲打一个言论,唐黑“不容青史俱成灰”的一个狗屎言论:因为薛延陀们叛离突厥,所以唐初太宗李世民攻灭东突厥就是趁人之危。

这个言论的狗屎之处就在于,无视薛延陀等铁勒部族与突厥部族的区别。突厥是突厥,铁勒是铁勒!从祖源上看不是一路,从历史交往上看,二者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根本不是一回事!合乎历史事实的情形是,铁勒与突厥是宿仇!如《旧唐书·北狄·铁勒传》:

“渐铁勒,本匈奴别种。自突厥强盛,铁勒诸郡分散,众渐寡弱。”

在突厥的酷烈压迫下,铁勒族系面临的是人亡族灭的惨祸。那么,铁勒根本不应该,没必要为东突厥和唐朝的战争送死填坑!所以他们脱离突厥的控制自立,免于被突厥灭族乃是势在必然的自保之策。况且,唐初太宗李世民要修理的是东突厥,又没有说要收拾铁勒诸部,铁勒诸部根本没理由,根本没必要为突厥出头当炮灰!收拾突厥,突厥就该出来单挑受死,扯上铁勒不出兵说太宗“趁人之危”,要么无知,要么无耻!千年之前的突厥早已灰飞烟灭,用得着你这个现代马甲跳出来替这个无影无踪的突厥嚎丧???嚎丧可以,不要用汉字!

呸!!!

突厥一族,除了打仗能耐很扯淡之外,还有一样很没出息的“本事”——内斗。说这个内容,要拿一个很厉害的民族——匈奴做个对比。

突厥与匈奴,这二者都是草原民族中霸绝一时的强权,论到厉害,似乎不分上下。不过,细读《史记》、《汉书》、新、旧《唐书》,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突厥与匈奴相比,是很没出息的——极善于内斗!

从史书上看,匈奴从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年自立开始,到“五单于争立”——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止,有150多的“一统”时间;但是突厥从土门可汗在魏废帝元年(552年)击败柔然阿那瓌,迫其自杀开始崛起,到隋开皇三年(583年)沙钵略可汗在位时突厥汗国爆发大规模内战止,也只有31年的时间是“一统”的。余下的时间,都在内斗。

一个长于于内斗的部族,绝对是个怯于外战的部族。正所谓“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所以,我们从所有黑唐帖子中看到的突厥很厉害的文字,都是胡说八道!突厥其实很没出息!然而,之所以我们从史书上看到突厥“很厉害”,除了利用铁勒部族的力量之外,还在于这是相比于当时的中原分立更混乱得出的印象。比如从土门可汗到沙钵略初即位时的31年中的大部分时段可以看到,当时的突厥尚在“一统”时段,而中原地域有西魏/北周Vs东魏/北齐,隔江相望,又有南北朝对立。也只是在这个情形下,中原各政权内斗不止,内耗不断的时候,才显出突厥的“强大”。

国史上,世界史上,内斗的政权、国家、民族很多,但是如突厥这样,从崛起到“一统”只有三十年的时间里就大规模地爆发内战,这还真是仅见的奇葩!只有31年的“一统”,和匈奴怎么比呦!更而且,在薛宗正先生《突厥史》里说得明白,突厥真正做到“一统”,西与波斯分疆,东到东北控御契丹等部族,还要到木杆汗时候,这个木杆汗完成这个“伟业”的时候不早于562年。从562年的“一统”到583年大规模内战的爆发,也仅仅21年的时间。如此短寿的“一统”怎么和匈奴比!这个没出息的突厥!

对于一个既不善战,又长于内斗的部族,无论它们内部是否有内战,修理它们都不是一件难事!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内战,什么样的狗咬狗,都有被踢出来的瘸货,被咬断脊梁的残废,而愚蠢隋朝硬是用中原百姓的血汗养好了残废的伤,又把残废养成了饿狼,反过来再反咬中原。这个隋朝在国史上,是有莫大的原罪的!

本文——《突厥兴衰之汉族原因——乳母杨隋》就是说这段不忍卒睹的历史的。

这段历史——隋朝哺育饿狼突厥,要从沙钵略抄略隋朝,隋朝讨伐突厥沙钵略可汗说起。那么,隋朝讨伐沙钵略的结果是什么?《隋书·北狄·突厥传》说的也很明白:

“(隋王朝)以河间王弘、上柱国豆卢勣、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并为元帅,出塞击之。沙钵略率阿波、贪汗二可汗等来拒战,皆败走遁去。”

看,隋朝一出兵,突厥就败逃了!突厥就这么一点出息!隋文帝他爹没说错,突厥打仗很扯淡!

突厥的没出息仅止于此么?还不止,还看《突厥传》:

“既而沙钵略以阿波骁悍,忌之,因其先归,袭击其部,大破之,杀阿波之母。阿波还无所归,西奔达头可汗。”

外敌当前,不思谋着怎样振作,反倒窝里斗了。沙钵略把它册立的小可汗阿波打跑了。这是突厥内战的开始。阿波被打跑了,也死了亲人,阿波不高兴,所以后果很严重!《突厥传》:

“达头者,名玷厥,沙钵略之从父也,旧为西面可汗。(阿波投奔而来)既而大怒,遣阿波率兵而东,各落归之者将十万骑,遂与沙钵略相攻。”

看突厥内战升级了。有西面可汗介入了!

沙钵略是个招人恨的货色,《突厥传》:

“又 有贪汗可汗,素睦于阿波,沙钵略夺其众而废之,贪汗亡奔达头。沙钵略从弟地勤察别统部落,与沙钵略有隙,复以众叛归阿波。连兵不已”

作为被围殴的一个,沙钵略和围殴它的各个突厥小可汗惧怕隋朝帮着对头祸害自己,所以不约而同:

“各遣使诣阙,请和求援,上皆不许 ”

这个光景和当年突厥“一统”时,突厥坐视西魏/北周Vs东魏/北齐破的光景是很一样的。破墙众人推,烂鼓万人捶。被围殴的沙钵略怎么办?《突厥传》有交代:

“会 千金公主上书,请为一子之例,高祖遣开府徐平和使于沙钵略。晋王广时镇并州,请因其衅而乘之,上不许。沙钵略遣使致书曰:“辰年九月十日,从天生大突厥天 下贤圣天子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致书大隋皇帝:使人开府徐平和至,辱告言语,具闻也。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兒例。两境虽殊,情义是一。 今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所有羊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缯彩,都是此物,彼此有何异也!”

还是它老婆有法子,教育沙钵略赶紧的认爹,认隋文帝做爹。认隋文帝做爹之后,沙钵略可汗的政权,也只是隋朝的边疆的一个特殊行政区罢了。

认爹之后,隋文帝也算对得起这个儿子:

“时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又东畏契丹,遣使告急,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内,有诏许之。诏晋王广以兵援之,给以衣食,赐以车服鼓吹。沙钵略因而击阿波,破擒之。而阿拔国部落乘虚掠其妻子。官军为击阿拔,败之,所获悉与沙钵略。 ”

刚刚认爹的沙钵略处境还是很困难。有西面可汗达头威逼,连契丹也跟着修理它。于是向干爹求救,它干爹把它部众残余迁移到隋朝辖地“白道川”内。又派杨广出兵增援它修理对头阿波。其实呢,隋文帝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因为扶植阿波,不过是为了利用突厥中的这一股被隋朝控制的势力,抗衡草原上的阿波、达头势力。这股被利用的势力是不可以给予太大的助力的,助力太大,这股势力壮大之后,极有可能会反咬隋朝的。可是呢,隋文帝就是糊涂,就是犯贱,当另一势力“阿拔国”趁虚掳掠沙钵略的后方时,隋朝居然出动军队帮它夺回被掳掠的“妻子”/部众。这就是犯贱了。你应该让它自己夺回被掳掠的部众和“妻子”么!等它夺不回妻子/部众反而被人修理了,你再帮它么!对于突厥中愿意投降隋朝的势力,是可以帮助的,可以在生存物资方面帮助它,以免这些狼性民族在饿急了眼的时候,反过来劫掠中原造麻烦。但是,出兵帮它打仗是不可以的!因为帮助的目的就是利用来和草原上的敌对突厥势力抗衡的,那么,出兵直接与这归顺突厥的对头作战,这个利用的目的和在呢?这是犯贱!

可以这么说,沙钵略这一股势力最后演化为肆虐隋唐二朝的东突厥,隋文帝的这个举动是有原罪的!隋文帝是愚蠢的!

沙钵略不久死翘翘了,沙钵略死后,它兄弟处罗侯做了这一派突厥势力的可汗,是为“莫何可汗”,对这个突厥可汗隋朝也是有助力的:

“上赐之鼓吹幡旗。处罗侯长颐偻背,眉目疏朗,勇而有谋,以隋所赐旗鼓西征阿波。敌人以为得隋兵所助,多来降附,遂生擒阿波。”

这个家伙很聪明,利用隋文帝给的旗幡和号角、锣鼓助阵,假冒隋朝军队攻击对手,而战斗力很扯淡的突厥们当然纷纷投降,这个莫何可汗没费什么大的力气就把阿波这股势力兼并了!兼并了阿波,莫何可汗也就一统漠北了!做大了势力的莫何可汗:

“又西征,中流矢而卒,其众奉(沙钵略子)雍虞闾为主,是为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

看到了么,沙钵略-莫何这一派势力做大之后,有了向西远征的实力了,那么随时反咬隋朝一口也极有可能。但是,这个时候的隋文帝似乎还陶醉在沙钵略喊他为“爹”的幸福回忆里,竟然不在莫何可汗西征的时候,袭击它的后方,对之打击之,压制之,堪称愚蠢!可以这么说,这一股突厥势力的复兴,进而演化出后来的东突厥,杨隋政权难辞其咎!这个杨隋政权对后来受东突厥祸害的中原百姓是有原罪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罪孽深重的杨隋政权,竟然有“不容青史聚成灰”这个马甲为之大吹喇叭,可耻!

都蓝可汗的事迹,在《隋书·突厥传》里记述无多,但是,在同书《高昌传》中有迹象显示,都蓝可汗也西征西突厥,而且攻势凌厉:

“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

高昌,向来是西突厥属国,这一次“突厥破其四城”,显然是被西突厥的对头都蓝可汗的东突厥所攻破。可见,都蓝可汗时期,东突厥的势力进一步伸张了!(此一条史料转引自薛宗正先生《突厥史》162页)这是隋朝坐视不作为的后果。

这个后果直接导致的是都蓝可汗对隋朝的不客气,杨隋政权似乎觉察到了不对头,《隋书·长孙晟传》:

“十 三年,流人杨钦亡入突厥,诈言彭公刘昶共宇文氏女谋欲反隋,称遣其来,密告主。雍闾信之,乃不修职贡。又遣晟出使,微观察焉。公主见晟,乃言辞不逊,又遣 所私胡人安遂迦共钦计议,扇惑雍闾。晟至京师,具以状奏。又遣晟往索钦,雍闾欲勿与,谬答曰:“检校客内,无此色人。”晟乃货其达官,知钦所在,夜掩获 之,以示雍闾,因发公主私事,国人大耻。雍闾执遂迦等,并以付晟。”(转引自薛宗正《突厥史》)

有名教杨钦的人在都蓝面前游说都蓝收拾隋朝,而势力膨胀的都蓝也对隋朝有了不恭的举动。所以隋朝派长孙晟出使突厥,并一举抓获了杨钦。

这个时候的隋朝,才有了警惕,听从长孙晟的建议,从突厥内部物色实力不强易于控制,对都蓝可汗又很不满意的突利可汗加以扶植《隋书·长孙晟传》:

“晟 又奏曰:“臣观雍闾,反覆无信,特共玷厥有隙,所以依倚国家。纵与为婚,终当必叛。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灵,玷厥、染干必又受其征发。强而更反,后恐难 图。且染干者,处罗侯之子也,素有诚款,于今两代。臣前与相见,亦乞通婚,不如许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雍闾,以为边捍。”上曰: “善。”又遣慰喻染干,许尚公主。十七年,染干遣五百骑随晟来逆女,以宗女封安义公主以妻之。晟说染干率众南徙,居度斤旧镇。”

这些敌对举动当然让都蓝可汗怀恨,尤其是把隋朝公主嫁给染干的举动、以及把突利可汗南迁至隋朝眼皮子底下更让都蓝难以接受。于是都蓝可汗与隋朝之间爆发战争,《隋书·长孙晟传》:

“。雍闾疾之,亟来抄略。染干伺知动静,辄遣奏闻,是以贼来每先有备。十 九年,染干因晟奏,雍闾作攻具,欲打大同城。诏发六总管,并取汉王节度,分道出塞讨之。雍闾大惧,复共达头同盟,合力掩袭染干,大战于长城下。染干败绩, 杀其兄弟子侄,而部落亡散。染干与晟独以五骑逼夜南走,至旦,行百馀里,收得数百骑……”

《隋书·突厥传》:

“突 利(染干)本居北方,以尚主之故,南徙度斤旧镇,锡赉优厚。雍虞闾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于是朝贡遂绝,数为边患。十八年,诏蜀王秀出灵州道以击之。 明年,又遣汉王谅为元帅,左仆射高颎率将军王詧、上柱国赵仲卿并出朔州道,右仆射杨素率柱国李彻、韩僧寿出灵州,上柱国燕荣出幽州,以击之。雍虞闾与玷厥 举兵攻染干,尽杀其兄弟子侄,遂度河,入蔚州。染干夜以五骑与隋使长孙晟归朝。”

隋书的两处记录都显示都蓝为了灭了突利可汗,竟然和对头西突厥达头可汗联手修理突利将它兄弟子侄尽数屠灭。这个叫做染干的突利可汗是何等的恓惶、落魄!见到这么“可怜”的突厥,隋文帝的母性大发,毅然当起了奶妈,哺育这股突厥落魄势力(想起了《大话西游》里吴孟达扮演的“二当家”被白骨精任命为唐三藏的奶妈^_^)。

隋文帝这个奶妈相当称职,《隋书·突厥传》:

“染干夜以五骑与隋使长孙晟归朝。……夏六月,高烦、杨素击玷厥,大破之。拜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华言“意智健”也。启民上表谢恩曰:“臣既蒙竖立,复改官名,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违法。”上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居之。是时安义主已卒,上以宗女义成公主妻之,部落归者甚众。”

文字里的这个“玷厥”,达头可汗是也。隋文帝不单单收留染干——突利可汗,而且,还命高颎、杨素这两个名将领精兵替染干修理达头可汗。打跑了达头可汗,还顺带着给突利封官了——“启民可汗”,又给他专门修筑一座城池居住,外带一个老婆——义成公主。这一下,这个“启民可汗”有了绝对的安全了,所以呢,启民可汗原先被打散的部众又回来了,这个实力可就见大了!真是犯贱额!替人出兵打跑了对头,壮大了别人势力,贱!

须知收留这一股势力是要利用的,但是,打它的对头,却纯用自家军队耗费钱粮,哪儿来这么个二货皇帝!

再看这个二货隋文帝,在打跑了达头之后继续犯二:

“雍虞闾又击之,上复令入塞。雍虞闾侵掠不已,迁于河南,在夏、胜二州之间,发徒掘堑数百里,东西拒河,尽为启民畜牧之地。于是遣越国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大将军姚辩出河州,以击都蓝。师未出塞,而都蓝为其麾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乱。遣太平公史万岁出朔州以击之,遇达头于大斤山,虏不战而遁,追斩首虏二千余人。晋王广出灵州,达头遁逃而去。寻遣其弟子俟利伐从碛东攻启民。上又发兵助启民守要路,俟利伐退走入碛。

雍虞闾不甘心,接着追打启民,二货隋文帝干脆把启民一族接纳入塞,在黄河河湾出挖壕沟数百里,用黄河天险与数百里壕沟做屏障围了好大一块地盘给启民一族做牧场;派杨素、韩僧寿、史万岁、姚辩出兵修理都蓝/雍虞闾。这个启民一族则缩在壕沟、黄河围成的牧场里心安理得地放牧牛羊!幸而都蓝被下人杀死,这才免去了中原军将在塞外的一番苦战恶斗,免去了中原好男儿血染荒原!但是,这个隋文帝接着犯贱,又派史万岁出兵去打达头。虽然达头失败,虽然突厥有死伤,但是,隋兵也有伤亡!可是这个时候,启民一族正安安全全的在夏、胜二州之间的牧场上放牧牛羊哩!

好他妈个贱货隋文帝!好他妈个突厥奶妈隋文帝!

这个突厥奶妈隋文帝犯贱没底线,《隋书·突厥传》:

为“庶”仁寿元年,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于恆安,废为庶人。诏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率启民北征。斛薛等诸姓初附于启民,至是而叛。素军河北,值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度,掠启民男女六千口、杂畜二十余万而去。素率上大将军梁默轻骑追之,转战六十余里,大破俟斤,悉得人畜以归启民。素又遣柱国张定和、领军大将军刘升别路邀击,并多斩获而还。兵既渡河,贼复掠启民部落,素率骠骑范贵于窟结谷东南奋击,复破之,追奔八十余里。是岁,泥利可汗及叶护俱被铁勒所败。步迦寻亦大乱,奚、?五部内徙,步迦奔吐谷浑。启民遂有其众,岁遣朝贡。”

这一段史实说的是隋文帝命令亲民可汗随隋军北征突厥的事情。但是,细品其中真意,当是隋文帝派隋军为启民可汗扫除草原突厥对头,为启民可汗打天下,让它凭空做天下呢!可是,一路上的征讨中,启民可汗的部众与牲畜不断的被对头掳掠,也连累隋军将士一次次的为启民夺回部众与牲畜。悲催的隋军将士,为谁流血牺牲啊!

好个血冷心凉的突厥奶妈隋文帝,对突厥的这些恩惠就是对突厥不计得失的恩养!是极端愚蠢与弱智的勾当!这样的愚蠢勾当,权且称之为“奶妈政策”。认真的讲,奶妈哺育养子也是有经济上的算计的,但是,从隋文帝对突厥势力的恩养,就是不计得失的付出隋朝百姓的血汗和隋朝军将的生命和鲜血。这还不如那些奶妈女人!这个变态的隋文帝!

话说到这里,比较一下大唐的羁縻政策与隋文帝的“奶妈政策”。大唐的羁縻政策中,也有对降附的异族进行物资上大力资助的内容的。但是,这个羁縻政策里的对异族的物资上的优厚对待是有条件的——必须为大唐出兵打仗!太宗皇帝扫灭了东突厥后,对颉利可汗及其降部是有很优厚的物资上的善待的。但是,在大唐出征高句丽时,有突厥兵助力辽东!大唐的粟米是不可以白吃的!而且,突厥出兵辽东,也是对突厥势力的一个变相的消耗,也是对突厥势力恢复壮大的一个变相压制!而且,这样的压制很有成效!679年,东突厥残余势力发动判唐暴乱,继而后东突厥汗国建立。但是,因为大唐征用东突厥降部助力对外战争,消耗了这些东突厥参与的实力,所以,后来尽管有武则天对反唐的东突厥的明里安利的助力,但是,这个后东突厥汗国的威势,如薛宗正先生所言:也远不及颉利可汗时期!

反观隋文帝的“奶妈政策”,纯粹是不计得失的恩养!这是什么勾当?在当时的家天下时代,是没有“卖国”这一说的,因为隋王朝的统治的中原是杨隋皇室的,然而被隋文帝出卖的,的的确确是中原百姓的血汗,儿被这些忠言百姓养肥养壮的东突厥后来无数次攻击掳掠中原百姓,这算什么?这是在虐民!从这个角度讲,隋文帝是有原罪的,杨隋政权是有原罪的!

势力膨胀了的启民有了些“异动”,《隋书·王頍传》:

“诸兄王頍,字景文,齐州刺史颁之弟也。年数岁,值江陵陷,随诸兄入关……晓兵法,益有纵横之志,每叹不逢时,常以将 相自许。开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 士。后坐事解职,配防岭南。数载,授汉王谅府谘议参军,王甚礼之。时谅见房陵及秦、蜀二王相次废黜,潜有异志。頍遂阴劝谅缮治兵甲。及高祖崩,谅遂举兵 反,多頍之计也。頍后数进奇策,谅不能用。杨素至蒿泽,将战,頍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从我。”既而兵败,頍将归突厥,至山中,径路断 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擒执,以成竖子名也。吾死之后,汝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瘗之石窟 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其故人,竟为所擒。杨素求頍尸,得之,斩首,枭于太原。知”(此举《突厥史》提示找寻到的)

这一段文字是说,隋文帝两个儿子汉王杨谅与晋王杨广之间争夺皇位的一个故事。这个叫王頍的人给汉王杨谅出主意夺天下,但是杨谅不听,眼瞅着杨谅要完蛋,王頍引着儿子逃亡突厥。但是山中迷路,自己自杀。儿子挨饿扛不住,于是去王頍朋友家求助,被揭发。作为汉王杨谅的谋主王頍,死后也被砍头示众,而他准备逃亡突厥的打算也被暴露,顺带着,这个突厥启民可汗也难逃嫌疑。

起了疑心的隋炀帝在大业三年四月跑到榆林亲自探究启民突厥的虚实,启民与老婆义成公主来迎接,《隋书·突厥传》:

“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帝大悦,赐物万二千段。”

互有馈赠,两下里似乎很和谐。但是,有件事情请却让隋炀帝十分的不爽,《隋书·突厥传》:

“先 是,高丽私通使启民所,启民推诚奉国,不敢隐境外之交。是日,将高丽使人见,敕令牛弘宣旨谓之曰:“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明年当往涿郡。尔还 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

作为隋朝周边的番邦,不到长安、洛阳向隋朝皇帝问好,却跑到启民的帐篷里套近乎,这个启民突厥的势力可真大发了啊!

但是启民可汗倒也乖觉,也更为狡诈,用起了捧杀办法希图消除隋朝的疑忌,《隋书·突厥传》:

“大业三年四月,炀帝幸榆林,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帝大悦,赐物万二千段。启民上表曰:“已前圣人先帝莫缘可汗存在之日,怜臣,赐臣安义公主,种种无少短。臣种末为圣人先帝怜养,臣兄弟妒恶,相共杀臣,臣当时无处去,向上看只见天,下看只见地,实忆圣人先帝言语,投命去来。圣人先帝见臣,大怜臣,死命养活,胜于往前,遣臣作大可汗坐著也。其突厥百姓,死者以外,还聚作百姓也。至尊今还如圣人先帝,捉天下四方坐也。还养活臣及突厥百姓,实无少短。臣今忆想圣人及至尊养活事,具奏不可尽,并至尊圣心里在。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怜臣时,乞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臣今率部落,敢以上闻,伏愿天慈,不违所请。”

话说得多好听,俺们不穿突厥衣裳了,向穿中华上邦的衣裳了!

如果换做是俄这个网络马甲,一定会陶陶然,醺醺然,感觉很Hi,一定会把这个不爽的事情放在脑后,但是,隋炀帝不会,因为他比他爹隋文帝要清醒得多,至少在对待突厥这个事情上要清醒得多。起了疑心的隋炀帝开始敲打突厥,《旧唐书·韦云起传》:

“会 契丹入抄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往讨契丹部落。启民可汗发骑二万,受其处分。云起分为二十营,四道俱引,营相去各一里,不得交杂。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 自非公使,勿得走马。三令五申之后,击鼓而发,军中有犯约者,斩纥干一人,持首以徇。于是突厥将帅来入谒之,皆膝行股战,莫敢仰视。契丹本事突厥,情无猜 忌,云起既入其界,使突厥诈云,向柳城郡欲共高丽交易,勿言营中有隋使,敢漏泄者斩之。契丹不备。去贼营百里,诈引南度,夜复退还,去营五十里,结阵而 宿,契丹弗之知也。既明,俱发,驰骑袭之,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

契丹攻击营州,隋炀帝下诏书,令韦云起带兵武力监督突厥修理契丹。启民出兵两万归韦云起指挥。韦云起一进突厥军营救斩杀纥干一名立威。而后用计谋麻痹契丹,陈式攻击契丹,斩获契丹男女四万,把能生养的年轻女人和牲畜分一半给突厥,余下女人和牲畜掳回隋朝弥补隋朝损失,把余下男子全部杀掉。

这样的做法让启民很难堪,因为契丹已经归顺启民突厥了!而难堪的启民也有自己的报复办法,隋炀帝远征高丽,启民根本不派一兵一卒随从出征!只是为了一个小小契丹,就要和恩养它壮大的隋朝翻脸,坐视杨隋政权独立征讨高句丽,这个被隋文帝恩养的启民,根本不愿为隋朝的对外战争出一点点力!这个白眼狼!由此可见,当年杨隋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突厥奶妈的愚蠢与昏庸!(关于启民可汗,《隋书·突厥传》上写着是在大业四年——6029年,那么,启民坐视杨隋独力远征高句丽是不存在的;但不过,薛宗正先生据《册府元龟》纠正启民卒年为大业大业十年——614年;而611年杨隋开始远征高句丽,这个启民做白眼狼是成立的!)

启民可汗死了,“上为之废朝三日,立其子咄吉世,是为始毕可汗。表请尚公主,诏从其俗。”

看,启民可汗的儿子当了可汗不说,还把它的小妈——它老子的小老婆娶了,有意思的风俗。不过,这个义成公主也真是好胃口^_^!

呸!!!

这个始毕可汗开始还有些做孙子的样,《隋书·突厥传》:

“十一年,来朝于东都。”

但是,很快的,在当年就变了一副嘴脸:

“其年,(隋炀帝)车驾避暑汾阳宫,八月,始毕率其种落入寇,围帝于雁门。诏诸郡发兵赴行在所,援军方至,始毕引去。由是朝贡遂绝。明年,复寇马邑,唐公以兵击走之……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这个始毕可汗的嘴脸,纯粹是一张狗逼脸!说翻就翻!

这上面一段文字里可以看出另一个要紧信息:因为“中国人归之者无数”,所以突厥“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这是当时人的一致共识,也就是说,突厥的强大乃是无数中国人在隋末的动乱中,归附突厥后才导致的结果。实际上,我们可以这么说,唐太宗灭东突厥时,与之交战的,与其说是突厥,倒不如说是突厥衣服中包裹的中原汉族人!而且,揆诸于杨隋政权对沙钵略——莫何可汗——都蓝——启民四世政权的无私援手,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东突厥的兴起于强大,完完全全是中原汉族政权——隋王朝在起唯一的、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作用如同奶妈的乳汁之于婴儿,须臾不得缺少,少了这一口,是没有东突厥这个游牧帝国的!突厥这一部族本身的作为和能力,在东突厥的崛起过程中,是根本没什么作为的!所以此文定名为——《突厥兴衰之汉族原因——乳母杨隋》!

之后的东突厥:“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皆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使者往来,相望于道也。”

趁着中原的大内乱,大内斗,突厥“强大”起来了!为了不被对手勾结东突厥为难自己,所以各方割据势力都讨好东突厥,东突厥的“强大”凸显了!而东突厥的强大,哪一出,哪一点不是杨隋政权恩养的结果??所以此文定名——《突厥兴衰之汉族原因——乳母杨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索伯清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497757
注册 2014-2-3


发表于 2014-9-16 21: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文初发表于铁血,文中语境可能与本论坛有差异,所以原文中的语句,可能有些不是顺耳,万望坛子里网友们大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镇北将军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
帖子 802
编号 68234
注册 2006-5-8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14-9-16 23: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这就是唐粉的价值观,反正唐朝丢脸的事,根子都在别人身上,不是怪隋就是怪武则天,我都已经无力吐槽了

按照这个思路,匈奴能欺负汉朝直到三国,是因为周朝直到战国时代的燕赵养肥了他们;那契丹能把宋干得缓不过气来,是不是唐朝养肥的他们?是不是又要说契丹的问题是武则天搞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镇北将军 于 2014-9-16 23:1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索伯清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497757
注册 2014-2-3


发表于 2014-9-16 23: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俄的观点都是从史书中来,你的胡说八道又是什么根据???

匈奴“欺负”汉朝到三国???你这是哪里的歪理邪说???呼韩邪给谁磕头你是无知的!听说过“强分五部”么???你对历史这么无知,对得起你的这个什么“将军”头衔么???你还有思路???嗬嗬嗬嗬嗬嗬嗬…………你居然有“思路”???

少废话,要么你把俄征引的史料证伪,要么闭着嘴!

QUOTE:
原帖由 镇北将军 于 2014-9-16 23:05 发表
这就是唐粉的价值观,反正唐朝丢脸的事,根子都在别人身上,不是怪隋就是怪武则天,我都已经无力吐槽了

按照这个思路,匈奴能欺负汉朝直到三国,是因为周朝直到战国时代的燕赵养肥了他们;那契丹能把宋干得缓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镇北将军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
帖子 802
编号 68234
注册 2006-5-8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14-9-17 08: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你的观点?你都是转发的了,真是无语……
匈奴有被汉击败的时候,但总体来说汉匈战斗,汉朝是处于劣势的,这一点在东汉末年就可以看出,蔡文姬还被抓去北方了。
再说突厥,也一样有盛有衰,唐朝最强盛的时候突厥也退避三分,但之后唐朝打不过突厥,是长城以南的农耕文明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劣势,把这怪罪于隋朝毫无道理。
在军事上,长城以南的汉族对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处于劣势的,这是共识,何必为唐朝粉饰。
像你这样的唐粉,只能引起别人对唐朝的厌恶。
有一种劣根性,就是当两个人或数个人竞争的时候,不是想着把自己提升,而是想着贬低别人,抹黑别人,来显得自己比别人强一点,实际上这种行为只会让人恶心。你还不如帖一些唐朝击败突厥的史料来证明唐朝也是很强大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落叶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29
帖子 2584
编号 89033
注册 2006-10-28


发表于 2014-9-17 09: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所言不虚,正是,极端的黑和粉一样的让人倒胃口。其实把那个聚成灰和楼主的贴综合起来一看倒说不定就是真相。没有吹的那么强但也绝对没有贬的那么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索伯清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497757
注册 2014-2-3


发表于 2014-9-17 23: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是铁血“学十不得一”为青史灰量身定制的,俄是“学十不得一”的马甲,俄来这里是追打青史灰的。这个帖子就是俄的!

从汉高祖白登山之围后,西汉确实不敢招惹匈奴,这个情形到前133年,马邑之战后彻底改观。此后对匈奴的战场在草原上。此后漠南无有单于庭!一直到公元9年一直这样,你说汉朝“处于劣势”,你这是哪里的“臭氧层子”???

东汉征发南匈奴攻打北匈奴,攻打鲜卑,南匈奴都很听话,这是你说的“劣势”???北匈奴西逃这也是你说的“劣势”???拿一个东汉末世来说话,你的意思是看见无力的老人,就认为这人从没年轻过???这又是哪里的胡说八道???

蔡文姬被匈奴抓到了“北方”???无知啊无知!北匈奴西逃,南匈奴内附,长城线以北没有匈奴,你的这个“北”在哪里???你找得着么???

听好了,南匈奴的落脚处在山西,在所谓“并州”!没有出了长城线!根本没有到什么“北方”!懂么???

匈奴在三国史被欺负的惨景:“魏、晋代兴,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诸王侯,降同编户。”!匈奴倒是趁着董卓们作乱的时候杀人放火,但是,最后是这个下场,这也是你的说的“劣势”???蔡文姬做了匈奴王的老婆,还生下了孩子,这是匈奴王的正牌老婆,但是曹操拿了些钱,就“赎买”回来了,史上的匈奴什么时候这么窝囊过???匈奴为什么这么怕曹魏呢???这也是你说的“劣势”???

“传统劣势”???嗬嗬嗬嗬嗬嗬嗬……俄的贴子里所有的史料都是一个指向——突厥根本不善战,途经额U就是一个王八走了鳖运的机会主义部族!你到哪里去找你那“传统劣势”的史料???唐朝强盛还要对突厥“退避三分”,你从哪里找你的“史料”???

要说劣根,你阁下是很有的!拿不出半点史料就要跳出来胡说八道,你这是什么劣根你知道么???

俄挂什么帖子用不着你着急,俄自有真货让你闭嘴!

你这么愿意到处胡说,不妨问青史灰,俄从铁血追到天涯,又从天涯在追打到这里,它为什么不应战呢???它敢过来放对么?

QUOTE:
原帖由 镇北将军 于 2014-9-17 08:31 发表
你的观点?你都是转发的了,真是无语……
匈奴有被汉击败的时候,但总体来说汉匈战斗,汉朝是处于劣势的,这一点在东汉末年就可以看出,蔡文姬还被抓去北方了。
再说突厥,也一样有盛有衰,唐朝最强盛的时候突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索伯清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497757
注册 2014-2-3


发表于 2014-9-17 23: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要把俄和青史灰的帖子合在一起,俄的帖子是国史真事,青史灰是韩国人,它的帖子是棒子国意淫,你什么意思???

QUOTE:
原帖由 落叶 于 2014-9-17 09:39 发表
楼上所言不虚,正是,极端的黑和粉一样的让人倒胃口。其实把那个聚成灰和楼主的贴综合起来一看倒说不定就是真相。没有吹的那么强但也绝对没有贬的那么弱。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06:2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1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