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敦煌壁画也救不了《吹牛者》的命
性别:未知-离线 ludaha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6
编号 501178
注册 2014-5-10


发表于 2014-7-23 08: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敦煌壁画也救不了《吹牛者》的命

敦煌壁画也救不了《吹大牛》者的命
   前不久,从有关方面传来一个信息,说有一幅敦煌壁画可以证明静安寺的始建年代问题。笔者对此十分感兴趣,做了一些考证和研究。经笔者电脑搜索,在敦煌莫高窟323窟南壁中画区域,果然查到一幅创作于盛唐时期的壁画,这幅壁画被简介为:“佛教史迹面西晋吴凇江石佛浮江。”
   关于石佛浮江的神话故事,经查,在《释迦方志》、《集神州三宝通感录》等佛教史籍里都有记载。大意是说:西晋愍帝建兴元年,有二石象浮于吴凇江上,风浪大作,信奉佛教的吴县朱赝等人和众皂尼一起迎至江口,风潮忽静,遥见二人立于石象旁的七尺波中,奉上置通玄寺。那么,西晋的神话故事怎么会转化为盛唐的壁画呢?经史籍专家胡道静考证,是由西晋名僧慧达在随高僧法显去天竺的路上传到敦煌的。
   接下来,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考证的是:一幅敦煌壁画,或者说一则神话故事,和静安寺有什么关系呢?这是问题的关键。笔者以为,石佛浮江的故事原本是和静安寺没有关系 的,而是一两个古代的史志的编修者把两者硬拉在一起了,如宋代《云间志》的作者杨潜便是。
   笔者以史籍的原始记载作个比对。《释迦方志》的原始记载是:“奉佛居士朱赝者,吴县人,……奉上置通玄寺”,而《云间志》的原始记载却是“吴人朱赝等迎至沪渎重犯玄圣祖讳寺”,一则明明是“通”;一则明明是“重”,虽然一字之差,却错之再错达千年之久。据史籍专家胡道静考证:通玄寺在吴县而不在沪渎(今青浦区东北);就是这个通玄寺,传石佛浮江神话故事到敦煌的名僧慧达曾在这里滞留过三年。同时,笔者查遍上海地区的古今方志,查不到上海地区有座重元(玄)寺。这样,原始记载和科学考证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和石佛浮江神话故事有联系的是吴县通玄寺而非沪渎重元(玄)寺。既然石佛浮江神话故事与沪渎重元(玄)寺无关,从而,与静安寺也无关。因为,作为静安寺前身的重元(玄)寺是《云间志》的作者杨潜杜撰出来的,是子虚乌有的。如果用一句成语来概括,叫做“张冠李戴”,即石佛浮江神话故事这顶帽子本应戴在吴县通玄寺头上而戴到了沪渎重元(玄)寺——宋代上海镇静安寺的头上了。
   结论:敦煌的一副壁画非但不能证明静安寺的始建年代问题,反而能证明静安寺始建于三国赤乌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3 20: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34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