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古代中国老百姓是怎么“见礼”的?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古代中国老百姓是怎么“见礼”的?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1
发表于 2014-7-10 15: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中国老百姓是怎么“见礼”的?
现代的话,一般来说是握手。古代的话,男人是抱拳,女人是敛衽
那这个握手应该是辛亥革命时期引进的?那“抱拳”又是从何时流行的?在“抱拳”以前人们是如何行礼的?
以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
发表于 2014-7-10 17: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抱拳”以前是跪下磕头的。
不仅对长辈磕头,平辈也磕头。
大概是《儒林外史》上就有“平磕了头”的说法。至于《红楼梦》上“笑着跪下”更是常事。
只不过磕头的方法有多种(我记得似乎是五种)。
王羲之的字帖上“顿首”比较多,这是一种对平辈的磕头礼节。
《三礼》上关于行礼是有明确规定的。
还有一种礼节,《儿女英雄传》上安老爷跟安公子的老师闹的那一出,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是怎么个礼节。
另外,满族有个抱见礼,似乎是很隆重的礼节,我的印象是多尔衮对多铎,似乎还有对豪格都用过。如果对豪格用过的话,那就是不同辈分之间也可以用。不过我不知道怎样抱,大约应该接近我们的拥抱吧。
再就是拱手啦,这个礼节比较粗疏,出现的时期也比较近。
所以说啊,英国人见乾隆不磕头,确实应该让当时的中国人感到奇怪。因为这个礼节在中国是很正常的。
上述是根据记忆,没查书,肯定有错误。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7-10 17:18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西门飘烟
(一点浮尘,如烟飘去)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21
编号
73566
注册
2006-6-24
来自
河南·洛阳
家族
聚贤山庄
#3
发表于 2014-7-10 17: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见礼不是“作揖”么??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西门飘烟
(一点浮尘,如烟飘去)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21
编号
73566
注册
2006-6-24
来自
河南·洛阳
家族
聚贤山庄
#4
发表于 2014-7-10 17: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tiger1970 的帖子
“再就是拱手啦,这个礼节比较粗疏,出现的时期也比较近。”
你说的拱手 不是类似作揖么?,出现时期应该比较早吧,为什么说比较近呢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5
发表于 2014-7-10 17: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西门飘烟 的帖子
我觉得作揖是磕头的简化版(不跪),拱手是作揖的简化版(不弯腰),抱拳是拱手的简化版(没那一拱)。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6
发表于 2014-7-10 17: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西门飘烟 的帖子
我是针对楼主的话说的啊。
标准的动作还是下跪的。
《曾文正家书》上,还是“男国藩跪请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虽然是信上这样说,但说明此时还行这样的礼。那大约是1852年左右。
另外,似乎平辈磕头之后起来有个动作,应该是拉手一起站起。似乎是《红楼梦》上有这样的描写。
作揖,似乎本地在建国前还是作揖,而很少见拱手,没有抱拳的礼节。抱拳也太简化了一点,似乎是......香港电影80年代进入本地后才有这种礼节的,现在过年还常常能看见。
记忆中的内容,可能有错误。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7-10 17:46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西门飘烟
(一点浮尘,如烟飘去)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21
编号
73566
注册
2006-6-24
来自
河南·洛阳
家族
聚贤山庄
#7
发表于 2014-7-10 17: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tiger1970 的帖子
我倒认为磕头是作揖的奴化版
作揖什么时候出现的,应该历史很久了吧,属于周礼?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西门飘烟
(一点浮尘,如烟飘去)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21
编号
73566
注册
2006-6-24
来自
河南·洛阳
家族
聚贤山庄
#8
发表于 2014-7-10 17: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tiger1970 的帖子
“男国藩跪请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第一,这个是在清朝,礼节应该已经被奴化了
第二,这个可能是书信中的标准用语
第三,这个是针对父母的啊
古人不有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么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9
发表于 2014-7-10 17: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西门飘烟 的帖子
磕头不是作揖的奴化版。
是现有磕头后有作揖的。不过这个作揖应该是在孔子时期就有的。
作揖是一种简化版和粗疏的礼节。中国标准的礼节确实是磕头的。
手边没有三礼,没法查。
古人的腿没现在这样硬,跪也没有现在这种尊严的意义。因为古人没椅子,平素都是跪的。
还是那句话,凭记忆回答,可能有错误。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0
发表于 2014-7-10 17: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西门飘烟 的帖子
儒林外史也好,话本小说也好,都不是清朝的,磕头都是常事。
王羲之尺牍,那是原样复制(因为是书法字帖嘛,不能变样),顿首这个词,是最常用的。
以后的历代书家的字帖,顿首这个词也基本是出现频率在前面的。蔡襄用顿首,苏轼用顿首,米芾用顿首,赵孟頫、文征明、王铎等人,还是用“顿首”(这几个干脆就是原件啦)。
他们有时候还“顿首顿首”连用两次。
这还是对平辈。
如果没有这个礼节,无法说明书信中能用上一千多年。
不过男儿膝下有黄金确实是初拍的话,也就是说,至少明朝时候就不随便给不认识的人下跪啦。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7-10 17:41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葉影心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73
帖子
6315
编号
168941
注册
2007-6-1
来自
昆崙
#11
发表于 2014-7-10 18: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放错区, 请删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2
发表于 2014-7-10 18: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葉影心 的帖子
没错吧。
古代礼节讨论,应该放炎黄春秋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葉影心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73
帖子
6315
编号
168941
注册
2007-6-1
来自
昆崙
#13
发表于 2014-7-10 19: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7-10 18:04 发表
没错吧。
古代礼节讨论,应该放炎黄春秋啊。
我是说我的回帖回错了区, 我以为是水区, 水了一下, 发觉不妥当, 所以请版主删了我的回帖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阿巽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14
发表于 2014-7-10 20: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拱手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中国古代拱手有吉凶之分,吉事为阳,凶丧之事为阴;男为阳,尚左,女为阴,尚右;行吉礼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则左手在外。
但是,根据唐宋以后白话小说,并不支持此种说法。以宋代小说《错斩崔宁》为例,男女相见,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则“还了万福”。这说明,当时男女已各行其礼。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5
发表于 2014-7-11 09: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个问题啊,我昨天晚上翻了一下我的笔记,找到了一些以前读书的记录。
大致说一下吧。
1、中国古代的礼节基本以周礼为准,上千年没有大的改变。
2、周礼行礼有九种,但是目前能考证清楚的大约就是六七种,其中有一种不是跪礼。
3、这些行礼方式为:
一是稽首。这个动作是跪在地上,头顶接触地面后抬起,用于最尊重和隆重的礼节。一般是幼见长,诸侯见天子,用这个理解。这其实就是“五体投地”。
二是顿首。这个动作是跪在地上,额头轻微接触地面后迅速抬起,用于平辈之间的礼节。这个动作就是王羲之他们常写的“顿首”,也是明人说的“平磕了头”。
三是空首。这个动作是跪在地上,两手支地,额头轻微接触手背后迅速抬起,是顿首简化版。
四五是震动、吉拜,目前网上有很多解释,但事实上各执一说,无法考证。
六是凶拜,是跪在地上,头顶接触地面后长时间不抬起,表示一种痛不欲生的心情。这动作叫稽颡。这是有凶事的礼节,所谓“孝子头”就是这个礼。
七是奇拜,就是单腿跪,上身前倾,说白了,就是“打千”。----敢情满族这个礼是有来头的。
八是报拜,就是再拜,是跪着屈身两次,头不接触东西,是人家给你行礼,你答礼的动作。现在给人倒茶,接受的那个屈指在桌子上敲两下,就是这个礼,为啥改成屈指啦?这是因为从南边传过来的。南边以前哥老会、红帮、青帮等甚多,他们多是一些秘密组织,多在茶馆接头----据说哥老会这种组织,只要懂里面的礼节,走遍四川不花钱,都是当地兄弟供应。因为在茶馆互相接头盘查身份嘛,所以不好闹的动静太大,就用暗语对话,用茶杯摆阵(做暗号),用手指代替身体行礼。因为很多“空子”(与帮会有联系但并非帮会中人)到各地去的时候经常受帮会中人的介绍以获得当地帮会的支持(至少管饭管住处,方便)懂这个,以后这个东西就在南方流传开来。以后......就传到北方啦,并逐渐去掉了帮会的背景,变成了一种日常用的礼节。
九是肃拜,属于军礼,就是两手下垂的注目礼。军中军士佩带甲胄,不好屈身,就行这种礼。
上述内容,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有些地方与我记录的不同,所以说也是各执一说吧。
4、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跪?这实在是没办法。
古代中国人是穿裙子的(就是衣裳的裳,我记得三红科普过这一段)。古代中国人又没椅子,就是席地而坐。你找个穿裙子的小姑娘跟你一起在地上坐一下就知道啦,她如果想要保证绝对不走光,除了跪坐之外,其余的任何坐姿,在转换动作时,都有走光的危险。现在走光也被认为不好,古代也是一样。为确保不走光,那就只能跪坐啦。而在跪坐的情况下,行跪礼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荆轲曾经分开腿坐,表示对秦王的羞辱;汉高祖也经常乱坐,表示对别人的看不起,都是这个道理。
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胡床,中国人才开始坐在胡床上,两腿着地。
不过这仅仅是特殊情况。
以后到唐朝,大家不席地而坐啦,改坐类似于榻榻米的东西。不过这个时候大家还是在上面跪坐,而不是坐在榻榻米上两脚下垂。日本人的这套礼节,看来是保留我们大唐的东西。
到宋朝,椅子终于开始流行,大家终于开始坐下啦。同时,跪就有了尊严的含义----因为在人家坐的情况下,你需要跪,一是费劲,二是高度太低,所以跪就有了屈服的含义。
在这之前,古人是不会为跪而大惊小怪的。
5、作揖是孔子之前就有的礼节,是站立时候的行礼。这个礼节在中国北方一直保留----记得先父说过,先祖父还是作揖的(先祖父光绪年间出生)。但是至少到南北朝的时候,南方就改用拱手啦,这是一种作揖的简化版。至于抱拳,应该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东西。因为以前即使是卖艺的,也是“做罗圈揖”而非抱拳。我总觉得这是一个对拱手的现代简化版,古人,甚至是我的爷爷辈,都是不行这礼的。
6、行礼还有个合手礼,至少出现在南北朝之前,是两个手互相压着屈身。男性这个礼,叫“叉手”,审问岳飞时,衙役大喊“岳飞叉手”,就是这个礼。这个礼肯定是两个手交叉,男性是左手在上的,但是手指向上还是向下,目前已经搞不清楚啦。至于女性,是右手在上的,所以就是两手叠在一起向下压,身子弯曲。因为男性行这个礼,嘴里要说“诺”,所以又叫“唱诺”,女性则说“万福”,所以这个礼又叫“万福”,简称“福”。常见的话本中“福了一福”,就是这个礼。这套礼节是行走时相遇的礼节。至于和尚,则改两手心相对合在一起,那就是“合掌”,现在和尚还行这礼,而且还叫这名字(我记得看到过一封大和尚的书信,最后的结语就是“合掌”而不是“此致敬礼”)。这个动作男人手是在身体正前方的,而女人是在身体侧面的,所以男礼又叫“躬身”,女礼又叫“敛衽”。另外,中国人行礼有个好玩的地方,就是嘴里一定要说话。前面的那九拜,古代是说的很清楚的,要称名(又叫唱名),也就是说要说自己的名字。具体怎么说,搞不清楚啦,我估计就是“某某给大人请安”那种东西。
这套东西看来也挺早。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这个叉手跟拱手是什么关系。这个还不清楚,从动作看,似乎是有关系的。
7、另外还有个“拜舞”,这个大家也都知道,见皇帝后一般是“拜舞”。这就是稽首后起身,用一个优美的姿态展开手臂或者拉起袍子就地旋转一圈,像跳舞一样。这个动作最初就是跳舞,是表示臣子见到皇帝后的快乐心情的。同时嘴里要喊“万岁”。这就是“山呼拜舞”,以后就程式化啦。(可见中国古人也是喜欢跳舞的,不仅仅是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8、到了宋朝之后,由于椅子的出现导致中国人采取现在的坐姿,所以跪就有了以小侍大的含义,所以,不认识的人之间往往就不用这个礼啦。而受跪礼的人往往还跪,表示平等和尊重。在这时候,为防止衣服弄脏,所以就用拜垫。
至于不读书的人家、非贵族的人家,一般的老百姓,总下跪费劲又容易弄脏衣服,就逐渐演化为同辈之间或者不认识的人之间作揖居多,而下跪渐少。
9、另外有个好玩的事情,红拂见李靖是拜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起私奔,两人见面是拜的。可见当时即使是男女之间要做点当时道德不容的事情,还是要先从容行礼。
10、日本人现在的鞠躬,是90度和135度。这其实就是我们古人相应拜礼的弯腰度数,不过他们把跪坐改成立正,把两手撑地改成两手下垂啦。所以看到他们这样鞠躬是不应该笑话他们的,他们还保留着我们古礼的影子。当然,希望他们能真正体会到礼的作用,用礼来引导行动。
上述是我的笔记内容,而现在又是复述我的笔记(笔记不在手边),所以应该还是有不准确的地方的。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7-11 10:29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6
发表于 2014-7-11 09: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握手,以前叫“拉手”,从笔记、小说中可以看出,这个礼在1850年以后就出现啦,不过都是中国人跟外国人行这个拉手礼。这当然是随着外国来的。这个礼的引进比辛亥革命时期要早。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西门飘烟
(一点浮尘,如烟飘去)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21
编号
73566
注册
2006-6-24
来自
河南·洛阳
家族
聚贤山庄
#17
发表于 2014-7-11 09: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tiger1970 的帖子
感谢老虎耐心予以扫盲
那么说古人路上见面是不行礼的?迎入客厅,做(跪)下后才行礼,我这样理解是否有误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8
发表于 2014-7-11 10: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西门飘烟 的帖子
只要不是跪礼,都可以在路上行啊。
即使是跪礼,某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路上行,古代就有跪于途旁或者跪于泥水之中的记载嘛。
至于有人拜访----央视《三国演义》三顾茅庐那一集,演的很清楚----诸葛亮让童子扛着扫帚先出门迎接,然后自己出门迎接,作揖让到堂上(揖让这词就是这样来的),然后跪坐行礼,然后再说话。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7-11 10:03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zwd1997
(神州无敌)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
帖子
6994
编号
44486
注册
2005-7-28
来自
湖北武汉
家族
聚贤山庄
#19
发表于 2014-7-31 1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拱手和抱拳有什么区别呢,我看武侠小说感觉是一样的意思啊。
我此刻猜想,拱手是不是长袖拉一条直线出来?
还有高晓松说过响马劫镖的时候,保镖的和劫镖的抱拳报万,一般是左手包右手,如果是右手包左手,就是挑衅,这就可以直接开打了。有木有这样的事啊。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存在就是合理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635
编号
427214
注册
2011-6-7
#20
发表于 2014-7-31 12: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7-10 17:36 发表
儒林外史也好,话本小说也好,都不是清朝的,磕头都是常事。
王羲之尺牍,那是原样复制(因为是书法字帖嘛,不能变样),顿首这个词,是最常用的。
以后的历代书家的字帖,顿首这个词也基本是出现频率在前面 ...
不要拿满清来说汉人的礼, 太丢人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1
发表于 2014-7-31 14: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存在就是合理 的帖子
儒林外史不是清朝的啊。话本小说也不是清朝的。
王羲之也不是胡人,是正经的南渡衣冠。
苏轼、蔡襄、米芾、文征明都不是胡人、元朝、清朝。
赵孟頫算元朝,但是他是宋太祖子孙;王铎算清朝,但是他原是大明的大学士。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2
发表于 2014-7-31 14: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szwd1997 的帖子
拱手是抱拳双手往前一送,身子半弯曲或者头微低。
抱拳就是双手一抱,没这一送和身上的动作。
响马劫镖不是这个规矩。这个规矩确实与武术有关,但是是跟比试有关----左手包右手表示请你先打,反之表示我要先打。如果两个人意见不一致,则主随客便。
响马劫镖不是这个规矩----响马是先有一个两个人骑马在前面快跑,然后镖局方面就知道啦,停下,围成圆圈,等。然后响马就出现,镖局出来人上前道当家的辛苦,然后盘道(说白了就是互相问你是谁的势力,你认识谁,跟小混混打架前的盘道差不多),只要说妥啦,就是朋友,响马放人,镖局客气一下就走啦。如果说不拢,镖局会用黑话威胁,然后还是说不拢,就开打。响马劫道没有这个抱拳的说法。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myzd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504343
注册
2014-7-28
#23
发表于 2014-8-1 13: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24
发表于 2014-8-1 19: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7-11 10:00 发表
只要不是跪礼,都可以在路上行啊。
即使是跪礼,某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路上行,古代就有跪于途旁或者跪于泥水之中的记载嘛。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千秋高情闲居赋,争见安仁拜路尘”。
潘安就干过在马路边上下跪这事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平原相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55
编号
89065
注册
2006-10-28
来自
益州蜀郡
#25
发表于 2014-8-5 13: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望尘而拜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6 14: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84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