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呼然覺羅脩 于 2014-3-2 22:50 发表
罗成的確也是这样的人,但是这在乱世,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照小管说的,像罗成这样的人才适合活在乱世……
就象罗成所说,他要做的是改天换地的事,他的目光从来都不会浪费时间放在裡,所以他和瓦岗中大部份 ...
兴唐传里的罗成不需要名气 只是做自己想做或者认为对的事 因为他有一颗叛逆的心 贾家楼会盟他是带头举手要造反的 程咬金搬救兵他听了众兄弟反山东也是一脸向往 因为这哥们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 只是因为有个牛B老爹一直压着 直到反水铜旗阵成了出笼鸟就管也管不住了
其实沂陵河的两战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都可以找到很多例子
第一个是塔山 塔山本来是没有塔的 就一彻头彻尾的小村子 那次著名的战役结束以后人们才修了一座塔做纪念 塔山阻击战林彪这样说过“我不要伤亡数字 我只要塔山” 东野4纵和3000子弟兵除了“塔山英雄团”和弃子这个称呼上的不同以外还能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用炮灰俩字可以概括了 那么我是不是该痛骂林老总不顾子弟兵性命实在没人性 应该放阙汉骞带兵进锦州再从长计较 哪怕辽沈战役输了也无妨
第二个 如果放杨义臣回东陵关 还是挑解放战争主战场的例子 一个是三战四平林彪走麦城成就了陈明仁 林彪当老总以后一辈子也就打过这么一次败仗 钟伟冒进被白崇禧回马枪干一炮那次不算 把杨义臣放回东岭关就和三战四平出奇的像 城内的杨义臣必然和陈明仁一样铁了心的坚守 去年也许不太确定今年剧情出来了要说张善相看着东陵城破不来帮忙那是不可能的 这是杜聿明的援军 最后林彪伤亡过大打不下放弃了 成了他军事生涯上最大的污点
光说一个输了的不信服 换一个赢了的济南战役 战斗过程也差不多 甚至增援也和四平一样是杜聿明 这就不提了 吴化文的起义就算梁的地道奇兵好了 结果华野赢是赢了 战功第一的9纵是许世友拿伤亡数字拼出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团级单位大约3000人 而73团战后只剩下三个连500多活人 13纵的“济南第二团”是拼掉一个师级政委换来的 因为伤亡惨重后续部队跟不上所以是第二 2万多人的纵队伤亡数字超过5000才是第二 如果把司令员周志坚将军也拼进去大概就是“第一”了 3纵一直被称作是华野的攻坚老虎 8师是整个解放军序列除东野6纵17师之外最擅长攻坚战的师级单位 济南战役连师长王吉文都牺牲在济南城下 结果3纵狗屁功劳没捞着 因为伤亡数字太少了 舍不得拼光老本拿不下突破口只好成就了13纵
我家长辈虽然不是什么将军元帅起码也是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全参加过了 所以大概是因为家庭的原因 我总觉得打仗哪有不死人这一说 既然都是要死人 那么要么力求伤亡数字最小化 要么追求成果的最大化 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只要能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就好了 要真想着都跟打北平一样能兵不血刃还不如改行去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