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太祖誓约及誓碑小考, 兼答水王的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4-2-3 12: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祖誓约及誓碑小考

没想到跟水王谈太祖誓约多这么些事,另外开贴专门说好了,这样也显得完整点。

最早注意太祖誓约,是因为《碧血青天珍珠旗》,看了电视后,就去看了看相关的资料,其中以张、邓两位老先生的研究影响最大,但只是做为参考。

邓老的研究有几个问题,就是把誓约跟誓碑有点混谈,又把《避暑漫抄》的作者误题为叶梦得,实际上《避暑漫抄》的作者并非叶梦得,而是署名的陆游,叶梦得的作品是《避暑录话》。最早犯这个错误的大概是《宋人轶事汇编》,作者把《避暑漫抄》和《避暑录话》搞混淆了,80年代邓老引用了这个错误的史料进行研究,进而影响到了现在的历史爱好者。开篇谈谈这个,以此反映一下个人读史的方法,以及对先贤资料的态度。


正题

水王你谈到太祖誓约和太祖誓碑,为了避免把几者混淆,先分别介绍一下。所谓的太祖誓约,指的是曹勋北归时带回来的信息:艺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祥。当然内容有不同版本的细微差别,但反映的基本事实不会变,就是宋太祖立下约定,并且藏在太庙。这就是太祖誓约。

而太祖誓碑,则出自《避暑漫抄》的记载:靖康之变,犬戎入庙,悉取礼乐祭祀诸法物而去,门皆洞开,人得纵观。意思也很明显,金人攻破开封的时候洗劫了太庙,人们到太庙围观,并发现了太祖誓碑。今人所说的“善待柴家后人”、“不杀士大夫和文官”、“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就是出自此处记载。考证由此展开。


一、谈《避暑漫抄》史料的纰漏和不可信。

首先这本书我没看过,略有所知,以前看陆游的作品时,有放翁的粉丝谈过,这本书是伪作,并列出证据。后来上网查了查,有研究太祖誓碑的学者也考证过此事,加上个人发现的两个纰漏,一并献上。

纰漏一、该书的成书年代与作者为伪造。

这其实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我简单的说一下吧:《避暑漫抄》的署名作者尽管是陆游,但绝不可信。这本书因为多抄自前人杂记,故在文末列出了引用书目。其中有两条出之《啽呓集》------- 这本书可是元人宋无的作品。南宋的陆游写的书,怎么会引用元人的资料?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推论:《避暑漫抄》的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元代,甚至有可能是明代的作品。

这也就意味着:最早记载太祖誓碑具体内容,起码是元、明两代的事情了。再联系下此书最早的本子,是明嘉靖年间的........


纰漏二、该书内容与曹勋资料互相矛盾、互不并存。

前面谈过,读史最主要就是要讲方法,否则拿着满山的史料也没用。我们仔细阅读《避暑漫抄》上面是怎么说的,就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根据此书的记载:金人攻破开封后洗劫了太庙,门户洞开,所以大家都能去太庙围观。然后大家发现了这个誓碑,其中提到了善待柴家后人等三条誓约。后来曹勋归宋,徽宗告诉他,祖宗的誓碑在太庙,恐怕天子不知道。

问题来了:按此书的记载,这块誓碑早在开封城破的时候,就已经被公开,而且是被大家围观。也就是说,早在徽宗和曹勋还被金人关押在开封,或者正在去北方的路上的时候,太祖誓约和太祖誓碑就已经天下皆知了,起码全开封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曹勋还有带这个信的必要么?

此外,如果该书的记载是真实的,而徽宗跟曹勋也缺心眼到了极点,确实带了这个信,在两宋的时候必然会有两个不同版本的太祖誓碑史源,以及争论:一个以被开封人民围观的誓碑为基准,而且这个是最权威的基准,实物嘛,一个以曹勋带信为基准。事实我们也看见了,这些事并没有发生。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注意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纰漏,其实也很容易发现,阅读思考一下就行了。这说明很多学者在引用史料时,并没有认真的去阅读、思考理解自已所引用的史料。此一点尤其要引以为戒。


纰漏三、该书的史源出处为孤证。

有了第二个纰漏,谈这一点其实有画蛇添足之感了,稍微谈谈吧。我注意看了看《避暑漫抄》上的话“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是年秋享,礼官奏请如敕。上诣室前,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不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黄门验封启钥,先入焚香、明烛、揭幔,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 认真分析这段话,谈到了誓碑的起源、规格、礼仪、掌故,而这些内容,明显与曹勋所说的并非出自同一史源。

金人破城洗劫太庙,大家去围观誓碑,这个说得过去。那么礼仪、掌故、规格等等,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些事只有专门执掌此事的相关管理人员才知道,而且还得参照相关的典籍。但我们看,对这方面的纪录,根本就没有,曹勋也只知道有这么个碑。

后来研究这个问题的刘老颇得学者“审慎”二字,值得学习。他通过纰漏一,认为《避暑漫抄》不可取。个人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有此三个纰漏,《避暑漫抄》所记载的太祖誓碑内容,应该是后人根据曹勋资料演绎衍生而成,是伪造的。


二、所谓的太祖誓约,到底是什么。

窃以为,看这个事,不能把它当成“誓”,而要当成“约”,太祖誓约,更多的是约,是祖宗的家法,而不是誓。我们注意这个现象。简单的说,不妄诛大臣,善待士人,各朝都有这样的政治共识,执行程度不同而已。宋代因为其统治要求,做得非常到位。因为太祖誓约是藏于太庙,所以起码北宋的大臣是不知道这个事的。可事实上,北宋大臣们口中经常可以见到“本朝祖宗恩德之厚,未尝杀戮大臣”等类似的话。

这里我们需要补充一个历史背景,就是宋代的祖宗家法制度。要知道两宋时代,对祖宗家法的重视与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不了解祖宗家法,也就很难吃通宋代政治制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就写得很清楚了,太祖曾经说“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到了太宗即位时,诏书上就写明“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续资治通鉴长编》。

以上就是宋代祖宗家法的源头了,所以后来吕大防说“祖宗家法甚多......事亲之法、事长之法、治内之法、宽仁之法......”、元佑年间有大臣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另外陈傅良云“我艺祖开基之岁,首定商税则例,自后累朝守为家法”。

就此打住,这个问题完全可以作一篇大文章了。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家天下的时代,很多施政纲领和政治制度的建设,包括内政、外交、人事管理、军事等等诸多方面,都是以祖宗家法的形式出现的,这一点在宋代尤突出。这里我们举个例子,神宗时陕西用兵失利,皇帝要杀个漕臣,宰相蔡确就说,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这不就是用祖宗家法压皇帝嘛。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太祖有约”,其实早就形成了政治制度和政治共识,已经渗透到了朝廷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各个大臣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得炉火纯青。所谓“不杀大臣和言官”只是太祖立国之初,确定的一系列内政外交的祖宗家法之一。

所谓的太祖誓约,其实就是宋的祖宗之法。


三、从微观角度看曹勋北还。

徽宗让曹勋带信的目的也得补充个背景:钦宗即位的时候,出于政治需要,诛杀了童贯在内的一班重臣,徽宗是非常不满的。回过头来看徽宗托曹勋带的话就更清楚了:我们的祖宗之法有一条是不能杀大臣,你哥哥违背祖宗之法,乱杀大臣,结果咱老赵家就他娘的悲剧了,虽然这不是全部原因,但你小子一定要记住你哥的教训,引以为戒。其实仔细读这段史料,会琢磨出很多其他的东西来。

如前所说,徽宗之所以提这个事,是因为钦宗违背了祖宗之法中的“不杀大臣”,所以导致败亡。宋的祖宗之法是一个完整的统治系统,如果徽宗要交代“太祖有约”,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所以才会专门重点提及“不杀大臣”这一条,因为子孙违背了这一条,所以倒霉,他自然要专门提出。

如果以《避暑漫抄》所说,太祖誓约是“善待柴氏、不杀大臣、违誓不吉”,那么在曹勋及其相关史料中,必定会提及------------ 你曹勋是信使,而且是给新皇帝带信的信使。在老皇帝心目中重如泰山的太祖誓约,曹勋有几个脑袋,敢打折扣?

后世有学者的观点是“当时柴氏已不重要,所以老皇帝不提”-------这一点是说不通的。这时候的徽宗必须面临政治延续的问题,也就是说,有用没用,都是祖宗之法,我自已已经悲剧了,必须得传给儿子。 另外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徽宗非常重视这个事,并且说“违之不祥”,又怎么会传一个半吊子的太祖之约给儿子呢。

曹勋北还这一段纪录,是比较可信的,其中关于太祖誓约的内容也是最完整的:曹勋只有一个脑袋,老皇帝说什么他必须得还原带给新皇帝;徽宗既然觉得“违之不祥”,也不会只说一半。

所以说,徽宗口中的太祖有约。其全部内容,早就摆在我们眼前了:不杀大臣言官,违之不祥。


四、关于太祖誓碑的问题

誓约的问题搞清楚之后,再来看誓碑的问题就清楚得多了。这里声明,太祖誓碑,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曹勋所谈的“艺祖有约,藏于太庙”;另一个是《避暑漫抄》所说的太祖誓碑。

后一个的问题已经说得很多了,简单谈一下前一个吧。窃以为曹勋所说的比较可靠,太祖确实把祖宗之法通过某种方式(不一定是碑)放在了太庙,借以劝戒子孙。因为是祖宗之法,是用来进行政治统治的,所以大家尽管不知道太庙里有这么个东西,但都在依据这些祖宗之法行事。


结论1:宋代注重祖宗之法,太祖及后世统治者制订了包括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祖法,现在的皇帝和大臣依据这些祖宗之法,进行对国家的管理。祖宗之法既是施政纲领,又是赵家的家法,因此在太庙也有保留,并用以劝戒子孙,其中一条就是“不杀大臣言官”。钦宗即位后杀大臣引起了徽宗的不满,认为他违背了祖宗之法,因此在曹勋北还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希望高宗引以为戒,这就有了“太祖誓约”这个说法。而藏在太庙中,纪录祖宗之法的物品,就是所谓的“太祖誓碑”。

结论2:《避暑漫抄》中关于太祖誓碑的说法和内容是不可信的。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该说法是怎么来的。但凡此类事件,大都三个出处:演绎、讹传、出于政治目的误导。首先我们排除讹传的可能,如果靖康年间有这个讹传,它必然要跟曹勋的史料打擂台起冲突,所以即使有讹传,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从该书的写作特点看,可能是从曹勋史料中演绎而来。至于政治误导,如果真像书中所说,这个消息的来源是金人,那么不排除金人篡改誓碑内容的可能---------因为曹勋北还前,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誓碑让大家围观。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4-2-3 17:4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平时一知半解,一旦与人争执起来临时恶补出来的东西,就别拿出来误人子弟了。
该说的说过了,不稀罕再跟你辩了,别以为立个主贴你就又牛逼了,连材料都是在跟我讨论的时候偷师出来的,然后再自己信口雌黄地处理一下,还在那里酸溜溜的说什么啥啥啥有再多史料也没用,跟个小媳妇似的。

PS:誓碑的问题史学界的文章一车一车的,真的不需要你这种学养为零的门外汉在这饶舌了。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3 12: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4-2-3 1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争论的文字编辑掉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4-2-3 17:4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4-2-3 13: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用阴谋论来读史,是最好的方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4-2-3 13: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响应号召。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4-2-3 16: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3 sos2290 的帖子

对,直接宣布胜利就行,即使啥也没读过,只要我会YY,就是对的,你读的资料多也照样不对,只有我这阴谋论的读史方法对。

不学无术却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如此,不多说了,自我麻痹去吧。


PS:把三红搬出来干嘛?你是三红的粉丝你就自动牛逼了?三红的史学水平我知道,有他高的地方,也有他不足的地方,但你这样的只能跪舔,知道个啥。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4-2-3 13: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4-2-3 17: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午在水区看见那个帖子了,所以把争论的文字去除编辑,只谈正事。

补遗一下。查证资料的时候,看见研究者对于为什么太祖之约会藏于太庙,秘而不宣,一直各说各的,所以这里谈谈自已的看法。个人的意见是,之所以会这样做,有两个考虑:第一、巩固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第二、为统治者留下政治回旋的空间。

如前所说,所谓的太祖有约,其实是宋代自太祖以来的祖宗家法,其中有很多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也深有体会,很多事情,心里有数就行,公开或者诉诸文字,大家就不好下台了。用今天的话来讲,这就是“潜规则”。而潜规则一般是不会诉诸文字且公之于众的,这么做只会挨骂。譬如对武人群体的牵制,你可能会看到皇帝会有牵制武人的措施、大臣有牵制武人的言论,当然,为什么这样做,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但是绝少有皇帝把这样做的原因写在书面上“武人不可靠,我们要提防他们造反,所以必须限制”。

同样的一个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意义和价值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藏之太庙”这句话的意思。太庙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那是皇帝的家庙,是一个神圣的、不可拧扭的地方(起码你表面上不能)。普通人的祖宗祠堂尚且隆而重之,更何况是皇帝。说得粗俗一点,那怕是赵匡胤尿尿的夜壶放进去,那也得是圣夜壶,得供着,没准里面还有几滴圣尿呢。

赵匡胤的夜壶尚且是圣夜壶,更何况是他的施政方针呢。一旦把他的施政方针放进太庙供着,并且让大家知道了,这就意味着即使后代的政治局势发生变化,统治者也很难改变这些方针,甚至根本不可能。好比我们自家的祖宗如果留下一条祖训“娶妻当娶白富美”,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性无视,但是如果你家的祖宗祠堂里立了一块碑,上书祖先遗训“娶妻当娶白富美”,你就不能直接无视了,最起码得努力那么一下子,表面上你起码得顺从。如果有人指责你:XXX,你是个不孝之人,大家都知道,你祖宗叫你娶白富美,你没办到。那么我们的反应只能是:我其实是遵守祖宗遗训的,但是经过努力实在办不到,所以祖宗会宽容我的。绝不能这么回答:祖宗的遗训是错误的,所以我不理会。你这么回答人家只会说你不尊敬祖宗。

那么现在回过头,为什么会把这些祖宗之法诉诸文字藏于太庙,这个也就可以讲通了:根据宋代的资料,其实所谓的“太祖有约”,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统治集团和政治生活中,有军事的、经济的、人事的、外交的种种种种,“祖宗之法”都是无所不在的。当然了,太祖只是定下了一个基本的大方向,但是这么多方面,不可能口口相传,需要一个诉诸文字的东西来进行传承并教导自家后人。其中又有很多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潜规则,不能做为文献档案,那么,放在太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这个事情无疑需要保密,前面说过,同样一个东西,放进太庙里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对武人的预防,大家都知道祖宗之法防着军人,这不会有什么问题,本来就潜规则么,平时说说也可以。但是如果让大家知道,赵宋官家的祖宗祠堂里供着这么一条,事情就走样了:太祖皇帝认为武人不可靠,还专门做为家训放在祠堂里警示子孙,世世代代都要防着武官,这让军职人员情何以堪?而且文官集团肯定也会利用这条太庙祖训为自已谋取政治利益。这样是很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互信和团结的。

另外,再用神宗与蔡确的事情来解读一下什么是“为统治者留下回旋空间”。

历史版本是这样的:大家都不知道太庙里放着什么东西,神宗想杀官员,蔡确说你不能杀,因为这是你祖宗的家法。然后神宗说那我刺配流放好了,跑出路人甲说“士可杀不可辱,你这么干的话,还不如杀了”。于是神宗就发飚了,这也很值得同情:合着这意思,既不能杀,又不能流放,这是在坑爹呢。这事如果放钦宗高宗身上,就不会这么纠结了。所以说,如果太庙里东西不公开,皇帝真要下决心杀什么人,其实还是可以的,只是一般情况下不会这么干。

现在我们架空历史:大家都知道太庙里放着什么东西,皇帝想杀人,那就很困难了。比如现在钦宗想杀人了,路人乙反对,说你祖宗的家法是不杀大臣。钦宗当然不甘心,可路人乙又说了,这一条家训现在还放在你家祖宗祠堂呢,难道你想违背?这么一搞事情就大条了,就算钦宗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把人给宰了,也会招人非议。

把太庙的祖宗家法秘而不宣,所面临的政治风险要小得多,付出的政治代价也小得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4-2-3 17: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4-2-3 18: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安石说的是:(你老赵家)的祖宗不足法,没见他什么时候说我老王家的祖宗不足法。说别人的祖宗当然轻松愉快了。

而且,他的下场这个都是知道的,最终还是没拧过祖宗之法。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4-2-3 18: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4-2-3 18: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他老王家的祖宗啥时足法过?

还有,北宋新党旧党争了多长时间啊,祖宗不足法,自神宗以下,屡见不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4-2-3 18: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品评别人的祖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王安石可以点评赵官家的祖宗,你又可以品评王安石的祖宗。轮到自家祖宗时,那是另一回事。至于北宋改变祖宗之法,得注意:这些改变,是在大家不知道太庙里有什么东西的前提下发生的。

如果大家知道那里面有什么东西,然后王安石要变法,人家马上会说“祖宗之法,铭于太庙”,那么他所面临的阻力就会更大。正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事的难度才降低了。

太祖之约藏与不藏,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4-2-3 18:4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4-2-3 18: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以王安石变法而论,首先他提出这个观点就很值得推敲,当时说这个话是需要勇气的。这说明有很多人反对他这个观点。而后新旧党争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还有他这话很滑头,只说“祖宗不足法”,谁的祖宗? 这又是一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话了,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的祖宗,但是没人敢说。有勇气的王安石尚且避免直接提及皇帝的祖宗,更何况他人。

假设一下,太庙里放上那么个东西,王安石再来一句祖宗不足法,你这说的是谁的祖宗,岂非摆明了么,皇帝的面子往那里放。

祖宗之法,不是不能变的,但是你把祖宗之法放进太庙,而且大家都知道,要变就更困难,付出的政治代价也更大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iyue1206
(阳谷县武都头)

毗陵郡公
平凉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6
帖子 10000
编号 304480
注册 2009-1-5


发表于 2014-2-3 2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看完,有两个疑问

QUOTE:
问题来了:按此书的记载,这块誓碑早在开封城破的时候,就已经被公开,而且是被大家围观。也就是说,早在徽宗和曹勋还被金人关押在开封,或者正在去北方的路上的时候,太祖誓约和太祖誓碑就已经天下皆知了,起码全开封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曹勋还有带这个信的必要么?

徽宗和曹勋又不一定知道“天下皆知”了,为毛没有必要带信呢?

QUOTE:
结论2:《避暑漫抄》中关于太祖誓碑的说法和内容是不可信的。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该说法是怎么来的。但凡此类事件,大都三个出处:演绎、讹传、出于政治目的误导。首先我们排除讹传的可能,如果靖康年间有这个讹传,它必然要跟曹勋的史料打擂台起冲突,所以即使有讹传,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从该书的写作特点看,可能是从曹勋史料中演绎而来。至于政治误导,如果真像书中所说,这个消息的来源是金人,那么不排除金人篡改誓碑内容的可能---------因为曹勋北还前,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誓碑让大家围观。

我到感觉出现讹传的可能性太大了,古代资讯不发达,出现不同的版本太正常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4-2-3 20: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sos2290 于 2014-2-3 18:53 发表
就以王安石变法而论,首先他提出这个观点就很值得推敲,当时说这个话是需要勇气的。这说明有很多人反对他这个观点。而后新旧党争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还有他这话很滑头,只说“祖宗不足法”,谁的祖宗? 这又是一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话了,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的祖宗,但是没人敢说。有勇气的王安石尚且避免直接提及皇帝的祖宗,更何况他人。假设一下,太庙里放上那么个东西,王安石再来一句祖宗不足法,你这说的是谁的祖宗,岂非摆明了么,皇帝的面子往那里放。

祖宗之法,不是不能变的,但是你把祖宗之法放进太庙,而且大家都知道,要变就更困难,付出的政治代价也更大了。

看到这段,我实在是无话可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陈光柱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发表于 2015-8-25 13: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迎宾阁

复制发帖内容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12 04: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16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