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家说说,廉颇长平战术是不是被近年不少人说的有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Shadowleech

★★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4
帖子 3353
编号 269970
注册 2008-3-4


发表于 2013-12-28 01: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家说说,廉颇长平战术是不是被近年不少人说的有问题?

这些年很多都说廉颇死守赵拖不下去了,可实际上一直是秦在求变,补给线也是秦更长,如果赵都拖不下去了,秦还变什么战术,直接把赵拖死不就是了。

而且廉颇未必就打算这么守下去啊,坚守挫伤敌人士气,突然击之不是经典战例么。李牧破匈奴,王翦灭楚,赵奢破秦,都是用的类似的战术,三十六计的以逸待劳不就是讲的这一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wwind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10
编号 32559
注册 2005-2-12


发表于 2013-12-28 07: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秦、赵两国战争处于相持阶段,纯粹玩消耗。
而赵国决策者从既得利益者角度考虑,战争时间一长,利益无从起,从而去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引导战争的决策本身是兵家大忌。
秦国胜在庙算,以倾国之力支持战争。
战术在重要的,但是战略才是根本问题。
目光短浅者败亡就是历史潮流。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12-28 16: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赵拖不下去等于秦能拖下去?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双方都拖不下去,从战略上讲双方都应速战,但廉颇只从战术上考虑,所以认为坚守有利。实际上双方都有取胜的机会,赵国运气差了一点而已,赵括的指挥能力也并不差,只不过对手强了一点,如果对手不是白起这样的军事家,赵括完全可以取胜。秦军赢得也不轻松,能让强大的秦军竭尽全力才勉强取胜,这足以证明赵括的是实力了,而且作为一个将领,赵括与强大的对手死战,最后战死沙场,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了

[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12-28 16:5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密林繁星

梁郡公川峡西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2466
帖子 4973
编号 6979
注册 2004-4-22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13-12-28 20: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12-28 16:20 发表
赵拖不下去等于秦能拖下去?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双方都拖不下去,从战略上讲双方都应速战,但廉颇只从战术上考虑,所以认为坚守有利。实际上双方都有取胜的机会,赵国运气差了一点而已,赵括的指挥能力也并不差, ...

和赵括有半毛钱关系啊?说的是廉颇。
廉颇也确实不行了,又不是没守,他也守了,又是丢西垒,又是死了6校尉。这还是没对上白起就打成这样。
另一个问题是,赵没粮了,虽然大家都死撑,但是粮食影响特别大,赵四处买粮不得。
当时赵国内也都同意换将,唯一反对的蔺相如和赵括老母,反对的也仅仅是用赵括代替廉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密林繁星

梁郡公川峡西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2466
帖子 4973
编号 6979
注册 2004-4-22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13-12-28 20: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长平打到这种地步,赵基本上是必输的局面,区别是输多输少。小输当赢,如果赵赢了,就是经典战例;不过输成这样,也是经典战例了,虽然很大程度上,这经典是因为坑杀战俘出名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12-28 20: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长平之战,廉颇初战确实不利。但不代表廉颇继续下去,赵国一定会败。从战略方面讲,赵国就是错的,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就不扯开了。

秦赵交战,一直是秦国胜利,我记得好象只有赵奢打败过秦军,所以最初失利,责任不完全在廉颇,因为赵军的士气肯定不如秦军。

后来廉颇策略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打败秦军的可能性。其实秦国比赵国更不愿意比消耗。虽然一直消耗下去,赵国的损失大于秦国。

如果长期消耗下去,秦国长时间的拉长战线,局面会越来越不利,还有其它几国盯着呢。

三国时,官渡之战,曹操也因粮少想退军,荀彧说过,“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

如果最终这样还是败了,首要责任也应该算在平原君身上,谁让他贪便宜来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12-28 20: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算用奇获胜,长平之战,也不能在开战之初。那时秦军士气正盛,避其锋锐,是正确的做法。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12-28 20: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密林繁星 的帖子

死守也没用,不换将结果也未必会更好,换将对廉颇倒是好事,保住了他的名誉,赵括替他背了黑锅

[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12-28 21:0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12-28 21: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司马光 的帖子

廉颇继续下去赵国一定会胜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adowleech

★★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4
帖子 3353
编号 269970
注册 2008-3-4


发表于 2013-12-29 07: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密林繁星 于 2013-12-28 20:01 发表


和赵括有半毛钱关系啊?说的是廉颇。
廉颇也确实不行了,又不是没守,他也守了,又是丢西垒,又是死了6校尉。这还是没对上白起就打成这样。
另一个问题是,赵没粮了,虽然大家都死撑,但是粮食影响特别大 ...

上来输后面趁对方士气受挫突击而胜的太多了啊。。李信后来伐楚上来不也是胜利连连,后面如何?被人打的家都不认识了。

赵没粮了秦继续拖把赵拖死不就是了,为啥还要不断主动挑衅和离间,摆明秦更不愿意拖下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adowleech

★★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4
帖子 3353
编号 269970
注册 2008-3-4


发表于 2013-12-29 07: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12-28 16:20 发表
赵拖不下去等于秦能拖下去?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双方都拖不下去,从战略上讲双方都应速战,但廉颇只从战术上考虑,所以认为坚守有利。实际上双方都有取胜的机会,赵国运气差了一点而已,赵括的指挥能力也并不差, ...

廉颇没有说要一直死守啊,而是在寻找秦军的破绽突击而胜。赵奢破秦、李牧破匈奴、王翦灭楚不都是先坚守,等对方出现松懈加以利用然后突击而胜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adowleech

★★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4
帖子 3353
编号 269970
注册 2008-3-4


发表于 2013-12-29 07: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3-12-28 20:38 发表
就算用奇获胜,长平之战,也不能在开战之初。那时秦军士气正盛,避其锋锐,是正确的做法。

赵奢破秦也是先坚守然后等秦军松懈悄然出军。
后面李牧破匈奴,几乎和长平是一个样都是赵王乱指挥撤职过。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12-29 17: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Shadowleech 的帖子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划算,秦国又不只赵国一个对手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12-29 17: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Shadowleech 的帖子

你如何肯定廉颇心里不打算一直死守?即使他想寻找秦军的破绽突击而胜也得找到秦军的破绽,要是秦军一直没有露出破绽,他还是只能死守。即使秦军露出破绽,他出战了,也不是肯定会胜的,也可能赵括一样的结果。如果赵括学廉颇死守也就两个结果,一是和廉颇一样被撤职。二是最后守不住了战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12-29 17: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3 大将文钦 的帖子

等没粮和杀敌一万自损八百这两者有关系么?况且秦要觉得这边兵力用得过多,估计就不会开战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12-29 17: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卫天龙 的帖子

在有多个对手的情况下,当然要避免击败一个对手时己方消耗过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12-29 17: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3 大将文钦 的帖子

秦军赢得不轻松?大哥,坑杀43万好么,阵斩2万能损失多少兵力,46天灭了赵国主力45万人,这还不轻松?

赵括要是合格的将领,根本就不会等到人吃人的时候再突围,最后3天粮食带好,出不去就是死,背水一战怎么也比没力气打仗后再出去胜算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12-29 17: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6 大将文钦 的帖子

拖死反而是最节约有生力量的好么,秦要是这战胜了,赵国土地尽归秦土,要不秦国开战干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12-29 17: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4 大将文钦 的帖子

合着你打仗敌人累了你还在家里呆着,开什么玩笑

“不一定战术”真是坑兵家的神技啊

赵括死守未必学的好,像廉颇挖坑蓄水我都想不到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12-29 18: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卫天龙 的帖子

秦要是这战靠拖胜了,赵国粮食耗尽,秦军粮食所剩无几,然后秦军吃什么?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12-29 18: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卫天龙 的帖子

这战本来就是必败,换谁带兵都一样,赵括运气不好背了黑锅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12-29 18: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20 大将文钦 的帖子

不可能,秦军是从秦国百姓中抽出来的,当年达到了正常的粮食产量,秦国的地就肯定能保证秦国所有人吃,跟打不打仗无关,前提是战争中不丢粮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12-29 18: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21 大将文钦 的帖子

谁说必败,战争中就没有一定的事,你刚才还拿“不一定战法”忽悠人呢不是?

战中要做的是尽可能提高胜率并尽可能减少伤亡,合格将领的基本标准就是做到让不可能变为可能,鼓舞士气、占领地利这些个都是以少胜多的事例中的因素对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adowleech

★★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4
帖子 3353
编号 269970
注册 2008-3-4


发表于 2013-12-30 02: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12-29 17:07 发表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划算,秦国又不只赵国一个对手

那么打倒后面秦赵都会撤军避免都被拖垮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hl704625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77
编号 229602
注册 2007-10-21


发表于 2013-12-30 13: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廉颇就算输也不会像赵括一样,输到光腚。
  赵括这一败,赵国连以后翻本的可能都不存在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7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发表于 2013-12-30 21:0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持久战不符合秦国军队的作战思想,秦军的战斗力来自军功,干耗着哪有什么军功可言?所以秦国一直想和赵国决战。因此就算是廉颇想死守,最终还是会被击溃,赵括只是加速了击溃的时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12-30 21: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13-12-30 21:00 发表
持久战不符合秦国军队的作战思想,秦军的战斗力来自军功,干耗着哪有什么军功可言?所以秦国一直想和赵国决战。因此就算是廉颇想死守,最终还是会被击溃,赵括只是加速了击溃的时间。

廉颇死守,秦军能否击溃还是一个未知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12-31 18: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史学家们就说了下秦国的战略,而没分析出廉颇可选的更好的战略么?那似乎无权说廉将军决策错误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密林繁星

梁郡公川峡西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2466
帖子 4973
编号 6979
注册 2004-4-22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13-12-31 18: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卫天龙 于 2013-12-31 18:01 发表
史学家们就说了下秦国的战略,而没分析出廉颇可选的更好的战略么?那似乎无权说廉将军决策错误诶

赵国上下都想换将,蔺相如也支持换将,只不过不同意换赵括罢了。这么多人反对,难道是因为廉颇的决策太正确了,别人都看不懂?就算如此,他也要和赵王解释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2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12-31 18: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28 密林繁星 的帖子

可是在某些方面是战场上的人才有权利说话的地方吧,局外人支持“廉颇不对”无法证明廉颇决断错误。个人认为这点不能作为论据。

能不能给点史料,说说赵王的疑问是否切实传达到了廉颇的耳中。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06: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45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