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17 13: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先说一下总的印象吧,对黄仁宇老先生简直佩服得要死,葱白程度比三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人有点狂妄,对一位史学家的最高评价,以前最多只是认同或佩服,头一次达到葱白程度的只有三红,但是黄老的著作给我的感觉实在太震撼了。

为了写一部书,用两年的时间通读《明实录》,本人绝对做不到。而黄老的引用史料,也绝非仅仅一部《明实录》而已。“大历史观”的每一处论证,无不浸透着深厚的人文与社会学功力,令我不得不五体投地。

与《万历十五年》相比,用“渣”来形容《明朝那些事》是恰如其分,当然前提是从历史著作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以取悦低素质读者、吸引其对历史产生兴趣为第一要务,则后者还是颇占优势了。

《万历十五年》全书也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只是通篇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成分,当然有些文墨也会引起细心读者的会心一笑。全书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本身优秀却最终失败的人物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大明朝,在黄老不失尊敬的笔下,如抽丝剥茧搬还原在读者面前,其违背历史发展规律、逆水行舟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导致了一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只能产生悲剧的无奈。

本人还没读完这部书,现在戚继光部分看了一半,也是颇有收获。举几个例子如下:

1.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面有戚继光对将士讲话的原文,相当白,可见当时的日常用语已经使得现代人穿越到明朝不会有太多沟通上的困难。

2.戚继光对人性的掌握,使得其所辖队伍拥有铁的纪律,甚至不近人情。在对倭战斗中“戚家军”伤亡最大的石桥之战,是戚继光亲自手刃哨长才阻止了全哨官兵的溃退,这一点在《百家讲坛》中没有被郦波教授提及。

3.俞大猷并非仅仅精擅武技,他提出加强海军、将倭寇挡在国门之外的主张其实颇具前瞻性,但因为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观念,更会影响层层机构的利益和工作作风,根本无法实现。

4.戚继光比俞大猷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并不完全锐意革新,而是根据时代的特点,保守与改革兼容并蓄。“鸳鸯阵”中四位手持“农具”的士兵,即为戚继光善于利用农民出身的士兵本身特长;而戚家军的小规模游击作战,也避免了武将拥兵的政治大忌,为当时效率极差的地方后勤减少压力。

5.尽管《纪效新书》对火器提及甚少,但戚继光并非不重视这一新型武器,而是因为当时的火枪做工极差,鸟铳的爆膛率之高,使得士兵都不敢双手端枪瞄准,导致命中率不高,还不如弓箭有效。

以上几条,全部都有史料为证,黄老先生的作风岂是当年明月可比?
先说这些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0-17 13: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吧,被黑了
貌似《明朝那些事儿》的硬伤不多
ps: 易中天:硬伤立即改,其余,不争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10-17 20: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要真挺黄仁宇,应该不止拿万历十五年说事,不过你要黑明月,明朝那些事就足够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10-17 20: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汗,拿当年明月与黄仁宇相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_Artemis
(冠子)

燕郡公集庆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6
功绩 895
帖子 8351
编号 68083
注册 2006-5-8
来自 雲夢山莊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13-10-17 2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万历十五年还好看点,中国大历史我完全看不动(是看不动,不是看不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365
编号 54306
注册 2005-11-30


发表于 2013-10-17 21: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粮食战线的历史学家这下子可以得瑟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0-17 23: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小陆伯言 的帖子

陆伯言,你黑黑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3-10-17 23: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纪效新书里提到火器的地方不少,如果有必要戚家军的火器配比可以高达40%。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10-18 09: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3-10-17 23:15 发表
陆伯言,你黑黑看?

我挺喜欢明月的,干嘛黑他?

虽然明月的书里中期到后期不少段落有骗稿费的嫌疑,而且部分观点我也不认同,但是说明月开启了历史通俗风的先河,应该是不为过的。

读书的写书的多了,至今为止,有几个能独立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把它接近完美的表现给大众的?更何况,人家是哪一年的作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18 10: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呢,写这个读后感还是针对前一段时间某人的言论:《万历十五年》看了一段就看不下去了,但是出于个人素养,不留恶评。大概就这么回事吧,我觉得他可以回去继续陶醉在《明朝那些事》里面,好好当一个明粉。

其实我也挺喜欢《明朝那些事》,至少它带给我乐趣,而且让我产生了对大明王朝真正研究一番的动力。后来看了梅毅的《大明朝另类史》,就把明月的书放一边了;现在看了黄老的著作,又可以把赫连勃勃大王放一边了。

不知道看了什么可以把黄老的著作放一边?估计是没有吧。

PS:网上一直没找到《万历十五年》的完整版电子书,就买了中华书局的小册子,所以对戚继光一章特别专注的看了,因为网上没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10-18 1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reambe 于 2013-10-18 10:13 发表
其实呢,写这个读后感还是针对前一段时间某人的言论:《万历十五年》看了一段就看不下去了,但是出于个人素养,不留恶评。大概就这么回事吧,我觉得他可以回去继续陶醉在《明朝那些事》里面,好好当一个明粉。

其实我也挺喜欢《明朝那些事》,至少它带给我乐趣,而且让我产生了对大明王朝真正研究一番的动力。后来看了梅毅的《大明朝另类史》,就把明月的书放一边了;现在看了黄老的著作,又可以把赫连勃勃大王放一边了。

不知道看了什么可以把黄老的著作放一边?估计是没有吧。

PS:网上一直没找到《万历十五年》的完整版电子书,就买了中华书局的小册子,所以对戚继光一章特别专注的看了,因为网上没有。 ...

怎么说呢,万历十五年在目前的这种快餐文化中的确显得另类,但是看不进去万历十五年并不能说明什么。喜欢明朝那些事的也未必就是明粉。

勃起大王写的大明朝另类史我觉得给明月提鞋都不配,而黄仁宇老先生写的好东西却远远不止万历十五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3-10-18 1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万历十五年》是学术著作,《明朝那些事》是通俗读物,两者不能相提并论的。前者讲究的是研究的深度,后着讲究的是趣味性与可读性。

另,说当年明月开启了历史通俗风的先河,这个有点过了吧。且不说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就网络时代而言,火焰塔的《五胡录》、赫连勃勃大王的《华丽血时代》等都在当年明月之前,而且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确实是达到了通俗讲史的顶峰,但说开启风气,却轮不到他。

再另,楼主开头一段话是开玩笑吧。黄仁宇是历史学家(而且是开宗立派的宗师),我只是一个爱好者(而且在爱好者中水平也不算很高),怎么能相提并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3-10-18 10: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梅毅的书,可真比不了明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10-18 10: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0-18 10:20 发表
《万历十五年》是学术著作,《明朝那些事》是通俗读物,两者不能相提并论的。前者讲究的是研究的深度,后着讲究的是趣味性与可读性。

另,说当年明月开启了历史通俗风的先河,这个有点过了吧。且不说蔡东藩的 ...

就知道有人会说蔡东藩,他那是通俗演义,不能算真正的“通俗风”,不信?你看他写的历代演义,有多少人会有兴趣去看呢?

五胡录没看过,但是哪个什么大王写的东西应该说连通俗都不算,整个一翻译机器。在明月之前,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明朝的那些事的影响之大,可以说包括现在的网络体历史帖子都或多或少受到影

响,尤其是以调侃为主的作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3-10-18 10: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开启风气”等同于“水平最高”,那我只能呵呵了。

举个例子,大家公认,新派武侠开风气的是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可要有人说“这个《龙虎斗京华》给《笑傲江湖》提鞋都不配,梁羽生根本不如金庸,所以金庸才是开启风气的人”,这可真就令人无话可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3-10-18 10: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起调侃搞笑,还有潇水的《青铜时代的战争》在那里呢。

这种网上写史、论坛写史,在当年已经是蔚为风气,在天涯煮酒论史版看一看,10个帖子里起码有5个是长篇连载写史的。我当年之所以不喜欢煮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觉得那里的人太浮躁,稍微有点想法就想写大部头。

当年明月不过是这种风气之下的成功者而已。

要说开风气之先的,还真就是火焰塔、赫连勃勃大王、潇水等人。

赫连勃勃的《华丽血时代》造成的影响之大,当年真是轰动性的,是网络写史的代表性人物,否则也不会被天涯煮酒特邀为版主,也就不会发生后来和当年明月的恩怨了。他和当年明月的纠纷,本质就是一个已经成功者对潜在威胁者的打压而已。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0-18 10:4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10-18 10: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有说过开启风气就是水平最高?

如果把开启风气等同于出现最早,我也只能呵呵。

随手一例,湘勇为江忠源所创,但是鼻祖不还是只认曾国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38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0-18 1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咱只看了一篇赫连勃勃大王的,确实是文言文翻译机。(仅一篇)

三红,你怎么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3-10-18 10: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顺便说一句,湘军的源头还真就是江忠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10-18 11: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0-18 10:46 发表
顺便说一句,湘军的源头还真就是江忠源。

呵呵,对啊,不过纠正一下,是湘勇。

但是,认祖师的是谁,不还是人家曾国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3-10-18 11: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再偏楼主的主题了。

只说一点,网上写史的这一波人里,当年明月不过小字辈而已。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10-18 11: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13-10-18 11: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13-10-19 12: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用外国文化评价中国历史--驴唇不对马嘴

明事虽然还嫩,但至少是走在正路上。黄仁宇,出发点就歪得离谱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13-10-20 20: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万历15年是学术著作,明事是通俗小说。
好像是15年续里提到的,当初此书在美国发表,没有发行商看得上,因为它既不属于学术类,也不属于商业类,无法归类,所以拒绝发行。美国对学术是有严格界定的。
中国,以三国东周等为首的,起初均以通俗类小说面世,最终都成为学术性著作,甚至还被当作军事、政治类的教科书,东周为最,中国古人识字的无不熟读春秋、史记的。
从这点来看,明事和15年的类型没有根本区别。区别只是一个以轻松、幽默说历史,一个以严谨、沉闷说历史。

万历十五年,看了得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书说李贽是一个寄生于大地主,又攻击地主阶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我看作者才有精神分裂症,现在吃着政府饭又攻击政府的人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这些人都是精神分裂症?骂人也不用这样歇斯底里。感情色彩太浓列,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成为什么学术著作。于是后面草草了事,翻了几页就不看了。
中国大历史,十六世纪中国财政等等,好像也是此人所写。据说,引用规范考证确实。。。。不用说了。
考证的事,只是现象而已,根据现象评论现象,这是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学术通病,中国古代文献却从不这样,文献只记载现象,但现象背后的原因,中国人都是不会说明白的,因为说不明白,再好的文字系统都说不明白。懂原因的人,一看现象就明白原因,不懂原因的人,怎么解释都是白搭。中国有两部巨著是专写原因的,其一《道德经》,其二王阳明的《传习录》,这两部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就知道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全世界文化已经堕落成什么样子了。黄仁宇就是堕落文化的产物。

明事虽然还嫩,也明显带有作者强烈的民族和个人感情倾向,完全算不上学术类。不过这才是真性情中人,完全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作者只不过是把他当作学史热,国学热中的普通一员来看待。有些人眼红他一下子太热了,于是冷嘲热讽的都来。。。


现在的历史类通俗小说,完全比不上明朝同类作品的水准,这是全世界快餐文化堕落的结果。明朝历史类小说,现象上轻重分明。原因上点到为止,让看客自行分析,不带有浓重的主观情绪来左右看客的思路。这才是真正的文化。

[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13-10-20 21:0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365
编号 54306
注册 2005-11-30


发表于 2013-10-21 19: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ahaku719 于 2013-10-20 20:57 发表
现在的历史类通俗小说,完全比不上明朝同类作品的水准,这是全世界快餐文化堕落的结果。明朝历史类小说,现象上轻重分明。原因上点到为止,让看客自行分析,不带有浓重的主观情绪来左右看客的思路。这才是真正的文化。

三国演义可不符合这一条,尤其是毛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23 15: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hahaku719 的帖子

历史书,如果写得不通俗,那就是学术著作或者专业材料,给同行看而不是作为普及性读物。

纯粹的史学著作往往写得不好看,很正常,因为大部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水平都不够,达不到“完全看懂”的程度,尤其是那些微言大义的东东。

所以就需要一些“翻译家”来写一系列的“演义”类、“历史小说”类的历史小品文,让文化素质不高的读者和小孩子也能玩玩历史这个学科,并以此为乐。

《明朝那些事》是一部极好的作品,本人从来都没有要黑当年明月的意思,只是任何人都有其局限性,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东西。而人的思维和喜好,也是会随着年龄和学识而发生变化的。

本人现在对《明朝那些事》几乎提不起一丝兴趣了,但《华丽血时代》还照样可以看几遍;现在对《万历十五年》非常推崇,也许过几年也会去读某个朝代的实录。

从历史演义和小说开始,到专业的史学著作,最后到史料原文,这大概是一个历史爱好者阅读对象的发展过程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可爱小马驹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959
编号 90695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13-10-23 22: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年明月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只是一个爱好者,他的作品只是介绍而不是分析讲解
不过个人认为像易中天那样的历史学家还不如明月这样的爱好者,虽然易中天的分析不见得就是错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365
编号 54306
注册 2005-11-30


发表于 2013-10-24 08: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13-10-23 22:34 发表
当年明月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只是一个爱好者,他的作品只是介绍而不是分析讲解
不过个人认为像易中天那样的历史学家还不如明月这样的爱好者,虽然易中天的分析不见得就是错的。

易中天的专业与历史也不搭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3-10-24 08: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易中天是美学教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3-10-24 09: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说明什么呢?能把历史讲得生动吸引人的,不见得就是历史学家。

但我觉得当年明月还是做了不少主观性分析和仿佛亲见的艺术加工,否则书就不会那么好看了。

梅毅的书肯定是没他的好看,但我还真就更爱看梅毅,这一点似乎和三红的脾气相似哦。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4 05: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96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