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3-7-1 22:43 发表
三大将入枢密,已经收了兵权之后,韩世忠仍然明确反对议和,并且“抗疏言檜誤國”,于是秦桧马上命言官群起弹劾他(秦桧主政时期是宋朝少有的言官唯宰相马首是瞻的时期,其它时期基本都是跟宰相对着干的),“帝格其奏不下”,这里明显看出赵构在保护他,然后他才自求罢免枢密使,这才闭门谢客,不言兵事的。
后面态度转变很快,所以我觉得应该是高宗见了他一次,给他看了这些弹劾,向他施压,让他自行求去,并且闭嘴。韩在这中间还出于义愤,跑去质问秦桧以何罪名整岳飞,得到”莫须有“三个字,可见跟秦桧一直是作对的。
至于收兵权,肢解韩家军,本来就是既定方针,并不能看成赵构不放过他,他之后除了没有了言论自由,加官进爵从来都少不了他的,生前封王,死后配享,高宗的态度还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五月,诏(岳飞)同俊往楚州措置边防,总韩世忠军还驻镇江。”“俊知世忠忤桧,欲与飞分其背嵬军”韩世忠反对和议,自然和赵构的意见不统一,何况自掌一军,想动动他不是没有一点意思的。“帝格其奏不下”发生在兵权被罢免之后,并且韩再次感到了危机
“世忠连疏乞解枢密柄,继上表乞骸。十月,罢为醴泉观使”
我的见解韩掌兵权,还经常和领导意见不合,领导手下一直想动他,领导也想整整他。关键时刻,韩自9了,去找领导剖明心迹。在领导眼里,韩是个粗人,还是个老同志,解除了兵权,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可以理解的,放他一马。后来韩还是大嘴巴,领导手下又不干了,这时韩毫无威胁,领导也不想斩尽杀绝,搞调和主义,韩离休。岳是个另类,在领导眼里绝对不是个“直”人,所以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