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什么很少听说“公门千金”、“伯门小姐”等?
性别:未知-离线 三国老鼠会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87013
注册 2006-10-12


发表于 2012-11-16 11: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很少听说“公门千金”、“伯门小姐”等?

古代爵位有 公、侯、伯、子、男。

为什么广为流传的是“侯门”、“侯门小姐”、“侯门千金”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1-16 11: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高祖建国的时候只有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国老鼠会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87013
注册 2006-10-12


发表于 2012-11-16 11: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2-11-16 11:44 发表
汉高祖建国的时候只有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

后来新加了公、伯、子、男等爵位;这些人家的女儿也只得称“侯门”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1-16 12: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国老鼠会 于 2012-11-16 11:56 发表


后来新加了公、伯、子、男等爵位;这些人家的女儿也只得称“侯门”了?

指代官宦(一般是高官)人家的子女,并非“侯爵”才称“侯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741
(幽冥无忧子)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81
编号 410125
注册 2011-1-15


发表于 2012-11-16 13: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侯伯 一般 侯 以及 伯 分封比较多 公 一般很少分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2-11-16 14: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2-11-20 11:3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伯、子、男都是一词多义,单拿出来都有歧义,唯有侯只出现在爵位中。

PS:好吧,也出现在姓氏中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2-11-20 11: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芸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3
编号 272389
注册 2008-3-25


发表于 2012-11-20 22: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侯、伯、子、男。确实都是爵,但是我们一般说起来都喜欢用侯来指代这些爵位。比如拜将封侯、何处觅封侯等。用侯来指代各种爵位,这种指代方式在中国语言里算是比较常见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llyydzh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503119
注册 2014-6-30


发表于 2014-7-3 12: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4-7-3 16: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春秋时爵位有五等,但统称为“诸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7-3 17: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4-8-4 14: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也不都是啊,比“侯门”还常见到的“公子”一词,本意就是“公爵之子”。
汉朝时皇族之外的人要想裂土之赐,只有封侯一途,因为不能封王啊,汉朝的爵赏就只有封侯,有关侯爷的词语就多了。虽然后来唐宋清都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不过以侯门来指代已经成为习惯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4-8-4 14: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8-4 14:14 发表
也不都是啊,比“侯门”还常见到的“公子”一词,本意就是“公爵之子”。
汉朝时皇族之外的人要想裂土之赐,只有封侯一途,因为不能封王啊,汉朝的爵赏就只有封侯,有关侯爷的词语就多了。虽然后来唐宋清都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不过以侯门来指代已经成为习惯了吧。

“公子”不是公爵之子。

“公”可以是对国君的尊称,即《白虎通》所谓“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例如鲁国为侯爵,但《春秋》中称鲁君为“公”,而宗室称“公室”,宗子称“公子”。遍观春秋,无论爵位为何,国君都可称为“公”,其子都可称为“公子”,其孙都可称为“公孙”。

所以说,“公子”一词其实和公爵无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4-8-4 16: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4-8-4 14:56 发表


“公子”不是公爵之子。

“公”可以是对国君的尊称,即《白虎通》所谓“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例如鲁国为侯爵,但《春秋》中称鲁君为“公”,而宗室称“公室”,宗子称“公子”。遍观春秋, ...

这个,“褒其君为公”,是不是说各国臣民无论其国君本爵如何,都尊称为公爵?诸侯会聚以及臣民称呼他国之君,仍是称其本爵吧?如果是这样,那“公子”还就应该是“公爵之子”的意思吧?
如果不是这个意思,那三红可否说说“公子”的这个公字是什么意思?
窃以为,公子,公家,公室,公主,这些词里的“公”本来都是“公爵”之意,只是后世逐渐演变才失去其本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4-8-4 20: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8-4 16:09 发表
这个,“褒其君为公”,是不是说各国臣民无论其国君本爵如何,都尊称为公爵?诸侯会聚以及臣民称呼他国之君,仍是称其本爵吧?如果是这样,那“公子”还就应该是“公爵之子”的意思吧?
如果不是这个意思,那三红可否说说“公子”的这个公字是什么意思?
窃以为,公子,公家,公室,公主,这些词里的“公”本来都是“公爵”之意,只是后世逐渐演变才失去其本意。

有侯子、侯家、侯室、侯主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4-8-5 09: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8-4 20:23 发表

有侯子、侯家、侯室、侯主么?

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汉语语法的关系吧。
公子本来是公爵之子的意思,只是后来各国均”褒其君为公“,国君之”诸子“就都被称为”公子“了,再往后遂演变成有钱有势家的孩子的尊称,其本意反而不用。后来民间把公爵之子称为”小公爷“,侯爵之子称为”小侯爷“,不知历史上真正的称呼是怎样的。
侯家、侯室是没有,不过有”侯门“么。
公主的意思,是在周朝形成的,天子嫁女,由公爵主婚,所以天子之女就被俗称为”公主“,诸侯嫁女,由家翁(女之父)主婚,所以诸侯之女俗称“翁主”。到汉朝“公主”和“翁主”正式定为皇女和王女的封号。
后代弃“翁主”不用,而是根据“公主”的语法结构,造出了用于皇女之外的其他宗女的封号“郡主、县主、乡主、郡君、县君、乡君”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4-8-5 12: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除了公爵,还可以理解成公族以及公族大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4-8-5 12: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8-5 09:20 发表


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汉语语法的关系吧。
公子本来是公爵之子的意思,只是后来各国均”褒其君为公“,国君之”诸子“就都被称为”公子“了,再往后遂演变成有钱有势家的孩子的尊称,其本意反而不用。后来民间 ...

还真有这么多学问啊,不过一般人知道现在是啥意思就行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4-8-7 09: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8-5 12:17 发表
公除了公爵,还可以理解成公族以及公族大夫

公族和公族大夫的“公”是什么意思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4-8-7 09: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把我前面的一个帖子复制一下,我觉得上面的“公”的问题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当然,是自己的想法,不太成熟,也可能是错误的。
---------------------------

我有个简单想法,诸公以为如何?
我的意见:商周时制度未必如此健全,但查《春秋》,又确有五等爵位之封。
会不会是这样的?

春秋时,根本没有形成绝对规范的五等封爵!

我猜想:封国原来只有一种,就是侯。侯,就是射侯,箭靶子的意思,指武力保卫王室。

而在此基础上,宗法和封国逐渐合流,形成了高低爵位。
公,君也。其实就是家长。伯,大宗称伯。其实就是嫡长子。子,小宗称子。逐渐转化为庶长子。男,其他儿子。
因此,西周春秋效命王室的重臣称公、重要外戚称公、前朝后人称公,这是一种尊称,表示“天子不以你为臣”的含义,逐渐演变为侯爵的一种特殊尊位。而在国内,往往国君也被国人称公,这是一种尊称,就是“君”和“家长”的意思。
春秋侯伯最多。我忽然想起太平天国,他们很有意思:“西王”、“幼西王”;“东王”、“幼东王”、“沃王”、“幼沃王”。这是否就是“侯”“伯”的写照?也就是说,起初“嗣侯”称伯,以后才变成一个爵位?
子,不成君。可是在宗法制度中有很特殊的地位。因为“不成君”,所以用来封蛮夷,岂不是很恰当?诸夏诸侯的庶长子和蛮夷之君同级,大约是可以的。以后,由于封的蛮夷多了,才逐渐演变成低于伯的爵位。
男,其他儿子当然跟从家长生活。所以这是附庸的封号。而子男一等,从宗法制度上看,也是能说通的。

如果我推想合理的话,西周,可能已经有五等爵的雏形,但比较混乱,春秋,可能已经形成五等爵,但还不太正规,因此出现了《春秋》中很多矛盾之处。到了战国,则五等制度崩溃,大家均称王,王下我们只知道有侯,有君,可能就是侯爵和男爵的封号变过来的,因为毕竟以战功封爵,宗法制度就该退出了嘛。
至于完整的五等封爵的形成,我猜想出现在西汉甚至王莽、东汉的著作中,是一种规范化的理想而已,并未真正实行过。当然,以后实行是以后的事情啦。
这里面又扯到曹操。他作魏公,就是篡汉的开始。如用规范的五等爵理解,无法理解。不就是封了个公爵吗!可是,汉制来源秦制,秦朝制度来源秦国甚至周的制度。这个“公”,只有具备“君”的含义,作为高于“侯”、高于一切封国的含义,才会引起这样大的触动(当时还根本没有规范的五等爵啊)。我怀疑,汉的侯国制度,其实就是秦国的侯国制度(秦朝另说,不过我怀疑秦始皇并未废除这个制度,因为还有个卫君啊),不过把“君”改称“关内侯”而已,同时侯爵又分等级,为以后五等爵位实际实行的前兆。

另外,说一下王。礼记说生无爵死无谥。孟子说天子是一等爵位。而王是有谥号的(秦始皇帝反倒没有,商朝的“帝”也没有,夏朝的“后”也没有)也许,王真的曾作为一级爵位使用过?也许,“王”最早就是类似“元首”或“第一公民”的称呼?也许,楚王、越王、吴王的称呼是古代风俗在当地的遗留,所以周天子还能容忍?(又想到天平天国啦:“天王”、“幼天王”!这个叫法不是天子的称呼,倒类似他们爵位的称呼!)也许,这种称呼在战国楚汉时期还能被承认?否则燕昭王凭啥封齐王,陈王凭啥封赵王,赵王凭啥封燕王,汉王又凭啥封齐王?当然,以后王真的成为一级爵位啦,而且就在紧接着的汉朝。我十分严重地怀疑就是从汉高祖制定制度开始。汉高祖的非刘不王,是现代(姑且这样叫吧)王爵形成的开端,也是对古代王爵的一个总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4-8-7 11: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8-7 09:16 发表



公族和公族大夫的“公”是什么意思呢?

公族原本意义是个官职,掌君王贵族内部事务,《番生簋》谓王令兼司公族、卿事寮、太史寮;《毛公鼎》谓王令兼司公族与“三有司”,其中的公不能拆开来解释吧

引申义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指诸侯或君王的同族,公子应该从这而来

诸侯设立的同样职责的官员比朝廷低一级,就称为公族大夫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4-8-7 11:4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4-8-7 14: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8-7 11:47 发表

公族原本意义是个官职,掌君王贵族内部事务,《番生簋》谓王令兼司公族、卿事寮、太史寮;《毛公鼎》谓王令兼司公族与“三有司”,其中的公不能拆开来解释吧

引申义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指诸侯或君 ...

公子、公主、相公之类的词,就现代来讲,也不能把其中的公拆开来解释,但在先秦时代,只怕是用两个有单独含义的字来组成一个偏正结构的两字词来表达一个含义的。公族,国君昭穆也,其实就是国君之族,只是周朝八百年,逐渐习惯以公爵之公代指国君,所以国君之族就变成公爵之族又简称公族了,这就和公爵之子简称为公子、公爵主婚简称为公主、丞相公爵简称为相公,是一样的演变方式。
另外,我同意老虎的观点,周朝的五等爵位制可能并不严格,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在称呼上并不严格执行,这大概也是称公泛滥的原因。
三红说遍观春秋,凡国君皆称公,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对。各国臣民均”褒其君为公“,春秋乃鲁人所写,所以提到鲁侯一律称公,但是在提到其他国君时却是规规矩矩的称其本爵的,什么侯、伯、子、男,该是啥是啥,春秋在这方面的称呼是很严格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4-8-7 15: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8-7 14:56 发表



公子、公主、相公之类的词,就现代来讲,也不能把其中的公拆开来解释,但在先秦时代,只怕是用两个有单独含义的字来组成一个偏正结构的两字词来表达一个含义的。公族,国君昭穆也,其实就是国君之族,只是 ...

周初的官职,可不是演变而来的

譬如三公,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这与公爵、公族也没有关系

太公望可是侯爵哦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4-8-7 15: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4-8-7 15: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8-7 15:10 发表

周初的官职,可不是演变而来的

譬如三公,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这与公爵、公族也没有关系

太公望可是侯爵哦

公族大夫是周初的官职么?我都是百度的,没有找到史料,只看到一条说”晋国在春秋时设置公族大夫“,那个时候周朝已经经过了四百多年了吧。百度百科上说”王令兼司公族、卿事寮、太史寮“,这个王应该是指周王吧,周王让谁兼司公族,这个我没找到,当然也就无法确定年代。
今人认为称公是尊称,但是为什么这就是尊称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公在周朝时是最高的爵位,尊称为公就是尊称为公爵的意思。公字更为基本的意思是”无私“,难道尊称别人为公是说别人无私?
不过三公与太公望之公,似乎确实是与爵位无关的尊称,这个我迷惑了很久了还没找到答案,也就是没找到为什么这个与爵位无关的”公“是尊称,尊在什么地方呢?不过周的三公,周公、召公都是爵位,公爵而在朝为官,似乎称呼三公也有与爵位有关系的可能吧。当然,周朝之后的三公与爵位就没什么关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4-8-7 21: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8-7 15:34 发表



公族大夫是周初的官职么?我都是百度的,没有找到史料,只看到一条说”晋国在春秋时设置公族大夫“,那个时候周朝已经经过了四百多年了吧。百度百科上说”王令兼司公族、卿事寮、太史寮“,这个王应该是指 ...

太公望的公是指古公亶父——个人认为应该也是公爵的意思,但是这样推断的话商朝就有公爵了

太公望本人是侯爵应该无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07: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78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