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也谈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都是以北制南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4-8-14 15: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一,是因为南方条件太好。人口少,资源丰富,基本上可以不耕而食,不畜而肉。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不思进取的文化。这也就是非洲和美洲为什么在欧亚都进入资本主义和发达的封建国家后,还保持着原始部落。看着要辛苦刨食,苦寒的北方,在看看怀里的漂亮温柔的江南女子,变态才想北伐。相反,这些都给北方以极大的诱惑。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不象欧洲那样到处侵略,寻找殖民地的原因。

第二、江南的国家化程度不够。直到现在,南方人也要比北方人迷信得多,江南多淫祀,的背后,就是多是散沙,部落林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大。而北方,农业部落从大禹治水就形成了写协作的文化和大一统的情结。游牧部落也因为资源的匮乏和环境险恶,不得不结成准军事组织。

第三,冷兵器时代的兵种优势。冷兵器时代,骑兵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人毕竟是在陆上居多。南人虽然惯舟,到了北方却难展所长。船虽然是北方人所不习惯,可是,只要突破了长而脆弱的水上防线,到了陆地上,骑兵的优势就得以发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谷风及雨
(江左布衣)

蜀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0
功绩 907
帖子 8407
编号 100
注册 2004-1-18
来自 人间天堂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8-14 16: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1、3同意
第2条不敢苟同~谁说南方人迷信了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l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4
编号 2466
注册 2003-11-23


发表于 2004-8-14 17: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是北方人,北方虽也有方言,但基本相差不大,能互相听的懂。
不知道南方人是否也能听懂其他南方方言。
不知道这个是否与南难以制北有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吉格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501
编号 8747
注册 2004-7-1


发表于 2004-8-14 17: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方太富足了,北方人对南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促使他们向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但是讽刺的是,一般来说,南方的政权也都是北方政权南逃的结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叶孤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3502
注册 2003-12-18


发表于 2004-8-14 17:1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大哥,说的是现在的事吧。
在古代,宋代之前,南方很难说的上是富庶吧,即使在宋代,国家的文化和政治中心还是在北方啊。
谈南方,那已经是明清的事了。在那之前谈那有什么意义。唐代发配人就发配到广东去,可见那时的广东和明清的新疆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啊。
在宋之前,中国政治上是,“南人不得入相”。
不可以因为现在的富足,就要改写历史,偏要说是在古代南方怎样怎样。那岂不是爆发户心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IGG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75
编号 12701
注册 2004-7-21


发表于 2004-8-14 17: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一条  南方条件好?再好能比得过北方吗?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经济基础向南移动的潮流,也正是这三股潮流,才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从整体范围来看,在宋元前,北方的经济都比南方要好得多.请大家看看南岭一带是什么时候开发的了?中唐时,韩愈贬至岭南,离京时他还写了首诗,叫他的儿子到那边去给他收尸呢(抱歉,该诗我忘记了),甚至到了宋时,今两广及海南依然是流放官员的首选去处.
第二条  我不明白国家化程度和迷信有什么关系.我也不清楚南方何以就突然比北方迷信起来
第三条  把冷兵器以及地理做为国家更替的原因未免有些勉强.要知道,金人可是说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而且国家更替这东西,不是以兵种\兵器的优劣或地理位置上的有利就能立判高下的.这一点看看苻坚当年的淝水之败就应该明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土拨鼠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25
编号 13875
注册 2004-7-28


发表于 2004-8-14 18: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吉格斯于2004-08-14, 17:03:06发表
南方太富足了,北方人对南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促使他们向南

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谷风及雨
(江左布衣)

蜀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0
功绩 907
帖子 8407
编号 100
注册 2004-1-18
来自 人间天堂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8-14 19: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TO叶孤城  GIGGS
不要太拘泥了,对匈奴  鲜卑  蒙古  女真来说,中原就是南方,是不是比北方富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IGG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75
编号 12701
注册 2004-7-21


发表于 2004-8-14 19: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南部晴政于2004-08-14, 19:24:41发表
TO叶孤城  GIGGS
不要太拘泥了,对匈奴  鲜卑  蒙古  女真来说,中原就是南方,是不是比北方富啊?

你这纯粹是在偷换概念,请看你的第一条里所说,[在看看怀里的漂亮温柔的江南女子,变态才想北伐],第二条又说,[而北方,农业部落从大禹治水就形成了写协作的文化和大一统的情结]
请问,如你所说,[中原就是南方,是不是比北方富啊?]
那中原女子叫漂亮温柔的江南女子,而北方也有农业部落了??!!
     以上[]内的内容为引用原文内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谷风及雨
(江左布衣)

蜀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0
功绩 907
帖子 8407
编号 100
注册 2004-1-18
来自 人间天堂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8-14 19: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大哥,这贴不是我发的,你看看清楚啊
我的意思是很明确~~越北越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arketing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260
编号 7323
注册 2004-5-3


发表于 2004-8-14 20: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方条件好??而且是太好?什么时候的事了啊?
中国历代以来,南方基本都没开发嘛,有什么值得说好??多少人被发配南方,都做诗啊发发哀苦,这里就叫富足?
我以为以北制南不过是因为北方开发早,起步早,生产力高,经济实力高,
南方经济基础差,实力低罢了,所以我认为第二点的后两句应该作为北方为什么开发早的原因.
最后的骑兵,我在这里潜水这么久,得出的结论,中国还是以步兵为主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4-8-14 23: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方真正发达起来比北方强大之后的历史,一直都是南方政权胜利啊,孙中山(蒋介石的北伐)和毛泽东的胜利,之前的朱元璋的胜利。而南方的富庶正是从南宋开始的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4-8-15 00: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里说的南方条件好,主要是指南方以前基本上可以不耕而食,不畜而肉的生存条件。与现代的所谓富庶还是有区别的。从前一种意义上说,越是没有被开发的就越好,不必为了生存去奋斗,近乎无政府状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ndblack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54
编号 1191
注册 2003-10-1


发表于 2004-8-15 01: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民重利,无远向,不被制难道做吃等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ad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13802
注册 2004-7-28


发表于 2004-8-15 01: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很多朝代的政治中心都是在北方,因此北方人的政治欲望要比南方人强,而且,南方人多为北方发配之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很容易造成了一片人对仕途的失望,对政治的失望,因而他们更重利,而不是重权.所以在政治上,很容易是从北方制约南方.
政权一般从北方迁到南方后就不再有进取精神了,同样也是被当地的这种风气所感染.
而明和近代的北伐,是因为北方的敌对势力太强大,不得不在南方成长,而且相同的的都是对付少数民族的统治.可以想象当时的统治的残暴.而毛泽东的胜利则算不上是南方的胜利,他是被打得没有办法了,只好到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去发展,所以那还是从北方开始胜利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氏之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7
编号 15356
注册 2004-8-12


发表于 2004-8-16 21: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made于2004-08-15, 1:35:40发表
很多朝代的政治中心都是在北方,因此北方人的政治欲望要比南方人强,而且,南方人多为北方发配之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很容易造成了一片人对仕途的失望,对政治的失望,因而他们更重利,而不是重权.所以在政治上,很容易是从北方制约南方.
政权一般从北方迁到南方后就不再有进取精神了,同样也是被当地的这种风气所感染.
而明和近代的北伐,是因为北方的敌对势力太强大,不得不在南方成长,而且相同的的都是对付少数民族的统治.可以想象当时的统治的残暴.而毛泽东的胜利则算不上是南方的胜利,他是被打得没有办法了,只好到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去发展,所以那还是从北方开始胜利的

就各路将领的构成和组织结构来说应该是南方人的胜利哈
长征的时候把南方的精英都带走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吉格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501
编号 8747
注册 2004-7-1


发表于 2004-8-17 18: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土拨鼠于2004-08-14, 18:12:17发表
呸`````````````````

你什么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土拨鼠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25
编号 13875
注册 2004-7-28


发表于 2004-8-17 18: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前中原人有一个词叫“南蛮”,不只是啥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zz1968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700
编号 6118
注册 2004-3-19


发表于 2004-8-17 19: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主要是气候和自然条件原因造成的,北方水少,彼此交流相对南方要容易一些,因此容易形成力量,在语言上相差不多.
而南方由于河流的隔断,人的交流比较少,力量分散,不容易行成力量,知道近代,由于海运的发展,南方才形成政治力量,新的力量才从南方兴起.
如洪杨,曾左,孙黄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氏之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7
编号 15356
注册 2004-8-12


发表于 2004-8-17 19: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土拨鼠于2004-08-17, 18:44:06发表
以前中原人有一个词叫“南蛮”,不只是啥意思??!!

指的是长江中下游的土著居民和百越蛮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曲达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13226
注册 2004-7-24


发表于 2004-8-18 02: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甚了解中国历史,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隋朝时期,百分之九十的汉人聚集于北方。至宋朝时,南北方人口数量大致相当。元初,由于蒙古人的野蛮屠杀,中国北方只剩下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口——六十万户,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集中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元中期,南方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六;元末的灭元战争战场重要在华北,人口继续减少,这才有了明朝由南往北和山西洪洞大槐树大移民。(数据和史料来自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以及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吉格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501
编号 8747
注册 2004-7-1


发表于 2004-8-18 09: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土拨鼠于2004-08-17, 18:44:06发表
以前中原人有一个词叫“南蛮”,不只是啥意思??!!

我说的南方是相对于北方异族来说的,也就是长江沿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叶孤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3502
注册 2003-12-18


发表于 2004-8-18 11: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轩辕氏之后于2004-08-17, 19:37:23发表
指的是长江中下游的土著居民和百越蛮族

也不竟然吧,清末,袁世凯曾把南方的革命者,称为“南蛮子”,而且是时北方人也多把这一称谓作为南方人的统称。
在夏商时代,中原四周有四族,南蛮,北狄,东夷,西戎。这四族与虽华夏族融合,但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是不好被消灭的。南人多以“蛮”代称,这就与把从东边来的成为“夷”是一样的,不可混淆。清末,有口号曰“师夷长计以制夷”,为什么称“夷”?究其原因,英法诸国皆从海上来,自是由东而来,所以称“夷”。由男而来(长江以南)称蛮,长城以北称“狄”,嘉峪关以西成“戎”,呵呵,这当然是按现在的地理划分的了,不过从文化上划分就是如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氏之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7
编号 15356
注册 2004-8-12


发表于 2004-8-18 11: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叶孤城于2004-08-18, 11:14:05发表
也不竟然吧,清末,袁世凯曾把南方的革命者,称为“南蛮子”,而且是时北方人也多把这一称谓作为南方人的统称。
在夏商时代,中原四周有四族,南蛮,北狄,东夷,西戎。这四族与虽华夏族融合,但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是不好被消灭的。南人多以“蛮”代称,这就与把从东边来的成为“夷”是一样的,不可混淆。清末,有口号曰“师夷长计以制夷”,为什么称“夷”?究其原因,英法诸国皆从海上来,自是由东而来,所以称“夷”。由男而来(长江以南)称蛮,长城以北称“狄”,嘉峪关以西成“戎”,呵呵,这当然是按现在的地理划分的了,不过从文化上划分就是如此。

你说的也对
长江中下游的荆州楚文化地区和江南东道的吴越文化区在先秦时代非常落后就被称为南蛮,比较有名的就是那个楚*王说的“我乃蛮夷,......”更加深了中原文化地区的这种认识。
还有就是岭南的百越文化区也享有这种待遇。
8过说南方都是南蛮也不尽然,比如巴蜀文化区偶就没听说谁叫它南蛮的。
南蛮这种说法在东晋之前也并不为过,因为除了长江沿岸的地区其他地方都是少数民族的天下。不过在东晋南迁和后来北方蛮族不断的打击下经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现在说到地道的汉族南方的血统比北方纯的说。
关于清末南蛮的说法那是因为南方革命党人不断的起义推翻清王朝,满清气坏了当然了OOXX的话都说出来了(也不看看自己哪里来的)。这就和秦人经常被骂成西戎是一个道理了,都是居住古时蛮夷之地遭受不公正待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清江流域是巴土文化的發祥地。據《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晉書·李特載記》及《太平寰宇記》等古籍記載,4000多年前,廩君蠻巴人的始祖——務相,就出生在今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武落鐘離山。務相在“五姓爭神”中成為巴族首領,被尊為“廩君”。廩君在此率眾沿清江西進,“建夷城而王巴”。這很可能是歷史上夏商時期“巴方”之初始。夷城其址,以考古資料所佐證,大約即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西的漁峽口香爐石一帶。周初,巴人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爭,遂正式立國,史稱“巴子國”。這是關於巴人最早的也是可信度最高的歷史記載。其後,巴人的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豫州蠻、江夏蠻、五水蠻、武陵蠻等,都可見到巴族人生活和勞作的身影。而其間在鄂西、川東一帶峽江流域生活的一支,最終形成了今天遍及湘鄂川黔邊一帶擁有近600萬人口的土家族。
     先秦,广东境内原住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族群居民,史称“百越”,内中“各有种姓”。秦统一全国后,经略岭南,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其中有将领、士卒、商贾、赘婿、和谪徙罪人及平民百姓。西汉初,真定人赵佗乘中原战乱,自立为南越武王,守卫岭南。由于中原人与越人“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之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见《后汉书·南蛮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氏之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7
编号 15356
注册 2004-8-12


发表于 2004-8-18 15: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你这段资料又是哪位"专家"的大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此文出自《学习时报》聊表诸位以观赏完阅而已,别无他意,幸勿见怪!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xsb/619603.htm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氏之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7
编号 15356
注册 2004-8-12


发表于 2004-8-18 16: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
这句超强"作者王新祝係中共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委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沉默者威廉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8
编号 15249
注册 2004-8-11


发表于 2004-8-18 16: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很难这样说。
自从汉末三国南方开发以后,南方经常出国家领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3 09: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09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