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答悼红狐之“十问《石头记》后稿”
性别:女-离线 人在江湖

魏国公主枢密直学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8
功绩 909
帖子 3320
编号 1477
注册 2003-10-16
家族 江湖




QUOTE:
1、甲戌年,就有“十年辛苦”之句,可见全书写完,剩下的工作最多是修改。可为什么从甲戌年到雪芹【癸未除夕】死,中间整整十年,都没有出现一个完全“定本”?至今流传只有七十多回。比较甲戌本文字和后来的已卯、庚辰,我们能轻而易举发现,后者的文字比甲戌要差的多。难道曹雪芹在生前最后十年修改红楼梦,越改越差?

不知狐兄如果从“十年辛苦”之句,便推出了“可见全书写完”,那么“暂记宝钗制谜”“此回未成而芹逝矣”等批语又做何解?
版本时间不等于作者脱稿时间,甲戌本只存十六回,而庚辰本、已卯本同源,有同一祖本“已卯庚辰本”,时跨已卯(1759)、庚辰(1760)两年才整理出来的,凡甲戌本不存的回,此本均可见未改定稿迹象,而有不少非出于作者之手改动,且抄写质量不好,明显是传抄中未经作者同意妄改,我们不能拿别人改的东西来批判作者,好比若狐兄转我一贴,却抄错了许多字,再以此来说我错字连篇,我是断断不肯依的。

QUOTE:
2、为什么现存所有的古抄本,八十回后,半页书半个字都没有,都找不到?

所谓“古抄本”,就是脂批本,根本也没有一部完整的八十回脂本存世,少的只存二回,多的也不过七十多回,且文字各异,本本不同,不知狐兄八十回古抄从何而来?而且这种情况,恰恰证明红楼梦未完成定稿。

QUOTE:
3、自红楼梦传抄以来,大受欢迎,可为什么一直没有刻印,而却采取了笨办法抄,直到三十多年后高鹗出现才“有资格”刻印?程甲本中有四处“脂批”残留,可见高鹗是知道有脂砚斋这个人并且看过脂批的,那他为什么续书一点不考虑脂批?

刻本问题已见狐兄入魔之迹,首先,没发现不等于没有;第二,开始时,作为一部未写完的书,大约只限于朋友流传,而后渐渐出名,这个依靠流传而出名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聊斋志异》就是完稿五十多年后,才有刻本面世,自此风行天下的,那狐兄是否可告诉我为什么聊斋在五十年后才“有资格”刻印?

高鄂的续书就是因为看脂批甚至有原稿,才会黛死钗嫁,抄家出家,只是和原著初衷还是相去甚远,但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功的。因为有了他的续作,后人续书也只能挖坟救黛玉,转世续前缘,要是高鄂不是尽量按原意写的话,红楼梦早就成了红楼圆梦了。狐兄全盘否定之举,未免偏颇。

QUOTE:
4、从现存资料看,高鹗之先已有一部续书【更有人认为就是原著】,其情节和原著符合的相当好,在比较早的笔迹里曾有记载,异口同声的赞扬,现在北大姜亮夫教授年轻时也见过这种版本的结尾,可为什么没有能广泛流传,甚至非常容易并且很快就被高续取代了?

“在比较早的笔记里曾有记载,异口同声的赞扬”?这个恕我寡识,请列详细资料。姜亮夫先生是研究先秦文学的大家,尤其是在楚辞方面的论文令人受益匪浅,但他早年所见版本到底是什么样子,真伪尚不能定,便据此言之凿凿,不异空中楼阁。

QUOTE:
5、为什么高鹗手改的红楼梦稿中,高鹗大书请“名卿巨公”鉴赏,这个“名卿巨公”会是谁?谁又敢自认为是“名卿巨公”?
6、为什么被列为禁书的石头记,被高鹗刻印成为《红楼梦》后居然达到了四個月内印了三版,“士大夫人手一部,列于案头”?

红学至此,已入岐途

QUOTE:
7、列藏本封面为什么会有“宫廷印刷”的注签?

列藏本又称脂亚本,题石头记,见于各回回前所题,无书前题页。
因藏于原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回未完止于黛玉谜,缺半页。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 下脱半页。共三十五册。每半叶八行,行十六、二十、二十四字不等。
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则题作红楼梦,可见当时此名既已通用。
第十七与十八回共用一个回目,但两回文字已经分开,中有 「再听下回分解」一句。第二十二回缺文,止于惜春谜。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未分开,只有一个回目。
此本有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其中六十四回回目之后,正文之前有一首五言题诗,为别本所无,回末有一联对句,是早期钞本的形像;又推究题诗的内容,此回应是曹雪芹手笔。六十七回近甲辰、戚本一系。
此本共计批语三百余条。有眉批一百一十一条,侧批八十三条,与其他脂本完全不同。疑多为后人所批。在前四回集中了五分之三。另有双行夹批八十八条,几乎全部与庚辰本相同,其中第十九回占了四十二条。
此本另有一种特殊批语是接着正文写的,字体也相同,在起讫处加方括号,并于开头右侧空行小字写有「注」字。出现于第十六、六十三、七十五回。当是过录时误将批语抄作正文,后校对时发现,加以标明。
为竹纸抄写,纸薄而稍粗。浅黄色。有包角。经后人重新修补装订,残留装订线洞眼,且有装错顺序处,反折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纸。
列藏本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由随第十一届俄国传教使团来华的大学生PavelKurliandtsev传入俄京,书首有其墨水签名及两个笔画拙劣的汉字 「洪」字,当是他的中文姓氏。原存外交部图书馆,一九六二年苏联汉学家B。L。Riftin(汉名李福清)于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中重新发现此本,一九六四年撰文介绍,始为人所知。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图书馆

以上是列藏本的一些情况,此本异常混乱,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精装六册,不知狐兄看过否?

QUOTE:
8、《饮水诗词集》唯我跋云:“余往尝见《石头记》旧版,不止一百二十回,事迹较多于今本,其所著者,荣、宁结局,如史湘云流为女佣,宝钗、黛玉沦落教坊等事。某笔记载其删削源委,谓某时高庙临幸满人某家,适某外出,检书籍,得《石头记》,挟其一册而去。某归大惧,急就原本删改进呈。高庙乃付武英殿刊印,书仅四百部,故世不多也。今本即当时武英殿删削本也。余初甚疑,以为《石头记》一说部耳,纵有粗俗语,某又何至畏高庙如是其甚,必删改而后进呈?今读鹏图《饮水集》跋语,乃知原本所有如钗、黛沦落等事实,大有所犯忌,吾疑以释。而鹏图之语,得吾说亦益可信,作《石头记》者用心深矣。”这不只一本书有记载传言,难不成是空穴来风?

狐兄说“这不只一本书有记载传言”,还真的只有这一本是这样写,相近的大约还有一本,就是郭则沄《清词玉屑》卷二说:……乃作是书;曰太虚幻境者,诡其辞也。初不甚隐。适车驾幸邸,微睹之。--亟窜易进呈,……
这是红楼索隐派明珠说的根据之一,《饮水诗词集》是纳兰容若的集子,明珠说中将纳兰与宝玉划了等号,此说早已被弃,写到这里,我真不知狐兄如何在思考,是否只为提问而提问?

QUOTE:
9、第二十一回庚辰眉批“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已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这句批语和原文毫无关系,难道是信手胡批?

录原批全文如下:【庚辰双行夹批:直似庄老,奇甚怪甚!庚辰眉批: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已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已祠,旁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狐兄缘何断章取义?

QUOTE:
10、元春晋封为贵妃,贾政不去谢恩,反倒是先“往东宫去了”,这怎么回事?

再录原文如下: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那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请注意,是“又往东宫去了”,不是先往东宫去了,断章取义一至于斯,无语中。

本不喜争竞辩论,奈何事关红楼,无法旁观,故有是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湘江子龙

赵王枢密使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组别 诸侯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630
帖子 8100
编号 8098
注册 2004-6-4


糨糊,偶今看你需仰视之啊!
恩,偶还是小心自己脖子先!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不知狐兄如果从“十年辛苦”之句,便推出了“可见全书写完”,那么“暂记宝钗制谜”“此回未成而芹逝矣”等批语又做何解?
版本时间不等于作者脱稿时间,甲戌本只存十六回,而庚辰本、已卯本同源,有同一祖本“已卯庚辰本”,时跨已卯(1759)、庚辰(1760)两年才整理出来的,凡甲戌本不存的回,此本均可见未改定稿迹象,而有不少非出于作者之手改动,且抄写质量不好,明显是传抄中未经作者同意妄改,我们不能拿别人改的东西来批判作者,好比若狐兄转我一贴,却抄错了许多字,再以此来说我错字连篇,我是断断不肯依的。

如果在甲戌年曹雪芹只写了十六回,他就把“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语句用上,这似乎不大可能,况且甲戌本上已经出现了“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的字样,并且还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说明,如果书才有区区十几回,脂砚斋怎么可能会“抄阅再评”,既然是“再”评,说明先前已经评过一次。可以推想,甲戌年初稿已经完成,并且脂砚斋已经开始评阅,从现有甲戌文本看,内容情节乃至字句,与后来的相差已经不大,也就是说甲戌本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定本,只不过流失较多而已。我们从甲戌本可以知道红楼梦已经成形,只不过还有些细小情节尚待补齐,比如宝钗灯谜、中秋诗等,总不能因为现在它只有十六回就说总体未完吧?我所指的全书,是说总体结构情节完了,细小之处有待修改这与全书结构情节做完并无冲突,事实证明直到此后十年曹雪芹仍旧拿不出一个定本。
其次,如果是抄误,那么字抄错,抄漏,这并不奇怪,庚辰本末册错了一塌糊涂,这我们也看得见。可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我们恐怕就不能轻易得认为是抄错了吧。林黛玉眼眉甲戌本作“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非□□□□”明显是待补,已卯本作“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本来已卯和庚辰是同出一本也就是“丙子本”,可庚辰此句却作“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文字庸俗我们自不必论,可这样的句子和前文甲戌等以毫不相同了,等于是“再创作”的结果。假如这是曹雪芹的改本,那么可能出现越改越差吗?如果不是曹雪芹自己改的,那么为什么从甲戌之后十年,曹雪芹对他这个“血泪之作”虽处“半成品”却不加关心?其中隐情,自是我想寻求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人在江湖于2004-07-29, 19:55:10发表
所谓“古抄本”,就是脂批本,根本也没有一部完整的八十回脂本存世,少的只存二回,多的也不过七十多回,且文字各异,本本不同,不知狐兄八十回古抄从何而来?而且这种情况,恰恰证明红楼梦未完成定稿。

却是如此,版本缺失情况严重。我的疑问是,脂砚曾三番五次点出后面情节,甚至还列出过一个回目,点出过袭人走时对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见到潇湘馆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曾说过后文描写此处是“寒烟漠漠,落叶萧萧”。如果说脂砚点出的情节你们认为是曹雪芹的构思,尚未付诸实践等等,那么这些具体的语句可以证明后面已然成稿。作为成稿了的红楼梦后稿为什么不拿出来?只让前面流传?富察氏明义是个王室宗亲,曾做过二十首题红楼梦的五言,他就说过红楼梦此部书“其中多有碍语”。所以红楼梦的后稿不传,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内容过于犯忌而不敢传。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流

上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6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949
帖子 5449
编号 131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4-7-30 11: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湘江子龙于2004-07-30, 10:43:21发表
糨糊,偶今看你需仰视之啊!
恩,偶还是小心自己脖子先!

子龙。。。扶我一把,好头晕。。。浆糊妹妹——不,浆糊姐姐——的形象怎么这么高大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人在江湖

魏国公主枢密直学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8
功绩 909
帖子 3320
编号 1477
注册 2003-10-16
家族 江湖


我想请问狐兄一个问题:狐兄自己有没有写过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小说?
凡是写过长篇小说的人都有体会,尤其是作品时间跨度长,而写作时间也长的,前后改来改去不知道要改多少遍,而且越是有伏笔多主线的,越容易出现前后不一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大家是知道的,所以在未定稿的情况下,出现很多矛盾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狐兄不信,请自己写部长篇小说体会一下就能了解.
另一方面,在清代,不像我们现在有飞机火车互联网,曹雪芹不是对自己在外流传的小说不闻不问,而是闻不到也问不着.他隐居写书,穷困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还能天天在外面收集自己小说的不同版本?他的全部精力放在写书上,而不是像我们现在有些人一天到晚就知道算版税.试想一下那个时代的情况,你就不会奇怪曹雪芹为什么不加关心,因为他关心不了.
我承认,红楼梦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首先它是一部小说,不是推背图,我们研究它欣赏它,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打动,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作法,是在毁坏红楼梦,实在不值得推崇.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人在江湖于2004-07-29, 19:55:10发表
刻本问题已见狐兄入魔之迹,首先,没发现不等于没有;第二,开始时,作为一部未写完的书,大约只限于朋友流传,而后渐渐出名,这个依靠流传而出名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聊斋志异》就是完稿五十多年后,才有刻本面世,自此风行天下的,那狐兄是否可告诉我为什么聊斋在五十年后才“有资格”刻印?

高鄂的续书就是因为看脂批甚至有原稿,才会黛死钗嫁,抄家出家,只是和原著初衷还是相去甚远,但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功的。因为有了他的续作,后人续书也只能挖坟救黛玉,转世续前缘,要是高鄂不是尽量按原意写的话,红楼梦早就成了红楼圆梦了。狐兄全盘否定之举,未免偏颇。

红楼梦与《聊斋志异》不同,红楼梦一出世便风靡于世,一开始在上层流传,可到了程高那会儿已经是置于市中,值已达十金,在此之前戚寥生还买了一部带到了福建。可见在程高之前红楼梦的风靡早就达到了刻印的程度,迟迟没人出来做,这就奇怪了。
我再举一个奇怪的现象,红楼梦大书,连上高续前后百余万言,现已考明程伟元并不是单纯的书商,而且这个人的生意并不大。以他的能力印出书活字排印最少也要五六个月才能完成,可是程甲程乙两本仅仅相隔四個月,并且程甲【前八十】带有强烈的脂本风格,而程乙却已经做了多达三万字得删节。唯一的解释就是程甲程乙是同时排印的,并不是程甲出现以后好卖然后再来弄程乙。以程伟元的实力,同时排印两部红楼梦,需要活字印泥数百万,这样的工程量,就算程伟元是大书商,以当时的社会技术想要做到真是有点夸张。这其中的支持支援~~吴元叹曾举了“和珅进呈”的史料,前后联系果不然,除了皇家谁还能有此手笔?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人在江湖于2004-07-30, 11:30:24发表
我想请问狐兄一个问题:狐兄自己有没有写过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小说?
凡是写过长篇小说的人都有体会,尤其是作品时间跨度长,而写作时间也长的,前后改来改去不知道要改多少遍,而且越是有伏笔多主线的,越容易出现前后不一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大家是知道的,所以在未定稿的情况下,出现很多矛盾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狐兄不信,请自己写部长篇小说体会一下就能了解.
另一方面,在清代,不像我们现在有飞机火车互联网,曹雪芹不是对自己在外流传的小说不闻不问,而是闻不到也问不着.他隐居写书,穷困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还能天天在外面收集自己小说的不同版本?他的全部精力放在写书上,而不是像我们现在有些人一天到晚就知道算版税.试想一下那个时代的情况,你就不会奇怪曹雪芹为什么不加关心,因为他关心不了.
我承认,红楼梦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首先它是一部小说,不是推背图,我们研究它欣赏它,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打动,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作法,是在毁坏红楼梦,实在不值得推崇.

呵呵,曹雪芹确实出外过,回了趟南京,就在已卯庚辰年前后  

中秋诗未作,两首七绝,脂砚在他死前六年就有“俟雪芹”的批语,总不至于五六年写不出一首诗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剩下的一并做答:
1、你自己引得列藏本资料中有这么一条“反折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纸”,呵呵,红楼梦一部小说,小说在清朝还算是歪门邪道,小说家也算是不务正业吧,谁抄红楼梦居然用“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纸”,是不是也算是有趣?
2、第二十一回庚辰眉批就算全录,仍旧与文章无关,仍旧奇怪。这条批和孙策那条一样,实在是奇奇怪怪。
3、明珠索隐自然是荒诞离奇,可这是唯我这个人见过的《石头记》老抄本,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与附会明珠索隐根本就两回事。
4、东宫,确实是我疏忽了。那还是奇怪,元春加封,不忙着回家报喜,去见太子作什么?难不成老爹加封姘妃,和太子还有关系?或者说是太子帮忙让皇帝加封元妃?这好像都说不过去。
还有贾政哪天不上朝,被传唤也是常有之事,为什么这次却惹得全家不安宁,“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这也太反常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再有一例: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元春点戏,戏与脂批如下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江湖《一捧雪》想必看过得吧,其中原委应该明白;长生殿说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杨贵妃怎么死的恐怕你也清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悼红狐于2004-07-30, 11:46:06发表
还有贾政哪天不上朝,被传唤也是常有之事,为什么这次却惹得全家不安宁,“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这也太反常了

这一点你转的周老先生的文章里不是说了吗。
贾家并不是那种极受恩宠的人家,清时刑狱极重,在未知祸福的情况下,贾家的反应,也是非常正常的。去东宫谢恩,大抵是说他家是太子一党吧。
曹公描写的的确是清朝现实,但非要从中索隐出什么利害来,证据恐怕稍微少了点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关于一捧雪,究竟说的是石呆子的扇子,还是刘姥姥的杯子,谁也没有证据可以下定论
乞巧倒是很有可能,对于一般所推测的围猎遇变乱,弃之而亡,的确从判词上推断也相当合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人在江湖

魏国公主枢密直学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8
功绩 909
帖子 3320
编号 1477
注册 2003-10-16
家族 江湖


我现在已经不明狐兄究竟是何逻辑,曹雪芹去南京的说法都一直有争议,如何又被当成定论拿了出来,不过据说曹雪芹去过南京,但不是为了《红楼梦》,而是去入尹望山的幕府,时间是在乾隆二十四年(一七六0年),也就是庚辰年,这时离他去世只有三年的时间,而此说法存疑中。因为没有反映曹雪芹去过南京的诗作,而南京至今也未发现有关曹的遗迹可证实。
狐兄真是拿福尔摩斯的精神在读红楼啊,呵呵,一笑。

QUOTE:
以程伟元的实力,同时排印两部红楼梦,需要活字印泥数百万,这样的工程量,就算程伟元是大书商,以当时的社会技术想要做到真是有点夸张。

至于印刷问题,这里要说一下清代印刷,清代大规模使用木活字印刷。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刻制了15万个木活字,印制《四库全书》及其他重要著作,总称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历史上制造木活字最多、印书量最大的一次。当时董理此事的金简作《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记载当时以木活字印刷事甚详。此后民间纷纷效仿,广泛使用,木活字印刷成为清代中、后期的主要印刷方法。程甲本是用木活字所印,程伟元主持其事,因技术所限,只印了一百部,七十多天后开始排印程乙本,具体过程及工序,请参照中国印刷通史。也就是说,活字印刷不同于雕版,可以重复使用,百万字的书就要百万的活字?那还叫什么活字印刷。
顺便说一句,程本是木活字印刷,不知狐兄的活字印泥是拿来做什么的?
请狐兄以后在发问之前,自己先多看看书,同时整理一下逻辑思路:
1、将情况查清,没有定论的事就不要当做依据了。
2、某事之于某事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要东拉西扯。
3、多多学习文化知识,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7: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低估对手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8: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蛮《小说小话》:《石头记》……后编因触忌太多,未敢流布……以重金延文士续成之,即今通行之《石头记》是也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晓晓

Rank: 5Rank: 5
组别 女官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3
帖子 451
编号 5635
注册 2004-2-26


发表于 2004-8-26 16: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虽然对红楼未曾用心拜读,不过红楼还是阅过三回,每回感觉都不同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玛雅祭司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8114
注册 2004-12-18


发表于 2004-12-22 01: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你们讨论的问题,除了汗,还是汗。。。
我还以为基本上的人看红楼都是作为美文欣赏的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潇湘暮客
(肖像)

卫国公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99
帖子 10442
编号 1983
注册 2004-9-30
来自 长沙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玛雅祭司于2004-12-22, 1:20:16发表
看了你们讨论的问题,除了汗,还是汗。。。
我还以为基本上的人看红楼都是作为美文欣赏的呢。。。

偶只把它当故事看了,里面的一字一句,实在是推敲不出来

QUOTE:
我承认,红楼梦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首先它是一部小说,不是推背图,我们研究它欣赏它,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打动,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作法,是在毁坏红楼梦,实在不值得推崇.

对浆糊JJ的说法,我深有感受,好多好的小说,史书,一争论开来就只知道谈其缺点,倒是没有几个人去注意作者的心血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湘江子龙

赵王枢密使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组别 诸侯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630
帖子 8100
编号 8098
注册 2004-6-4


发表于 2006-12-12 10: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读狐狸的十问,这篇也不能不顶起来。
当年一篇文章出现两个精华,为轩辕至今传为美谈的一件盛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西园新军

吴县侯
彰武军节度使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85
帖子 2544
编号 26246
注册 2004-11-29


发表于 2006-12-12 10: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十问”果然有高人回答,拜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2-15 17: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飞还是觉得立足于原文才是正路,不能让东风压倒西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鸣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40
帖子 3007
编号 41542
注册 2005-6-23


发表于 2008-5-1 06: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为什么现存所有的古抄本,八十回后,半页书半个字都没有,都找不到?

所谓“古抄本”,就是脂批本,根本也没有一部完整的八十回脂本存世,少的只存二回,多的也不过七十多回,且文字各异,本本不同,不知狐兄八十回古抄从何而来?而且这种情况,恰恰证明红楼梦未完成定稿。
==================================
也许是因为政治原因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鸣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40
帖子 3007
编号 41542
注册 2005-6-23


发表于 2008-5-8 00: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人在江湖 于 2004-7-29 19:55 发表
请注意,是“又往东宫去了”,不是先往东宫去了,断章取义一至于斯,无语中。

本不喜争竞辩论,奈何事关红楼,无法旁观,故有是贴。

红学家刘心武讲解的是:曹雪芹故意这么写的,是一种暗示,东宫是指太子的宫殿.16回贾家人的紧张,最后是原来元春已经被选为贵妃了,喜事到了.故事原型是:"雍正暴死,乾隆登基.曹妃由太子妃变成为贵妃,曹家3年的复春.4年故事讲元妃离奇死亡注定了贾家(曹家)因为政治斗争的失败最后败落的命运."三春去后诸芳尽”就是这个暗示.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1 06: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41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