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现代文艺
» 【悼】一个稀奇古怪的教授到底在干什么——朱维铮其人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悼】一个稀奇古怪的教授到底在干什么——朱维铮其人
水镜门生
(虾仁生煎)
许国公
河北东路经略使
★★★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2628
帖子
22586
编号
52409
注册
2005-11-4
来自
五谷轮回之所
家族
肉肉门
#1
发表于 2012-5-10 1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悼】一个稀奇古怪的教授到底在干什么——朱维铮其人
2012年3月10日,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在上海逝世后,媒体相继推出报道,他的名字前面的身份是“经学大家”、“最后的经学家”,还有一些写成了“经济学家”。
“不是经学家,也不是经济学家,是中国经学史专家。”在朱门弟子、复旦历史系兼职副教授廖梅看来,怀念朱维铮的过程,也是普及经学史常识的过程。
“朱先生是坚持中国启蒙精神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他敢于挑战时下尊孔复古的逆流,令本人感佩无已。”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唁电里说。
“造神运动,似可休矣”
朱维铮师从周予同——这位曾在“五四”运动中参加“火烧赵家楼”的史学家对当时北洋政府提倡的“读经”颇为反感,1920年代开始把经学拉下神坛,变为历史研究对象,创立中国经学史这一现代学科。在这之前,经学“只能信仰,不能怀疑”。一为思想信仰,一为学术研究,“这是经学和经学史的区别。”廖梅告知南方周末记者。
“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朱维铮延续了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进一步考证理清孔子“变形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述“学随术变”:经学会按照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形态。对经学经典的解读,不是经学家说了算,而是皇帝说了算。
所以看到有人在电视上讲孔子和《论语》,不顾经学的历史变迁,朱维铮就很恼火:即使“子曰”全部可信,“拿它作为惟一依据将孔子捧上天或按下地,都是令人惊异的。”
因为孔子,朱维铮近年招来的争议不少。他也略有耳闻,“据说网上骂得最凶。”
2007年,朱维铮在一次演说中重提孔子是私生子出身,外间炸开了锅。
其实他在1982年的《孔子思想体系》中已考证过。从司马迁、郑玄,到周予同、费孝通都相信孔子是私生子,“我不想抵赖,我说的就是我说的;但不是我的发明,这也是事实。”
朱维铮也质疑“孔子后裔”的血统问题。据他考证,“孔子如果有家谱,后两代已经是很难讲了,从孔融以后已经断了三次。”
批评孔子学院,朱维铮也不留情面:“放一点中国的录像片,有点中国的小玩意儿,有点所谓中国文化的歌舞——人家感兴趣的就是这些东西。”
“朱先生强调经学在传统中国所担负的官方意识形态或者说统治学术的功能,不论从学术上还是从现实意义上看,都是极有价值的。”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在3月19日出版的《文汇报》撰文称。
“现在阿猫阿狗都可以是大师。”近年被朱维铮“从天上请回地下”的“大师”,还有不少:
2007年,他批于丹“不知《论语》文本为何物”,“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2008年11月,浙江举办纪念“一代儒宗”马一浮125周年国际研讨会。朱维铮称“所拟尊马调门高得吓人”,认为“没有必要动用国帑将他树立为乡邦圣贤”,“对马一浮的造神运动,似可休矣”。
2009年,对于晚年摘掉自己“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帽子的季羡林,朱维铮一方面表示尊重,另一方面也直言“他有一些方面是被官方捧出来的”。
2011年,朱维铮在上海电视台《大师》珍藏版DVD的序言里批评“假大师”时写道:“对知识分子以左中右划线,把会揣摩、善附会等,当作人文社会学科是否为己服务的尺度,赏以高位,歆以重利,以致欺世盗名的假大师层出不穷。我们的教科文卫当局,普遍面临诚信的缺失,表彰假大师,阻遏人们对学术骗子文化流氓的揭露批评,无疑是一大原因。”
朱维铮夫人王桂芬有次说他“目中无人”,朱维铮说:“我在考虑要写的东西,考虑我的事情。看着我瞪着眼在那里走路,其实我什么都看不见。”
“研究历史的人,要是不讲历史事实,那就完了蛋。如果你乱说,我就要指出。”2011年在复旦的最后一堂课上,朱维铮讲:“宪法上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有思想自由。你有乱说的自由,我就有纠正你的自由。”
“学随术变”,遗毒匪浅。朱维铮认为“文革”以后,大学里出现了一种现象,“有一种人习惯于红卫兵的思维方式,根本不看重学问,把学问当作一种工具,搞来搞去”。还是在复旦的最后一堂课上,他说:“我们现在有一批教授,就是当年的红卫兵,他们的思维还是当年的红卫兵思维。”
动物是真的,不会听你摆布
王桂芬说,朱维铮最大的遗憾是《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两本书没有最后出版。“他说要再给两年时间,再写上二三十篇文章,就心满意足了。”
这位历史学家留下《走出中世纪》正续编、《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重读近代史》、《壶里春秋》等著述,看起来不多,有人揣测,“或许后来为声名所累,不敢轻易出手”。
葛兆光不这么看。他撰文称,“现在有大部头著作的人多得很,可是朱先生一直在做的一个工作是我们现在的人很少去做的,就是他作为学术的组织者和资料的整理者的工作。”
经历过1980年代“文化热”的人,不会不记得朱维铮参与主持的颇具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也正是通过这套丛书被引进到中国大陆。对于这股文化史研究热潮,朱维铮有开山之功。
“他编的《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将来会在学术史上被反复提及,他整理的那些资料集会被很多学术研究者反复使用。”葛兆光说。
这些资料集,也包括朱维铮主持翻译的《利玛窦中文著译集》,最早提出编订、耗时多年的《徐光启全集》等。
不过,“写出来的大部头不是给读者看,是给专家学者看的。”朱维铮一次对《大师》栏目总编导王韧说。
朱维铮被普通上海市民认识,是因为上了电视——他至少为《大师》栏目做了二十多个采访。连邮递员都能认出他来,这让他很高兴:“这让一个普通老百姓知道,一个稀奇古怪的教授到底在干什么。”
2006年,《大师》栏目邀朱维铮担任学术顾问,第一期《马相伯》的第一个镜头就在朱维铮的家里开拍。王韧说,“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开头。”此后五六年里,制作组一旦有问题,“一个电话就打过去请教”。
《大师》栏目至今已制作超过150集,从马相伯开始,讲述了蔡元培、陈寅恪、丰子恺、马寅初、陈望道、童第周等人的故事。据说,朱维铮近年最看重的就是这套对1840年以来的重要文化人物进行解读的电视纪录片。
“做《大师》,不要用习惯的思维和语言再去造神。”朱维铮跟《大师》编导们说。尽管他对马一浮评价不高,但仍认为可以做,“还其作为人间学者的本色”。王韧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他给朱维铮提了5个问题。节目播出日期已排好,一直没有音讯,制作组等得焦急。两天后早上7点,王韧收到这5个问题的答案,27页纸的传真——朱维铮重读了马一浮数种遗著,光是对流传甚广的“马一浮拒任北大文科学长”一说,朱维铮就作了详尽考证,证明是出自《马一浮传略》的谬说。
后来他们做《大师》,“歌功颂德的小尾巴”也都没了。
王韧回忆,朱维铮生前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动物世界》一类的纪录片,“动物是真的,不会听你摆布”。
最后一课
“他说这是最后一堂课,学生都等着。”2011年12月15日,朱维铮夫人劝刚接受放疗回家的朱维铮不要去讲课,未遂,又劝他捎上氧气袋——上课是在没有电梯的复旦大学第五教学楼,朱维铮当时已是肺癌晚期,在家靠吗啡止痛,爬楼必须吸氧。朱维铮拒绝,“不能让学生看到我吸氧。”临走前沾了点水,把头发略作梳理。
“那天很冷,他全身裹得严严实实,提前半小时到了教室旁边的休息室。”当时在现场拍摄这最后一课的王韧回忆。
2010年朱维铮一共带了16个各个年级的博士生。“学生研究的方向不一样,他每一段历史都要搞得清楚才能指导好。”他的学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高晞主攻医学史,她告知南方周末记者,朱维铮对中国医学史的认识和研究,“基本上鲜为人知”,“他提出只有不断探索人体生理、病理中医学,才能弥补中国中世纪知识体系重人文、轻自然而造成的一个空白。”
朱维铮更在意的是“普及”。2008年起,他为本科学生开设了“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2010年夏,发现肺部出现问题,此后一年零七个多月,他在肺科医院、肿瘤医院、中山医院、新华医院四家“轮班住”。不过,朱维铮还是跟学生承诺:至少授课三次,最后一课亲自讲。
这“最后一课”也是朱维铮52年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将近两小时的课程临近末了,他对教室里二百多位复旦师生说,要认识中国、认识世界,恐怕有几条要防止:
“第一,我们不要把自己变成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其实这还不是中华民族主义者,而是大汉族主义者;
“第二,恐怕我们眼睛要向内,最主要的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才能解决历史上会‘积弱’的东西;
“第三,恐怕我们在观念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现在的许多认知,对中国与世界的认知,其实停留在孔夫子的时代。有的时候,连林则徐、连李鸿章他们的认知都没有达到。”
朱维铮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仍在病床上修订新版《音调未定的传统》。此前书稿已校对七遍,但出版社在目录上调整篇目,却没改每一卷的小标题,“完全是一个错版”。书出版后才拿回给朱维铮看,“他恼火得要命,要求撤回重印。”王桂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离世前书稿已校对近三分之二,“稿子就扣在那儿了,没想到突然会出现呼吸衰竭”。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水镜门生
(虾仁生煎)
许国公
河北东路经略使
★★★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2628
帖子
22586
编号
52409
注册
2005-11-4
来自
五谷轮回之所
家族
肉肉门
#2
发表于 2012-5-10 13: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才知道朱维铮先生过世了,周予同弟子,马克思主义经学史家,悼念一下
李零的悼文
维铮先生二三事
作者 李 零 发表于2012-04-21 22:32
朱先生性格强烈,浓茶烈酒猛抽烟。他走了,怎么纪念好呢?我把我残存的记忆搜罗了一下,很想与大家分享,让更多人知道,上海还有这样一位立场分明的先生,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一)近些年,三次去上海,我都去看过朱先生。一次是《上海书评》赏饭,在什么地方,没记住。当时我说,我正在读《顾颉刚日记》。于是书评编辑说,他可以买一套,送给朱先生,请朱先生赐文。后来,果然有朱先生的文章登在《上海书评》上,对顾先生阿蒋颇有微词,一时舆论哗然。另一次是我到复旦演讲,复旦大学出版社请客。临走,朱先生说,下次来上海,我请你到家里喝酒。第三次也在复旦大学,中西书局请客。每次我都带书给朱先生,朱先生也送书给我。最后这次,我知他得了大病,特意去看他。席间,他谈笑风生,依然故我,该骂照骂。我没想到他走得这么快。
(二)说实话,我和朱先生一点也不熟。早先,我们有过通信,好像是为了帮我出《中国方术考》,推想大概在1990年前后,但没见过面。后来,在香港见过,近一点,大概总在新世纪吧。那次是在城市大学看郑培凯办的一个展览,内容好像和瓷器有关。我们在一块儿聊天,很愉快。朱先生治经学史和近代思想史,和我的学术方向不太一样,但有件事,我们心灵相通。我们都看不惯1989年后风起云涌的保守主义:传统文化热和尊孔读经风,以及肉麻吹捧大师,有如大师转世、附体显灵的所谓学术史,被人视为欺师灭祖。我挨骂,他也挨骂,同是天涯挨骂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骂人我不听,我爱听朱先生骂人。
(三)朱先生的名作是《走出中世纪》。我记得,李学勤先生在刘东家演讲,听众是一个号称国学所的小圈子,当时年轻,还想扎堆,后来成腕,也就散了。我是被葛兆光拉入这个圈子的。刘东命我整录音,我和魏赤反复倒带,几乎把录音机搞坏。稿子整出来,很长,一半是李先生的高论,一半是大家的讨论。我把稿子交兆光,兆光交《中国文化》。刘主编梦溪把讨论部分统统删去,少了一半。李先生圈掉可能得罪人的话,又少了一半。刘主编请加标题。李先生说,朱维铮先生不是有本书叫《走出中世纪》吗,我的演讲就叫“走出疑古时代”吧。因为文章是我整理,李先生挨骂,我被视为李党,其他人则逍遥骂外。
(四)朱先生的书,书名本身已表明,他是个启蒙派。“文革”后启蒙之说大兴,但什么叫“启蒙”却是一笔糊涂账。当时都说,中国应该反封建,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好像中国还在资本主义之前或之外。此说对吗?我很怀疑,但大家至少明白了一点,反正中国不在资本主义之后。现在倒好,启蒙的意思是吃后悔药。什么是蒙?先头还是“文革”之左,后来不过瘾,逢左必反,一个劲往回倒腾,往右倒腾,往蒋介石倒腾,往美国倒腾,说民国好着呢,大清朝更好,流氓都比现在有范儿。于是有那么一回,也是在饭桌上,朱先生跟他那位老同学说:蒋介石,无耻;吹捧蒋介石,更无耻。
(五)天道轮回,恍如隔世。哪怕是不久前的事,隔不了几天,大家就记不清。每当酷暑难消,我们总是忘记了冬天的寒风刺骨,把寒冷叫做凉快。就拿上面说的“走出疑古时代”来说吧,这才多少年,现在居然有人说,那次演讲,地点在语言学院(现在叫语言大学)。我记得,当年在奥斯陆,裘锡圭先生跟我说,现在真不像话,有人居然替《古文尚书》说话,还打着李学勤先生的旗号。我说,不,李先生的演讲,确实有这么一部分,他自己删掉了。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给兆光打电话,想把整理稿的原件找出来,但《中国文化》那边找了半天,就是找不着。可见人证多重要。幸亏我还活着。
(六)我没有在蒋介石的治下生活过,但朱先生生活过,他不但有国民党的家庭出身背景,还亲历过国共战争的血雨腥风。他是个启蒙派,没错。但他是个老启蒙派,不是现如今把五四运动和一切左翼(包括鲁迅)全都列入蒙的那种新启蒙派。他比我年长,他还有当时的国共对比,他还有鲜活的历史记忆,他还记得那首红歌,“团结就是力量……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既言一切,就不止现在,也包括过去;不止中国,也包括其他地方。我记得,《南方周末》的刘小磊请他推荐一本书给现在的青年。你猜这本书是什么?竟然是马克思的《资本论》。
在如今这个大讲“普世价值”的时代,还有什么比“资本”更普世吗?马克思讲了,它就是如今的上帝。
2012年4月10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
本帖最后由 水镜门生 于 2012-5-10 13:22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9 07: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1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