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战将极多,各个阵营皆不泛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有的以武勇闻名,如吕布、马超、典韦、颜良、太史慈等,有的文武兼备,如关羽、张辽、孙策、吕蒙等,有的智勇双全,也即人们常说的智将,如张飞、张任、李典、庞德、王平等。不少人习惯于将后两者等同视之,其实是一种误解。拿关羽来说,熟读《春秋》的他更多体现了文韬武略和统率能力,因此将其归类在文武双全的范畴更为准确。要论临阵智慧,屡遭人算计的关羽不属于“智”将类型。所谓智将,应该是在战斗中表现出相当高水平的机智和智谋的将领。马超闪过从背后暗算的李蒙并生擒之,固然表现出机警一面,可惜其智谋欠佳,先是中反间计砍落叔父韩遂左手,后有轻信并重用杨阜导致妻儿至亲十余口被活活剁死,因此马超终是一介勇夫。智将如李典之流,面对险境能头脑冷静,审时度势做出准确判断,该出手时能飞马直入贼阵生擒敌将,料敌不过也能屈能伸,可谓知己知彼。演义里有很多智慧型将领,到底谁才当得起第一智将的称号? 在我心目中,赵云是最佳人选。这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集机智、胆略、理性、武艺于一身的完美典范,无怪乎赵云深得评书人喜爱,被塑造成足智多谋、百战百胜的无敌将军。赵云的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智取桂阳。这是赵云成为智将的有力证据之一。赵云先是和陈应上演了一出接掷飞叉并生擒对手的好戏,兵不血刃逼降赵范,却按兵不动仅带五十骑入城安民,可见赵云防范和警惕意识很高。期间赵范和亲不成意欲反水,赵云破识陈应、鲍隆诈降企图,将计就计拿下赵范及桂阳城。将之所以被称为智将,首先要有智谋,即具有破识敌计以及反施计策的能力。此战例正好可以拿来与张飞和关羽做个比较。同是夺城,赵云智取桂阳就显得出彩多了,事实上赵云是两次拿下桂阳,靠的是个人智慧。相比之下,张飞取武陵显得轻描淡写,没显出智谋的一面;关羽取长沙仅带五百校刀手,有点托大,若非魏延反叛献城,关羽能否成功夺城还是个未知数。当然关羽的对手也很强大,但关过于自负,没能做到知己知彼。 二、长阪夺剑。这反映了赵云在战场上过人的机智和判断力。正是靠着这把削铁如泥的青釭宝剑,赵云才得以杀出重围。当夏侯恩背着一口剑出现时,如果换了别人,未必会动抢剑念头,因为一般武将都带佩剑,身上再多一把剑没准是个累赘。赵云夺剑之时并不知道这是一口宝剑,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吧,不过天助自助者,赵云此夺,夺出了一条生路。赵云在当阳,除了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还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显示了他的战斗智慧。大旗即帅旗,在战斗中,大旗的作用非常重要,旗在将帅在,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赵云砍旗的举动显然是经过考虑的,意在打击曹军士气,以便突围。赵云夺槊的目的何在?如果是枪坏了,赵云要夺的应该是枪而不是槊。事实上赵云的枪并没有问题,只是因为敌人太多,经常会遇到“马步军前后齐搠”的险情,面对如林的军器,除了枪刺剑砍反击外,能夺就夺了。在长阪还有一个细节,糜夫人投枯井而死,赵云恐曹军盗尸,推土墙而掩之。这也看出赵云心思细致,不愿主母死后受辱。 三、箭断船索。七星坛诸葛亮借得东风,周公谨嫉贤妒能,派徐盛、丁奉追杀诸葛,不料赵云早就用船接着军师,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来。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射断拽篷索,其船便横。赵云却教拽起蒲帆,乘顺风而去。此处赵云有两个亮点:一是故意落帆而行以麻痹敌将,待敌船挨近再射断篷索以绝其念;二是赵云射索不射人,既不伤和气,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若换成张飞,估计徐盛会是周善的结局。通过这一节可看出赵云的做法的确很高明,当然也不排除是诸葛亮的授意。 四、东吴招亲。主角虽然是刘备,但护主过江成亲并顺利返荆的赵云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否则诸葛亮也不会说“非子龙而不可行也”。锦囊计是死的,必须由合适的人来实施。赵云不但艺高胆大,而且谨慎细致又能随机应变,因此成了首选。例如在甘露寺,赵云要刘备将孙权埋伏刀斧手的事告诉吴国太,以转危为安。在要紧关头,赵云也很会演戏,在刘备乐不思蜀时,故做失惊意状:“主公深居画堂,不想荆州耶?”在刘备要他退下时,却故意催逼数番才出。东吴诸将多次追杀,赵云装作十分怒气的样子,只待厮杀。这些都是有“智”的表现。 五、截江救主。听到孙夫人意欲携阿斗返吴,赵云的反应够快,只带四五骑便旋风般沿江赶来。而且赵云话说得很有分寸和艺术:“且休开船,容与夫人饯行!” 饯行是假,留人是真。不过赵云心里也清楚,他无法阻止孙夫人归吴探母,但他甘冒冲撞主母的罪名把阿斗抢了过来,这在当时需要一定的胆识。截江救幼主体现了赵云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政治头脑。 六、荐恢降超。葭萌关张飞战马超,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个时候在绵竹守城的赵云发挥了重要作用,举荐一人来降,正是这个来降的李恢出色地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刘备平添一员虎将。此处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四两拨千斤,既让一场恶斗消弥于无形,又壮大了刘蜀阵营,赵云功不可没。 七、大战汉水。此战赵云所体现出来的胆略和智慧,远远超过桂阳一役。赵云原本想去夺粮,但拈阄的结果是黄忠先去。赵云回来跟部将说,咱们的寨前临汉水,地势危险,如果我去救助黄忠,你要好好守住寨棚,不可轻举妄动。这说明赵云对敌我形势了然于胸,在做好救助黄忠的同时,也做好了曹军追杀的准备。在这一点上王平倒是和赵云英雄所见略同,徐晃反而逊了一筹。赵云如何在汉水所向披糜救得黄忠和张著无需多说,值得一提的是他命令部队偃旗息鼓并单枪匹马立于营外,待曹操驱兵杀至营前,把枪一招,壕中弓弩齐发,曹兵大败。其实当时的地形大大不利于蜀军,且赵云兵少,处于绝对劣势,最后居然能以少胜多,全仗赵云机智果敢,胆识过人。这一战,既体现了赵云的绝伦武艺,也将赵云在智谋方面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八、智败蛮兵。诸葛亮征伐南蛮孟获,以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有一次孔明激将,故意以赵、魏不识地理为由,弃之不用,把二将气得七荤八素。于是赵云和魏延合计,各逮来几个土著蛮兵,好酒招待成向导,遂深入蛮兵重地,赵云只一合便结果了金环三结元帅,然后和魏延分兵两路包抄蛮寨,大胜。用诸葛孔明的话说,非子龙、文长不可当此任也,可见赵云在诸葛眼中乃是智将。 九、箕谷断后。街亭一役蜀兵一败涂地,惟赵云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失遗。原来赵云让邓芝打着自己旗号引兵先行,他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惊迫敌人。赵云充分利用了他那威震四海的名号迷惑敌人,出其不意吓退敌军。从中也可看出赵云的战斗智慧非常丰富。 在后三国,魏国参军程武曾认为赵云乃有勇无谋之辈,其实并非事实。其时赵云已年逾七旬,由于诸葛亮搁置不用而激发出英雄之气,后又被大破魏兵的胜利所冲昏头脑,才导致龙吟凤鸣山。正如不能用黄忠被围中箭而亡来否认黄忠是智将一样,评价一个人要看他一生的表现,而非一时或某个战绩。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也有街亭之失。赵云无疑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也许我太喜欢他了,所以把他放在最耀眼的位置。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将云粉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