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人之两重性初探, 劳动生存方式与动物生存方式,交互作用产生真善美和假恶丑,人性随科技文化进步不断遏制和战胜兽性。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1-1-11 15: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之两重性初探

张俊杰(江苏石油学校 江苏洪泽 223126)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1014

  文革期间口诛笔伐,我有幸见到瞿秋白的《自白书》。那是他写给反动派看的。鲁迅转述过瞿秋白的一句话:“我们不骗人,难道连狗也不骗么?”瞿秋白从容坐地就义,证明了他人格的高尚。《自白书》是斗争的形式,连反动派都是不相信的,却给瞿秋白身后带来灾祸。我仔细看《自白书》,其中关于两重人格的话,令人深思良久。那时对瞿秋白大兴挞伐,两重人格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就给他冠以“两面派”,当成批判的靶子。

  此后经过苦苦思索,发现人的身上确实有两种东西同时存在,交替出现,那时叫“两种思想打架”,似乎与“一分为二”的观点差不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时兴“全盘否定” 和“全盘肯定”的风潮,上述观点无人敢于问津。是天才,可以从小时候擦屁股开始歌颂;是“坏蛋”,应该从他爷爷开始调查。美玉无瑕疵,榜样人物永远是榜样;反面人物,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真实形而上学猖獗!在这种绝对化的思潮中,就连“一分为二” 的哲学思想也行不通了。伊犁军区某教导员作总结报告,要求干部战士运用“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搞好年终总评。在回答战士提问时,他脱口说出对伟人也要一分为二的话。这便出现了“阶级斗争新动向”,立即内查外调,革除了他的军职。

  然而思想是无法禁锢的。“九.一三”事件动摇了个人迷信,这才敢于进一步了解人的本性。对人的本性的探讨,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三字经》上就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人之初,性本善”, 一种是“人之初,性本恶”。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千百年来,善恶之争不休。“性本善”之说者,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由于后天环境经历和习惯的影响,逐步两极分化。这种观点得到党当时社会的认可,因为这观点有利于道貌岸然的权势者,且能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性本恶”之论者出言不逊,直接损及达官贵人的形象,提出“自私与生俱来”的观点,尽管也有解释社会现象的办法,却为封建社会所不容。

  这两种观点都不科学,但前者反映了教育的重要性,后者涉及到人类本身固有的品质----生物性。无论古人所说的“伪君子”,或者是今人所讲的“两面派”,都指出了古往今来许多人身上存在的两重性,瞿秋白把这叫做“两重人格”。譬如说,北京在1950年代末试办“无人书店”没有成功,1980年代开始自选售书,报载屡有窃书之现象,其中甚至有局长和学者。局长作报告,学者发论文,不是慷慨陈词,令人肃然起敬么,怎么背后也干起见不得人的勾当?特别是当此改革开放的年代,尔虞我诈、招摇撞骗,报端常见揭露和批判社会腐败现象。于是有人惊呼“道德沦丧”,人们的信仰发生了危机,甚至出现了愤世嫉俗的年轻的殉道者。在这种情况下,奇怪的是各地政治思想工作反而放松了,或者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甚至有人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为根据,任各种现象自由发展,认为政治思想教育无用。但是,头脑清醒的人不能不正视,黄色书画泛滥与青少年犯罪增长,是成正比例的。既然反面教员在发生坏作用,我们搞正面教育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又怎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呢?

  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虚伪这种现象怎样产生,研究人的基本属性的禁区应该打破了。毋庸讳言,人的躯体属于高级动物,凡是高级动物生存所需要的,人类同样地也需要。“饮食男女”,古人认为是“人之所大欲焉”,直率地认为是人类的最基本需要,不会因自然的进化而改变,人的动物性永远不会消失。社会在满足人们最基本需要的条件下才能活动,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尽管狼孩和猪孩现象的报道证明,人一出生就离开社会进入生物界,肯定只能是一个高级动物。然而,谁也不愿意说自己是“动物”,认为那是奇耻大辱。可见人类和高级动物毕竟是有区别的,这区别是进入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来自社会生产协作和交往活动之中。如果把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先天本能的需要,叫做人的自然属性。那么,人类社会交往中产生的“真善美” 和“假恶丑”,则是人类生存方式决定的社会属性。

  人类社会正是以自然属性为基础,以社会属性为发展动力的。人类的自然属性是不能缺少的,而社会属性是可以改变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赖以存在的基础,自然属性的病态发展可以决定或改变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又可以作用于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存在的条件,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条件下,这种自然属性的需求应予承认和保护。自然属性的恶性膨胀,人就成为赤裸裸的动物,残忍而贪婪,无礼义廉耻可言。社会属性中的“真善美”,有利于社会的幸福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向心力,是正作用。而“假丑恶”的存在,则有害于社会的幸福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离心力,是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是人们自然属性病态发展,采用动物生存方式,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以,也可以把“假丑恶”称做动物性,是有别于社会属性的正作用的。“真善美”是社会协作生产的需要,是劳动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劳动生存斗争中,人与人之间发生“协作、友爱、互助”的关系,于是人类倡导“真善美”。动物生存斗争中,人与人之间发生“掠夺、残杀、寄生”的关系,是为人类社会所不齿的,因而“假恶丑”经常在隐蔽中存在,这就是虚伪。没有“真善美”就没有人类社会,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真善美” 是一定会战胜“假丑恶” 的,虽然要经历曲折的道路。

  没有了自然属性也就没有了人类,因而自然属性永远不会消失。动物性是自然属性在社会属性中的病态反映,必然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而趋向消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个人的身上同时存在,在非理想境界时期,自然属性随时因环境诱发而恶变为动物性,于是产生各种“假丑恶”的行为。社会属性的主要方面同时也会起来与动物性搏斗,如果取胜,则会制止“假恶丑”行为的出现。这就是所谓“思想打架”,这种心理体验是无人不有的。动物性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目的是损人利己,甚至也有损人不利己的怪现象。动物性有些成为习惯,有些则是偶发,与经历和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减少“假丑恶”现象,要从青少年抓起,消除诱发环境和条件,诸如黄色书画和教唆犯等等。社会属性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尅星,学校要坚定不移地长期教育,是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社会属性不是先天的,,完全是社会实践产生的,市教育的结果,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此可见政治思想工作的长期性、必要性和普遍性。社会属性的“集体主义” 多一些,动物性的“个人主义” 就少一些。偶发的动物性一抬头,集体主义的社会属性就能战而胜之。可见“性本善” ,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是颇有道理的。自然属性永远不会消失,这就为动物性的弱肉强食提供了内在条件,肯定在没有消灭阶级之前是这样。那么,“性本恶” 论者动物性的普遍可能性,也是值得注意的。只是二者都没有找到“善恶”的来源,认为“善恶”是先天就有的,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瞿秋白在《自白书》中说的“两重人格”,反映了人类本性的两重性。不过,“两重人格”似有表里不一的含义,而我说的“人之两重性”,是讲人既有先天的自然属性,又有后天的社会属性。两种属性同时存在,本来是相得益彰的,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但自然属性在特定环境中,可以恶性膨胀,甚至形成痼疾,产生了动物性。这种动物性与人类的“真善美”激烈冲突决一雌雄,于是产生人的各种行为。两重性所揭示的虚伪,只是动物性要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附人之两重性示意图: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物质生产供不应求,于是两种生存方式同时存在,动物生存方式必然不断干扰和破坏劳动生产方式。因此加强思想教育,不断同人的动物性作斗争是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央再三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因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一起抓,这是一项不可偏废的长期的工作。特别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改革之际,在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为动物性的萌发提供了许多失控的空间和条件,商品激烈竞争中许多人“不择手段、惟利是图”,泛滥成灾的动物性自然会在法制失控的空间普遍发生,人的自然属性在内外环境诱发中经常及编程动物性,于是党内党外不正之风甚嚣尘上。尤其是中小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青少年对动物性的侵蚀毒害缺少免疫力;各行各业大谈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政治思想工作,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违法乱纪行为屡禁不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以悠久历史文明著称的中华民族将面目皆非,相互掠夺、尔虞我诈,岂不有退化为经济动物的危险?

  我们是人,我们不愿去做动物,我们不能退化。但我们的远祖是动物,动物的遗传基因仍然维持着人的生命,对此,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无论是局长、学者,或者工人、农民,自己身上不仅有“仁义道德”的社会属性,也有可能转化为动物性的自然属性,二者同时存在。如果放纵个人贪欲,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择手段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你的动物性的暴露。这时候赶快想一想人格,用做人的标准来量一量自己,也许能帮助你战胜动物性,不致继续堕落下去,被人骂做是“衣冠禽兽”。用刘少奇的话来说,这就叫做“慎独”,在具有犯错误客观条件,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我思想交锋,消灭错误于萌动之中。这个道理连曾子也知道,他在2500年前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则行无过矣。但是,仅仅深度,要求大家讲良心,那是远远不够的。主要的还是要建设民主和法制,要动员全党来抓政治思想教育,要从党员做起从青年少年开始,要建立必要的群众监督和民主批评制度。搞任何承包都要承包政治思想工作,全国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的前面。各种改革方案都要考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铲除人们自然属性可能恶性膨胀的土壤。

  对于已经犯了错误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要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人类错误而言,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其一是事故,其二是认识性错误,其三是非认识性错误。事故的特点是,具有偶然突发性,如车祸、冰雹伤人,当事人并不愿意发生,却又无法避免。认识性错误的特点是,具有客观必然性,如误诊、数学演算、青少年幼稚、政治偏激;出乎当事人预料,可以通过民主、实践检验和提高认识水平,来避免发生和中止错误。非认识性错误的特点,则具有目的性和主观必然性,如作弊、诽谤、谋杀,这类错误结果当事人可以预料,产生于思想品质,这就是本文所举的动物性。这种动物性的形成,一定有个人社会经历和环境的原因,也有偶然的触发,还有认识性错误的转化。犯错误的人,只有找到错误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改正错误。处理错误的部门,也必须找到错误根源,才能正确选择处理方法,并找到减少和杜绝类似错误发生的社会性措施。人类的起点,都是从自然属性开始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由于每个人社会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同,便出现了功过是非和地位差别。我们应该憎恨犯罪的恶劣手段和社会危害,但罪犯本人也是客观的社会经历和所处环境制造出来的可悲产物。主管部门和周围群众,既要打击和惩处犯罪,也有责任帮助这些人,摆脱罪恶深渊、恢复人的本性,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即使处以极刑的罪犯,枪毙只是杜绝犯罪的必要社会措施,不应对其肉体进行侮辱和折磨。我们大家对罪犯和犯罪,能明确区分和正确对待,也是改造罪犯和防止犯罪的重要措施。

    虽然人类个体的社会经历和特定环境,为人的动物性的恶性发作提供了条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条件和环境必然会日益减少,因而人的动物性恶性发作的可能性亦将减少。社会的变动也会引起一些反常,但经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人类长远的发展方向总是趋向美好的,共产主义将是人性解放的时代。我们始终要坚信这一真理,任何困难的时候,人类的大多数总是好的。社会人群一般都可以划分为“左、中、右”三部分,而且中间部分较大,也就是过去常说的“两头小中间大”。做群众工作也有一个“抓两头带中间” 的办法,经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敌斗争时,我们靠统战政策,那主要是团结和争取中间部分,孤立和打击极右分子。处在左派的位置的人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历史的先知先觉,是特定的社会经历和环境的铸造。这些人是非常光荣的,却丝毫没有骄傲的根据。先知先觉应该站在社会的中心、人群的前列,胸怀全局放眼未来,组织和团结各个阶层,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人类,就是这样具有两重性的物质。物质在运动,人类在发展。探索未来和人类本身的新课题,已经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瞿秋白和许多革命前驱,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开拓了一条道路,我们应该紧紧地跟上去,乐观地奋勇前进!

(说明:本文是参加评定职称上报论文,期末仓促撰写,无任何资料可供参考,故引文均未注明出处。)

                                                       一九八八年七月十四日撰写于洪泽湖畔        联系方式:zilixy@sohu.com

[ 本帖最后由 yili 于 2016-7-11 12:0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无尽的愁)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19
编号 403553
注册 2010-11-15
家族 普日特党


发表于 2011-1-16 23: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程庄公子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17
编号 345322
注册 2009-10-31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1-1-22 0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不是动物???地球的生物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和人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1-1-22 14: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本身就是逆天的存在,啥时候被毁灭了就一切正常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jiangdongpu
(戒一圆济)

Rank: 5Rank: 5
组别 仕女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0
编号 243225
注册 2007-12-1
来自 戒一圆济


发表于 2011-1-22 17: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还是有动物属性的。
人什么都吃,说明站在了动物金字塔的最顶端。

进化出的逻辑还是很厉害的。很多动物 也很聪明,其实也有简单的逻辑。。只不过他们进化还处于上帝的禁区。
而人类就如上帝说的,伊甸园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1-2-7 00: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

http://www.fed.cuhk.edu.hk/~hkier/jecc/jecc9911/jecc991104gb.htm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4期  鲁洁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为此,任何教育理论,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它都必然要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自觉地建构一种教育理论, 它也必然要伴随着对人性作出某种探索和假设。在这里,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实践性所作出的实然与应然两重性的人性假设,权作一家之言,就教於同行。

实然与应然:人性的两重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指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存在,客观上又存在於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1)马克思所阐明的人的两重性,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奥秘。一方面,他从客体的向度揭示人必然的、无可避免地是存在於他所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社会条件之中。这是因为,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他不能脱离他的对象物而存在,为此,他的生存状态要由各种对象关系所定,也就是说,他是以一种实然状态存在着的。 而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人的主体性向度揭示:人“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2)与其他自然物不同的是,他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通过对象性活动,去超越各种被给定的对象性关系,打破那种预成的、宿命的生存方式,实现所应是的目的。由此说明,他又是以一种应然的状态而生存着的,也即是说,人性的本质既在现存的实然中,又在超越现存的应然中。存在於上两重性的否定性的统一之中。

承认人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也即是承认人是现实的,可感的对象,他不是虚幻的,超验的,一切对人的认识都必须从这里出发。但是,我们对人性的把握却又不能到此止步,还必须承认,作为人,他总是要不断地从这种可感的现实中“腾飞”, 超越种种给定性, 实现自己所追寻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确证。人总是存在於这种应然的否定性的动态过程之中。从这里,我们才能窥见到人之为人的根本。可以说除人以外的其他存在物,却只可能是“是其所是”的存在着,而只有人才能在“是其所是”与“不是其所是”的矛盾统一中存在。(3)人也正是在实然性与应然性的张力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这正是人的历史发展的人性论根据。

从这种人的实然与应然的两重性结构中,衍生出了一系列相互否定的人性特徵。如:他既是预成的,又是生成的;他面对着一个无可选择的先在前提,作为一种完成了的规定性,它规定并塑造着人的具体历史,但作为自我历史的创造者,他却又是生成的,他是自己自由创造活动的产物,他具有向世界、向历史无限敞开的可能性。又如:他既是现实的经验的存在,又是理想的超验的存在。一方面他又是对这种“现有" 为起点为初始条件,他要在经验中对这种现有作出肯定,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对这种“现有”怀有一种“应当如何”的期望与关切,尽管这种期望与关切是超验的非现实,是存在於思想、理想之中的,但对他来说往往较之对现实的关注显得更为强烈、更为深切。这种思想和理想不是客观给定的事实与规律,但没有它,人就会失却人的本质,也就不会有人的历史,而只能有同其他物种一样的自然史。正如马克思所说“光是思想竭力表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迈向思想”,(4)从最原始的人开始,人就以这种应然化、理想化的方式而存在,那时他们主要在神的身上投射着这方面的本质,不论何种民族都曾塑造出自己理想人格的神。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神的“塑造”说明人从来就具有理想,需要理想。正因为此,人既是一种事实的存在,又是一种价值的存在。不可否认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生活在“当下”所“给予的”的既定的物质世界中,为此,人的存在是“直接给予的事实”,当人们向自己追问“我之所是”时,他所面对的就是这个事实的人, 认识这个事实,如认识其他事实一样,可以通过对象性实体性的思维来获得某种描术性的结论。但是,作为一个应然的人, 他却又是一种价值的存在,所谓价值也即是“人对自我发展与自身发展的超越性追求”。(5)人之所以成为一种价值性的存在,这是由於人的存在方式,不满足於“是如此”,而是要创造“应如此”,这就有了所谓的价值问题,“价值即理想中的事实”(6)当人们向自己追问“我之所所应是”时,他们面对的就是这一价值的存在,对於它的把握,不能从“人之所是”中推演而来,诚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并不能打开直接通向‘应当是甚麽’的大门”,“不能由此导出我们人类所向往的目标是甚麽”,它“必须来自另一源泉”(7)对於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的人寻问,所需要的是一种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超验的理念的。

对於人的实然与应然的两重性,历史上不少哲人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从各个不同侧面作出过论证。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都反对把人局限於经验存在的状态,认为这种经验存在并非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存在於超越经验的理念存在之中。柏拉图认为,人不仅受他的目睹事物所支配,而且还会受到他想像中值得向往的东西支配。(8)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认为作为经验“实存”的人是有限的,但作为“生存”是要超越人的实存之有限性,进入无限和永恒,“超越对我们来说就是对一切实存的突破”(9)他认为“实存”(由现实世界所规定的人)是人存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样式,但人的存在并不等於“实存”。他针对世俗化运动中仅仅将人作为“实存”的人性论观点,指出这种认识将使人盲目地沉浸於具体事物与具体法则之中,对现存的一切不加思索地接受下来。海德格尔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此在”的解释学。他所谓的“此在”,是一种向着未来敞开的可能性,是人的不断生成。萨特则把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超越或虚无化的过程,但却又是一个现实的具体的而感性的过程。他说“人就是人的未来”、“希望就是人的一个部分”,每个人都是带着希望生活的。

应该说由马克思所提供的认识和研究人的方法论最为科学和最为完整地揭示了人的“实然”与“应然”并存的两个方面。他以实践这把钥匙解开了人的两重化存在的奥秘。这是其他哲学家、思想家所不能企及的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规定了他的实然与应然的两重性。 人是自然与历史的一部分, 具有与自然与历史所赋予的给定性;但人之为人,即是他能通过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断超越这种给定性与自在性,扬弃其自身的现存状态。实践的本性就是对一切给定性、自在性的扬弃与否定。在实践中,人不断产生出新的发展自身的需要(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但人已有的自在形式总是不能满足这种发展的需要,正是由於这种张力的存在,人对其现有的自在形式总是持一种否定的取向和态度。这种取向和态度实际就是他所要实现和满足的“应然”。诚如黑格尔所说:“如果世界已是人所要求的那样,意志活动将停止”(10)。为此,人的本质既在其现存中;又在其超越现存中;既在其对自身的肯定中,又在其对自身的否定中;既在其对现有自在状态的确认中,又在其对自为状态的追求之中;人既以现在怎样的形式存在,又以应当怎样的形式存在。人的实践性内在地规定了人的实然与应然的两重性。

这种两重性的矛盾也在人的实践中获得统一。人不满足於其实然的存在状态,而要造出一种“应然”的存在,这种“应然”其实也即是理想中“实然”,当这种“应然”一旦被实现,它又不能有受特定时间、 地点、条件的限制,成为一种“实然”,人又将进行其新的应然性的创造。由此说明,每一种实然存在也都是自身按“应然”的尺度所创造出来的,而这种尺度也不是从天国中来的,而是从“实然”中产生的,由此说明人的发展也即是他的实然存在与应然存在,这两种存在状态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人与其他存在物的根本区别,也在於人能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摆脱实然存在的束缚与限制,实现其应然性,从而使人的存在呈一种生成性与开放性,超越其他存在物的预成、封闭和宿命的存在方式。

对於人的心理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也证明了人性的种两重性。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在论述人的心灵状态时就指出:心灵“是关於有可能成为现实东西的某种实现和领会”(11)。奥古斯丁在论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时说“期望属於未来的东西,记忆属於过去。从另一方面讲,紧张的行动属於现时:通过它未来的转变为过去的。可见,行动中应当包含着某种属於尚不存在的东西”。(12)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人之应然状态可能“对於拥有心理的人来讲,其特徵恰恰是探索。探索之中包含着内在矛盾……去探索尚不存在、但毕竟还是可能的和对於主体只不过是目标而暂且尚未现实的东西……这就是任何一个有感觉,能思维的存在之物,这个主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点。探索的离奇之处就在它自身就兼含可能之物与现实之物”。苏联心理学家伯恩斯坦将这种包含着指向未来的探索过程,称之为“积极运动”,“它不是反作用而是作用, 不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是解决任务”。(13)

心理学关於自我意识的研究也表明,以我为对象的意识是人所独具的。这种意识能将自我区分为作为主体的自我和作为客体的自我,且能够不断按“主体我”的要求--一种应然状态去改谱、发展实然存在的“客体我”。

当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成的存在物。从而它也从某一侧面表明了这种人性的两重性。哲学人类学家米切尔·兰德曼说,“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在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作出最後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14)正是这种非特定化,使得人不停留於已经成为的样子,而是在自觉自为的活动中,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存在方式,追求新的规定性,不断地再创造自己。

人性两重性与人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总是面对着一个先於他而存在的,无可选择的具体的历史存在。人既不能脱离这种具体的历史存在而生存,为此,它对於人来说就是一种完成了的规定性,它赋於人以实然性。人的发展不能不受到这种实然性的规约。但是,承认这种实然性的规约,并不意味将人的发展视作为环境的消极产物,把它当作为一种纯粹的客体自在演变过程。从人的受动方面去理解人的发展,这样人的发展就只可能是一种与其对象性关系的符合,是其所处现实关系的“镜面式”的复制。而这种复制式的发展,对於人来说其实是无发展。人的发展的独特性,在於人除具了是一种实然性存在以外,还是一种应然性的存在。人总是不满足於它的实然性存在,在他的生存活动中要成为一种自由的存在,要创造出有别於既有的实然的新的实然,要超越其对象物和各种对象性关系,要生产出新的对象物和对象性关系,人的应然说明了人的实然性规定并非是固定的、本然的,而是变化的,不可限定的,人的规定是在自身的活动中不断发展的,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运动的过程。正如黑格尔所分析,人是存在与非存在的奇怪混合物,他的位置是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15)在这里,人的实然存在是其应然存在的根据,应然只是对其实然而言的应然,没有实然也无所谓应然,脱离人的实然性,人的发展也就成为一种纯主观精神的自我规定与自我创造,它只能是虚幻的、不现实的,而人的实然则又是人对其应然状态追求的结果。“人的逻辑是应然逻辑,突出强调了人的规定不是本然的,而是变化的,是不可规定的”,(16)也即是说人的现实存在是由人自身的理想与目的通过其实践活动转化而来的。人的实然与应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不断地从非人化走向人化,从自在走向自为,从必然走向自由,人得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并变化世界、改造世界。马尔库塞对於实然与应然,以及它们之间辩证运动推动着人与社会发展,作了很为精辟的论术,他说“‘是’与‘应当是’,本质与表象,潜在性与现实性等之间的张力,这种持久的张力,渗透於双面论域……现实带有它们两者的特徵”。“辩证的规定,也规定了事物所不是到它所是运动。矛盾要素的发展决定着其客体的结构”。“思想的‘另一面’似乎就是历史的那一面--作为历史可能的潜在性,作为历史事件的现实化”。(17)

两重性人性假设的教育学意义

两重性人性假设的教育学意义何在?思念所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确认教育的对是能动的、主体性的存在
当代教育学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与主体性。而这种能动性、主体性怎样从人的本质属性中找到它的根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於将人、将教育对象作为一种实体,把一系列已经表现为事实的属性视作为他们的本性而没有将那种“可能性筹划”(海德格尔)置於我们对他们把握的视野之中,也即看不到作为人的存在“从不满足周围现实,始终渴望打破他之此时--此地--如此存在的界限,不断追求超越环绕他的现实--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当下的现实”(18)的那种应然性的向度。为此,我们也就往往找不到蕴藏於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的真正动因。人的能动性、主体性也正是在这种单向度的实然性观中丧失。心理学家华生就是一例。曾把人之发展的一切动因都归之为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也包括在内)的变化,教育对象只是接受外部刺激的条件反射物,只能在外部影响下。“是其所是”,而没有自己对一切给定、规定的否定、超出的趋向与欲动,没有“是其所应是”的追求。固然,华生是持这种人性论的极端,人们似乎也曾千百次批判过他典型的行为主义理论,但是,要看到在一个以科学主义实证性思维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当人们不仅用这种实证性思维模式去分析物,分析自然,同时也用这种思维模式去看待人时,大家所能见到的人也就只能是他的现实规定性,那些已经构成为事实的种种属性;而种种尚未成为现实的,不能用事实作出证明的、人之应然追求,他的理想、超越、他的生命冲动等等,都会因其属超验的,形而上的存在而被排除在教育的视野之外。在这里,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他的能动性、主体性何以得到确证?又从何处可以找到它们的根据?因为可以得到确证的只能是已经存在的,而不是尚未存在、应当存在的。华生的幽灵其实还在控制着我们思想,指导烸我们的教育。要从根本上摆脱这幽灵,确立教育对象的所具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地位,必须承认人两重性,他既是实然性的存在,又是应然性存在。

2.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於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教育要按照受教育者的各种给定情况,向受教育者传授已拥有的文化知识, 使他们具有时代的历史的规定性。从这一方面的意义上说,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是给定的、规定的。他以拥有某种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现实的实然方式而存在。但是,教育究竟不同於灌香肠,只需朝里面灌满各种现实规定性即可了事。教育的本质属性更主要应当表现为:它要使教育者能够在已有的各种现实规定性中奋起,去追求新的自我、新的世界;使得一切文化、知识、 道德规范等等的接纳,在他们身上得以产生生成性的变化,转化为创造的潜力; 使得受教育者能以一种批判的向度去面对、掌握、审视……现实生活,现实世界……。总之,教育所要培育的还包括人的应然性。教育要使人是其所是,又要使人是其所不是,这种“不是”,对於既定、已是来说是“无”,是“否定”, 也正是这种“无”和“否定”在与“有”和“肯定”的矛盾之中,孕育出人的发展的无限生机。

人是需要受教育的,只有受过教育,人才能成为人。对这样的至理名言的理解,不能只局限於教育可以使一个自然人转变为具一定社会历史规定性的人。 它的更深层的含意还在於教育不仅使人具有各种现实规定的实然性,而且还赋以人以人所独有的应然性。教育使人有追求,有理想、有创造、有超越、有意义世界的建构,有终极性的关怀,它引导人,使得这种种人的属性得以从他们身上萌发、形成、伸张、提升……因为正是这种种属性才使他有别於世界上其他的物,使他成为真正的人。

完整人性的形成有赖於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在於此。

3. 教育意义上人的“发展”之明辩
按照人性两重性的假设,也进一步明辩人之发展的涵义。甚麽是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表现为知识的增加、智力能力的提高、道德人格成熟,也可以表现为大脑潜能之开发等等。其实最重要的发展还应当表现为一种自我发展内在动因的“发展”。人的应然性存在说明人内在的具有自我发展的动因,表现为他对当下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与否定,对更高水平、更完善发展状态的企望与追求,以及实现这种种企望之“自我筹划”等等。这种发展动因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事实证明,有的人虽然身残但却由於“志坚”,而得以挑战生命之极限;有的人虽处於贫穷等等极不利条件下,某些方面的发展暂时受到抑制,但由於能将“贫穷作为学校”,奋励自强,终能迎战各种困难而成才。(19)相反, 有的人正因为“一旦拥有”而“别无它求”;也有的人正因为条件的过分优越而找不到自我发展的感觉,那一批产生於西方国家的“垮掉一代”、“嬉皮士”也许会蔓延成为世界性的通病。

无可置疑,教育要开发人的智力,能力(包括道德判断能力等等),要开掘人的大脑潜能等等。但教育更重要的要发展人之发展的动力,授人以自我发展的“发动机”和“钥匙”,并不断提高它们的能量与功能范围。当我们在考察人的发展时,似也应以这方面发展作为主要标志。真正能促进这种标志意义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它才不是“训练”,不是“灌输”。

4. 教育学的性质、教育研究方法的勘定
教育学是否是纯科学?教育研究是否只能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这类问题也可以从人性的两重性人中找到结论。对这类问题已有其他论文作出过深刻的阐述,限於篇幅,这里从简。

失掉了一半的人性 失掉了一半的教育

当代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物质财富极其丰富的社会。但是,在这个时代中的人性却如有的学者所说患上了一种“时代的精神分裂症”。“在‘完整的人’的内只把某一个别环节绝对化,这属於我们时代的精神分裂症”(20)主要表现为人的应然性的丧失。人成为物化的人,被自然情欲所操纵的人,为工具理性所操纵的人,丧失了生命激情的人。造成这种人性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的各种物质欲望的满足“有利於使这个社会的假需要易於接受的幸福意识”“在精神的官能中,所希望和所允许之间的张力似乎已大大降低,而现时原则似乎不再要求对本能需要进行宽广而痛苦的转化”,而这种转化其实也是人性的升华。理想与现实的同化,使人的应然性,“从灵魂或精神或思想的理想王国中拉出来”。并且把人的一切理想都物质化(The Materialization of Ideals)。而物质化了的理想,其实是作为人的理想的泯灭与丧失。人为物质、为对象物、为自然本能与情欲所牢牢拴住,为它所限定、所规定。成了它们的奴隶。现代人成了没有心灵的享乐人。人们不去追求超越其自然与现实的规定性,追求人之为人的理想,而只是用“物质的批判”去取代“思想的批判”;用“物质的超越”去取代精神的超越。“局限眼前,醉心功利,遗忘未来,失却祟高”(21)。不仅是当代人(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写照,更是由许多人所鼓吹、所极力要去证实的所谓人性论!

再是,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根据一部分西方学者的分析,在这个社会中,技术统治取代了一切统治,成为一种极权的统治,“统治不仅通过技术,而且也作为技术,使自己永存并扩大化”;“理性工具主义视野通向一个理性极权主义社会”(22),在它的统治下,人失却了他自主、自为性,“技术也为人的不自由提供充分的合理性,并且证明自主及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23)机器成了制造奴隶的奴隶(吉尔伯特.西蒙),而人则成了着魔於技术制造生产的“技术动物”(马克斯.韦伯)。技术的统治让人失去他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而成为单向度的人(单面人)。这些分析都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人的生存的配实,也向我们提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面刃,它在为人们带来物质的丰富,生存状态改善的同时,也可能以一种异化状态统治人、控制人,把人置於纯粹工具的地位,退化到物的境地,从而控制人,丧失其应然性。

此外,在思想领域中,科学主义的实证性思维在技术合理性支持下取得了统治地位。实证性思维成为人们把握一切事物现象(其中包括人自身)的唯一的,也是普通的思维方式。凡事不能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把握的一切,都被排除在人的视界之外。而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考察人的本质与人性,所能见到的就是他的现实规定性,也即是人的实然生存状态,人的现状、社会现状成了人唯一可以接受的现实。而把人的应然性,他的理想、追求、超越,人的精神与生命激情等等超越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一切都排除在思维的领域,成为一种“不合科学的”,也即是“不合法的”存在。

用这种思维模式作出的人性假设,人也就只能成为诸如“生理人”“心理人”“社会人”“经济人”等等,支离破碎的片断而非本质的存在。消解了人所具有的那种“是其所是”又是“是其所不是”的独特性,而仅仅把他视作为“视其所是”与物同性的单向度的存在。一个很长时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科学中也总是习惯以所谓的科学方法去分解人,或是用某一门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的科学的,实证思维的方法去剖析人,或是用多门学科方法也企图为人们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但不论是心理学上的人,社会学上的人……或是所谓“完整的人”,其实都是将人作为一种纯客观对象,一种被各种对象物所制约的,为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客体,而为人所独具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为性、超越性等等人的应然性向度的把握,都因其有背实证科学的认知旨趣而被悬置、被排除,对於它们的研究和理论或被斥为“思辨性”学理(按照许多人的理解,“思辨理论”是一种具贬意性的概念)。在教育科学中无立足之地。正因为如此,人们哀叹,教育学成为无人的教育学,无主体的教育学。因为真正存在於教育学的人,为人们所认同的人,只能是“物化”的“人”,是“非人”!

建立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教育实践,也只能是将人培养成为整个自然、社会因果链条中的一个被动的环节。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就如同赫钦斯所讲那样,把人成为简单的生产工具,把他们加工成为整个生产机器中的各种零件。相当长一段时期来,道德教育则全部“落实”为具体的规范教育。听话、顺从历来是、当今仍是中国“好孩子”的标准,再加上新叁与进德育领域内的“心理调适”等等,则更达臻於无超越、无批判单向度人格的“合拍”,至於人生、社会理想的追求,人生境界之提升,这一个人性应然面的发展,都往往被归之为“假、大、空”,或冠之以“理想主义”之大帽,在道德教育领域中被无情搁置。美育历来是、当今在西方仍然是被视作为超脱现实功利,哺育自由人性的神圣领地。但当今在中国,美育只被等同为艺术音乐美术技能的训练,而这一切技能掌握的水平与程度又完全被赤裸裸地折换为“升学加分”或“市场价值”。美育既失去人类心灵“美”的向往,又何能陶冶美的灵魂?!对於这一切教育病症,早在本世纪前期,杜威就曾告诫过我们,“训练不同於教育”,不能只有训练而无教育,训练“只意味着特定技能的获得。天然的才能可以训练得效率更高而不养成新的态度与性情,後者正是教育的目的”。(22)说到底,训练的对象是动物,教育的对象是人,训练等同於教育,是人兽不分。

失去了一半的人性假设,导致失掉了另一半的教育*,而这种失掉了另一半的教育,培养的与其说是失掉了一半人,不如说尚不是真正意义上自由自觉活动的人。


注释

(1) 《马恩全集》(1992)。第46卷,页441。人民出版社。  
(2) 《马恩全集》(1992)。第42卷,页169。人民出版社。  
(3) 叁考何中华(1993)。〈认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哲学研究》,第9期。  
(4) 《马恩全集》(1992)。第42卷,页102。人民出版社。  
(5) 架来(1997)。〈价值化的哲学:价值、哲学、人三位一体的合理理论形态〉。《长白学刊》,第4期。  
(6) 《哲学研究》(1998)。第5期。  
(7) 《爱因斯坦文集》 (1997)。第3卷,页174。商务印书馆。  
(8) 《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第12期。  
(9) 雅斯贝斯(1963)。〈生存哲学〉。载《存在主义哲学》(页190)。商务印书馆。  
(10) 黑格尔。《小逻辑》(页420)。  
(11) 亚里斯多德(1937)。《论心灵》(页42)。莫斯科。  
(12) 奥古斯丁(1905)。《创造》第二部(页302-303)。基辅。  
(13) 《运动生理学和能动性生理学概论》(1996)。页97。莫斯科。上述引文均引自达维多夫着,王义高等译(1996)。《发展性教学问题》(页17-19)。江西教育出版社。  
(14) 米切尔.兰德曼(1988)。《哲学人类学》(页228)。贵州人民出版社。  
(15) 黑格尔(1996)。《历史哲学》(页94)。三联出版社。  
(16) 陆杰荣。《哲学的境界》(页783)。吉林教育出版社。  
(17) 马尔库塞(1978)。《单面人》(页83-84)。湖南人民出版社。  
(18) 马克斯.舍勃(1989)。《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上海文化出版社。  
(19) 〈母亲啊,你是我最好的导师〉(1998)。载《读者》,第2期。记一穷困农家子弟自我发展的经历,这类事实与报导很多,每读及此,总会热泪盈眶,因为它们向我昭示的是人类性灵之伟大!  
(20) 豪克(1992)。《绝望与信心》(页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 马尔库塞。《单面人》(页135)。湖南人民出版社。  
(22) 同注(21)。  
(23) 同注(21)。  
(24) 杜威。《新旧个人主义》(页125-126)。

*“失掉了另一半的教育”原为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所言,这里引用他的原言,但与他的原意不尽一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1-2-11 23: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英研究显示“人之初,性本善”的程度男女有别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55&id=6840701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不过也有人认为善良的性格来自后天培养。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基因和环境对形成“有益社会”的性格都有作用,但男女有别,女性天生更加善良一些。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生物学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958对双胞胎进行了调查,其中既有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也有存在基因差异的异卵双胞胎,以研究基因和环境各自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性格。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主要关注这些双胞胎“有益社会”的性格特征,涉及公民责任、工作义务、乐于助人等方面。结果显示,基因和环境在形成善良性格方面都有作用,但人与人之间不一样,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善良性格在约50%的程度上来自于基因,而男性的这一比例只有约20%,即男性的善良性格主要靠后天培养。换句话说,女性“人之初,性本善”的程度要高于男性。
  研究人员加里·刘易斯说,在人性是否“本善”这个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论,本次研究支持的观点是人与人不一样,有的人受基因影响天生更为善良,而有的人则受后天环境影响更大,这也说明应该多进行“有益社会”的教育和培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2-10-13 14: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来,人性有善恶两面,只要是人,在人性上,全世界都是相通的。而在中国愚昧无知的毛泽东时代,曾把这批判为“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人性中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见不得外人的一面,有以德待人的一面,也有的保护自私的一面,有端持和律己的一面,也有在权,财,色面前扛不住的一面。这非常正常,人人皆然。只不过在程度上略有高下之别而已。http://www.yhcqw.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41538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2-10-19 12: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之两重性存在并没有贬低人性的光辉

*           世界上出现过狼孩和猪孩,虽经长期救治而不能成功,所以证明刚生下来的孩子,其自然属性与动物无异。如果刚生下来的孩子,与动物生存交往则遵守丛林法则;这种行为进入人类社会,残杀掠夺寄生弱肉强食,表现为人类不齿的假丑恶。而刚生下来的孩子,其社会属性还有待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形成,所以得出这样一个共识:人之初,乃动物,本无善,亦无恶。
       只有在人类社会生存环境中,学习养成劳动生存的观念、能力和品格,才具有互助友爱团结的社会属性及真善美,这才是真正的大写的人,表现出人性的美丽光辉。相反,因贪婪成性放纵兽欲的人,采用残杀、掠夺、寄生的方式,不择手段地损害他人和社会,人们把这种人叫做衣冠禽兽,老百姓俗语说“不是人”。
       可见成年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恶性膨胀会损害他人和社会,这种假恶丑是人潜藏兽性的表现。只有劳动创造产生的互助友爱团结,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健康发展,是永恒的真善美的人性的颂歌。这是中外历史所证明的现实存在,只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发展,人类自然属性的恶性膨胀才有望在自律和社会他律中逐步得以遏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2-10-29 18: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穷就是罪,就要抓起来当奴隶",是反动而血腥的极端错误观点。因为穷的产生,往往天灾人祸无法避免,地震大病非己所愿,任何人都无可避免自己陷入贫困境地。既然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天灾人祸陷于贫困,由是推理,这种仇视贫困惩罚贫困,实际上就是仇视所有人的反人类的行为。
在人类进入社会,社会或者团体管理者,由于监督的疏漏和缺少制约管理公权力机制,他们往往巧取豪夺占有他人财富,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以权谋私剥夺劳动者创造的财富,他们这些依靠剥削成为富人。劳动者勤劳辛苦创造物质财富,大多被社会管理者层层剥削,仅仅维持生命和劳动力再生产,他们在天灾人祸中沦为穷人不能自救。
这个谬论颠倒黑白,荒谬地称赞以权谋私剥夺他人的富人,反而斥责辛勤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因天灾人祸备受剥削沦为穷人污蔑有罪。这无疑是极端荒谬的,站在剥削者立场的反人民的法西斯观点,按照这个观点富人和穷人必然尖锐对立,富人镇压和奴役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按照这种强盗逻辑,人类只能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血腥屠杀,人类势必退化成为一群野兽。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age=11&1=1#12916934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2-10-29 21: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

“人的生命有两重性,一重是肉体的生命,体现了人的动物性;另一重是精神生命,体现了区别于动物的人的特性。而且肉体的生命依附于精神的生命,一旦精神生命被扼杀而死,肉体的生命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正如古人所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文中精神生命似乎指人的最高理想或者说精神寄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最低需要=自然属性(1、2)/最高需要=价值观(社会属性3、4、5)。自然属性以健康不损他人为限,社会属性:劳动(团结互助友爱)生存方式产生人性(真善美),遵循互利合作法则;动物生存方式(寄生掠夺残杀)产生兽性(假恶丑),遵循弱肉强食法则。显示人性与兽性的辩证关系,人类脱离动物走向文明,根本动力源于不断自觉创造性劳动生产的进步。

[ 本帖最后由 yili 于 2012-12-15 18:3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2-12-3 21: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文明源于丛林社会

现今的人类文明源于丛林社会,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原始动物,在于精神层面的的进化。生存的竞争逐步脱离了野兽般的缠斗,走向理性化的公平竞争,出现了以契約精神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但由于人类从生理学上讲,以理智为代表的大脑发达,与野性为代表的丘脑仍然共存,只不过大脑的理性对小脑的野性,占有主导的控制作用,所以,为生存而残酷的肉体搏杀,被理性智商的狡诈计算所取代,以生存为目的的有限温饱需求之原始本能,被物质社会光怪陆离的商品所诱惑,欲望由此得以无限性放大,野心也随之急剧膨胀开来。基于生存底线的温饱的要求,在虚幻的想象加载下,产生出对被资本奴役者的价值榨取,资本主义也由之成型。动物间相互的肉体吞噬,转变为对剩余价值的疯狂攫取,于是阶级斗争逐渐加剧。由此诞生了西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及工人阶级革命理论,暴力革命运动在近现代时期,以国家革命的方式席卷了东欧各国,苏维埃政权国家由此诞生。如果从本质上看,为生存状态而发起的种种革命运动,被革命与革命的双方,由于缺乏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仅仅局限于对物质利益的争夺,所以由此得到的社会体制,仍然没有脱离原始社会的丛林思维的野性。至于宣传上的崇高理想,对于一个物质匮乏的客观存在,它是极度虚幻和不切实际的,即使社会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由于唯物质论者精神信仰的缺失,只会使得掌控物质的欲望更加变本加厉。由此带来的结果,也就必然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和强取豪夺。也就是说,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以及革命理论,在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下的精神追求,以及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社会中,仍然没有脱离动物原始丛林社会的竞争模式,只不过是人类智力发展到一个高度,以一种异类的方式复现丛林社会的高级形式。

    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以理性思维为代表的智慧高度得以发展,政治家们对如何才能使得人类逐步脱离原始的野性,进行了社会实践与探索,于是便出现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民主体制。而西方民主社会不是凭空产生的,就如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一样。而是西方民众在信奉基督教义培育之精神素养下,社会大众对政治体制的选择与认同之自然结果。反观亚洲民主国家的民主精神,则是在其它宗教教义下的人文诠释,由于亚洲群体信奉多种宗教,使得亚洲国家的民主精神出现了实际实施上的异化。也就是说,宗教教义是比社会意识形态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而所谓民主政治,是其宗教教义在社会层面的人文体现。所以,一个国家里民众的精神信奉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会对所在国家的民主政治状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宗教信奉处于多元化局面,但民众的绝大多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而执政党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虽然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但其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使得精神层面却不能自然地相容。就宗教信仰与政治体制的相互关系而言,相对单一统一的宗教,与多元化的宗教,会对其民众认同的民主政治体制,在其现实实行上产生不同潜在的影响。而一个以无神论为政治纲领的社会体制,只能是与其意识形态相对应的政体。一个民族没有宗教精神的指引,什么文化都是瞎掰,比如儒家文化所讲的的仁义礼智信,虽然它也是来自宗教教义,但它不具有宗教上的信仰自觉,所以儒家只是一种源于宗教教义而衍生出来的官方文化,而不是宗教本身。而这种来自执政主体的外在倡导文化,如果这种精神灌输是以无神论为基础,就失去了其根本价值,如同以前倡导的五讲四美,学雷锋等等,变成了一种空洞说教式的官方例行公事。如果这种形式主义精神文明,在执政主体官员那里都不能切实实行,那么要想一群毫无精神信仰的民众来效法,无异是缘木求鱼,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社会想要健康运行,不是仅仅靠宪法和法律就可完全地加以维系,而是要依靠绝大多数民众群体的道德自律。而这种道德自律不单单是源于对犯罪惩罚的恐惧,而更多的来精神上的主观自觉,对于无神论者而言,以侵害他人获得财富以及自身感官的美好体验,只畏惧来自法律的制裁,不仅不会担心良心上的谴责,更不会惧怕来自上天神祗的惩罚,只要能逃过法律的惩处,他们就可心安理得的享受掠夺所带来的快感,毕竟法律本身并不是天衣无缝,相当一部分犯罪分子靠着某种侥幸,逃脱了制裁而逍遥法外。所以一个社会要良性运行,需要的不仅仅是人为制定的法律,而是大多数社会群体在精神上需要一个非物质化的真正信仰,这正是国人几十年来极度匮乏的形而上。虽然理论上如此,但没有一个社会形态是十全十美的,社会形态虽然千差万别,各有优劣,但是一个乱象丛生的地方,并不是法律的不健全,而一定是人心失去道德的自我约束而变坏。说到底,社会道德的重建,并不是领导个人意志的所谓德治,而是发自绝大多数民众自身的道德回归。如果没有大多数人的精神信仰作为保证,而仅靠所谓的严刑峻法,对于社会乱象只能是火上浇油和扬汤止沸,而这样的社会不仅难以正常发展,而且会出现整个社会体系价值观的最终溃败,乱象丛生,物欲横流就成为一种必然。

    从广义上说,信仰宗教并不一定要履行某种仪式,而是在于内心对教义的虔诚与信心。所以对于宗教教徒之外的人群,他们的绝大多数,其实也是信众的一部分,虽然其中很多人可能对宗教教义并不是很了解,也并不太愿意相信神祗的存在,但作为一个人而言,只要他们认同公平、正义和爱的信条,也就足够了。因为这是作为精神层面之宗教教义的核心。所以,这些人群从严格的意义上看,他们并不是纯粹的无神论者,因为从神学理论的角度,宗教并不一定要强求每个人去信奉主神,只要你的言行符合神的教诲,你也就可被认同为神的子民。这就好比从现实世俗的观点看,比如一个党派的党员,只要履行其章程,就是一个合格的成员,而不是一定要从精神上去崇拜党的某个首领。只有以绝对无神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党派,才会出现将其党首作为精神崇拜对象的现象。从世界政治史来观察,无论古今中外,但凡一党派将其党首作为个人崇拜对象,其施政结果都是非常不好的,这就是所谓人治带来的恶果。而什么体制与构架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性的决策错误,这在政治学理论中已经早有定论,这就是历史上曾经提出过反对个人崇拜,以及提倡集体领导的一个缘由。

    所谓的政治制度及其体制,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产物。其党派的施政纲领及政治理念是大多数民众意愿的体现,所以作为施行主体的政党,无一不自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民众谋福利。而作为宗教信仰,是民众的人文精神上自觉,它不应该成为当今施政党派的的精神纲领。因为作为一个社会民众的最高代表,其如今党派代表的只能是民意而不是神祗的旨意。也就是说,从宗教学的观点,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不能代表神祗的,政治领袖不是宗教教宗。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并不具有宗教的专门修为。虽然如此,但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却出现政教合一体制。从原则上讲,久远历史上与现实中的政教合一不完全是一回事,在人类远古阶段,由于人类的智识处于混沌未分,人文精神尚未开化的蒙昧阶段,而其部落领袖本身,则是属于在意识上,可以与上层神祗进行精神沟通的通灵者。所以这些部落领袖有能力将神祗的旨意传达到人间,并奉旨行事。这一点从现今残存的原始部落中,可以略见一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所在世界的智识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类的科学文化,也进化到一个以现实世界为对象的科学阶段。于是唯物论甚嚣尘上,功利主义大行其道,而作为唯心论的原始宗教,则流变为远离政治元素的民间信仰,宗教不参与政治,也成为一种戒条。对于世界上极少数仅存的政教合一体制,已落为昨日黄花。因为就现今世界而言,作为普通人的政治领袖以及广大民众,在精神灵性与意识形态上已不复当年。如果勉强地去实施过去时代的体制,就会出现以人言代神旨的荒诞格局,产生出伪宗教乱政的动荡局面,这一点,从原教旨主义的地区就可看到。如果我们要追根溯源,目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人心与神性分离的阶段。高度发展的物质科技,使得人们认为我们的一偶之见就是世界的全部,而智力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丰富,造成了一个人为宇宙之王的科技幻象。这使得人类的私欲极度膨胀,远离了作为人类的灵性根本的神性源泉。

    虽然如此,但宗教对于人类真的很重要,人类社会之所以混乱不堪,就是源于信仰的缺乏。虽然现今很多人在反省种种恶行的根源,但找到的都是问题的旁枝末节。而虽然代表有神论的唯心主义,与代表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论战了几百年,但现代科学已经发现,如果没有的高维空间的存在,物理学将是不完善的。高维空间理论将从物理学与哲学上结束唯物与唯心主义的论战,科学将最终证明神性的存在。我们所在三维空间之宇宙空间,仅仅只是庞大宇宙的一个极小部分,更多的物质是以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形态存在。根据相对论观察者原理,这个庞大的物质宇宙从原则上是不可观察的,但其间物质能够作用于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所以,不能够被观察的物质存在,并不等于不存在,这些以隐藏方式存在的暗物质已经暗能量,与我们所在空间物质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无时不刻地存在相互作用,只是由于物理原理限制而不能被观察而已。从古到今,哲人们苦苦探求的“道”之本体,实际上就是处于高维空间能量态的物质世界。人既然有生有死,并不是凭空产生与莫名湮灭,而是从一个世界出现与消失,在另一个世界消失与出现,所以科学的物理理论,能够证明其真实不虚。从有灵论的灵魂不灭,再到灵魂进化的神性存在,才是这个世界的实相所在。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302388&boardid=1

[ 本帖最后由 yili 于 2013-6-23 19: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宝马银枪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4
编号 424484
注册 2011-5-13


发表于 2012-12-6 00: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顺其自然最好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2-12-12 22: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林河先生与老犹太和人肉肉偿女综合国内外文献,提出中华人种由长江流域走向黄河流域进而走向世界,是以考古发掘人类活动遗存为依据的非常有力的科学研究和假想,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史料来进一步证实或者证伪假说。所以,我们认为这一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揭示人类迁徙融合发展历史真相的社会科学,应该持客观缜密科学的以人类考古遗存为事实根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态度,其他的逻辑推测神话传说以及DNA检测都必须服从客观存在的事实。
地球50亿年在天体中云游变化,星际的相互撞击影响地壳水文气象的变动,多个版块先后出现动物产生灵长目进化为人类远祖,远远大于只在一个版块出现动物产生灵长目进化为人类远祖的可能。但是多个版块进化为人类远祖因自然环境不同而有先后快慢因而繁荣寂寥之别,因而产生人类远祖最早生存环境最优越的人种,必然遗存人类生产生活文化交流以及部落斗争和融合考古发现最多。那么,这个人类远祖最早生存环境最优越的人种,走向附近地域甚至走向其他版块产生区域性甚至世界影响完全可能;但与此同时其他版块人类远祖也会走向附近地域甚至走向其他版块,产生连续的或者断代的区域性影响和融合也具有可能性。
西方人类起源一个中心的假说是不可信的,因为至今并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加以证实;而50亿年地球各个板块迁移和天体变化历史还需要探究,人们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支配世界和创造人类的上帝,非洲是人类唯一起源说没有充分系列考古发掘史料证明。中华人种作为进化最早人类远祖之一生存环境最优越,走向附近地域甚至走向其他版块产生区域性甚至世界影响,人类学家根据已有人类远古发掘史料提出假说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和综合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极有科学价值和意义不应存在民族偏见,当然也不应该重蹈西方学者执拗于人类一个起源中心说的泥淖。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serids=&action=

[ 本帖最后由 yili 于 2012-12-12 22:0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2-12-12 22: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新考古揭秘:白人起源于黄种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serids=&action=

[ 本帖最后由 yili 于 2012-12-12 22:0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飞飞那个飞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4
编号 473571
注册 2012-12-13


发表于 2012-12-27 13: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认真就输了  很多问题没法那么准确的解释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3-1-17 21: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013-01-13  18:03叔孙中通:
看钱穆先生讲孟性善荀性恶,都是对的。孟子很清楚,人性多恶,故言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钱先生讲,人性中兽性常占七八分。我们就是要增进人性,多去兽性。孟子主性善,实是从教育目标言之。此论甚启发我,身上贪欲有多少,哪些是兽性?庶民能51比49就可以,希圣希贤怎么样人性也要三分之二吧。
2013-01-13  20:36秦巴雁:
贫富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机遇碰撞产生财富占有巨大差异现象,故非善恶标识。人类因血缘、行业、地域、民族、地位、能力,产生不同联系,只有善良和正义结成友谊真诚牢固。
2013-01-13  20:54秦巴雁:
自然属性,即动物生存需要产生特点,如饮食男女等物质需要。动物生存方式,表现掠夺残杀寄生,即兽性。劳动生存方式,产生互助友爱团结,即人性。二者常相博弈,并非固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3-2-15 18: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私和顽固的偏见,是人们陷入错误导致灾难的泥淖,在迷茫奔跑追寻中,成为戕害生命的双刃剑,或者遗患亲人和走向绝路。所以,任何人都需要及时反省,听取多方意见,审慎求实比较选择,才有可能减少或避免损害,摆脱困境走向光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3-2-19 19: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取消自愿年龄线的前提,是任何年龄段的性行为都无损健康,然而人类生理成长过程并非如此。年龄幼小的孩童,并没有性欲的冲动,说他们有性欲的需求是不真实的。
然而,年龄幼小的孩童,通过别有用心成人的诱导,或者色情荒诞影视的性行为刺激,或者性激素的药物作用,都可能诱发孩童性行为。然而,这种幼小孩童被别有用心成人诱发产生的性行为,可能直接损害幼小孩童身心健康,表面上也许没有可见损害甚至产生愉悦,但是幼小孩童性行为绝对不是自然成长需求,因而不会是其正常生长主体生理反应。
正如同拔苗助长一样,任何人为的加快幼小儿童性刺激,都对幼小儿童健康成长不利。因此,国家立法从幼小孩童生理健康出发,限定自愿年龄线是保障儿童健康的客观需要。http://myxian.qq.com/forum.php?m ... ;pre_pos=1&ext=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3-4-20 19: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人性与兽性的说明:
通常认为有些人是衣冠禽兽,这些人没有人性,可见人们赋予人性以真善美。人为什么会成为衣冠禽兽呢?对此,动物学家考察了动物习性:“残杀、掠夺、寄生”是其生存方式,人类学家考察了人类习性:只有劳动创造财富可以摆脱动物生存方式,而劳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
人类与动物相同的是自然属性,而不同的是人类劳动生存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属性,我们把这种劳动生存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属性称为人性。食色性也,指的即是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存在的物质条件,自然属性的满足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原则,如果自然属性恶性膨胀势必采用动物生存方式来满足,于是人的自然属性转化为兽性,于是出现人类“残杀、掠夺、寄生”的犯罪行为。 “残杀、掠夺、寄生”为人类大多数所不齿,势必使人类倒退到蛮荒岁月,这种犯罪行为必然以“假恶丑”为其表现形式。
人类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劳动,产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团结、互助、友爱”的劳动需要全人类积极参与,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假恶丑"的兽性做不懈的斗争,在科学文化发展中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人的自然属性是先天的,不需要培养和鼓励,而需要科学合理健康的自律他律。人类的社会属性只能通过劳动创造过程来培养,尊重和热爱劳动创造及其成果是人性的起点,所以我们认为劳动技能、观念和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3-5-11 10: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权术是反社会人格者夺取个人不正当利益的手段,是非劳动生存方式(动物生存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兽性恶性膨胀必然损害他人和社会的表现。这就是不择手段,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丛林法则,毫无人伦道德可言。
任何人都存在自然属性,都有饮食男女衣食住行需求,选择劳动创造幸福的生存方式者,恪守不损人利己的礼,“五日三省吾身”,加之社会道德和法制的监督制约,才有望不退化成为野兽,成为大写的为爱生存的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3-6-1 17: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羞耻心从何而来

丹2009-04-17 16:44:50 [举报]
  我不大赞成这个Eva,艾晓明介绍她或支持她的观点这没什么,但我却不能赞同Eva。
  人类有禁忌,古已有之,今亦如此。有些禁忌是人类认识上的误区,有些则属于正常,有些是必须的。例如近亲不可以婚配,也不可以发生性的关系。可以去研究一下禁忌,但研究来研究去,禁忌不发源于对于某种权利的漠视或藐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说阴道,并不是因为女权受到破坏,它只是一种禁忌而已。正如人们在饭桌上不会讨论大便一样,这与肛门的权利无关,也不因为谈论大便就会使食物具有臭味,只是人们认为这不雅,于是这成为不少人的禁忌----在饭桌上不准讨论大便。在这点上人区别于动物。
  Eva关于羞耻的观念也不是很恰当。人有理由对自己的某个器官感到耻于示人。这也恰恰是文明。阴道不同于胳膊。它会带来羞耻感,这种感觉又是纯人的感觉,而动物则无。健美家可以在台上展示胳膊上的肌肉因为那会产生美感。展示阴道则不是产生美感,会产生很多种另外的感觉。由于羞耻心带来的美感同样是有的,所以就有秘不示人的身体部位,这些部位的美感与羞耻有关,与它们秘不示人有关。这样的部位男性同样有之,男性也不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裸露胳膊一般裸露那个器官,这既不是因为男权受到破坏,也不因为男性不知道害羞。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cf0ab0100cppg.html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卫天龙
(废话的迪乌斯)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18
帖子 8812
编号 304608
注册 2009-1-6
来自 石家庄


发表于 2013-6-1 19: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说怎么反反复复有人宣扬政治的的大空话呢,看来看去原来是一个人

不过你发的东西自己都没看过吧,你在第7楼发的完全反驳了一楼中所说:“天性中善恶都有是违心的”

在这发别人的言论有什么用,虽然说别人没有反驳你,但是长篇大论的引用别人的东西只能证明你连那“一根会思考的苇草”都不是了,正视自己的思想吧,不要让他人造出的假象迷惑于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贩
(仙子!请自重……)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54
帖子 12309
编号 29483
注册 2005-1-3
来自 Watchmen-德玛西亚


果断近视了:人之两性初探……,以为咱们开始大尺度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3-6-30 11: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羞耻心从何而来

丹2009-04-17 16:44:50 [举报]
  我不大赞成这个Eva,艾晓明介绍她或支持她的观点这没什么,但我却不能赞同Eva。
  人类有禁忌,古已有之,今亦如此。有些禁忌是人类认识上的误区,有些则属于正常,有些是必须的。例如近亲不可以婚配,也不可以发生性的关系。可以去研究一下禁忌,但研究来研究去,禁忌不发源于对于某种权利的漠视或藐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说阴道,并不是因为女权受到破坏,它只是一种禁忌而已。正如人们在饭桌上不会讨论大便一样,这与肛门的权利无关,也不因为谈论大便就会使食物具有臭味,只是人们认为这不雅,于是这成为不少人的禁忌----在饭桌上不准讨论大便。在这点上人区别于动物。
  Eva关于羞耻的观念也不是很恰当。人有理由对自己的某个器官感到耻于示人。这也恰恰是文明。阴道不同于胳膊。它会带来羞耻感,这种感觉又是纯人的感觉,而动物则无。健美家可以在台上展示胳膊上的肌肉因为那会产生美感。展示阴道则不是产生美感,会产生很多种另外的感觉。由于羞耻心带来的美感同样是有的,所以就有秘不示人的身体部位,这些部位的美感与羞耻有关,与它们秘不示人有关。这样的部位男性同样有之,男性也不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裸露胳膊一般裸露那个器官,这既不是因为男权受到破坏,也不因为男性不知道害羞。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cf0ab0100cppg.html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3-12-5 15: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接受采访,谈及了小时候的经历,其中包括三年饥荒的痛苦,特别是文革时目睹人吃人的惨剧而导致其对人性很悲观。
杨丽萍:“那个时候都吃不饱,自留地都被没收了,我记得我奶奶都是趁着半夜爬过河去,摘南瓜来给我们煮着吃,就自己的自留地都不能去。大锅饭,大家都拿一个碗到公共食堂去吃饭,然后那些稻田都耕了,婶婶妈妈她们在那劳动的时候都是很偷懒,因为不是她的地了,她基本上都是在田埂边上奶孩子,绣花。那个庄稼就非常差,我的印象,我一直在想怎么去寻找到吃的东西,上山摘蘑菇,摘那些野花,白色的杜鹃花是可以吃的,当然还好,可以偷偷去养一些鸡或什么的。”
1958年出生,饥饿记忆为她的人生启幕;经历十年文革,她遍览人性之恶;四十年舞蹈生涯,她自称守望之人。她说,太多利益对我没意义。
http://culture.ifeng.com/niandaifang/special/yangliping/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2859355683
(死壳到底!)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494611
注册 2013-11-13


发表于 2013-12-18 18: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的两面性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要想那么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4-2-19 19: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没有思想,不仅没有进步,恐怕也没有人类的存在。
动物性是人类社会恶的出现的根源,而人类的善产生于劳动合作和团结友爱。这就告诉我们,怎样防止恶的产生,怎样培养善良和仁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2-19 23: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性本来就是兽性,只不过隐藏的深点而已,人类建立了法制约束了兽性,但是看看历史,每当天下大乱,就是人吃人的场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4-6-30 15: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前提,物质生活以健康快乐为度不可奢侈和纵欲,精神生活以互助友爱为理念日益前景广阔。从这一观念出发,大同理想应该在文化科技发展推动下,持续创造人类健康快乐的物质生活基本需要,越来越致力于推动人类互助友爱精神文明建设;其中当然包括文化科技研究领域的协作,反过来又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无限制追求物质生产的速度和数量,不仅会导致竭泽而渔的环境破坏,也违背健康快乐物质生活需要,奢侈和浪费反过来惩罚人类的贪婪和自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2 13: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01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