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既玩内禅,又用外禅的侯景(上)
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中国史上第一等大人物,多在乱世衰世",南北朝是乱世,因而也就英豪辈出,侯景在其中自然算不得第一等的人物,可却也称的上是一位"怪雄"(呵呵,某又在杜撰了...).
侯景(503—552),字万景,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了的羯人。少年时深受边镇剽悍好武风习影响,行为放荡,游手好闲,但是有气力过人,而且擅长弓马骑射,是周处式的乡里一患.从军后的侯景因精于韬略,在沙场上曾纵横一时.他为人自负,桀骜不驯,为日后的一叛再叛埋下了伏笔.
侯景先从尔朱荣,尔朱氏落败后又跟随高欢征战天下,成为东魏大将.后来侯景镇守河南,势力极大,“与神武(高欢)相亚”,曾夸口说:“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高欢去世后,世子高澄袭位.侯景惧怕高澄报复,便叛投西魏.几个月后,侯景又不愿受制于西魏权臣宇文泰,再次反叛,南投萧梁.
梁武帝萧衍纳降后即派兵运粮接应侯景。太清元年(547年)八月,贞阳侯萧渊明(梁武帝的侄子)受命率十万大军屯寒山,与侯景成犄角之势,准备大举北伐。十一月,绍宗大败梁军,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军进而和侯景军在涡阳(今安徽蒙城)对峙。侯景命士兵身穿短甲、手执短刃、杀入敌阵专砍人胫马足,大败慕容绍宗。绍宗兵败后决定坚壁清野。相持数月后,侯景军粮将匮.太清二年(548)正月,侯景部将暴显等投降慕容绍宗。侯景无法再战,只收得八百散兵游勇,逃奔梁朝寿阳城(今安徽寿县)。
南梁北伐失利后,东魏高澄适时提议讲和.侯景担心南北议和后,自己"不免高氏之手",便多次劝阻梁武帝(这时的侯景底盘已丢,身价已是大不如从前了).为摸清萧衍这老佛陀的真实态度,侯景即以东魏名义,给梁武帝去信说,愿意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不知是计,欣然回信道“贞阳旦至,侯景夕反”,就是说你们什么时候把萧渊明送回来,侯景便什么时候回去受死.侯景既已被逼上了绝路,便只有孤注一掷,于是在寿阳招募军队,厉兵秣马,伺机反梁。与此同时他还暗中勾结临贺王萧正德为内应,许诺事成后拥立正德为帝。准备就绪后,到了这年八月,侯景以诛奸佞骄贪而被人们唾骂的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等“三蠹”为名,在寿阳起兵反梁。(这个起兵由头也是清君侧,我们第二部即会专门去讲篡位者的这个说辞).
当时萧梁承平日久,军队战斗力下降,再加上萧正德的帮助,侯景很快便渡过长江,兵临建康城下.建康守将庾信、王质、萧大春、谢禧等均不战而逃。侯景在没有激战的情形下,接连攻下东府城、石头城,屯军在皇宫所在的台城之下。根据事前约定。在十一月间,临贺王萧正德成为新一任梁朝皇帝,侯景也得到了丞相的官位。
此后侯景水火并用,在三十余万陆续集结的梁援军环视下(不久在侯景的高明战术下,被各各击破),连续攻城120日,最终攻陷台城.萧衍沦为阶下之囚,只落得病饿而死.之后太子萧纲即位,是为简文帝。简文帝即位时,侯景曾信誓旦旦地说:"自今君臣两无猜贰,臣固不负陛下,陛下亦不得负臣."(呵呵,权臣的谎言当真是变幻无穷.)哎,对了,大家可能要说了,那个萧正德怎么办?很简单,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有威信,有号召力的合法傀儡,所以被侯景废黜了事。萧正德自己结交反贼,攻打父亲,到头来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你叫他怎么忍?于是他又故技重施,又找人反攻侯景,可不料密信被后者截获,结果报仇不成,反而把自己的脖子送上了绞刑架。至此,已有两个梁朝皇帝死在了侯景之手。
到这个时候,侯景已经把梁朝的中央政府完全控制在了手中,注意,仅仅是中央政府而已,在地方上萧氏皇族们还各握重兵,坐镇一方。可惜的是,梁朝的那些诸侯们各怀鬼胎,非但不能团结一致,反而相互火并(其实就是争夺未来灭侯景后的梁朝皇位),使侯景得以扩充实力,巩固权势,他先是自为大都督、录尚书事、使持节、大丞相、河南王(这个王号是当初梁武帝封的)。然后挥师东进,在太清三年(549)十二月,侯军攻陷会稽,使三吴地区尽在掌握.大保元年(550),侯景又自为相国、汉王;十月,自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这个官职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名义上的宇宙领袖).对此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某天骄之前曾总结过的禅让程序十分类似,现在的一切都显示----侯景要当皇帝了。
对于这个目标,侯景早有规划,他在攻破建康后,意气风发,曾说南方人生性怯懦,容易征服,等他北定中原后,再称帝不迟.可与此同时,湘东王萧绎起兵讨伐侯景,他的两员虎将---陈霸先和王僧辩连战连捷,侯景则是损兵折将,威风大减.此时的侯景再也不敢想什么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的宏大理想了,只想临死前过上一把皇帝瘾.
侯景虽然急着当皇帝,可程序却不能不走.他的首席谋士王伟说:"自古移鼎,必须废立,既示我威权,且绝彼民望."(他话说的不错,可显然对古代禅让故事缺少研究,废立之事其实可有可无)这话就是告诉侯景,你想称帝就要先废一帝,再立一帝,才足以显示你才是天下主宰,让老百姓都对梁朝死心.于是在侯景的操纵下,简文帝禅位给豫章王萧栋,理由是简文帝并非梁室正统继承人(堂堂太子即位,那叫名正言顺,再说简文帝还不是你侯景立的)以至"弟侄争立,星辰失次",为国家带来了祸患.当然,按理这个"罪状"要由禅位皇帝,也就是,简文帝亲自抄写,然后昭告天下.在禅让史上,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事件,它告诉后人,禅让的谎言,不只能用来搞外禅,内禅也成,而且殊路同归.(之前尔朱氏也做过类似的事,不过他们一族毕竟无人最终受外禅).梁朝的这个新皇帝萧栋是昭明太子萧统的孙子,因祖父冤死而受连累,被长期幽禁,一直以来和妻子种菜,养鸡,过着平淡的生活。当迎驾的车队开到家门口时,正在耕地的萧栋竟吓哭了,最后是硬被拉上车,进宫做了侯景的第三任傀儡。这样在朝中毫无根基,显然是一个最为理想的禅让傀儡.
侯景在战场上是名将,在政坛上则是混蛋.在废帝之后,有和跟他说:"现在应该做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怎么能无故废黜皇帝?"侯景当即反悔,又想迎回简文帝,当真是把废立之事当成了儿戏,王伟说的好:"废立大事,岂可数改邪?"废帝既已成事实,那便只有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了.
太子萧大器首当其冲,临刑时他从容道:"久知其事,嗟其晚耳!"----我早知道有这一天,怎么来的这样晚?朋友们,这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萧大器在侯景专权后一直是凛然无惧,对侯景一党从来是不假辞色(那可是命在人手的时候),称的上是大丈夫.当他看着行刑者要用衣带绞死自己时,萧大器突然道:"这个是杀不死人的."当下便让行刑者拿绳子勒死了自己.可以想见,若萧大器能身登九五,那一定会成"大器"无疑.太子已经死了,下面便轮到了简文帝.王伟带着人,向这个不久前还是皇帝的囚犯献上了毒酒,说:"丞相(侯景)因为陛下您被幽禁的时间很长了,特命我们来看望陛下."简文帝闻言大笑:"已禅帝位,何得言陛下?"-----是啊,人家让你们给赶下皇位了,你还恬着脸装忠臣?-----谁都知道王伟说的是假话,可为什么还是要说?----因为即便是杀人,冠冕堂皇的谎言也是绝不可少的,这使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谎言的伟大.简文帝之后话锋一转,又说:"此毒酒,将不尽此乎?",弑禅位之君到他这已经成了传统,他当然知道喝了这杯酒,自己便要上天去见一手建立梁朝,又一手毁了它的父亲了.此刻的简文帝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很豪爽的纵酒狂饮,倾听音乐,直至大醉,于是被王伟等人用盛满泥土的袋子压死在了当场.(大家可以发现,这也是一个杀禅位君主的好办法,也不会留下明显的伤痕)
本篇只要说的是侯景,不过在此某天骄实在忍不住要发一点感慨了.也许是天意弄人,萧家的皇帝王子们,几乎个个都是英才,可结局却都很惨.简文帝父子便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代表,若是赶上一个好时代,或接收一个好政权,梁朝在他们的手上会是大有可为的,这账算到最后还是要算到那个佛陀皇帝萧衍头上.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10-10-21 16: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