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之死(节选)
我说秦可卿不是上吊死的,死的地点更不在天香楼。原因呢,看第十一回书的描写:王夫人道:“前日听见你大妹妹说,蓉哥儿媳妇儿身上有些不大好,到底是怎么样?”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邢夫人接着说道:“别是喜罢?”……这里尤氏方说道:“从前大夫也有说是喜的。昨日冯紫英荐了他从学过的一个先生,医道很好,瞧了说不是喜,竟是很大的一个症候。昨日开了方子,吃了一剂药,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凤姐儿道:“我说他不是十分支持不住,今日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肯不扎挣着上来。”尤氏道:“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 ”……凤姐儿说: “蓉哥儿,你且站住。你媳妇今日到底是怎么着?”贾蓉皱皱眉说道:“不好么!婶子回来瞧瞧去就知道了。” 就从这段书的描写就可以看出秦可卿不是张友士“暗示”死的。因为尤氏说过,按张友士的方子上描写抓药吃了后,“头眩的略好些”,也就是说,这张方子是对路的。至于“别的仍不大见效”,“病去如抽丝”嘛,哪有这么快的?而且在她病中,还曾经起来陪王熙凤一起吃饭、聊天,不是完全不能动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张友士“索命”之说。
那么秦可卿是怎么自杀的呢?我的结论是:有病不治,慢性自杀。
有人问我,有根据吗?为什么?答案是有的。看下面的描写:凤姐儿说: “我回太太,我先瞧瞧蓉哥儿媳妇,我再过去。”王夫人道:“很是,我们都要去瞧瞧他,倒怕他嫌闹的慌,说我们问他好罢。”尤氏道:“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你去开导开导他,我也放心。你就快些过园子里来。”……凤姐儿、宝玉方和贾蓉到秦氏这边来了。进了房门,悄悄的走到里间房门口,秦氏见了,就要站起来,凤姐儿说:“快别起来,看起猛了头晕。”于是凤姐儿就紧走了两步,拉住秦氏的手, 说道:“我的奶奶!怎么几日不见,就瘦的这么着了!”于是就坐在秦氏坐的褥子上。……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 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 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公婆跟前未得孝顺一天,就是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
我在中间删除了一些与本文无关的话,但是重要的全部保存下来了。大家看:首先,秦氏当时还没有病入膏肓,还能站起来。因为她那只是心病,如果她不想死,那么除了别人谋杀她外,无法就会死的。她一心想去死,所以“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至于她说的“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 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这些都是假话,贾珍根本就不拿她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而是把她当做自己发泄兽欲的“玩物”。尤氏一时糊涂,明白的话,只怕也不会那么操心了。其实,即使尤氏关心秦氏的病,也不过希望她能早起来打理家务罢了。贾蓉呢?从第七回就知道,他和别的女人不干净(甚至包括王熙凤),夫妻俩是其名而无其实。只是互相给对方戴“绿帽子”。何况妻子的情人是自己害怕的父亲(尤氏不知道贾珍“爬灰”,贾蓉可是知道的),他还敢“红脸”吗?
那么秦可卿说的真话是什么呢?就是那句“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我在前面讲过,她是“更衣”时听到丫鬟的评价(在这里我要说一下,这两个丫鬟就是叫宝珠和瑞珠的,也就是后来秦氏死后,一个死、一个守孝的),原本她很要强,而且理家的能力,不低于王熙凤。现在因为东窗事发,以后丫头们都不会怕自己了,更害怕自己的父亲秦业知道(从后书秦业毒打和尼姑恋爱和发生两性关系的儿子秦钟,就知道他禀性正直,对男女人伦看得很重),所以只想一死了之。而没有人愿意给死人泼脏水的,尤其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有好感的人。
其次,通过贾蓉的话,也知道秦可卿的病其实也就是“这病也不用别的,只是吃得些饮食就不怕了”。关键是秦可卿不肯认真吃饭,这一点不是慢性自杀是什么?贾蓉也许无所谓这个“妻子”的生死,但是对这病,他还是看得出起因的。虽然贾蓉也许不知道秦可卿听到丫鬟谈论“爬灰”的事,在他心里,秦可卿也许是因为“纵欲过度而导致伤身”,将养一些时间就好了。
秦可卿自己是清楚的。所以她这样向王熙凤说的:凤姐儿才向秦氏说道:“你好生养着罢,我再来看你。合该你这病要好,所以前日就有人荐了这个好大夫来,再也是不怕的了。”秦氏笑道:“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刘心武先生因此以为张友士来“催命”,否则怎么会说“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其实不是这样,秦氏有心病,这是医生治不好的。而她当时最怕两个人知道她的丑事:尤氏和秦业。除此外,她要自杀,又不能一下就了解(这样会引起怀疑),唯一的办法就是借病慢性自杀——捱时间。
《红楼梦》在曹雪芹成书前,有两段写在草稿中与秦可卿有关故事:“更衣”和“遗簪”。“更衣”说的是秦氏和贾珍在天香楼幽会,被丫鬟瑞珠发现,秦氏因此病倒。“遗簪”是原稿中的第十二回,讲的是贾珍私藏了秦可卿的簪子,结果被尤氏发现了。秦氏得知后,自知丑行败露,遂上吊自杀。
可《红楼梦》成书时,曹雪芹删除了这两则故事呀!取而代之的是“顽童大闹学堂”和“毒设相思局”的故事了。顽童闹学堂,除了对那种教育不满外,还写了同性恋(也为后来秦钟与尼姑厮混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后书紧密相连。
“毒设相思局”呢?看似与秦可卿之死无关,实际紧密相连。为什么,马上交代。
在这回书之前,还写过两次秦可卿的病,内容如下:“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说着,一阵心酸,叫凤姐儿说道:‘你们娘儿两个也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细细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儿,你回来告诉我,我也喜欢喜欢。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凤姐儿一一的答应了”。这里交代秦可卿并没有加重病情,也为“慢性自杀”作了注脚。
但王熙凤也有点明白秦可卿是不想活了(为什么自杀的原因她想不到),所以她看到秦可卿时,是这样说的:到了初二日,吃了早饭,来到宁府,看见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于是和秦氏坐了半日,说了些闲话儿,又将这病无妨的话开导了一遍。秦氏说道:“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婶子回老太太,太太放心罢。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象克化的动似的。”凤姐儿说道:“明日再给你送来。我到你婆婆那里瞧瞧,就要赶着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秦氏道:“婶子替我请老太太、太太安罢。”
能吃而说吃不下,光靠药物维持(饮食只有一点枣泥馅的山药糕),怎么能好?别说你一个弱女子,就是诸葛亮,在司马懿了解他吃得少,干得多后,也断定他“命不久矣”。何况那枣泥虽然味道不错,却是越吃越饿的食品。秦氏病中的饮食,虽然没有过多的交代,但可以断定是极少的。
王熙凤见到秦可卿这样瘦下去,已经知道不好了。因此这样对尤氏说:“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这里王熙凤还是希望秦可卿不死的,一是两人感情好;另外是两人都是当家的奶奶。
连贾母的心里都明白秦可卿的病不好了。所以听了王熙凤的“汇报”后,“沉吟了半日”,才和王熙凤说:“你换换衣服歇歇去罢。”
贾瑞的死和秦可卿的死有什么联系呢?有人说,贾蓉是王熙凤的同谋。不错,但是这里不讨论这个。而是交代贾瑞的死亡过程:“他(贾瑞)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这同时,秦可卿依然病着在,而且像一根蜡烛似的在慢慢消耗自己的生命。这回书其实是为秦可卿慢性自杀成功提供条件呀。现实生活中,不是也有很多人,就剩一口气时,还能多活很长时间吗?所以这回书不是错误的插叙。
后来贾瑞死后的这年冬天,秦可卿才死去(见十二回介绍“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她这个慢性自杀,全程是1年零4个月。头一年中秋得的病,到第二年冬天才病故。很长的时间,终于成全了她的心愿,太太平平的病死。再也不会有人提她和贾珍“爬灰”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