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mp586 于 2010-7-4 19:44 发表
很明显,洪承畴向崇祯提出了一个暂不理会清军对松、锦的围攻,避敌锋芒,消磨其锐气和战争潜力,待敌懈怠之时,伺机决战的持久战策略。
在笔者看来,作为文官出身的洪承畴能够在当时明朝廷上下一片乱哄哄的鼓噪声中,在前线清军步步紧逼的纷乱的战事中,清楚得意识到敌我双方之优劣,因势利导的提出了这样一个被后人所完全肯定的对敌战争方略,可以认为是充分显示了他个人难得的战略眼光!
原帖由 mp586 于 2010-7-4 19:44 发表
事实证明,明朝廷上下对这种以轻骑兵为主的快速机动作战始终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和与之抗衡的信心,这其中甚至包括后来被乾隆皇帝所“平反”的袁崇焕,在崇祯二年因后金军入塞而领兵勤王的过程中,统率着当时明朝最精锐的关宁军以率孤军死守宁远城而名声鹊起的袁崇焕此战中在历史学家看来顾此失彼的表现无疑让人难以信服,直接导致了他的被捕下狱,最终被凌迟处死。
同样是“避敌锋芒,消磨其锐气和战争潜力,待敌懈怠之时,伺机决战的持久战策略”,一个成了“难得的战略眼光”,一个成了“在历史学家看来顾此失彼的表现无疑让人难以信服”。这双重标准也太明显了。不知是哪位历史学家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