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天在天涯看到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新版《三国》编剧朱苏进的帖子,在帖子里,朱编说他“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比看书更有味道,因为书看到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记不住”。看罢不由愕然,这是主编谦虚吗?一个《三国》的改编者,怎么可能没读过《三国演义》小说?这即是在那美克星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今天,又在另外的论坛看到了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朱编的另外一段内容,兹录如下: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根据《三国演义》,你在创作中有没有吸取其他素材?
朱苏进:《三国志》之类的传记当然有。举个例子,比方说白门楼这场戏,杀吕布,这都有,张辽押上来,男子气;吕布押上来,捆得像个粽子似的,这些都没有什么。但是出来一个重要人物,陈宫。《三国演义》里就是他骂曹操,曹操不忍心,最后还是杀了他。《三国志•陈宫传》里陈宫就是只求一死,你不杀我,当年的事我就给你到处说。曹操就问:你死后你母亲怎么办呢?陈宫大意是说:我闻古人说欲取天下者不伤妇孺,你不会杀我母亲。曹操又问:你那5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谁来教养呢?陈宫答道:不伤妇孺,你也不会伤害他们。曹操说,真要走吗?送送你吧,然后牵着陈宫的手走到行刑的地方。这些是我加的,但那些话是《三国志》里的,就比《三国演义》里好,更有魅力,更符合我对这个人物的感受。
看了这段话,偶终于明白了,朱编是真的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小说,更没有读过《三国志》。
首先,朱编说“《三国志•陈宫传》里陈宫就是只求一死,你不杀我,当年的事我就给你到处说”。天可怜见,《三国志》中哪有个“陈宫传”?《三国志》中陈宫之死,是在《吕布传》中提到的,只有“太祖之禽宫也,问宫欲活老母及女不?宫对曰:‘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这一段话,朱编居然说《三国志》里陈宫说“你不杀我,当年的事情我就到处说”,真不知道当年陈宫和曹操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难道是传说中的奸情咩?
朱编还说,《三国志》里“曹操就问:你死后你母亲怎么办呢?陈宫大意是说:我闻古人说欲取天下者不伤妇孺,你不会杀我母亲。曹操又问:你那5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谁来教养呢?陈宫答道:不伤妇孺,你也不会伤害他们”。可是,朱编你错了,这样的问话,不是出现在《三国志》里,而是出现在裴松之注引《典略》里,《典略》里曹操两次问话,第一次是问你老母怎么办,第二次是问你老婆孩子怎么办。哪有个“5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的记载?如果说这也是《三国志》中的记载的话,不知道朱编看的是哪个位面的《三国志》。
由此可见,朱编是根本没有看过《三国志》,根本不知道《三国志》里写了些什么。
那么,朱编看过《三国演义》吗?答案是同样根本没有看过。因为《三国演义》中白门楼一段,基本上是照抄《三国志》,这段情节不长,全部照抄如下:
徐晃解陈宫至。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宫曰:“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操曰:“公自谓足智多谋,今竟何如?”宫顾吕布曰:“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当如何?”宫大声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操有留恋之意。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宫并不回顾。操谓从者曰:“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宫闻言,亦不开口,伸颈就刑。众皆下泪。操以棺椁盛其尸,葬于许都。
不知道朱编又是看的哪个位面的《三国演义》,说陈宫只是骂曹操?
由此可见,朱进苏大编剧第一没有看过《三国志》,第二没有看过《三国演义》,当然,这丝毫不妨碍他改编《三国》剧本,,也丝毫不妨碍他宣称要吸取《三国志》里的素材。如此人物,实在是旷古所未有之大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