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白云苍狗 于 2010-5-6 22:42 发表
现在这世上,如果发现有一个人,他只懂得尊重历史而不懂得尊重创作,那很难判断他的国籍;但如果发现有一群人,全都只懂得尊重历史而不懂得尊重创作,那可以很肯定的说,他们是中国人。我没有想污辱自己和同胞的意思,只是就实事说实话,而这种尊重上的不平衡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个不容讨论的话题,展开了说很可能会要了洒家的政治狗命,所以也就此打住。
我们骂新版三国,不是因为它不尊重历史,而是因为它不尊重原著。所以,你的这段话实在是打错了目标。你是自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虚拟的靶子,然后再向靶子开火,其实毫无疑义。
当然,话又说回来,《三国演义》本身就是历史小说,那把它搬上荧屏后,自然也是历史剧。既然是历史剧,我们允许有创作,但也总得要有一个底线存在。我们希望在尽量还原历史的前提下,去表达导演或编剧的思想。而不是弃历史于不顾。不要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也不要故作被迫害状说你的政治生命如何,我们只看看外国那些经典的历史电影,看他们对待自己要表达的那段历史是何种态度。
我想说的是,创作自古以来就是值得尊重的,它不严谨,那可以修正,它不完美,那可以改进,但你要是不允许它变化,那就是歪理了。可以说,创作里的变化越大、越离谱,对人们的思想的启蒙性也就越大,况且现在的中国主流及非主流艺术里都还根本没出现过什么变到离谱东西。明朝的罗贯中能写三国,今天的人也可以写,这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行为,作者不同,两部作品变化再大也不值得奇怪,反倒是看着看着就生气骂人的行为很奇怪。
说到这里,我倒很感兴趣地想问一句:“中国人什么时候不允许变化、不允许创作了?”
至于说到现在正在演的这部三国,我想再次提醒你一下,它不是独立创作,而是在罗贯中的创作基础上的二次创作。所以他就有义务对原著表现出一种尊重。它和罗贯中原著的关系绝不是平等的,你把二者等同起来,以为它们是相同的行为,以为姓罗的能编,那我也能编,简直是大错特错。
如果你彻底抛开罗贯中,自己真正去搞原创,无论你怎么编,我看哪个人敢骂你?你看郭沫若的《蔡文姬》,有人骂了吗?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有人骂了吗?
可是,如果你一方面享受着罗贯中的创作,以及因为罗贯中的关系而带来的其他的一切(比如关注度,比如庞大的观众群),另一方面又对罗贯中的原著没用丝毫敬畏之情,这就是自己找骂挨。往严重里说,是恬不知耻。
所以,看着看着生气骂人的行为其实不奇怪,把二次创作当成原创的行为才奇怪。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5-6 23:4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