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秋雨冰风于2003-10-20, 16:58:23发表
晓林兄:
陇右郡确实不是蜀军作战的主战场,其守敌估计顶多千把人(参照陈仓),蜀军只需2-3千人就是优势兵力,虽没达到“十则围之”,如果不是战略改变,攻一攻还是可以的,而这点兵力对诸葛大军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不能说是严重的兵力部署错误吧。不过这只是起印证作用,并不关键。
从上面的论述看,要想搞清街亭阻击的对错,必须先搞清是阻援还是打援,而要弄清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则需先解决蜀军攻击陇右到张合到达这段时间内,诸葛亮在干些什么?
我的看法是:
1、间隔的时间: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眉”,蜀国大军一动,魏国探马肯定马上知道并往回报告,从张合的增援迅速来看,蜀军攻祁山到张合到达这段时间不会很长,大概只有十几天。
2、魏军的反应:陇右有兵力约1-2万人,分散在陇右全境,象马遵等各郡长官手头各有一些机动兵力,当蜀军进攻时,由于“略无备预”和“三郡叛魏应亮”,无力组织有效抵抗,但没有一律死守的命令,而将领智谋也参差不齐,象游楚都派兵应敌,其余更应如此,故应战和叛变占大部,死守待援寥寥无几。
3、蜀军的行动:到达陇右后,蜀军立即投入进攻,由于敌防线薄弱、抵抗不力、时有叛降,魏延的先锋部队很快就会扫过,而诸葛大军跟进楔入,并派兵围攻死守的城池。《张既传》“而南安果将蜀军兵,就攻陇右”看,是南安郡(位于街亭以西略偏北)带蜀军前去陇右郡的,说明蜀军的攻击有时间遍及陇右全境,而安定的响应若没蜀军先锋部队的逼进威胁恐不易发生,更说明此时陇右状况。
4、初战的战果:从诸葛亮能逼得司马懿“畏蜀如虎”(有点夸张,但也能说明问题),说蜀军的战斗力很弱是毫无道理的,而据史载,也只祁山、上邽、陇右郡城明确在魏国手中,冀城有点疑问,其他的应该都落入蜀军手中,重要的是除几座孤城外,陇右全境的魏军已被扫清。
综上所述,蜀军初战战果辉煌,不利就是兵力分散,而此时张合出乎意外的快速赶到,但诸葛亮也有所防备,马上派出机动部队阻击,只需马谡抵挡几天,大军随后就能集拢,再与张合决一死战,胜算很大,何必纠缠于区区几座孤城呢?
秋雨兄:
去陇右郡的蜀军确实如兄所言兵力不多,因为游楚敢于分兵出城迎战(因为老兄已经分析该城仅千余兵),可见蜀军兵力比游楚多不到哪里去。关键不在派多少人马去,而是如果诸葛亮打算围城打援,那么,围城就只是诱饵,只要围几个近处的魏城就可以达到吸引魏军来援的目的。而实际上诸葛亮确实是各个城市都想尽快占领,这说明其目的不是围城打援而是攻城阻援。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是诸葛亮攻祁山,三郡响应才使魏国朝野震动,这时开始决定从荆州招回张郃(襄樊到洛阳1200里,来回骑马一天300里也要8天),再带5万大军自洛阳到街亭(也在1500里以上,就按每天150里计算,还要10天),加上中间上朝、集结、部署等时间,至少需要20天以上。
叛变的是三郡中的部分城镇,但是比较重要的战略据点大都没有叛变。迎战的也很少,因为天水各城面对的是诸葛亮大军,只能死守待援。而迎战的只能是蜀军派去兵力较少的城镇,比如陇右郡。
南安是一开始就响应的,诸葛亮一攻祁山,即三郡响应,接着才带领蜀军去打陇右的呀。比如安定郡远在陇山以东,蜀军根本不可能在当时到达,照样响应了。
关于蜀军在第一次北伐时的战斗力是不能与以后相比的。因为诸葛亮当时根本就没有指挥过正规的战役,仅打过两次:一次是扫荡刘璋的没有多少兵马的地盘,一次是南方平叛。在经过这次北伐后诸葛亮才清楚蜀军战斗力的差距,其后大力练兵。
至于说司马懿畏蜀如虎的观点,应是不太准确的。
最重要的战略据点祁山、上邽、冀城以及陇右蜀军均未能攻占,见于记载的只有攻拔了西城而已。所以如果在给诸葛亮若干天时间,或许能够拿下这些城镇的。
关键是如果诸葛亮想集中兵力干掉魏国援军,是根本无须派马谡跑到街亭那么远的地方的,而是应在天水地区或祁山一带选择战场。否则不是等于分兵决战从而被对手各个击破吗?
所以从军事角度看,诸葛亮攻城阻援的企图非常明显,就是不准备让魏援军进入陇右地区。至于集中兵力与张郃胜算很大恐怕不好说吧?诸葛亮即使有7-8万人,留下1-2万围困各城,能够与张郃决战的不过6万,对付5万魏军精锐,怎么看也就是实力相当而已。何况魏军已经进入陇右丘陵地区,更利于魏军发挥兵种优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