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说说秦腔《斩单童》和京剧《锁五龙》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4-7 02: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说秦腔《斩单童》和京剧《锁五龙》

偶作为西北人,自然从小就是生活在秦腔的耳濡目染之下的。但是象如今绝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偶也是从来都不喜欢秦腔,甚至对它还有些鄙夷,总觉得过于粗野,所以在戏剧上,我听得比较多的是京剧。当然,京剧我也是丝毫不懂的,顶多就是觉得好听不好听的水平。

长大后第一次觉得秦腔好听,是前几年在某电视剧中,电视名字偶都忘记了,但里面某人吼的一句秦腔“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泪下来”,却着着实实惊心动魄,令偶心旌动摇。——这句就是今天要说的《斩单童》。

单童就是单雄信,《隋唐演义》中说他名单通,字雄信,不过秦腔中称之为单童。所以大家也就都知道这戏说的是什么故事了,在京剧中,这出戏被称作《锁五龙》。

说起秦腔《斩单童》,曾经有个很传奇的故事,说左宗棠同治年间平定陕甘之乱,生擒甘肃汉人匪首董福祥,左宗棠要把他在校场之上斩首。董福祥极好秦腔,于是就在法场之上唱了起来,——唱的就是《斩单童》,据说当时数万大军不敢仰视,当唱到“雄信本是奇男子”一句时,左宗棠遽然色变,亲为之解缚,称:“不知先生乃豪杰也。”董福祥感左宗棠之恩,遂降之。后追随左宗棠平定回乱、收复新疆,官至甘肃提督。这事情估计是后人附会,因为根据《清史稿》的记载,董福祥是其父亲董世猷主动投降后,才率众降清的,而且在如今的秦腔《斩单童》中并没有“雄信本是奇男子”一句。不过董福祥的确雅好秦腔,却也是历史事实。

话说,这几年偶虽然觉得《斩单童》非常好听,但也只是零零碎碎听过几句,并没有完整的听过一遍(这主要是因为CCTV11总是播放京剧而绝少放秦腔)。所以平时听得最多的,还是京剧《锁五龙》。

今天晚上没事干,无聊之下从网上下载了个《斩单童》看了一遍,感觉果然是好。前面偶说偶曾经一直嫌秦腔粗野,其实秦腔好就好在粗野二字。象《斩单童》这种悲壮惨烈的故事,也还真只有这种粗、这种野才能唱出那种动人心魄的感觉。

《斩单通》和《锁五龙》相比,第一个差别就是在唱词的篇幅上。

《锁五龙》中,无论是单雄信自抒胸臆还是痛骂别人,都是寥寥数句,骂罗成的那段唱词最长,也不过才十句,可《斩单童》中唱词却达数百句之多。《锁五龙》中从单雄信上法场到被杀,不过五六分钟,而《斩单童》中则长达四十多分钟。唱词篇幅长,则包含的内容就多,所表达的情感必然更加丰富。而这点也是《斩单童》比《锁五龙》更加打动人心的地方。

《锁五龙》中,李世民敬酒祭奠,单雄信唱道:“一口怒气冲天外,大骂唐童小奴才,我胞兄被你父箭射坏,兵发洛阳为谁来?今生不能食尔肉,你坐江山爷再来。”只有寥寥数语,而且并没有骂到点子上。单雄信和李世民家仇国恨,解不开的仇疙瘩,岂有这么轻描淡写的?何况“兵发洛阳为谁来”一句,未免过于搞笑。

而在《斩单童》中,骂得就痛快了许多:“枪刀密密弓上弦,各样的祭礼摆周全。唐营的国公往前站,听某把唐细对你们言。曾不记儿父征南蛮,张殷二妃跪马前。儿的父一见纳宫院,禽兽为君都一般。三王子怀里抱儿娘娘,儿的娘以抱元吉眠。愧不将儿羞杀了,儿还敢人前卖浪言。”这几句骂虽然没有骂李世民本人——根据《隋唐演义》及戏剧本身的立场而言,李世民本就是真命天子,自然是私德无亏的。——但这几句骂从李渊一直骂到李元吉,直是揭了李家的老底。太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革命就是暴风骤雨。这一段骂,果然是暴风骤雨,《锁五龙》和《斩单童》相比,实在是太温良恭俭让了,不是革命的样子。

接下来骂徐茂功,京剧的处理很直白,一开口就是骂:“休要提起来结拜,提起了结拜恼胸怀。你在那唐营为元帅,俺在洛阳为将才。叔宝咬金被你拐,点手又唤罗成来。锦绣江山被你卖,你是个人面兽投胎”。仿佛单雄信对贾家楼弟兄情分全无一般,但我们都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单雄信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京剧并没有把握住单雄信的性格特点。何况从这段唱词来看,单雄信和徐茂功并没有私怨,两人之冲突,不过是各为其主而已。单雄信因此而骂徐茂公“人面兽投胎”实在没有道理,反而显得他自己气量狭小。

《斩单童》中,徐茂公端酒上前,单雄信却不是开言便骂,而是“徐三哥端杯酒把单童祭奠,好一似万把刀把我心来剜”,想起了贾家楼结义,到如今却落到如此地步,怎不令英雄落泪?然后请徐三哥站到近前,开始痛说革命家史:“俺单童生世来不道人短,这也是只逼的无可奈何。徐三哥不得时江湖游转,在大街摆下了八文金钱。俺单童背小子大街游转,你也曾与为弟掐算流年。你把弟生死八掐算一遍,你言说抱兄仇还得几年。弟爱你文字好八卦灵验,命人役搬你在二贤庄前。你言说二贤庄难以立站,修一座贤侠府兄把身安。这七月二十七秦母寿宴,我弟兄同拜寿同在宴前。我弟兄三十六一处会面,人弟兄贾家楼同拜香烟。我弟兄拜罢香无处立站,你一心上瓦岗改地换天。老杨林率领着雄兵百万,他也曾领人马前来洗山。徐三哥闻此言心惊胆颤,修小书叫罗成离了燕山。小奴才年纪幼末经大战,他不该在山上口骂浪言。实想说拿杨林要把功显,莫料想打败仗回上燕山。俺单童听此言气炸肝胆,不用兵不用将单身上前。狼牙朔杀得他闻风逃窜。,莫料想将为弟断在后山。无奈何跨下马天下游转,洛阳城王世充点赘招男。彩棚下大英雄也有千万,绣球儿飘打在为弟身边。洛阳城招罢新身荣贵显,为朋友落下了这个其间。”这段唱词则详细讲述了单雄信和徐茂公之间的个人恩怨:单待徐恩重如山,徐待单却刻薄寡恩。杨林兵临山下,徐茂公心惊胆战,罗成战败无功,单雄信自己单人独马杀败杨林,却被徐茂公断在山后,不能回山,不得已流落天下。“为朋友落下了这个其间”一句,唱尽了单雄信的悲愤。他一生最重朋友,可最后断他生路的,却恰恰正是他的这一班朋友,事到临头细细思量,怎不叫人心碎。

所以,他要徐茂公仔细想一想:“我待你这些好一概莫算,徐三哥待弟好当面一言”,我对你的好桩桩件件,可你对我的好在哪里?到了此时,单雄信再发出“你是牛弟和你同卧牛圈,你是马弟和你同槽来拴。咱二人死阴曹同游十殿,上刀山赴油锅冤仇才完”的诅咒,才算是水到渠成,比京剧中“你是个人面兽投胎”的咒骂有力了何止百倍。

接下来是骂罗成。单雄信和罗成有仇,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两人仇恨最早可以追溯到他俩见第一面的时候。所以无论在京剧还是秦腔中,单雄信的这场骂都很直接,但两者也有不同。

京剧唱词曰:“见罗成把我牙咬坏,大骂无耻小奴才!曾记得踏坏瓦岗寨,曾记得一家大小洛阳来。我为你造下了三贤府,我为你花费许多财。忘恩负义投唐寨,花言巧语哄谁来?雄信一死名还在,奴才呀!奴才!怕的尔乱箭攒身尸无处葬埋”。这里主要骂的是罗成投唐,即所谓“忘恩负义投唐寨”。不过这就有了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当初受过他恩惠,随后却又投唐的不止罗成一人,还有秦琼和程咬金,为什么单雄信单单仇恨罗成一个人?

秦腔的处理则比较细致,在唱词中详细列举了罗成病中自己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随后罗成的感激和誓言:“罗成,我把你这短命的奴才!我一见罗成气炸胆,骂一声罗成短命男。曾不记你病在洛阳小县,命人役搬你在二贤庄前。我夫妻为你病生情破面,他说我为朋友惜爱银钱。俺单童听一言莫可怠慢,在大街请来了金府医官。你嫂嫂每日是病房来看,早煎药晚煎汤不用丫鬟。你嫂嫂那些好一切莫算,你有个侄女名叫金莲。她虽然年纪小倒也灵便,叫一声罗叔叔细听儿言。出门人谁没有七灾八难,无七灾和八难赛过神仙。小奴才你病好良心大变,你不该回燕山祭奠祖先。临行时你对我盟下誓愿,若投靠短阳寿二十单三。到如今你还敢把我来见,难为你披人皮流落人间”。谁知誓言言犹在耳,罗成却反悔投唐,这已经不单单是忘恩负义的事情,而且说明罗成无信义廉耻,“到如今你还敢把我来见,难为你披人皮流落人间”,这是对罗成的咒骂,也可以说是对罗成最深的鄙视,单雄信一生唯信服“信义”二字,看到罗成如此作为,他心中恐怕不单单是仇恨,而且还有深深的瞧不起。

最后程咬金登场。

京剧中的程咬金就是个小丑,他敬酒的话称:“三斗酒儿满满筛,点点珠泪洒下来。头一个徐绩多么坏,罗成也是狗肺才。来生变个奇男子,拿住他们一个一个把刀裁!你把我丢开。”是何言哉。无论是徐绩、罗成还是单童,都是他的兄弟朋友,岂有诅咒朋友“一个个把刀裁”的?就算这句是宽解单雄信之心,那下面那句“你把我丢开”简直就是无赖了。

而秦腔中的程咬金则不然,他端一杯酒,跪倒在地,唱词称:“单五哥把众人全都骂遍,程咬金捧酒跪桩前。并非是见兄死忍心不管,事到今弟也是左右为难。”然后口口声声只是叫“五哥”。虽然秦腔中的程咬金也是丑角,但却丝毫无丑态,与徐绩、罗成相比,他的的确确是英雄好汉,怪不得单雄信骂尽众人,唯独对他另眼相看,在“情义”二字上,他和单雄信都是相通的。

京剧中单雄信听了程咬金的话,称“这句话儿真爽快”,而秦腔中单雄信听了程咬金的话,却只是流泪。

接下来是京剧中所没有的一段,单雄信向程咬金托付后事:“我一见七弟跪在桩前,不由我单雄信一阵心酸。程七弟你莫跪块块起站,进前来兄有话细对你言。唐营里众国公被兄骂遍,细思想咱兄弟无仇无冤。念结拜兄嘱托大事一件,程七弟耐着烦细听心间。一霎时大炮响人头两断,将尸首装在了棺匣内边。你嫂嫂她必然杀场祭奠,你劝她妇道人莫发狂言。你叫她在杀场莫可久站,将尸首搬在了二贤庄前。念结拜兄嘱托大事二件,你有个侄女名叫金莲。兄死后你还要多多照管,你叫她莫忘了杀父仇冤。选才郎理选个英雄好汉,你莫许唐营里那些狗官。念结拜兄嘱托大事三件,程七弟牢牢的记在心间。假若还哪一国兴兵造反,程七弟切莫到军阵之前。任凭他怎样定来怎样乱,推倒了小唐儿兄才喜欢。”第一件事情是安顿妻子,第二件事情是安顿女儿,正所谓“多情如何不丈夫”。

安排完后事,单雄信举目观望,却不见秦琼,于是向程咬金发问,待得知秦琼押粮未还,两出戏的处理也截然不同。

《锁五龙》唱:“(哭)啊!好汉哥呀!二哥押粮未归来。等候二哥回营寨,把我尸首好葬埋。我今饮他三斗酒,快叫唐童就把刀开!”事到如今,单雄信对秦琼还是只有信任、爱戴和敬服。

而《斩单童》中则不然,当他听说秦琼不在,首先追诉自己对秦琼的恩德:“曾不记秦二哥庐州办案,皂角林打死了店主李三。县太爷听一言气炸肝胆,将二哥打四十解上燕山。俺单童听一言莫可怠慢,急忙忙带银两奔上燕山。上下的众衙役一齐打点,才就下秦二哥活命回还。”如此大恩,到今天却连一面也难得见,这其中固然有徐茂公之用计,但秦琼于内心就无愧吗?所以他接下来唱到:“我今日挨了时朋友不见,一个个到了做袖手旁观。”“袖手旁观”四个字,表现出了单雄信对秦琼的那一丝怨恨。

最后唱道:“料想唐营里无人敢斩,叫敬德你把爷送上西天”,这些人当初“一个个受过某的恩和爱”,到最后,却“一个个到做了袖手旁观”,这群无胆鼠类想必也无人敢斩爷的这大好头颅,还是烦请敬德动手好了。这是单雄信对瓦岗兄弟最后的、也是最大的鄙视。

当然,也不是说京剧《锁五龙》各方面都不如秦腔《斩单童》,就全场结构而言,《锁五龙》的确比《斩单童》紧凑许多。而《斩单童》比《锁五龙》多出了一个人物,就是尉迟敬德,他在李世民之后、徐茂公之前,也向单雄信敬酒。应该说,这是比较多余的。法场之上除李世民之外,都是瓦岗兄弟,尉迟敬德出现在这里,实在是非常突兀。而且就单雄信和尉迟敬德而言,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要骂也骂不出什么名堂。事实也是如此,单雄信骂尉迟敬德的那段唱词,与其说是骂,不如说是在宣扬尉迟敬德的威名。京剧中去掉了尉迟敬德,是很好的处理。

秦腔的风格慷慨、悲壮、激烈、苍凉,也只有这种风格才能把单雄信的悲剧表达出来。京剧与之相比,还是太过于温柔,犹如文人骂街,终究缺了那股子气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10-4-7 08: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红不读书,锁五龙里一段都是直抄《说唐》的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4-7 02:13 发表
接下来骂徐茂功,京剧的处理很直白,一开口就是骂:“休要提起来结拜,提起了结拜恼胸怀。你在那唐营为元帅,俺在洛阳为将才。叔宝咬金被你拐,点手又唤罗成来。锦绣江山被你卖,你是个人面兽投胎”。仿佛单雄信对贾家楼弟兄情分全无一般,但我们都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单雄信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京剧并没有把握住单雄信的性格特点。何况从这段唱词来看,单雄信和徐茂功并没有私怨,两人之冲突,不过是各为其主而已。单雄信因此而骂徐茂公“人面兽投胎”实在没有道理,反而显得他自己气量狭小。

《说唐》原文

QUOTE:
茂公便同程咬金等众人,设下香烛纸帛,茂公满斟一杯,送过来道:“单二哥,桀犬吠尧,各为其主。可念当初朋友之情,满饮此杯,愿二哥早升仙界。”酒到面前,雄信把酒接来,往茂公画上一喷,骂道:“你这牛鼻道人,俺好好一座江山,被你弄得七颠八倒,今日还要说朋友之情!什么交情雄!谁要你的酒吃?”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4-7 02:13 发表
京剧唱词曰:“见罗成把我牙咬坏,大骂无耻小奴才!曾记得踏坏瓦岗寨,曾记得一家大小洛阳来。我为你造下了三贤府,我为你花费许多财。忘恩负义投唐寨,花言巧语哄谁来?雄信一死名还在,奴才呀!奴才!怕的尔乱箭攒身尸无处葬埋”。这里主要骂的是罗成投唐,即所谓“忘恩负义投唐寨”。不过这就有了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当初受过他恩惠,随后却又投唐的不止罗成一人,还有秦琼和程咬金,为什么单雄信单单仇恨罗成一个人?

单恨罗成就更容易解释了,因为《说唐》里秦琼程咬金走的时候都是明确交代前去投唐的,只有罗成花言巧语哄骗单雄信,罗成还被封为一字并肩王,这个待遇远高于秦琼程咬金。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4-7 02:13 发表
京剧中的程咬金就是个小丑,他敬酒的话称:“三斗酒儿满满筛,点点珠泪洒下来。头一个徐绩多么坏,罗成也是狗肺才。来生变个奇男子,拿住他们一个一个把刀裁!你把我丢开。”是何言哉。无论是徐绩、罗成还是单童,都是他的兄弟朋友,岂有诅咒朋友“一个个把刀裁”的?就算这句是宽解单雄信之心,那下面那句“你把我丢开”简直就是无赖了。

这段也基本是原文。

QUOTE:
遂走上前叫道:“单二哥,我想你真是个好汉,不降就死,倒也爽快,小弟十分敬服。今奉劝一杯,可看我平昔为人老实,肯吃就吃,不肯吃就罢,再不敢勉强。”说罢,将酒送到口边。雄信道:“俺吃你的。”即把酒吃下,咬金道:“单二哥,再心一杯,愿你来生做一个有本事的好汉,来报今日之仇。”雄信道:“妙呀,俺也有此心。”把酒又吃下。咬金道:“单二哥,这第三杯酒,是要紧的。愿你来世将这些没情的朋友,一刀一个,慢慢的杀他。”雄信道:“这话说得更有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洋
(五湖废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340557
注册 2009-9-2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7 12: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恩恩,二楼说的对,京剧基本上是按原著的情节冲突发展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4-7 14: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偶也是看过《说唐》的。

不过所谓“忠于原著”这话就未必了。隋唐故事本来就先出现在民间说部、戏曲之中,而后才被文人诉诸笔端。

如此说来,到底谁是原著还不一定呢。

何况,直到今天,隋唐故事仍然没有固定下来,《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各个不同,田连元、单田芳的评书也各有差异,各个剧种之间的故事也差异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隋唐故事本就没有原著可言。

仅仅从《锁五龙》和《斩单童》两出戏来看,《斩单童》无疑是逻辑合理、人物丰满的,而《锁五龙》则留于脸谱化。

就唱腔而言,《锁五龙》已经是京剧中难得的慷慨激昂的唱段了,但仍然没有秦腔的那种苍凉大气。

可以说,《斩单童》这出戏就是为秦腔而生的,同样的这一出戏,其他各个剧种都不及秦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洋
(五湖废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340557
注册 2009-9-2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9 19: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秦腔,不过很喜欢京剧的《锁五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4-14 1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给奶们一个链接。可以试着听听。

http://v.youku.com/v_show/id_cz00XMjQ5MDU4NTY=.html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6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秦腔饿是完全欣赏不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洋
(五湖废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340557
注册 2009-9-2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14 21: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太长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洋
(五湖废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340557
注册 2009-9-2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14 21: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听了几分钟就受不了了,简直是狼嚎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管成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369713
注册 2010-4-15


发表于 2010-4-15 1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秦腔花脸是秦腔生旦净丑行当最火爆的(不了解秦腔的朋友千万不要以为秦腔所有行当都像花脸的发声一样)也是最不容易被初听秦腔的人接受的。我最初听秦腔也不喜欢花脸但听久了才感受到秦腔花脸的魅力。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可强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管成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369713
注册 2010-4-15


发表于 2010-4-15 1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秦腔好就好在粗野,这只是从花脸角度而言的,并非是全面客观概述。小生,旦角就不粗野。看来楼主对秦腔了解的不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管成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369713
注册 2010-4-15


发表于 2010-4-15 10: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给大家推荐几段秦腔生角旦角唱腔,可以试着听听。1《藏舟》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 ... 27887398&cid=23       2《火焰驹》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sfWEvMXN-Y/   3《周仁回府.夜逃》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002134o1p8.html  4《三滴血》http://you.video.sina.com.cn/b/23110216-1595111800.html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4-15 19: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管成子 于 2010-4-15 10:26 发表
楼主说秦腔好就好在粗野,这只是从花脸角度而言的,并非是全面客观概述。小生,旦角就不粗野。看来楼主对秦腔了解的不多。

我说秦腔好就好在粗野,那是专门针对《斩单童》一折而言的。言下之意,是说京剧《锁五龙》不如《斩单童》,因为秦腔相比,京剧毕竟太过温柔,没有那种苍凉萧杀之气。

不过我的确听过的秦腔不多,起码没京剧多。

秦腔的唱段,我最喜欢的除了《斩单童》和楼上所推荐的之外,还有《周仁回府》的哭坟,以及《二堂舍子》,还有《下河东》也不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白云苍狗
(大白)

舞阳侯
剑南西川节度使
★★★★★★★★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工作室)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742
帖子 7435
编号 44455
注册 2005-7-27
来自 孤独村宅王庙
家族 轩辕学院


秦腔很好听,说她是戏曲中最为性情的曲种也不为过。
同样是吵驾的戏,听秦腔听得热血沸腾,看琼瑶看得鸡皮冷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洋
(五湖废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340557
注册 2009-9-2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15 20: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三红大大听金少山的《锁五龙》,那叫温柔?何等豪迈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管成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369713
注册 2010-4-15


发表于 2010-4-16 12: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戏不像数学一是一,二是二。更像是吃饭同样是火锅你喜欢吃川味的,他喜欢吃京味的。无法完全分出优劣,只能因人而异。京剧有京剧的演法,秦腔有秦腔的程式。所以无须为一出戏争个高低。至于粗狂豪迈还是柔和也是相对而言。谭鑫培的声腔与越剧比起来那肯定是高亢,但当初还有人说他是靡靡之音。就这出戏而言,我更喜欢秦腔,我觉得在有些处理上秦腔更有特点,但也不排斥京剧,金少山是大家我很喜欢。我觉得秦腔京剧各有长处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互相借鉴的。当然完全不接受秦腔那也无可非议,毕竟此事不能强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色宙斯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9
编号 34604
注册 2005-3-14


发表于 2010-4-18 00: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4-7 02:13 发表
呵呵~我是专门来顶此贴的~我也是西北人哈~~不过不同于你的是~我还是比较喜欢秦腔的~对于京剧我觉得只是舞台上的杂耍玩意~而秦腔就是在沟头壑边吼出来的~是黄土高原几千年积淀的精华~个人认为~只有生活在这边土地上的人才会听出和看出秦腔的玄妙和凄凉以及无于匹敌的豪迈~~~~~
长大后第一次觉得秦腔好听,是前几年在某电视剧中,电视名字偶都忘记了,但里面某人吼的一句秦腔“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泪下来”,却着着实实惊心动魄,令偶心旌动摇。——这句就是今天要说的《斩单童》。
   我也是看了这个电视剧才看秦腔的~以前总是看到父母看秦腔就换台的~~~这个电视剧 名字就叫《秦腔》记得是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记得自己以前QQ签名还这样写过:生于春秋,师从墨翟;生于三国,计从陈宫;生于魏晋,醉同阮籍;生于隋唐,义随单通;生于今世,谁于我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洋
(五湖废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340557
注册 2009-9-2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22 23: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管成子 的帖子

秦腔毕竟是地方剧种,能满足小众的审美需求,却难调大众之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4-23 09: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张洋 的帖子

秦腔是京剧源头之一。

当年徽班进京,和秦腔合流之后,才产生了京剧。

西皮其实就是秦腔的唱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管成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369713
注册 2010-4-15


发表于 2010-4-23 11: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西皮是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汉班将西皮调带进北京。秦腔对徽班的影响已到乾隆年间了。很多人都以为是魏长生让秦腔在清代流传大江南北,其实不全是。秦腔在当时主要通过以一下方式传播:1战争主要是农民起义战争也包括一些官军镇压少数民族的战争 2艺人传播  3移民。西皮的产生就和清初陕西人移民湖北有关。4陕西商帮的兴起。在明清两朝陕西商人非常活跃,明朝十大商帮,陕商位列第三。清初又开拓了四川的市场。而陕西商人活动的扬州,成都等地正是“秦腔”盛行的地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管成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369713
注册 2010-4-15


发表于 2010-4-23 11: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张洋 的帖子

任何一个剧种或者说艺术样式都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京剧虽然在政府的支持下形式上统一全国但也并未打破地方戏曲割霸称雄的局面。西北五省喜欢秦腔的多,各地的河南人喜欢豫剧的多,四川重庆喜欢川剧的也比京剧多。山西以喜欢山西四大梆子的居多。就是在江浙越剧的势头也盖过京剧。能认为京剧就符合大众口味吗?秦腔在极盛的时候,也远播全国,对全国很多剧种都产生过影响。三种不同的红色提到了京剧西皮与秦腔的关系,其实除了这些,京剧的很多剧目也都来自秦腔。如《下宛城》《武家坡》(秦腔叫《五典坡》)等等,恕不一一罗列。现在这个时代,戏曲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再盛行的剧种也不可能超过流行歌曲,大片的影响。为某个剧种争来争去也没意思,众口难调各吃各的就完了,大家都没必要轻视自己,高抬别人,也没必要看重别人,轻视自己。我觉得此贴应该到此为止,再争论难免谁会说出不理性的话,贬低京剧,贬低秦腔都不好,我此番话若有不周处,也望张洋朋友海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洋
(五湖废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340557
注册 2009-9-2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23 19: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管成子 的帖子

兄台多虑,小弟其实也只是代表个人的观点,这个东西其实原本就是众口难调的,也没有必要为此争执不休。不过小弟身为山东人,对当地的吕剧甚无好感,而且在华北地区京剧也确实是占据统治地位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管成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369713
注册 2010-4-15


发表于 2010-4-23 20: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张洋 的帖子

谢谢张洋兄!您的说明印证了我的观察,我以前就发现山东人对本地的地方戏不大感兴趣,倒是对京剧情有独钟。要说地方戏曲中生命力最顽强的,还属秦腔和豫剧。1949年渡海赴台的大陆人群中只有陕西甘肃人建立了秦腔业余剧团(台北秦腔实验剧团),河南人建立了豫剧团。要说到秦腔和山东还颇有渊源。山东梆子就是由秦腔派生出来的,是清代时陕西的两个艺人(一个姓蒋,一个姓徐)传播过去的。秦腔的第一部音乐著作《秦腔音乐》是山东牟平人安波写的。另一部40年代完成的秦腔音乐研究著作《秦腔曲调的几个问题》是山东单县人梅丝写的。像秦腔界的一些著名演员也是山东人。所以说一切都得靠缘,这些山东人就是和秦腔有缘。在各个剧种里面我除了和秦腔有缘,还和蒲剧,京剧,昆曲有缘。尤其是京剧,希望以后能聊聊京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洋
(五湖废人)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6
编号 340557
注册 2009-9-2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23 22: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管成子 的帖子

管成子前辈太客气了,在下愧不敢当。看了您的ID,难道您是1945年出生的?如果这样的话,您的年纪是我的三倍有余,前面妄自称兄道弟,还望海涵。
俺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知之甚少,看了您的回帖,感觉受益良多,希望今后能继续向您学习请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管成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369713
注册 2010-4-15


发表于 2010-4-23 22: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张洋 的帖子

前辈当不起,我比您大不了几岁。请教不敢当,互相交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 00: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32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