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煮酒正熟于2004-07-12, 21:20:24发表
“刘备的另外一个缺陷:依附性太强了,既然他的起始目的是“复兴汉室”,那么就不应该依附别人,如果他有优秀的政治眼光,就可以看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分明就是汉贼;袁绍目光短浅,见小利而忘义,不可能成就霸业;而至于他的汉室宗亲,一个暗弱,一个无能,那里能够依附的住呢。”
刘备几乎就是白手起家,缺兵寡将,也没有自己的地盘,您再不让他暂时依附一下别人,而且您认为曹操袁绍刘表刘璋这些人都靠不住、刘备依附他们都是错误的,那刘备又该怎么办呢?谁都不依附、自己干?恐怕早让人给灭了。解甲归田不问世事?或许可以保住一条命,但他又怎么铲除汉贼恢复汉室呢?
我们不应简单地指责刘备这么不对那样不对,而是应该分析一哈,在彼时彼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情景中,刘备被打败后除了暂时依附一下别人,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果还有,那么您当然可以说他没有做出最好的选择、他的政治表现不够出色。
但如果您无法替刘备找到更好的办法,再批评刘备政治平庸,这个好像就比较冤枉刘备了吧?
刘备有过三次占据重要城市和少数兵马而不必依附别人的时候,两次徐州,一次汝南。前一次被曹操假借圣旨调出去打袁术,然后徐州被吕布抢走。刘备当时有更好的选择吗?不听曹操调遣?那不是等于公然抗旨吗?刘备忠于汉室的形像还怎么保持?别忘记,那个时候刘备的皇叔身份还没有被汉廷确认钦准,皇叔的名望还根本没人知道也没人会相信。刘备在这个特定情景下,明知是曹操之计 依然去打袁术,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您让他怎么做?然后徐州丢了,除了去依附一下曹操,他还能怎么办?
第二次占据徐州,是被曹操亲提大军击破打散的。这个时候刘备皇叔的身份已经为汉廷和天下所承认,刘备手中又拿着献帝的衣带诏,可以理直气壮地指责曹操为汉贼、自己是忠于汉廷的,但无奈实力相差太悬殊,被彻底击破。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去投靠别人,还有什么办法?
第三次在汝南,又是被曹操直接击溃的,除了去投靠刘表,还能怎么办?
指责刘备被击溃后就依附别人是政治能力不够,这个。。。跟指责岳飞乖乖地听命于高宗罢兵回师是无能胆怯一样,我以为是不公允的。关键问题是,刘备(或者岳飞)当时可有更好的选择??
1)皇室之胄许田时分才得册封_就演义.
2)领导才能各有各的特色,即使是曹操,也不是背弃仁义道德的.只不过他只对士讲仁义道德.草民么,不是他所考虑的问题.
3)领导才能首先这个定义很复杂,个人的理解不同.不好论述.但是有一点,做为领袖,刘备显然是成功的,在三国演义里,军事才能有所弱化.-但在君主被普遍弱化的演义里,其战斗素养明显只在曹操之下,和孙策比肩的.
4)-若谈演义,在中国传统的王道学说中-曹操是不具备君主素质的人.至多算部分的王者-
刘备行王道,曹操行霸道.演义里自然就是这个中心.
只所以冷的这么说,可以说的偏颇的.历史上行霸道武威天下而早亡的国家比比皆是.
5)关于人才.
①刘备出身布衣,曹操出身官宦,而演义的谋士大多士大夫之流,即使是诸葛,也算是没落的贵族子弟.刘备无足够的智谋之士辅佐是必然的.不过演义里也稍微交代了一下陈登父子的智谋,但比起曹操.天上地下,而且此二人也是间接为曹操效力的.
②至于说争中原而不走.-曹操怎么不远离中原发展??袁绍,曹操哪个前后背敌的情况下开创基业的.
③刘备的厚黑-后人的曲解和艺术加工而已.
中外不是很多笑话和黄段子,曲解尼姑和修女的修行么.呵呵.
人们往往已自己为标准来排斥于自己不同的人物.
现实生活中对胖子和瘦子的不加礼遇,咱哥么曲解女人的价值观,女人高唱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无一不是把自己摆在上帝的位置上来看的.
有意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