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麒麟子 于 2010-2-9 20:33 发表
感觉韩信和李靖同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两者之间还有很大区别的。
韩信一举攻下七十余城,结果韩信险些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韩信占据齐国要求封假齐王,韩信的倾向决定整个楚汉战争的结局,所以最终成为刘邦的心腹大患,况且齐王田广已经愿意归降,与留个后患韩信,不如留下胆小的田广。
李靖就不同了帅兵远赴突厥,不管李靖如何胜利,获得多少战利品,他的将士终究难舍故土,即便李靖手握雄兵也无法在塞北立足,更没有重要的战争资源人口,所以李靖无论怎样都要回归强大的唐朝,根本没有另立山头的资本。
韩信和李靖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制度不同,思想不同。
楚汉之时,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封建制,所以当时大将据地封建称王,那是极其正常的。如武臣为陈涉部将,自立为赵王,韩广为武臣部将,自立为燕王。所以韩信请求立为假齐王,明显还是对刘邦有香火之情的。
刘邦要建立集权的帝国,则必须要消除封建制,表现在政治上,则是消除异姓诸侯。所以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覆灭,实则与刘邦的个人恩怨没有多大关系,也和听话不听话没有关系。是因为他们的存在阻碍了汉帝国集权制度的形成。
至于李靖,就算再给他十个胆子,他也没有本事对唐帝国的根本制度造成一丝一毫的动摇。
所以,从地位上而言,韩信和刘邦是对等的,而李靖仅仅是唐太宗的一个家奴而已。这就是造成他们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