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自下而上的分档理论误导人(兼答笑笑兄)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2-28 23: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28 18:23 发表
回29楼:
1、我以方悦推,也是只有一个起点;

而且我不是分档,我是在运用了整套武评系统、能够确定武力值差距后,才说这句话的;

2、兄只规定了一个起评分?那我肯定不是反对兄的,主贴上的第3个假设可 ...

1、
主贴上的第3个假设可能遗漏了一个“起”字,我想是我当初遗漏了。
——单挑仅有一战,且在此战中死命的武将,不论对手,一律划入末流武将,即武力至少1。

2、
有一点可能兄并不清楚,自下而上只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仍然是自上而下,两个阶段综合起来,才是在下比较完整的一个系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29 1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28 23:03 发表

1、
主贴上的第3个假设可能遗漏了一个“起”字,我想是我当初遗漏了。
——单挑仅有一战,且在此战中死命的武将,不论对手,一律划入末流起武将,即武力至少1。

2、
有一点可能兄并不清楚,自下而上只是 ...

这样吧,如果兄的分档理论中,只有一个末流起,我同意;只要出现第二个末流起,我就反对。其他就不多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2-29 11: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29 11:20 发表


这样吧,如果兄的分档理论中,只有一个末流起,我同意;只要出现第二个末流起,我就反对。其他就不多说了。

整套系统武力起评分为1,即全体武将在比较之前的武力起评分都是1,何止一个二个,甲兄的反对毫无道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29 12: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29 11:38 发表


整套系统武力起评分为1,即全体武将在比较之前的武力起评分都是1,何止一个二个,甲兄的反对毫无道理。

等到兄思考如何具体运用自己的理论时,自然会明白什么地方会遭到反驳。

现在的情形我举个形象的例子:某个人整天只是停留在一个“战胜一流的就是超一流”的理论上,不再考虑其他任何东西,那么他会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2-29 13: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甲乙丙jyb 的帖子

呵呵,还好我早已表述过,“战胜一流的就是超一流”这样的表述完全可以按超流、一流、二流、三流、末流的顺序传递下去,直到“战胜末流的就是三流”,如果再问末流武将是怎么来的,回答是本套系统的武力起点是最小的自然数1。

甲兄还停留在必须要有一个起点武将的思路上,所以反对在下以自然数本身为起评分的系统。

(套用甲兄的说法试试)个人观点:
起点最好是一个数字,而不是哪一个人。

如果采用一个武将作为起点,对于这个起点武将自身武力数值的设定,只能采取认为规定的方式;而且该武将武力或与该武将有关的规则一旦有所修订,则整个武力系统都会随之变化,一来一去势必造成误差。
而使用数字作为起点,一开始并不牵涉对任何武将的武力规定,而是首先推演武将武力之间的差距关系,逐步将武将代入适合的数值,变化的只是数值关系,自然不用担心哪个武将的变化会引起整体变化。

[ 本帖最后由 dddzz 于 2009-12-29 13:0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29 13: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29 13:04 发表
呵呵,还好我早已表述过,“战胜一流的就是超一流”这样的表述完全可以按超流、一流、二流、三流、末流的顺序传递下去,直到“战胜末流的就是三流”,如果再问末流武将是怎么来的,回答是本套系统的武力起点是最小的自然数1。

甲兄还停留在必须要有一个起点武将的思路上,所以反对在下以自然数本身为起评分的系统。

(套用甲兄的说法试试)个人观点:
起点最好是一个数字,而不是哪一个人。

如果采用一个武将作为起点,对于这个起点武将自身武力数值的设定,只能采取认为规定的方式;而且该武将武力或与该武将有关的规则一旦有所修订,则整个武力系统都会随之变化,一来一去势必造成误差。
而使用数字作为起点,一开始并不牵涉对任何武将的武力规定,而是首先推演武将武力之间的差距关系,逐步将武将代入适合的数值,变化的只是数值关系,自然不用担心哪个武将的变化会引起整体变化。

兄对于我的反对,理解完全错误,兄如果只规定了所有武将的武力起评分为1,我根本不会反对,因为这充其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兄的“某流起”理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1、末流、三流、二流、一流、超一流,这才是原来常见的档次;兄的“末流起、三流起、二流起、一流起、超一流起”与以往档次有何区别和联系?

2、兄的这种分档理论的目的是什么,或确定的档次有什么用?

3、兄的这种分档理论的运用能否做个示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2-29 14: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29 13:33 发表
兄对于我的反对,理解完全错误,兄如果只规定了所有武将的武力起评分为1,我根本不会反对,因为这充其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兄的“某流起”理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1、末流、三流、二流、一流、超一流,这才是原来常见的档次;兄的“末流起、三流起、二流起、一流起、超一流起”与以往档次有何区别和联系?

2、兄的这种分档理论的目的是什么,或确定的档次有什么用?

3、兄的这种分档理论的运用能否做个示范?...

1、这个#9楼早已阐述过,复写一遍
每个档次的名称与要点:
武力只能确定是至少为1开始的,为起判档次为末流的武将,由于确定下限1,所以简称为“末流起”武将
武力只能确定是至少为9开始的,为起判档次为三流的武将,由于确定下限9,所以简称为“三流起”武将
武力只能确定是至少为17开始的,为起判档次为二流的武将,由于确定下限17,所以简称为“二流起”武将
武力只能确定是至少为25开始的,为起判档次为一流的武将,由于确定下限25,所以简称为“一流起”武将
武力只能确定是至少为33开始的,为起判档次为超流的武将,由于确定下限33,所以简称为“超流起”武将

与以往档次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带起的档次与以往档次相比,下限基本一致(此为联系),上限则未确定(此为区别)。

2、目的是确定武将的下限,用处自然是根据武将下限推出其对手的下限;进而通过连续比较,确定多个不同武将下限,即武将档次。

3、示范
1)关羽——华雄——潘凤
系统起评分为1,则潘凤武力至少1;华雄如果要斩杀潘凤,武力至少需要17,因为华雄如果武力小于等于16,就不可能在正常单挑中斩杀任何武力起评从1开始的人;同样的,关羽如果要斩杀华雄,武力至少需要33,因为关羽如果武力小于等于32,就不可能在正常单挑中斩杀武力起评从17开始的华雄。
超流起之上再无档次,那么超流起武将可简称为超流武将,即关羽为超流武将。
2)赵云——吕旷——岑璧
系统起评分为1,则岑璧武力至少1;吕旷如果要斩杀岑璧,武力至少需要17,因为吕旷如果武力小于等于16,就不可能在正常单挑中斩杀任何武力起评从1开始的人;同样的,赵云如果要斩杀吕旷,武力至少需要33,因为赵云如果武力小于等于32,就不可能在正常单挑中斩杀武力起评从17开始的吕旷。
超流起之上再无档次,那么超流起武将可简称为超流武将,即赵云为超流武将。

于是我们得到了:
关羽与赵云是同档次武将——超流武将;华雄与吕旷是同档次武将——二流起武将;潘凤与岑璧是同档次武将——末流起武将。

[ 本帖最后由 dddzz 于 2009-12-29 14: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29 17: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29 14:11 发表
3、示范
1)关羽——华雄——潘凤
系统起评分为1,则潘凤武力至少1;华雄如果要斩杀潘凤,武力至少需要17,因为华雄如果武力小于等于16,就不可能在正常单挑中斩杀任何武力起评从1开始的人;同样的,关羽如果要斩杀华雄,武力至少需要33,因为关羽如果武力小于等于32,就不可能在正常单挑中斩杀武力起评从17开始的华雄。
超流起之上再无档次,那么超流起武将可简称为超流武将,即关羽为超流武将。
2)赵云——吕旷——岑璧
系统起评分为1,则岑璧武力至少1;吕旷如果要斩杀岑璧,武力至少需要17,因为吕旷如果武力小于等于16,就不可能在正常单挑中斩杀任何武力起评从1开始的人;同样的,赵云如果要斩杀吕旷,武力至少需要33,因为赵云如果武力小于等于32,就不可能在正常单挑中斩杀武力起评从17开始的吕旷。
超流起之上再无档次,那么超流起武将可简称为超流武将,即赵云为超流武将。

于是我们得到了:
关羽与赵云是同档次武将——超流武将;华雄与吕旷是同档次武将——二流起武将;潘凤与岑璧是同档次武将——末流起武将。

有这个就好讨论多了。

1、关羽和赵云应该是“超流起”,兄自己把弄丢了;还是不要丢的好,免得混淆,因为以前的分档理论,同为超流,意味着武力接近,而兄可不是,兄的超流起,完全有可能两人武力差距较大,因为:

QUOTE:
上限则未确定(此为区别)。

2、关羽——华雄——潘凤是联动的;赵云——吕旷——岑璧也是联动的;

但是2条链条之间并无联动关系,即:同为超流起的关羽赵云由于上限未确定,完全有可能同为超流起的关羽和赵云武力数值差距很大。

估计将来兄得下一步必然是从关羽、赵云入手,先处理了这两人的关系,然后,再反过来向下推。如果真是这样,兄不觉得之前的末流向上推是多此一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2-30 08: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29 17:30 发表
有这个就好讨论多了。

1、关羽和赵云应该是“超流起”,兄自己把起弄丢了;还是不要丢的好,免得混淆,因为以前的分档理论,同为超流,意味着武力接近,而兄可不是,兄的超流起,完全有可能两人武力差距较大,因为:

2、关羽——华雄——潘凤是联动的;赵云——吕旷——岑璧也是联动的;

但是2条链条之间并无联动关系,即:同为超流起的关羽赵云由于上限未确定,完全有可能同为超流起的关羽和赵云武力数值差距很大。

估计将来兄得下一步必然是从关羽、赵云入手,先处理了这两人的关系,然后,再反过来向下推。如果真是这样,兄不觉得之前的末流向上推...

甲兄的思维还没有真正进入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
1、我上面有解释啊:超流起之上再无档次,那么超流起武将可简称为超流武将,即关羽、赵云为超流武将。

2、这2条链条之间的联动关系太大了。关羽赵云下限相当、华雄吕旷下限相当、潘凤岑壁下限相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30 21: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30 08:24 发表

甲兄的思维还没有真正进入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
1、我上面有解释啊:超流起之上再无档次,那么超流起武将可简称为超流武将,即关羽、赵云为超流武将。

2、这2条链条之间的联动关系太大了。关羽赵云下限相当、华雄吕旷下限相当、潘凤岑壁下限相当。

我已经超前了,我在想关羽和赵云的武力值是什么关系?

会不会关羽就保持在33,而赵云是99;或者反过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2-31 08: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30 21:06 发表


我已经超前了,我在想关羽和赵云的武力值是什么关系?

会不会关羽就保持在33,而赵云是99;或者反过来。

兄的超前就是我所说的第二阶段啊,难道前面的帖子兄没看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31 09: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31 08:40 发表

兄的超前就是我所说的第二阶段啊,难道前面的帖子兄没看见?

没有看见啊,是不是增加幅度相同啊?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2-31 09: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31 09:21 发表


没有看见啊,是不是增加幅度相同啊?呵呵

没看见只能单列一下了。

#9:这套自下而上系统的步骤是先分档次,再精确比较。
#15:我这个自下而上的主要目的划分档次,应该是不能精确到96这个水准线的。我想最终目的应该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综合,先自下而上的确定分档如确认为96~100,再自上而下的档内定位如最终确认为97。
#31:有一点可能兄并不清楚,自下而上只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仍然是自上而下,两个阶段综合起来,才是在下比较完整的一个系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10-1-1 09: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31 09:59 发表

没看见只能单列一下了。

#9:这套自下而上系统的步骤是先分档次,再精确比较。
#15:我这个自下而上的主要目的划分档次,应该是不能精确到96这个水准线的。我想最终目的应该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综合, ...

1、我在38楼,对兄的第二阶段做过预测了。
估计将来兄得下一步必然是从关羽、赵云入手,先处理了这两人的关系,然后,再反过来向下推。如果真是这样,兄不觉得之前的末流向上推是多此一举

2、说的再具体一些。

兄的至少写的太多,使得数据联动关系不够清晰,我在28楼就将兄的表述更改了,A至少1;B击败A,B=A+8;C击杀B,C=B+16=A+24

代入兄举得具体的例子:潘凤至少1,华雄=潘凤+16,关羽=华雄+16;
这种表达方式比华雄至少17、关羽至少33更好,因为它体现了关羽、华雄的武力只随着潘凤的武力变化而变化;同理,赵云、吕旷的武力也只是随着岑璧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就能清楚的看出问题所在:潘凤和岑璧的武力关系怎么办?我反对的就是在这里搞规定

从兄的描述来看,似乎根本不准备从潘凤和岑璧这个关系入手,兄似乎准备从关羽、赵云入手,这当然也可以:
华雄=关羽-16,潘凤=华雄-16;吕旷=赵云-16,岑璧=吕旷-16;只要先给出关羽和赵云的关系即可。这似乎是兄的所谓第二阶段

这究竟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啊?这还有必要进行兄的第一阶段的自下而上吗?(问题我觉得我阐述的够清楚了,来点红字,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1-1 15: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甲乙丙jyb 的帖子

呵呵,看看甲兄对自下而上的理解,我只能说甲兄的思维进入不了自下而上的方式 。 。 。

看到有对武评没兴趣人在帖子里质疑武评是没有意义的事;不过没想到热衷武评的人会说其他人的武评系统是没有意义的……看来在甲兄心目中,只有甲兄自己的武评才是唯一有意义的武评了,是吧?

祝甲兄新年快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10-1-2 10: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10-1-1 15:37 发表
呵呵,看看甲兄对自下而上的理解,我只能说甲兄的思维进入不了自下而上的方式 。 。 。

看到有对武评没兴趣人在帖子里质疑武评是没有意义的事;不过没想到热衷武评的人会说其他人的武评系统是没有意义的…… ...

1、兄问我为何反对自下而上的分档理论,我想我这专门一贴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很明显,我不是针对兄,兄的自下而上分档理论(起评分至少1等)是个新理论,以前闻所未闻,虽然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2、我反对什么样的自下而上分档理论,估计兄应该明白,我也不是今天才开始反对,在琅琊我反对的很多;凡是提到战胜一流就是超一流的,我就从自下而上的分档理论反对起;这是一个误导了许多人的分档理论,纠正起来也很麻烦。

3、有漏洞的理论也是有意义的,曾经都对武评作出过贡献,但是如果任由一个有漏洞的理论继续下去,武评是不能进步的。

祝兄新年快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1-2 11: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甲乙丙jyb 的帖子

1、以前闻所未闻,这不就闻到了 ^_^

2、兄以前不知道我的自下而上的核心思路,现在应该知道了吧。

3、兄前帖的意思似乎应该是指我的武评系统无意义吧?(兄:末流向上推是多此一举)怎么又再说“有漏洞的理论也是有意义的了”?
到底我的武评系统是有漏洞还是没漏洞?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10-1-3 13: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10-1-2 11:04 发表
1、以前闻所未闻,这不就闻到了 ^_^

2、兄以前不知道我的自下而上的核心思路,现在应该知道了吧。

3、兄前帖的意思似乎应该是指我的武评系统无意义吧?(兄:末流向上推是多此一举)怎么又再说“有漏洞的 ...

我反对的东西很清晰,自然有人会对号入座,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1-3 2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3 13:40 发表


我反对的东西很清晰,自然有人会对号入座,呵呵。

是啊,我知道兄反对的是提到“战胜一流的就是超一流”后,不能解释这个一流的来源的系统;像我这样可以把“战胜**的就是##”的表述一直传递下去,直到一个最小起点的,自然不在兄的反对之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10-1-3 2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10-1-3 21:07 发表

是啊,我知道兄反对的是提到“战胜一流的就是超一流”后,不能解释这个一流的来源的系统;像我这样可以把“战胜**的就是##”的表述一直传递下去,直到一个最小起点的,自然不在兄的反对之列了。

兄现在的新分档理论我都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我甚至觉得兄是为了分档而分档。

还是等兄根据自己的分档理论作出结论再说吧。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发表于 2010-1-4 0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2 10:14 发表


1、兄问我为何反对自下而上的分档理论,我想我这专门一贴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很明显,我不是针对兄,兄的自下而上分档理论(起评分至少1等)是个新理论,以前闻所未闻,虽然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2、我反对 ...

“战胜一流就是超一流”有什么问题吗?莫非甲兄认为败给一流才是超一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1-4 09: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3 21:39 发表


兄现在的新分档理论我都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我甚至觉得兄是为了分档而分档。

还是等兄根据自己的分档理论作出结论再说吧。呵呵。

呵呵,兄可能又没看我前面的帖子,那就复述一下:

——目的是确定武将的下限,用处自然是根据武将下限推出其对手的下限;进而通过连续比较,确定多个不同武将下限。

结论可多呢,前面不也有举例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10-1-4 10: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10-1-4 09:52 发表


呵呵,兄可能又没看我前面的帖子,那就复述一下:

——目的是确定武将的下限,用处自然是根据武将下限推出其对手的下限;进而通过连续比较,确定多个不同武将下限。

结论可多呢,前面不也有举例吗~

兄的武评思想早就进入了“差距”层次;确定关羽和华雄、华雄和潘凤的差距是很重要的,应该是我们的共识;

至于规定潘凤的武力下限至少是1、还是至少10,我看不出有何明显作用,似乎就是为了证明兄的自下而上而存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1-4 10: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 甲乙丙jyb 的帖子

这是为了绕开循环论证的辅助系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10-1-4 11: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10-1-4 10:41 发表
这是为了绕开循环论证的辅助系统。

我感觉靠这个是不可能绕开的,将一些“对谁确定谁还搞不清楚的人”绕的头晕,倒是有可能的。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4 11: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1-4 11: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5 甲乙丙jyb 的帖子

甲兄应该不会晕,估计大家也不会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10-1-5 09: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以往创建分档理论的出发点是:
(1)先粗略的给武将的武力定位;
(2)然后同档次内再精确排位。
所以,以往的自下而上的分档理论都直接规定了末流,并由此推导出其他武将的档次。

2、而兄的分档理论连这个先粗略的确定档次都还未能做到:兄的末流起只确定了下限至少是末流,除非兄又确定出上限,不超过末流。

所以我之前奇怪兄这个理论是干什么用得,现在看来,兄的理论发布的过早,现在讨论也为时过早。就当我是反对古道杀手兄的分档理论的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1-5 10: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甲兄有甲兄的思维方式,自然不会考虑上限、下限的区别了。

可以试着分析一下两者区别:

确定下限用处大着呢,先确定下限,然后再自上而下时,就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
如果一开始就自上而下,没有考虑落脚点的时候,不也是只能确定上限而不能确定下限吗?

再看甲兄是怎么解决自上而下落脚点问题的呢?很简单,就是甲兄的回合数对应武力差距的那张表,定死了差距,自然就有落脚点了。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差距表有一个问题与两点不同意见:

1、就是快速斩杀的战例。事实上甲兄也只能定出一个上限,而没有真正的落脚点。如果一定要甲兄给出单一数值来,估计甲兄会以上限那个数值表示,这个和自下而上只有下限也差不多吧。

2、差距表太细,如一合、不一合、只一下分成了三类,其之间武力都有1点的差距,个人认为没有必要。
当然甲兄这么分也是可以的。

3、击败与击杀不同,甲兄自己也承认可能有一些提前败走;因此将败走特别是较少回合数的败走对应成固定武力差距,定死差距从而得到自上而下落脚点的方法,个人并不赞同。
当然甲兄这么对应也是可以的。

甲兄可以将在下的系统,理解成考虑到这一个问题与两点不同意见后,所作的尝试。

[ 本帖最后由 dddzz 于 2010-1-5 10:3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10-1-5 1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确定下限用处大着呢,先确定下限,然后再自上而下时,就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
===========================================
其他人的自下而上分档理论有实实在在的落脚点,那就是末流(虽然我反对);但兄没有,兄全是不确定的,全是某某流至少之类的描述。

2、就是快速斩杀的战例。事实上甲兄也只能定出一个上限
================================
我只有秒杀战例定不下来,因为无论怎么弱,充其量就是被秒杀,确实不好定。

3、差距表太细,如一合、不一合、只一下分成了三类,其之间武力都有1点的差距,个人认为没有必要。
================================
如果对比友盟的差距表,兄会发现这个差距表确实是分的更细,考虑了书中全部的不同回合数,基本没有简化。
原因也很简单,作者既然写出了差异,就要有所体现,这是后来想通的,特意区分的。

4、击败与击杀不同,甲兄自己也承认可能有一些提前败走;因此将败走特别是较少回合数的败走对应成固定武力差距,定死差距从而得到自上而下落脚点的方法,个人并不赞同。
==================================
有可能提前败走的一律不考虑,除非能够论证到很可能提前败走。
如果有可能提前败走也考虑,那么将会离我的武评目标越来越远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10-1-5 11: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10-1-5 11: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 甲乙丙jyb 的帖子

1、我说的落脚点是具体的数值,如华雄的下限17,这是可以确定的。自上而下的时候,这些数值就是落脚点,是实实在在的。

2、不好定,但还是定了,对吧。

3、在数合、数十合、不详合等问题上,甲兄的人为简化力度也不小啊。

4、这类问题甲兄文中采用“事后解释”的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变相的事前解释。即事后解释的有可能≈事前解释的很可能。

[ 本帖最后由 dddzz 于 2010-1-5 11:36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8 08: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70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