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受到质疑的武评常理。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8 11: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0-28 11:12 发表
1、恐有失战例中均未出现上下风的直接描写,但经常出现不分胜负。
2、出现上下风的直接描写时均未出现恐有失,也不出现不分胜负。

这如何能让别人接受恐有失表示下风呢。

1、担心的是未发生的事情,本就没有分输赢何来胜负?只是被担心的一方看起来让人不省心而已。
2、上下风总不可能和败象相提并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0-28 12: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9 劣弧 的帖子

“恐”表示两个意思,一是担心出现坏结果,二是不能确定是不是会发生,并不表示能力不够或劣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sy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63
编号 558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9-10-28 12: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劣弧 于 2009-10-28 11:34 发表
1、将近操寨,见左边一望林木茂盛,恐有伏兵而回(被伏击既是劣势)
2、但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若留此,恐有不便。(似乎牵连不大)
3、我非欲夺城,因令弟张飞在此,恃酒杀人,恐有失事,故来守之耳( ...

真是失望,没有一条是关于武将之间的单挑对战......根本不能类比。好吧,退一步来说,就算能类比好了,就简单拿“恐有伏兵”来说,你的推理是,如果真的有伏兵,那么就是劣势,这能证明什么?翻译到“恐有失”一条就是:如果真的有失,那么就是下风了。这不是废话么?如果没有伏兵呢,那不就有可能是优势了。仍然没有摆脱本帖的痼疾:把一个预判的可能性直接置于实际发生状态,但是在这么多场武将单挑的恐有失上,几乎没有能把这种可能性真正转化为实际情形的证据。我不是要排除恐有失是真的有失的可能,问题是恐有失根本就推导不出真的有失。

[ 本帖最后由 ysy 于 2009-10-28 12:4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8 12: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2 马岱 的帖子

马岱兄,不确定会不会发生的事的如果发生了,结果是很糟的,这一点你不反对吧?

[ 本帖最后由 劣弧 于 2009-10-28 12: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8 13: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ysy 于 2009-10-28 12:37 发表

真是失望,没有一条是关于武将之间的单挑对战......根本不能类比。好吧,退一步来说,就算能类比好了,就简单拿“恐有伏兵”来说,你的推理是,如果真的有伏兵,那么就是劣势,这能证明什么?翻译到“恐有失” ...

恐有失是担心有失,兄台不是说过同事打架你不会关心么?可演义鸣金者和被鸣者最多的是同事关系,他们鸣金为何?作者先表述那一边有失的可能,其意思就是做为作者告诉我们谁先退的赛,即表明了双方以命相博,未被人担心的一方至少是大于等于被鸣金召回的武将。反过来被召回的武将最多等于未被担心的武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0-28 13: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9 劣弧 的帖子

劣弧所举的例子与我们讨论的话题有所不同,不同在何处呢?至少两处:

一是恐的含义,前面马岱兄已经说过了,我也强调一下,恐有担心的意思,多半事件已发生;也有疑虑、不确定的意思,多半事件未发生。这两个意思相互之间有区别,不能混在一起理解。

二是恐的主体
我们之前讨论的是,AB单挑时,C 恐A有失……也就是说这里有个关键点:产生“恐”这个想法的并非事件当事人而是第三方。

再回过来看劣弧兄的所举例子,很多例子与这个关键点都不符,是当事人自己在恐。
如果套到前面我们讨论的话题上,就成了,AB单挑时,A恐有失……这与我们之前讨论的可是差别大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8 13: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0-28 12:01 发表
“恐”表示两个意思,一是担心出现坏结果,二是不能确定是不是会发生,并不表示能力不够或劣势。

我不认为恐是不能确定是不是会发生,而是至少大于50%赌定一件事情的发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8 13: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0-28 13:16 发表
劣弧所举的例子与我们讨论的话题有所不同,不同在何处呢?至少两处:

一是恐的含义,前面马岱兄已经说过了,我也强调一下,恐有担心的意思,多半事件已发生;也有疑虑、不确定的意思,多半事件未发生。这两个 ...

我不认为这是第三人的视角,很明显谁先恐有失是作者的视角。我所指的是当人出现这个恐有……的考虑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对己方有一定的威胁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0-28 14: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马岱兄,不确定会不会发生的事的如果发生了,结果是很糟的,这一点你不反对吧?
--如果真发生了,结果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的,要不然也没必要“恐”了。
但要说一定很糟糕,也不是。
韩浩拍马向前谏曰:“赵云诱敌,恐有埋伏。”惇曰:“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遂不听浩言,直赶至博望坡。一声炮响,玄德自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夏侯惇笑谓韩浩曰:“此即埋伏之兵也!吾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罢兵!”

我不认为恐是不能确定是不是会发生,而是至少大于50%赌定一件事情的发生!
--50%之说没有依据,判断经常是错的,判断是否准确不仅与得到的信息有关,还与判断者自身有关,比如同样的事情诸葛亮就料定张飞、黄忠对张合是用计,刘备却不放心。

[ 本帖最后由 马岱 于 2009-10-28 14:0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0-28 14: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劣弧 于 2009-10-28 13:23 发表

我不认为这是第三人的视角,很明显谁先恐有失是作者的视角。我所指的是当人出现这个恐有……的考虑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对己方有一定的威胁了!

不牵涉作者意图,作者笔下的第三人视角;牵涉作者意图,就两说了。
你的例子里当人出现恐……的考虑时,多数是预估有一定的威胁,并不是威胁已经发生到头上了。而之前讨论的恐有失=场面下风,则是威胁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这就是区别。
用你的话说——当人出现这个恐有……的考虑的时候,实际上还是预估可能会对己方有一定的威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将军高览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9
编号 310576
注册 2009-2-11


发表于 2009-10-28 15: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劣弧 于 2009-10-28 11:38 发表

很简单,甲兄会把处于下风的武将直接低于另一个武将,而在张飞的这种情况他不认同,并用另一种方式为他的恐有失推导。这就好比:
1、1+1=2
2、某种情况不是
当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自然是另一种计算方法!

真可笑,你不是讨论张飞马超是否属于特殊情况吗?怎地老是唠唠叨叨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你不是说甲先生认为张飞战马超在甲兄的武评中属于特殊吗?寡人已经把甲兄的原话都引出来了:A,通常情况下,被观战人员先恐有失的一方武将处于下风。1、3、4、(马超战张飞,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你还在那儿嘴硬,有意思吗?
本来就是讨论在甲兄看来张飞战马超的恐有失是否属于甲兄观点里面的特殊情况,而甲兄也自己说了,张飞马超恐有失属于常理范围内、不属于特殊情况。甲兄的原话白纸黑字摆在那里,你却故意说些其他问题。真不知道你反反复复个没完没了想干嘛,连个自己理解错误都不敢承认,和你讨论真是白费口舌。

帖子在这儿摆着呢,甲兄的原话很多人也都看过,相信众网友也看在眼里了。寡人实在没有心思听你继续避主题不谈而唠叨个没完。寡人走了,你爱一个人磨叽你随便。

[ 本帖最后由 将军高览 于 2009-10-28 15: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发表于 2009-10-28 18: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高将加油,老夫给你捧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8 18: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将军高览 于 2009-10-28 15:13 发表

真可笑,你不是讨论张飞马超是否属于特殊情况吗?怎地老是唠唠叨叨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你不是说甲先生认为张飞战马超在甲兄的武评中属于特殊吗?寡人已经把甲兄的原话都引出来了:A,通常情况下,被观战人员先 ...

^_^,张飞和马超之战当然是特殊关系,特殊到即使认为恐有失为下风的甲兄也没有把张飞的武艺小于马超!还不特殊么?当然我认为的特殊和LZ认为的特殊或许不一样。但“通常情况”和“没有特殊情况”意思不一样吗?还是我的总结那句话和甲先生的话有质的区别?高将军,在友盟你就阴了我一回,要说记仇也是我记仇,怎么倒向高将被我阴了一样,从我介入这个帖子起就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不是可笑么?
我从未说过我的话代表楼主,不过我的总结楼主那句话一定是没有任何错误的。我说甲兄的只有俩电:
1、没有特殊情况,甲兄将恐有失判定位下风或者更危险的情况(这是我总结的)有没有错误?你喷我的帖子就是这句话开始的!高将军,男人的心眼太小没好处!
2、我分析的,甲兄将张飞对马超的恐有失做的另一种推导,即便甲兄认为张飞下风也把俩人的武艺对等。说实话,即便有啥不对,也是我和甲兄的问题,和你高将军有个毛线关系?瞧你那大张旗鼓的样,不明白的还以为我是你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个帖子我一直再忍让,结果你一再登鼻子就上脸,不就是友盟那点破事,我都没计较,你倒还真记在心上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发表于 2009-10-28 18: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高将被人称为五虎将之一,岂能退却,换马继续再战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8 18: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0-28 14:05 发表
马岱兄,不确定会不会发生的事的如果发生了,结果是很糟的,这一点你不反对吧?
--如果真发生了,结果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的,要不然也没必要“恐”了。
但要说一定很糟糕,也不是。
韩浩拍马向前谏曰:“赵云 ...

不对,伏兵本就不是刘备,刘备是更大的诱饵。
至于张飞那段属于特殊情况,而且刘备也并未对张飞恐有失不是?马兄认为呢?

[ 本帖最后由 劣弧 于 2009-10-28 18: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8 18: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0-28 14:49 发表

不牵涉作者意图,作者笔下的第三人视角;牵涉作者意图,就两说了。
你的例子里当人出现恐……的考虑时,多数是预估有一定的威胁,并不是威胁已经发生到头上了。而之前讨论的恐有失=场面下风,则是威胁已经实 ...

在预估都有一定危险,已经发生的情况恐有失不就很清楚了?场面下风不等于败象。比如A和B的武艺力气相差不大,体力有区别,60分钟也许俩人难解难分,80分钟以后呢?作者就是在这里阐明了,这场战斗的中止方。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作者的视角,第一,在单挑恐有失中很少涉及担心人的心理,所以以他的行为判断场面无从下手。第二,有时候担心的人是路人甲,路人甲连原型都没有何来其他?所以我认为单挑的恐有失是作者对这场战斗的一次注解,这场战斗作者倾向某一个人的注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剑侠赏蝶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7
编号 51576
注册 2005-10-22


发表于 2009-10-28 19: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说服一个人,实在是太困难了。
要说服一个像马岱这样的人,实在是难上加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0-28 19: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劣弧 于 2009-10-28 18:29 发表

不对,伏兵本就不是刘备,刘备是更大的诱饵。
至于张飞那段属于特殊情况,而且刘备也并未对张飞恐有失不是?马兄认为呢?

你举的那些例子也不全都是恐有失嘛。

刘备对张飞和黄忠的担心是显而易见的,而刘备和诸葛亮完全不同的表现也是显而易见的,判断一件事情不仅取决于得到的信息,还与判断者本身特点有关,你承认这一点吗?夏侯惇和韩浩也是如此,韩浩“恐有伏兵“,夏侯惇不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0-28 19: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剑侠赏蝶 于 2009-10-28 19:07 发表
要说服一个人,实在是太困难了。
要说服一个像马岱这样的人,实在是难上加难。。。

呵呵,至今为止我都期待着有人能对恐有失表示下风有一个系统的解释,可一直没有看到,只看到想当然的定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9 06: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发表



QUOTE:
1、恐有失战例中均未出现上下风的直接描写,但经常出现不分胜负。
2、出现上下风的直接描写时均未出现恐有失,也不出现不分胜负。

这如何能让别人接受恐有失表示下风呢。

马兄我举俩个例子
【两骑相交,战三十余合,胜负未分。陈生见张虎力怯,飞马挺枪出阵,要来双斗】罗本
【李异见谢旌败了,慌忙拍马轮蘸金斧,接战张苞。与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吴军中裨将谭雄,见张苞英勇,李异不能胜】毛本
这俩个例子能否说明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劣弧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69
编号 315905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09-10-29 06: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0-28 19:49 发表

你举的那些例子也不全都是恐有失嘛。

刘备对张飞和黄忠的担心是显而易见的,而刘备和诸葛亮完全不同的表现也是显而易见的,判断一件事情不仅取决于得到的信息,还与判断者本身特点有关,你承认这一点吗?夏 ...

我举的例子是回复dddzz兄的,即将恐有……的案例,到底是什么情况。
对已经发生单挑的判断和未在眼前的遥判自然是俩种概念,但是这个恐有……是明显难以应付的局面。带入单挑,为什么只强调一方恐有失强行分开,不能双方共同有失一齐鸣金呢?这中间总有玄机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0-29 08: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劣弧 于 2009-10-29 06:33 发表


马兄我举俩个例子
【两骑相交,战三十余合,胜负未分。陈生见张虎力怯,飞马挺枪出阵,要来双斗】罗本
【李异见谢旌败了,慌忙拍马轮蘸金斧,接战张苞。与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吴军中裨将谭雄,见张苞英 ...

这两个例子都没有出现“恐有失”,因为战场形势很明显了,所以直接采取措施补救了,还“恐”什么。“恐”表示未发生,“恐”表示不确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0-29 08: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劣弧 于 2009-10-29 06:54 发表

我举的例子是回复dddzz兄的,即将恐有……的案例,到底是什么情况。
对已经发生单挑的判断和未在眼前的遥判自然是俩种概念,但是这个恐有……是明显难以应付的局面。带入单挑,为什么只强调一方恐有失强行分 ...

双方都恐有失急鸣金的只有一例,就是庞德战关羽,双方皆恐有失急鸣金,但从概率上来说,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

为什么只强调一方恐有失?首先这种思路把双方的旁观者放在对等的基础上去比较,但事实是双方经常是不对等的,比如张飞有兄长兼主帅刘备,吕布、马超都没有,许褚有主帅曹操,马超没有,黄忠有主帅韩玄,关羽没有。其次旁观者各有特点,有些是特别亲密(关平),有些是关心则乱(刘备),有些则眼光可能有问题(曹军士兵、韩玄),不能简单比较。

就象前面列举的一样,张飞无论是对吕布还是对马超,打到100回合刘备就恐有失了,而许褚与马超打到100回合,曹操没什么反应,说明作者并未暗示恐有失即表示下风的一种状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10-29 08: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对恐有失表示下风主要有两点意见。

1、我反对一刀切,不能所有的恐有失都表示一个状态,各场景情况是不同的。
2、下风最多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确定下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ddzz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43
帖子 1696
编号 33797
注册 2005-3-2
来自 长江以南


发表于 2009-10-29 08: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劣弧 于 2009-10-28 18:46 发表

在预估都有一定危险,已经发生的情况恐有失不就很清楚了?场面下风不等于败象。比如A和B的武艺力气相差不大,体力有区别,60分钟也许俩人难解难分,80分钟以后呢?作者就是在这里阐明了,这场战斗的中止方。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作者的视角,第一,在单挑恐有失中很少涉及担心人的心理,所以以他的行为判断场面无从下手。第二,有时候担心的人是路人甲,路人甲连原型都没有何来其他?所以我认为单挑的恐有失是作者对这场战斗的一次注解,这场战斗作者倾向某一个人的注解! ...

1.上风方一样可以预估到风险,而且武评评的是已经表现出来的能力,预估的情况不能作为评判武力的依据。
2.可以从担心人的身份直接作出相应的判断,正因为担心人有时是兄长、有时是儿子、有时是路人甲,所以不能搞一刀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9-10-29 09: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劣弧 于 2009-10-29 06:33 发表

【两骑相交,战三十余合,胜负未分。陈生见张虎力怯,飞马挺枪出阵,要来双斗】罗本
【李异见谢旌败了,慌忙拍马轮蘸金斧,接战张苞。与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吴军中裨将谭雄,见张苞英勇,李异不能胜】毛本
这俩个例子能否说明问题?



这个两个例子我来说出个人见解,朋友不介意吧?

例子1是我能记得起的读过古典小说中写了不分胜负后还写一方劣势的唯一特殊例子!
个人认为(当然只是个人见解)唯一解释就是在‘胜负未分。’和‘陈生见张虎力怯,’之间有个时间差,比如说30回合不分胜负,又打了10回合就分出高下了,只不过古文或半白话文一般比较简洁,把中间的时间差没有提及而已。就是这个原因毛本将这个容易出现误会的‘不分胜负’删掉了!

例子2只是说‘李异不能胜’,’不能胜‘包含了’平手‘和’失败‘两个意思,这里的不能胜就是拿不下的意思,符合逻辑!后来的暗箭伤人也就是想取胜的行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0-29 11: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ysy 于 2009-10-26 22:54 发表

你认为就认为了?除了恐有失,战场上从哪个地方看出张飞低于对手了?你自己找不出举证自己观点的理由,却非要别人举证否认你观点的理由,举证出来了那些战例统统算特殊战例,举证不出的统统算作证明你的观点? ...

除了“让人更担心”,没有别的了。
正如颜良除了击败徐晃之外没有别的证据能够证明颜良强于徐晃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0-29 1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0-26 22:58 发表
1、什么地方不公平?我认为这两处都是张飞让人更担心,这两处表现张飞都低于对手。
--甲兄认为在100回合时张飞表现不如马超啰,而许褚表现和马超差不多啰。实力强的张飞表现还不如实力差的许褚,甲兄的系统中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吗?

2、阵前单挑一般都有掌握鸣金收兵权利的人,例如:
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
忠正要激渊厮杀。两将交马,战到二十余合,曹营内忽然鸣金收兵
按常理推测,吕布、马超军中也应该有,具体是谁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每支部队都有掌握鸣金收兵权利的人,但行使权力会是一样的么?

3、兄解释了那么多,我不想评论。我只想强调一点,如果兄所给的原因不够有力,那就是在各个战例中搞双重标准,随便举个可能性还不容易;如果兄所给的原因足够有力,我就作为反常情况处理。呵呵。
--我早就说过,恐有失的原因很复杂,不容易搞清楚,当然达不到有力的程度,我在恐有失上本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来双重标准?
倒是甲兄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有力过。

1、不能只看一战或者某一阶段甚至某一刀的表现,需要综合考虑。

2、事实上当然多少有点差异,但是我在武评文章中简化了,默认一样,除非能够证明确实不一样,且这个不一样确实影响很大。

3、个人认为:
(1)被对方击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武力弱于对方”,其他诈败、醉酒、受伤等原因不是不可能,而是可能性小于前者;一旦推翻这条常理,武评文章不用写了。所以,在武评爱好者中,这条常理被普遍认可,反对这条常理的多是不屑于武评、对武评泼冷水的非武评爱好者。
(2)被观战者恐有失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处于下风”,其他观战者看错了,观战者过度担心等原因不是不可能,而是可能性小于前者,一旦推翻这条常理,由于涉及战例不多,武评文章受到的影响不大,且部分人是准备通过自己的其他思路解决的,自然认可度便低了不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0-29 13: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将军高览 于 2009-10-27 11:53 发表

呼呼大笑,认可便是常理?你这也叫常理?你这已经不是马岱兄说的霸王条款了,你这简直是强奸民意。

我恐有失很正常,因为我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我不适合征战战场?呼呼大笑,像你这种人才不适合征战战场呢。 ...

1、这是我的武评文章中我所认定的常理,也是认可这条常理的网友的常理,至于是否包括兄我不知道,能得到多少人的支持或反对我也不知道,总之,我就这样认定了。目前的讨论与其说讨论,还不如说是我单方面在尽可能的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这条常理而努力。

2、兄在阐述单方面存在着关心行为,同意。只是跟我说的完全是两回事。以张、马之战来举例:
刘备对张飞关心,那么马超阵中有没有对马超关心的人呢?双方的关心程度如何比较?如果能够证明刘备对张飞达到100余合的关心程度大于马超方对马超的关心程度,那么自然可以从此角度来判定张飞未必处于下风。但是个人觉得没有办法先判定双方观战人员对本方武将的关心程度,所以简化处理,默认一样

不排除有人能够有力的证明在这一点上不一样。如果证明了这一点,当第二阶段刘备不再恐有失时,可以肯定张飞一定上风,因为由第一阶段可知:百余合的均势场面也会让刘备恐有失的。但是第二阶段的张飞又有何上风迹象呢?

QUOTE:
再拿演义里的战例来讲,黄忠出战吴将,刘备也是恐有失。结果呢,黄忠却是刀斩吴将。请问,这里如何能看出黄忠下风呢?

我说的恐有失不是指这个情况,主贴里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0-29 13: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0-28 09:47 发表


1.这个工作应该由Lz甲兄来做吧~
2.兄认为许马之战229合时谁上风?若马超上风枪还被别人挟住?若许褚上风还被迫弃刀?

我来做就我来做吧!前段时间写的,经过这次讨论,大概需要一些修改,但是战例已经很全了,如果谁有补充先谢谢了。

恐有失的认定

恐有失实际应该是“恐某种原因造成某种损失”之意。混战中的恐有失,通常都与单纯的武将武力无关,无需考虑,我们只需考虑单挑中的某一方恐有失。

一些战例中,还未开打本方就有人已经恐有失,这种恐有失的准确性或针对性都难以判定,也不考虑。例如:

(1)53回,关羽将要战黄忠,孔明恐关羽有失,让刘备前往接应。

(2)59回,夏侯渊将要战马超,曹操恐夏侯渊有失,慌自上马前来接应。

(3)62回,黄忠将要战泠苞、邓贤,魏延恐黄忠年老近他不得,愿相替。

(4)65回,张飞将要二战马超,刘备恐张飞有失,自披挂下关,直至阵前。

(5)86回,孙韶将要战曹丕,徐盛恐孙韶有失,令丁奉渡江接应。

如果这担心的某种原因交代的非常清楚,那么我们的判断是很简单的,例如:

(1)53回,关羽战黄忠,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

(2)58回,马超战曹洪,马超独自一人,恐被所算,乃拨马而回。

(3)59回,马超战许楮(非正常模式,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曹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

(4)65回,马超战张飞,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5)68回,张辽战凌统,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

(6)71回,黄忠战夏侯渊,夏侯渊的压阵官恐山凹中有伏兵,急鸣金收军。

(7)74回,关羽战庞德,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

(8)74回,关羽战庞德,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

(9)74回,关羽战徐晃,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

按常理来说,只有本方武将处于下风,本方其他人员才会先于对方人员产生担心的心理,才会采取措施。因为如果本方武将若处于上风,那么等着胜利的到来即可,上风方比下风方还担心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本方武将与对方处于均势,那么双方都等着分出胜负,也许双方也担心,但这种担心应该不会导致其采取措施。由此得出判定恐某人有失的一条推测性的结论:通常情况下,被观战人员先恐有失的一方武将处于下风。例如上述的1、3、4、7、9。

有人提出会不会双方就是处于均势或上风,但是战场是凶险的,观战者仍然因为过度担心而先采取措施?个人觉得战场上的武将们、士兵们早就了解、习惯了这种战场凶险,所谓上风也可以理解成就是对方比自己处境更凶险,如果连均势甚至上风都担心的沉不住气而采取措施的人,早就被战场淘汰了。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个采取措施的也许就是害怕了战场凶险即将被战场淘汰的人,但是这样的反常情形的判定是需要原文证据的。

2和6中显然马超和夏侯渊并未处于下风,我们判做中断,之前的回合数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双方的差距上限。8中,当前的关羽也并未处于下风,关平担心的是再战下去,关羽由于年老出意外的可能性很大。

5是较为特殊的1例,孙权肯定是接到了战报,知道了凌统在和张辽单挑,否则孙权应该是等凌统哨探回营,不会做出安排吕蒙接应的举动。但是孙权不在场,并不知道场上双方单挑的情形,但是他还是恐凌统有失,无非以下几种可能:

①孙权心中认定凌统不是张辽的对手,听说凌统这次的对手就是张辽,恐凌统有失;

②孙权担心曹军人数多于凌统;

③有人恐凌统有失,并报告了孙权;

本人支持第③种看法。如果是①的看法,那么孙权应该早点派人去接应,而不是等凌统和张辽单挑了50合才派人去,且当凌统回来后又提出“统愿敌张辽”的时候,孙权应该劝阻。如果是②的看法,那么孙权增派人马即可,继续实施“今曹操远来,必须先挫其锐气”的策略。第③种看法,既解释了孙权为什么恐凌统有失,又由于非亲眼所见,加上此前一战说明凌统与张辽即使有差距也很小,这才同意凌统再次出战张辽,自己“自引甘宁临阵观战”。由于被旁观者恐有失,所以凌统是处于下风的。

但从这个旁观者将恐有失报告孙权,再到孙权指派的人马接应之前,凌统与张辽的单挑应该还在继续,甚至从后来凌统主动要求敌张辽来看,凌统还未失去敌住张辽的信心。所以双方的差距应该适当缩小。

未交代担心的原因,是需要我们进行具体分析的,例如:

(1)16回,吕布战张飞,刘备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

(2)74回,关羽战庞德,关平恐有疏失,亦随后赶去。

在第(1)例中,刘备恐什么?有什么损失?都未交代,但是我们联系上下文,除了当前张飞在和吕布单挑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行动的交代,因此这里很可能是恐张飞有失。有人提出刘备会不会担心“吕布军四面渐渐裹将来”?如果刘备担心的是诸如此类的异常举动,原文应该会有交代的。

    在第(2)例中,当前单挑已经中断,关羽在追杀庞德,那么关平担心的显然就是这个追杀行为有可能遭到对方的暗算,与武力无关。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9 15: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49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