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美丽的误会——《老子》谈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4 00: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误会——《老子》谈

(1)

幼年时候,读古书经典,不懂居多,但觉得朗朗上口,意思浑然不知晓。《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据马王堆帛书甲本顺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全文是,“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这句话最早是从金庸小说里听来的,所谓黄裳所创之《九阴真经》上篇第一句就是这个。翻译一下老子的意思是,老天行的道,就像人拉弓射箭瞄靶子,抬得太高了就往下压一压,瞄得太低了就往上抬一抬;拉得太满弓了就放松一点,拉不起弦来就绷紧些。所以说啊,老天的道理就是把多出来的砍掉,把不足的补起来。而人的道理,却不是这样的,是不足的砍掉去补充多出来的。

按逻辑推理,肯定不过关,打个比方就把天之道定了性,这叫用特殊去覆盖普遍,违反事物外延的隶属关系,而且我们还没追究这个比方打得恰不恰当,但老子说的人之道虽然毫无论证,且似乎假定为与天之道对立,但我们觉得有道理,人总是贪得无厌,趋利避害,损不足而奉有余充分暴露人类“劣根性”。这当然是因为我们本身是人,故而有直接体验,天之道遂不知真伪了。

小时候却不是这么读法和理解法,“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的理解成了“损”是一物,“补”是一物。因此,该这么翻译:老天的道理本来就是,“损”这样的因子多出来了,而“补”这样的因子就压根不够。

这么一看,意思几近和原意相反。老天只干损事不干补事,真是刻薄。

不过,转念一想,老天天资刻薄的解读不正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非常靠近么?窃思歧义虽谬,然不至于大谬。一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水镜门生
(虾仁生煎)

许国公
河北东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2628
帖子 22586
编号 52409
注册 2005-11-4
来自 五谷轮回之所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9-10-4 08: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狐仙把孔二扔一边看老聃了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4 10: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水镜门生 于 2009-10-4 08:55 发表
狐仙把孔二扔一边看老聃了么

没扔,全在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romadream
(罗马之梦)

靖远侯
忠正军节度使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407
帖子 6663
编号 331839
注册 2009-7-29
来自 NZ


发表于 2009-10-4 10: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悼红狐 的帖子

那看的有些累了,两者冲突的地方还是不少的...我第一次看老子的时候居然是看蔡志忠漫画...现在想想还觉得好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4 10: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romadream 于 2009-10-4 10:10 发表
那看的有些累了,两者冲突的地方还是不少的...我第一次看老子的时候居然是看蔡志忠漫画...现在想想还觉得好看...

看什么都好,反正解无定论,找着自己休闲的方式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4 10: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
第四十八章说,“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我一直没觉得我的理解有什么问题,而且自己常年反复揣摩《老子》全书的意思后,也觉得挺符合,并不有龃龉之处。读书读到构成了心证,那就是说此书已经可以被“判刑”了,搞定了。

然而,李零那本《人往低处走》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说法,如果李零说法理解无误,那我又一次华丽地“被误会”了。

李零说,“学习知识,总是越来越多;琢磨道理,总是越来越少……专业化的知识分子,本事大,主要看谁读书多。”

他的意思是,道理书里也有,因此书读得越多,书里的道理就径直得到了,而不用自己去琢磨,因此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也就可以少了。

我的理解是,书跟道就是仇人,道可道,非常道,凡是书里被道出来的,全是伪道,因此越近书者,离道越远。读书越多者,获得道越少。

《老子》里面还有诸如“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以及类似五色令人盲,五音令人聋,五味使人口爽这样的说法,皆是“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的另一个版本。

我觉得“被误会”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有一位极其强大的同盟——庄子。《庄子•知北游》篇说:“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可见庄子的理解和我不差,至于为什么解礼为学,可以看我的另一篇《<论语>内证》。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9-10-4 10: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车夫
(厄瑪奴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03
编号 72388
注册 2006-6-12
来自 奇夢の楽園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0-5 01: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10-4 00:31 发表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看得透徹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水镜门生
(虾仁生煎)

许国公
河北东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2628
帖子 22586
编号 52409
注册 2005-11-4
来自 五谷轮回之所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9-10-5 17: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不知道会不会谈到老子的女权思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8 15: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段话讲的是养生,老子最重养生,什么都不如身体重要,连国家都不如身体重要,因此要养生。

        “出生入死”是本章的总括,“以其无死地也”是本章的结论。全段写的是生如何成了死,结论就是再怎么折腾也不死。这层意思诸家皆无太大的异议。问题出在“十有三”上,这是一道数学题。老子把人分成三类,每类各占“十有三”。

        我的理解是“十有三”是十分之三,那么三个“十有三”就是十分之九,也就是说除了这三堆人外,应该还有十分之一的剩余人。王弼注说,“犹云十分有三分”,意思就是十分之三,但杨兴顺、李零两位先生在翻译的时候都翻译成“三分之一”。十分之三和三分之一看着差不多,其实差了,差了三十分之一。这样杨李二位先生翻译出来之后,就只有三类人,没有隐藏起起来的第四类人,于是下面的翻译就必须得改。

        认为是“三分之一”的人这样解释,世界上,在生长期间的人有三分之一,走向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一,从生长期转向死亡期的人有三分之一。所谓处于生长期的人不外乎青少年,走向死亡期的是老年,从生长期转向死亡期的人就是中壮年了。人生就是一个坎,人生七十古来稀,翻过四十五就等于进入了从生长期转向死亡期。

        我觉得这么理解不通。遂取“十分之三”意,翻译过来应该是,天生就命长的占了十分之三,天生就命短的占了十分之三,明明天生命长却自己折腾了短命的占十分之三。这样,就剩下一类,剩下的一类就是无所谓天生,都能给自己把命搞得老长的就是潜藏起来的十分之一。这样的人就是此章中,后面写的,“善摄生者”。

        此种人,过景阳冈遇不见老虎,打击黑恶势力不用穿防弹衣。老虎见了他就主动去剪指甲拔牙,黑恶势力见了他就主动缴械投公安。反正就是怎么都死不了,自然也就“无死地”了。

        到底谁说的较为靠谱,我觉得还得先把数学题解出来才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rui19
(书僮)

白衣伯爵
谏议大夫
★★★★

Rank: 12Rank: 12Rank: 12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17
帖子 1108
编号 77538
注册 2006-8-2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9-12-9 21: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有意思,过来学习一下。
这样比较一下还是不错的,读者愿意怎么理解就看各自的爱好和需要了……只是,已经沦落到 不看解释几乎都看不懂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9 07: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12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