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韦编三绝
»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塌鼻子先生撰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449
1/15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塌鼻子先生撰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
发表于 2009-8-10 10: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塌鼻子先生撰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第一批
钱谦益3(1582—1664)
徐霞客传
游黄山记
题塞上吟卷
黄道周1(1585—1646)
在徽州寄家书
王猷定4(1598—1662)
汤琵琶传
李一足传
义虎记
钱烈女墓志铭
查继佐1(1601—1676)
徐光启传
朱鹤龄2(1606—1683)
西郊观桃花记
同里顾氏梅林记
傅山1(1607—1684)
仕训
林嗣环1(1607—?)
口技
金人瑞4(1608—1661)
与嵇匡侯书
与任升之
与熊素波
与家伯长文昌
吴伟业1(1609-1671)
张南垣传
黄宗羲7(1610—1695)
原君
原臣
柳敬亭传
过云木冰记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怪说
与陈介眉庶常书
彭士望1(1610—1683)
九牛坝观抵戏记
李渔1(1610—1680)
芙蕖
周亮工1(1612—1672)
与某
归庄3(1613—1673)
送顾宁人北游序
与王于一
洞庭山看梅花记
顾炎武21(1613—1682)
复庵记
吴同初行状
书潘吴二子事
与友人论门人书
《广宋遗民录》序
生员论(中)
与友人论学书
正始
清议
廉耻
与友人辞祝书
与李中孚书
与王虹友书
与三侄书
与人书
与人书十
与叶讱庵书
尤侗1(1617—1704)
答黄九烟
侯方域7(1618—1655)
李姬传
马伶传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王猛论
答田中丞书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
答孙生书
施闰章3(1618—1683)
游九华记
就亭记
送杜审舒归里序
周容3(1619—1679)
芋老人传
小港渡者
鹅笼夫人传
王夫之4(1619—1692)
论梁元帝读书
自题墓石
小云山记
桑维翰论
顾有孝1(1619—1689)
与吴汉槎书
毛先舒1(1620—1688)
戴文进传
汤传楹1( )
与展成
顾景星1(1621—1687)
蔡邕论
毛奇龄1(1623—1716)
重刻《杨椒山集》序
魏禧6(1624—1681)
吾庐记
大铁椎传
复六松书
留侯论
瓶庵小传
与李翰林书
汪琬4(1624—1691)
江天一传
传是楼记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周忠介公遗事
王弘撰1( )
与赵韫退大参书
宋起凤1( )
核工记
沙张白1(1626—1691)
市声说
汤斌1(1627—1687)
《石坞山房图》记
叶燮1(1627—1703)
《南游集》序
姜宸英1(1628—1699)
《奇零草》序
朱彞尊4(1629—1709)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
游晋祠记
叶妪冢铭
《看竹图》记
唐甄1(1630—1704)
室语
陆陇其1(1630—1692)
崇明老人记
郑日奎3(1631—1673)
醉书斋记
游钓台记
与邓卫玉书
宋荦1(1634—1713)
游姑苏台记
王士祯9(1634—1711)
吴顺恪六奇别传
书剑侠事
与汪苕文
焦山题名记
登燕子矶记
西城别墅记
游瓦官寺记
游金陵城南诸刹记
唐人万首绝句选序
田雯1(1635—1704)
游太室记
邵长蘅2(1637—1704)
阎典史传
夜游孤山记
廖燕2(1644—1705)
选古文小品序
金圣叹先生传
孔尚任2(1648—1718)
《桃花扇》小识
答黄交三
查慎行2(1650—1727)
种草花说
自怡园记
戴名世23(1653—1713)
穷鬼传
醉乡记
画网巾先生传
芝石记
邻女说
慧庆寺玉兰记
河墅记
盲者说
钱神问对
数峰亭记
游大龙湫记
八月庚申及齐师哉于乾时我师败绩
吴江两节妇传
鸟说
张贡五文集序
赠赵骖期序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
与余生书
与刘言洁书
与刘大山书
杨维岳传
吴他山诗序
答张伍两生书
乙亥北行日记
赵执信1(1662—1744)
原山狼
方苞34(1668—1749)
狱中杂记
左忠毅公逸事
高阳孙文正公逸事
游雁荡记
通蔽
余石民哀辞
田间先生墓表
送王篛林南归序
送刘函三序
陈驭虚墓志铭
辕马说
又书货殖传后
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
古文约选序例
再至浮山记
逆旅小子
南山集序
孙征君传
与来学圃书
与程若韩书
杨千木文稿序
何景桓遗文序
与孙以宁书
与王昆绳书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二贞妇传
高节妇传
书孝妇魏氏诗后
婢音哀辞
白云先生传
记寻大龙湫瀑布
送左未生南归序
武季子哀辞
送冯文子序
沈德潜1(1673—1769)
游虞山记
谢济世1(1689—1757)
戆子记
郑燮6(1693—1765)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画竹题记二则
杭世骏1(1695—1772)
师制服议
胡天游2(1696—1758)
书侯振东
命说
刘大櫆20(1698—1779)
游三游洞记
游万柳堂记
论文偶记(节录)
《海舶三集》序
窦祠记
祭舅氏文
胡孝子传
息争
章大家行略
张弘勋诗集序
游晋祠记
送姚姬传南归序
程易田诗序
恐吠一首别张渭南
答吴殿书
马湘灵诗集序
游大慧寺记
无斋记
樵髯传
骡说
彭端淑1(1699—1779)
为学一首示子侄
全祖望5(1705—1755)
梅花岭记
亭林先生神道表
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阳曲傅先生事略
朱仕琇2(1715—1780)
《兰陔爱日图》记
《溪音》序
袁枚22(1716—1798)
黄生借书说
游黄山记
祭妹文
随园记
书鲁亮侪
与程蕺园书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游桂林诸山记
游武夷山记
游黄龙山记
所好轩记
答彭尺木进士书
浙西三瀑布记
游庐山黄崖遇雨记
游丹霞记
游仙都峰记
书潘荆山
书《王荆公文集》后
答汪大绅书
与稚存论诗书
上尹制府乞病启
再答尹公
程晋芳1(1718—1784)
文木先生传
纪昀1(1724—1805)
与余存吾太史书
蒋士铨1(1725—1785)
《鸣机夜课图》记
王昶1(1725—1806)
游珍珠泉记
赵佑1(1727—1800)
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阮葵生1(1727-1789)
日读三百字
钱大昕2(1728—1804)
弈喻
万斯同先生传
毕沅1(1730—1797)
岳飞
姚鼐24(1732—1815)
《古文辞类纂》序
左仲郛浮渡诗序
游媚笔泉记
登泰山记
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
复蒋松如书
复鲁絜非书
《泰山道里记》序
《南园诗存》序
博山知县武君墓表
朱竹君先生传
祭朱竹君学土文
赠邵秀才序
李斯论
答翁学士书
述庵文钞序
海愚诗钞序
游灵岩记
宋双忠祠碑文并序
赠钱献之序
复张君书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读孙子
萧孝子祠堂碑文
罗有高1(1734—1779)
邓先生墓表
李调元1(1734—1802)
霍山
彭绍升2(1740—1896)
重修盘门双忠祠记
表微
崔述1(1740—1816)
冉氏烹狗记
沈起凤3(1741—?)
帖嘲
壮夫缚猫
老僧辨奸
彭绩1(1742-1785)
亡妻龚氏圹铭
吴定3(1744—1809)
答鲍觉生书
示诸生书
答任幼直先生书
汪中5(1745—1794)
自序
哀盐船文
先母邹孺人灵表
经旧苑吊马守真
狐父之盗颂
洪亮吉4(1746—1809)
治平篇
游天台山记
出关与毕侍郎笺
与孙季逑书
吴锡麒5(1746—1818)
寄五弟
寄邹论园
柬奚铁生
简张心甫
与项秋子
铁保1(1752—1824)
徕宁果木记
杨凤苞1(1754—1816)
黄贞文传
恽敬7(1757—1817)
游翠微峰记(一)
游翠微峰记(二)
谢南冈小传
游庐山记
游庐山后记
纪言
张皋文墓志铭
张惠言6(1761—1802)
《词选》序
周维城传
先妣事略
崔景偁哀辞
祭金先生文
书山东河工事
刘嗣绾1(1762—1820)
山中与鲍若洲
周树槐1( )
汉高帝论
沈复1(1763—?)
闲情记趣(选)
陈用光1(1767—1835)
送刘孟涂南归序
吴德旋2(1767—1840)
鹪园记
丁晨晖六十寿诗序
姚谌1( )
景詹闇遗文自序
方东树2(1772—1851)
汉学商兑重序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陆继辂2(1772—1834)
与友人书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
王庆麟1( )
书《魏叔子集》后
梁章钜5(1775—1849)
芸台治夷
读书法
强记法
作文法
东西
管同13(1780—1831)
游西陂记
《孝史》序
跋《团勇助军约记》
祭檀默斋明府文
书苏明允《辨奸论》后
蒯通论
除奸
宝山记游
答侯念勤书
登扫叶楼记
饿乡记
灵芝记
抱膝轩记
刘开3(1784—1824)
知己说
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
问说
林则徐2(1785—1850)
复郑夫人书
训三儿拱书
姚莹6(1785—1853)
再与方植之书
粤东学使后园记
噶玛兰台异记
捕鼠说
黄香石诗序
《后湘集》自叙
梅曾亮18(1786—1856)
游小盘谷记
记棚民事
钵山馀霞阁记
《阮小咸诗集》序
赠孙秋士序
书《复社人姓氏》后
韩非论
《管异之文集》书后
上某公书
书李林孙事
书杨氏婢
诰授朝议大夫贵州遵义府知府胡公墓志铭
送周石生序
与陆立夫书
观渔
李芝龄先生诗集后跋
臣事论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龚自珍18(1792—1841)
说居庸关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病梅馆记
送夏进士序
说京师翠微山
尊隐
尊史
明良论二
明良论三
明良论四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壬癸之际胎观第一
乙丙之际塾议第三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
乙丙之际著议第七
乙丙之际著议第九
与人笺一
与人笺五
魏源2(1794—1857)
《海国图志》叙
《圣武记》叙
朱琦1(1803—1861)
名实说
吴嘉宾1(1803—1854)
得一斋记
鲁一同1(1805—1863)
关忠节公家传
吴敏树12(1805—1873)
说钓
君山月夜泛舟记
亡弟云松事状
序意赠西垣
先考行状
吴云台哀辞
梅伯言先生诔辞
己未上曾侍郎书
答李香州书
石君砚铭
新修吕仙亭记
书谢御史
郑珍2(1806—1864)
斗亭记
梅峐记
冯桂芬2(1809—1874)
采西学议
复庄卫生书
龙启瑞3(1814—1858)
书《郭玉传》后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
病说
戴钧衡2(1814—1855)
《南山集》目录序
朱建论
王拯3(1815—1876)
《媭砧课诵图》序
葛公墓志铭
王刚节公家传跋尾
刘蓉1(1816—1873)
习惯说
方宗诚1(1818—1888)
桐城文录序
郭嵩焘4(1818—1891)
《罪言存略》小引
游动物园
伦敦绅民捐助中国
游水晶宫
曾国藩23(1811—1872)
圣哲画像记
劝学篇示直隶士子
谕纪泽·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谕纪泽·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欧阳生文集》序
《王船山遗书》序
祭汤海秋文
重刻茗柯文编序
国朝先正事略序
原才
书《归震川文集》后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
复彭丽生书
何君殉难碑记
复贺耦庚中丞书
与李眉生书
复陈右铭太守书
复吴南屏书
大界墓表
台洲墓表
谨言箴
求阙斋记
杨岘1(1819—1896)
安吉施氏遗著序
俞樾2(1821—1906)
与日本国小僧小雨上人
与杜小舫
洪仁玕1(1822—1864)
戒浮文巧言谕
张裕钊12(1823—1894)
跋明三原焦公家书
游狼山记
送黄蒙九序
与黎莼斋书
祭杨慰农先生文
北山独游记
游虞山记
愚园雅集图记
答刘生书
答吴挚甫书
送吴筱轩军门序
送黎莼斋使英吉利序
王韬6(1828—1897)
与黄公度太守
《日本杂事诗》序
与所亲杨丈
游博物院
物外清游
城隍庙
李慈铭4(1829—1894)
六十一岁小像自赞
复某书
猫娘传
游西湖
王闿运4(1833—1916)
赠太子太保刚直彭公墓志铭
曾孝子妻严氏灵表
今列女传·辨通
今列女传·节义
施补华3(1836—1890)
潘锦芳传
题登高图
别弟文
黎庶昌5(1837—1897)
卜来敦记
《何忠诚公编年纪略》书后
读王弼《老子注》
斗牛之戏
马得利油画院
张之洞1(1837—1909)
诫子书
薛福成7(1838—1894)
观巴黎油画记
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
代曾侯相《忠孝录》序
杂记二首
治术学术在专精说
白雷登海口避暑记
变法
吴汝纶9(1840—1903)
祭李文忠公文
跋蒋湘帆尺牍
跋五公尺牍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
送张廉卿序
弓斐安墓表
矢津昌永《世界地理》序
《天演论》序
清河观察刘夫人诗序
王先谦2(1842—1917)
女慰慈圹铭
工商论
郑观应1(1842—1922)
日报
李圭3(1842—1903)
各物总院
书幼童观会事
女工院
冯煦1(1843—1927)
跋成恭恪临《庙堂碑》
李桢1( )
读《信陵君传》
贺涛1( )
送张先生序
李佳1( )
郑康成画象赞
熊其英1( )
章大传
刘可毅1(?—1900)
记毗陵驿马
张德彝2(1847—1918)
英国君主邀请赴宴
魔术与影戏画
林纾14(1852—1924)
记超山梅花
湖之鱼
记九溪十八涧
游栖霞紫云洞记
二箴(并序)
答周生书
陈猴传
黜骄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
湖心泛月记
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
析廉
《块肉余生述》前编序
《不如归》序
严复3(1853—1921)
译《天演论》自序
辟韩(节选)
《原富》按语选
张謇2(1853—1926)
博物苑美人石记
儿子怡祖字说
马其昶3(1855—1930)
赠太仆寺卿南昌知县江君家传
答刘仲鲁书
读管子(之二)
康有为6(1858—1927)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人境庐诗草》序
京师强学会序
上海强学会序
希腊游记(节选)
登铁塔
易顺鼎1(1858—1920)
哭庵传
李详1(1859—1931)
题吴温叟清溪泛月图
谭嗣同1(1865—1898)
《远遗堂集外文初编》自叙
姚永概1(1866—1923)
畏庐文续集序
章炳麟6(1869—1936)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传
《革命军》序
致□□二子书
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
书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
梁启超4(1873—1929)
少年中国说
谭嗣同传(节选)
呵旁观者文
跋周印昆所藏左文襄书牍
陈天华1(1875—1905)
绝命辞(节选)
秋瑾1(1877—1907)
致徐小淑书
王国维1(1877—1927)
此君轩记
邹容1(1885—1905)
《革命军》绪论
周实1(1885—1911)
杂说二
方声洞1(1886—1911)
赴义前别父书
林觉民1(1887—1911)
绝笔书(又名与妻书)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
发表于 2009-8-10 10: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第一批】
《不如归》序(清)林纾
《人境庐诗草》序(清)康有为
《何忠诚公编年纪略》书后(清)黎庶昌
《兰陔爱日图》记(清)朱仕琇
《南园诗存》序(清)姚鼐
《南山集》目录序(清)戴钧衡
《南游集》序(清)叶燮
《原富》按语选(清)严复
《古文辞类纂》序(清)姚鼐
《后湘集》自叙(清)姚莹
《圣武记》叙(清)魏源
《块肉余生述》前编序(清)林纾
《天演论》序(清)吴汝纶
《奇零草》序(清)姜宸英
《孝史》序(清)管同
《广宋遗民录》序(清)顾炎武
《日本杂事诗》序(清)王韬
《桃花扇》小识(清)孔尚任
《泰山道里记》序(清)姚鼐
《海国图志》叙(清)魏源
《海舶三集》序(清)刘大櫆
《溪音》序(清)朱仕琇
《看竹图》记(清)朱彝尊
《石坞山房图》记(清)汤斌
《管异之文集》书后(清)梅曾亮
《罪言存略》小引(清)郭嵩焘
《远遗堂集外文初编》自叙(清)谭嗣同
《阮小咸诗集》序(清)梅曾亮
《革命军》序(清)章炳麟
《革命军》绪论(清)邹容
丁晨晖六十寿诗序(清)吴德旋
万斯同先生传〔清〕钱大昕
上尹制府乞病启(清)袁枚
上某公书(清)梅曾亮
上海强学会序(清)康有为
与三侄书(清)顾炎武
与人书十(清)顾炎武
与人书(清)顾炎武
与人笺一(清)龚自珍
与人笺五(清)龚自珍
与任升之(清)金人瑞
与余存吾太史书(清)纪昀
与余生书(清)戴名世
与刘大山书(清)戴名世
与刘言洁书(清)戴名世
与友人书(清)陆继辂
与友人论学书(清)顾炎武
与友人论门人书〔清〕顾炎武
与友人辞祝书(清)顾炎武
与叶讱庵书(清)顾炎武
与吴汉槎书(清)顾有孝
与孙以宁书(清)方苞
与孙季逑书(清)洪亮吉
与家伯长文昌(清)金人瑞
与展成(清)汤传楹
与嵇匡侯书(清)金人瑞
与所亲杨丈(清)王韬
与日本国小僧小雨上人(清)俞樾
与李中孚书(清)顾炎武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清)黄宗羲
与李眉生书曾国藩
与李翰林书(清)魏禧
与杜小舫(清)俞樾
与来学圃书(清)方苞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清)吴汝纶
与某(清)周亮工
与汪苕文(清)王士祯
与熊素波(清)金人瑞
与王于一(清)归庄
与王昆绳书(清)方苞
与王虹友书(清)顾炎武
与程若韩书(清)方苞
与程蕺园书(清)袁枚
与稚存论诗书(清)袁枚
与赵韫退大参书(清)王弘撰
与邓卫玉书(清)郑日奎
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清)刘开
与陆立夫书(清)梅曾亮
与陈介眉庶常书(清)黄宗羲
与项秋子(清)吴锡麒
与黄公度太守(清)王韬
与黎莼斋书(清)张裕钊
东西(清)梁章钜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清)侯方域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
义虎记(清)王猷定
乙丙之际塾议三(清)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清)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七(清)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清)龚自珍
乙亥北行日记(清)戴名世
九牛坝观抵戏记(清)彭士望
习惯说(清)刘蓉
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清)赵佑
书《复社人姓氏》后(清)梅曾亮
书《归震川文集》后(清)曾国藩
书《郭玉传》后(清)龙启瑞
书《魏叔子集》后(清)王庆麟
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清)方苞
书侯振东(清)胡天游
书剑侠事(清)王士祯
书孝妇魏氏诗后(清)方苞
书山东河工事(清)张惠言
书幼童观会事(清)李圭
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清)全祖望
书李林孙事(清)梅曾亮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清)林纾
书杨氏婢(清)梅曾亮
书棚民事(清)梅曾亮
书潘吴二子事(清)顾炎武
书潘荆山(清)袁枚
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清)薛福成
书苏明允《辨奸论》后(清)管同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书鲁亮侪(清)袁枚
书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清)章炳麟
二箴(并序)(清)林纾
二贞妇传(清)方苞
亡妻龚氏圹铭(清)彭绩
亡弟云松事状(清)吴敏树
京师强学会序(清)康有为
亭林先生神道表(清)全祖望
今列女传节义(清)王闿运
今列女传辨通(清)王闿运
仕训(清)傅山
代曾侯相《忠孝录》序(清)薛福成
传是楼记(清)汪琬
伦敦绅民捐助中国(清)郭嵩焘
何君殉难碑记(清)曾国藩
何景桓遗文序(清)方苞
余石民哀辞(清)方苞
作文法(清)梁章钜
儿子怡祖字说(清)张謇
先妣事略(清)张惠言
先母邹孺人灵表(清)汪中
先考行状(清)吴敏树
八月庚申及齐师哉于乾时我师败绩(清)戴名世
六十一岁小像自赞(清)李慈铭
关忠节公家传(清)鲁一同
冉氏烹狗记崔述
再与方植之书(清)姚莹
再答尹公(清)袁枚
再至浮山记(清)方苞
出关与毕侍郎笺(清)洪亮吉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清)姚鼐
别弟文(清)施补华
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曾国藩
北山独游记(清)张裕钊
南山集序(清)方苞
博山知县武君墓表(清)姚鼐
博物苑美人石记(清)张謇
卜来敦记(清)黎庶昌
原君(清)黄宗羲
原山狼(清)赵执信
原才(清)曾国藩
原臣(清)黄宗羲
又书货殖传后(清)方苞
变法(清)薛福成
口技〔清〕林嗣环
古文约选序例(清)方苞
台洲墓表(清)曾国藩
叶妪冢铭(清)朱彝尊
各物总院(清)李圭
同里顾氏梅林记(清)朱鹤龄
名实说(清)朱琦
君山月夜泛舟记(清)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清)吴敏树
吴他山诗序(清)戴名世
吴同初行状(清)顾炎武
吴江两节妇传(清)戴名世
吴顺恪六奇别传(清)王士祯
吾庐记(清)魏禧
周忠介公遗事(清)汪琬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
呵旁观者文(清)梁启超
命说(清)胡天游
哀盐船文(清)汪中
哭庵传(清)易顺鼎
唐人万首绝句选序(清)王士祯
噶玛兰台异记(清)姚莹
国朝先正事略序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清)曾国藩
在徽州寄家书(清)黄道周
城隍庙(清)王韬
壬癸之际胎观第一(清)龚自珍
壮夫缚猫(清)沈起凤
复六松书(清)魏禧
复吴南屏书(清)曾国藩
复庄卫生书(清)冯桂芬
复庵记(清)顾炎武
复张君书(清)姚鼐
复彭丽生书(清)曾国藩
复某书(清)李慈铭
复蒋松如书(清)姚鼐
复贺耦庚中丞书(清)曾国藩
复郑夫人书(清)林则徐
复陈右铭太守书(清)曾国藩
复鲁絜非书(清)姚鼐
夜游孤山记(清)邵长蘅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清)龙启瑞
大界墓表(清)曾国藩
大铁椎传(清)魏禧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清)梅曾亮
女工院(清)李圭
女慰慈圹铭(清)王先谦
婢音哀辞(清)方苞
媭砧课诵图序(清)王拯
孙征君传(清)方苞
安吉施氏遗著序(清)杨岘
宋双忠祠碑文并序(清)姚鼐
宝山记游(清)管同
室语(清)唐甄
寄五弟(清)吴锡麒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清)朱彝尊
寄邹论园(清)吴锡麒
尊史(清)龚自珍
尊隐(清)龚自珍
小云山记(清)王夫之
小港渡者(清)周容
少年中国说(清)梁启超
就亭记(清)施闰章
山中与鲍若洲(清)刘嗣绾
岳飞(清)毕沅
峡江寺飞泉亭记(清)袁枚
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
崔景偁哀辞(清)张惠言
工商论(清)王先谦
左仲郛浮渡诗序(清)姚鼐
左忠毅公逸事(清)方苞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清)龚自珍
己未上曾侍郎书(清)吴敏树
市声说(清)沙张白
师制服议(清)杭世骏
希腊游记(节选)(清)康有为
帖嘲(清)沈起凤
序意赠西垣(清)吴敏树
廉耻(清)顾炎武
弈喻(清)钱大昕
弓斐安墓表(清)吴汝纶
张南垣传〔清〕吴伟业
张弘勋诗集序(清)刘大櫆
张皋文墓志铭(清)恽敬
张贡五文集序(清)戴名世
强记法(清)梁章钜
徐光启传(清)查继佐
徐霞客传(清)钱谦益
徕宁果木记(清)铁保
得一斋记(清)吴嘉宾
怪说(清)黄宗羲
恐吠一首别张渭南(清)刘大櫆
息争(清)刘大櫆
愚园雅集图记(清)张裕钊
慧庆寺玉兰记(清)戴名世
戆子记(清)谢济世
戒浮文巧言谕(清)洪仁玕
戴文进传(清)毛先舒
所好轩记(清)袁枚
抱膝轩记(清)管同
捕鼠说(清)姚莹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清)陆继辂
数峰亭记(清)戴名世
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
斗亭记(清)郑珍
斗牛之戏(清)黎庶昌
新修吕仙亭记(清)吴敏树
无斋记(清)刘大櫆
日报(清)郑观应
日读三百字(清)阮葵生
明良论三(清)龚自珍
明良论二(清)龚自珍
明良论四(清)龚自珍
景詹闇遗文自序(清)姚谌
曾孝子妻严氏灵表(清)王闿运
朱建论(清)戴钧衡
朱竹君先生传•(清)姚鼐
杂记二首(清)薛福成
杂说二(清)周实
李一足传(清)王猷定
李姬传〔清〕侯方域
李斯论(清)姚鼐
李芝龄先生诗集后跋(清)梅曾亮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清)方苞
杨千木文稿序(清)方苞
杨维岳传(清)戴名世
析廉(清)林纾
柬奚铁生(清)吴锡麒
柳敬亭传(清)黄宗羲
核工记(清)宋起凤
桐城文录序(清)方宗诚
桑维翰论(清)王夫之
梅伯言先生诔辞(清)吴敏树
梅峐记(清)郑珍
梅花岭记(清)全祖望
樵髯传(清)刘大櫆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清)曾国藩
欧阳生文集序(清)曾国藩
正始(清)顾炎武
此君轩记(清)王国维
武季子哀辞(清)方苞
求阙斋记(清)曾国藩
汉学商兑重序(清)方东树
汉高帝论(清)周树槐
江天一传(清)汪琬
汤琵琶传(清)王猷定
河墅记(清)戴名世
治平篇(清)洪亮吉
治术学术在专精说(清)薛福成
洞庭山看梅花记(清)归庄
浙西三瀑布记(清)袁枚
海愚诗钞序(清)姚鼐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清)郑燮
清河观察刘夫人诗序(清)吴汝纶
清议(清)顾炎武
游万柳堂记〔清〕刘大櫆
游三游洞记(清)刘大櫆
游丹霞记(清)袁枚
游九华记(清)施闰章
游仙都峰记(清)袁枚
游动物园(清)郭嵩焘
游博物院(清)王韬
游大慧寺记(清)刘大櫆
游大龙湫记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清)洪亮吉
游太室记(清)田雯
游姑苏台记(清)宋荦
游媚笔泉记(清)姚鼐
游小盘谷记(清)梅曾亮
游庐山后记(清)恽敬
游庐山记〔清〕恽敬
游庐山黄崖遇雨记(清)袁枚
游晋祠记[1](清)刘大櫆
游晋祠记(清)朱彝尊
游栖霞紫云洞记(清)林纾
游桂林诸山记(清)袁枚
游武夷山记(清)袁枚
游水晶宫(清)郭嵩焘
游灵岩记(清)姚鼐
游狼山记(清)张裕钊
游珍珠泉记(清)王昶
游瓦官寺记(清)王士祯
游翠微峰记(一)(清)恽敬
游翠微峰记(二)(清)恽敬
游虞山记沈德潜
游虞山记(清)张裕钊
游西湖(清)李慈铭
游西陂记(清)管同
游金陵城南诸刹记(清)王士祯
游钓台记(清)郑日奎
游雁荡记(清)方苞
游黄山记(清)袁枚
游黄山记(清)钱谦益
游黄龙山记(清)袁枚
湖之鱼〔清〕林纾
湖心泛月记(清)林纾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清)郑燮
潘锦芳传(清)施补华
灵芝记(清)管同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清)郑燮
焦山题名记(清)王士禛
物外清游(清)王韬
狐父之盗颂(清)汪中
狱中杂记(清)方苞
猫娘传(清)李慈铭
王刚节公家传跋尾(清)王拯
王猛论(清)侯方域
王船山遗书序(清)曾国藩
瓶庵小传(清)魏禧
生员论(中)(清)顾炎武
田间先生墓表(清)方苞
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清)章炳麟
画竹题记二则(清)郑燮
画网巾先生传(清)戴名世
畏庐文续集序(清)姚永概
留侯论(清)魏禧
病梅馆记(清)龚自珍
病说(清)龙启瑞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清〕侯方域
登扫叶楼记(清)管同
登泰山记(清)姚鼐
登燕子矶记(清)王士禛
登铁塔(清)康有为
白云先生传(清)方苞
白雷登海口避暑记(清)薛福成
盲者说(清)戴名世
矢津昌永《世界地理》序(清)吴汝纶
知己说(清)刘开
石君砚铭(清)吴敏树
示诸生书(清)吴定
祭妹文(清)袁枚
祭朱竹君学士文(清)姚鼐
祭李文忠公文(清)吴汝纶
祭杨慰农先生文(清)张裕钊
祭檀默斋明府文(清)管同
祭汤海秋文(清)曾国藩
祭舅氏文(清)刘大櫆
祭金先生文(清)张惠言
种草花说(清)查慎行
程易田诗序(清)刘大櫆
穷鬼传(清)戴名世
窦祠记(清)刘大櫆
章大传(清)熊其英
章大家行略(清)刘大櫆
答任幼直先生书(清)吴定
答侯念勤书(清)管同
答刘仲鲁书(清)马其昶
答刘生书(清)张裕钊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清)方东树
答吴挚甫书(清)张裕钊
答吴殿书(清)刘大櫆
答周生书(清)林纾
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清)林纾
答孙生书(清)侯方域
答张伍两生书(清)戴名世
答彭尺木进士书(清)袁枚
答李香州书(清)吴敏树
答汪大绅书(清)袁枚
答田中丞书(清)侯方域
答翁学士书(清)姚鼐
答鲍觉生书(清)吴定
答黄九烟(清)尤侗
答黄交三(清)孔尚任
简张心甫(清)吴锡麒
粤东学使后园记(清)姚莹
纪言(清)恽敬
经旧苑吊马守真(清)汪中
绝命辞(节选)(清)陈天华
绝笔书(又名与妻书)(清)林觉民
老僧辨奸(清)沈起凤
胡孝子传(清)刘大櫆
臣事论(清)梅曾亮
自序(清)汪中
自怡园记(清)查慎行
自题墓石(清)王夫之
致□□二子书(清)章炳麟
致徐小淑书(清)秋瑾
芋老人传(清)周容
芙蕖(清)李渔
芝石记(清)戴名世
芸台治夷(清)梁章钜
英国君主邀请赴宴(清)张德彝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清)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清)郑燮
萧孝子祠堂碑文(清)姚鼐
葛公墓志铭(清)王拯
蒯通论(清)管同
蔡邕论(清)顾景星
表微(清)彭绍升
袁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
西城别墅记(清)王士祯
西郊观桃花记(清)朱鹤龄
观巴黎油画记(清)薛福成
观渔(清)梅曾亮
训三儿拱书(清)林则徐
记九溪十八涧(清)林纾
记寻大龙湫瀑布(清)方苞
记毗陵驿马(清)刘可毅
记超山梅花〔清〕林纾
论文偶记(节录)(清)刘大櫆
论梁元帝读书(清)王夫之
词选序张惠言
译《天演论》自序(清)严复
诫子书(清)张之洞
诰授朝议大夫贵州遵义府知府胡公墓志铭(清)梅曾亮
说京师翠微山(清)龚自珍
说居庸关(清)龚自珍
说钓(清)吴敏树
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清)康有为
读《信陵君传》(清)李桢
读书法(清)梁章钜
读孙子(清)姚鼐
读王弼《老子注》(清)黎庶昌
读管子(之二)(清)马其昶
谕纪泽(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清)曾国藩
谕纪泽(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曾国藩
谢南冈小传(清)恽敬
谨言箴(清)曾国藩
谭嗣同传(节选)(清)梁启超
赠太仆寺卿南昌知县江君家传(清)马其昶
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刚直彭公墓志铭(清)王闿运
赠孙秋士序(清)梅曾亮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清)戴名世
赠赵骖期序(清)戴名世
赠邵秀才序(清)秦瀛
赠钱献之序(清)姚鼐
赴义前别父书(清)方声洞
跋《团勇助军约记》(清)管同
跋五公尺牍(清)吴汝纶
跋周印昆所藏左文襄书牍(清)梁启超
跋成恭恪临《庙堂碑》(清)冯煦
跋明三原焦公家书(清)张裕钊
跋蒋湘帆尺牍(清)吴汝纶
辕马说(清)方苞
辟韩(节选)(清)严复
过云木冰记(清)黄宗羲
述庵文钞序(清)姚鼐
送冯文子序(清)方苞
送刘函三序(清)方苞
送刘孟涂南归序(清)陈用光
送吴筱轩军门序(清)张裕钊
送周石生序(清)梅曾亮
送夏进士序(清)龚自珍
送姚姬传南归序(清)刘大櫆
送左未生南归序(清)方苞
送张先生序(清)贺涛
送张廉卿序(清)吴汝纶
送杜审舒归里序(清)施闰章
送王篛林南归序(清)方苞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清)汪琬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清)龚自珍
送顾宁人北游序(清)归庄
送黄蒙九序(清)张裕钊
送黎莼斋使英吉利序(清)张裕钊
逆旅小子(清)方苞
选古文小品序(清)廖燕
通蔽(清)方苞
邓先生墓表(清)罗有高
邹容传〔清〕章炳麟
邻女说(清)戴名世
郑康成画象赞(清)李佳
醉乡记(清)戴名世
醉书斋记(清)郑日奎
采西学议(清)冯桂芬
重修盘门双忠祠记•(清)彭绍升
重刻《杨椒山集》序(清)毛奇龄
重刻茗柯文编序曾国藩
金圣叹先生传(清)廖燕
钱烈女墓志铭(清)王猷定
钱神问对(清)戴名世
钵山馀霞阁记(清)梅曾亮
问说(清)刘开
闲情记趣(节选)〔清〕沈复
阎典史传(清)邵长蘅
阳曲傅先生事略(清)全祖望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清)曾国藩
陈猴传(清)林纾
陈驭虚墓志铭(清)方苞
除奸(清)管同
随园记(清)袁枚
霍山(清)李调元
韩非论(清)梅曾亮
题吴温叟清溪泛月图(清)李详
题塞上吟卷(清)钱谦益
题登高图(清)施补华
饿乡记(清)管同
马伶传(清)侯方域
马得利油画院(清)黎庶昌
马湘灵诗集序(清)刘大櫆
骡说(清)刘大櫆
高节妇传(清)方苞
高阳孙文正公逸事(清)方苞
魔术与影戏画(清)张德彝
鸟说(清)戴名世
鸣机夜课图记(清)蒋士铨
鹅笼夫人传(清)周容
鹪园记(清)吴德旋
黄生借书说(清)袁枚
黄贞文传(清)杨凤苞
黄香石诗序(清)姚莹
黜骄(清)林纾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3
发表于 2009-8-10 1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如归》序(清)林纾
小说之足以动人者,无若男女之情。所为悲欢者,观者亦几随之为悲欢。明知其为驾虚之谈[1],顾其情况逼肖,既阅犹若斤斤于心,或引以为惜且憾者。余译书近六十种,其最悲者,则《吁天录》[2],又次则《茶花女》[3],又次则是书矣。其云片冈中将,似有其人,即浪子亦确有其事。顾以为家庭之劝惩,其用意良也;且其中尚夹叙甲午战事甚详。余译竟,若不胜有冤抑之情,必欲附此一伸,而质之海内君子者。
威海水师之熸[4],朝野之议,咸咎将帅之不用命,遂致于此。固也,乃未知军港形势,首恃炮台为卫,而后港中之舟始得其屏蔽,不为敌人所袭。当渤海战归,即毁其一二舟,舰队初未大损[5]。乃敌军夜袭岸军,而炮台之守者先溃。即用我山台之炮,下攻港中屯聚之舟。全军陡出不意,然犹力支,以巨炮仰击,自坏其已失之台,力为朝廷保有舟师,不为不力。寻敌人以鱼雷冒死入港[6],碎其数舟。当时既无快船足以捕捉雷艇,又海军应备之物,节节为部议抑勒[7],不听备[8]。门户既失,孤军无据,其熸宜也。
或乃又谓渤海之战,师船望敌而遁。是又讆言[9]。吾戚林少谷都督,战死海上,人人见之。同时殉难者,不可指数。文襄、文肃所教育之人才[10],至是几一空焉。余向欲著《甲午海军覆盆录》[11],未及竟其事。然海上之恶战,吾历历知之。顾欲言,而人亦莫信焉。今得是书,则出日本名士之手笔。其言镇、定二舰,当敌如铁山[12];松岛旗船,死者如积。大战竟日,而吾二舰卒获全,不毁于敌。此尚言其临敌而逃乎?
吾国史家,好放言[13]。既胜敌矣,则必极言敌之丑敝畏葸[14];而吾军之杀敌致果[15],凛若天人,用以为快。所云下马草露布者[[16],吾又安知其露布中作何语耶?若文明之国则不然。以观战者多,防为所讥,措语不能不出于纪实。既纪实矣,则日本名士所云中国之二舰,如是能战,则非决然遁逃可知矣。
果当时因大败之后,收其败余之残卒,加以豢养,俾为新卒之导。又广设水师将弁学校[17],以教育英隽之士。水师即未成军,而后来之秀,固人人可为水师将弁者也。须知不经败衄[18],亦不知军中所以致败之道;知其所以致败而更革之,仍可自立于不败。当时普、奥二国大将,皆累败于拿破仑者。惟其累败,亦习知拿破仑用兵之奥妙。避其所长,攻其所短,而拿破仑败矣。果能为国,即败亦复何伤。勾践之于吴[19],汉高之于楚[20],非累败而终收一胜之效耶?
方今朝议,争云立海军矣。然未育人才,但议船炮,以不习战之人,予以精炮坚船,又何为者!所愿当事诸公,先培育人才,更积资为购船制炮之用,未为晚也。
纾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21],冀吾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摅其胸臆,非敢妄肆嗥吠,尚祈鉴我血诚[22]!
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日闽县林纾序于望瀛楼。
注释:
[1]驾虚之谈:指艺术虚构。[2]《吁天录》:即《黑奴吁天录》,美国斯陀夫人著,又名《汤姆叔叔的小屋》。林纾与魏易合作,1901年译出。[3]《茶花女》:即《巴黎茶花女遗事》,法国小仲马作。林纾于王寿昌合作,1899年译出。[4]熸(jiān):火灭,引申为军队溃败。威海水师之熸: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军队进攻威海卫、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5]渤海战: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面,丁汝昌率军舰十余艘,突遇日本舰队,双方开战。[6]寻:不久。[7]抑勒:阻挠,限制。部议:掌握财政的户部的意见。[8]不听备:不任凭(其)装备。[9]讆(wèi)言:虚伪欺诈的言论。[10]文襄:张之洞的谥号。文肃:沈葆桢的谥号。二人都是有名的洋务派官员。[11]覆盆:比喻沉冤莫白。典出《抱朴子辨问》。[12]镇定二舰:镇远、定远二舰。当敌如铁山:面对敌人,坚守如铁山。[13]放言:夸张其辞。[14]畏葸(xǐ):畏惧,胆怯。[15]杀敌致果: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后称勇于杀敌、取得战绩为杀敌致果。[16]下马草露布:战争一结束就写战报。[17]弁(biàn):泛指武官。[18]败衄(nǜ):战败。[19]“勾践”句:春秋末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夫差。[20]“汉高”句:汉高祖刘邦屡次被楚项羽打败,后战胜项羽,建立汉朝。[21]叫旦之鸡:报晓的鸡。[22]鉴我血诚:明白我的一片赤诚。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考进士不中,遂专力于古文。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曾任北京大学讲席。早年曾参加资产阶级改良活动。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他痛感“国势颓弱”,以诗文宣传爱国维新、富国强兵的思想,作有《闽中新乐府》五十首、《徐景颜传》等。但辛亥革命后,文化思想转为保守,竭力维护桐城古文的“意境义法”,反对白话文。
他自光绪二年(1897)起,与人合作,以文言文翻译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等外国作品一百八十多种。对促进中外文学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林纾一生著述很多,有《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畏庐诗存》、《畏庐论文》等,商务印书馆版。另有小说、笔记、传奇、古文研究等著作多种。
本文选自《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是作者于1908年为所翻译的日本小说《不如归》而写的序言。《不如归》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富芦花(德富健次郎的笔名)的小说。其中第十八章《鸭绿之战》部分“夹叙甲午战事甚详”。林纾借此来说明我海军在甲午战役中曾经英勇作战,批驳朝野关于海军将帅“临敌而逃”的议论;林纾还援引中外史实,指出战败后应该“知其所以致败而更革之,仍可自立于不败”,主张先培育人才,再积资购制船炮。
这篇序文抒发了一个“报国无日”的爱国者的满腔“血诚”,如其所言“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全文感情沉郁、论理透彻,极具感染力。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4
发表于 2009-8-10 10: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革命军》序(清)章炳麟
蜀邹容为《革命军》方二万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1],定民志[2],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不文耶[3]]!”
余曰:凡事之败,在有其唱者,而莫与为和;其攻击者,且千百辈。故仇敌之空言,足以隳吾实事[4]。夫中国吞噬于逆胡二百六十年。宰割之酷,诈暴之工[5],人人所身受,当无不昌言革命。然自乾隆以往,尚有吕留良、曾静、齐周华等[6],持正义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
吾观洪氏之举义师,起而与为敌者,曾、李则柔煦小人[7]。左宗棠喜功名[8],乐战事,徒欲为人策使,顾不问其韪非曲直[9],斯固无足论者。乃如罗、彭、邵、刘之伦,皆笃行有道士也[10]。其所操持,不洛闽而金溪、余姚[11];衡阳之黄书,日在几阁[12]。孝弟之行[13],华戌之辨,仇国之痛,作乱犯上之戎,宜一切习闻之。卒其行事,乃相紾戾如彼[14]。材者张其角牙以覆宗国[15],其次即以身家殉满州,乐文采者则相与鼓吹之,无他,悖德逆伦,并为一谈,牢不可破。故虽有衡阳之书,而视之若无见也。然则洪氏之败,不尽由计划失所,正以空言足与为难耳。
今者风俗臭味少变更矣。然其痛心疾首,恳恳必以逐满为职志者,虑不数人。数人者,文墨议论,又往往务为蕴籍,不欲以跳踉搏跃言之[16]。虽余亦不免也。嗟夫!世皆嚚昧而不知话言[17]。主文讽切,勿为动容。不震以雷霆之声,其能化者几何[18]!异时义师再举,其必隳于众口之不俚,既可知矣。今容为是书,一以叫咷恣言[19],发其惭恚[20]。虽嚚昧若罗、彭诸子,诵之犹当流汗祇悔[21]。以是为义师先声,庶几民无异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22]!若夫屠沽负贩之徒,利其径直易和,而能恢发智识,则其所化远矣。籍非不文[23],何以致是也?
抑吾闻之,同族相代,谓之革命;异族攘窃,谓之灭亡;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除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既已灭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民,非革命云尔。容之署斯名何哉?谅以其所规划,不仅驱除异族而已。虽政教、学术、礼俗、材性,犹有当革命者焉,故大言之曰“革命”也。
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余杭章炳麟序[24]。
注释:
[41]立懦夫:使懦夫振作起来。[2]定民志:使民众意志坚定。[3]得无:只怕。[4]隳(huī):毁坏。[5]工:巧妙。[6]吕留良:字庄生,号晚村。明亡后拒不出仕,出家为僧。著有《晚村文集》,宣传反清思想。死后著作被毁。曾静:因受吕留良影响,写《知新录》宣传抗清。后被乾隆帝所杀。齐周华:乾隆时因作《为吕留良等独抒己见奏稿》,被处以极刑。[7]洪氏:太平天国洪秀全。曾、李:曾国藩、李鸿章。柔煦:柔和恭顺。这里指奴颜婢膝的态度。[8]左宗棠:历任总督、军机大臣等职。[9]韪(wěi):是。[10]罗:罗泽南,理学家。咸丰时组织武装,与太平军对抗,后被太平军击毙。彭:彭玉麟,曾追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邵:邵懿臣,理学家。曾国藩的亲信,后太平军处死。刘:刘蓉,古文家。曾国藩的亲信。曾随曾国藩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1]洛:洛学,北宋时程颢、程颐兄弟之学。闽:南宋朱熹之学。金溪:南宋陆九渊学派。余姚:明王守仁的学说。[12]衡阳之黄书: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著作《黄书》,具有反清思想。[13]孝弟:孝悌,儒家道德。[14]紾戾(zhěn lì):背离。[15]材者:有才能的人。宗国:本族政权,指太平天国政权。[16]跳踉搏跃:这里形容感情激动、文章奔放的样子。[17]嚚(yín)昧:愚昧。[18]化:感化、感动。[19]叫咷(táo):大喊大哭。[20]惭恚(huì):羞愧愤懑。[21]祇(qí)悔:彻底悔悟。[22]返:这里指觉悟回头。[23]籍:如果。[24]共和:指周公、召公共同行政的年代,始于公元前841年。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即公元1903年5月。因当时部分革命者不承认清朝及其年号,故以共和纪年。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致力于学习和研究儒家经典和先秦、两汉文献。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投入政治活动,1896年参加上海强学会。1897年担任上海《时务报》撰述与编辑,宣传维新变法。1899年将自己的政论和学术论文选出五十篇,编为《訄言》集,刊刻出版。1902年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吸取戊戌变法的教训,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1903年在上海与祭元培等组织“爱国学社”,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并因此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再次到日本,同年加入“同盟会”,并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1911年回国担任“大共和日报”的主编,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专以讲学为业,成为“退居宁静的学者”。其学术论著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都有所贡献。著作刊入《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
本文选自《章太炎诗文选注》。本文是章炳麟为邹容的《革命军》一书所写的序言。据章炳麟《赠大将军邹容墓表》记载:邹容于1903年写完《革命军》后,“自念语过泄露,就炳麟求修饰”,章炳麟看后写了这篇序言,发表于《苏报》,影响很大,因此遭到清廷逮捕。邹容为救护同志,自投入狱。《苏报》被查封。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苏报案”。
这篇序言从邹容对《革命军》的自我评价论起,围绕着“文”与“不文”生发开来。作者以史实说明空言误事,强调在当时宣传革命必须“震以雷霆之声”。因而肯定邹容的“叫咷恣言”,可以就是“义师先声”,正因为其“不文”,语言率直,才能感化广大民众。最后通过解释《革命军》的书名,就明此书的深刻内容。全文通俗明白,雄辩滔滔,可以说与邹容的“叫咷恣言”相辅成。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5
发表于 2009-8-10 10: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革命军》绪论(清)邹容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1],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耻辱[2],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3],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4]、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
吾于是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树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5],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者!革命哉!我同胞中老年、中年、壮年、少年、幼年、无量男女,其有言革命而实行革命者乎?我同胞其欲相存相养相生活于革命也,吾今大声疾呼,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6]。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苦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是故一人一思想也,十人十思想也,百千万人百千万思想也,亿兆京垓人亿兆京垓思想也[7]。人人虽各有思想也,即人人无不同此思想也。居处也,饮食也,衣服也,器具也,若善也,若不善也,若美也,若不美届,皆莫不深潜默运,盘旋于胸中,角触于脑中,而辩别其孰善也,孰不善也,孰美也,孰不美也。善而存之,不善而去之,美而存之,不美而去之,而此去存之一微识,即革命之旨所出也。夫犹指此事物而言之也,试放眼纵观,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一视一谛之微物,皆莫不数经革命之掏摝[8],过昨日,历今日,以致有现象于此也。夫如是也,革命固如是平常也。虽然,亦有非常者在焉。
闻之一千六百八十八年英国之革命[9],一千七百七十五年美国之革命[10],一千八百七十年法国之革命[11],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牺牲个人以利天下,牺牲贵族以利平民,使人人享其平等自由之幸福。甚至风潮所播及,亦相与附流合汇,以同归于大洋,犹口流涎而心痒痒。吾是以于我祖国中,搜索五千余年之历史,指点二百余万方里之地图,问人省己,欲求一革命之事,以比例乎英、法、美者。呜呼!何不一遇也。吾亦尝执此不一遇之故,而熟思之,重思之,吾因之而有感矣,吾因之而有慨于历代民贼独夫之流毒也。
自秦始皇弹琴宇宙,悍然尊大,鞭笞宇内,私其国,奴其民,不专制政体,多援符瑞不经之说[12],愚弄黔首,矫诬天命,揽国人所有而独有之,以保其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不知明示天下以可欲可羡可歆之极[13],则天下之思篡取而夺之者愈重。紫自秦以来,所以狐鸣篝中[14],王在掌上[15],卯金伏诛[16],魏氏当途[17],黠盗奸雄,凯觎神器者[18],史不绝书。于是石勒、成吉思汗等类[19],以游牧腥膻之胡儿,亦得乘机窃命,君临我禹域,臣妾我神种。呜呼!革命,杀人放火者,出于是也。呜呼!革命,自由平等者,亦出于是也。
吾悲夫吾同胞之经此无量野蛮之革命,而不一伸头于天下也。吾悲夫吾同胞之成事齐事楚、任人掬抛之天性也[20]。吾幸夫吾同胞之得与今世界列强遇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闻文明之政体、文明之革命也。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得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读之也[21]。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
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魂还魄之宝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22],法、美文明炎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苟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不宁惟是,而况又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我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23]。
嗟乎嗟乎!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时也!此其时也!此吾之所以倡言革命,以相与同胞其勉共勖而实行此革命主义也。苟不欲之,则请待数十年百年后,必有倡平权释黑奴之耶女起[24],以再倡平权释数重奴隶之支那奴[25]。
注释:
[1]有奇(jī):有余。披毛戴角:形容兽类形象。[2]二百六十年:指从1644年清兵入关开始统治全国起到1904年止的总共时间。[3]华盛顿(1732—1799):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4]十八层地狱:佛教经典说地狱有十八层。三十三天堂:佛经《大智度论》说:“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后用三十三天堂比喻进入天堂。[5]颡(sǎng):头额。[6]天演之公例:自然进化的共同规律。[7]亿兆京垓(gāi):都是古代的计数单位。这里形容人数极多。[8]掏摝:同“淘漉”,淘汰、拣选。[9]英国之革命:指史学家所称的“光荣革命”。1688年英王查理一世的儿子詹姆士二世的复辟王朝被推翻。[10]美国之革命:指美国独立战争。[11]法国之革命:指法国大革命。[12]符瑞:用府图表示吉祥征兆。[13]可歆:可喜可爱。[14]狐鸣篝中:事见《史记陈涉世家》:“吴文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15]王在掌上:据《隋书高祖纪》:隋文帝杨坚的手掌中有“王”字形的掌纹。[16]卯金伏诛:西汉末年的民谣。指汉朝要亡。[17]魏氏当途:指曹操要称帝的事。[18]觊觎神器:窥伺皇位。[19]石勒:羯族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元太祖奇渥温铁木真。[20]事齐事楚:语见《孟子梁惠王下》。春秋时滕作为小国,在齐、楚两国之间,不投靠齐,就要投靠楚。[21]卢梭(1712—1778):法国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著有《民约论》,主张天赋人权。严复译为《社会真诠》,今译作《社会契约论》或《政治权利的原则》。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著有《万法精理》,严复译为《法意》,今译作《沦法的精神》。弥勒约翰,也译作穆勒约翰(1806—1873):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著有《自由之理》,严复译为《群己权界论》,今译作《自由论》。《法国革命史》:大概指法国人米勒米雷所著者。《美国独立檄文》:今译《美国独立宣言》。[22]刀圭:量药用的器具。相传服食金丹只要一刀圭就见效。[23]大儿、小儿:原是对好友的称呼,语出《后汉书祢衡传》。拿破仑(1769—1821):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表木:标本。[24]耶女:指美国十九世纪斯托夫人。曾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也译作《黑奴吁天录》),一生为解放黑奴而奔走,因她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信耶稣,故称。[25]支那:近代日本称中国为“支那”。
邹容(1885—1905),字蔚丹(一作威丹),四川巴县人。1891年进私塾读书,1897年考秀才时反对主考出偏题,罢考退场。1901年到成都参加留日学生考试,因主张革新被除名。1902年自费留学日本,后因反对留学生监督姚文甫而遭迫害,被迫回国。1903年在上海出版《革命军》一书,因此入狱,于1905年在狱中出世,年仅二十岁。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著作有《革命军》。周永林辑有《邹容文集》,重庆出版社1983年出版。
本文选自《革命军》。邹容的《革命军》,全书共二万字,分七章。书中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为理论依据,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此书在当时发行甚广,影响极大。这篇绪论主要阐述了革命的目的及必要性,呼吁国人学习西方哲人的理论,建立“文明之政体”。全文议论纵横,激情奔涌,极富鼓动性。但文中说要“诛绝五百万有奇毛戴角之满洲种”,则表现了作者狭隘的大汉族主义观点。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6
发表于 2009-8-10 10: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文辞类纂》序(清)姚鼐
鼐少闻古文法于伯父薑坞[1]先生及同乡刘耕南[2]先生,少究其义,未之深学也。其后游宦数十年,益不得暇,独以幼所闻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请归,伯父前卒,不得见矣。刘先生年八十,犹善谈说,见则必论古文。后又二年,余来扬州,少年或从问古文法。
夫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其当而已。得其当,则六经至于今日,其为道也一。知其所以当,则于古虽远,而于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释;不知其所以当,而敝弃于时,则存一家之言,以资来者,容有俟焉。
于是以所闻习者,编次论说为《古文辞类纂》。其类十三,曰: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一类内而为用不同者,别之为上下编云。
论辩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类所学著书诏后世。孔孟之道与文,至矣。自老、庄[3]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录自贾生[4]始。盖退之[5]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6]取于韩非、贾生;明允杂以苏、张之流[7];子瞻[8]兼及于《庄子》。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为之也[9]。
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之传[10],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诗》、《书》皆有《序》,而《仪礼》篇后有《记》,皆儒者所为。其馀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庄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余撰次古文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11]表志叙论数首,序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书各有序[12],世不尽传,传者或伪,今存子政[13]《战国策序》一篇,著其概。其后目录之序,子固[14]独优已。
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说其君之辞,《尚书》具之矣。周衰,列国臣子为国谋者,谊忠而辞美,皆本谟诰[15]之遗,学者多涌之。其载《春秋》内外传[16]者不录,录自战国以下。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惟对策虽亦臣下告君之辞[17],而其体少别,故置之下编。两苏应制举[18]时所进时务策,又以附对策之后。
书说类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奭》之篇[19]。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战国说士,说其时主,当委质为臣,则入之奏议;其已去国,或说异国之君,则入此编。
赠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颜渊、子路之相违,则以言相赠处[20]。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21],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曰引,或曰说。今悉依其体,编之于此。
诏令类者,原于《尚书》之《誓诰》。周之衰也,文诰犹存。昭王制,肃强侯,所以悦人心而胜于三军[22]之众,犹有赖焉。秦最无道,而辞则伟。汉至文、景,意与辞俱美矣,后世无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虽有善意,而辞气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谕下之辞,韩退之《鳄鱼文》,檄令类也,故悉附之。
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刘先生[23]云:“古之为达官名人传者,史官职之。文士作传,凡为圬者、种树之流而已[24]。其人既稍显,即不当为之传,为之行状,上史氏而已。”余谓先生之言是也。虽然,古之国史立传,不甚拘品位,所纪事犹详。又实录书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贤否。今实录不纪臣下之事,史馆凡仕非赐谥及死事者,不得为传。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赐谥。然则史之传者,亦无几矣。余录古传状之文,并纪兹义,使后之文士得择之。昌黎《毛颖传》,嬉戏之文,其体传也,故亦附焉。
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歌颂功德,其用施于金石。周之时有石鼓刻文[25],秦刻石于巡狩所经过,汉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体,盖秦刻琅邪[26]具之矣。茅顺甫[27]讥韩文公碑序异史迁,此非知言。金石之文,自与史家异体。如文公作文,岂必以效司马氏为工耶?志者,识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圹中,古人皆曰志。为之铭者,所以识之之辞也。然恐人观之不详,故又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铭二之,独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义。盖自欧阳公不能辨矣。墓志文,录者犹多,今别为下编。
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碑主于称颂功德,记则所纪大小事殊,取义各异,故有作序与铭诗全用碑文体者,又有为纪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纪事小文,或谓之序,然实记之类也。
箴铭类者,三代以来有其体矣,圣贤所以自戒警之义,其辞尤质而意尤深。若张子[28]作《西铭》,岂独其理之美耶,其文固未易几也。
颂赞类者,亦《诗》颂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
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29]而已。余尝谓《渔父》,及楚人以弋说襄王、宋玉对王问遗行,皆设辞无事实,皆辞赋类耳。太史公、刘子政不辨,而以事载之,盖非是。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汉世校书有《辞赋略》[30],其所列者甚当。昭明太子《文选》[31],分体碎杂,其立名多可笑者。后之编集者,或不知其陋而仍之。余今编辞赋,一以汉《略》[32]为法。古文不取六朝[33]人,恶意靡[34]也。独辞赋则晋宋人犹有古人韵格存焉。惟齐梁以下,则辞益俳而气益卑,故不录耳。
哀祭类者,诗有颂,风有《黄鸟》、《二子乘舟》,皆其原也。楚人之辞至工,后世惟退之、介甫[35]而已。
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36]、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之过于似古人也。而遽摈之,谓不足与于文章之事,则过矣。然遂谓非学者之一病,则不可也。
乾隆四十四年秋七月桐城姚鼐纂集序目。
注释:
[1]薑坞:姚范,字南菁,号薑坞,乾隆六年(1741)进士。作者姚鼐是姚范之弟姚淑之子。[2]刘耕南: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方苞弟子。在桐城派古文家中,上承方苞义法理论,下开姚鼐文章精粗途辙。[3]老、庄:老子、庄子。[4]贾生:指西汉文学家贾谊。[5]退之:唐文学家韩愈的字。[6]子厚:唐文学家柳宗元的字。[7]明允:宋文学家苏洵的字。苏、张之流:指苏秦、张仪等纵横家。[8]子瞻:宋文学家苏轼的字。[9]年为之也:寿命限制的原故。按:柳宗元四十七岁卒。姚鼐认为由于早逝,其文未臻至境,作品中有向古人学习的形迹。[10]《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都是《周易》的注解、辅助读物,从司马迁以来,都认为是孔子所作。传:经书的的解释。[11]太史公:指司马迁。欧阳永叔:宋文学家欧阳修。[12]向、歆:刘向、刘歆。汉武帝时,使刘向校中秘之书。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论谬,叙而奏之。向卒后,哀帝使其子歆嗣父之业。歆遂总括群书,撮其指要,著为《七略》。[13]子政:刘向的字。[14]子固:宋文学家曾巩的字。[15]谟诰:《尚书》中有《皋陶谟》、《康王之诰》等篇。[16]《春秋》内外传:内传即《左传》,外传即《国语》。[17]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皆臣下主动提出的对时务的意见。对策:臣下就皇帝提出的关于经义、时事的问题作出的回答。[18]两苏:苏轼、苏辙。制举:唐宋科举制,有岁举与制举之分,岁举是长年贡举,制举为皇帝自诏选拔。[19]书说:信叫书,当面谈话叫说。《君奭》:《尚书序》认为周公、召公同为成王相,召公不满,周公作《君奭》告召公。[20]赠处:《札记檀弓下》: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颜答后又问子路:“何以处我?”[21]梁王:梁惠王魏婴。宴请诸侯于范台事见《战国策魏策二》。择言:选择恰当的言词。[22]三军:周代天子六军,大国诸侯三军。[23]刘先生:指刘大櫆。[24]圬者:指韩愈为之作传的泥瓦工王承福。种树:指柳宗元为之作传的种树人郭橐驼 。[25]石鼓刻文:即《石鼓文》,相传为周宣王时作。[26]秦刻琅邪:秦始皇多次东巡,登临之地都刻石纪颂统一天下的功业,《琅邪刻石》即其中之一。[27]茅顺甫:明散文家茅坤。[28]张子:指北宋哲学家张载。[29]屈子:屈原。[30]《辞赋略》:当是《诗赋略》。刘歆继其父刘向整理汉朝中央藏书,校秦《七略》,其中之一为《诗赋略》。[31]昭明太子:萧统,曾编选《文选》。[32]汉《略》:即《七略》。[33]六朝:指晋、宋、齐、梁、陈、隋。[34]靡:纤丽少气骨。[35]介甫:宋王安石。[36]扬子云:汉文学家扬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7
发表于 2009-8-10 10: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管异之文集》书后(清)梅曾亮
曾亮少好为骈体文[2],异之曰:“人有哀乐者,面也,今以玉冠之,虽美,失其面矣。此骈体之失也。”余曰:“诚有是。然《哀江南赋》[3]、《报杨遵彦书》[4],其意固不快耶[5]?而贱之也?”异之曰:“彼其意固有限,使孟、徇、庄周、司马迁之意,来如云兴,聚如车屯[6],则虽百徐、庾之词,不足以尽其一意。”余遂稍学为古文词。异之不尽谓善也,曰:“子之文病杂,一篇之中,数体驳见[7]。武其冠,儒其服,非全人也。”余自信不如信异之深,得一言为数日忧喜。呜呼!今异之亡矣,吾得失不自知,人知之,不能为吾言之。余虽学日从事焉,茫乎不自知其可忧而可喜也,故益念异之不能忘。
异之卒于道光十一年[8],其明年,今安徽巡抚邓公刊其遗文[9],命曾亮为之序,乃书畴昔之文语集后,以志吾悲[10]。
注释:
[1]管异之:管同,字异之,见《蒯通论》作者介绍。[2]骈体文:又称骈文、四六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文体的形式以对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整齐而富有节奏感。从唐代古文运动起,在从事古文的人看来,骈文之弊在于华而不实。[3]《哀江南赋》:北周时庾信作,是骈文的名篇。文中结合身世,描写社会动乱,悲悼梁朝的覆亡。[4]《报杨遵彦书》:南朝时陈朝文学家徐陵的作品,也是骈文。徐陵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5]固:岂。快:痛快。[6]屯:聚集,[7]驳:混杂。[8]道光十一年:1831年。[9]邓公:邓廷桢,字嶰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道光六年任安徽巡抚。[10]志:记。
管同是梅曾亮的同乡,又同为姚鼐弟子,二人友谊很深,在散文创作上也互相取益模仿。这篇书跋,虽然没有正面提到管同的文学成就,但通过自己由好骈文转而专攻古文的事实,称述了管同高人一等的文学见解与批评,以及给予自己的终身难忘的影响,这比空洞的赞美之词,实在要深刻得多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8
发表于 2009-8-10 10: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广宋遗民录》序·(清)顾炎武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古之人学焉而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而况当沧海横流[2],风雨如晦之日乎[3]?于此之时,其随世以就功名者固不足道,而亦岂列一二少知自好之士,然且改行于中道[4],而失身于暮年。于是士之求其友也益难。而或一方不可得,则求之数千里之外;令之不可得,则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苟有一言一行之有合于吾者,从而追幕之,思为之传其姓氏而笔之书。呜呼,其心良亦苦矣!
吴江朱君明德[5],与仆同郡人,相去不过百余里,而未尝一面。今朱君之年六十有二矣,而仆又过之五龄,一在寒江荒草之滨,一在绝障重关之外[6],而皆患乎无朋。朱君乃采辑旧闻,得程克勤所为《宋遗民录》而广之[7],至四百余人,以书来问序于余,殆所谓一方不得其人,而求之数千里之外者也,其于宋之遗民,有一言一行或其姓氏之留于一二名人之集者,尽举而笔之书,所谓今人不可得,而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者也。
余既尠闻[8],且耄矣[9],不能为之订正,然而窃有疑焉:自生民以来,所尊莫如孔子,而《论语》、《礼记》皆出于孔氏之传,然而互乡之童子,不保其往也[10];伯高之赴,所知而已[11];孟懿子、叶公之徒,问答而已[12];食于少施氏而饱,取其一节而已[13]。今诸系姓氏于一二名人之集者,岂无一日之交而不终其节者乎!或邂逅相遇而道不同者乎?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然而朱君犹且眷眷于诸人,而并号之为遗民,夫亦以求友之难而托思于此欤?庄生有言:“子不闻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14]。”余尝游览于山之东西、河之南北二十余年,而其人益以不似。及问之大江以南,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者,亦且改形换骨,学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若朱君者,将不得为遗民矣乎?因书以答之。吾老矣,将以训后之人,冀人道之犹未绝也。
注释:
[1]“子曰”三句:子,指孔子。语见《论语·学而》。[2]沧海横流:大海之水到处泛滥,喻社会动荡不安。《谷梁传序》:“孔子睹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3]风雨如晦:喻暗无天日的时代。语见《诗经·郑风·风雨》。[4]改行于中道:指中途变节。[5]吴江:今江苏吴江县。朱明德:字不远,少时,治经义之学。明亡后隐居,作《广东遗民录》以见志。[6]绝障重关:指边远险阻地区。时顾炎武居住在陕西省华阴县友人王宏撰山斋。[7]程克勤:即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明成化进士。孝宗时官至礼部右侍郎。著有《新安文献志》、《宋遗民录》、《篁墩集》及《明文衡》等。《宋遗民录》:十五卷。主要记录南宋遗民王炎午、谢翱等十一人的事迹和遗文,以及后人追挽的诗文。[8]尠闻:寡闻。尠,同“鲜”。[9]耄(mào)年纪很大。《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10]“然而”二句:《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互乡,地名。意谓孔子见互乡童子,只是赞许他当时的上进心,而不去计较他的过去。[11]“伯高之赴”二句:《礼记·檀弓上》:“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孔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于野则已疏,于寝则已重。’”赴,即“讣”。句谓孔子只是与伯高相识。[12]“孟懿子”二句:孟懿子,姓仲孙,名何忌,谥懿。《论语· 为政》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叶公:沈诸梁,字子高,叶县尹。《论语·子路》载:“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13]“食于少施氏”二句:《礼记·杂记下》:“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一节,指“食我以礼”。[14]“庄生有言”八句:庄生,指庄周。引文见《庄子·徐无鬼》。似人:指似乡里人。
本篇选自《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二。明代程敏政著有《宋遗民录》一书,朱明德又从而扩充为《广宋遗民录》,并请顾炎武为序。时在清康熙十八年(1679),顾炎武六十七岁。文中借为宋代遗民录作序的机会,巧妙地借题发挥,一面感叹坚持民族气节的知音难得,一面又对遗民中的变节分子作了辛辣的嘲讽。文章写得委婉含蓄,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愤激之情,寄托了作者无穷的感慨。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9
发表于 2009-8-14 09: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海舶三集》序(清)刘大櫆
乘五板之船[2],浮于江淮,滃然云兴[3],勃然风趣[4],惊涛生,巨浪作,舟人仆夫[5],失色相向,以为将有倾覆之忧、沉沦之惨;又况海水之所汩没[6],渺尔无垠[7],天吴睒睗[8],鱼鼋撞冲,人于其中,萍飘蓬转,一任其挂罥奔驰[9],曾不能以自主[10];故往往魄动神丧,不待樯摧橹折[11],而梦寐为之不宁。顾乃俯仰自如[12],吟咏自适。驰想于流瀣之虚[13];寄情于霞虹之表。翩然而藻思翔[14];蔚然而鸿章著[15]。振开、宝之余风[16],仿佛乎杜甫、高、岑之什[17],此所谓神勇者矣。
余谓不然。人臣悬君父之命于心[18],大如日轮,响如霆轰,则其于外物也,视之而不见其形,听之而不闻其声。彼其视海水之荡潏[19],如重茵莞席之安[20];视崇岛之峌[山兒]当前[21],如翠屏之列[22]、几砚之陈;视百灵怪物之出没而沉浮,如佳花、美竹、奇石之星罗于苑囿[23]。歌声出金石[24]。若夫风潮澎湃之音,彼固有不及知者,而又何震慑恐惧之有[25]?
翰林徐君亮直先生[26],以永熙某年之月日,奉使琉球[27],岁且及周[28],歌诗且千百首,名之曰《海舶三集》,海内之荐绅大夫[29],莫不闻而知之矣。后二十余年,先生既归老于家,乃命大櫆为之序。
注释:
[1]舶(bó):原意为航海有大船。又通称一般船只。[2]五板之船:指江河中行驶的普通木船,用五块整板拼成。[3]滃(wěng):云气四起貌。[4]勃然:兴起、奋发的样子。[5]舟人:船夫。[6]汩没:波浪涌流翻腾。[7]无垠(yín):无边际。垠,边际、界限。[8]天吴:古代传说中的水神。此处犹言“灵怪”。睒睗(shǎn shì):疾视。此处亦可释为“闪烁”。[9]罥(juàn):缠绕,牵挂。[10]曾:乃。竟。[11]樯:桅杆。橹:支架在船尾的桨。[12]顾乃:但却。俯仰:高低,起伏。[[13]沆瀣(xiè):汪洋澎湃。虚:空间。[14]藻思(sì):做文章的才思。藻,文彩,特指文辞的藻饰。[15]蔚然:荟萃,聚焦。鸿章:宏伟的文章。鸿,通“洪”,大。[16]开、宝:开元、天宝,唐玄宗的两个年号,所谓盛唐时期。[17]高、岑:高适、岑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什:犹言“篇章”。《诗经》以十篇为一卷,名之曰“什”。[18]悬:记挂。牢记。[19]潏(yù):水涌出貌。[20]重茵:层层的坐垫。茵:垫子、褥子等。莞席:莞草编的席子。莞(guān),植物名,俗称水葱,席子草。[21]崇:高。峌[山兒](dié niè):高貌。[22]翠屏:青翠屏风。[23]苑囿(yòu):花园、园林。囿,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24]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金石之音清越优美,后用来比喻文辞的优美。[25]震慑:震惊、恐惧。[26]徐君直:名葆光,字君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27]琉球:古国名。即今琉球群岛。隋时建国,以后与我国频有来往。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侵占琉球,俘其国王尚泰,遂沦为日本领土。[28]周:一周年。[29]荐绅:见《阳曲傅先生事略》注。
为一本普通的诗集作序,不正面涉及人和诗,只就海说,而说海又别从江淮起头,写得绚烂多彩,摇曳多姿,的确显出了作者酷似韩愈的翻空出奇的风格。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0
发表于 2009-8-14 09: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海国图志》叙(清)魏源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1]。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2]。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3]。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西洋[4],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以技以制夷而作[5]。
《易》曰:“爱恶相攻而吉生凶,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威而利害生。”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6];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7],形同几席[8];诹以敌情,情同寝馈[9]。
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曰:唯唯,否否[10]。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11],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12]。故君子读《云汉》、《车攻》,先于《常武》、《江汉》,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13];玩卦爻内外消息[14],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15],人心所以违寐而知觉也[16],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
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17],而电扫于乾隆之中叶。夷烟流毒,罪万准夷[18]。吾皇仁勤,上符列祖;天时人事,倚伏相乘[19]。何患攘剔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20]?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21]。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22]。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23],艾三年而蓄之[24],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25],毋画饼[26],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传曰:“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27]。”叙海国图志。
注释:
[1]夷语:外文资料。[2]“创榛辟莽”两句:铲除杂树野草,开辟道路。[3]东南洋:指《海国图志》卷三至卷十二,其中根据《四洲志》的只有二卷。西南洋:指《海国图志》卷十三至卷十九,根据《四洲志》的只有三卷,所以说“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西洋:指《海国图志》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五,有九卷根据《四洲志》;小西洋:指《海国图志》卷二十至卷二十三。北洋:指《海国图志》卷三十六至卷三十八。外大西洋:指《海国图志》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三。[4]中土:中国。谭:通“谈”。[5]师:学习。长技:先进的科学技术。[6]相百:相差百倍。[7]诹(zōu):询问。[8]几席:桌子、床铺。[9]寝馈:睡觉、吃饭。[10]唯唯,否否:应答词。不置可否。[11]倭:日本。[12]莠民:恶人。[13]《云汉》:《诗经大雅》中篇名。《车攻》:《诗经小雅》中篇名。《常武》:《诗经大雅》中篇名。《江汉》:《诗经大雅》中篇名。前两诗赞美周宣王治理内政,后两诗赞美周宣王讨伐外寇。作者借此说明要先修内政,再御外敌。[14]卦爻内外:《易经系辞》说“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爻是构成卦的基本符号,爻象变化,可测吉凶。消息:变化。[15]倾否而之泰:世运由不顺转入享通。[16]违:脱离。寐:此处喻愚昧。[17]准噶尔:清代卫拉特的蒙古四部之一,以伊犁为中心,游牧于天山南北。跳踉(liáng):跳梁,引申为叛乱。[18]夷烟:鸦片。准夷:指准噶尔。[19]倚伏:《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乘:互相依托转化。[20]攘剔:铲绝(鸦片)。奋武:发挥武力。会:机会。[21]讲画:议论、筹划。[22]养痈:比喻姑息坏人坏事。营窟:土室、穴居。比喻个人谋算。寐患:愚昧的弊病。祛:除去。[23]程:计量、考核。[24]艾:草药名,越陈越好。[25]冯河:语出《诗经小雅小旻》:“不敢凭河”。不要徒步涉水过河。[26]画饼:比喻图虚名不务实。语出《三国志魏志卢毓传》。[27]传曰:指韩愈《琴操十首越裳操》。越裳:古南海国名。
魏源(1749—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近代经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初入京师,与龚自珍结识,从刘逢禄受公羊《春秋》,编辑有《皇朝经世文编》,提倡经世实用的文章。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后,曾入钦差大臣裕谦幕府,参与抗英斗争。后辞归扬州,撰写《圣武记》、编纂《海国图志》,致力探求富国强兵和方法,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道光二十四年始中进士。晚年皈依佛教。他主张“贯经术、政事、文章于一”(《刘礼部遗书序》)。散文多论说时务政事,观察敏锐,文笔犀利,代表了鸦片战争前后新体散文的风貌。著作今有《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
本文选自《魏源集》。《海国图志》编于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魏源为此悲愤满怀,闭门著书。他受林则徐的嘱托,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编写了《海国图志》,原为六十卷,后扩充至一百卷,成为当时我国自编的最为详尽的世界史地参考书。《海国图志》叙中说明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并进而提出了“平人心之积患”,改革内政的主张,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政治眼光。全文开门见山,语言明快,层层深入,说理透辟,令人警醒。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1
发表于 2009-8-14 09: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何忠诚公编年纪略》书后(清)黎庶昌
住时,独山莫友芝子偲撰黔诗[2],于邦人事蒐讨甚力[3],私怪何公忠诚为有明一代臣节劲殿[4],其事迹自史传外,罕有能举佚者。用就其家访之,得公从孙琮“编年纪略”一卷,首尾完具,足补史氏阙遗,又因以考见全州、桂林两大战绩[5],及主将招降不屈、从容殉节诸状。曰:“噫,烈已!”子偲欲遂旁采他氏[6],为年谱一书,遭黔乱,客游江淮,未竟也。
《纪略》成于康熙末年,距公成仁之岁[8],已七八十年,其时忌讳之禁稍弛[9]。迨乾隆中诏修《通鉴辑览》[10],史臣珥笔[11],一秉圣裁[12],书法至为矜慎[13]。余观“辑览”所附三王事[14],凡书定者六,克者四十二,入者三,至者五,袭者一, 平者三,围者三,击败者二,攻者四,未尝有言战者。独于攻全州也,曰“腾蚊率焦琏[15]、郝永忠[16]、卢鼎[17]、赵印选[18]、胡一青五将[19],合力拒守,大战全州城下”;攻桂林也,曰“腾蛟督焦琏、胡一青等分三门力战拒守”;于公之攻永州也[20],曰“围城三月,大小三十六战,遂为所陷”。
是王师入关后[21],放兵南下,触之者皆若焦熬投石已耳[22],独公坚不可撼。使史公督师江上时[23],即已能如公之守全州、守桂林,则扬必不失,扬不失而金陵尚可有为;不或二公易地以守,明之亡不亡,未可知也。晋画守淮[24],决于肥水一战[25];宋主和议,成于顺昌、朱仙镇的两捷[26],从古未有不战而能自立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公之竭忠尽力,不得令展于江淮用武之地,至全州、桂林则地利已失,以此挽回全局至难。吾于是不为公惜,而为明之用人惜也。废兴之际,虽曰天命,亦岂非人事措注有善不善哉[27]?虽然,彼弘光者[28],又乌足以语是哉!
注释:
[1]何忠诚: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卫(今黎平)人。南明大臣。明末联络李自成旧部同御清军,退守广西,曾一度收复湖南大部,后在湘潭兵败被俘而死。谥忠诚。[2]独山:州名,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县名。莫友芝:字子偲,号郘亭,道光举人,曾客曾国藩幕。撰有《黔诗纪略》。黔:贵州的别称。[3]邦:乡邦。蒐(sōu)讨:搜集,寻找。[4]劲殿:坚强有力的最后的军队或将领。殿,最后。[5]全州:州、县名,明清时属广西桂林府,与何腾蛟联合的农民起义将领郝摇旗,永历元年(1647)在全州勇战清军,大捷。第二年清军攻桂林,何腾蛟分兵三面出,大败清军,追杀二十里。[6]他氏:此指别人的记载,其他书籍。[7]年谱:用编年法记载一人生平。[8]成仁:指殉难。牺牲生命,成全仁德。[9]忌讳:此指清代的文学禁忌。[10]《通鉴辑览》:书名。清乾隆年间官修,编年纪事,从上古到明末为止,附南明唐王、桂王事三卷。[11]珥(ěr)笔:史官、谏官入朝,把笔插在帽子上,以便随时记录,撰述。珥,插。[12]圣裁:皇帝的决定。[13]书法:写书的准则和方法。[14]三王:明亡后其残余力量在南方建立了一些小政权,其中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号弘光;唐王朱聿建立于福州,号隆武;桂王朱由榔立于肇庆,号永历。[15]焦琏:桂王永历政权时的参将,清军围桂林,何腾蛟部战守三月,焦琏功最多。[16]郝永忠:即郝摇旗,原是李自成部将,因初在军中为大旗手,故称。后联明抗清,改名永忠,在四川战败被俘,不屈而牺牲。[17]卢鼎:左良玉旧将,永历时封宜章伯。[18]赵印选:本滇镇总兵,永历时封新宁侯。[19]胡一青:云南来增援何腾蛟部的将领,永历时封兴宁侯。[20]永州:府名。今湖南零陵县。[21]王师:指清军。[22]焦熬:指烧焦、煎干的物体,如锅巴等,脆而易碎。[23]史公:史可法。南明弘光时大学士督师江北,驻扬州,清兵破城入,不屈被杀。详见《梅花岭记》。[24]画:谋划。东晋疆域得失无常,大抵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属晋。[25]肥水:安徽境内水名,入淮。383年东晋与前秦战于淝水,晋谢安率军大破前秦苻坚。这两句的意思是能战才能守。[26]顺昌:宋代府名,治今安徽阜阳。南宋绍兴十年(1140),东京副留守刘锜大败金兀于此。朱仙镇:在河南开封县西南境。南宋绍兴十年,岳飞大败金兵于郾城,乘胜进军至此。这年冬天,宋、金双方签订和议。二句意思是能战然后才能和。[27]措注:安排,任用。注,附著。[28]弘光: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年号。这里指朱由崧。
这篇读后感并举私家和官家的史料,前者略写,后者巧述,以后者反证前者,说明何腾蛟的忠诚英勇。虽然作者认为何腾蛟胜过史可法,这看法不免偏颇,但其主要感慨在于南明不乘地利、不善用人而导致灭亡,直斥了君主的昏聩。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2
发表于 2009-8-14 09: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后湘集》自叙(清)姚莹
天下之事,有适然而合,不知其然者,其风之过箫乎?世之为箫也,六其窍。大地之箫也万之,若川、若谷、若深林、若阜草、若筱簜[1]、若松栝[2];若毛群鳞羽类,高者若鸾哕[3]、若鹤唳,下者若虎啸、若龙吟、若蛙蚓之鸣。箫之为族不同,大地之风一也。风之为物,若呜呜、若肃肃,时而泠然,时而飒然,至于鼓天地,晦日月,其为情状亦不同,所以感于物而后动,则又一也。
故人之吹箫者,不离乎宫商徵羽[4],而听之者,或超然遗世,或泣下沾襟,惟吹之者之异其情也,故所感亦异,若吹者之感于物,而异其情也,则亦有然矣。世有闻吹箫而不知感者,非宫商之不调,徵羽之不和也,无亦所感 ,而吹者其情未至,有强作者乎?若风之过箫也,必无是矣。
夫诗者,亦人之箫也,是其作也,不可以无风。苟无风,虽天地不能发其声音,而何强作之有哉!强而作者,虽引宫商、刻徵羽,吾弗之善也。知斯说者,可与言诗矣。嘉庆十九年冬月日[5]。
注释:
[1]筱:小竹。簜(dàng):大竹。[2]松栝:松树、桧树。[3]哕(huì):象声词。这里指鸾鸣声。[4]宫商徵羽:这里代指曲调。[5]嘉庆十九年:1814年。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幸翁。安徽桐城人。喜庆十三年(1808)进士,选福建平和县知县。鸦片战争期间任台湾道,会同总兵达洪阿率军民抵抗侵台英军。咸丰初,授湖北盐法道,旋擢广西、湖南按察使。
他是姚鼐的侄孙,为文承袭家学,与梅曾亮、管同、方东树称“姚门四弟子”。但他为文并不株守桐城家法,而能“指陈时事利病,慷慨深切”,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著有《中复堂全集》。
本文选自《中复堂全集》中《东溟文集》卷二,是作者诗集的自叙。文章以大量生动的比喻 ,阐明了作诗要“感于物而动”,自然而发的观点。这一观点可追溯到《礼记乐记》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言。”而此文的笔法则从韩愈《送孟东野序》变化而来。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3
发表于 2009-8-14 09: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竹图》记(清)朱彝尊
宁都魏叔子与予定交江都[1],时岁在辛亥[2]。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为画《烟雨归耕图》[3]。叔子适至,题其卷。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4],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记。
予性癖好竹。甲申后[5],避兵田舍,凡十余徒,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修竹数百万[6],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叔子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在其上[7]。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8],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9]。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10]。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
皮子居易堂读书且二十年,天下无知叔子者。一旦乘扁舟,下吴越,海内论文者,交推其能,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11]。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12]。然则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
注释:
[1]宁都:今属江西省。魏叔子:即魏禧,见《吾庐记》作者介绍。江都:今江苏扬州市。[2]辛亥:指康熙十年(1671)。[3]戴苍:字葭湄,原籍武陵(今湖南常德)。清代画家。善写照,亦工山水人物。[4]金精之山:金精山,在江西宁都西北,即石鼓山。山有十二峰,峰顶皆石,望之如阵云。[5]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明亡。[6]冶源:在山东临朐县西南。[7]易堂:魏禧的书斋名。[8]寻尺:八尺。古代称八尺为一寻。[9]厄于闰:谓时运不济。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自注:“俗说黄杨岁长一寸,遇闰退三寸。”[10]匪:非。[11]箨(tuò):竹皮,笋壳。[12]柯:树枝。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出生于破落世家,早慧,被目为神童。少年时摒弃科举仕进之路,与明末爱国文人顾炎武、屈大均等过从甚密。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始应博学鸿词试,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明史》的修撰。后曾出典江南省试。康熙三十一年(1692)归里,专事著述。他是清初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兼学者,兼擅诗词文。诗与王士禛齐名,被称为“南朱北王”。其词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并峙词坛。其著作有《曝书亭集》八十卷,《日下旧闻》四十二卷,《经义考》三百卷,并选辑了《明诗综》一百卷,《词综》三十六卷等。
本文选自《曝书亭集》卷六十六。这是一篇为戴苍替魏禧画的《看竹图》作的图记,写于康熙十一年(1672)。文章从自己的爱竹成癖说起,说到魏禧有此同好。进而展开了对竹的赞美,称它不仅“有君子之守”,而且“突怒无畏”,像“豪杰之士”。作者又进一步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竹的“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真像魏禧的由默默无闻而被“交推其能”的扬眉吐气。而且再进一步把文章比作种竹,“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文章写得很别致,不失为诗人的想象与气质。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4
发表于 2009-8-14 09: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块肉余生述》前编序(清)林纾
此书为迭更司生平第一著意之书[2],分前后二编,都二十余万言[3]。思力至此,臻绝顶矣!古所谓“锁骨观音”者[4],以骨节钩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具锵然,无一屑落者。方之是书,则固赫然其为锁骨也。
大抵文章开阖之法,全讲骨力气势,纵笔至于灏瀚,则往往遗落其细事繁节,无复检举,遂令观者得罅而攻[5]。此固不为能文者之病。而精神终患弗周。迭更司他著,每到山穷水尽,辄发奇思,如孤峰突起,见者耸目,终不如此书伏脉至细:一语必寓微旨,一事必种远因,手写是间,而全局应有之人,逐处涌现,随地关合,虽偶尔一见,观者几复忘怀,而闲闲着笔间,已近拾即是,读之令人斗然记忆,循编逐节以索,又一一有是人之行踪,得是事之来源。综言之,如善弈之着子,偶然一下,不知后来咸得其用,此所以成为国手也。
施耐庵著《水浒》,从史进入手,点染数十人[6],咸历落有致[7]。至于后来,则如一群之貉,不复分疏其人,意索才尽,亦精神不能持久而周遍之故。然犹叙盗侠之事,神奸魁蠹[8],令人耸慑[9]。若是书,特叙家常至琐至屑无奇之事迹,自不善操笔者为之,且恹恹生人睡魔[10],而迭更司乃能化腐为奇,撮散作整,收五虫万怪[11],融汇之以精神,真特笔也[12]。史、班叙妇人琐事[13],已绵细可味也,顾无长篇可以寻绎[14]。其长篇可以寻绎者,唯一《石头记》[15],然炫语富贵[16],叙述故家[17],纬之以男女之艳情[18],而易动目。若迭更司此书,种种描摹,下等社会虽可哕可鄙之事[19],一运以佳妙之笔,皆足供人喷饭。英伦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使吾中国人观之,但实力加以教育,则社会亦足改良,不必心醉西风,谓欧人尽胜于亚。似皆生知良能之彦[20],则鄙之译是书,为不负[21]矣。
闽县林纾叙于宣南春觉斋[22]。
注释:
[1]块肉余生述:即今译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著名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该书写一个孤儿幼年至成年的悲欢遭遇。“块肉”即孤儿,《块肉余生述》是林纾根据小说内容加的译名。[2]迭更司(1812—1870),今译狄更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多从人道主义出发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所作《大卫科波菲尔》写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3]都:总共。[4]锁骨观音:又称“锁子骨菩萨”。唐朝牛僧儒所写传奇集《玄怪录》载:延州一妇人死后,有僧人向其墓敬礼,并说:这是锁子骨菩萨,不信,可开棺一看。开棺后妇人遍身身骨架相钩连,都成锁状。因称“锁骨菩萨”。[5]罅(xià):裂缝。[6]点染:指不作全面描绘,抓住要点加以描写的方法。[7]历落:经历去处。[8]神奸魁蠹(dù):奸猾凶狠。[9]耸慑:惊惧。[10]恹恹(yān):精神不振。[11]五虫:古人分动物为五类,称“五虫”。五虫为倮虫、毛虫、羽虫、鳞虫、甲虫。见《大戴礼记易本命》。[12]特笔:独特的笔法。[13]史、班:指太史公事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14]寻绎:反复推求。[15]《石头记》:即《红楼梦》。[16]炫语:炫耀描写。[17]故家:世家,大家。[18]艳情:男女爱情。[19]哕(yuè):作呕。[20]生知:生而知之的天赋之才。彦:具有才德的人士。[21]不负:无愧。[22]宣南:北京宣武门之南。春觉斋:林纾斋室名。
本文着重论述狄更斯著名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结构之严谨,无懈可击,以及善于描写生活琐事,使情节栩栩如生的“特笔”。文末叙翻译此书之意在于启发民志,使社会有所改良,通过学习西方,使中国得以富强,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不必心醉西风,谓欧人尽胜于亚”一语,在当时确可使人警醒。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5
发表于 2009-8-14 09: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兰陔爱日图》记(清)朱仕琇
《兰陔爱日图》者[1],建安郑君有章图其小像[2],取传记孝子爱日之义[3],兼采晋束晳补诗而名之者也。君成进士,当选为县,而太夫人年高,徘徊未肯仕。盖孟子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其为不顾父母之养一也。小序曰[4]:“《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补诗曰:“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念庭闱[5],心不遑安。彼居之子,罔或游盘[6]。馨尔夕膳,洁尔晨飡[7]。”
夫晨夕者,日之所有也。人之忨愒晨夕[8],而安弃之者多矣。孝子日奉飡膳,见亲已老,念如此晨夕之不可多得,故皇然闵然[9],内有不遑安之心,外有游盘之戒,此所为顾养而爱日者也。夫往而不可反者[10],年也;接而递迁者,人之情也。人之生,知有父母而已,稍长而婚媾嗣续宾好[11],富贵燕玩[12],利害恩怨,百端之事起于前,而不见父母矣。憧憧往来[13],乐此不疲,而父母之年日以老矣。
古之人知人情之如此也,递迁变化而忘父母之在后也,哀矜呼号[14],思有以反之,故称顾焉[15]。顾而生戒,始之养焉。夫孝子之接于天下,与众人无以异也,而独挚其养亲之情者,惟能屡顾而生戒心而已。日之在西,苍苍凉凉,余光凛然,有不能少待之势;顾之者,亦洒淅凄栗于体[16],怆惶于心,不能自安,虽有百端进计之情,于此得无少驻乎哉?嗟夫!此孝子之心,而郑君名图之指也[17]。
郑君才士也,继其先人从父[18],以文学科第得名天下,世皆艳之,不知其笃于内行乃如此[19]。昔蔡中郎为东京文宗[20],世称崔蔡[21],元鲁山以学授宗人结[22],结文遂洗唐风之陋。史载二人孝友之异,白兔起茔[23],乳湩为出[24]。若郑君之健文卓行,视二君子岂异哉?余记斯图,而益仰慕慨叹于其人云。至图之布置曲折,与夫寓形取象之称,盖画者之常理,无与于生人之大节,故此不著。
注释:
[1]兰陔:长着兰草的田埂。陔(gāi):田埂。《诗经小雅》有《南陔》的篇名,但无诗。据《诗序》说,《南陔》是“孝子相戒以养”,后人就把它作为称赞孝子的典故。西晋文学家束晳补作了《南陔》等篇,称《补亡诗》。这里“兰陔”二字即从补亡的《南陔》中得来。爱日:珍惜时光。扬雄《法言•孝至》:“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后因称子女奉侍父母之日为爱日。[2]建安:旧县名,治所今福建建瓯。 [3]传记:此指《法言》等书中的记载。[4]小序:即《诗序》,列在《诗经》各诗之前,解释各篇的主题。[5]庭闱:父母居住的地方,代指父母。[6]游盘:在外游嬉盘桓。盘:逗留。[7]飡(sūn):同“飧”,饭食。[8]忨愒(wàn kài):同“玩愒”,苟且偷安,荒废岁月。[9]皇然:恐惧不安貌。皇:通“惶”。[10]反:同“返”。[11]婚媾(gòu):婚姻。[12]燕:通“宴”。[13]憧憧(chōng):往来不定貌。[14]哀矜:怜悯。[15]顾:回头看。引申为眷顾,惦念。[16]洒淅(xiǎn xī):寒栗貌。[17]指:意旨。[18]先人:已故父亲。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叔父。[19]内行(xìng):指人在家庭内的言行。[20]蔡中郎:东汉文学家蔡邕。东京:指洛阳,东汉以洛阳为京都,在西汉都城长安的东面。故称。又以东京代指东汉。文宗:文坛上受宗仰的人物。[21]崔、蔡:崔駰,字亭伯,东汉文学家,与蔡邕齐名。[22]元鲁山:无德秀,字鲁山,唐代人。据传其兄之子生下来就死了母亲,没钱雇奶妈,元德秀把自己的乳头给婴儿吸,几天后竟像女人一样流出乳汁,到婴儿能食其他食物后乃止。结:元结,字次山,唐文学家,诗文具现实主义精神。[23]茔:坟。传说蔡邕性笃孝,母卒,在坟侧搭了草屋守丧,坟中有白兔出来陪伴他。[24]湩(dòng):乳汁。
朱仕琇(1715—1780),字斐瞻,号梅崖,福建建宁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曾选用为知县,因足疾改福宁府学教授,主讲鳌峰书院。有《梅崖文集》。
这是一篇赞美孝行的文章,主要诠释《南陔》诗中的孝道内容及辞句含义,甚至还援引了坟茔出兔、男子哺乳等荒诞的传说作为论据,思想方面无足取。但论述勾连紧密,尚能自圆其说。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6
发表于 2009-8-14 09: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山集》目录序(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商周以前,无专以文章著者,晚周之世,乃少少有之,至秦汉而为之者益专且众。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2],以天授之才[3],承累世之学[4],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5],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6],侘傺抑郁[7],感愤悲伤,以其所畜[8],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唐之韩、柳、宋之欧、苏、明之熙甫[9],其尤著也。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10],莫如吾乡望溪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望溪推之,学者其复何说也。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11],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12],欧阳永叔后[13],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14],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15],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问天集》、《岩居川观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南山集》载文止百十余首。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15]。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16],亦无意例[17],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18],宗后学钧衡谨识。
注释:
[1]《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被杀后遭禁。[2]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3]天授被害者:上天赐给的人才,即天才。[4]承累世之学: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也是史官(太史令),司马迁继承父业写成《史记》,故云“承累世之学”。[5]“穷天下”句:司马迁曾游历各地山水名胜,对他写成《史记》有很大帮助。[6]不可堪之境:指司马迁受宫刑。[7]侘傺(chà chǐ):失意。[8]畜:通“蓄”。[9]熙甫:明朝散文家归有光,字熙甫。[10]翕(xì)然:共同地。[11]脱逸:散失。[12]云鹗氏:尤云鹗,戴名世学生,《南山集》由他刊印,下面的话出自他为该书写的序言。[13]欧阳永叔:欧阳修,字永叔。[14]“其胸中”二句:戴名世《与刘大山书》:“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15]班固:《汉书》作者。范蔚宗:《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陈寿:《三国志》作者。[16]假:借。[17]未加编次:没有按一定次序编排组织。[18]意例:亦作“义例”,说明编书的原则的例言。[19]道光辛丑:道光二十一年(1841)。
戴钧衡(1814—1855),字存庄,号蓉州,安徽桐城人。道光举人,曾拜方东树为师,以才气闻于乡里。曾收集整理戴名世的著作,编为《戴南山先生全集》。太平军攻克桐城后,他逃亡临淮等地,不久呕血而死。著有《存庄文集》等。
康熙四十一年(1702),桐城派创始人之一戴名世的文集《南山集》刊行。书中收有戴氏抒发明朝灭亡遗恨的文章,康熙五十年左督御史赵申乔,以《南山集》中有“狂悖”、“大逆”语参奏戴名世,两年后戴名世被杀,受牵连入狱者有方苞等数百人,这就是清代有名的《南山集》文字狱案。道光二十一年,戴名世同乡后人戴钧衡,搜集其遗文,编成《戴南山全集》十四卷,光绪间始有刊本。本文是为该书写的序言,文章说对戴名世的遭遇深表同情,流露了对《南山集》文字狱的不满。文中对戴氏散文给予很高评价,虽然不无过誉之处,但总的讲还是实事求是的,戴名世作为清朝早期文章大家,其创作的确是有鲜明个性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7
发表于 2009-8-14 09: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游集》序(清)叶燮
诗文一道,在儒者为末务。诗以适性情,文以辞达意[1],如是已矣。初末尝争工拙于尺寸铢两间[2],故论者未可以诗文之工拙而定其人之品,亦未可以其人之品而定其诗文之工拙也。
然余历观古今数千百年来所传之诗与文,与其人未有不同出于一者。得其一,即可以知其二矣。即以诗论,观李青莲之诗[3],而其人之胸怀旷达、出尘之概,不爽如是也[4];观杜少陵之诗[5],而其人之忠爱悲悯、一饭不忘[6],不爽如是也。其他巨者,如韩退之、欧阳永叔、苏子瞻诸人[7],无不文如其诗,诗如其文。诗与文如其人。盖是其人斯能为其言,为其言斯能有其品,人品之差等不同,而诗文之差等即在,可握劵取也。近代间有巨子,诗文与人判然为二者,然亦仅见,非恒理耳。余尝操此以求友。得其友,及观其诗与文,无不合也。又尝操此以称诗与文。诵其诗与文,及验其人其品,无不合也。信乎!诗文一道,根乎性而发为言,本诸内者表乎外,不可以矫饰,而工与拙亦因之见矣。
康熙乙丑[8],余于岭南遇夏子宁枚。夏子与余同乡,尝闻其名矣。相遇万里外,既又方舟于浈江道中者浃旬[9]。夏子盖端人也。夏子行年五十,为衣食驰逐炎瘴中,时见其牢落不平之慨[10],然温然盎然之容故在[11]。夏子尽发其诗文与余观之。诗言情而不诡于正[12],可以怨者也[13];文折衷理道而议论有根柢,仁人之言也。人与诗文如出乎一。余盖快然于其合也矣。
注释:
[1]以辞达意:《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2]铢两:喻极轻微之量。二十四铢为一两。[3]李青莲:指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4]不爽:没有差失。[5]杜少陵:指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别号少陵。[6]一饭不忘:苏轼《王定国诗集叙》:“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7]韩退之:唐代韩愈,字退之。欧阳永叔:宋代欧阳修,字永叔。苏子瞻:宋代苏轼,字子瞻。[8]康熙乙丑:康熙二十四年(1685)。[9]方舟:两船相并。浈江:广东省北江的上游。浃旬:十天,一旬。[10]牢落:孤单寂寞。[11]盎然:充盛、洋溢的样子。[12]诡:违背。[13]可以怨:语见《论语阳货》,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叶燮(1627—1703),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幼颖悟。康熙九年(1670)进士。选江苏宝应县知县。因伉直不附上官意,落职归。遂漫游泰山、嵩山、黄山等诸名山。晚年定居吴县之横山,人称“横山先生”。叶燮工文,喜吟咏,王士禛称其诗古文镕铸古昔,能自成一家言。著有《己畦文集》,《己畦诗集》。又有诗论专著《原诗》等。
本文选自《己畤文集》卷八。这是作者为其同乡夏宁枚的诗文集《南游集》写的序。序中提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诗与文如其人”,“诵其诗与文,及验其人其品,无不合也”。因而得出了“诗文一道,根乎性而发为言,本诸内者表乎外,不可以矫饰”。从而也就肯定了夏宁枚的诗文及其人品。文章条理清晰,引古证今,有理有据,使人信服。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8
发表于 2009-8-14 09: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园诗存》序(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既丧[1],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2]、赵州师令君范[3],为蒐辑仅得百余首[4],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国,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5],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6],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7],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8],除慝扫奸[9],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10],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11],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12]。君在道在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13],故治狱无敢倾陂[14],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15],督学湖南[16],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17],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18]。君旋遭艰归[19],服终[20],补部曹[21]。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22]。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23],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24]。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25],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感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26],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27]。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28],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得君[29],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待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首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注释:
[1]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御史,通政司副使。侍御:御史。[2]法式善(1752—1813):字开文,号时帆,吉林长白山人。清文学家。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曾官至国子监祭酒。[3]师范:字荔扉,云南赵州人。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官安徽望江县知县。令君:此指县令,知县。[4]蒐:同“搜”。[5]和珅(1750—1799):字致斋,清满州正红旗人。袭世职,乾隆时执政二十余年,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乾隆晚年对他倚任极专,因此他更加植党营私纳贿。嘉庆皇帝登位,责令他自杀,抄没家产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语。[6]侃然:刚直貌。[7]讼言:公言,明言。[8]今上:当今皇上。即嘉庆皇帝仁宗。[9]慝(tè):邪恶。[10]褒录:嘉奖、表扬并加以记功录名。[11]国泰:旗人。和珅私党,任山东巡抚,亏空官币几十万两银子,事情败露后,押送京师伏法。秽乱:丑恶,罪恶。[12]高宗:即乾隆皇帝。[13]干:求。[14]倾陂(bì):倾斜不正。此指不公正,偏袒。[15]擢(zhuó):提升。通政副使:通政司副长官。通政司掌内外奏章,设置军机处后,通政司遂为闲职。[16]督学:即提督学政,管一省的科举考试,由中央各部门出身进士的官员担任,钱沣即由通政副使督学湖南。[17]媒糵(niè):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媒,酒母。糵,曲糵。[18]镌(juān):削。钱沣因和珅诬陷,诏降三级。[19]旋:不久。遭艰:遭父母之丧,又称“丁艰”。[20]服:服丧。[21]部曹:明清时各部司官的通称。[22]直:通“值”,当值,上班。军机处: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掌缮写谕旨,记载档案,商承处理军国要务。人数不多,权力显要。[23]饬责:告诫和责备。饬,通“敕”,命令,训示。[24]嗛:通“衔”,怀恨。[25]谮(zèn):进谗言,说人的坏话。[26]纲纪:法制。这句含有讽刺,法制犹存,却不能铲除奸恶。[27]第:只,仅。[28]顾:却。迁延:拖延。此指再多活几年。[29]辛卯:乾隆三十六年(1771)。会试:明清时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比乡试高一级。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本文为著名书画家钱沣的诗集作序,重在赞其忠直敢言、与权臣和珅斗争的行为,哀其不待公论大白天下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最后提到钱氏的诗,只用了“苍郁劲厚”四字,由其人而见其诗,其诗也就不待多说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19
发表于 2009-8-14 09: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奇零草》序(清)姜宸英
予得此于定海[1],命谢子大周钞别本以归[2],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3],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呜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4],山河失序,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5],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揜抑于一时[6],然要以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客为予言:“公在行间[7],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为逻卒取去[8],或有流落人间者。此集是其甲辰以后,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9]。”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节制[10],及九江遁还,渐有掣时,始邑邑不乐[11]。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置寺中[12],实粮其中,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踯哀鸣。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13]。既被羁会城[14],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15]。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也[16],读之鲜不泣下者。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详。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17],疑立《袁粲传》[18],齐武帝曰[19]:“粲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20],君子讥之[21]。元听湖南为宋臣李芾建祠[22],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23],此帝王盛德事。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宜思引君当道[24]。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语言[25],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之求[26],犹惧搜访未遍,将日就放失也。悲夫!
注释:
[1]定海:今浙江定海县。[2]谢子大周:谢大周,生平事迹不详。钞别本:另外抄一本。[3]近体:近体诗,指律诗和绝句。[4]风霾(mái)昼塞:大风夹杂着尘土遮蔽了白日。霾,大风杂尘土而下。[5]“而沉星”句:喻张煌言的牺牲。[6]揜(yǎn)抑:因受压制而埋没。[7]行间:行伍之间。[8]逻卒:指巡逻看守的兵卒。[9]“此集”三句:甲辰,指康熙三年(1664)。落迦山:即普陀山,在浙江定海县(今舟山市)东海中。按:甲辰为张煌言就义之年,非解散部伍归隐之年。据《奇零草》自序,诗集编于壬寅年(1662)。又据吴伟业《张煌言殉节始末》,张煌言归隐于悬屿岛(一作悬岙。在浙江象山县南面海中),因乏食,遣人至普陀告籴,踪迹始露。[10]强藩:这里指郑成功。[11]“及九江遁还”三句: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从金门率师北伐,以张煌言所部为前锋,连续攻下府、州重镇,直抵金陵城下。张煌言本拟挥师直取九江,但郑成功在金陵战败,撤军入海。张煌言孤军无援,也战败于安徽铜陵,化装潜返舟山。其后郑成功收复台湾,兵势复振。张煌言遣使劝郑成功再出师北伐,郑未同意。“掣肘”当指此事。邑邑:忧郁不乐的样子。字通“悒悒”。[12]椑(bì):最里面的一层棺,这里即指棺材。[13]“门有两猿”五句:《张煌言殉节始末》说:“又畜双猿,以候动静。舟未至二十里,即猿鸣木杪。……旧校某利赏,以夜半从山后悬藤逾岭而入,执归宁波。”间:间谍。[14]会城:省会,这里指杭州。[15]素:白色生绢。[16]《正气歌》:宋代文天祥被元军所俘,被囚燕京,作《正气歌》,不屈而死。这里指张煌言所写的都是像《正气歌》一样的坚贞不屈的文字。[17]沈约:南朝梁文学家兼历史学家,字休文,历任宋、齐、梁。作有《宋书》一百卷,今传于世,为“二十四史”之一。[18]《袁粲传》:今《宋书》卷八十九有传。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宋时官至中书监、司徒,命镇石头(今南京)。萧道成谋代宋自立,他拟发兵诛道成,事泄被杀。故沈约在齐武帝永明中奉诏撰《宋书》时是否为袁粲立传有所犹疑。[19]齐武帝:齐高帝萧道成之子萧赜。[20]“欧阳修”句:欧阳修,宋代著名文学家,其所撰《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中不为后周的韩通立传。韩通,周恭帝时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周自立,韩通欲率军抵抗,被害。[21]君子讥之:王楙《野客丛书》所附《野老纪闻》说:“子瞻(苏轼)问欧阳公曰:‘《五代史》可传后也乎?’公曰:‘修于此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苏公曰:‘韩通无传,恶得为善善恶恶?’公默然。”[22]李芾:字叔章,宋末任湖南安抚使。元阿里海涯破潭州(今长沙市),一族死节。[23]长陵:为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因以称成祖。朱棣原封燕王,驻守北平,后率军南下,攻灭建文帝,命方孝孺草诏告天下,由他继位,方抗命不作,被杀。据《明史方孝孺传》:“永乐(明成祖年号)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这里所说相反,未知何据。[24]引君当道:《孟子告子下》:“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当道:谓合于事理。[25]胜国:被灭亡之国。这里指明代。[26]惇史:指忠实而公正的史官。
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慈溪(今属浙江)人。少有才名,但屡试不引。康熙初,叶方霭荐以诸生参与修撰《明史》,分撰《刑法志》。后徐乾学又荐其修《一统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始中进士,年已七十,授翰林院编修。三十八年,任顺天乡试副主考。因主考有情弊,被牵连下狱,死于狱中。他长于诗歌、古文,并精书法。与朱彝尊、严绳孙齐名,被目为“江南三布衣”。其散文宏博雅健。著有《湛园未定稿》、《苇间诗集》、《西溟文钞》等。后人编其著作九种为《姜先生全集》行世。
本文选自《湛园未定稿》卷二。《奇零草》是明末张煌言的诗集。作者在《序》中说取名“奇零”之意,一是“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二是“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兵家有《握奇经》,亦作《幄机经》,这里谓写于军中之意。作者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崇祯举人。清兵南下,他屡次举兵抗清,后因众寡不敌,被迫解散队伍,隐居海岛,被俘,不屈死。《奇零草》也被列为禁书。在这种背景下,姜宸英敢于为它作序,还热烈地赞扬了这部诗集的光辉价值,并大胆肯定了张煌言的英雄业绩,这实在是勇敢的壮举。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0
发表于 2009-8-14 09: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境庐诗草》序(清)康有为
嵚崎磊落,轮囷多节[1],英绝之士,吾见亦寡哉!苟有其人欤,虽生于穷乡,投于仕途,必能为才臣贤吏,而不能为庸宦,必能为文人通人[2],而不能为乡人[3]。苟有其人欤,其为政风流[4],与其诗文之跌宕多姿,必卓荦绝俗,而有其可传者也。吾于并世贤豪多友之[5]。我仪其人欤[6],则吾乡黄公度京卿其不远之耶[7]!
公度生于嘉应州之穷壤,游宦于新加坡、纽约、三藩息士高之领事馆[8],其与故国中原文献至不接也。而公度天授英多之才,少而不羁。然好学若性,不假师友,自能博群书,工诗文,善著述,且体裁严正古雅,何其异哉!嘉应先哲,多工词章者。风流所被,故诗尤妙绝。及参日使何公子峨幕[9],读日本维新掌故书,考于中外政变学艺,乃著《日本国志》,所得于政治尤深浩。及久游英、美,以其自有中国之学,采欧美人之长,荟萃熔铸,而自得之[10]。尤倜傥自负,横览举国,自以无比。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缟鹤[11],无非珍奇矣。
公度长身鹤立,傲倪自喜。吾游上海,开强学会,公度以道员奏派办苏州通商事,挟吴明府德㴋叩门来访[12]。公度昂首加足于膝,纵谈天下事;吴双遣澹然旁坐,如枯木垂钓。之二人也,真人也,畸人也[13],今世寡有是也。自是朝夕过从,无所不语。
闻公度以属员见总督张之洞[14],亦复昂首足加膝,摇头而大语。吾言张督近于某事亦通,公度则言:吾自教告之。其以才识自负而目中无权贵若此,岂惟不媚哉!公度安能作庸人!卒以此得罪张督,乃闲居京师。翁常熟览其《日本国志》[15],爱其才,乃放湖南长宝道。时义宁陈公宝箴无楚[16],大相得,赞变法。公度乃以其平日之学发纾之,中国变法自行省之湖南起。与吾门人梁启超共事久,交尤深。于是李公端棻奏荐之,上特拔之使日本[17]。而党祸作[18],公度几被逮于上海。日故相伊藤博文救之[19],乃免。
自是久废,无所用,益肆其力于诗: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博以环球之游历,浩渺肆恣,感激豪宕,情深而意远。益动于自然,而华严随现矣[20]。公度岂诗人哉!而家父、凡伯、苏武、李陵及李、杜、韩、苏诸巨子[21],孰非以磊砢英绝之才,郁积勃发,而为诗人者耶!公度之诗乎,亦如磊砢千丈松[22],郁郁青葱,荫岩竦壑,千岁不死,上荫白云,下听流泉,而为人所瞻仰徘徊者也!
康有为序于那威北冰海七十二度观日不没处。以为公度有诗,犹不没也,光绪三十四年夏至。
注释:
[1]轮囷(qūn):树木屈曲的样子。[2]通人:博览古今的人。[3]乡人:乡愿之人。语见《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也。”[4]为政风流:典出《晋书庾亮传》,陶侃评庾亮:“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5]并世:同一时代。[6]仪:拟仪。[7]京卿:清代官制的京堂,其后兼用为三四品京官的虚称。[8]三藩息士高:今译圣佛兰西斯科。又称三藩市,即旧金山。[9]“及参日使”句:到了驻日使何子峨署中任参赞。[10]自得之:自己有所体会。语出《孟子离娄下》。[11]缟:白。[12]吴明府德㴋:即吴德㴋。明府:对知县的尊称。[13]真人、畸人:语见《庄子大宗师》。指具有德行、不合时俗的人。[14]张之洞:1895年任两江总督。[15]翁常熟:翁同龢,常熟人。[16]陈公宝箴:陈宝箴(1831—1900),1895年任湖南巡抚,支持变法运动。[17]李公端棻:李端棻(1833—1907),原奏请康有为出使日本,光绪想留康有为在京,故改派黄遵宪使日。[18]党祸作:指戊戌政变发生,维新派遭逮捕。[19]伊藤博文:日本明治维新时第一任内阁的首相。1898年曾来中国,维新派想请他赞助新法。[20]华严:华严境,为佛教修万行万德以达到的庄严境界。这里喻指黄诗所达到的最高境界。[21]家父:《诗小雅节南山》的作者。凡伯:《诗大雅板》的作者。二诗均为讽时之作。苏武、李陵:西汉人,以五言诗著称。李、杜、韩、苏:李白、杜甫、韩愈、苏轼。[22]磊砢:树木多节,比喻人有奇材异能。语出《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本文选自《康有为诗文选》,是康有为为黄遵宪的诗集《人境庐诗草》所写的序言。《人境庐诗草》收入黄遵宪1864至1904年间的诗作六百四十一首,是近代“诗界革命”有代表性的诗集,这些诗歌广泛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西方许多新事物,独具一家风貌,如梁启超所评:“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饮冰室诗话》)
康有为这篇序言作于1908年,其时黄遵宪已经逝世三年了。康有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热烈地赞颂了黄遵宪卓绝的人格和非凡的经历:如他著《日本国志》,“所得于政治尤深浩”;他赞成变法而几乎被逮于上海。其用意在于说明诗歌内容深刻:“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又能“采欧美人之长”,“博以环球之游历”,使其风格“精深华妙,异境日辟”。
全文感情强烈,形容真切,比喻生动,表达了作者对黄遵宪其人其诗的敬佩之情,也隐含着作者本人不为世所用的愤激之情。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1
发表于 2009-8-14 09: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日本杂事诗》序(清)王韬
海外诸邦,与我国通问最早者,莫如日本。秦汉间方士恒谓海上有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2],而徐福竟得先至其境[3]。宜乎后来接踵往者众矣,然卒不一间也[4]。隋唐之际,彼国人士,往来中土者,率学成艺精而后去。奇编异帙,不惜重价购求。我之所无,往往为彼之所有。明代通商以来,往者皆贾人子,硕望名流[5],从未一至。彼中书籍,谈我国之土风俗尚,物产民情,山川之诡异,政事之沿革,有如烛照犀然[6]。而我中国文士所撰述,上至正史,下至稗官,往往语焉而不详,袭谬承讹,未衷诸实[7]。窃叹好事者之难其人也。
咸丰年间[8],日本与美利坚国通商,泰西诸邦,先后麇至[9]。不数年而日人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丕然一变其积习[10]。我中朝素为同文之国,且相距非遥,商贾之操贸迁术前往者,实繁有徒[11]。卫商睦邻,宜简重臣[12],用以熟识外情,宣扬国威。于是何子峨侍讲、张鲁生太守,实膺是任[13]。而黄君公度,参赞帷幄焉[14]。
公度岭南名下士也,今丰顺丁公尤器重之,亟欲延致幕府[15]。而君时公车北上,以此相左[16]。既副皇华之选[17],日本人士耳其名,仰之如泰山北斗[18]。执贽求见者,户外屦满[19]。而君为之提倡风雅,于所呈诗文,率悉心指其疵谬所在。每一篇出,群奉为金科玉律[20]。此日本开国以来所未有也。日本文教之开,已千有余年,而文章学问之盛,于今为烈。又得公度以振兴之,此千载一时也。
虽然,此特公度之余事耳。方今外交日广,时变日亟,几于玉帛兵戎,介乎两境[21]。使臣持节万里之外,便宜行事,宜乎高下从心[22]。而刚则失邻欢,柔则亵国体。斯谓折冲于樽俎之间,战胜于坛坫之上者[23],岂易言哉!今公度出其嘉猷硕画,以佐两星使于遗大投艰之际[24],而有雍容揖让之休,其风度端凝,洵乎不可及也[25]。又以政事之暇,问俗采风,著《日本杂事诗》二卷,都一百五十四首。叙述风土,纪载方言,借综事迹,慨感古今。或一诗但纪一事,或数事合为一诗,皆足以资考证。大抵意主纪事,不在修词。其间寓劝惩,明美刺,具存微旨。而采据浩博,搜辑详明,方诸古人,实未多让。如阮阅之知郴州,曾极之宦金陵,许尚之居华亭,信孺之官南海,皆以一方事实,托诸咏唸6]。——顾体例虽同,而意趣则异。此则扬子云之所未详,周孝侯之所未纪[27]。奇搜山海以外,事系秦汉而还,仙岛神洲,多编日记,殊方异俗,咸入风谣。举凡胜迹之显湮[28],人事之变易,物类之美恶,岁时之送迎,亦并纤悉靡遗焉。洵足为钜观矣[29]。
余自岁闰三月[30],以养疴余闲,旅居江户,遂得识君于节署[31]。嗣后联诗别墅,画壁旗亭[32]。停车探忍冈之花,泛舟捉墨川之月[33]。游屐追陪,殆无虚日。君于余相交虽新,而相知有素。三日不见,则折简不招[34]。每酒酣耳热,谈天下事,长沙太息,无此精详[35];同甫激昂,逊兹沉痛[36]。洵当今不易才也。余每参一议,君亦为首肯。逮余将行,出示此书。读未终篇,击节者再:此必传之作也,亟宜早付手民,俾斯世得以先睹为快。因请于公度,即以余处活字板排印。公度许之,遂携以归。旋闻是书已刻于京师译馆。洵乎有用之书者,众识所共睹也。排印既竟,即书其端,若作弁言[37],则我岂敢!
注释:
[1]《日本杂事诗》:作者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1877年被命为驻日公使参赞。在日期间,致力著书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他在《日本杂事诗自序》中说:“草《日本国志》成四十卷。复举杂事。以国势、天文……技艺、物产为次,衍为小注,串之以诗。”[2]方士:讲求神仙之说的方术之士,三神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岛。[3]徐福:秦时方士。上书始皇说上有三神仙,秦始皇派他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传说他到了日本。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今日本本州仍有徐福遗迹。[4]卒:究竟。间:间断。[5]硕望:博学有声望的人。[6]烛照犀然:传说燃犀牛角可以使水中通明,真相毕现。烛照犀然,比喻洞察事物清晰明了。[7]衷:通“中”,引申为恰当。诸:“之于”的合音词。[8]咸丰年间:清文宗年号,公元1851—1861年间。[9]麇(qún)至:成群而来。[10]丕:大。[11]操贸迁术:从事贩运买卖职业。实繁有徒:实在有很多这样的人。[12]简:选择。重臣:有威望的大臣。[13]何子峨:即何如璋(1838—1891),1876年清政府以侍读任命他驻日副使,次年升公使。张鲁生:即张斯佳,候选知府,1876年被任命为驻日副使。[14]黄君公度:黄遵宪。参赞帷幄:在使馆公署中任参赞之职。[15]丰顺丁公:指广东丰顺丁日昌(1823—1882)。[16]公车:代称举人入京应试。相左:相背离。[17]副:符合。皇华:《诗小雅》有《皇皇者华》篇,写国君派遣使臣的事,后用为出使的典故。[18]泰山、北斗:比喻众所崇仰的人。[19]贽:初次求见时所送的礼物,屦(jǔ):代指鞋。[20]金科玉律:多指不可更改的条规或完美的典范。[21]介乎两境:介于玉帛(支好往来)与兵戎(战争)两种境地之间。[22]高下从心:即“高下在心”,指用心酌度机宜,处置事物。[23]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冲)后撤。樽俎:盛酒食的器具,后多指酒宴。坛坫(diàn):古代诸侯会盟的场所。这两句比喻在外交谈判中取胜。[24]嘉猷:好的谋画。硕画:远大的计谋。星使:美称皇帝的使者。遗大投艰:赋予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语出《书大诰》。[25]雍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休:即“修”。这里旨装好的仪态。端凝:端整庄重。洵乎:诚然、确实。[26]阮阅:南宋人。曾任郴州知府,有《郴州百录》,记述金陵有关史实。许尚:宋代华亭人。著有《华亭吉咏》。信孺:南宋人任古,曾官南海,作风土诗。[27]扬子云:汉代所雄。作有《方言》,但未记异国风土。周孝侯:西晋周处,写过《风土记》。[28]显湮(yān):闻名的和埋没的。[29]钜:通“巨”。[30]岁闰三月:指1879年4月下旬。[31]养疴(kē):养病。江户:日本首都,1868年改称东京。节署:即使馆。[32]画壁旗亭:用唐代王之涣等诗人在酒楼听伶工歌诗的典故。[33]忍冈、墨川:东京地区的地名。[34]折简:裁纸写信。[35]长沙太息:指西汉贾谊,出为长沙王太傅,所作《论政事疏》中多“可为长太息者”的句子。[36]同甫:指陈亮,南宋思想家,曾三次上书孝宗言国事。[37]弁(biàn)言:书籍的序文。
王韬(1828—1897),幼名利宾,字兰卿,中年改名韬,字紫诠,晚号天南遁叟。笔名颇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1849年受英人麦都思之聘,入上海墨海书馆从事著译,共十五年。1862年因曾上书太平军将领事发,遭清政府通缉,逃往香港,入英华书院。后游历英、法、俄等国。1873年在香港发起创办《循环日报》,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主张变法自强。1879年赴日本,作《抚桑游记》,向国内介绍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情况。1884年由香港移居上海。
一生著述很多。政论文收入《弢园文录外编》,其中的报刊文字,直抒胸臆,不假修饰,气势磅礴,形成与“时文”不同的风格。游记散文《漫游随录》、《扶桑日记》等,是他出游欧洲和日本的实录,内容丰富。
本文选自《弢园文录外编》卷九,是作者为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所写的序言。文章从大处着眼,首先回顾了中国与日本交往的悠久历史,指出日本书籍对我国情况十分了解,而我国文士有关日本的文字却“往往语焉不详”,颇多谬误。接下介绍黄遵宪出使日本、与日本人士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所作《日本杂事诗》的内容特点、规模体例及写作意图,特别强调其“采据浩博,搜辑详明”,因而具有不同以往文字的重要意义。最后叙述作者与黄遵宪的交往,由于二人志同道合,所以作者读《日本杂事诗》中曾指出:“方今日本新强,争我于东方,考东国之故者,其事至急”。借此也可说明王韬所谓“有用之书”的背景。
全文结构谨严,下笔从容不迫,句式骈散相间,随意而为,是一篇内容丰富激情洋溢的书序。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2
发表于 2009-8-14 09: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阮小咸诗集》序(清)梅曾亮
江宁郡城,其西北包十馀山[1],林壑深远,而秦淮、清溪之水萦带其下,其迹虽或存或湮,或而清淑之气犹足以沾溉人物。故士生其里,多跌宕自标异,或真朴无文饰,有六朝人[2]馀习,其衣冠言动,与南城人风气固殊也。以余相知,若严君小秋、汪君邺楼、车君秋舲、陆君香筠、汪君平甫、方君慎之及小咸,所居相去率不过一二里。而诸君皆多文酒之会,时相与携榼访胜,极乎山砠水涯,欢吟醉呼,穷日夜,披林莽,逐星月而归,以为常。小咸虽与诸君倡和相得,而终岁授徒,于文酒之乐不多与也。
及余自京师归,北城诸君凋逝殆尽,慎之亦久客不能归,独君年已七十,尚授徒如故。余因叹年未甚耄老,而自里居后,山城孤寺,往往多独游,少与偕者。见少年游从意气之盛,追念昔时同辈,邈焉难求,而寂寞自守,得臻乎老寿如君者,为可幸也。
乃未几而君亦旋卒,君之子肇星以诗稿属序。余读之,清婉恬适,如君其人,不以其不得志于有司[3]也而有怨词,有矜气,真德人之音也。昔与君及邺楼、香筠同肄业于尊经书院,夜归,市户皆静闭,独吾三四人履声满街。读君诗,忽忽不觉为数十年事也。
咸丰二年九月序。
注释:
[1]西北包十馀山:指石城山、冶城山、清凉山、鸡鸣山、四望山、马鞍山、卢龙山、幕府山、观音山等。[2]六朝人: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南京,称为“六朝”。当时士人多自标清高,穷山林之乐,放纵不羁。[3]不得志于有司: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意为科举未考中。
梅曾亮(1786—1856) 清散文家。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道光进士 ,官户部郎中。少喜骈文,后专力为古文,师事姚鼐,与管同并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所作多为书序碑传类文字。亦能诗。所著有《柏枧山房文集》、《诗集》。
梅曾亮(1786—1856) 清散文家。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道光进士 ,官户部郎中。少喜骈文,后专力为古文,师事姚鼐,与管同并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所作多为书序碑传类文字。亦能诗。所著有《柏枧山房文集》、《诗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3
发表于 2009-8-14 09: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圣武记》叙(清)魏源
荆楚以南[1],有积感之民焉,距生于乾隆征楚苗之前一岁[2],中更嘉庆征教匪。征海寇之岁[3],迄十八载畿辅靖贼之岁始贡京师[4],又迄道光征回疆之岁,始筮仕京师[5]。京师,掌故海也[6],得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传说[7],于是我生以后数大事及我生以前上讫国初数十大事,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9]。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10],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11]。晚侨江、淮[12],海警飙忽[13],军问沓至[14],忾然触其中之所积,乃尽发其椟藏[15],排比经纬[16],驰骋往复,先取其涉兵事及所论议若干篇,为十有四卷,统四十余万言,告成于海夷就款江宁之月。
乃敬叙其端曰[17]:天地以五行战阴阳,圣人饬五官则战胜于庙堂[18]。战胜庙堂者如之何?曰圣清尚矣[19]。请言圣清以前之世。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20];令不行于海外,国非羸[21],令不行于境内之谓。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22],不扰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镜。官无不材,则国桢富[23];境无废令,则国柄强[24]。桢富柄强,则以之诘奸,奸不处[25];以之治材,财不蠹[26];以之蒐器,器不窳[27];以之练士,士无虚伍。如是,何患于四夷,何忧乎御侮!斯之谓折冲于尊俎[28]。
尝观周、汉、唐、宋、金、元、明之中叶矣,瞻其阙,夫岂无悬令[29]?询其廷,夫岂无充拉[30]?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31],而不知其令未出阶闼也[32];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33]。而不知其槁伏于灌莽也[34]。无一政能申军法,则佚民玩[35];无一材堪充军吏,则敖民狂[36];无一事非耗军实,则四民皆荒。佚民玩则画棰不能令一羊[37],敖民狂则蛰雷不能破一墙,四民皆荒。然且今日揖于堂,明日觞于隍[38],后日胠于藏[39],以节制轻桓、文[40],以富强归管、商[41],以火烈金肃议成汤[42],奚必更问其胜负于疆场矣。
《记》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43]。”故昔帝王处蒙业久安之世,当涣汗大号之日[44],必虩然以军令饰天下之人心[45],皇然以军食延天下之人材[46]。人材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遒[47],一喜四海春,一怒四海秋。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是以后圣师前圣,后王师前王,师前圣前王,莫近于我烈祖神宗矣。《书》曰[48]:“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49],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50]。”用敢拜手稽首[51],作《圣武记》。
注释:
[1]荆楚:泛指今湖南、湖北一带。[2]乾隆:清高宗年号。楚苗:指乾隆六十年(1795)的苗民起义。魏源生于1794年,所以说“生于乾隆征楚苗之前一岁”。[3]中更:中间经历。嘉庆:清仁宗年号。教匪:指嘉庆元年至九年(1796—1804)的白莲教大起义。海寇:指嘉庆十五年(1810)以前蔡牵、朱濆领导的东南海上起义军。[4]畿(jī)辅:泛指京城地区。靖贼:指嘉庆十八年(1813)清政府对天理教起义的镇压,魏源称正义军为匪、寇、贼,有其历史局限性。贡京师:指1813年魏源由湖南省学政选优拔出,保送入京。[5]道光:清宣宗年号。征回疆:指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七年(1820—1827)张格尔掀起南疆西四城的暴乱,后被平定。筮(shì)仕:古人将出仕,先占吉凶。后称入官为筮仕。[6]掌故:国家的典章制度。[7]史馆:官修史书的机构。清代分国史馆、实录馆。秘阁:古代禁中藏书的地方。[8]磊落:错落分明。[9]旁薄:即磅礴。[10]溯回:回顾。[11]消息:消减、增长。即盛衰变化。[12]侨:寄居。江淮:指江宁(南京)、扬州。[13]海警:海防警报。飙忽:急如暴风。[14]军问:军事消息。[15]椟(dú)藏:书柜里收藏的。[16]排比经纬:排列整理、编辑。[17]端:缘由。[18]“天地”句:古人以阴阳、五行解释天地万物的变化。饬:整顿、整治。五官:泛指百官。战胜于庙堂:决胜于朝廷之上。[19]尚:久远。[20]不竞:不强。[21]羸(léi):弱。[22]亟(qì):通“昵”,昵爱。[23]桢:筑墙时竖立在两边的木桩。引申为主干、支柱。[24]国柄:国家权力。[25]诘:审讯。不处:无处藏身。[26]蠹(dù):侵夺、损害。[27]蒐(sōu):通“搜”。求索。器:此处指有才能的人。窳(yǔ):懒惰。[28]折冲尊俎:比喻不以武力而在宴会谈判中制胜对方。[29]阙:宫门。悬令:古代公布的法令,都悬挂在宫阙,故称悬令。[30]充位:各种职位都很充实。[31]九服:古代指京都以外的九个分区。这里泛指全国各地。[32]闼(tà):小门。[33]九列十二牧:泛指全国地方官。[34]槁:枯木。[35]佚民:逸民。玩:玩世。[36]敖民:游民。[37]画棰(chuí):马鞭。[38]隍:无水的城壕。[39]胠(qū):盗窃。藏(zàng):储存东西的地方。[40]节制:纪律严明。桓:齐桓公。文:晋文公。[41]归:通“愧”。管:管仲。商:商鞅。[42]火烈:火势猛烈,引申为威势之猛。金:兵器。肃:肃杀,森严。成汤:商开国之君。[43]《记》曰:见《礼记哀公问》。[44]涣汗大号:出自《易》。比喻帝王发布号令,如汗出于身,不能收回。[45]虩(x)然:恐惧的样子。饰:通“饬”,整治。[46]皇然:通“惶然”。[47]遒:强劲。[48]《书》:见《尚书立政》。[49]其:当。克:能。诘:整治。陟禹之迹:踏遍九洲。[50]觐(jìn):晋见帝王。耿:光明。烈:功业。用:因此。敢:自言冒昧的词。拜手稽首:古代跪拜礼。
本文选自《魏源集》。作者著有《圣武记》十四卷,四十多万字。此文是其著作的序言部分。
文中特意指出:《圣武记》“告成于海夷就款江宁之日”,即1842年8月清政府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中英《南京条约》之日。此事触发了作者内心的“积感”,于是愤然而作《圣武记》,试图借宣扬清代的“武功”来激励人心,发愤图强,抵御外侮。文中强调人才的重要说:“人材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遒”,希望当朝者师法“前圣前王”。可见此文是作者为拯救民族危机而大声疾呼的产物。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4
发表于 2009-8-14 10: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石坞山房图》记(清)汤斌
吴郡山水之佳[1],为东南最,而尧峰名特著者[2],则以汪钝翁先生结庐故也[3]。钝翁文章行谊高天下[4],尝辞官读书其中,四方贤士大夫过吴者,莫不愿得一言以自壮[5]。而钝翁尝杜门谢客,有不得识其面者,则徘徊涧石松桂之间,望烟云杳霭[6],怅然不能去也。以此钝翁名益重,然亦有病其过峻者矣。
王子咸中,旧家吴市,有亭台池馆之胜,一旦携家卜邻,构数椽于尧峰之麓,曰石坞山房。日与钝翁扫叶烹茗,啸歌晏息,钝翁亦乐其恬旷[7],数赋诗以赠之[8],称相得也。钝翁应召入都,咸中复从之,舍舟登陆,千里黄尘,追随不少倦,盖其有得于钝翁者深矣。余尝过吴门,晤钝翁于城西草堂,读其所为尧峰山庄诸诗,慨然欲往游,未果。至京师,始与咸中相见,叩其所学,大约以钝翁为宗。间出其《山房图》请记。余既心仪其为人[9],而又自悔不获身至尧峰,以观其所谓文石、乳泉者,犹嘉得于图中,想见其滕门萝径、芒鞋竹杖[10],相过从吟咏时也,乃抚卷叹息者久之。
昔王摩诘辋川别业[11],山水踞终南之胜[12],时有裴迪以诗文相属和[13],至今览其图画[14],所谓斤竹岭、华子冈[15],仿佛犹想见其处。摩诘在开元、天宝间[16],立身不无可议[17],徒以文词之工,犹为后人所艳慕如此。钝翁品行之高洁,学术之正大,有非摩诘所敢望者。咸中志趋卓然,其所进未可量,或亦非仅仅裴迪比,后人见之而向慕当何如也?故为之记。
注释:
[1]吴郡:指苏州。[2]尧峰:尧峰山,在苏州市西南。相传尧时洪水泛滥,吴人避居于此。[3]汪钝翁:名琬。参见作者汪琬介绍。[4]行谊:品行,道义。[5]自壮:自豪。[6]杳霭:云气深远的样子。[7]恬旷:恬淡旷达。[8]数赋诗以赠之:今《尧峰文钞》中有《坐王咸中池亭》、《坐王咸中池上》、《王咸中至山庄以松花饼作供二首》等等。[9]心仪:心中敬仰。[10]芒鞋:草鞋。[11]王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晚年隐居于辋川(在今陕西蓝田县)。别业:别墅。[12]终南:终南山。在蓝田县南。[13]裴迪:王维友人。时居终南山,与王维多所唱和。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李颀等友善。[14]图画:指王维的《辋川图》。[15]斤竹岭、华子冈:辋川别业中的景点。王维赋有诗,裴迪有和诗。[16]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17]立身不无可议:指王维在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职。
汤斌(1627—1687),字孔伯,一字荆岘,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国史院检讨、潼关道副使、岭北道参政、翰林院侍读、江宁巡抚、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为官刚正,不阿附权势。谥文正。著有《洛学编》、《睢州志》、《潜庵语录》、《潜庵先生遗稿》等。
本文选自《潜庵先生遗稿》卷一。石坞山房是王咸中在苏州尧峰山麓修建的一所别墅,并画有图。为了扩大影响,提高自己的地位,就请汤斌作记。汤斌没有去过石坞山房,王咸中也没有什么名位,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本文在选材上却能另辟蹊径,借重了王咸中的邻居、名重一时的汪琬,把笔墨放到了写汪琬身上,在写汪琬的同时,又时时把笔墨回到王咸中身上。如汪琬居尧峰,四方贤士大夫过吴者,无不想拜访他,而他却杜门谢客,只与王咸中“扫叶烹茗,歌啸晏息”,后又带了王咸中赴京,这就很巧妙地抬高了王的地位。文章虽看似离题,实则不离,这正是作者在文章剪裁上的高明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5
发表于 2009-8-14 10: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泰山道里记》序(清)姚鼐
余尝病天下地志谬误[2],非特妄引古记,至纪今时山川道里,远近方向,率与实舛[3],令人愤叹。设每邑有笃学好古能游览者,各考纪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余尝以是语告人,嘉定钱辛楣学士[4]、上元严东有侍读[5],因为余言泰安聂君《泰山道里记》最善[6],心识其语。比有岱宗之游[7],过访聂君山居,乃索其书读之。其考订古今皆详核可喜[8],学士、侍读之言不妄也。
余疑《水经注》于汶水左右水源流方面[9],颇有舛误。又谓古奉高在今泰安右汶东[10],故古登封[11],入奉高境西行,度环水而北[12],至天门[13],历尽环道,跻岱[14],乃得封所,马第伯记可覆案也[15]。往昔在济南,秋霁登千佛山[16],望岱巅诸峰,遥相接,窃谓历城以南诸山皆泰山也[17],后人多为之名耳[18]。今阅是书,每与余意合,而辨正尤起人意。聂君欲余序以重其书,余浅学又偶过臆度[19],徒幸有合于好古,力索久往来是山中者;是君足重余耳,余安足重聂君哉!
注释:
[1]道里:道路、城市。此处犹言“地理”。[2]病:不满,责备。地志:记载和研究地理的书籍文章。[3]舛(chuǎn):彼此相违背,错谬。[4]钱辛楣:钱大昕,字晓征,一字辛楣,江苏嘉定人,后与姚鼐一同主讲紫阳、钟山等书院。学识渊博,精于校勘考订。曾官内阁侍读学士。[5]严东有:严长明,字东有,上元(今江苏江宁县)人。官侍读。[6]聂君:聂剑光。姚鼐《游灵岩记》:“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7]比:近来。岱宗:泰山。泰山古称岱山。[8]核:翔实正确。[9]《水经注》:北魏人郦道元的著名地理著作。汶水:即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县东北的原山,流经泰安,分右汶水、左汶水。[10]奉高:古县名。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封禅泰山至此,置县以奉祀泰山。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齐时废。[11]登封:登泰山封禅。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12]环水:泰山有东、中、西三溪,中溪称环水,又名梳洗河。[13]天门:泰山有东西南三个天门。[14]跻(jī):登、升。[15]马第伯:东汉初人。著有《封禅仪记》。覆案:再作考证。[16]霁(jì)本指雨止,引申为晴。千佛山:一称历山,在山东济南市南郊。山中岩壁多北魏及隋时石刻佛像。[17]历城:县名,为济南府治,今属济南市。[18]为之名:给它们起名。泰山山脉的一些山峰如灵岩、琨瑞等山因为不属泰安境域,过去地志没有把它们归于泰山。而聂君的著作为之补阙,与作者的看法相同。[19]臆度:凭主观揣度。臆,胸。
乾隆三十九年(1774)末,姚鼐辞官归里,路过泰安(今山东泰安市),游览了泰山,他著名的游记《登泰山记》、《游灵岩记》就是这时写的。同时也结识了泰安的聂君,为他的《泰山道里记》写序言。姚鼐主张义理、考证、文章的三统一,所以在一般的游记文学里很注意反映地理形势和历史沿革,何况是为地理专著作序呢。序中不仅见出对聂书的赞扬,也见出作者一贯的治学态度和水平。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6
发表于 2009-8-14 10: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桃花扇》小识(清)孔尚任
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
《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1],荡子之题也[2],游客之画也[3],皆事之鄙焉者也;为悦己容[4],甘剺面以誓志[5],亦事之细焉者也;伊其相谑[6],借血点而染花,亦事之轻焉者也;私物表情,密缄寄信,又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也。
《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7],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8];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9]。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人面耶?桃花耶?虽历千百春,艳红相映。问种桃之道士,且不知归何处矣[10]!
康熙戊子三月[11],云亭山人漫书。
注释:
[1]妓女:指李香君。[2]荡子:指侯方域。侯方域题扇赠李香君,见第六出《眠香》。[3]游客:批杨龙友,杨龙友就鲜血画成桃花扇,见二十三出《寄扇》。[4]为悦己容:司马迁《报任安书》:“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容,谓修饰容貌。[5]剺(lí)面:割破脸。指李香君反抗田仰强娶,倒地撞头出血。[6]伊其相谑:《诗经郑风溱淆》:“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7]待字:待嫁。这里指李香君等待侯方域来迎娶。[8]魏阉:指明代宦官魏忠贤。余孽:指马士英、阮大铖等人。[9]隳(huī):毁坏。三百年:指明代。明代统治近三百年。[10]“问种桃”二句: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作者自喻为种桃之道士。[11]康熙戊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好诗文,通音律。康熙二十四年(1685),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迁户部主事、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后因事罢官,在闲散中郁郁度过了晚年。孔尚任是清代著名的戏剧家,与洪昇并称为“南洪北孔”。著有《桃花扇》传奇,还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他也善诗文,著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集》、《长留集》等。今有中华书局版汪蔚林汇编本《孔尚任诗文集》。
本文选自《桃花扇》剧本。《桃花扇》是孔尚任写的一部著名的传奇剧本,剧中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同时也揭露了明末朝廷的腐败现内部的矛盾斗争。剧本完成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这篇“小识”作于四十七年。“小识”就是“小记”,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扇》故事中的李香君的“不肯辱于权奸”的敬仰之情。小记着眼于传奇的“奇”字来作文章,文中连问二个“何奇乎”,作了一反一正的回答,层层深入地指出了它“不奇而奇”的所在。文字简短,铿锵有力,语意含蓄,颇能启迪思考。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7
发表于 2009-8-14 10: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天演论》序(清)吴汝纶
严子几道[2],既译英人赫胥黎所著《天演论》以示汝纶,曰:“为我序之。”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3]。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4],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5],深研乎质力取散之几[6],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7]。赫胥氏起而尽变故说,以为天下不可独任,要贵以人持天[8]。以人持天,必穷极乎天赋之能,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9]。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是为书奥賾纵横[10],博涉乎希腊、竺乾、斯多噶、婆罗门、释迦诸学[11],审同析异而取其衷[12],吾国之所创闻也。凡赫胥氏之道具如此,斯以信美矣。
抑汝纶之深有取于是书,则又以严子之雄于文,以为赫胥氏之指趣得严子乃益明。自吾国之译西书,未有能及严子者也。凡吾圣贤之教,上者道胜而文至,其次道稍卑矣,而文犹足以久。独文之不足,斯其道不能以徒存。六艺尚已[13],晚周以来,诸子各自名家,其文多可喜,其大要有集录之书,有自著之言。集录者,篇各为义,不相统贯,原于《诗》、《书》者也。自著者,建立一干,枝叶扶疏,原于《易》、《春秋》者也。
汉之士争以撰著相高,其尤者,太史公书继《春秋》而作。人治已著;扬子《太玄》拟《易》为之[14],天行以阐。是皆所为一干而枝叶扶疏也。及唐中叶,而韩退之氏出,源本《诗》、《书》,一变而为集录之体[15],宋以来宗之。是故汉氏多撰著之编,唐宋多集录之文,其大略也。集录既多,而向之所为撰著之体,不复多见。间一有之,其文采不足以自发,知言者摈焉弗列也。独近世所传西人书,率皆一干而众枝,有合于汉氏之撰著。又惜吾国之译言者,大抵弇陋不文[16],不足传载其义。夫撰著之与集录,其体虽变,其要于文之能工,一而已。
今议者谓西人之学,多吾所未闻,欲瀹民智[17],莫善于译书。吾则以谓今西书之流入吾国,适当吾文学靡敝之时,士大夫相矜尚以为学者,时文耳、公牍耳、说部耳[18]。舍此三者,几无所为书。而是三者,固不足与于文学之事。今西书虽多新学,顾吾之士以其时文、公牍、说部之词译而传之,有识者方鄙夷而不之顾,民智之瀹何由?此无他,文不足焉故也。
文如几道,可与言译书矣。往者释氏之入中国,中学未衰也,能者笔受[19],前后相望,顾其自为一类,不与中国同。今赫胥氏之道,未知释氏何如,然欲侪其书于太史氏、扬氏之列[20],吾知其难也;即欲侪之唐宋作者,吾亦知其难也。严子一文之,而其书乃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21],然则文顾不重耶?
抑严子之译是书,不惟自传其文而已。盖谓赫胥氏以人持天,以人治之日卫其种族之说,其义富,其辞危[22],使读焉者怵然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23]?是旨也,予又惑焉。凡为书,必与其时之学者相入,而后其效明。今学者方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而严子乃欲进之以可久之词,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之书,吾惧其舛驰而不相入也[24]。虽然,严子之意盖将有待也。待而得其人,则吾民之智瀹矣。是又赫胥氏以人治归天演之一义也欤?
光绪戊戌孟夏桐城吴汝纶叙[25]。
注释:
[1]《天演论》:英人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前两章的译名。“天演论”即“进化论”的旧称。[2]严子几道:严复(1853—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曾留学英国学海军,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等,曾大量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中日战争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是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3]格物家:即自然科学家。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格物致知”,“格物”即深入研究事物原委,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后借此指自然科学。[4]天择:即进化论所谓“自然选择”。物竞:即进化论所谓“生存竞争”。万汇:万类,天地万物。[5]递嬗(shàn):次第发展演变。[6]质力:物质发展的动力。[7]任天为治:消极地听凭自然的发展为治理之法。[8]以人持天:积极地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使之为人所用,进而与天争胜,以人胜天。[9]苞:通“包”,包括。以上两句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相争而战胜自然,也包括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之中。[10]奥赜:深奥微妙。[11]竺乾:佛,佛教,此处指僧人。斯多噶:流行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六世纪的古希腊罗马的一个哲学学派。婆罗门:婆罗门教,印度古代宗教之一。释迦: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12]衷:中正不偏。[13]六艺:即六经,《礼记》、《乐记》、《尚书》、《诗经》、《周易》、《春秋》。[14]“扬子”句:西汉扬雄著《太玄》一书,体例模仿《周易》。全书以“玄”为基本思想。“玄”即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15]集录:指作家文集。[16]弇(yǎn)陋:晦涩粗陋。[17]瀹(yuè):开通。[18]时文:八股文。文牍:公文。说部:小说。[19]笔受:照别人口授记录。[20]侪(chái):同辈,并列。[21]骎駸(qīn):疾速。[22]顾:乃,是。[23]危:有力。[24]殆:大概,恐怕。[25]相入:相投合。舛驰:背道而驰。[26]光绪戊戌:光绪二十四年(1898)。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间进士。近代著名教育家兼作家,曾国藩死后成为桐城派的中心人物。曾充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历官直隶深州、冀州知州,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大学堂创立,被聘为总教习,未就任,即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不久病死。著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严复所译《天演论》在辛亥革命前后曾有过广泛影响,吴汝纶为该书作序着重说明了此书的意义,指出《天演论》中“以人持天”,“以人治之日新卫其种族”之说,可以使读者“怵然知变”。同时作者对严复的译文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因为严复“雄于文”,因而才使“赫胥氏之指趣得严子乃益明”。吴汝纶此序对扩大严译《天演论》的影响,起过一定作用。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8
发表于 2009-8-14 10: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溪音》序(清)朱仕琇
杨林溪水出百丈岭[1]。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2]。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3],合众流,溪品阨之[4],水始怒,轰豗日夜[5],或作霹雳声。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6],临溪居人亦益众。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宁方言,呼水曲曰洋。
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筠园世居其地。村多杨木,故曰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槠[7],杂他果卉,弥望郁然[8]。中夜风雨四至,水潦声与群木声相乱,悲壮激越,中杂希微,如钟鼓既阕而奏管弦丝竹之音[10]。时或晨雾淅沥,居人未起,箨陨沙颓[11],萧屑有无[12]。缘溪独游,其听转静。至于春秋朝夕虫鸟之号,平林幽涧樵采之响,里巷讴吟和答,舂抌机杼[13],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会于溪。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往来溪侧,辄闻溪音,感而写之,于是其诗愈富。筠园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所涉黄河、长江,湠漫汹涌[14],骇耳荡心,足以震发诗之意气。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昔之学艺者患志不精,乃窜之无人之地以求其所为寂寞专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岂异此耶?
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15]。今读所补琴操古歌[16],益渊䆳[17],正变备具[18]。至效陶诸什[19],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20],其更世益深[21],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萧瑟[22],抑亦得于溪之所助者多也。
昔孔子教人学诗之旨,审于兴、观、群、怨,而末不遗夫名物[23]。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故余得详其原委云。
注释:
[1]百丈岭:在福建建宁县北三十里。[2]南丰:在今江西省。[3]迤:延伸。[4]溪口:地名,在建宁县北。阨:通“扼”,阻挡。[5]轰豗(huī):巨大的流水声。[6]夷:平坦。[7]槠(zhū):木质坚硬的常绿乔木。[8]弥望:远望。[9]希微:指极为稀薄的、似有若无的细微音响。《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10]阕(què):乐曲终止。[11]箨(tuò):新笋壳。[12]萧屑:寂寞细微。[13]舂抌(yóu):指舂米、舀米的声音。机杼(zhù):指织布机织布的声音。[14]湠(tàn)漫:水广阔的样子。[15]高岸深谷:喻雄浑深厚。[16]琴操:琴曲。[17]渊䆳:喻幽深。[18]正变:旧时说《诗》者把《诗经》分成正风、变风、正雅、变雅。“正”是指周王朝兴盛时期的诗歌,“变”是指周王朝政治衰败时期的作品。[19]效陶:仿效陶渊明的作品。朱仕玠有《和陶集》。[20]无怀、葛天:无怀氏、葛天氏,为传说中远古时期的两个部族名。在那里风俗纯朴,人民安乐。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1]更世:历世。[22]涵澹:涵养淡泊。萧瑟:寂寞凄凉。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23]“昔孔子”三句:《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名物:名称与物色,指“鸟兽草木”。
朱仕琇(1715—1780),字斐瞻,号梅崖,福建建宁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出为山东夏津县知县,民有“夏清我公能”之谣。后为福宁府教授。归主鳌峰书院讲席。朱仕琇博学多才,工古文。雷鋐见其文,“叹为醇古冲淡,近古大家”。著有《梅崖居士文集》。
本文选自《梅崖居士文集》卷十八。《溪音》是作者之兄朱仕玠的诗集。仕玠字璧丰,号筠园,乾隆十八年(1753)拔贡生,授教谕,后升河南内黄知县,未赴任而卒。能古文,尤工诗,著有《筠园诗稿》、《溪音》、《鸿雁集》、《和陶集》、《龙山漫录》等。朱仕琇本人也在杨林生长,对溪水、溪音是深有感触的,故对其兄长受溪音熏陶而写出的诗集,也是深知的。正因为这样,文章刻画的溪水、溪音极为细腻逼真,对朱仕玠的生活、思想及其创作介绍也简练得当,显示出这篇序文的特色。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29
发表于 2009-8-17 08: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孝史》序(清)管同
予既为陈君宝田序《彤史》[1],陈君又集录古今孝子之事,为《孝史》数十编以示予。
予受而读之曰:孔子有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由是推之,古人凡著一书,必其身有是行,无苟作者矣。孔子之徒,曾子最孝,是以受师之说,著《孝经》十八章[3]。及东汉马融[4],依阿权势,所至以贿闻[5],辄不自量,仿《孝经》以作《忠经》。呜呼!彼不自忠,而教人以忠,是姣妇而勉人守义[6],盗贼而劝人毋拾遗金也,谁信之哉!陈君之父想庐先生,以孝称闾里,江南总督表其门。陈君少时,亦尝刲股以疗亲疾,世德相继,无愧古贤。其著是书,可谓匪苟知之,亦允蹈之者矣[7]。
吾闻之,忠孝之事,发乎性情,而亦由观感。彼德色谇语[8],多出村甿田妇[9],而都邑之士,犯恶逆卒鲜者,前言往行,有以动乎其心也。使天下幼学,日得是编,濡染耳目,则乖戾之习消[10],和顺之气作,人人可以为忠孝,而天下平矣。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11]。”夫爱其亲而施及一二人,锡类之小者也;着一书以施天下后世,锡类之大者也。陈君之志,可嘉也如此。
呜呼!予不孝人也,菽水之养[12],不逮我父母,诵《蓼莪》之篇[13],悔焉无及。序是书也,虽未比于马融之《忠经》,其亦悚然而增愧恨也夫[14]!
注释:
[1]《彤史》:大概是一本记载女子美德的书。彤,彤管,赤管笔,古代女史用彤管记事,后因称女子文墨之事。[2]躬:自身。这两句见《论语里仁》。[3]《孝经》:儒家经典之一,传说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一般认为是孔门后学的著作。[4]马融:字季长,东汉经学家、文学家。他遍注经典,郑玄等人都是其弟子。因作文阿谀专断朝政的皇戚梁冀,为世所讥。[5]马融在桓帝时任南郡太守,因贪污免官。[6]姣(xiáo)淫乱不贞。[7]允:诚然。蹈:履行,实行。[8]德色:自以为有恩德于人而表现出来的神色。谇(suì):凌辱责骂。[9]甿(méng):田夫,农夫。[10]乖戾:不顺,不和。[11]这两句见《诗经大雅既醉》。匮:缺乏,竭。锡:通“赐”,予。类:众人,亦解作“善”。“锡类”后用以称施善于众人。[12]菽水:豆和水,指最平常的食品,常用作孝养父母之称。《礼记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13]《蓼莪》:《诗经小雅》篇名。内容是宣扬孝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14]悚然:恐惧貌。
这篇序文论说了自孝才能教人以孝,强调了宣扬孝道的教育感化力量,从而也就达到了推许作者和肯定此书的目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塌爷门下行走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30
发表于 2009-8-17 08: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富》按语选(清)严复
窃谓中土今日变局,将以铁轨通达,为之大因。铁轨所经既定之后,农、工、商三业,循轨绕驿而兴。不及十稔[1],而天下之都会形势重轻,遍地异矣。至于道通而民之动者日众,耳目所蠲[2],日以殊前,其智虑云为[3],不得不从之而亦变,此不待甚智之士而后能决也。及今闲暇,不早为之所,至其时,犹欲循旧为治,强方凿而函圆枘[4],其不大乱而败者,不其寡欤?铁轨既不能不开,则变法之事,不期自至。智者先事以为防,则无往而不福;闇者时至而不及为,将终蒙其大殃。天不为不裘者不寒,地不为不舟者不水,惠吉逆凶[5],如是而已。法之变不变,岂吾人之所能为哉?
注释:
[1]稔:年。[2]蠲(juān):明示。[3]智虑:才智、谋略。云为:言论、行为。[4]强方凿(zuò)而函圆枘(ruì):即成语“圆凿方枘”。比喻格格不入。[5]惠:顺。
本文选自《严复诗文选注》。《原富》,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的代表著作,出版于1776年。严复自1898年开始着手于翻译这部著作,后以《原富》的书出版,并在译文中加了约三百条按语。
这段按语指出:铁路的通达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从而导致政治上的变革。所以,变法之事是“不期自至”的趋势。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449
1/15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7 03: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456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