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计划写武评已有好一阵子,但始终没有像样的东西拿出来,惭愧之余,还是惭愧。今天借用两位高手的巅峰对决来说点事,权当为今后更系统的写武评而练笔。又及,因为近期看论文看到走火入魔,本文居然不由自主的写成论文的格式,死罪死罪!
关键词:徐盛、张普、无数
一,经典回顾
作为解读徐张之战的热身运动,先来回顾演义中几场百合以上或长时间单挑的经典战例:
第12回,典韦 vs 许褚
从辰至午(各自少歇);再战到黄昏(马乏歇止);次日三十合(典韦诈败);第三日数合(典韦诱敌)
第15回,孙策 vs 太史慈
五十合(太史慈诱敌);五十合(双方落马)
第16回,吕布 vs 张飞
一百余合(刘备鸣金)
第41回,魏延 vs 文聘
从已至未(魏延兵卒折尽、拨马而逃)
第53回,关羽 vs 黄忠
一百余合(韩玄鸣金);次日五六十合(关羽使拖刀计、黄忠马失前蹄);第三日三十余合(黄忠诈败射关羽盔缨、关羽带箭回寨)
第59回,马超 vs 许褚
一百余合(双方换马);一百余合(许褚回阵卸甲);三十余合(许褚弃刀挟枪、拗断枪杆、两军混战)
第65回,张飞 vs 马超
约百余合(刘备鸣金);又百余合(刘备鸣金);二十余合(夜战、马超诈败打铜锤不中、张飞射箭不中、双方各自回阵)
第74回,庞德 vs 关羽
百余合(双方鸣金);次日五十余合(庞德诈败射中关羽左臂)
【小结】
1,有明确记载连续单挑回合数最多的是马超 vs 许褚的二百三十余合;
2,有明确记载一天内单挑时间最长的是典韦 vs 许褚的从辰时至黄昏;
3,魏延 vs 文聘,有乱军战之嫌,如严格,也可不算。
二,解读超越经典的徐张之战
本文将重点解读徐盛 vs 张普,这场巅峰对决出现在演义96回。
话说曹休为周鲂计策所诱,于石亭遭遇以逸待劳的东吴大军:
休大惊曰:“周鲂言无兵,为何有准备?”急寻鲂问之。人报周鲂引数十人,不知何处去了。休大悔曰:“吾中贼之计矣!虽然如此,亦不足惧!”
若问曹休在“大惊”复“大悔”之后为何还能保持如此这般的镇静,那是因为他手下还有这样一张王牌——大将张普,于是:
遂令大将张普为先锋,引数千兵来与吴兵交战。两阵对圆,张普出马骂曰:“贼将早降!”徐盛出马相迎。
两大高手之战一触即发,接下来又会怎样呢?
战无数合,
多么朴实无华的四个字!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罗公在这里使用的是“战无数合”。夫“无数”者,“数不过来”也。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经过前文的铺垫,罗公对单挑过程居然采用了极其简略的处理,把其中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变数,都留给读者去尽情发挥想象……
普抵敌不住,勒马收兵,
仍然略写,当读者由于看到“无数”二字而坠入无尽想象并难以自拔时,战局却峰回路转:张普惜败于徐盛。但由张普仍然能够从容“勒马收兵”的事实来看,二人的差距其实非常微小,如果不是经过“无数”回合的鏖战,根本不会体现出来。
回见曹休,言徐盛勇不可当。
看到这句话,大家会想起什么?是不是出自马超之口的“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罗公在这里第三次使用略写,或者因为他不想重复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或者因为他不肯尽力塑造徐张二人的形象,或者因为他不愿为这场战役消耗太多笔墨……但一切掩饰都是徒劳的,细心的读者仍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到徐张二人的智勇双全、德才兼备。
【小结】
这是一场回合多到无法计数的单挑战例,如果说第一部分所列举的是经典,徐张之战就是超越经典。
三,对于“无数”词义理解的争鸣
可能也有人会说:所谓“无数”,其实是“没有多少”的意思。下文将主要针对这一观点展开讨论:
如果遍历演义全文,“无数”二字共出现五十五次,其中四十八次明确表意“数不过来”(详见附录一,但强烈不建议非习惯性自虐者阅读这段文字)。
另有五次明确表意“没有多少”,分别是:第34、37、76、83回出现的“行无数里”和第115回出现的“言无数语”。
五十五减去四十八再减去五,“无数”二字仅有两次出现在单挑战例中。除前文所重点论述的徐张之战外,另一次出现在第32回,吕旷 vs 岑璧。对于这一战例中“无数”字样的表意,将在本文第四部分做进一步讨论。
区别于“无数”,罗公习惯性用来表示“没有多少”意思的词语其实是“不数”。
再次遍历演义全文,“不数”二字共出现六十五次。其中四十一次出现在单挑战例中;另外二十四次虽出现在其他场合,却同样全部表意“没有多少”(详见附录二、三,但再次强烈不建议非习惯性自虐者阅读该两段文字)。综上所述,在演义中“不数”表意“没有多少”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一百。
【小结】
1,在演义所有出现“无数”或“不数”的单挑战例中,出现“无数”的概率不足百分之五;
2,在演义所有出现“无数”字样处,“无数”明确表意“没有多少”的概率不足百分之十;
3,应用乘法法则,“无数”既在单挑战例中出现又表意“没有多少”的概率约为千分之四。
四,揭秘似是而非的吕岑之战
下面再来讨论前文中提到的吕旷 vs 岑璧。先有请原文:
(袁)尚自引兵出冀州。两阵对圆,旗鼓相望。璧出骂阵;尚欲自战,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来战岑璧。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
很明显,相比较徐张之战,吕岑之战最大的区别在于交战一方阵亡。而在演义三百余场单挑中(其准确数字可能因统计者对‘单挑’概念界定的不同而小有不同),仅存在五个在交锋二十合之后斩将的战例,分别是:
第7回,韩当,杀张虎,二十余合(张虎措手不及)
第11回,关羽,杀管亥,数十合
第12回,曹洪,杀何曼,四五十合(曹洪用拖刀计)
第67回,夏侯渊,杀杨任,三十余合(夏侯渊用拖刀计)
第84回,周泰,杀沙摩柯,二十余合
而这仅占全部单挑战例的不足百分之二。如果无视语焉不详的关羽杀管亥,再忽略外界因素和人为计策对战果的影响,则仅有周泰杀沙摩柯一个有效战例,其所占比例也相应下降到约千分之三。而在交锋百合之后斩将的战例,压根一个都没有,也就是发生概率为零。
如果认为吕岑之战中出现的“无数”表意必然大于一百的“数不过来”,则其违背了演义武将单挑史上的客观规律。进而,从命题的推论与命题本身相矛盾,推出命题本身只能是伪命题。所以:
虽然吕岑之战也出现了“战无数合”的字样,虽然“无数”既在单挑战例中出现又表意“没有多少”的概率仅为约千分之四,但相对于不可能事件来说,我们惟有相信这样的小概率事件还是会偶尔忍不住发生一下的。所以的所以:
【小结】
1,吕岑之战中出现的“无数”字样,可确定为表意“没有多少”。
2,第三部分的结论二、三相应调整为“不足百分之五”和“约为千分之二”。
五,总结与展望
1,基于本文第四部分的结论,发生概率约为千分之二之小概率事件发生两次的概率仅为约二十五万分之一。因此,在认定吕岑之战中出现的“无数”表意“没有多少”后,我们实际上已经可以认为徐张之战中出现的“无数”表意“数不过来”。
2,徐盛 vs 张普,这是一场回合多到无法计数的单挑战例,相比于本文第一部分所列举的经典战例,堪称超越经典的巅峰对决。
3,罗公在描写徐张之战时用了相对隐晦的手法,以至于未曾作过深入研究者甚至会忽视其存在。本文仅从一个侧面解读了这场单挑战例,却没能从根本上找到罗公之所以会这样描写的意图之所在。
六,尾声
区别于正规论文,本文的结尾部分不是致谢,而是感慨:
二更时分,朱桓引一军正抄到魏寨后,迎着张普伏兵。普不知是吴兵,径来问时,被朱桓一刀斩于马下。
惜乎大将张普死于非命!但透过其如流星般短暂却同样如流星般绚丽的军旅生涯,我们似乎又依稀捕捉到了上将颜良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