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百日谈古之一:也谈人类史中的文化问题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96
1/4
1
2
3
4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百日谈古之一:也谈人类史中的文化问题, ——《老子》却傲立于古老文明之最后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
发表于 2008-12-22 19: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百日谈古之一:也谈人类史中的文化问题
百日谈古之一:也谈人类史中的文化问题
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的文化问题,是一件很难而不容易的事情;比较正确或比较接近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的文化问题,也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人类史中有关文化的认识问题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充满了“错误”,并且中外的情况毫无例外而无不如是,只不过是错误的程度不同而已。
客观世界的事物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统一而必然的,世界人类史也不例外。因此,认真审视历史是对未来的认真对待的必要的“过程”。故而,我们必须反省一下我们对于自己历史的认识,矫正一些错误的看法以及错误乃至糊涂的观点。
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继续认真对待面临的一切必要的事物,坚定而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之所以这样,乃是因为我们都被错误左右着,错误无处不在。只不过我们有时被错误左右而沉溺其中,还自以为是而自鸣得意,岂不知这正是错误的“功劳”所误导的现实呈现。
因此个人纵览中外人类史,发现我们中国的老子,却独领风骚而傲立于远古文明毁灭的前夜,给我们今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人们所不识的一本“有字天书”!
我们的人们不识的岂止是一本“有字天书”,还包括成汤的“无字天书”(《连山》)以及古公亶父的“隐字天书”(《归藏》)。同时还不懂得盘庚的“式敷民得,永肩一心”和武丁的就事论事而开诚布公集思广益的优良执政作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个民族的大事。这是中华民族本身文化为人们所不识的问题。故而,我将按如下的探索,来进入我们共同“讨论”的范围:
(我们共同以“百日谈古”的小块“文章”的形式,来探讨远古的史实。)08.12.3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
发表于 2008-12-22 19: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玄之又玄”是认识我们自身人类发展史的入门之至宝
“玄之又玄”是认识我们自身人类发展史的入门之至宝
——百日谈古之二
我是专门从事《老子》研究的,并且只读《老子》这一本书,特别注重单逨他老人家的认真和刨根问底的精神!要具有这认真和刨根问底的精神,那就必须具有“玄之又玄”老老实实的研究再研究的态度。因此,我们认识人类自身的发展史同样也离不开“玄之又玄”!
大家知道:“玄之又玄”是《老子•一章》中的至理名言,如果人们能够做到“玄之又玄”,那么他就能够进入到“妙”的境地——就能得到他意想不到的“成果”。
“妙”:“妙”是美好、妙品、妙境、妙不可言、神奇、巧妙、奥妙。也就是说,通过“玄之又玄”的进取,人类就必将前进在发展的道路之上。
用颜色或深远来解释“玄”都是错误的。要认识“玄”,还必须知道一点甲骨文,因为,单逨在公元前776年“刻写”《老子》的时候还是甲骨文使用的晚期,是不能离开甲骨文的。甲骨文内的“不玄”和“不玄冥”是相对于“一告”、“二告”、“三告”而言之的。所以“玄”字与“告”字有同等功效之妙,且其寓意更加深刻。“告”具有简单直白、明确表达的意思;
“玄”则具有原因、为什么、之所以等意思,显然“玄”字还包括分析、探讨、研究。所以,甲骨文内的“不玄”是隐藏自己的意见(没有直白地说出);“不玄冥”则是洋洋多言、不着边际、究竟说的是什么、听不明白。于是《老子》文章内的“玄”字,就是认识、探讨、研究的意思。《老子》的“玄之又玄”则是认识再认识、研究再研究的意思。这是人之所以是人的唯一取得成功而不可或缺的必备功能。
诚然,当时什么认识、研究、分析、探讨、原因、为什么、之所以等都是没有的,这只是现代语言。但要明白的是,当时是有这些意思的。
正因为,“玄之又玄”参与了人类前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所以仅仅用“野蛮”和“文明”,或者用“石器”与“金属”都是不能来准确的界定“文化”的。这样会转移人们的视线,不能认识问题之所在。2008-12-4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3
发表于 2008-12-22 19: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单逨是一普通的中国人
单逨是一普通的中国人
——百日谈古之三
老子是一普通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内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一员,是华夏民众中普普通通的一份子,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普普通通的水,是真真实实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中国人。
于是:老子所想的,则是一个普通人所想的;老子所说的,也是一个普通人所自觉和不自觉的做了的,而要说又说不出来,只不过由老子代言之;老子所认识的问题,也就是一个人,作为活生生的人,所起码而应该也必须要认识的问题,且是任何人等而毫无例外的。
不仅如此,中国人是世界人类中的一部分,中国人的真正认识必也是人类认识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类自身认识的体现。显然,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那就不仅仅是中国人,且是人类中的人。这样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正代表着数以亿万计的人类中的人,他必定与整个人类的所有人的思想息息相通。否则,他则不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他将是异人,是高于人或低于人的人!
作为人类中的人嘛,毕竟有其自己的自我认识。不论其现在的差异如何,人类认识的一统总会成为现实。这只是时间问题,迟与早的问题。人类历史必将证明,人类认识的一统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趋势。不是目前有不少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语言、文字或心灵,在呼唤人类认识的大一统吗?且有为的政治家,也各以其自我认识,且冠以不干涉他人各自的意识形态的信仰,而竭力暗想表现其自我认识的“正确”、言不由衷的非自我意识的表演趋于大一统的目的的角色吗?更有甚者,则是强用武力企图征服世界为其一统而处处碰壁者早已有之,历史已经给予了明证的败绩。这些都是人们要大一统的不自觉表现,不论正确与否,此行动也是历史的必然!之所以不能成功者,乃他们的想法不是普通人的想法也!
然而,我们的崇老者和释老者,没有体察到老子是一普通人也。自身缺乏普通人的情感,故此都不能认识老子之真意,不明老子之境,不知老子乃一活生生人也,当然,在某些上就不明白老子所云何物。更不知《老子》的“玄之又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必须具备的本领!2008-12-5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4
发表于 2008-12-22 19: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人的本质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人的本质
——百日谈古之四
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不论他自觉与否,都必须认识自然,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还不行,还必须认识自己。一个普通的人要认识自己,谈何容易。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类中的人是什么样的本质。简单一点就是,人的本质是什么,或者什么是人?这可有点麻烦,这个问题在人类史中争论了几千年,迄今还喋喋不休,未得统一的认识。各持己见,无休止地争论着。遗憾的是,老子早就指明了此问题,而人们都熟视无睹也。
近代和现代的学者、专家,都曾在此问题上兜圈子,什么直立行走,手足分工;饥饿、情欲;能思维;能劳动;能制造工具;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劳动;没有抽象的人只有具体的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等等。(我这里还舍去了人与神联系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认定。)
谁也没有注意老子所指出的人的本质问题,可见那些尊老崇老者,都有意无意地架空了老子,使老子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敬而远之的偶像似的非人。
现实中,谁都知道,人就是人。但严肃跃然纸上,或出于言词之中,就不伦不类了。这就是认识的局限和差异,且持续至今。这是人们自身对自己的揶揄和嘲弄。
老子,唯有老子,在那样的历史时期内在众人皆有以的情况下,且还是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巨子之前,就率先指出了,只有人能够“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欲是什么?欲是要求,是希望所达,是满足于自身生存所必须企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索取。然而欲不仅仅是人所有的,动物也有,植物也有。如何把人与它们分开,也就是如何把人与物分开来,这是严肃的问题。这关系到人是不是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要求所要解的本质问题。
欲也就是索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看到:一切植物可取有为己所用;一切动物都可以找有为己所用。那么人呢?人也是生物,他们不仅可以从客观世界内取有,且也能找有。但这还不行,还没有与生物的本质相区别开来。那就是:人,只有人,能在客观世界内,不仅仅是可取有找有,且能创生有而为己所用!也就是说:人,只有人,才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由是才有发现、发明、创造为人类本身而服务也。
人到世界上来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吗?不仅仅要索取现存的有,找到能找到的有,而且要创生客观世界内没有的有。也就是说,一切人,包括每一个具体的人,不仅是面对相对的无而索取相对的对己有利的有,而还要面对相对的无,而对相对的有给予认识,从而去不断创造相对的有为人所用。由是我们可简单的概括为:无中生有才是人的本质。由此也可以知道,不能从无中生出有来的不是人。
不是吗?任何人,只要是人类中的人,都自觉不自觉的掌握这一本质,掌握这一本领,而顽强地谱写着人类的历史。2008-12-6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5
发表于 2008-12-23 1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人的本质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人的本质
——百日谈古之四
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不论他自觉与否,都必须认识自然,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还不行,还必须认识自己。一个普通的人要认识自己,谈何容易。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类中的人是什么样的本质。简单一点就是,人的本质是什么,或者什么是人?这可有点麻烦,这个问题在人类史中争论了几千年,迄今还喋喋不休,未得统一的认识。各持己见,无休止地争论着。遗憾的是,老子早就指明了此问题,而人们都熟视无睹也。
近代和现代的学者、专家,都曾在此问题上兜圈子,什么直立行走,手足分工;饥饿、情欲;能思维;能劳动;能制造工具;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劳动;没有抽象的人只有具体的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等等。(我这里还舍去了人与神联系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认定。)
谁也没有注意老子所指出的人的本质问题,可见那些尊老崇老者,都有意无意地架空了老子,使老子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敬而远之的偶像似的非人。
现实中,谁都知道,人就是人。但严肃跃然纸上,或出于言词之中,就不伦不类了。这就是认识的局限和差异,且持续至今。这是人们自身对自己的揶揄和嘲弄。
老子,唯有老子,在那样的历史时期内在众人皆有以的情况下,且还是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巨子之前,就率先指出了,只有人能够“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欲是什么?欲是要求,是希望所达,是满足于自身生存所必须企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索取。然而欲不仅仅是人所有的,动物也有,植物也有。如何把人与它们分开,也就是如何把人与物分开来,这是严肃的问题。这关系到人是不是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要求所要解的本质问题。
欲也就是索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看到:一切植物可取有为己所用;一切动物都可以找有为己所用。那么人呢?人也是生物,他们不仅可以从客观世界内取有,且也能找有。但这还不行,还没有与生物的本质相区别开来。那就是:人,只有人,能在客观世界内,不仅仅是可取有找有,且能创生有而为己所用!也就是说:人,只有人,才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由是才有发现、发明、创造为人类本身而服务也。
人到世界上来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吗?不仅仅要索取现存的有,找到能找到的有,而且要创生客观世界内没有的有。也就是说,一切人,包括每一个具体的人,不仅是面对相对的无而索取相对的对己有利的有,而还要面对相对的无,而对相对的有给予认识,从而去不断创造相对的有为人所用。由是我们可简单的概括为:无中生有才是人的本质。由此也可以知道,不能从无中生出有来的不是人。
不是吗?任何人,只要是人类中的人,都自觉不自觉的掌握这一本质,掌握这一本领,而顽强地谱写着人类的历史。2008-12-6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6
发表于 2008-12-23 1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人的本质(续)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人的本质(续)
——百日谈古之五
我们的政治家、军事家不无中生有吗?否则你怎能取得你的“成就”?自然科学工作者,你不假设、假定、猜想吗?那么你还有什么?思想工作者、理论家们,你在和什么打交道?那些你看得见摸得着吗?诗人、文学家、文艺工作者,你们的看家本领不就是虚构吗?哪些“小人”不无中生有的中伤他人呢?农民不年复一年的从土地中索取吗?工人不无中生有的创造再创造吗?所有的商人不想无本盈利吗?所有能生存生活的人都必有自身无中生有的本领,都谨慎的知道,我没有什么,我差什么,我怎样取得它,我怎样拥有它。总之都必归一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之中而奋勇直前!
岂止如此啊!上述看似牵强,实际上我们的语言、符号、文字的规定是什么?这都是对客观世界内具体事物取而代之的无中生有!没有这些,我们还是人吗?因为是人,且不论是什么样的人,所以都逃不脱无中生有这个本质必然的束缚。只有正确对待无中生有,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今天和更好的明天。只有“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才能认识自然、才能法自然,才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正是无中生有的语言、符号、文字的出现,才逐渐改变了人类自己而“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内容,演出一系列令人“妙不可言”(实质上也让人无不心酸、悲壮而苦涩)的人类的历史!
只有人具有人的本质:“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加之人的独特的本领:“玄之又玄”——认识再认识、研究再研究、探讨再探讨的坚忍不拔勇于直前大无畏的精神,所以才使人类自身而傲立于自然界!
2008-12-7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7
发表于 2008-12-23 11: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探索远古的人类历史,必须注重单逨的经验
要探索远古的人类历史,必须注重单逨的经验
——百日谈古之六
《老子•第六章》就是专门论述“欲”的,(按现在的“分类”)“这是一篇纯哲学论文。伟大的老子,敢于在二千七百多年前认识“欲”的问题,这是人类史的首创。西方世界认识“欲”,“晚”去很多,直到近几百年内,西方才重视“欲”的研究,而使他们钻到“人权”领域和“经济”领域之中,取得目前的“成果”。万事万物皆“有欲”,这恐怕是不少的人还是一无所知的问题。”
“就拿万物所具有的“占有欲”来说吧,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万物都占有各自的道理,所以《老子》文中说“道者万物之奥”(六十二章)。“道”也是万物之一,显然“道”也必有占有万物的“欲望”。岂止如此简单!“道者反之动”(四十章),“道”还有占有“反”的欲望!于是“万物也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就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何人曾想过?”(摘自《归钰•老子第六章》)
欲,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它。欲,则是“欲望”也。人类就应该有人类的欲望,没有人类的欲望就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主体是民众,所以没有民众的参与,没有民众的欲望同样也是没有人类社会的。这样的道理,应该是很清楚明白而简单的问题,这也应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常识性的“认识”问题。然而,事实的进程却与此认识背道而驰。为了明白这一问题,我们只好从远古的历史探讨开始,看看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在探讨之前,就不得不注重这个起码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远古的人类历史进程之中,各个具体人的欲望必定主宰着人类的前进步伐!
因此,我们认识远古自己的历史,则必须注重人的“欲望”(要求)和“玄之又玄”的不断奋斗的精神。也就是单逨告诫我们的“欲”和“玄之又玄”,这是他老人家总结的认识事物的宝贵经验。
2008-12-8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8
发表于 2008-12-23 11: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就是人!是人就必须有“欲”,而且要“玄之又玄”
人就是人!是人就必须有“欲”,而且要“玄之又玄”
——百日谈古之七
人,每一个具体的人,即便是远古的“类人”(南方古“猿”),都要认识自然,要认识当时的环境,要认识自己,也就是要认识“客观世界”。这不论是什么样的人,所必有的行为。这倒不因为他自我是否意识得到,是否能说得出来,而可加以鄙弃。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有的本领。否则他就没有立足于自然,立足于现实的能力。
人,每一个具体的人,都要认识“客观世界”。要认识客观世界,仅知其表象是不行的,必须逐步地去把握住客观事物的本质。难而,本质的问题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这将如何是好。客观事物又那么多(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具体的客观事物),怎能去一一把握。
单逨坚信(也就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必须如此),万物一理,万物一道,万物有一个一统的客观规律。客观世界不正是从无到有,从绝对到相对,从有到多的进展着。而且必定受限于一个理、一个道、一个一统的绝对的规律。只不过是我们所看到的仅是客观世界的表象历程,是从无到有、从绝对到相对的一个相对而具体时间内的表态。所以,单逨就必须极其自觉地把握住他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各个单一的具体的有,各个单一的具体的相对,从而寻求那个统一制约客观世界的绝对的理、绝对的道、绝对的客观规律。
不论是单逨面对他自己所要认识的对象,还是每一个普通的任何人(包括远古的“类人”)所必须自觉和不自觉所面对的对象,都必须首先“致虚极、守静笃”(《归钰•老子第十六章》)。我们要认识的是什么,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客观事物的非表象问题(道理、规律、方法、成因、办法……),这就必须尽力减少表面现象的困惑,必须看到那不动欲动的情景,必须几近于道(接近于真),必须看到那若有若无而恍恍惚惚的规律(包括道理、规律、方法、成因、办法,各自对象所必求的具体要求和欲达目的的步骤等等)。这怎么看,凭我们的感观吗?凭我们的感觉和知觉吗,显然,只有感知和感觉还只能是在描述其表象,那还只能停留在“吾以观复”的境地,那是不能几近于道的。(不少的实践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不都均败于此吗?)必须透过表面现象,必须不断地深化“观复”(实践、或思维之探索——玄之又玄)之所得,必须把感知不断上升拨高,才能几近于道(渐渐地去逼近真)!
因此,“欲”和“玄之又玄”的相依伴随而完成了:人类从“南方古猿”(类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的全面(全部)转变过程,且缺一不可!
2008-12-9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9
发表于 2008-12-23 11: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经验主导着人类进展的历程
经验主导着人类进展的历程
——百日谈古之八
人类的“玄之又玄”将自自然然产生出一系列的经验,经验又将主导着人类进展的全部历程。显然,经验的形成是一系列人们复杂的思维活动的结晶,也就是单逨所说的“玄之又玄”的结果。
人们的经验又将分为两种:一是具体人的直接经验,二是人群间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极其可贵的难得的真知灼见,无论何人,他都必须在自身直接经验的支配下,完成他所欲完成的事和行为。当直接经验上升到自如的境地时,他(她)就会是一个较好的远古先人而能够生存生活自如;在现代,他(她)就会是一个较好的学生,较好的农民,较好的工人,较好的公仆,较好的知识分子,较好的文艺工作者,较好的理论家,较好的专家、学者,较好的政治家……
但是,任何人的直接经验是少得可怜的。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远古和现代都毫无例外),这一生,这一世,都是在间接经验的包容之中。从婴儿呱呱的从母胎脱出而始,就在亲人,教师……社会(人群间)内所能接触到的人的无形的间接经验的包容之中。
间接经验,无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视、读、听……)到达每一个具体人的感知之中,且无论是如何熟知间接经验(可背诵、可深化、复述……),如要可用,这还得下大功夫。把人间的间接经验转化成为自身的直接经验,这可非一日一事之功也。否则拿来之义就可盛行,本本就可成灵丹妙药,也就无须乎什么主观能动性了,人世间那有这等事!除非是密令、指令、绝对服从,血腥味十足的残暴表现和吃人似的毒虫猛兽狂的表演,或是什么机密的获取及其他等等,才能“立杆见影”,但这绝不是人类认识史的主流,可略而勿视。
人类历史的主流是民众,而民众只能用他自身的生存生活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而人们生存生活的具体存在形式,又有赖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进展,从而人们才能改造客观世界而索取,进而才能逐步趋于完善地改变人类的生存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
2008-12-10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0
发表于 2008-12-24 13: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经验主导着人类进展的历程(续)
经验主导着人类进展的历程(续)
——百日谈古之九
人世间的间接经验,是人类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前人和时人用血和汗以及泪水换来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前人和时人的自我认识的总结。这倒不因其正误程度如何,都是成果!我们必须吸取、学习、再认识、再实践(这些就是“玄之又玄”),从而转化成为各个具体人自身的直接经验,才能再去认识客观世界继而改造客观世界。
因此,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人类“特有”的产物,是人们具有“玄之又玄”的本领而结出的硕果。正因为有经验的出现,有人类的间接经验不断积累、丰富,从而才有各个时代的辉煌而绚丽的成果。显而易见,有间接经验就必须要在人群间相互交流,有相互交流才能成为间接经验、而使其间接经验的成为事实。那么随之而来就必须产生交流的“工具”,这“工具”无外乎是人类的语言和文字(当然不排斥人类的肢体语言)。
人们,所有的间接经验必通过态势性的示范和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而我们学习的间接经验的最简单办法是模仿,其次是吸收转化成为自身的直接经验。且这些都将是“无中生有”的经验。然而模仿和吸收并不是人的专利。几乎所有的小鸟,小兽都必须模仿,吸收他们前辈和同类的经验,且转化成为自身的直接经验,而叽叽喳喳,呜哩哇啦地生存生活着。但是它们得不到“无中生有”的经验,它们只能转化“无中找有”的间接经验而成为自身的直接经验。因此,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在于不能“产生”出“无中生有”的经验或不能产生出间接经验。
故而,人类经验的“外化”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人类专有的——玄之又玄的)“产品”——语言、符号、文字。在这些语言、符号、文字的进展途中——人类发展史,人类不但改变了客观世界的现实也改变了人类自身(这是在相互促进之中完成彼此的)!
2008-12-11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1
发表于 2008-12-24 13: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肢体语言是人类前进途中的必然产物
肢体语言是人类前进途中的必然产物
——百日谈古之十
各个具体人都只能运用直接经验主导自身的行为。即便是获得的间接经验都必须经过吸收、消化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才能成为自己的有效的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通过具体人自身的“之所以”而得出的“所以然”);间接经验是人群共有的、(是“所以然”的传递),故而必须通过各个具体的人自身的再加工(“之所以”的探求)而成为直接经验,才有其“社会实用价值”。
显而易见:“之所以”与“所以然”是“玄之又玄”的两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探讨人类的语言问题的发生过程就不得不重视其初始情况。
人类初始阶段的“玄之又玄”的表现:虽然有了“间接经验”的雏形,但仅还是“单向传递”(暂时没有“反馈性”的行为)。因此伴随单向传递的产物是人类的肢体语言(一种类似“哑语”而表达情感、信息的“语言”,这是每一个具体的人都“会”而且必定“有”的)。
人类的语言是由肢体语言开始的。肢体语言是人类前进途中的产物,是人类间相互交流信息的需要而派生的,是人类玄之又玄(单向“所以然”——直接经验)的“传递”。
即便是人类肢体语言的发生、发展,都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即便他(她)们“偶尔”捡起石块或折断树枝而作为“工具”(或非“工具”价值的“玩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根本没有目的的瞎闹、嬉戏),这就成为了“利用”“工具”的事实。这样的现象的一次、两次及多次的发生、发展,久而久之就成为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旧石器”的雏形!
继之,在上述的反复实践的历程中,通过无意碰撞、打击的久而久之的实践旅途,就会给我们留下我们能够找到的“旧石器”了。这给我们现代人认识我们自己走过的历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些就是人类的“前进”,当然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体型的变化,同时也促成大脑及各个器官机能的改进!因此,促使人类自身的前进的步伐,而渐渐远离了“动物界”而能够日益“主宰”大自然,进一步将“主宰”人类自身(虽然,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未来必定如此)。
2008-12-12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2
发表于 2008-12-24 13: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肢体语言的“进化”是“半哑语”似的语言
肢体语言的“进化”是“半哑语”似的语言
——百日谈古之十一
人类的语言初始阶段,也就是语言进化的前期,还有“半哑语”似的语言出现,才能让人类语言完善它自身的进化过程。
“半哑语”是人类中的人们开始时的语言,是肢体语言的进步的表现,是以“咦、呀、啊、哈……等”的形式出现的,是以单项发音而开始的。
因此,人类语言的前期演化的渐进过程大致为:单项发音→“类多项”发音→多项发音→意向发音→语意发音而为完成“语言”的真正“功能”而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也促进了“旧石器初期”人类从“能人”到“直立人”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人类能够“直立”了,且人类也促进、完善了自身的“发音器官”,进化而加强、扩大了人类自身的脑容量——加强了“思维能力”成为现实的可能、改善增强了“玄之又玄”的器官功能。
事实证明:直立人的脑子已经明显增大,早期成员的脑量就已经达到800毫升左右,晚期成员则上升为1200毫升左右。而且,脑子不仅仅是体积增大了,它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并进行了重新改组,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相当复杂的“文化行为”。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有声语言”的能力。直立人的牙齿也发生了变化。后部牙齿减小,应使相应的牙床和支持面部及下颌骨的骨结构减小,这显然与直立人更多地和更经常地以肉食代替若干植物性食物有关。前部牙齿则扩大了,这似乎并不直接与咀嚼食物相关,而似乎与用嘴来咬紧和衔住物品有关,也可能与制备动物性食物有关,例如,用牙撕扯肉食以便将其分割成小块,或是为了小孩食用而撕碎肉食等等。直立人面部比较平扁,身材明显增大,平均身高达到160厘米,体重达到约60公斤。它们最早能够按照心想的某种模式来制造石器。在非洲,这种石器组合所代表的文化类型被称为阿舍利文化,它得名于也发现有这种类型石器文化的法国北部的圣阿舍利地点。阿舍利文化的代表工具是手斧,它由燧石结核打制而成,一端圆钝,是用手抓握的部分,另一端尖利,可用来切割、砍砸和钻孔,也可对木料进行加工。
2008-12-13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3
发表于 2008-12-24 13: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半哑语时代的划时代的成就
半哑语时代的划时代的成就
——百日谈古之十二
“半哑语”的出现,是有限的语言“改善”和明显的语言“进步”的最好说明。伴随而来的“飞跃”,则使得人类有一个划时代的伟大成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人类开始认识“火”了,开始认识一个仅是“现象”的“非物质”本身的“特有物”——火,并且有限而有效地“控制”了它,按照当时人们所能够允许的程度“使用”它!从而火被人类“驾驭”而“老老实实”的为人类服务!由于“火”的参与,这才有人类辉煌的昨天,和现实的今天和光明未来的明天!
火是什么?现代人的解释是:“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或“火是物质燃烧过程所产生的现象,散發出的光和热是能量释放的方式”……如何定义好“火”?我还茫然。
可惜,人们在理论上,认真认识“火”,却相当迟缓。直到距今两千多年前还把握不住认识,他们各自稀里糊涂地如是说:古希腊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是由空气、水、泥土和火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组成的;火也是中国所谓的“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之一。五行相生相剋,其中木生火、火生土、水剋火、火剋金。天干的丙、丁为火……
控制火,提供热和光是人类在旧石器的早中期的伟大的成就之一。旧石器早中期的人类从自然界产生的火源中保留火种。半哑语本身就是人类自己发展后的大脑的特殊功绩,它的功能不就是“玄之又玄”的“继续”吗?因此,玄之又玄导致人类对于“火”的认识:从害怕火→靠近火→利用火→敢于摄取自然火→保存火种→延续火使用→随着要求而生火(敲击燧石生火、钻木取火……)这就是后来学会使用钻木取火或者敲击燧石的方式来主动获得火。学会用火使人类能夠移民(移居)到气候较冷的地区。火被用于烹飪较易消化的熟食、驱赶野兽……等等。考古学研究(证明)显示人类在一百万年前就能有控制地用火,因此,半哑语的“直立人是最早会用火的人类物种”!
有了对于“火”的认识,即便是仅限于感性或思维上的模糊性认识(当然,谈不上是理论性的认识;胡诌根本不是理论,只能算作“伪理论”),这就是人类独有的饮食、烹饪之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人类“饮食文化”的发生、发展以及到现在的人类现实的今天。有了对于火的认识,才能有嗣后的发展。
2008-12-14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4
发表于 2008-12-24 13: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半哑语的存在是人类史的必然
半哑语的存在是人类史的必然
——百日谈古之十三
半哑语似的时代,是人类史进展途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它仅是人类有“语言”的“前奏”,人类要完成(能够)达到真正“语言”的境况,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的时日。半哑语还不能算作“哑语”,“哑语”则是人类“语言”状态之下的语言,是人类中的某些人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去语言发音功能之后的“特殊语言”,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是某些人交流信息、感情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
因此,我在这里说的“半哑语”,而不是与现代哑语的类似,也不是介于“哑语”与“语言”之间的语言。半哑语仅是、仅只是人类语言的前期演化进程之中的“一半”,是极不完整的一半,是整个语言演化过程中的“前奏”。是以“咦、呀、啊、哈……等”的形式出现的,是以单项发音而开始的,只是“发音”过程的完善而还没有形成“语音”,也暂时还没有形成“语音”的条件,当然就不是“语言”或仅只是(算作)人类预备性的“语言”。
现在,如果把人类语言演化进程作如下的排列(这是我狂妄的认定):人类语言的演化的渐进过程大致为:单项发音→“类多项”发音→多项发音→意向发音→语意发音→语音(半哑语状态的最后阶段)→复杂语音→单意语言→群体语言→抽象群体语言→复杂交流式群体语言……
显而易见,半哑语状态,还是极不完整的状态,还不能算作人类“语言”!还只是人类语言整个过程之中的必有而不可或缺的一个发展阶段!当然,这归功于人类自身人脑的改善(扩大了脑容量)、人体外形的变化(能够直立行走了)、在逐步为完善自身的发音器官,且导致口腔内的某些变化……然而,这一切都必归功于人类“本身”的“玄之又玄”的功能,归功于单逨为我们总结而提示的“道理”!
因此,人类语言的前期演化的渐进过程大致为:单项发音→“类多项”发音→多项发音→意向发音→语意发音而为完成“语言”的真正“功能”而奠定扎实的基础。故而,半哑语状态在人类史的进程之中,持续时间是漫长的,逾百万年之久(?)。
2008-12-15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5
发表于 2008-12-24 13: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半哑语的时代就留下人为的印记
半哑语的时代就留下人为的印记
——百日谈古之十四
我们这些后人,缘何知道我们曾经走过的“足迹”,什么是我们半哑语时代留下的遗物?从整个情况来看,大致有五个方面。
第一,在自然界留下了“人为的石器”——仅只经过碰撞、(一次或两次或多次)打击的石器,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各地区的发展,在时间和石器“类型”上有所差别,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如:(1).非洲(得天独厚,由于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南北两地流动频繁,彼此交流甚广),石器发展最早,典型器物是砾石砍斫器。还有盘状器、多面体石器、原型手斧、石球、大型刮削器、小型刮削器和雕刻器等。当时已知狩猎,发现屠兽遗址。还发现石块堆成的窝棚式建筑地基。其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 ,据测定奥杜韦第Ⅰ层的年代为距今175万年。(2).西亚,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砾石砍斫器和手斧为主要特征。(3).中国,距今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有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石器、匼河文化、蓝田人文化以及东谷坨文化……而这些打上人为印记的“粗糙”石器,仅还是人们具有半哑语状态的“咦、呀、啊、哈……等”交流人间信息、感情(经验)的产物,与以后有限的认识“火”(从害怕火→靠近火→利用火→敢于摄取自然火→保存火种→延续火的使用)的成就是一致的。
第二,在于人类自身的体型上有所改变,能够直立行走了,是人了。
第三,促进了自身发音器官的功能完善,为人类语言的出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增大了脑容量(在距今三百万年至一百五十万年之间,人类的脑量平均为六百至八百毫升;到了距今一百万年左右,人类的脑量增加到了八百至九百毫升;距今一百万至七十万年之间人类出现了较大的脑量,平均数达到一千毫升),促进和改善脑的功能,使得思维能力极度的加强了,奠定了能够不断地“玄之又玄”的牢固基石,为嗣后的发展留下了广阔而不可预计的认识空间和领域。
第五,惠及到每一个人类中的人,让他们各自的“得”(欲),得到满足而生存生活。这是整个人类发展的关键问题:不能惠及人类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人,那么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史。
2008-12-16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6
发表于 2008-12-25 10: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语言出现的必备条件
人类语言出现的必备条件
——百日谈古之十五
语言是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各个具体人英勇奋斗、“玄之又玄”的结晶。语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产物,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是人类本身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传承、交流的“工具”,是人类各个具体人必须掌握而应用、且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惠及人类中的每一个人!因此,它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辉煌的“文明”,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始料不及的“飞跃发展”!
但是,要认识“语言”的发生、发展,还必须明确它出现的基础和它出现所必备的条件。个人认为它必须具备下属三条:
(1).人类本身进展的需要:在半哑语状态之中,人类就认识了“火”,就在客观世界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就在大踏步地前进着。随着各个具体人的直接经验的不断积累,愈来愈多的间接经验要在人群间进行交流。然而半哑语是满足不了人类自身的这种需求了,这就“逼迫”自身加强的“语言”的“自我开发”,而形成“语音”的初始。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本身,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信息、情感……)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2).人,已经发展(被分为)成为一个大大小小的“社会群体”或聚落。语言是在一定的群体内起作用的,这就必须而应该是:意味着任何一个人类种群(聚落),都有形成自己独特语言种类的能力。在原有的半哑语状态中,其“发音”就源自该群体的“本能”。这个群体的语言形态,则是该种群(聚落)的喉结、唇、齿、舌、口腔等的发音结构,自然环境,生存状况,人际交往等等方面的综合结果。当然,哪个种群(聚落)操用哪一种语言,还要受到遗传、教授、种群内部互融等方面的影响。
(3).脑容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自距今大约五十万年以后,人类的平均脑量就达到了现代人的变化范围,约为一千四百毫升。这虽然开始具备人脑的能力和功能。然而,仅具有能力和功能还不是具有“语言”的现实。还有一个长期发展的渐进过程——50万年后至5万年之间,必须完成由半哑语→语音→复杂语音→单意语言→群体语言→抽象群体语言→复杂交流式群体语言的全部进程;另外5万年至万年间,是人类复杂交流式群体语言的完善阶段。
2008-12-17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7
发表于 2008-12-25 10: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实中的语言发展的“样板”
我们现实中的语言发展的“样板”
——百日谈古之十六
人类语言的初始状态,在现实社会的今天,我们还是一样可以找到的,请大家来认真回顾一下我们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婴幼儿,他们的语言发展情况或状态的开始吧。
(1).新生儿在2、3个月时,如果成人和他用“呃、啊”之音谈笑,他就会和成人“呃、啊”起来,表现很愉快。但这种声音还不是语言,还只是“呃、咦、呀、啊、哈……等”的开始、也就是朦胧的“半哑语”似的初始、也是被动地、不自觉地接受人们的直接经验的传授(相对于婴儿自己,则是接受人们的间接经验);
(2).新生儿在4、5个月就会发出类似于“呃、咦、呀、啊、哈……等”声音来引人注意,似乎想用声音来和成人谈话(他是在反复锻炼自己的发出“正常”声音的能力,是简单的把人们的间接经验,力图转化成为自己的直接经验的模仿过程之一);
(3).新生儿在6、7个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反应,如饥饿、疼痛、不满等,但是音节不够清楚。这时,他已经能够理解成人对他的态度和语言,如果骂他,他会不高兴或是放声哭起来。如果给他快乐的表情,他会表现得很活跃,同时会模仿他人的动作,例如作拍手、再见、伸手要抱等动作,这些动作表示必须要与语言同时出现,使婴儿能够渐渐地将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这是明显的已经表示他处于从“肢体语言状态”已经走向成熟的“半哑语”状态了;
(4).在7、8个月当成人和他说话时,他会作回答性的动作,开始会重复某一音节。这时候要很好地引导他,要将语言和实物联系起来。例如指着电灯说:这是“电灯”,以后你问他电灯在哪里?他就会转向电灯的方向,并用手指着,同时发出声音。这种发音,虽然还不是语言,但是它在锻炼发音器官,为模仿成人的语言打下了基础,已经开始向掌握“语言”能力而起步了;
(5).新生儿在9、10个月对成人的语言理解能力越来越加强,但还不成音节,这是上述(4)的持续发展。
(6).1岁左右会叫“妈妈”,因为“妈妈”这个音“最容易”发出,而且几乎是不同语言的“共祖”——“半哑语”状态”的共通的“语言”。同时妈妈是最亲近的人,所以,这个词在与婴儿交往的过程中重复的次数最多,这已经是“语言”的开始了……
虽然,这些在每一个具体的新生儿有或早或迟的表现,但总的发展趋势必定如此。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类史语言“早期”发展的“足迹”啊,千万别忽视了我们的“真迹”!
2008-12-18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8
发表于 2008-12-25 10: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女性,是打开人类语言大门的开拓者
伟大的女性,是打开人类语言大门的开拓者
——百日谈古之十七
无论是在情理之中,还是在现实之内,语言都是在渐进的过程之中而形成的。我们不难看到:语言是从“呃、咦、呀、啊、哈……等”而开始的,是从“单项发音→类多项发音、多项发音→意向发音→语意发音→而完成“语音”的发展的这一过程的;但嗣后必须具有:语音→复杂语音→单意语言→群体语言→抽象群体语言→复杂交流式群体语言……等而完成“语言”这一系列的发展,才能使得人类语言成为现实。
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之中,人类中的女性充当了不可替换的角色。特别是在人类(每一个具体人婴幼之时)或整个人类历史的“语言婴幼时期”(半哑语状态——人类语言的起步之时)之中,唯有人们的“母亲”——每一个具体人的最亲近者、责无旁贷地担当了“语言启蒙教师”的职责,是从“呃、咦、呀、啊、哈……等”而开始的,进而直到“妈”或“妈妈”(基本上是人类半哑语状态共同、共通的原始而起始的称呼)的语言出现为止,则打开了人们各自所从属范围的各自的“语言”大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女性是开启人类语言大门的“奠基者”。只有她们的“玄之又玄”(不断探讨,认识了再认识、实践了再实践……一系列的锲而不舍地求索),才能在开启人类语言大门之后,让人类语言得到“健全、健康、稳步而迅速地发展,给全人类(基本上是同步的)带来一个破天荒的“飞耀”!
语言中的特有的音调抑扬顿挫,极大地丰富了“语音”的“单纯性”,改变人类自身的某些“习惯”,这是一种不可忽略的“精神”开拓。这种原初而开拓的精神体验奠定了人类的“精神”的基本结构。因此它也奠定了人类语言的本质,为嗣后的“幸福、欢乐、载歌载舞、诗情画意……”而展开了焕然一新的人类社会的真实面目。
正因为女性是语言的开拓者,于是顺理成章的、而且与一系列女性的独具有的“特性”结合,更加耀人眼目而登上人类“原始”社会主宰的宝座,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母系社会”或“母系氏族公社”。仅此,已经是,实实在在是:“伟大的母亲、造就了人类的一切”!
2008-12-19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19
发表于 2008-12-25 10: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完美的“母系社会”是人类史的必然
完美的“母系社会”是人类史的必然
——百日谈古之十八
人类中的女性登上人类原始社会主宰的宝座,是人类史的必然。之所以如此,乃是她们具有绝对的“优越”条件:
(1).女性的血缘亲和力,导致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从而使得人们不得不以“母亲”为“中心”而紧密地生存生活在一起(聚落)。
(2).女性在人类群体(聚落)中的“工作”比男性更重要,因而在原始人群的文化形成中,不得不(也是责无旁贷地)充当启蒙之师的职责!这是女性优于男性的绝好证明,何况她们还会在嗣后的人类的进程中开启了人类语言的大门!
(3).母性特有的温诚、温柔、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施予慈爱、细心打算、细致安排、精心策划、统筹料理、有耐性从事单调无限重复而简单的劳动、她们任劳任怨只有尽义务而高尚的女性品德……她们的恩惠照顾到群体内的每一个人。这一切都显示出女性特有的强大社会群体的凝聚力!
(4).群体内部人口的发展(生殖繁衍),是群体内的头等大事。这个事情的保证、保障的重任,都得由群体(聚落)内部的女性来承担,也是她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知,女性在群体中的特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上述四点是“母系社会”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而决定的条件。其存在时间,要比目前人们所谓的认识跨度大的多。应该是人类语言产生以前,大概是距今50万年左右!距今50万年左右,人类本身就已经自然分为大大小小的自然聚落了,就已经是以女性维系的各个单独的单元了。不过,各个单一的聚落,都没有生死攸关“冲突”,都能相安无事而“和平共处”,并且能够容纳、吸收外部的来“员”!
这个时期,群体内部没有什么婚姻观点,没有“财产”占有欲望。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继嗣关系和继承财产关系”。之所以人们有什么“继嗣关系和继承财产关系”的分析认识,这都来自于现代人(“私有”之后而形成的:一系列违反原始社会之常理的“认识”、观点、意识……乃至“理论”)的认识,来自于人们头脑中因长期受教而形成的固定观念、观点的“条件反射”!
男性在未成年之前,是会受到聚落内女性的呵护的;男性在成年之后,就必须为群体尽力而劳作……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不能把自己的“下辈”成年男性留在自己的聚落内(不利于自身聚落“健康”发展,乃至影响自己聚落的“发达兴旺”),只好将他们赶走(离开本聚落),让其溶入到更加广阔的“天地间”。
(待续)
2008-12-20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0
发表于 2008-12-25 11: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完美的“母系社会”是人类史的必然(续)
完美的“母系社会”是人类史的必然(续)
——百日谈古之十九
在当时的“社会”(聚落的现实)内,男性实质上是女性的“附庸”。男性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奋斗,而掌握生存生活而必须具有的技能,并且要能够极尽所能而“取悦”于女性,才会具有“生存”的价值。
因此,男性还必须“打扮、修饰”自己,女性也乐意“欣赏”男性的“打扮、修饰”。而这种“打扮、修饰”的本质就是“弱势”的表现,是为了“取悦”于“强势”对于自己的眷顾而寄希望于女性的“吸收或容纳”。
本来,人类社会中的男性,除了在“单个”体力上略微“强盛”一点以外,在另外所有的人类社会之中生存生活技能方面,对比于女性来看,则都是处于相对的“弱势”的。而体力的强盛更多的只能是在对待捕获“野兽”中而表现出来,但那是男性的一种必备的本领或技能,是取悦女性的而施展的“修饰性”的“业绩”(求助于女性“容纳”而“考核过关”的必然项目之一),是不能处处、事事、时时可以标榜显示的。否则会适得其反,让自己走向“毁灭”而葬送自己的性命!
这样的人类社会的持续时间很长,从距今50万年左右开始,一直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国外(非洲、西亚、南亚、欧洲……)和稍后(嗣后)的中国。
“母系社会”成为人类史中的辉煌历程,严格的说:应该是从“南方古猿”而开始的,是从人类有了“半哑语”状态而开始的,也就是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开始的。只不过是语言出现以后,使辉煌而步入了鼎盛的文明(时间是距今一万年前后至五千多年前后)。
那时候的人类社会按人类中的各个具体人的“思想”(单逨所揭示的“玄之又玄”所产生的“妙”的演进)发展进程的“状况”,“形象地”可以分为:
动物似的肢体语言——蒙昧时期(大约二百万年前);
人类意识的半哑语状态——间接经验开始交换初期(二百万年前——五十万年左右);
语言形成初期——推动了间接经验交换(五十万年左右——万年前后);
语言完成、完善时期——间接经验频繁交换期(万年前后——五千年前后)而达到文明的顶峰。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发展史,这也必须是我们所应该认识到的历史!“母系社会”是人类史的必然,已经是无可非议的事实。故而我们必须慎重认识、研究这样的历史,才能认识我们现在的某些问题的结症之所在!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母系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文明是什么?这显然是后续的话题。
2008-12-21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1
发表于 2008-12-26 10: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语言的完善促使人类生活情景的巨大改观
语言的完善促使人类生活情景的巨大改观
——百日谈古之二十
语言的完善促进了人间间接经验交流的频繁是不言而喻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人类“特有”的产物,是人们具有“玄之又玄”的本领而结出的硕果。在人们各个具体实践中,都会相应地产生各个人自身的经验。正因为有经验的出现,才有人类间接经验的交换。然而,这些交换又必须依赖于语言的发展与完善,才能够有人类的间接经验不断积累、丰富,从而才有各个时代的辉煌而绚丽的成果。
语言是长期实践的硕果,它绝不能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磨练和经验的诸多积累。因此,“语言”正是“人类经验”循序渐进而日益积累所创造的硕果,而“语言”的完善又促成人间经验交流的频繁,从而使其“经验”的成果的更加丰硕而改变人类自身生存生活的实际功能。显然这样的时期,在人类范围以内的发展虽然不尽一致,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这有两个显著的标志:其一,就是真正“符号”的产生;其二,是对于人类自身以外的客体的“驯化”【这包括非生物的“驯化”(石器的精细加工、简单矿物“颜料”的研磨利用、制陶工艺的出现、“冶炼”的发生发展……等),生物的“驯化”(动物的驯化——形成家禽家畜,植物的“驯化”——形成农作物)】。
由上可见,这些丰硕的成果,正是母系社会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给予人类社会带来的特殊的恩惠!这是一个人类“飞跃”的时代,是一个辉煌的时期。
这一切,保证保障了所有民众之所“得”而无一例外!改变而有节律地固定了人们的生存生活习惯:形成固定的居所,形成熟食的生活方式,“丰欠”都能够调整而得到“人为安排”……基本上能够做到保证、保障!这时候,才能够是:在自然界之中作为一个人而立足于地球之上、傲立于自然界之巅成为真正的人!这难道不是人类史中最辉煌的“时刻”?
“母系社会”只是形成这样“时刻”的条件,真正创造这样“时刻”的是实践中的每一个人的辛勤的实践而换来的硕果!这样的硕果只是改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生活情景。但是,生活情景的改善不是“文明”,真正的文明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相处、相依、相应……的一切“关系”!
2008-12-22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2
发表于 2008-12-26 10: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符号是“语言”长期实践的硕果
符号是“语言”长期实践的硕果
——百日谈古之二十一
“符号”是人类特有的产物,有它们的出现就打上了人为的印记(记号或“标志”)。严格来说,从旧石器开始起,“旧石器”本身就是留下了人为的印记,旧石器就是符号的产物。诚然,这在人们认定的学科内,已经被人们认定而定为“工具”了,它的探求为人类自身了解自己的历史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真正的“符号”的意义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在人们自身以外的客体上留下的人为印记。然而,在人类还处于半哑语状态之时,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留下什么人为印记(旧石器的工具和不能够准确描述的“火”,虽然是半哑语时期的“产物”,但这不在我们探讨范围之内)。因此,只有人类认识进入到语言时代,才有真正具有“符号”意义的事物产生。
由此可见:人类语言的实践而产生了人为的符号,而这些符号留下的印记也是多样的,大多与人们的记忆有关:例如结绳记事,就必须先有“绳”的出现,才可以有“结绳”的现象。然而,“绳”的出现是人们间接经验交流的硕果,是语言出现之后的产物,何况“结绳记事”又是帮助人们“记忆”的实现的结晶。因此,结绳的“绳结”正是人为的“符号”。(遗憾的是,结绳记事的“实物”不易留存下来,让现实中的人们略有忽视。)另外,如泥塑问题:人们认识了泥土的可塑性,除了发展而成为人们自身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具(陶器制品)以外,还发现它具有留下人们记忆的广阔空间,于是人们不断在泥胚上留下人为印记(当然,还包括嗣后的泥版文字)。再者,语言出现之后,记忆之一种的数数问题,就有人利用客观现实物体中的石子、土块、干果……以“计数”(当然还包括“灼印”的痕迹)……
正因为语言、符号、语言的不断相互影响,而促成渐趋完善、积累,从而形成了早期的非洲和欧洲的岩画,以及稍微滞后的中国岩画和陶器上面的绘画。显然,绘画、雕塑、泥塑……等都是人为符号的“集合”,都有其一定的“思想性”,是人为情感的表达,而这些都是语言及其符号出现之后的巨大功劳!这也是人类共同的发展趋势、共同的前进方向,而无一例外。显然,这是人类史的必然!
2008-12-23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3
发表于 2008-12-26 10: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发展记录了当时的丰硕成果
人类的发展记录了当时的丰硕成果
——百日谈古之二十二
“符号”是人类特有的产物,有它们的出现就打上了人为的印记(记号或“标志”)。严格意义上的“符号”,就给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发展的记录。在母系社会的晚期,我们现在所能够知道的是:(国外部分)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里是农业(作物栽培和水利灌溉)起源最早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在世界人类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亚是最早进入“农业”地区之一,即所谓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就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公元前8000~前7000年,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这个时期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围墙和濠沟,墙内有石砌的镃望塔。这在世界上同类建筑中是最早的。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
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的影响。因此,发展就稍微晚于西亚。中亚北部则更晚,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陶器多饰刻划或戳印纹,彩陶极少。
南亚次大陆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大约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现陶器,并且很快出现彩陶。
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种植薯芋为主没有发展起真正的农业经济。
北亚和东北亚:日本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的地区,蒙古和西伯利亚也有个别遗址的陶器年代接近1万年。但这个地区的磨制石器一直不很发达,农业出现的年代也很晚,与西亚情况正好相反。这个地区的陶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筒形罐特别流行,一般为灰褐色,饰刻划纹或压印纹。在日本,陶器多绳纹,故日本的这个时代又称绳纹时代。朝鲜和西伯利亚的陶器则多施篦纹。
2008-12-24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4
发表于 2008-12-26 10: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发展记录了当时的丰硕成果(续)
人类的发展记录了当时的丰硕成果(续)
——百日谈古之二十三
(国内部分)以绝对的距今年代排列,则应为:
裴李岗文化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这一时期的文化,大约距今8000~7000年。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有带足磨盘、带齿石镰和双弧刃石铲。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作物是粟。饲养业也已出现,有家猪、家狗、家鸡甚至家牛。以木制弓和骨制箭为狩猎工具。制陶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陶器有碗、钵、鼎、壶等日用器具,陶壁厚薄不匀。三足钵、月牙形双耳壶、三足壶和鼎等陶器在造型上别具风格。
大地湾文化仅特指处于遗址最下层的第一期文化以及其他遗址的同类遗存。它们的绝对年代为距今8000~7000年。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我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
磁山文化距今7400~7100年。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近2米以上,数量之多,堆积之厚,在我国发掘遗存中是不多见的。
仰韶文化先民在距今8000~5000年间。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
马家浜文化年代约为距今7000~6000年。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在崧泽发现的两口 6000 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水井,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井。工艺也较先进,其形制沿用至今。
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的文化,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
2008-12-25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5
发表于 2008-12-26 1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母系社会的终结
母系社会的终结
——百日谈古之二十四
前面介绍的是母系社会的晚期,正因为是母系社会的晚期,所以糅进而掺和了“私有”形成的某些成分。很显然,这已经潜在过渡时期的“父系社会”已经开始:从有所蕴含父系“因素”→或萌芽的形成→或有所发展→或事实已经有存在的某些现象。这一些,显然是后话。故而,我们现在,就必须对原来的母系社会作一个终结。
母系社会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凭借人类的血缘亲和力和女性独特的凝聚力,是通过萌芽、发生、发展,逐步形成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也只能是“人”(特殊的、高级的动物)的社会所必经的发展阶段。
在母系社会中,女性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在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除了管理聚落内部事务外,女性主要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使生活的供给比较稳定。成年男性居于从属女性的地位,以聚落内女性的容许、吸纳为能够在该聚落内而存在的唯一理由。男性则施事更加广泛,不但要参与采集和原始农业,而且还要从事狩猎活动、和“加强”个人的“修饰”的行为。
没有财产概念,所谓的“财产”属聚落内全体(不分男女)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什么“阶级”区别,具有共同的、“无差别”、统一的,由聚落群体提供的“居住区”(“单个”的劳动是不能完成某一“居住区”——“房舍”的“建筑”的)。
在母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人类从半哑语进入了语言状态,从少的可怜的经验而达到拥有较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度过了无数次的艰难困苦:“披荆斩棘”、“战天斗地”、“降龙伏虎”……而不断地征服、改造客观世界而完成了人类前进步伐!虽然这是人类中各个具体人的不断努力奋斗的硕果,但如果没有这个“无差别”的条件,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真正的文明是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相互、相处、相依、相应……的一切“关系”!这种关系,才是,也只能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的问题,是我们“万年”前后一段时期的辉煌文明,是我们几乎忘记的“史前”的事实。
2008-12-26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6
发表于 2008-12-27 11: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母系社会的民众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母系社会的民众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百日谈古之二十五
母系社会之所以“文明”乃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现状,使每一个生存生活在“社会”(聚落)内的成员(无论老、弱、男、女而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享受”,真正进入到“无差别”状态,人们的相互、相处、相依、相应……的一切“关系”是那样和谐而有序,是那样温馨而美满。故而,从整个人类史的发展的历程,以迄今为止而认真来看:只有“母系社会”的这段时期内,世界各地的“民众们”的利益已经达到“最大化”了!
那时候,人们“无权”(不知什么是“权”,因此也不知“权力”、“权利”是什么东西)的意识,“无利益”(不知“利”为何物)的追求,“无私有”(没有占有欲的欲望)而导致间接经验的广为传播……
诚然,人世间的“直接经验”是难得而可贵的,是各个具体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之独到而所得的。当人们毫无保留地(不是私有)、公开呈现自己的“直接经验”(教授、传授于人就变异成为“间接经验”了),才使得母系社会的晚期出现人类史上的一系列始料不及的重大“飞跃”(涌现出的成果)!
当男性为取得女性的吸纳、允许而从事“修饰”时,当然也是女性“欣赏”男性之日,这同样是一种“和谐”而“欣慰”。何况,当时的女性却没有丝毫“玩弄”男性的意图,都是真诚而恳切的“取”、“舍”,以求得相互间的和谐、美满而达到相对的“幸福”。
再者,在聚落之间,也没有什么重大冲突,聚落间也相互依存而“和平共处”。因为,无权、无利、无私有……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而“争斗”来造成“流血”的局面。何况还要长期不断地吸纳或输出男性,从而保证、保障聚落间彼此的发达兴旺和健康的发展壮大。故而,彼此间不仅是“和谐共存”,而且要频繁交往、交换彼此的间接经验和人员,这是当时各个聚落必须考虑的“前提”之唯一。
即便是在母系社会晚期,已经具有了很大的“私有”成分,甚或是母系社会有向父系社会转型(苗头、或已经成为事实)的期间内,都还存有母系社会的这种“文明”优良遗风。在世界范围内,虽然中国的发展略微显得滞后,但在延续时间上,是独到而“超长”的。
2008-12-27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7
发表于 2008-12-28 12: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非洲的实录:母系社会的岩画
古代非洲的实录:母系社会的岩画
——百日谈古之二十六
非洲人的岩画,它可能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岩画地区之一。从当地的岩画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创造的“形象”(图画),也是多彩多姿的.往昔的中部撒哈拉山区,湖泊密布,森林苍郁,植物繁茂,那里的人们在“地上天国”过着采集与狩猎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保持这个水准的人群,延续到距今八千年前,此后,最早的畜牧人群带着他们的家养牛群来到了这里.大约有四千年的岁月,中部的撒哈拉是属于半游牧的人群所有,他们来自别的地方,创造了非常高级而漂亮的岩画。非洲岩画的大量发现,可以断定非洲是世界古文明所在地之一,岩画就是这种独立的非洲文化最强有力的证明.从撒哈拉到红海海岸,许多其它文化都受到北非岩画的影响。
自从人类有文字以来,撒哈拉(阿拉伯语是沙漠)这个词就意味着干旱、饥渴和死亡。从大西洋到红海,撒哈拉沙漠横贯整个北非,东西绵延近5000公里,南北纵深近2000公里。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仍无力改善它的面貌。撒哈拉以前是什么样子?这里发现的岩画,向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在椭园形的小屋前拴着一排小牛,牧民们赶着膘肥体壮的长角牛群,披着晚霞归来,妇女们跑出小屋迎接“亲人”,孩子们在牛群中嬉戏,显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那时的撒哈拉雨量充足、溪流潺潺、草木茂盛、土地肥沃。当地人在这里定居,他们饲养牲畜、种植谷物、繁衍子孙……撒哈拉从热带“稀树草原”,变为“干旷草原”,继而成为沙漠,只留下那些岩画在无声地追述着当年人类在那里生活的丰乐的岁月。
非洲撒哈拉,正处于中国、印度、伊朗、美索布达米亚、巴基斯坦、埃及等蕴育着世界原来“文明”的地球上最佳气候带的西端,从亚洲到非洲这个地带可称之为“亚非文明带”。
岩画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欲望,岩画也使当时人们的欲望得到满足。
非洲“牛时代”(放牧牛为中心,相当于母系社会晚期,文明的巅峰期)的岩画,反映战斗生活,家庭生活,男女性交或突出男女生殖器官的画也都有。尤其是男根的夸张表现较多(明显是缘于女性对于男性的欣赏),这就是与当时的人们的“信仰”与“习俗”!非洲岩石艺术同样真实地描绘出母系社会时代人类风俗时尚,譬如当时男人比女人更事修饰:男人穿戴兽皮,饰以羽衣,头插翎毛,佩戴炫目的手镯;而妇女则衣着很少,近于赤裸,或仅围条腰布。
无论是“凿刻”似的“绘画”,或者是什么样的岩画,都是人为“符号”的再现、也是人为“符号”的集合来表达人们的意念的,是当时社会形态的直接反映。
2008-12-28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8
发表于 2008-12-29 10: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古文明
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古文明
——百日谈古之二十七
仔细研究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就可知道:它的某些迹象,已经反映出是人类古文明所在地之一。当然,仅是指这个地区的“苏美尔”人时代(人们把公元前3200年直到公元前2000年这段时期称为“苏美尔人时代”)出现以前的时代。
所谓的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该地区的语言发展已趋于相当的成熟,因而间接经验的交流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取得重大成果,促使该地区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距今11000~10000年),便进入母系社会发展的极盛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公元前8000~前7000年(距今10000~9000年),先后进入陶器拥有的时期,此时也亦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
例如西亚的“耶利哥遗址”,它是西亚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位于约旦河河口附近。这里的中石器文化居民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其后的原始新石器文化,属于游猎向定居生活过渡的阶段。约当公元前第9千纪,这里过渡到前陶新石器文化阶段,包括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村落出现石墙,周围有壕沟,墙内有望楼。严密的防御系统反映出当时已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此时的石器较简单,居民住圆形土坯房。从遗址规模推断,居民约有2000人。后期从前第7千纪中叶开始,延续至前第6千纪初。此时石器较前进步,出现长而薄的石刀。房屋呈方形,以砖砌成。有些建筑布局对称,并出土“女像”,“女像”是典型的母系社会的时期的真实写照。
另外,通过对于“复原的”古遗存来看:距今6000年前后的新月地带的平和宁静而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庄,和“无差别”的集体建制的房屋居所,都令人欣慰而振奋!虽然这已经孕育着“私有”的萌芽,但却留存着母系社会辉煌成就的遗风!这反映出来的,难道不正是母系社会的文明吗?那么,又将是什么啊?
2008-12-29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29
发表于 2008-12-30 10: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
——百日谈古之二十八
从摩亨佐-达罗遗迹,看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母系社会的遗风。
摩亨佐-达罗的市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宽10余公尺,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烧制过的砖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在其它“古代文明”中,砖块只用于“王宫”及“神殿”的建筑。最令人们惊异的是完整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就连现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都市也未必能够达到。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 面对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们不禁瞠目结舌。从挖掘结果看,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民众)生活公共设施的城市。为什么整个城市它没有宫殿,所有的住房水准“无差别”又都一样?完全不同于宫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及国王、法老陵密布而贫富悬殊的埃及呢?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广泛而积极的经济活动的表现。这所有的一切出于何人的规划?这个设计师可以说具有现代化的头脑。另外,整个摩亨佐-达罗“城”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显示出:与外地或他聚落、城市……等,和平共处,不可能有、或根本没有侧重“战争”的丝毫迹象),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专心致志于民众的现实生存生活的拥有或改善完善,无闲暇欣赏之乐趣——还待时日或有待提高),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而且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另一座同时代的“城市”)有着完全相同的城市建设。
印度河流域的民众种植大麦、小麦、棉花、瓜、芝麻和椰枣。他们还驯养大象和水牛在田里干活。驯养的动物还有狗、猫、牦牛,可能还有猪、骆驼、马和驴。这一地区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制陶人,他们用陶轮制作陶器,这在当时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哈拉帕人使用石器,并用青铜制作刀、武器、碗和雕像。他们建立了发达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有盖板的排水系统和倒垃圾的斜槽。
我们看到,虽然该地区也透露出“私有”的某些迹象,但无疑这里闪烁着以前(曾经有过)的母系社会中的公平、无差别、平和、幸福、美满……而迷人的耀眼的光辉!
2008-12-30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陈光柱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30
发表于 2008-12-31 11: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国内外母系社会遗风的回顾
国内外母系社会遗风的回顾
——百日谈古之二十九
细心的朋友都会看出,我所说的“古文明”与目前人们认定的“文明”的词义是全然不同的。
显然,文明应该是,也必定是:人类中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一再强调:真正的文明是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相互、相处、相依、相应……的一切“关系”!这种关系,才是,也只能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的问题,是我们“万年”前后一段时期的辉煌文明,是我们几乎忘记的“史前”的事实。
显而易见,这些才是我们必须认识的母系社会的“遗风”!
虽然,母系社会中的男性是处于从属地位,但在“独立人格”上,还是堂堂正正的人——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诚然,当男性成年而要步入“社会”之时,就不得不“接受”女性的允许、接纳、选择(现代意义的考核)而吸纳、吸收!显然,女性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男人、是能够“雄起”的男人、是能够独立生产劳作的男人……因此,女性欣赏、选择、吸纳……的“标准”就不得不透露在他们当时的一切活动之中。这才是不说假话的实事求是的风格!
回想母系社会中的现实是:女性不但为人类“养育”、“抚养”人类中的继承人,而且开启了人类语言的大门!从而使得人们的直接经验变异成为间接经验而交换,继之使得经验交换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而让人间的间接经验转化而变成了一系列的始料不及而意想不到的“宝贵财富”!如,驯化野生为家养的飞禽和走兽;萌发、发展而渐渐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循序渐进的“工具”改善、完善……而这一切又渐渐地改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性而向着更加美好而完善的方向前进着!
因此,人类开始离开了茹毛饮血生吞活剥的“动物”境地、忘记了赤身裸体无所顾忌的野兽行为,进而萌发、进展、步入到彼此照顾的相互、相处、相依、相应……的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之中!
如果要总结成为一句话,那么,母系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是:女性开启了人类语言的大门,给人类带来了日益改善的生存生活而且促使自身进入文明的领域!
即便是进入“私有”以后的一个漫长时期内,母系社会的遗风还透露出,那耀眼而迷人的光辉!
2008-12-31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96
1/4
1
2
3
4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0 13: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35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