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汉民族的形成和分支发展, 八大分支民系的部分历史以及附华夏族历史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11-21 16: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民族的形成和分支发展

一、华夏族的历史      
      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姬姓部落首领黄帝,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由此产生.故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经历了夏商周尤其是春秋初年对四周夷族的讨伐兼并, 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在秦朝的统一完全成立!


       汉朝的四面扩展和民族之间的融合逐渐加大,尤其是两晋南北朝的五胡乱华,中原的的华夏人有了三种命运:
1、几乎被异族杀光;
2、与各种异族进行民族大融合;(没有融合的异族基本被相互仇杀光了)
3、南下逃避战火,这就是今天客家人、广府人、闽人的的祖先;

二、汉族
经过长时间的战火和民族大融合,大约在一统天下的隋朝建立前后,一个崭新的民族——以汉朝国号为名的汉族正式形成了,在以后1500年的岁月里汉族不断融合、发展、变迁,经常有不同的别名如:‘唐人’(至今在海外华人中使用)、‘宋人’(日本人最崇拜宋人),在推翻封建帝制后,一个以国家为概念的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了。

三、汉族八大民系的部分历史:
中华民族,由於方言、文化、生活习俗不同,而分为各个民系(实则方言 语系),在汉族中,因方言求同,而分为八大民系。即北方语、湘语、吴语、 赣语、粤语(广府语),微语、闽南语(包括闽南、海南、潮州、雷州四种方语 )闽北语和客家语八大方言语系。
其实是八种不同类型的汉族的系统。
一下我主要介绍一下部分民系的历史:
其中在汉族形成前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的华夏族有广府人、闽人、客家人!
1、广府人,秦汉前后由中原迁至南方尤其是两广地区,与当地人融合形成独特的生活风俗;至解放初大批南下部队及人员与当地人进行再次融合形成今天的广府人(包括广东人、广西人、香港人、澳门人、相当部分的马来西亚华人)
2、闽人,五胡乱华,避难南下的华夏人,南宋前后受金、元冲击再次南下的汉人,在浙江、福建地区与当地人融合形成今天的闽人。包括(福建人、台湾人、广东潮州人、广东雷州人、海南人、东南亚一带相当部分的华人),另外秦汉之交,部分闽人从台湾、福建地区进入琉球群岛甚至日本本土,形成今天日语也属于闽南语系的现象。
3、客家人
五胡乱华南下避难的华夏人(第一次南迁)、唐末、宋朝(2次)避难的汉人,明清(2次)、湖广填四川,五次迁徙!但客家人有一个特点,保持自己的传统,不与当地人融合,所以客家许多风俗、语言还保持当年汉人甚至华夏人的民俗!
不管中原人壁或中原南迁,讲客家语的汉族人 ,便属客家人。而在客民历史上,五次的大迁徒,处处为客,时时好客,客家传 承,源远流长,谑明了客家人克苦耐劳,精诚团结的客家本色。
如今分处世界各 地的客家华侨,华人裔孙,统称客家民族,客家乡亲。 包括(广东东北部‘梅州地区’、江西南部的赣南地区、福建龙岩地区、部分四川及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
由于客家话不与当地融合,上千年不变,所以全世界的客家人基本可以用客家话沟通。比如:往往在马达加斯加移民200多年的客家人和国内的客家人谈话完全没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emony007 于 2008-11-22 00:3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辽辽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1
编号 298875
注册 2008-11-15


发表于 2008-11-21 17: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谈这些似乎不够和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叡德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3
编号 251806
注册 2007-12-18


发表于 2008-11-21 19: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谈谈汉人的历史就不河蟹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8-11-21 19:5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般认为,自有汉以来,汉族就正式形成了。LZ把汉族的正式形成延至几百年后的隋代,不知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

那个“三种命运说”明显有北方汉族胡化论的色彩。

事实上两晋南北朝时期,即使在北方天灾人祸战乱严重的时候,北方汉族人口依旧大大多于南方。


另外,“了相语”是何处的方言?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8-11-21 20: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11-21 19:5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Yahoo!


QUOTE:
客家人、广府人、闽人

除了他们,其余的南方人难道都不是汉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1-21 20: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应该说,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汉族已经形成,——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尽皆汉化(或者说华夏化),吴越(百越人)、楚(苗蛮)已经纳入到华夏文化圈,北狄早为晋所灭,西戎为秦所灭,天下尽皆以华夏自居。

到了汉朝,不过是汉族正式命名而已,其民族主体,早已完成。

楼主把汉朝形成时间推迟至隋唐,实在有点不知所谓。两晋南北朝时期,不过是北方异族融入汉族而已,北方异族是几条小支流,而汉族这条浩浩荡荡的主流河道早已存在。反向城头骂汉人”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_Artemis
(冠子)

燕郡公集庆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6
功绩 895
帖子 8351
编号 68083
注册 2006-5-8
来自 雲夢山莊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08-11-21 22: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1-21 20:32 发表
应该说,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汉族已经形成,——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尽皆汉化(或者说华夏化),吴越(百越人)、楚(苗蛮)已经纳入到华夏文化圈,北狄早为晋所灭,西戎为秦所灭,天下尽皆以华夏自居。

我也认为融合了四夷汉族就已经形成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1-21 22: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毛 于 2008-11-21 19:59 发表


除了他们,其余的南方人难道都不是汉人?

恐怕连广府人和闽人都不是完全的汉人,毕竟马来人,南岛人,彝人,苗人这些早已在南方存在,随着汉人南迁他们逐渐南移,现在泰语,越南语很多都跟中国境内方言有点联系,想来是远古遗存。至于南岛人则就是闽人的祖宗,根据研究,南岛人从中国南方移居到台湾,又从台湾移到东南亚各岛屿,远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所操持的语言都叫南岛语,很多词汇发音完全一样。
可见汉人的文化传播和人种扩张对原住民除了同化作用外,必然也挤压到了原有生存空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11-22 00: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8-11-21 19:55 发表
一般认为,自有汉以来,汉族就正式形成了。LZ把汉族的正式形成延至几百年后的隋代,不知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

那个“三种命运说”明显有北方汉族胡化论的色彩。

事实上两晋南北朝时期,即使在北方天灾人祸战 ...



————————————————————————————————————————————————————————————————
因为汉朝的建立,主体还是华夏人,还不称汉人,从各种隋朝前的史书都极少发现有汉族范畴的汉人之说。
而五胡乱华造成中原以致长江流域民族大仇杀和大融合以及南下华夏移民与南方偏远地区当地人的大融合,所以当隋朝统一时,汉民族才算正式成立!他与华夏族已经有大的区别,但主体文化仍然是华夏文明!

对不起,并无“了相语”之说,只不过是我引用错误,是‘湘语’,我已经修改!谢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11-22 0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关毛 的帖子

其他民系我不大熟悉,所以我没有列出,请原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11-22 01: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该说,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汉族已经形成,——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尽皆汉化(或者说华夏化),吴越(百越人)、楚(苗蛮)已经纳入到华夏文化圈,北狄早为晋所灭,西戎为秦所灭,天下尽皆以华夏自居。

到了汉朝,不过是汉族正式命名而已,其民族主体,早已完成。

楼主把汉朝形成时间推迟至隋唐,实在有点不知所谓。两晋南北朝时期,不过是北方异族融入汉族而已,北方异族是几条小支流,而汉族这条浩浩荡荡的主流河道早已存在。反向城头骂汉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度使大人,汉朝和汉人是两个概念,汉朝的主体是华夏人,虽然有不少异族融入,但还不能称之为汉人;五胡乱华,地狱般的130多年,首先胡族移民占43%人口(西晋北方华夏族总共1000万人,总共1600万人口),其次互相仇杀200万,至少300万人南下逃避战火。
见《晋书 文帝纪》记载:“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
《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冉闵杀胡令执行前后,北方有100万胡人和100万华夏人被杀,剩下的几乎全部被对半融合,加上南方的小融合,以及‘侯景之乱’在这130多年间,华夏族的结构已经发生几乎根本的变化,才在隋朝统一时形成新的民族——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8-11-22 02:1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emony007 的帖子

构成一个民族应具备4个基本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使用汉语,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流域,以农耕经济为主,尊崇经汉儒发展的儒家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独尊儒术”和“三纲五常”)这四点在汉代确定下来后,在隋代前有什么根本变化?不过是汉族的活动聚居地域更加扩大,一些从前的异族也融入了汉族中。

《折杨柳歌辞》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胡人称“汉儿”,或者说汉人把胡人对自己的称呼翻译作“汉儿”,以汉为族名还不明显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栾青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0
编号 269613
注册 2008-3-1


发表于 2008-11-22 08: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节度使大人,汉朝和汉人是两个概念,汉朝的主体是华夏人,虽然有不少异族融入,但还不能称之为汉人;五胡乱华,地狱般的130多年,首先胡族移民占43%人口(西晋北方华夏族总共1000万人,总共1600万人口),其次互相仇杀200万,至少300万人南下逃避战火。
见《晋书 文帝纪》记载:“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
《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在冉闵杀胡令执行前后,北方有100万胡人和100万华夏人被杀,剩下的几乎全部被对半融合,加上南方的小融合,以及‘侯景之乱’在这130多年间,华夏族的结构已经发生几乎根本的变化,才在隋朝统一时形成新的民族——汉!
================================================
问一句,这么精确的数字楼主怎么计算出来的,1000多年之后,还能把人口变化数字估计出来,恐怕比登月的难度小不了多少你说汉族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胡人对汉族的血统文化各方面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做这种假设不是不可以,不过你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论证,以史料说话,数据说话,这不是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可以论证清楚的,而楼主你只用了几千字,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说服力的,至于汉人的称呼何时出现,其间汉族的称呼有哪些变化,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和汉族主体何时形成,何时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没有直接的关系,总不能搞笑到名字发生变化,就说一种事物之前完全不存在否则,楼主的说法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8-11-22 12:5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LZ所引晋书文帝纪的“八百七十余万口”并不能作为准确的数据。
裴注解释魏书文帝纪中“款塞内附”为:“皆叩塞门来服从”。

从晋书中后文看:“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内附”也并不等于“内迁”,只要纳贡称臣,要求中央派驻官员都可以称为“内附”,那八百七十余万口,有多少是真正内迁的,有多少是献给中央的土地人口本册上的数字,无从得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jerry1016
(汉文王)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3
编号 79485
注册 2006-8-18
来自 武汉


发表于 2008-11-24 11: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1-21 20:32 发表
应该说,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汉族已经形成,——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尽皆汉化(或者说华夏化),吴越(百越人)、楚(苗蛮)已经纳入到华夏文化圈,北狄早为晋所灭,西戎为秦所灭,天下尽皆以华夏自居。

到了汉朝 ...

汉朝是叫华夏族,汉族这个叫法是隋唐起来的。
中国这个叫法很早就有,但指整个国家好像是明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11-24 12: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栾青 的帖子

汉族何时成为主流称呼在学术届的确没有统一的认识,我所提到隋朝论是一种比较大的论调!
我个人认为,民族发生了变化关键有两条:
1、一是主流语言文学发生了大变化,对比先秦及汉朝文学和隋唐后的文学,至于语言,汉语主要是开口音为主,而华夏语言是以闭口音为主,而这些古华夏语言还残留至于东南方言中,尤其是客家话保留了古华夏语言中大量语法和习惯!
2、文俗和血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除了五胡乱华外,隋唐两朝华胡混血的君王对汉族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伟君子
(野驴楚才)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8-11-24 19: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汉族早已没有了,这种老论调了!

首先要承认一点,汉与人胡人一结合,那就不是汉人了,然后才有这个论调!

他们选人种和选狗种差不多,一定要纯种的!

于是客家人血统高贵了!

这老论调,在汉网上一堆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8-11-24 19:4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emony007 的帖子

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也好,风俗习惯也好,都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只要这种变化没有根本性地影响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那就是该民族正常的发展变化。

文学上,无论是骈文、散文还是诗歌,唐宋文学都有对前代文学明显的继承和学习,比如“古文运动”更是旗帜鲜明地效法先秦和汉代散文,成为当时文坛大家的正宗。
上古汉语与中古汉语是有很大区别,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也有很大区别,但是这些区别一没有影响文化的传承,二也没有影响当时全国汉族使用同一种官方的语言文字交流,所以不能算两种语言,只是一种语言的发展变化。

另外,您说的开口音为主和闭口音为主,据俺所学,这并不是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主要区别,元代周德请的《中原音韵》中, 闭口音-m依旧存在,-m消失大概是元代后期的事情,比北方方言中入声的消失还要晚。不知您能否详细解释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1-24 19: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伟君子 于 2008-11-24 19:12 发表
汉族早已没有了,这种老论调了!

首先要承认一点,汉与人胡人一结合,那就不是汉人了,然后才有这个论调!

他们选人种和选狗种差不多,一定要纯种的!

于是客家人血统高贵了!

这老论调,在汉网上一堆吧!

一条河流进大海,大海依旧是大海,河却不是河了。这个道理我想谁都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伟君子
(野驴楚才)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8-11-24 20: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问题是在某些人眼中,老是觉得自己很卑微,总觉得自己是河,或者总觉得别人把他当成河了!
就像某些人一提起狼和羊,就自觉的把自己定义为羊了,或者开始骂别人把自己当做羊了!
老论调翻不出新花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11-25 10: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伟君子 的帖子

阁下太偏激了吧,我的文章只是表达一个客观存在,怎么在你眼中就成了血统论那么本人比较讨厌的论调?

还有汉族还是存在的,你填任何表不是有一项’民族‘的填空吗?你总不能填“中华民族”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3 05: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69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