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翰林学士 |
级别 | 车骑将军 |
好贴 | 1 |
功绩 | 725 |
帖子 | 7330 |
编号 | 1616 |
注册 | 2004-6-4 |
来自 | 道 |
家族 | 慕容世家 |
| |
| | |
|
|
|
原帖由 笑天下 于 2008-10-14 11:34 发表
俺到觉得未必如楼上所说那么绝对。再是熟番,修史这类高难度的活也玩不转,充其量是整个“大义觉迷录”之类的笑柄而已,最终修史的还不是汉人?
谁说乾隆玩不转?
乾隆四十七年,四库馆第一次汇总上报应毁图书名单,共全毁、抽毁书325种。乾隆下令:不但书要毁,木刻版片也要焚毁。斩草除根。以后连续数年,每年都有四库馆上报应毁图书名单。从有关文档中可以得知,乾隆这样禁书共历时十九年,约占他在位时期的三分之一。在这十九年中,乾隆一共烧了多少书?没有精确的统计,但商务印书馆在1937年曾出版《全毁抽毁书目》一书,加上有人在江西、广东等地所获有关记录,可统计出以下数字:全毁书2456种,抽毁书403 种,销毁书板50种,销毁石刻26种。《四库全书》收书不过三千四百多种,而焚毁的书竟然也有三千多种,这样的编书,其居心何在,可想而知。
任松如在他的《四库全书答问》一书中,对乾隆通过编纂《四库全书》大肆摧残中华文化的行径作了入木三分的概括:“吾国王者专断,以乾隆为极致。其于四库书,直以天禄、石渠为腹诽偶语者之死所,不仅欲以天子黜陟生杀之权,行仲尼褒贬笔削之事已也。删改之横,制作之滥,挑剔之刻,播弄之毒,诱惑之巧,搜索之严,焚毁之繁多,诛戮之惨酷,铲毁凿仆之殆遍,摧残文献,皆振古所绝无。”
鲁迅:“……文字狱不过是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则如钦定的四库全书,于汉人的著作,无不加以取舍。所取之书,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又大抵加以修改,作为定本。……驾驭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我们不但可以见到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
顾颉刚:“……孟轲改为孟子,足制四夷改为足制远方,………我觉得印行《四库全书》是一件极蠢苯的举动,突然使得世界上平添了许多错误的书,实非今日学术界所允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