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崇祯二年后金对袁崇焕反间计的分析
性别:女-离线 温柔贤淑武则天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女官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27
编号 294506
注册 2008-10-12


发表于 2008-10-14 12: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10-14 04:22 发表

哪里造假了,这有需要造假么?“十二月。辛亥朔。大军西趋良乡。”说的很清楚了,12月初一清兵离开北京,时间和老档吻合,之前则是描述离开北京前的一次军事会议。整段话根本没说发生在祖大寿退兵之后,祖大寿 ...

你这就是狡辩了,祖大寿溃逃的记载在此之前,除非它史官昏了头,把十二月初一之前的内容放后面。“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锦州总兵祖大寿大惊。率所部奔锦州。掠夺民物。毁山海关而出。○时围困燕京。统兵诸贝勒大臣。俱请攻城。”很明显是前后有因果关系,蒋良骐《东华录》照抄的时候,都知道把后面截掉。《满文老档》和《清实录》造假不是一次了,努尔哈赤杀子,无圈点老档有,后来的就没有了,什么素质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温柔贤淑武则天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女官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27
编号 294506
注册 2008-10-12


发表于 2008-10-14 12: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10-14 04:37 发表
再说房太监的事,长编对这间事的记载是在12月中旬才补记得。本来两个养马的太监跑回来不是什么大事,估计都没人在意,后来因为什么事情才想起来补记,时间已经过去快1个月了,而且这一个月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的, ...

那你怎么知道反间计成功了呢?感情两个太监,在明朝都没人知道,后金非要以为他们是蒋干,比使者还好使啊?

你说它“有些地方错了”,错在哪里?怎么错的?连个怎么错的都不知道,就说史料错了?

[ 本帖最后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4 12:38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温柔贤淑武则天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女官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27
编号 294506
注册 2008-10-12


发表于 2008-10-14 12: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10-14 04:55 发表


至少可以判断《太宗实录》和《石》的记载是不同来源的。前面说了《实录》不肯能抄《石》,那是不是《石》抄《实录》呢,也不可能。首先《石》的描写都是明方视角的,和金方视角的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明显张岱压根就不知道还有反间计这回事,他是把太监的指控当作袁崇焕的罪状大书特书的,是个典型的中计者,显然他不可能看过清朝方面的说法。这样两个完全独立来源的说法在大关节处这么像,如果两者都是编的话是不是太心有灵犀了一点?
至于太监说的见到袁军和后金不开战及满桂求援不应等等明显回来路上听到的流言蜚语,从基本史料就可以判断是在胡说八道了,添油加醋搬弄是非以博取功劳本来就是阉人的拿手好戏,你真以为他们会一本正经的跑去满桂军营里查证么?


不是反间?如果不是反间我想后金不至于派使者跑外国宣传袁是卧底吧。从原始史料已经可以证明袁根本没有通敌行为,那么满世界的流言怎么来的?“谋叛欺君”,“斩帅以践虏约”,“既用东酋,阳导入犯”这种罪名总要有证据吧,这么机密的事情,如果不是袁崇焕自己陷害自己的话,那么剩下唯一证据来源是哪里?


告人之前不查证,袁崇焕二品大员,说错了不怕脑袋搬家?原来太监是为了告袁崇焕而告袁崇焕?太监十七被抓,袁崇焕十七日晚才到京,太监回来的时候应该还不知道袁崇焕干了些什么,没有一点调查敢胡说?

满世界的流言就因为袁顿兵不战,如果有战绩我就不信有人说他。这么无能的一个人,窃据高位,非常时期无战绩,当然满世界都在恼火。另外后金对太监的反间计都需要添油加醋加强说服力,何况其他?牵强附会出满世界的反间计,后金之后怎么没对别人反间?本身就没有那么多事情,对朝鲜很显然是后金人无意间说了一句真话。自始至终,后金就没把袁崇焕放在眼里,有空嘲笑一两句,死活都不关他们的事。

[ 本帖最后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4 12:4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深海幽灵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9
帖子 948
编号 186661
注册 2007-7-9


发表于 2008-10-14 14: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4 12:34 发表


你这就是狡辩了,祖大寿溃逃的记载在此之前,除非它史官昏了头,把十二月初一之前的内容放后面。“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锦州总兵祖大寿大惊。率所部奔锦州。掠夺民物。毁山海关而出。○时围困燕京。统 ...

时围困燕京,然后是商量否定攻北京的事,然后一句说的清清楚楚“十二月。辛亥朔。大军西趋良乡”,12月辛亥就是初一不是不会算吧,时间都给出来了,那么你说一大堆什么初四初七清军不在北京来证伪,那一句能成立的?“磔之”和“祖奔走”明显接着“反间计”后续,根本没说几号发生的,如果这里再加一句“明亡征决矣”难不成你就认为明朝灭亡了后金军才离开?退一万步说,就算这里把祖大寿退军时间搞错了,记到12月1号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那记在后面的事就都是假的了?后面2号3号发生的事造这逻辑下去岂不是全变假了?

另外你证伪“皇太极单骑向敌”那段怎么说?很明显当时皇太极对阵的并不是你说的满桂而是袁崇焕。

其他地方不说了,都是争了几十年争不出结果的冷饭,无非是相信那种可能性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10-14 14:53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温柔贤淑武则天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女官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27
编号 294506
注册 2008-10-12


发表于 2008-10-14 23: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后金攻城能力低下,从来如此,所以几乎不攻坚,攻陷城池都是有赖于奸细打开城门。这种攻城能力对北京毫无办法,即使祖大寿跑了之后,他们打败满桂,北京外面几乎没有兵了,他们装模作样制造了一下攻城工具,却没有攻。

你一定说关宁军、满桂都在的时候有人想攻城,呵呵,没有时间记载就不能推论是什么时候?

况且记载就是在祖大寿跑了之后,而且很显然有逻辑关系。你要一定说是别的时候,恐怕会误解了古人的意思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天下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38
帖子 3766
编号 38376
注册 2005-5-5


发表于 2008-10-14 23:4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10-14 04:37 发表
再说房太监的事,长编对这间事的记载是在12月中旬才补记得。本来两个养马的太监跑回来不是什么大事,估计都没人在意,后来因为什么事情才想起来补记,时间已经过去快1个月了,而且这一个月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的, ...

估计?时间记错了没关系?你不是在看玄幻小说吧,还是你把历史都当成玄幻小说了?看史的想当然的估计一下,写史的无所谓的时间写错落下,这历史真是简单啊,干脆不用写也不用看得了,全给你自己想哪是哪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深海幽灵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9
帖子 948
编号 186661
注册 2007-7-9


发表于 2008-10-15 00: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风云天下 于 2008-10-14 23:46 发表


估计?时间记错了没关系?你不是在看玄幻小说吧,还是你把历史都当成玄幻小说了?看史的想当然的估计一下,写史的无所谓的时间写错落下,这历史真是简单啊,干脆不用写也不用看得了,全给你自己想哪是哪了

看得懂的话自己去翻翻长编和老档,就这段时间里双方连哪座县城哪天被攻陷记载误差都能有几个月,更别说太监回城这种事了。史书上时间有出入就成玄幻了?说实话还是玄幻比较适合你。

[ 本帖最后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10-15 00:4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深海幽灵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9
帖子 948
编号 186661
注册 2007-7-9


发表于 2008-10-15 0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4 23:35 发表
后金攻城能力低下,从来如此,所以几乎不攻坚,攻陷城池都是有赖于奸细打开城门。这种攻城能力对北京毫无办法,即使祖大寿跑了之后,他们打败满桂,北京外面几乎没有兵了,他们装模作样制造了一下攻城工具,却没 ...

这里根本就没说后金真有能力攻城。皇太极说什么攻之必克等等都是撑场面的大话,后面说怕有伤亡意思明显就是攻城艰难了。有没有能力攻皇太极心里最清楚,真要能攻他会不攻么?其实这里就是前面29号记载反间的整件事,然后“时。。。”话锋一转开始讲12月1号的事,再普通不过的一段记载。你又是分析后金攻坚能力,又是分析祖大寿跑路和后金攻城的关系完全钻牛角尖里去了。

[ 本帖最后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10-15 00:2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lxlm2005
(风流三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294763
注册 2008-10-14
来自 厦门


发表于 2008-10-15 07: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袁崇焕是汉奸,那么清方面为什么要说出来呀。这不是自己左手打右手吗。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他们的鬼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天下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38
帖子 3766
编号 38376
注册 2005-5-5


发表于 2008-10-15 18:5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说,袁崇焕的特点:
1。军事能力低下;
2。吹牛天下第一;
3。心怀叵测,即使不是汉奸,也是力主私下议和,议和不成就逼宫。
有人把他推上民族英雄的高位,实在是太可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8-10-15 19: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科举出来的进士,没有任何基层的积累和锻炼,就直接推到军事长官的高位,不可能马上就成为军事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云天下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38
帖子 3766
编号 38376
注册 2005-5-5


发表于 2008-10-16 01:1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先说一人可守山海关,再说五年平辽,别人还真以为他有多大本事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云中野鹤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21
帖子 594
编号 61477
注册 2006-3-6


发表于 2008-10-31 11: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丙申(十一月初五) 兵部疏言袁崇煥揭帖到,‘臣於十月二十九日在中夜所,一聞薊警即發援兵。而趙率教於臣牌未到之先奉旨坐調即行,臣即以行兵方畧遣遊擊王良臣馳書往諭,令其無輕視敵,孰知率教急於救遵,三晝夜馳三百五十里至三屯營,而縂兵朱國彥不容入城,遂縱馬向遵,中途大戰,遇伏中箭墜馬而死。’”(《崇祯长编》卷二十八)
...在赵率教战死之后没几天,尸骨未寒,袁崇焕推倒从前的预案不认,将调赵率教援遵化致令全军覆没的责任推给兵部和赵率教。

“又余乡一缙绅从虏归,言前辽事甚悉,以语卧子,卧子所奋臂而殴其绅者,即此时之事也。”非常清楚地说明,当建州归来的人说起反间计的时候,陈子龙(字卧子,即文中所说的“卧子”)把他打了。陈子龙是明朝官员,他所知道的是经过正式审判、证据提堂之后公开判决的结果,而与反间计之说激烈冲突。说明后金宣扬的反间计,并不符合明朝光明正大的审判之后,大众所认可的事实。

按《鸥陂渔话》的解读,认为温体仁为了自己的仕途攻击政敌,借袁崇焕发难。“考体仁当日。亟谋入相。所忌韩爌钱龙锡二辅臣。即札中所称蒲州华亭者是。故特借崇焕以挤去二人。而思攘其位至阻吾晋用云云。不觉真情毕露矣。”将两封密混在一起,把事实简单地解释为温体仁借袁崇焕以排挤韩爌钱龙锡,是主观臆测的诛心之论,在此不取。

--------------
《鸥陂渔话》若是诛心之论,楼主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崇焕出言无状,对百官讼言:‘达子此来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极矣。’户部尚书毕自严至挢舌不能下,举朝皆疑之。”(《烈皇小识》卷二)
...此处的记载详细到对话内容和人物表情,说明作者确实知道得很清晰,而“户部尚书毕自严至挢舌不能下”表明事件已经严重到惊人的地步,袁崇焕危言耸听,欺骗朝官。因此多本史书认为他的目的是结城下之盟,亦有所本。

“先是,虏出猎,掳我多人,中有二珰,上命侦崇焕者,亦被掳。虏视之,知为珰也,乃设一计,佯为袁遗书约犯边,答云:‘知道了,多谢袁爷。’又佯惊云:‘乃为珰闻,缚珰亟斩之!’又故遗一奴私放珰归。珰归,上其事。(【原书注】:批云:此用武穆反间之计)。上再召崇焕入,即下诏狱。此言周延儒亲语余者,延儒久与虏比,虏每输情,故知其言不诬。又余乡一缙绅从虏归,言前辽事甚悉,以语卧子,卧子所奋臂而殴其绅者,即此时之事也。”
...其中忽视了后金是公开放太监归来致书的事实,故事化的倾向严重,符合坊间传闻的习惯,更易于在民间传播。

--------------
论点决定论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草莓奖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96986
注册 2008-10-31


发表于 2008-10-31 18: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文,我转载了部分去百度袁督师吧
以下是转贴的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495908890
未曾争得楼主同意就已转载,在这里向楼主道歉。
另外,请求楼主同意我将楼主全文转载到袁督师吧。如楼主不同意我转载,请楼主明确说明,我会去请求袁督师吧删除我转载的文章。如楼主同意转载,我会将剩余部分补全。(因百度发帖审核太严,发长帖困难,我可能会在不影响楼主原意的前提下更改个别字词,如文中“戊寅(十月二十七) 大清兵至大安口”我改为“戊寅(10月27日)大清兵至大安口”,才通过百度审核,敬请楼主谅解。
另外,如版主不同意转载,也请版主明确提出。
最后,再次向楼主道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深海幽灵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9
帖子 948
编号 186661
注册 2007-7-9


发表于 2008-10-31 21: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啊,虽然楼主自己都辩的转进了,不过不妨碍袁黑把这种文章收集起来做理论武器啊。反正换个论坛一贴底下自然会有一群上下五千年都读不全的小白满脸醍醐灌顶的表情,顶啊,真相啊说起来楼主的文章起码比什么窃明之流已经强千百倍了,起码没闹什么乾隆杜撰反间计的笑话,多多宣传也是应该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草莓奖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96986
注册 2008-10-31


发表于 2008-10-31 22: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先看几个关健时间
11月20日 德胜门、广渠门之战  
11月22日 《崇祯长篇》记载太监杨春王成德放回时间(注意二太监是同时放回,“次日各给书二封”)  
《清太宗实录》和《满文老档》 记载王太监放回时间。  
11月25、26日,关宁后金军北京城下对峙,后金军不攻  
11月27日 后金军试探进攻,明军城上下炮击退之。  
《清太宗实录》记载杨太监偷听高鸿中,鲍承先对话  
11月29日 《清太宗实录》和《满文老档》 记载杨太监放回时间。  
12月1日 袁崇焕下狱  
12月14日 太监杨春王成德记入《崇祯长篇》的时间
------------
《清太宗实录》  
11月22日 遣归顺之王太监,赉书致明主议和  
11月26日 进兵,至关厢二里而营  
11月27日 戊申,上闻袁崇焕、祖大寿复聚败兵营于城东南隅,竖立栅木,因令我兵列阵逼之而营。上与诸贝勒率轻骑往视进攻之处。...遂还营。  
戊申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付与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达海监收。至是回兵。高鸿中、鲍承先尊上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  
11月29日 纵杨太监归,后闻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主,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锦州总兵祖大寿大惊,率所部奔锦,掠夺民物,毁山海关而出。  
————
从这里看,先假设反间计是真,“单骑向敌”很可能对应11月27日的战事,即《辽师入卫纪事》中的 “二十七日,奴攻外罗城南面,城上下炮击退之。辽将于永绶,郑一麟营,炮药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公当即给赏,每人二十金。 ”
反间计的时间算是对上了,但又有新的问题,“城上下炮击退之”,即二十七日战况,城墙上京营官兵能够看到。
如二十七日,后金单骑与袁部二人战场会面,语良久乃去,这一重大事件,京营官兵能够看到,按常理也会报告。反之,这一重大事件未见报告,其发生的可能性就不大。
继续假设反间计是真,崇祯听闻杨太监奏后金单骑与袁部二人战场会面,要查证很容易!找京营官兵一问便知,眼见总比耳听强些吧。好吧,弱智崇祯没有调查,12月1日直接召见袁崇焕准备拿下,先问问袁崇焕或祖大寿是否有后金单骑与袁部二人战场会面合理吧,袁崇焕或祖大寿申辩,我部未与后金单骑场会面,语良久乃去,并提出京营官兵可作证,这下,弱智崇祯总该想起找京营官兵问问吧。

---------------
再看《崇祯长篇》崇祯二年甲子:  
提督大埧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口称我是万岁爷养马的官儿城中并无兵将亦无粮饷昨日选了一千匹马去了还有一二百废马次日大清兵挑选百余匹用大清兵将春等带至德胜门鲍姓等人看守闻大清兵与满总兵战得了马二百匹生擒士将一员次日各给书二封一令春向德胜门投逓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门投逓内言南朝万历时节屡次著王喇嘛讲和总置不理前年袁崇焕杀了我们些人我们恼恨得紧又闻毛文龙掣了台土兵我们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
继续假设反间计是真,两太监的记载很详细,如两太监分别是
11月22日与11月29日放回,为什么要记成“次日各给书二封”。从文义可看出这里的“次日”是11月22日。不记日期不要紧,把两个不同的日期记成同一天就要紧。继续假设反间计是真,杨太监密奏对明来讲是重大事件,为什么非要与王太监送信混在一起了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草莓奖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96986
注册 2008-10-31


发表于 2008-11-2 19: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1月22日(或11月21)放回的太监杨春王成德(或王成德)所送书信对明廷有无影响呢?
看《崇祯长篇》
内言南朝万历时节屡次著王喇嘛讲和总置不理前年袁崇焕杀了我们些人我们恼恨得紧又闻毛文龙掣了台土兵我们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这句话,不知道崇祯看了是否会生气。但在11月23日起至11月29日,崇祯干了几件事。
《崇祯长篇》“(11月)甲辰下兵部尚書王洽於獄 ”;“(11月)丙午下工部尚書張鳳翔於獄”。
11月22日(或11月21)放回的太监杨春王成德(或王成德)所送书信是否刺激了崇祯呢?不得而知。是否加剧了崇祯对
王洽、張鳳翔、袁崇焕等人的不满,不得而知。是否事实上起到了反间计的效果,不得而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草莓奖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96986
注册 2008-10-31


发表于 2008-11-2 20: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再回来看
《满文老档》  
11月22日 让投降我们的王太监拿想议和的文书,送皇帝那里。  
11月26日 前进,在关厢南二里处扎营  
11月27日 袁都堂的兵被我们击败,剩余的兵在城东南隅设营立栅。去进攻时,列兵前进到近处停止。上率诸贝勒、少数僚友去看要接近处和要接近和要攻入的地方。...随后停止回来了。  
11月29日 派了杨太监去崇祯皇帝那里,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全报告了,因此杀了袁都堂。  
————
满文老档说杨太监去崇祯那里,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全报告,但未说报告的内容。是“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呢,还是“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呢?
————
现在去掉日期,变成这样
让投降我们的王太监拿想议和的文书,送皇帝那里。  
前进,在关厢南二里处扎营  
袁都堂的兵被我们击败,剩余的兵在城东南隅设营立栅。去进攻时,列兵前进到近处停止。上率诸贝勒、少数僚友去看要接近处和要接近和要攻入的地方。...随后停止回来了。  
派了杨太监去崇祯皇帝那里,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全报告了,因此杀了袁都堂。
——
接下来我在11月22日加上“杨”字,变成这样:
让投降我们的杨王太监拿想议和的文书,送皇帝那里。  
前进,在关厢南二里处扎营  
袁都堂的兵被我们击败,剩余的兵在城东南隅设营立栅。去进攻时,列兵前进到近处停止。上率诸贝勒、少数僚友去看要接近处和要接近和要攻入的地方。...随后停止回来了。  
派了杨太监去崇祯皇帝那里,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全报告了,因此杀了袁都堂

再对对《崇祯长篇》
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11月甲辰  下兵部尚書王洽於獄
11月丙午  下工部尚書張鳳翔於獄
12月辛亥  召對逮督師尚書袁崇煥於獄
————
变成了“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导致袁崇煥被杀。

以上是一种无责任假说,不必当真。乱改史料毕竟站不住脚,仅仅想提供一思路。我是史学小白,所述内容漏洞很多,望诸位谅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羽林校尉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20210
注册 2007-9-25


发表于 2008-11-11 00: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袁崇焕通敌卖国,无迹可考。但此人绝对庸人无疑!至于“明史”所言因“反间计”而杀袁崇焕,更是一派胡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8-11-23 15: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2 16:57 发表
北京百姓没指控过于谦,没有恶意嘲讽过为他们誓死杀敌、血洒疆场的满桂,足以证明他们有正常的是非观和良知。诚如一位明代史官所说:“人間固有假仁義,天下豈無公是非!”抛开史料错误记载的迷雾,既没有什么反间,几十万的京师百姓也不曾受到欺诳

中国老百姓没批斗过刘SQ,没有恶意殴打过为他们誓死杀敌、血洒疆场的彭DH,足以证明他们有正常的是非观和良知。诚如一位明代史官所说:“人間固有假仁義,天下豈無公是非!”抛开史料错误记载的迷雾,既没有什么4人帮煽动,几亿的中国老百姓也不曾受到欺诳

要害在于,你要证明北京百姓不曾受到蒙蔽,你的依据却是“他们有正常的是非观和良知”。有正常的是非观和良知的人=不会受到蒙蔽?

QUOTE:
原帖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3 14:05 发表
这个小伎俩一箭双雕,既可以弥补自己营中的秘密被太监泄露带来的丑闻,又可以反证明朝的君臣都是傻子。与此同时袁崇焕本来平庸,反间计却反证他英雄无比,则明朝其他人当然比平庸不堪的袁崇焕还不如,而“英雄无比”的袁崇焕又死在皇太极的反间计下,不正好证明了皇太极的英明神武吗?这正是摧毁敌人形象,提高自己士气民心的好办法。——有这么多好处,也就难免后金会张扬自己施过反间计了。

《清太宗实录》几乎负担着所有反间计的记载,如果反间计存在,明朝史料不会与它有冲突,也会有很多记载支持它的论点。

如果反间计存在,既可以证明明朝的君臣都是傻子,又正好证明了敌人皇太极的英明神武,这正是提高敌人形象,摧毁自己士气民心的好办法。——有这么多坏处,也就难免明朝史料不会记载支持它的论点了。

QUOTE:
原帖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4 12:44 发表
告人之前不查证,袁崇焕二品大员,说错了不怕脑袋搬家?原来太监是为了告袁崇焕而告袁崇焕?太监十七被抓,袁崇焕十七日晚才到京,太监回来的时候应该还不知道袁崇焕干了些什么,没有一点调查敢胡说?

原来明朝的太监素质这么高的,比TG还讲实事求是。

QUOTE:
原帖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4 12:44 发表
满世界的流言就因为袁顿兵不战,如果有战绩我就不信有人说他。这么无能的一个人,窃据高位,非常时期无战绩,当然满世界都在恼火。

袁是同进士出身的文官。

或许他的确比不上岳飞、韩信那些牛人。

但是:

他那些TWFB鱼肉百姓的同僚不是“这么无能、窃据高位” 。
他那些殿中奏对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的同僚不是“这么无能、窃据高位” 。
他那些敌人来了不是献城投降就是弃城逃跑的同僚不是“这么无能、窃据高位” 。
他那些皇帝下令驰援京师时,却以各种理由推托,拒不奉诏的同行们不是“这么无能、窃据高位” 。

偏偏只有那个挺身而出奔赴穷山恶水的人是“这么无能、窃据高位” 。
偏偏只有那个整顿军务收拾糜烂局面的人是“这么无能、窃据高位” 。
偏偏只有那个亲冒矢石坚守城池的人是“这么无能、窃据高位” 。
偏偏只有那个不顾个人安危、星夜疾驰京城,身先士卒,亲自上阵血战敌军的人“这么无能、窃据高位” 。

这种思维我无法理解。

顿兵不战,非常时期无战绩的人多了,廉颇、司马懿、哥舒翰、孙传庭都做过。看惯了穿越小说里百战百胜无敌神将的人,自然都在恼火。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9-1-21 19:0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8-11-23 15: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10-31 21:07 发表
好啊,虽然楼主自己都辩的转进了,不过不妨碍袁黑把这种文章收集起来做理论武器啊。反正换个论坛一贴底下自然会有一群上下五千年都读不全的小白满脸醍醐灌顶的表情,顶啊,真相啊说起来楼主的文章起码比什么窃明之流已经强千百倍了,起码没闹什么乾隆杜撰反间计的笑话,多多宣传也是应该的

金庸《袁崇焕评传》里就说:
“崇祯所以杀袁崇焕,并不只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那么简单。”
“即使没有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终于还是会因别的事件、用别的借口来杀了他的。”

分析历史上有没有反间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本身没什么。如果是拿反间计的有无作为黑袁的理论武器,搞笑了点。

QUOTE:
原帖由 云中野鹤 于 2008-10-31 11:49 发表
“丙申(十一月初五) 兵部疏言袁崇煥揭帖到,‘臣於十月二十九日在中夜所,一聞薊警即發援兵。而趙率教於臣牌未到之先奉旨坐調即行,臣即以行兵方畧遣遊擊王良臣馳書往諭,令其無輕視敵,孰知率教急於救遵,三晝夜馳三百五十里至三屯營,而縂兵朱國彥不容入城,遂縱馬向遵,中途大戰,遇伏中箭墜馬而死。’”(《崇祯长编》卷二十八)
...在赵率教战死之后没几天,尸骨未寒,袁崇焕推倒从前的预案不认,将调赵率教援遵化致令全军覆没的责任推给兵部和赵率教。

没看到怎么个推责任法。

QUOTE:
原帖由 云中野鹤 于 2008-10-31 11:49 发表
“又余乡一缙绅从虏归,言前辽事甚悉,以语卧子,卧子所奋臂而殴其绅者,即此时之事也。”非常清楚地说明,当建州归来的人说起反间计的时候,陈子龙(字卧子,即文中所说的“卧子”)把他打了。陈子龙是明朝官员,他所知道的是经过正式审判、证据提堂之后公开判决的结果,而与反间计之说激烈冲突。说明后金宣扬的反间计,并不符合明朝光明正大的审判之后,大众所认可的事实。

如果反间计存在,既可以证明明朝的君臣都是傻子,又正好证明了敌人皇太极的英明神武,这正是提高敌人形象,摧毁自己士气民心的好办法。——有这么多坏处,也就难免明朝官方不会记载支持它的论点了。

QUOTE:
原帖由 风云天下 于 2008-10-15 18:57 发表
不管怎么说,袁崇焕的特点:
1。军事能力低下;
2。吹牛天下第一;
3。心怀叵测,即使不是汉奸,也是力主私下议和,议和不成就逼宫。
有人把他推上民族英雄的高位,实在是太可笑了。

袁一个文官出身的人,或许他的确比不上岳飞的军事能力,但在当时那种糜烂局面下,别的官员听到去辽东吓得发抖,他敢自己提出去守关,而且也守住了,何来吹牛之说?这算军事能力低下的话,那些全军覆没的算什么?豆沙包?议和是跟崇祯汇报过的,崇祯也没反对,何来私下议和心怀叵测?

民族英雄又不一定非要有岳飞那样的军事能力才够格,史可法、赵一曼又有多少军事能力了?换了今天轻轻松松吹着空调敲着键盘诋毁民族英雄的小青年,别说去那种穷山恶水亲冒矢石和野蛮人拼命了,只怕去旅游都冷得直哆嗦。

且不提当年明末的那种艰险局面,就是放在今天的中国,想做点实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某些人给我的感觉就象是生活在那些YY小说里,实在是太可笑了。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8-11-29 12: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zy0274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4
编号 56773
注册 2006-1-4


发表于 2008-11-23 22: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冲楼主这ID,这文章我就得看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8-11-24 10:1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袁督师论“无能、窃据高位”,比得上史阁部么?明粉们恨不得吃袁督师的肉,恨不得舔史阁部的脚,彼何倨而此何恭也?无非是为了洗白崇祯罢。哎呀呀,诛心了,打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在人间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2
编号 302650
注册 2008-12-25


发表于 2009-1-7 13: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满人南下不走袁崇焕的防区而绕道蒙古是因为走袁的防线可以“如入无人之境”难度太低的缘故啊!
原来王元雅拒绝了袁崇焕有预见性的协防要求而导致的自己防线被突破要算袁的“战略失误”啊!
看了几行就看不进去了,你赖好也编的稍微稍微的圆一点嘛,原来读书不用带脑的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9-1-7 20: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在人间 于 2009-1-7 13:42 发表
原来满人南下不走袁崇焕的防区而绕道蒙古是因为走袁的防线可以“如入无人之境”难度太低的缘故啊!
原来王元雅拒绝了袁崇焕有预见性的协防要求而导致的自己防线被突破要算袁的“战略失误”啊!
看了几行就看不 ...

战略失误当然要算在袁的头上,别忘了袁的头衔,而且前面已经有交代了,崇祯已经把布防的权力,全权交给袁处理。
对,首先我们要从最大的领导算,崇祯用人失误。其次该轮到袁战略失误!


楼上的还有人提金庸的《袁崇焕评传》,当小说看我不反对,当历史考证文章觉得大大不妥。所谓的不是简单的反间计,也用不着三国演义上的曹操的心理来对比吧?

还有很多人都在那里攻击袁不会用兵,庸才等等。如果袁真的是废物的话,皇太极也用不着绕那么大个圈子进攻京师了。

我认为袁可以称得上军事家,军事家不是非得百战不殆。如果只有常胜将军才能称得上军事家的话,那中国历史上估计军事家要少的可怜了。
袁擅长依城防守的统帅,而且二杆子精神比较突出。兵员的素质上也限制了袁才能的整体发挥,手下的那些儿明军执行能力真的很难让人信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9-1-7 20: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弓骑步 于 2008-11-24 10:17 发表
袁督师论“无能、窃据高位”,比得上史阁部么?明粉们恨不得吃袁督师的肉,恨不得舔史阁部的脚,彼何倨而此何恭也?无非是为了洗白崇祯罢。哎呀呀,诛心了,打住。

没看出楼主怎么贬低袁,只是说他战略失误而已。
事实上从当时的结果来看(劫掠京师附近),以及袁的职务,还有皇帝的信任,说这属于袁的失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朝廷给你的军饷就是用来防外患的,结果跑到京师就是你的错。

楼主说文的重点也是对反间计发生的可能性的怀疑,有理有据。
你竟然能得出明粉们恨不得吃袁督师的肉,恨不得舔史阁部的脚?????很让人费解。还整什么诛心?


楼主有一句说到了真正的重点:范文程如果真的立此奇功缘何没有受到封赏?范的精神境界应该还没到了无欲无求吧。以前一直没认真想过,经楼主提醒恍然大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在人间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2
编号 302650
注册 2008-12-25


发表于 2009-1-7 22: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庸 于 2009-1-7 20:15 发表

战略失误当然要算在袁的头上,别忘了袁的头衔,而且前面已经有交代了,崇祯已经把布防的权力,全权交给袁处理。
对,首先我们要从最大的领导算,崇祯用人失误。其次该轮到袁战略失误!


楼上的还有人提金 ...

真是可笑之极!难道要是你家不装大门,派出所告诉你这样会被偷要不他们帮你装个大门你也不予理睬,结果你家就是被偷了也是派出所的战略失误???照你的逻辑国家主席都要因为你家被偷负主要责任呢,谁让他把这国家管的不能夜不闭户呢?是不是还需要国家专门安排俩警察跟你家那看门呢?说话要经大脑,读书更要经大脑啊兄弟。读历史不是吵架更不是摆条条框框,你起码要遵循正常人的思维逻辑吧,非要把理歪着说你永远也看不到历史的真相。以上语言同样奉送给楼主,为了突显你自己的所谓观点那么明显的矛盾之处你都可以视而不见,根本就不具有客观公允的研究态度。这种研究历史的态度只会研究出一本本YY小说。

[ 本帖最后由 在人间 于 2009-1-7 23: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9-1-7 23: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在人间 于 2009-1-7 22:48 发表

真是可笑之极!难道要是你家不装大门,派出所告诉你这样会被偷要不他们帮你装个大门你也不予理睬,结果你家就是被偷了也是派出所的战略失误???照你的逻辑国家主席都要因为你家被偷负主要责任呢,谁让他把这 ...

看来你没看主贴的内容就在这里说别人YY了。就像你举这个例子,袁并不是派出所,而就是保安,那是他负责的防区,拒敌于国门之外当然是他的责任。难道还是皇太极的责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9-1-7 23: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庸 于 2009-1-7 20:15 发表
战略失误当然要算在袁的头上,别忘了袁的头衔,而且前面已经有交代了,崇祯已经把布防的权力,全权交给袁处理。
对,首先我们要从最大的领导算,崇祯用人失误。其次该轮到袁战略失误!

楼上的还有人提金庸的《袁崇焕评传》,当小说看我不反对,当历史考证文章觉得大大不妥。所谓的不是简单的反间计,也用不着三国演义上的曹操的心理来对比吧?

还有很多人都在那里攻击袁不会用兵,庸才等等。如果袁真的是废物的话,皇太极也用不着绕那么大个圈子进攻京师了。

我认为袁可以称得上军事家,军事家不是非得百战不殆。如果只有常胜将军才能称得上军事家的话,那中国历史上估计军事家要少的可怜了。
袁擅长依城防守的统帅,而且二杆子精神比较突出。兵员的素质上也限制了袁才能的整体发挥,手下的那些儿明军执行能力真的很难让人信赖。

“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石匮书后集)

“九月己丑,袁崇煥以清兵欲西,先請駐寧遠增戍關門,至是遣參將謝尚政等往備。順天巡撫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眾歸,師果不出。”(《崇祯实录》卷二)

盖崇焕自任复辽,殚精拮据;甫及期年,锦宁一带,壁垒改观。正拟器械马匹,稍有头绪,决计渡河,惟虑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白冤疏)

从这些记载来看,袁崇焕已经预料到后金入寇并提出警告(而且还上书两次),但是没有得到重视,可见袁崇焕并没有布防的全权权力(他提出“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可朝廷迟迟不理他)。袁可能在战术上有失误,但不是战略失误,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战略层面的全权权力。

QUOTE:
原帖由 中庸 于 2009-1-7 20:26 发表
楼主有一句说到了真正的重点:范文程如果真的立此奇功缘何没有受到封赏?范的精神境界应该还没到了无欲无求吧。以前一直没认真想过,经楼主提醒恍然大悟!

赏不赏没有确切记载,范文程当时作为后金的一个奴才,还是个汉人,仅仅是献计这种事,没有上战场杀人立战功,封官给范文程,他可能也做不了。不一定要升官,给金子什么的也可以是赏。

QUOTE:
原帖由 中庸 于 2009-1-7 20:26 发表
没看出楼主怎么贬低袁,只是说他战略失误而已。

楼主的意思是袁真的通敌……不仅仅是“说他战略失误”了。

QUOTE:
原帖由 温柔贤淑武则天 于 2008-10-14 12:44 发表
对朝鲜很显然是后金人无意间说了一句真话。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9-1-21 19: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在人间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2
编号 302650
注册 2008-12-25


发表于 2009-1-8 01: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中庸 于 2009-1-7 23:34 发表

看来你没看主贴的内容就在这里说别人YY了。就像你举这个例子,袁并不是派出所,而就是保安,那是他负责的防区,拒敌于国门之外当然是他的责任。难道还是皇太极的责任?

那真的是他的防区?他去他的防区驻防还被别人拒绝?你回你自己家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你邻居赶走啊?我还是那句话,研究历史不是吵架,请尊重起码的事实跟逻辑。

[ 本帖最后由 在人间 于 2009-1-8 02:21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5 01: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73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