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烈血追风,英雄迟暮——关于吴宇森的电影, 魏君子 (再转一篇,转他三篇了)
性别:未知-离线 千山我独行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17
帖子 177
编号 219
注册 2003-8-30


发表于 2003-9-23 07: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因为西方人尊吴宇森为“暴力美学大师”,所以我们中国的许多影迷也就跟着叫了。在西方人眼中,慢镜头、人物表情特写、白鸽、教堂、双枪连击、数不尽的弹壳等几个既优雅又暴力的动作画面就是吴宇森电影的全部。因此,当昔日之吴宇森远赴好莱坞谋求发展时,他只需要不断重复他那几个招牌特技,便能让西方人惊叹尖叫了。但在中国影迷的心中,吴宇森的电影之所以能令人百看不厌、甚至热血沸腾,吴大师苦心经营的“暴力美学”电影技巧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却是他在电影中注入了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忠诚、信义,男人之间由对抗激发的人格魅力,使港片时期的吴宇森电影充满浪漫的激情和阳刚之气!


    在吴宇森的电影中,忠奸永远重于正邪。因此我们看到了他的挚友兼爱将周润发塑造的“小马哥”、“杀手小庄”等一系列经典的“邪道”英雄形象,他们身在黑道却讲求人的尊严,做人原则首要的便是江湖道义,而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则是吴宇森电影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但正是这种真正体现吴宇森电影内涵的部分却不被西方人接受,他们不理解中国的侠义精神,只会拿“混淆是非”来评判吴氏电影中的英雄,同时西方人也不能接受动作片中有大量的感情戏,他们需要的似乎只是吴氏电影那点表面化的“暴力美学”。而好莱坞的吴宇森似乎也一直在妥协,除了《变脸》还略显几分其原有的激情张力外,其余却都沦为徒具表象的复制品而已。

吴宇森曾发誓以后再也不拍港片,这对我们这些《英雄本色》的拥趸者而言,极为遗憾。不过,我们仍然支持如今这个好莱坞的John Woo,我们只希望能再看到的一部真正的吴宇森电影,而不是数部向好莱坞风格妥协的类型片。最近上映的《风语者》显然远没达到这一要求——那个我们熟悉的充满激情的吴宇森还能回来吗?

    他的电影作品《英雄本色》(1986)
周润发、狄龙、张国荣、李子雄主演

    有太多的人谈论过这部电影,它的经典、意义以及地位也被反复论证过N遍,但对吴宇森而言,拍《英雄本色》正如司马迁写《史记》皆是困顿之后的发愤之作。如果你知道1986年以前的吴宇森壮志难酬、落魄失意的话,你就应该理解“我一定会拿回我失去的东西”这句经典台词于他的现实意义。在《英雄本色》中,吴宇森将自己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与报复尽透每一个画面,其舞蹈化的动作与流畅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仍无可挑剔——另外,当年同样失意影坛的周润发也凭该片一飞冲天,这对“最佳拍档”的合作就此开始。

    《喋血双雄》(1989)
周润发、李修贤、叶倩文主演

    如果说《英雄本色》是吴宇森威震香港的成名作的话,那么《喋血双雄》这部他电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则让他走向了国际。至今,吴宇森还没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创造出的意境:江湖兄弟之间的友情,不可动摇的做人原则,在枪林弹雨中谈笑风生,在殊死恶斗中激赏对手…而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当李警官大叫一声“小庄”拿起枪来与之并肩战斗的时候,相信每个观众都是热血沸腾!

    从《喋血双雄》开始,吴宇森的电影风格开始真正建立,从此之后,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枪战片模仿吴的电影手法,其中包括昆汀-塔伦蒂诺、迈克尔-贝等著名导演,但没有一人能象吴宇森拍得那样高雅和富有诗意。

    《喋血街头》(1990)
梁朝伟、张学友、李子雄、任达华主演

    这是一部最容易被忽视的吴宇森电影。尽管该片涉及的越战情节有抄袭美国影片《猎鹿者》《野战排》的嫌疑,尽管它当年上映时票房惨淡,尽管它的暴力场面过分集中,多少削弱了故事主题,但作为吴宇森在港自组公司唯一出品的电影,《喋血街头》可算其最具野心之作,影片的视野由香港转移到70年代动乱中的越南,对战争中人性的刻画,兄弟间的爱恨情仇,还有战争场面的处理都显示了吴宇森的大师功力。

    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影片的价值所在,美国片商花重金买下此片的版权便是明证。

    《纵横四海》(1991)
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主演

    在吴宇森赴美前拍摄的作品中,以本片的包装最具国际品位。透过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这三名青梅竹马的神偷到巴黎盗取名画的故事,导演肆意挥霍了一下他的浪漫情怀,和他阳刚暴力美学之外的幽默雅趣。

    其实《纵横四海》应算是吴宇森的游戏之作,论创意和野心自然不及《喋血双雄》和《喋血街头》,但却出奇的流畅可喜,而且尽脱以往的血腥味悲情,堪称娱乐片的典范,令人百看不厌。

    《辣手神探》(1992)
周润发、梁朝伟、黄秋生主演

    有人称该片是吴宇森进军好莱坞的敲门砖,而事实上,在吴宇森所有的电影中,《辣手神探》是美国人最喜爱的作品,这可能因为它是吴宇森最暴力的作品。影片开场的一幕茶楼火拼,在十分钟之内,就有三十几人被击毙,吴宇森把两三分钟的枪战、爆破和血肉横飞的过程用一个长镜头交给观众,极具震撼力!周润发在慢镜头中也更加神采飞扬,而片中某些子弹在空中激射的漂亮场面,后来也沿用到了他的西片中——不过,《辣手神探》和吴宇森之前的作品相比,也只是在动作场面和拍摄技巧上更进一步而已,至于影片内涵和故事模式却并无较大突破。

    《变脸》(1997)

    约翰-屈伏塔、尼古拉斯凯奇主演
打进好莱坞的吴宇森曾有一段时间只是靠重复自己被称为“暴力美学”的电影技巧来吸引西方观众,《终极标靶》、《断箭》莫不如此。直到《变脸》的出现,吴宇森的电影才重又生发出一种除技巧表象之外的人文内涵。在《变脸》中,吴宇森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这就很容易使影片为更广大的观众(尤其是女性)接受。而该片最具悬念和魅力的地方当属约翰-屈伏塔、尼古拉斯凯奇这一正一邪势不两立的人物经过交换面孔后竟成了一个人的两种极端性格。而吴宇森也充分发挥了凯奇和屈伏塔的表演天赋,让观众在看到两大演技巨星的眼神变化时感受到他们心理的转变——影片中正邪的对抗转变为面对“自身”的决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夺面双雄”令电影人对吴宇森的电影哲学佩服得五体投地。

    《碟中谍2》(2000)
汤姆-克鲁斯主演

    尽管这部动作大片能在全球创下数亿美元的票房奇迹,除了阿汤的偶像魅力外,吴宇森制造的视觉奇观绝对是居功至伟,但在很多人的眼中,John Woo在《碟中谍2》中的作用似乎只相当于一个动作指导。因为如果剔除掉该片大量的慢镜头、耍枪摆酷甚至乱飞白鸽等被用过N遍的老套电影噱头,和一些异域风情及MTV画面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部影片其实异常苍白:故事勉强、情节弱智,片中人物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开打,吴宇森以往电影中的侠骨柔情、浪漫激情在这里已消失殆尽——尽管《碟中谍2》仍然有他华丽的特技,但即使是这些特技,我们也有些看得厌烦了。

    《风语者》(2002)

    尼古拉斯-凯奇、克里斯汀-史涞特>战争片拍到今天,已经很难拍出新意了,无论风格还是技巧都是如此:奥利佛-斯通的《野战排》对战争问题的全新审视,斯坦-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表现的荒谬化战争,甚至近年来由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确定的残酷、血腥的纪实性风格,都令后来的战争电影难以突破,从而更被可悲的认为是模仿之作。

    如今被誉为“暴力美学大师”的吴宇森在动作片领域“独领风骚”之后,雄心勃勃地将转型之作定为一部战争电影,意图在战争片领域有所突破,再创自己电影事业的高峰——于是一部描述战争中男人之间友谊的影片《风语者》诞生了。

    也许是我们对吴宇森的首部战争片期望太高,等看完之后才发觉,《风语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激情四溢,感人至深。影片的战争场面虽然拍得极为壮观,但和《拯救大兵雷恩》相比似乎还差了些,倒是小规模的歼灭战和贴身搏斗的精彩程度拍出了同类战争电影的极至!另外,克里斯汀-史莱特被日军突如其来的削掉了脑袋一段让人想起了《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猝死的画面,但也就是稍有震撼而已,并无特别的激动。而大量慢镜头虽然可以感受到吴氏电影的明显风格,只是用得太滥,早就令我等见怪不怪了。

    影片的主要情节为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海军军官乔奉命保护纳瓦霍族的密码员亚当,不过在必要情况下(如果亚当被日本人活捉),为了保护密码情报不被泄漏,那么乔可以开枪打死亚当,而影片的故事就开始在两人的不断碰撞中发展,由龃龉争斗到生死与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风语者》重点表现的其实是友谊与军令的冲突,这一矛盾主题本应震撼人心,但却被吴处理得波澜不惊,煽情力度不够,而他精心设置的乔被迫炸死被日军俘虏的“白马”密码员,使得亚当跟他急眼,这一段表现友谊与责任相冲突的情节也显得很牵强,并无多强的说服力。另外,尽管影片还有一些点缀性质的“主旋律”对话和描写,但都显得空洞乏味,苍白无力——恐怕看完该片,观众记得的只能是被吴宇森施以浓墨重彩的战争场面了。

    客观地说,《风语者》比之今年在美国上映的《哈特的战争》《我们是士兵》等战争片虽然自有独特风格,却并未给人带来惊喜的感觉,拍惯了动作片的吴宇森导战争片显然还缺乏经验。

    其他电影作品

    1973年《过客》(编、导)
1975年《女子跆拳群英会》(编、导)
1976年《帝女花》(编、导)
1977年《发钱寒》(编、导)
1978年《大煞星与小妹头》(导、合编)
《哈罗夜归人》(合编、合导)
1979年《豪侠》(编、导)
1980年《钱做怪》(编、导)
《滑稽时代》(编导/以吴尚飞假名)
1982年《摩登天师》(导、合编)
《八彩林亚珍》(编、导)
1985年《笑匠》(导)
1986年《英雄无泪》 (编、导)
1987年《英雄本色续集》(编、导)
1989年《龙蛇争霸》(与午马合导,为张彻祝寿电影)
1993年《终极标靶》(导)
1996年《断箭》(导)
新纵横四海》(导、电视电影)
1998年《至尊黑杰克》(导、电视电影)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7 18: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6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