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酷楼主,还有一位两边都去的牛人,历山学士,此公写的地理文章,确是是考证的牛。
与楼主探讨一个观点:
爱好三国者,往往是从三国演义开始,进阶而三国志(含注释)。
到楼主所说的考证派名人,姑不讨论考证派三字是否能概括这类人治学的风格、原则、目标。我认为所谓够不够名人(或者应该称为高手),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你所说曹派中,仲德先生的文章也是很严谨的,名人一词不为过。燕京先生的呢,你已经评价的够中肯的了,名人之评,似乎有点勉强。
在下认为,一般人作文,论据材料以三国志(含注释)为主的,还没超出一般层面,自然不是名人,因为读的书还不多,就算急着做学问文章,要么低水平重复,要么就只好按照自己的标新立异观点有选择的采取并解释史料了。
而高手与我等末学相比,基础知识就是超出一截。我看过你所举名人的文章,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看很多其他资料文献来与三国志等对碰,解释,研究。一般人一知半解或者将信将疑的问题,他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找到佐证或者反证,陈说某种矛盾论据,他们是如何评判取舍,我觉得他们是在“重新复查核对”三国的历史记录,三国志只是治学史料其中一个部分。
历山学士的确也很牛,不过我接触得少。燕京先生名气还是挺大的,大概被琅邪诸贤提及得多。
论据材料的确不局限于三国志,但是总体还是三国志为主。如果有史料和三国志抵触,一般还是以三国志为先。他们之所以能发掘出更多的史料,是因为他们的涉及面广,而且有志于在史料中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