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塌鼻子先生讲堂:古代诗歌批评常用范畴之明快和平淡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塌鼻子先生讲堂:古代诗歌批评常用范畴之明快和平淡

今天是讲明快和平淡两个概念。

境界明朗,叙事爽快,语言洁净,节奏迅速,叫做明快。

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

这是说,开口说话就要力求把话说明白,动笔写文章就应该力求把文章写清楚。才高学富的人文章写得优美,就在于他用的词语没有人读不懂,文章的主旨没人看不明白。读了这种文章的人,就像瞎子睁开了眼睛,聋子听到了声音。

又说:“夫文由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孰为辩者?故口言以明志。”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词能达意,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的志向表露出来。

在这里,王充讲的虽然只是语言的通俗、明了问题,但对我们理解明快这一风格的特点也有帮助。

明快喜与通俗为伍,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品是既明快又通俗的。

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就是以明快、通俗著称的。

他在《新乐府》的序言中,就公开宣称他的作品:“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律,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显然,白居易很欣赏质朴、直切、平实、简要。

例如《上阳人》有这样的描绘: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
少苦老苦两如何!

这里的语言琅琅上口,明白晓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体现了明快与通俗的结合。

但明快不见得都通俗,通俗也不见得都明快。许多先秦散文,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鲜明的形象性,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迅速进行着的社会生活,及时地把握了人们思想感情运动的脉搏,因而其行文的气势必然是迅速的,其风格也是含着明快的,但却不可目之为通俗。

此外,像孟浩然、王维的某些诗作,虽然冲和淡泊,但并不以明快见长。因为他们的诗作,舒缓恬静者多,节奏迅速者少。

风格的明快,同情感震荡频率的明快有关。由于场景的大开大阖,由于浪潮的大起大伏,由于氛围的忽浓忽淡,由于节奏的忽疾忽徐,由于情感的忽悲忽喜,这时只有用明快的风格去表现,才可集中地揭示其总的特质。

打个最通俗的比喻,《水浒传》是粗犷、雄壮、明快的统一;《三国演义》则是典雅、浩瀚、豪俊、明快的统一;《西游记》乃是奇诡、流动、明快的统一。

明快是率真的紧邻。明快虽不尽率真,但率真却必然明快。有的作品明朗爽净、节奏迅疾,但不以率真见著,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的作品,既明快而又率真,散发出泥土的芳香,洋溢着质朴、真挚的感情,如元稹的《田家词》。

下面再讲平淡。平和淡泊,叫做平淡。

心气平和,气质舒缓,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乃是平淡的一个特点。

陶渊明的作品就具有这个特点。其《和郭主簿》云: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诗中流露出诗人闲适达观、平和愉悦的心情。

再看《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何等舒缓、恬谧!“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又是多么平易!

诗人信笔所之,着手成春,漫不经心,随手拈来,决不故意用力,故行文没有波澜,而是平静如水,其节奏的运动不是大起大落、忽疾忽徐的,而始终是缓慢舒展的。

淡泊明志,净洁自处,辞浅意深,淡而有味,是平淡的又一特点。

徐骏说:“陶渊明诗淡泊渊永,敻出流俗,盖其情性然也。”(《诗文轨范》

顾炎武说:“淡然若志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为言者,伪也。”(《日知录》)

可见淡泊并非摒尘绝俗、冷淡孤寂、漠视万物,它也含着作者的志向、志气,寄寓着作者真挚的感情;不过,它不那么强烈而已。

陶渊明的诗,虽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的金刚怒目式的句子,但决不剑拔弩张、豪气逼人,而是和“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同上)的诗句结合在一起的,其“猛志”是化入淡泊之中的,何况这类诗 句在陶诗中并不多见。

就陶渊明的大部作品而言,其表述的情志,总是淡淡出之的。它淡而深,淡而远,淡而有致,淡而有味,味在淡中。

他在《饮酒诗》中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意味着他的无限情思是融于淡泊之中的。这就为他的作品造成了特有的意境,不仅耐咀嚼,而且耐回味。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就显示了这个特点。它流露出作者愤世疾俗、与封建统治者不合作的思想,表述了作者安贫乐道 、归隐山林的心迹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

萧统《陶渊明集序》云:“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又誉陶诗:“话别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这就告诉我们,陶诗的淡泊,不是为淡泊而淡泊,而是包涵着“贞志”、“苦节”、“笃志”的。正因为如此,陶诗的淡泊就不是浅薄平庸、索然寡味的,而是风格醇美的佳品。

朴素无华,质木鲜文,明朗自然,无斧凿痕,是平淡的又一特点。好像画画一样,平淡 喜用淡墨写意,而不善于工笔雕刻;它喜爱浅灰、淡蓝,而不喜欢深红、浓绿。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就是这样的一幅水墨画。

“东坡谓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南濠诗话》)这并非过誉之词。

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用以说明平淡的朴素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平淡和朴素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互渗透,有着紧密的联系。平淡追求朴素,但朴素 不等于平淡。

平淡强调的是滋味,朴素强调的是作风;平淡喜爱静谧闲适,朴素则不尽然。

施补华说:“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之骨,乃可不朽;非然,则山水清音,易流于薄。”(《岘佣说诗》)说明朴素之于平淡是多么重要。

王夫之很欣赏平淡。他说:“平淡之于诗,自为一体。平者取势不杂,淡者遣意不烦之谓也。”(《古诗评选》卷四)

在这里,王夫之也准确地揭示出平淡的另一特点:单纯、简约。许学夷说陶诗“不为冗语,惟意尽便了”,“长篇甚少”(《诗源辩体》),这就点出了平淡的语言特色。

惟其单纯、简约,故平淡往往要求淡到不能再淡。这是去粗取精、千锤百炼的结果,这种淡才更具审美价值。

薛宝钗《咏白海棠》诗云:“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这种淡到极点的白海棠是更加艳色夺人了。平淡一格,也是如此。

平淡的类型很多,有简淡、清淡、雅淡、枯淡、古淡等等。
言简意深、淡而味长者,谓之简淡;
清新俊逸、淡而有致者,谓之清淡;
幽雅端庄、淡然出之者,谓之雅淡;
枯槁峻削、淡然孑立者,谓之枯淡;
意境高远、淡而古拙者,谓之古淡。

陶诗则兼备众长,又有独创。杜甫在《遣兴五首》中,未窥陶诗平淡之全豹,仅仅责其“枯槁”之一斑,实有偏颇之处。

况枯槁绝非形容憔悴、枯死不活,而是质木无文,生气内注。

钟嵘在《诗品》中说:“宋征士陶潜,……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

这种评价还是全面、 公允的。这就是说,陶诗既有省净、真古、婉惬、质直的一面,又有风华清靡的一面。

可见,陶诗的平淡,是有丰富内涵的。正如苏轼所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在质朴、枯瘦的后面,隐藏着绮丽、丰腴,正是陶诗平淡的出神入化之处。这是千锤百炼、炉火纯青、功到自然成的结果。

苏轼说得好:“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评韩柳诗》,《东坡题跋》卷一)

可见,这种枯淡乃是丰富、膏腴的表现;如果没有思想的深邃性、内容的坚实性,如果没有艺术的典型性、形式的诱惑性,那么,就不成其为枯淡,就是干瘪僵硬、枯燥无味的东西。

平淡之致又往往是绚烂已极的结果。所谓绚烂,就是气象峥嵘、色彩绮丽。先取绚烂以后,再反复砥砺,磨尽铅华,臻于老练精纯的艺术境界,则平淡一格可望脱颖而出。

苏轼在给他的侄儿赵德麟的信中写道:“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只书字亦然。”(赵德麟《侯鲭录》)

许多文学家在年少气盛时,都英俊豪迈、爽朗奔放、风度翩跹,故其语言风格亦风流倜傥、明媚绮丽、摇曳多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艺术的成熟,其笔力亦日渐老练,至炉火纯青之境时,其风格反而归于平淡。

正如葛立方所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韵语阳秋》卷一)元好问所推崇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的陶诗,就是如此。

但是,浓后之淡并不等于浓后必淡。有的作品,虽然风格绚烂,但并不归于平淡。

例如许多汉赋,是繁縟、绚烂的,但与平淡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再如温庭筠写的许多词,堪称为绚烂、艳丽之致,但却未见平淡。

可见绚烂之极,之后归于平淡,虽是常见的,但不是必然的。

平淡近乎冲淡,但冲淡更显得闲适空灵、静穆寂寞、玄妙远逸,其语言也不尽朴素质木;而平淡则是朴素质木的。

司空图在《诗品》中把冲淡列为一格:“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可见,冲淡是何等冲和淡泊、飘逸悠闲啊!而平淡却不那么飘逸,它虽然有点超脱,但总是不远离现实的。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司空图《诗品·典雅》),这是冲淡;“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潜《归园田居》),这是平淡。

今天讲到这里。明天讲——绚烂,和刚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7 18:4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19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