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韦编三绝
» 塌鼻子先生讲《诗文中的虚字用法(一)》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塌鼻子先生讲《诗文中的虚字用法(一)》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1
发表于 2008-7-7 10:2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塌鼻子先生讲《诗文中的虚字用法(一)》
诗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字虽然不少,但经过语言专家的仔细分析,其中最常用的不过30个左右。对于一个初学文言的文史学习者,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30个左右的文言虚字,第一并不难,第二也足够扫清文言障碍了。
吕叔湘先生1944年在开明书店出了一本小册子叫《文言虚字》,选择了26个字做了详细讲解,培养了一代文史爱好者。今天我们在他的基础上,重新选一次,讲32个字,分四次课讲,每次课讲八个字,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这32个字按拼音顺序排列为:
安 而 尔 夫 盖 故 何 乎 或 即 既 莫 乃 其 且 然 若 虽 所 为 惟 焉 也 以 矣 已 因 于 哉 则 者 之
但我今天不能按这个顺序讲,因为这几天忙,来不及系统准备,但希望以后讲完后能够按顺序排列起来
第一个字,何:何字首先用作副词,表示程度高兼有感叹的语气。可译作“多么”。
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南齐谢眺《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何”与“极”互文,义近。
萦色何杂揉,缛绣更相鲜。(梁刘绘《咏博山香炉》)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唐杜甫《促织》)“何”与“甚”互文,亦义近。
汉仪甚照耀,胡马何猖狂。(又《入衡州》)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又《塞芦子》)
傅氏筑已卑,蟠溪钓何激。(唐韩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
礼贤道何优,奉已事若俭。(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因献杨常侍》)“若”亦表程度极高,故与“何”互文。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若寻常。(唐白居易《牧丹芳》)
已讶游何远,仍嗟别太频。(又《送客春游岭南》)“何”与“太”互文。
在中古以前“何”的这一用法就已出现: 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汉书·东方朔传》)
在先秦时“何”用于问句中可用反问的方式来表示程度之深: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由此演变,而不用于问句中,而用在一般的陈述、描写句中,“何”就表示程度高兼表感叹的语气。
何的第二种用法是作助词用,主要是句中语气助词。在诗歌中插入两个迭音词中间,凑足音节。“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隐隐甸甸”象声词,指行车之声,“何”凑一音节。成帝之末,又有童谣曰:“磕磕何隆隆,驾车入梓宫。”少日而宫车晏驾。(《晋书·五行志中》)时又谣曰:“百里望空城,郁郁何青青。瞎儿不知法,仰不见天星。”(同上《苻生载记》)“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乐府诗集·折杨柳枝歌》)“何”的这一用法,只取其音,与“何”的其他虚词用法无涉,而与常见的语气词“呵”通。
下面讲何字组成的词组。第一个,何处:何处首先用作疑问代词。
①用以询问时间。可译作“何时”。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唐杜甫《诸将》)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若问相思何处歇,相逢便是相思彻。”(宋晏几道《醉落魄》)“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宋柳永《少年游》)“人间何处难忘酒?迟迟暖日鲜花秀。”(宋张抡《菩萨蛮》);“处”有“时”义:“阳台可忆处,唯有朝将暮。”(陈阴铿《和登百花亭怀荆楚》)“朝将暮”指时间,故“可忆处”即“可忆时”。故“何处”不仅仅可问处所,亦可用以询问时间。
②用以询问事情。可译作“什么”。
“春来何处最先知?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宋苏氏《临江仙》)从笑语可知“何处”是指“柳”,而不是指地方。“何处最关心事?恨落梅风急。”(宋周紫芝《好事近》)这一用法是由“何处”指“何地”的用法扩展而来的。
③表示对事实或状况的存在的否定。可译作“何曾”、“不曾”等。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唐李白《笑歌行》)这是说“虚名不曾有”。
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已?(唐刘希夷《畴昔篇》)这是反用朱买臣负薪苦读获严助举荐之典,意为自己未曾逢知已。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唐李商隐《咏史》)
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宋李冠《六州歌头》)
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梁徐欠伸,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宋陆游《洞庭春色》)
妙舞蹁跹歌宛转,走遍京华何处见?(宋丘崈《天仙子》)
“何处”的这一用法显然是由“何处”用来询问处所的用法引申出来的,询问的发生的处所不存在亦即事情从未发生过。现代汉语中问处所的“哪里”,亦有这种相类似的引申用法,可作旁证。
④询问行为的方法及手段、凭借等。可译作“怎么”、“凭什么”。
可用作一般的询问:
杜常语崔云:“延业能遣兄作鸡鸣,但有所问,兄即须报。”旁人云:“他口应须自由,何处遣人驱使?”(《太平广记》卷二五○“杜延年”,出《启颜录》)
俄闻答曰:“姓斛名斯,家在东场,患腰痛死,虽为鬼而疼痛不可忍,闻君善炙,愿相救济。”徐曰:“汝为鬼而无形,何处治?”(《异闻总录》卷三)
伤易别,恨欢迟,归来何处验相思?沈郎春雪愁消臂,谢女香膏懒画眉。(宋晏几道《鹧鸪天》)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吴文英《糖多令》)
何处寄相思?白苹秋一枝。(宋王质《八声甘州》)从以上三例的答语,更可明白“何处”不是询问地点,而是询问方式。
还常可用“何处”以疑问方式委婉地表示情况、行为的无法实现:
顾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唐郑愔《咏黄莺儿》)此即“不借高风,就无法迁乔。”
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唐李德裕《秋日美睛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唐李益《度破讷沙》)“总”即“縱”,犹“即使”。
山重重,水重重,飞絮流云西复乐,音书何处通?(宋王灼《长相思》)
嘶骑惭遥,征尘不断,何处辨郎踪?(宋柳永《一丛花令》)
从这里表示委婉否定的用法可看出这种“何处”亦是从它的“什么地方”义演变而来的。
⑤用以询问原因。可译作“为什么”。
【李黄】遂归宅,问何处许日不见,以他语对。(《太平广记》卷四五八“李黄”,出《博导志》)这是问:为什么这么多日不见。
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乌啼。昔人何处为此曲?今人何处听不足。(唐顾况《鸟夜啼》)
何处力堪殚?人心险万端:藏山难测度,暗水自波澜。(唐薛能《行路难》)
游畋复释麏,羔兔尚免鹯,何处摈逐深,一罪三见颠?(唐刘言史《苦妇词》)
何处难忘酒?琼花照玉壶。(宋黄庭坚《雪花飞》)
这一用法与上一用法有密切关系。古代用以询问方式、方法的词语,往往同样可用以询问原因,都略等于“何以”。
第二个词,何当。何当有三种词性,第一种是疑问代词。
①询问时间。可译作“何日”、“何时”。
朱博士何当还?君可致意,令速还,想无稽留。(《全晋文》卷二三,王羲之《杂帖》)
想亲亲悉如常,敬豫何当来耶?(《全晋文》卷一○九,郗愔《杂帖》)
褚季野问孙盛:“卿国史何当成?”孙云:“久应竟。在公无暇,故至今日。”(《世说新语·排调》)
何当与汝曹,啄腐共吞腥?(刘宋鲍照《代昇天行》诗)李善注《文选》亦载此诗,唯“何当”作“何时”,义同。
泰始七年,伯玉又梦见太祖乘船在广陵北渚,见上两掖下有翅不舒。伯玉问何当舒,上曰:“却后三年”。(《南齐书·荀伯玉传》)
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唐杜甫《秦州杂诗》)“何当”一作“何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宋苏轼《再过超然台》)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宋陈师道《送内》)
“何”在古代可代时间,而作介词的宾语,并按惯例置于介词之前:
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史记·冯唐列传》)“何自”即“从何时”。
“当”亦为介词,犹“在”,故“何当”一开始时为介宾词组,犹“在何时”,后凝固为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时”。
②用反问表示否定。可译作“何尝”、“何曾”。
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晋傅玄《秦女休行》)这是说“百男何尝益”。
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乐府诗集·前溪歌六》)《玉台新咏》作“何尝逐流还”,足证“何当”即“何尝”。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梁《紫骝马歌辞》)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唐杜甫《秋雨叹》)
章惇以为斋宫金碧相照,非所以事天地也。上曰:“……宫近在城外,何当有此?”(《清波杂志》卷六)
“何当”的这一义是由它的“何时”义引申发展而来的,如果所说的事态,如落花顺流还等,是无法实现的,“何当”就不再指“何时”,而变为“何尝”、“何曾”义。
③用疑问表示无法或目前不太可能实现的意愿。可译作“安得”、“怎能”。
帝乡北近日,泸日南连蛮。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东关;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唐岑参《阻戎泸间群盗》)
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唐杜甫《彭衙前》)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唐曹邶《长城下》)
何当水石他年往,更把韦编静处开。(宋王安石《次韵答陈正叔》)
何当加我岁,从子问乾坤。(宋陈师道《次韵夏日江村》)
自笑蓬窗勤苦土,何当太乙为燃藜。(宋施枢《正月十四夜》)
此义显然由上一义引申、发展而来。上一义表示的是事实的不存在,而“怎能”义是指愿望的不现实。
④表示商榷、委婉的疑问,用以表白自己的意愿、建设。可译作“何妨”。
闻说唐生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唐孟浩然《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唐李益《竹窗闻风》)
吴儿不解高人意,秋菊何当荐一杯。(宋周紫芝《读林和靖集》)
君家画苑倾东都,锦囊玉轴行盈车。补完破碎收亡逋,欲得不计有与无。问君此病何当祛,君言无事聊自娱。(宋陈师道《答无咎画苑》)“此病”指收藏之癖。
此义由上一义引申而来。上一义指的是非曲直不现实的意思,这里则引申而表达不太肯定的意愿。
⑤通过比较,用疑问方式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可译作“何如”、“不如”。
若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宋苏轼《泛舟城南》)
君不见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又不见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何当闭门饮美酒,无人毁誉河东守。(又《大雪寄孔周翰》)
夜吟石鼎声悲秋,可怜好事刘与侯。何当一醉百不问,我欲眠矣君归休。(又《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伙。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又《和子由论书》)
山中故人应大笑,扁舟坐稳何当归。(宋范成大《癸亥日泊舟吴会亭》)
“当”有“抵”义: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左传·哀公八年》)
“何当”犹“何抵”即“何如”。
何当的第二种词性是助动词,表示事理的必然性。可译作“应当”、“合当”。
何当好风日,极望长沙垂。(梁庾肩吾《侍宴饯湘州剌史张续》)
绦镟光堪滴,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酒平芜。(唐杜甫《画鹰》)
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又《徐九少尹见过》)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成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竹谏时。(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以上两例末两句句序均倒装。
明时正欲精菟选,荣路何当力荐延。(宋王安石《送潘景纯》)
鸾吟风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宋柳永《木兰花》)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何合声近,故以何当为合当。”
何当的第三种词性是连词,在复句和句群中表示递进关系,说明前者如此,后者更如此。可译作“何况”。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赢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何当边草白,旌旗陇城阴。(唐王昌龄《江上闻笛》)
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宋苏轼《无题》)
何字构成的第三个词:何等。何等通常用作代词。
①疑问代词,主要用来询问事物,可译作“什么”、“什么样”、“怎么”等。
在句子中单独充当主语、宾语,或充当判断句的谓语,主要用以代不确定的事物,可译为“什么”。
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何等”作主语,代事,“何等最乐”即“什么(事情)最乐”。
所谓尸解者,何等也?(《论衡·道虚》)“何等”作判断句谓语。
娥在此积日,尸丧又当殡殓,当作何等得出?(《搜神记·李娥》)
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世说新语·雅量》)
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百喻经·三重楼喻》)
帝骇愕,不知何等,乃曰:“东方朔必识之”。(《太平广记》卷一一八“东方朔”条,出《幽明录》)
彼辞既屈,乃问祖曰:“汝名何等?”祖曰:“我名迦那提婆。”(《五灯会元》卷一“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以上数例,“何等”均充当宾语。
用在名词前,充当定语,可译为“什么”、“什么样的”。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类?”(吴支谦译《维摩诘经·诸法言品》)
“何等类”即“什么样的一类”亦即“哪一类”。
显祖尝登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此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北齐书·唐邕传》)
细视之,则石面,脉理深青色,盘络如柏枝状,温不晓其为何等物也。(《春渚纪闻·金龙砚》)
需要指出的是:当“何等”用在名词前时,往往表露出一种不满和鄙视的情感。如:
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后汉书·孙程传》)“何等诏”即“什么诏不诏的!”之义,极度鄙视。
(布)曰:“卿曹无相困,我当自首相公。”陈宫曰:“逆贼曹操,何等明公!
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何等明公”即“是什么明公”之义,亦表示出对曹操的鄙视。
程骂曰:“公何等虫豸,欲倚妇力邪!”(《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②在反问句中,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可以译成“怎么”。
夫肉当内于口,口之于食,宜洁不辱。可言男女倮相逐其间,何等洁者。(《论衡·语增》)“何等诘者?”犹“怎么会干净呢?”
袭夜卒暴风,王楼船倾复,左右散走舸,乞使袭出。袭怒曰:“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三国志·吴志·董袭传》)“何等委去也?”犹“怎么能丢弃而去呢?”
“何等”本是一个词组,“何”是疑问代词,“等”有“等类”的意思,“何等”就是“何类”、“哪一类”之义,后来,“等”的“等类”义虚化,遂凝固成一个疑问代词,这一现象,在汉代即已出现,如:
王夫人曰:“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史记·三王世家》)
大王诵诗三百篇,人事浃,王道德;王这所行,中诗一篇何等也?(《汉书·武五子昌邑王传》)
到了魏晋,“何等”作为疑问代词大行,一直持续到唐宋以后。现代汉语中,“何等”只作副词,相当于“多么”,表感叹义。
何字构成的第四个词:何忽。何忽通常用作疑问代词,用来询问原因。往往有责问的语气。可译作“怎么”、“为什么”。
逆旅翁谓上曰:“汝长大多力,当勤稼穑,何忽带剑群聚,夜行动众?此不欲为盗则淫耳。”(《汉武故事》)
朔出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同上)
汝辈窃议亦当云:“何日不学?在天地间可嬉戏,何忽自课谪?幸及盛时逐岁暮,何必有所减?”(《南齐书·王僧虔传》)
汝自有妻妾侍婢,少盛如花,何忽共许高丽婢奸通?(《魏书·献文六王传上·北海王详》)
李戏之曰:“吾所倚者何树?”嘉隐对曰:“松树。”李曰:“此愧也,何忽言松?”(《大唐新语》卷八)
须臾,天师大怒曰:“何忽引俗人来,令失药?”俄召前道士责辱,欲鞭之。(《太平广记》卷四五“王卿”,出《原化记》)
领及见官,官问:“不追李及,何忽将来?”及又极理称枉,官怒,挞使者二十。(同上卷三八四“李及”出《广异记》)
崔曰:“小娘子何忽独步恓惶如此?”青衣曰:“因被酒兴酣至此。”(同上卷三三九“崔书生”出《博物志》)
“何忽”当由“那忽”演变而来,“那”、“何”均为疑问代词,故“何”可代“那”,而构成“何忽”这一同义词。“那忽”另详见本书。
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忽戴鱼?”(《搜神记·邛都大蛇》)
《太平广记》卷四六八“长水县”条,亦载此例,然“那忽”作“何忽”。此为“何忽”即“那忽”之证。
[
本帖最后由 右文 于 2008-7-7 15:35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2
发表于 2008-7-7 10:2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五个词:何人。何人通常用作不定代词,指说不出名字来的某个人,并不表疑问。可译作“某人”。
有何人,天未明,乘马以诏版付允门吏曰:“有诏。”(《三国志·魏志·许允传》)
臣以今月七日预皇太子正会,会毕车去,并猥臣停门待阙。有何人乘马当臣车前,收捕驱遣命去。何人骂詈收捕,咨审欲录。每有公事,臣常虑有纷纭,语令勿问,而何人独骂不止,臣乃使录。何人不肯下马,连叫大唤。(《宋书·孔琳之传》)
这一用法于汉代即有:
延尉验治何人,竟得奸诈。(《汉书·隽不疑传》)颜师古注:“凡不知姓名所以来,皆曰何人。”
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后汉书·来歙传》载来歙自书表)
第六个词,何如。通常用作代词。
①疑问代词,作谓语,询问情况比较的结果。可译作“比……怎样”。
子谓吕尚何如周公乎?(《抱朴子·逸民》)
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惠》)
王孝伯问王大:“阮藉何如司马相如?”(同上《任诞》)
举手问葛疆,何如并州儿?(同上)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唐王昌龄《采莲诗》)
石曰:“陛下罪已当然,然责治太早……今自视何如即位时?”(《新唐书·李石传》)
②用反问表示胜过或不知。何译作“不如”。
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北史·卢昶传》)
如知其无用,何以更索?恶其厚费,何如勿买?(宋苏轼《买浙灯状》)
第七个词:何事,也有作“安事”、“底事”的。
①疑问代词,询问原因或反问。可译作“为什么”。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晋陶潜《饮酒二十首》之二)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刘宋吴迈远《长相思》)
昭明历郡皆有勤绩,常谓人曰:“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南齐书·良政传·裴昭明》)
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梁萧绎《闺怨》)这是说为什么长久分离。
倍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梁沈约《登玄畅楼》)
问余涉风水,何事远行迈?(唐孟浩然《越中逢天台》)
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唐杜甫《上水遣怀》)
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唐岑参《使交河》)
长安只千里,何事音信稀?(又《杨固店》)
骚人可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宋李清照《鹧鸪天》)
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宋刘过《水调歌头》)
“安事”亦同义,“安”犹“何”:
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晋杨苕华《赠竺度》)这是说为什么削发为僧。
“底事”亦同,“底”作为疑问代词,犹“何”。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底事已成为一个固定熟语,意思是‘为什么’。”(178页)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著麻?(唐杜荀鹤《蚕妇》)
春风底事相摇落,何似从来不要开。(宋王枢《和严恽落花诗》)
人生氏事来往如梭?(宋苏轼《满庭芳》)
人间底事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宋黄庭坚《鹧鸪天》)
客来底事逢仰晚?(宋辛弃疾《玉楼春》)
一年惟此佳节,底事白教休?(宋吴潜《水调歌头》)
蒋绍愚《唐诗词语札记》:“这个意思是从‘缘何事’省略为‘何事’,然后变化而来的。李白《横江词》:‘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其中的‘何事’是名词。李白《醉后赠从甥》‘丈夫何事空啸傲,不知烧却头上巾。’‘何事’可以看作是‘缘何事’的省略,也可以直接读作‘何为’。”
②用反问的语气来表示否定。可译作“何必”、“不必”。
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晋左思《招隐》二首之一)“何事”与“非必”互文,义同。
诸将皆请乘胜击曾邵,侃笑曰:“吾威名已著,何事遣兵,便一函纸自足耳。”(《晋书·陶侃传》)
仙家未必能胜比,何事吹笙向碧空。(唐王维《敕借歧王》)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又《赠东岳》)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白鸥元宿水,何事有余衰。(唐杜甫《山云》)
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唐高适《同崔员外九日宴》)
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新唐书·沈既济传》)
“安事”亦同义:
得意在丘中,安事愚与智?(晋张载《招隐诗》)此云何必区分愚与智。
阶墀幸自足,安事远遨游?(梁沈约《休沐寄怀》)
“何事”的这一用法是由它的“为什么”义引申而来的,“为什么”义既可用于询问原因,亦可表示反问,故而可引申而用反问语气来表示否定。
第八个词:何谁。通常用作疑问代词,询问人物,即“谁”、“何人”。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晋郭璞《游仙诗》之二)
其所举必有当者,不闻肘有擢用,不知何谁最贤故也。所举必有不当,而罪不加,不知何谁最不肖也。(《晋书·刘寔传》)
飞者自无极,游者自无涯;造物不谆谆,亦莫分何谁?(宋叶适《吴江华严塔院赠了洪讲师》)
这一用法在汉代时即有:
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史记·吴王濞列传》)
第九个词:何似。通常用作代词。
①疑问代词,作谓语,询问情况。可译作“如何”、“怎么样”。
卿复何似?耿耿,善将息。(《全晋文》卷二二王羲之《杂贴》)
舍内佳不,中书何似?(同上,《全晋文》卷二三)
产后何似?宜佳消息。(《全晋文》卷二七王凝之《书》)
不审体中何似,食啖食多少?甚驰情。(《全晋文》卷二七王献之《杂帖》)
天保时,显祖尝问乐安公主:“达于汝何似?”答曰:“甚相敬重,唯阿家憎儿。”(《北齐书·崔暹传》)
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吉者所无。”(《北史·崔伯谦传》)
卿北疹疾,今复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唐张九龄《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
②疑问代词,作谓语,询问情况比较的结果,可译作“何如”、“比……怎样”。
师曰:“江西法道何似此间?”(《五灯会元》卷六《同安常察禅师》)
僧问:“西峡一派,不异马头。白鹿千峰,何似鸡足?”(同上卷八“白鹿师贵禅师”)
妃子将军瞋未已,问匡山、何似金銮殿?休更待,杜鹃劝!(宋刘克庄《贺新郎》词)
③用反问表示不如。可译作“不如”。
春风底事相摇落,何似从来不要开?(宋王枢《和严恽落花诗》)这是说不如本来就不要开。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宋朱淑真《愁怀》)
何似把人民一齐许了,做个人情也是完备。(《三朝北盟会编》卷十四、《燕云奉使录》)
“似”与“如”同义,故“何似”犹“何如”,“何如”在古代就有“怎么样”之义:
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故“何似”亦有此义。“何如”在中古常用以询问情况比较的结果,故“何似”亦有此义。用反问表示不如的情况亦相类似。
第十个词:何太。通常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极高,兼有感叹或抱怨的语气。可译作“多么”、“何其”。
循环何太急,□□相催驱。(唐王梵志《悲喜相缠绕》)
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唐杜甫《寄张十二》)
灯花何太喜,绿酒正相亲。(又《独酌成诗》)
良会不复久,此生何太劳。(又《王阆州筵》)
何太龙种极,于今出处妨。(又《寄彭州高使君》)
天兵斩断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又《后苦寒行》)“何太”一作“何其”。
楚国青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唐李白《鞠歌行》)
菊花何太苦,遭此雨重阳。(又《九日龙山饮》)
绿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唐韩氏《题红叶》)
“太”与“何”单用时均有“极盛”之义,而“何”还兼有感叹的语气,故合而用之。
第十一个词:何物,或何勿。通常用作代词。
①疑问代词,表示询问。可译作“什么”。
可充当主语:
颇有嫉已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世说新语·言语》)
是时文宣幸晋阳,以所忌问左右曰:“何物最黑?”对曰:“莫过漆。”(《北齐书·高祖十一五传·上党王涣》)
常常作宾语:
所牧何物?殆非真猪。(《世说新语·轻诋》)
既反,语充。充曰:“语聊道何物?”(同上《贤媛》)
帝问曰:“复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同上《言语》)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同上《方正》)
骂曰:“汝正熟睡邪,集众作何物?……”(《太平广记》卷二七“骡鞭客”,出《逸史》)
则天曰:“卿二人赌何物?”狄对曰:“争三筹,赌昌宗所衣毛裘。”则天谓曰:“聊以何物为对?”(同上卷四○五“集翠裘”,出《集异记》)
亦常用作定语:
潮水至,沈令起彷徨,同:“牛屋下是何物人?”(同上《雅量》)
何处龙见,作何物颜色?(《非齐书·高阿那肱传》)
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隋书·张衡传》)
②疑问代词,但不用来询问,而是用来表示轻蔑、谩骂。仍可译作“什么”。一般只用作定语。
刘胡闻兴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扬州,张兴世何物人,欲轻据我上!”(《宋书·张兴世传》)
帝肘之曰:“朕畏顺人,授位相国,何物奴,敢逼人!”(《魏书·孝静帝纪》)
其后于太后前作色而言曰:“何物亲侄女作如此语言!”(《北齐书·武成胡后传》)
太守郑道盖谒,长命欲起,绍信不听,曰:“此何物小人,而主人公为起。”(同上《文襄六王传·渔阳王绍信》)
每言:“何物小人,敢共魏收作色,举之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同上《魏收传》)
谓驴曰:“汝技艺可知,精神机钝,何物驴畜,敢于御里行。”(《太平广记》卷二五四“御史里行”,出《国朝杂记》
群贼大怒曰:“何物老狗,敢辱我。”争以剑敕之。(同上卷一○五“陈哲”,出《广异记》)
桧大怒曰:“我杀赵凌,如猕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桯史·天子门生》)
何物亦可写作“何勿”,“物”、“勿”音通。
死公,云等道。(《后汉书·文苑传·祢衡》)唐李贤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何物’何以能作‘什么’讲?我们初步认为这与‘何等’的广泛使用有关。《玉篇·竹部》:‘等,都肯、都怠二切,类也,辈也’。‘何等’就足何类、何样之义,后来用如‘什么’。‘何物’的‘物’字也有‘类’义,《王篇·牛部》:‘物,亡屈切,凡生天地之间皆谓物也。事也,类也’。……由于‘物’与‘等’为同义词,所以既然‘何等’可作‘什么’用,‘何物’也就可以连类而效之,也作‘什么’用。也就是说,‘何物’可能是受到‘何等’的类化而作疑问代词用的。”
[
本帖最后由 右文 于 2008-7-7 10:49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3
发表于 2008-7-7 10:3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个词:何许。通常用作代词。
①询问处所。可译作“何处”、“什么地方”。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唐杜甫《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卢司空钧为郎官守衢州,有进士贽谒,公开卷阅其文十余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公何许得此文?”(《唐语林·补遗三》)
“许”有“处所”义,故“何许”可指“何处”。
②询问时间。可驻作“何时”。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魏阮籍《咏怀》之十一)
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南齐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
佳斯怅何许?泪下如流霰。(又《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佳期在何许?徒伤心不开。(梁萧纲《照统看落钗》)
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唐李白《古风》)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唐孟浩然《秋窗月下有怀》)
“处”在中古有“时”义,“何处”可指“何时”,故“何许”受此影响,亦可指“何时”。
③用以询问情况及方式等。可译作“怎样”、“如何”。
生枝逐架运,吐叶向门深,何许答君子?间朝暝阴。(唐储光羲《杂咏·架藤》)这是用作状语。
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宋陆游《桃源忆故人》之四)
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宋王沂孙《摸鱼儿》)在以上两例中“何许”用作谓语。
“何处”作“怎样”、“如何”讲更经常,“何许”的这一用法显然是受其类化。
第十三个词,何意。通常也用作代词。
主要用作疑问代词,用以询问原因。可译作“为什么”、“怎么”。
一般用在谓语之前: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空中有骂者曰:“虞晚汝何意伐我家居?”(《幽明录》,《太平御览》卷九六○)一九七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鲁迅全集》卷八《古小说钩沉》亦收录此文,于“何意”之后施逗号断句,甚误。
汝劳疾亦复那得不动,何意为作烦长启事?(《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
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颜氏家训·教子》)
收闻乃曰:“伊常于沈约集中作贼,何意道我偷任昉?”(《北齐书·魏书传》)
唐右金吾卫曹京兆韦知十于永徽中煮一羊脚,半日犹生。知十怒,家人曰:“有些十倍于常,不知何意如此。”(《太平广记》卷九九“韦知十”,出《冥报记》左膊负得绢走出,未至戟门,倒卧不起。黑闼令问:“何意倒地?”答曰:“为是偏担。”(同上卷二五三“解嘲”,出《启颜录》)
亦可用在句首主语之前:
若神敬信,何意前二师并皆打死?(《旌异》)
“何意”亦可单独成句:
王颜色瘦弱,何意耶?腹中调和不?今者食几许来,又啖肉多少?(《全三国文》卷九魏明帝《与陈王植手诏》)
小儿啼泣觑欷,此人喻止之,不住啼,遂至晓。览问:“何意?”曰:“是仆儿,其母当嫁,悲恋,故啼耳。”(《录异》)
俄顷,所生母及姨母续至,见便悲叫,问:“何意,何意?”(《周氏冥通记》卷一)
“意”在魏晋之时就有“原因”义:
夜送半尸付廷尉,延尉钟毓不受,曰:“非法官所洽也”。以其状告,且敕之,乃受。帝怒,将问丰死意。太后惧,呼帝入,乃止。(《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注引《魏氏春秋》)
故“何意”即“什么原因”,不过常用作状语时,“何意”就不再是一个偏正词组,而凝固成为一个双音节的虚词。
好,第一个字,何字,讲到这里,课间休息,看起来今天讲不完八个字。
故字主要用作副词。
①表示行为、状况发生在过去而到当时仍在持续。可译作“仍”、“还”、“尚”等。
火从箧簏中起,衣物尽烧,而箧簏故完。(《搜神记·臧仲英》)
班乃自说:“昔辞旷拙,乃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同上《胡母班》)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人有知羹者,以杓尝之,少盐,便益之。后复尝之向杓中者,故云:“盐不足”。如此数益升许盐,故不咸,因以为怪。(《笑林》,《太平御览》卷八六一)
此中亦有四佛经行、坐起,起塔故在。(《法显传·中天竺·东天竺记游》)
此山中即日故有诸罗汉住,彼方诸国道人年年往供养迦叶,心浓至者,夜即有罗汉来,共言论,释其疑已,忽然不见。(同上)“故”,日本镰仓初期古抄本作“犹”。“故”、“犹”同义。
落花犹未卷,时鸟故余声。(梁何逊《暮春喜晴酬袁曹苦雨》)“故”与“犹”互文同义。
座上常有一陵,与宾客对谈,共饮食;而真陵故在池中也。(《太平广记》卷八“张道陵”,出《神仙传》)
今奴已三生,娘子故在,犹无恙有福。(同上卷三八八“孙缅家奴”,出《广异记》
道士笑曰:“尔能有信,故为佳土。”(同上卷四二七“稽胡”,出《广异记》)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唐杜甫《秋兴》)“故”与“还”互文,同义。
“犹故”为同义并列复合词;亦为“仍然”之义:
生念已尽,恸哭而已,犹故一心呼观世音。(《古小说钩沉·冥祥记》)
游步说法,教化诸人。虽蒙此道,犹故不信。(《太平广记》卷九三“宣律师”,出《法苑珠林》)
扁鹊遂请入见之,还出语人曰:“太子须死,犹故可活之。”(《敦煌变文集·搜神记》)
“故”有“过去”义:
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椽。(《史记·项羽本纪》)
过去的动作或状况如果一直持续到现在,即为“仍然”义,故“故”可由此而引申。
②表示动作、情况持续时间之长久。可译作“常常”、“久”等。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唐杜甫《闷》)“故不还”即“常常不还”或“久不还”。“故”与“长”互文同义。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又《春水》)
虚舟不受怒,故在蓼滩横。(宋黄庭坚《次韵知命永和道中》)以上两例的“故”均作“常常”讲。
八年门第故违离,千里河山费梦思。(宋陈师道《寄泰州曾侍郎》)
鲁国故知臧有后,孔庭早见鲤传诗。(又《和寄朱文中》)
雨无多落泥偏滑,溪不胜深岸故颓。(宋杨万里《明发三衢》)以上三例的“故”应作“久”讲。
“故故”迭用,亦有“常常”义:
广贪世间乐,故故招枷棒。(唐王梵志《愚人痴涳涳》)
不肯逍遥行,故故相缠缚。(又《童子得出家》)
不眠倚枕听,故故添新恨。(宋赵长卿《秋雨船中》)
此义与“故”的“仍然”义有关,“仍然”强调的是一直持续至当时,“常”、“久”是指持续的时间长久。
③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有时可译作“当然”、“确实”或随文释义。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世说新语·德行》)“故应”即“当然应该”。
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铜雀台上妓。”(同上《言语》)“故不如”即“确不如”。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同上《赏誉》)
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有多有许。”(同上)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间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同上《贤媛》)
国宝见王绪问曰:“此与仲堪屏人何所道?”绪云:“故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同上《谗险》)
“故自”亦同义,“自”是副词后缀。
孙兴公、许玄度共在白楼亭,共商略先往名达。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故自有才情。”(同上《赏誉》)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同上《容止》)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同上《企羡》)
“故”有“本来”义:
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荀子·性恶》)杨倞注:“故,犹本也。”
“本”除了表示时间外,兼表语气,有肯定的意味,故可引申而有“确实”义。
④表示特意、专门的情态。可译作“特”、“特地”、“特意”。
《交广记》云:“滕循为广州,人或言虾须有一丈长,循不之信。其人后故至东海取虾须长四丈四尽,封以寄循。”(《封氏闻见记》卷八)
婢至寺白尼,尼悲涕不食,饼为众人所食。后十余日,婢往市,路又见自劝,慰问如初,复谓婢曰:“汝和尚不了,死生常理,何可悲涕,故寄饼亦复不食。
今可将三十饼住,宜令食也。”(《太平广记》卷之三八“朱自劝”出《广异记》)
日午时,寤初觉,忽有扣山亭院门者,药竖报云:“上清童子元宝,故此参奉。”(同上卷○五“岑文本”出《传异志》)
故字又作“固”,“故”、“固”本可通。
经年,女伺其去,窃窥之……其物返,觉曰:“你固窥我,我实夜叉,与尔有缘,终不害尔。”(同上卷三五七“丘濡”出《酉阳杂俎》)
“故”有“故意”义,引申而指“特意”。
与故字搭配的词组主要有“故当”。通常用作副词,表示推断、猜测的语气。可译作“或许”“必定”。
桓公问桓子野:“谢安石料万石必败,何以不谏?”子野答曰:“故当出于难犯耳。”(《世说新语·方正》)
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同上《言语》)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同上《贤媛》)
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同上《文学》)
亮问洋曰:“故当不失石城否?”洋曰:“贼从安陆向石城,逆太白,当伐身,无所虑。”(《晋书·艺术传·戴洋》)
及帝废为苍梧王,彦节出集议,于路逢弟韫,韫问曰:“今日之事,故当归兄邪?”。彦节曰:“吾等已让邻军矣。”(《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上·刘彦节》)
“故”可表示肯定的语气,详见本书“故”条,而“当”则可表推断,故“故当”合成一个双音节词,表推断、猜测的语气。
第三个字,且。且字有副词和连词两种词性。
先讲作副词用的。
①用在动词前,表示限定在某一范围,可译作“只”、“只是”。
王思微性好洁净,每还侍中省洗浴,必乞御水,水清浊与他井不异,且贵水名耳。(《金楼子·杂记上》)“且贵水名耳”即只是因水名贵重罢了。
且愁江郡何时到,敢望京都几岁还。(唐白居易《舟行阻凤》诗)“且愁”即只愁。
才始开眼,僧行七人都在北方大梵天王宫了,且见香花千座,斋果万种,鼓乐嘹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入大梵天王宫第三》)
国名虵子,有此众虵,虽大小差殊,且缘皆有佛性,逢人不伤,见物不害。(同上《入香山寺第四》)“且缘”即只因为。
此中似有州县,又少人民,且得见三五农夫之面。(同上《经过女人国处第十》)“且得见三五农夫之面”即只见到了三五个农夫。
且打交代尘籁籁,一道与男女揣个骨看。(《张协状元》第四出)“交”,同“教”;尘,谐音“陈”,即指陈听声。“且打交你尘籁籁”即只打得你陈听声籁籁发抖。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且,犹只也,但也。”但引例只及唐代,从《金楼子》之例看,六朝时已有此用法。
②用在动词前,表示追究,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可译作“到底”、“究竟”。
悟入是阿谁分上事?亦须著精神好,菩提达摩来道:“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且作摩生是汝诸人心?不可只是乱统了便休去。(《祖堂集》卷七)“且作摩生是汝诸人心。”即到底怎样才是你们诸人心。
学人再问,师乃露膊而坐。学人礼拜,师云:“汝且作摩生会?”(同上卷十)“汝且作摩生会”即你到底怎样理解。
乃曰:“上来道个不审,能销万两黄金。下去道个珍重,亦销得四天下供养。
若作佛法话会,滴水难消。若作无事商量,眼中著屑。且作么生即是?”(同上卷十六)“且作么生即是”即究竟怎样才对。
再讲作连词用的。
①用在转折复句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与前一部分情况正好相反。可译作“却”。
史论作将军时,忽觉妻所居房中有光,异之,因与妻遍索房中,且无所见。(《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五)“且无所见”即却没看到什么。
官职比君虽校小,封疆与我且为邻。(唐白居易《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且为邻”即却相邻。
周氏便夸身上艺:“虽为下贱且超群。”(《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且超群”即却超群。
虽知世尊是亲兄弟,且不肯出家。(同上《难陀出家缘起》)
因举古人道:“诸方只有杀人之刀,且无活人之剑。”(《祖堂集》卷十一)。
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
然虽未见,且不参差一丝发许。(同上卷十“净德智筠禅师”)
拙于人合且天合,静与道谋非人谋。(宋王安石《酬朱昌叔》)
“且”作为转折连词的用法,见于唐宋时代。
②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作“假如”、“假使”。
六句:“诸经皆说度脱众生,且众生即非众生,何故更劳度脱?”(《五灯会元》卷二“圭峰宗密禅师”)“且众生即非众生”即假如众生就是非众生。
又作“且如”、“如”亦假使之义,“且如”为同义并列假设连词。
俊道:“且如到襄阳府,张相公必不肯休,继续前来收捕,如何?”(宋王明清《挥塵余话》卷二)
迈等曰:“奉命出疆,而擅易国书,当若是耶?且如待郎他日衔命出疆,还敢以朝廷国书擅自更易否?”(宋佚名《中兴御侮录》卷下)
且如有五兄弟,一为公,一为卿,一为士大夫,一为庶人,则礼从而不同,若使人各行其礼乎?(宋朱翌《倚觉寮杂记》卷上)
《广雅·释诂》:“且,借也。”王念孙疏证:“且与借声相近。”“借”有“假使”义,故“且”亦可用为假设之词。
下面再讲第四个字,然。然字通常都用作连词。
①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往往用于后一分句之首,表示承接。可译作“乃”、“然后”、“于是”。
则道丰绩盛,名显身荣,载不刊之德,播不灭之声,然知薄者之不足、厚者之有余也。(《后汉书·朱晖传》)“然知”即然后知。
遂制诏三公:“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厝焉。”(《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同上《方技·杜夔传》)
众皆以恪此论欲必为之辞,然莫敢复难。(同上《蜀志·诸葛恪传》)
待我戎衣定,然送大风歌。(陈陈叔宝《幸玄武湖饯吴兴太守任惠》)
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贵豪待此方悦目,然肯寝卧乎其中。(唐白居易《素屏谣》)
明皇以李林甫灯,后因召张九龄问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只如林甫为相,然宠擢出宸衷,臣恐他日之后,祸延宗社。”帝意不说。(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然宠擢出宸衷”即虽然宠幸提拔出于帝王心意。
任生笑曰:“鬼甚多,人不能识耳,我独识之。”然顾一妇人,衣青衣,拥竖儿,步于岸。生指语曰:“此鬼也,其拥者乃婴儿之生魂耳。”(《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吴任生”条,出《宣室志》)
求出知兖州,将行,谓上曰:“陛下朝中无人,一旦纪纲大坏,然始召臣,将无益。”(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又作“然乃”。“乃”亦“然后”、“于是”之义,故“然乃”为同义并列复词。
今我若自往问,实愧不任;须仗圣威,然乃去得。(《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口中有涎如蛟,绕树飞,涎如雨沾酒众枝叶。有他禽之至而如网也,然乃食之。(《太平广记》卷四六三“飞涎鸟”出《外荒记》)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然,犹‘乃’也”。“然”古音泥母元韵,“乃”古音泥母之韵。“然”、“乃”一声之转,“然”作为连词表承接,实“乃”之音近通假。“然”的这一用法,先秦已见。如《庄子·外物篇》:“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但魏晋后使用逐渐频繁。
②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中,表示对某一事实的承认,以引起下一分句的转折。可译作“虽然”、“虽”、“尽管”等。
然知今人巧,未觉故人迂。(宋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师》)“然知今人巧”即虽知今人巧。
(清满禅师)正站拄杖曰:“来来,然是圣僧也须吃棒。”(《五灯会元》卷十六“元丰清满禅师”)“然是”即虽是。
譬如良药,然则苦口,且要治疾。(同上卷十七“开先行瑛禅师”)“然则”即虽则。
然非我事我心恻,珍重羲皇一卷书。(邵雍《感事吟》)
又作“然虽”,乃同义并列复词。
然虽克灭权偪,犹足维翰王畿。(《晋书·八王传序》)
然虽差役,如官司和雇支给钱米,反胜于民间雇倩工钱,而工役之辈,则欢乐而往也。(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
然虽如此,不得草草。(《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宣鉴禅师”)
然虽如是,卧云门下,有个铁门限,更须猛著气力,跳过始得。(《五灯会元》卷十七“宝华普鉴禅师”)
然虽如是,且透声透色一句作么生道?(同上卷十九“中竺中仁禅师”)
然虽与么,未当宗乘。(同上卷十八“云岩天游禅师”)
老汉然虽是个村肐落里人,稍通得些个人事。(《张协状元》第十二出)
“然”作为连词,表示让步。盖来源于表示肯定的“是”义。“然”表肯定,作“是”义。如:《论语·雍也》:“雍之言然。”“言然”即言是。“然”可表示肯定,引申之,作为连词,即可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对某一事实的承认,因此有“是”义。
行了,今天我们讲了四个字,举出了主要用法和例句。我在课的开头说过,字虽不多,也很常见,但要做到“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还是不容易做到的。希望同学们用心复习,学一个字就会一个字,日积月累,自然就养成了语言习惯。
[
本帖最后由 右文 于 2008-7-7 10:53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Z_Artemis
(冠子)
燕郡公集庆军节度使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6
功绩
895
帖子
8351
编号
68083
注册
2006-5-8
来自
雲夢山莊
家族
幽神幻韵
#4
发表于 2008-7-7 13: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油门公雅号塌鼻子先生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水镜门生
(虾仁生煎)
许国公
河北东路经略使
★★★
★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2628
帖子
22586
编号
52409
注册
2005-11-4
来自
五谷轮回之所
家族
肉肉门
#5
发表于 2008-7-7 13: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_Artemis
于 2008-7-7 13:26 发表
油门公雅号塌鼻子先生
很明显不是。
学习一下当年学过的虚字用法
[
本帖最后由 水镜门生 于 2008-7-7 15:35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6
发表于 2008-7-7 16:1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這個可得幾十年的功力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大到暴雨
历城侯中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4
帖子
2643
编号
31833
注册
2005-2-3
#7
发表于 2008-7-21 18: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啥时候登《诗文中的虚字用法(二)》啊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8
发表于 2008-7-21 18:0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這是聊天群整理的,我也不知道先生啥時候有時閒講哈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大到暴雨
历城侯中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4
帖子
2643
编号
31833
注册
2005-2-3
#9
发表于 2008-7-21 18: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哦。。。那只有眼巴巴的抻脖儿老等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10
发表于 2008-7-21 21:4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_Artemis
于 2008-7-7 13:26 发表
油门公雅号塌鼻子先生
http://xycq.moddiy.com/forum/profile-uid-41049.html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7 18: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63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