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 12:48 发表
冒兄,我个人觉得陈维昭把实录理解得太理想化了,认为一旦提实录必然是记述者主体为零,必然是“真实的历史”,如果按这么理解,我真不到世界上到底有无“实录”这种东西存在
按照史家实录的定义,《红楼梦》确实不算,譬如参考《明实录》
但《红楼梦》实录的困惑是作者带来的,故而有必要再探讨,曹雪芹开篇即说真事隐,假语存。所谓假语存自然是指《红楼梦》文本是“假语”,那“真事”就隐于假语之内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 12:48 发表
但这个解说太无标准,很难界定,故取其文本为“剪裁过的实录”加以替换,会更加“可靠”
俺不否认有“真事”隐于假语之内
俺只是质疑假语之内必有“真事”所隐,这也正是现在研究红学的弊端
俺还是主张小说只是有生活的原型而已,没有必要事事索隐。
就算说成“剪裁过的实录”,你也没办法鉴定剪裁幅度如何,那些内容属于被剪裁的,那些内容又是新添加的。
比如《连城诀》,金庸称其有原型。
但如果从连城诀中的情节去反推其原型经历如何,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 12:48 发表
可什么是真事,《红楼梦》第一回说(以庚辰为底本),“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
可见《红楼梦》文本虽未必是“实录”,可文本下的“真事”却是实录而来
这个“实录其事”也不能就认为真有其事,应该是是写得很真实,不夸大而已。
其实也就跟“写得真”“写得真切”之类的评语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