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
性别:男-离线 baoshijie83
(云骥)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75264
注册 2008-4-16


发表于 2008-5-5 11: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

一.秀吉派往朝鲜作战部队人数

 译自《毛利家文书》,在《日本史料集成》第262、263页。丰臣秀吉完成国家的初步统一后,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他在天正二十年(公元1592年)三月十三日,发布了侵略朝鲜的出兵令,派遣十五万八千余人,大举侵入朝鲜。
秀吉派往朝鲜作战部队人数如下:

 第一队 合计一万八千七百人。

羽柴对马侍从(宗义智)率领五千人。

小西摄津守行长率领七千人。

松浦刑部卿法印镇信率领三千人。

大村新八郎嘉前率领一千人。

有马修理大夫晴信率领二千人。

五岛大和守纯玄率领七百人。

 第二队到第九队的各队人数从略。

 第一队至第九队部队人数,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人。以上编成作战队,希早日按照预定布署,赶往朝鲜。

二.秀吉对明朝提出的无理要求

录自《续善邻国宝记》文禄二年(27)条。秀古同明使讲和时,提出要求如下

 1、和平誓约无相违者,天地纵虽尽,不可有改变。然则迎大明皇帝之贤女,可备日本之后纪。

 2、两国年来有间隙,勘合贸易近年断绝。此时改之,官船商舶可有往来。

 3、大明、日本通好不可有变更之旨,两国朝权大臣,可写下宣誓词。

 4、对大明割分八道,以四道并国城(汉城)可还朝鲜国王。

 5、四道者既返还之,然则朝鲜王子并大臣一两员为质,可渡海赴日本。

 6、朝鲜国王之权臣累世不可有违背之旨,此可写下誓言。

上述各节,已向大明敕使详细陈述之矣。

 文禄二年癸末六月二十八日

秀吉朱印

三.明神宗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的诰命

 录白《石川家藏明神宗诰命》。在《综合日本文大系》第八卷,第690页。

 这是1595年明朝颁给丰臣秀吉的诰命。明朝原打算利用册封来换取日本撤兵,但丰臣秀吉坚持前面的无理要求,因之战争再起。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几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传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锡扶桑之域,贞岷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宜缆彝章。咨尔丰臣平秀吉,倔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阙,恳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思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尔其念臣职之当修,烙固约束;城皇恩之已涯,无替款诚。抵服纶言,永遵声教。钦此。

四.明将杨镐斥责丰臣秀吉书

 录白《杨镐咨文》,山口县樱圃寺内文库所藏,在《日本史料集成》第264页。公元1597年,日军作战失利,明将场镐写此信给秀吉,促其罢兵修好。

 尔已六十余岁,寿命几何?子犹末十龄,孤弱何恃?闻各岛酋,俱榍尔隙,将作复仇报怨之举。不如销尔兵、绥尔众,安定以妥人情。乃使悍将拥兵于外,一旦诸岛有内变,祸起萧墙,即清正诸将,各思为王,岂肯久居尔下,将来又岂肯居尔子之下哉?以势理论之,尔不如速罢尔兵,与朝鲜修好。
文禄二年:即公元1593年

五.过程
1、文禄之役

作为军事封建领主魁首的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公元1589年)、菲律宾(公元1591年)、(中国)台湾(公元1593年)琉球前来朝贡,梦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他侵略朝鲜是想把尚未驯服的封建大名引向国外,以稳固自己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同时也是为满足特权商人的欲望,适应原始资本积累的掠夺性。

丰臣秀吉侵略中国和朝鲜的野心早已有之[注12],而首次将它公开是在天正13年(公元1585年)。[注13]天正18年(公元1590年)冬他致书朝鲜国王,公然宣称他要“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威逼朝鲜臣服,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注14]中朝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丰臣秀吉的无理要求理所当然地被朝鲜拒绝。天正19年(公元1591年)他将关白之职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设本营于九州肥前海滨的名护屋[注15],作侵略准备。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3月,派宇喜多秀家为侵略军总头目,界市豪商家出身的小西行长(?—公元1600年)、加藤清正(公元1562年—公元1611年)为先锋,派遣近16万陆军渡海作战,于釜山登陆,同时派遣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指挥的9000名水军袭击朝鲜沿海各地。

经长期内战,日本封建大名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兼以军队集中,使用步枪,所以日军战斗力较强。相反,朝鲜李氏朝廷积弱,国王李(日公)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不能组织军队进行有效的抵抗。日本陆军在两个月内就占领了京城、开城、平壤三大都城。至7月,加藤清正部队到达图们江岸的会宁。李(日公)一再退却,逃到义州。丰臣秀吉为初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5月攻占京城后便叫嚣要迁都北京,由日本天皇统治中国,将北京周围10“国”之地献为御用,赐公卿以俸禄,赐其部下以10倍于原有的领地,甚至命丰臣秀次为大唐(中国)关白,日本关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担任,朝鲜则交给羽柴秀胜或宇喜多秀家统治,气焰十分嚣张。

二、李舜臣与李如松的抗击日军

日本陆军虽然一时得逞,但5月以来水军在半岛南部沿岸水域却连续遭到以朝鲜杰出爱国水军将领李舜臣指挥的以龟船[注16]舰队为主力的朝鲜水军的沉重打击,尤其7月8日在闲山岛前海海战中,日本的庞大舰队几乎全部被消灭。从此日本水军完全丧失了制海权,使侵略者原来水陆并进夺取义州的企图被迫落空。

侵略军在朝鲜杀人如麻,激起朝鲜人民的义愤,各地纷纷自发阳织起人民武装“义兵”队,英勇斗争,抗击敌人。郭再佑、郑仁弘部队活跃于庆尚右道,赵宪部队活跃于忠清道,高敬命部队活跃于全罗道,金干缢部队活跃于中部地区。各地义兵战斗力不断增强,不只能保卫家乡,且能解放本道,广泛向其他道出击,大量消灭敌人。

应朝鲜政府之请,明朝派遣的援朝军自7月起陆续抵朝,投入战斗。但第一批5000援军7月间在进攻平壤之战中因副总兵祖承训轻敌失利,先锋史儒战死,承训败回。12月底,经略宋应昌和提督李如松所部第二批4万援军入朝,旋即于1593年1月初再次发动平壤战役,向盘踞这里的小西行长部队猛烈进攻,明军“无不以一当十”[注17],经一昼夜血战,收复平壤,继而解放开城。小西行长部队退守京城,加藤清正部队也从北部撤回。1月下旬,李如松率部向京城挺进,由于误信假情报,军至碧蹄馆(京城北30里处)中敌埋伏,激战终日,退驻开城。但此后李部却能够成功地断敌龙山饷道,焚其仓粟。

三、日本的反战运动

平壤之役是日军从胜转败的转折点。丰臣秀吉发动的这场不义之战在国内军内也不得人心。葡萄牙传教士路易,福洛易斯(Luis Frois,公元1532年—公元1597年)在谈到他在北九州耳闻目睹的情况时曾说:人们非常厌恶征集壮丁,认为那无异于去送死。妇女们在抽泣,因为她们预感到要被迫守寡。不安和叹息充满全国。一种预言也传开了,说秀吉的征服事业必将失败,日本国内必将掀起叛乱。[注18]反对战争的不止北九州居民,在古都奈良,兴福寺多闻院僧人英俊获悉战争动员已经开始后,便预计这次战争不会有好结果。当侵略军正在蹂躏朝鲜国土时,他在日记中表示对朝鲜人民“无限同情”。农民拒纳军粮,反对侵略战争。关东常陆(茨城县)农民拒纳军粮,使正欲渡海的该国大名佐竹义宣军队处于“奄奄待毙”状态。在军内,官兵、民夫大量逃亡和哗变。一份资料记载,锅岛部队从前线逃回的有57名,这些都是主力战斗部队的官兵,“搬运夫并未计算在内”。当时兵士逃亡如此严重,以致丰臣秀吉不得不命令在各地设立缉捕逃亡者的岗哨(“人番留所”)。侵略战争发动不到3个月,集结在肥前平户的岛津部队中,以梅北国兼为首700名官兵拒绝渡海作战并举行哗变。[注19]

平壤战败后,日军厌战反战情绪弥漫。留在名护屋本营的羽前大名最上光义在写给家里的信中讲道:“日本人早就想逃出京城,都这样想:当和尚也好,只要能留下一条命。我也在盼望,能在活着的时候重新踏上故国芳香的土地,哪怕喝上一杯家乡水也好。”[注20]

当时日军士气既如此,又加以兵员伤亡过半(京城内外只剩53000人)”[注21],粮株奇缺,瘟疫流行,日军统帅部自知京城难保,4月18日撤出京城南遁,龟缩到东南沿海一带。明军入城并分路追击,收复汉江以南千余里,朝鲜国土绝大部分遂告光复。

日明之间的议和谈判早已开始。6月1身在名护屋的丰臣秀吉还以战胜者自居,提出明朝以公主嫁给日皇:恢复两国贸易、归还占据朝鲜的四道及京城、朝鲜王子一人到日本当人质、朝鲜誓不反日及其他等7项无理条件。[注23]明朝的谈判使节沈惟敬本是一个内奸和无赖,同日使小西如安合谋,回北京后一字不提丰臣秀吉的7项条件,反说丰臣恭顺,“恳求内附”。明万历帝信以为真,企图以满足丰臣秀吉虚荣心的办法使他“谨修臣职”。公元1596年遂遣正副使赴大阪,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丰臣大怒,和议破裂,战事再起。

四、庆长之役

庆长2年(公元1597年)1月,丰臣秀吉复派兵14万登陆釜山北犯。这次侵略军自始就士气不振,8个月后才到达京城附近。但不久被明将麻贵所部击败,撤到南部沿海狭小地带,负隅顽抗。次年秋,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开始撤退。11月,日本水军在半岛东南露梁海面上受到中朝联合水师的截击,损失极重,逃到岸上的也遭到毁灭性打击,死万余人。[注24]明授朝水师提督陈磷所部、年逾70的老将邓子龙,“意气弥厉”,“直前奋击”,不幸乘船起火,英勇牺牲。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为救援子龙,也中弹牺牲。[注25]到年底以前,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

--------------------------------------------------------------------------------

[1]《资本论》第1卷下,第785页,人民出版社,1975。

[2]京升:方4寸9分,深2寸7分,与现在的一升几乎相等。

[3]一地一作人:以前土地的所有权报复杂,现在承认一地只有一个所有权,法律规定直接耕种者拥有土地所有权,废除名主、地侍等在中间投使农民和收取实物,消灭中间剥削,促进农民的解放。

[4]《浅野家文书》,《日本史料集成》第257页。

[5]水林彪:《日本封建制的重建及其社会的确立》第124页,山川出版社,1987。

[6]《小早川文书,天正16年7月8日秀吉法令》,《日本史科集成》第258页。

[7]《小早川文书,天正19年8月21日秀吉法令》,同上书页。

[8]奈良时代以来,货币成色不齐,民间拒用劣钱,币价不稳,统治者屋发《择钱令》(原作《撰钱令》),并制定按成色的交换率。

[9]西班牙圣,弗利伯号商船遭风悬漂到土佐,秀吉部下增田长盛没收其船货。有一海员说,西班牙的企图是先派教士驯服居民,接着调兵侵略。秀吉得知后大怒。

[10]水林彪:《封建制的编与日本社会的确立》,《日本通史》第2卷第153页,山川出版社,1987。

[11]佗:一种不拘形式、只讲究闲寂简素的茶道,桃山时代很流行。

[12]1577年10月,丰臣秀吉曾告织田信长说:“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灵威,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赖山阳:《校刻日本外文3第15卷第7页,1893。)

[13]藤木久志:《织田,丰臣政权》,小学馆《日本历史》第15卷第185页,1977。

[14]《史料日本史》,近世编,第59页,吉川弘文馆,1964。

[15]今佐贺县东松浦郡北端镇西町。

[16]龟船形似乌龟,甲板铁制,其上作十字路,便于往来。甲板下两舷各置大枪六挺,船头船尾各置大枪一挺。撂手亦在甲板之下。进退轻捷。船上还备有大炮、弯炮、巨弓,既用于海战,亦用于破城。龟船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战船。

[17]《明史》第238卷第5194页,中华书局。1974年。

[18]藤木久志:《织田、丰臣政权》,《日本历史》第15卷第333—334页,小学馆。

[19]同上书第334—339页。

[20]《日本历史》第7卷第172页,读卖新闻社,1966。

[21]日本参谋本部:《日本战史》朝鲜之役篇第251页,倡行社,1924。

[22]《史料日本史》近世篇第63页。

[23]关于和议经过,有些问题中日史料内容悬殊,有待进一步考证。

[24]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朝鲜通史》第781页,吉林人民出版社中译本,1973。

[25]《明史》第247卷,中华书局版第6412页。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00: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8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