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史料证明曹军了解刘备的夫人逃跑时的特征穿着,但是刘备的夫人穿着待遇与众不同,这个曹军不可能不知道,乱军之中,曹军要了解刘备的下落,也不可能不问一下刘备家小的下落。
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史料证明,不代表没有,而你说的是根本没难度,这就得必须证明,曹军一定不了解。
-----------------------------------------------------------------------------
把我说"没有难度"的词汇拿出来, 记得是赵云找刘备夫人的, 而不是最开始的一贴玩笑.
或许你觉得,这样对你不公平,但对不起,你的观点决定你必须这样证明。
赵云凭什么知道刘备是在哪开始不理家倦跑路的?10万百姓,凭什么当时,赵云就一定在刘备的身边。
赵云是与刘备一起逃的,但不证明赵云在最一开始就与刘备一起逃的,赵云的本传就说明了这一点,“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按你的理解,张飞也是一开始随刘备跑路的。
但是不是这样。
《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证明张飞是断后,后来追上的。
这说明,先主传那条是一个综述,不能据此断定,赵云就在刘备身边,一起与他跑路。
-----------------------------------------------------------------------------
笑, 先主传的"综"述怎么明确了是弃妻子与数十骑走, 而赵云传却一直保护刘备的妻子呢?
张飞传说的是"离开"刘备断后? 刘备如果不跟张飞一同走, 又怎么命他拒后? 难不成刘备有了意念力使张飞拒后, 张飞超感应的追上刘备?
正是刘备跟张飞等数十骑一同跑的, 才能使张飞拒后, 断后从来都不是离开队伍去断后, 而是在队伍的最后方负责敌人追来时的阻击任务, 但是还是跟随着部队一起撤退的. 张飞同样, 他跟刘备一同南走, 只不过他在最后保障刘备的安全, 一旦有追兵追上来, 他可以先去阻档, 让刘备逃走.
居然还说"使张飞拒后"是刘备不跟张飞一块跑, 而是张飞后来汇合上刘备的证据. 貌似刘备弃妻子跑时, 张飞就在身边, 刘备跑路后, 才使张飞拒后的哦.
赵云为先主主骑, 先主率骑兵跑路, 赵云居然不在身边? 赵云主什么骑去啊?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如果按你理解, 赵云传里压根就没有和刘备汇合, 哪来的与刘备汇合. 我还得出刘备弃妻子南走, 赵云发现了后带上后主和夫人跟上刘备一同南撤呢. 原因: 云传压根就没说赵云有汇合过刘备, 所以, 综述: 刘备闪人, 赵云带其子及夫人紧跟. 你要么就证明赵云后来汇合过刘备, 要么就承认赵云紧跟刘备. 你有证据证明赵云是汇合刘备的么?
证明啊!~
江表传曰: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肃故进前,与备相遇於当阳。
《鲁肃传》: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
看清楚了,长坂的地方路线方向只会是一条大路,否则,鲁肃不会进前,更不会径迎之,与备会。
-----------------------------------------------------------------------------
笑, 鲁肃径迎就成了只有一条大路?
当阳土地总面积2159平方公里,折合3238500市亩,占总面积的1.2%;丘陵高地1678500亩,占总面积的51.83%;平原1521000亩,占总面积的46.97%。平原丘陵分布是境内绝对优势,共占总面积的98.8%。
现代的平原占了46.97%, 而山丘也并不高, 最高海拔1087米, 可见古代当阳并非只有一条大路通行, 其他道路是不可行走. 鲁肃能径迎刘备. 能进前遇刘备. 不过是说明了鲁肃在路上相遇, 问题是, 鲁肃是去迎刘备的, 赵云可不是去"迎"曹军的.
你也看清楚了,后面还有,飞据水断桥,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倘若张飞据水段桥,还在那里,要以性命相搏,是个人都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且写得清清楚楚,敌皆无敢近者,说明曹军正在追。
《三国志 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
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估计某人没看见这后面的是个句号, 表示刘备使张飞拒后完全是前一事的安排, 后来张飞遇上敌军来追击, 才"断水据桥". 你要怎么把两件相对独立的事摆一起放呢?
笑,你的逻辑,不是赵云先与刘备跑,后来又返回去就人的吗?一切就根据你这条假设来的。
这条史料是如何一回事,我上面写了,就不重复了。
----------------------------------------------------------------------------------
对, 这条史料及云传又是怎么一回事, 我也写了, 就不重复了.
废话,曹操抓了刘备家倦, 刘备不和他开战,难道还去单枪匹马回去要?再者,按你的逻辑,魏方当时没有认为捉住刘备的家小。曹操抓了刘备女儿, 然后还要消灭他,他刘备还不拚命?就算刘备投降了,曹操会放刘备与其家人?
一个人的家小落入仇敌手中,在救出无望的情况下,他会不打击这个仇敌?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家小对一个人很重要,这是普遍现象,而家小对一个人一点也不重要,这是个例。当然是你来举证,刘备的家小对刘备一点也不重要。
刘备的家小若对对刘备一点也不重要,刘备为什么传位给刘禅?
你以为,阿瞒好到哪去?
《后妃传》:
太祖於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
阿瞒从洛阳逃跑,一样将家小留在洛阳,一点也没顾及。
张绣那次,他的儿子,一样扔下不管。
这是否说明,阿瞒的家小一点也不重要?
----------------------------------------------------------------------------------
笑, 那你说, 刘备的家小还有什么重要的战略价值, 重要到必须跟刘备一起找出来?
我说了, 家小放在霸业和自己面前比起来, 刘备压根不在乎家小. 所以无论曹操抓不抓刘备家小, 对刘备而言, 一点都不重要, 抓了刘备照样打, 不抓刘备照样打. 那么你说, 家小在刘备的霸业和刘备自己面前, 是不是一点都不重要?
曹操? 我只说曹操至少还有点血性. 从来没说过曹操就是个极度顾家, 家人至上的人吧?
刘备传位给刘禅? 那是刘备后来有了事业, 当然要找个继承人, 传个位就重要了? 就比自己及霸业重要了? 还不是一样遭刘备在长板弃之不顾?
经过铁的教训知道了?吕布那次,刘备失了家小,一样与吕布作战,按你的观点,这就是证明了刘备的家小一点也不重要,那曹操肯定也知道了,为什么还捉呢?
看来,你也知道,抓散卒和敌人大将的亲属是功劳啊,既然如此,长坂时,捉住甘夫人与后主,就不是功劳了?还是曹军都傻了,不知道捉住甘夫人与后主,是功劳?
----------------------------------------------------------------------------------
在徐州时, 城已夺, 功劳只剩打扫战场, 在当阳长板, 最重大的功劳和目标仍在----江陵, 刘备. 难不成你想告诉我, 吕布, 曹操在攻打徐州的时候是先抓刘备家人, 再去夺城? 太搞笑了. 城拿下了, 自然就去清算敌人的亲属了, 在当阳长板, 行军目的还没达到, 曹操首要做的难道是找刘备家人? 曹操兵卒都傻了? 难道在行军目的未完成就去捞"功劳"?
所谓铁的教训,不过是,捉了刘备的家小,刘备还与他作战,且先不论你的观点正确与否,吕布当时也将刘备的家小捉去了,刘备一样与吕布作战,按你的逻辑,这不是人之常情,而是,家小一点也不重要的表现,这阿瞒还不吸取教训?这刘备的家小有什么用?
按你的观点,长坂也是刘备逃了,张飞断后,追也追不上, 曹操就不能例行公事了?
----------------------------------------------------------------------------------
吕布掳了立备家小, 刘备不敢归州, 兵溃, 请降与吕布, 不知道哪来的与吕布交战? 你找出来给我瞧瞧?
笑, 按我的观点? 张飞断后追也追不上? 搞笑. 曹操当然例行公事, 赵云早就带走了刘备妻子了. 就例行出了刘备的两个女儿了嘛, 难道你有证据证明赵云带走刘备妻子前, 曹操就已经开始例行公事了?
拿你提出的史料,魏略曰: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
这不就逃出去了?
---------------------------------------------------
刘备根本子虚乌有次一子. 当然就"窜匿"了, 你难道想说, 魏人"以为"刘备有一子逃匿了, 其他家小都被抓了, 所以其他家小也能跑掉? 搞笑. 还拿出我的史料来.
当然, 你说刘备的"儿子"在徐州逃掉是真有其事, 我也不介意.
当时弄不清楚?你真当刘备这么多年军旅生涯白混了,根据行军速度,就可以断定来的是什么军队,就会多少知道一点军队的数量。
俺说了轻骑=="非主力"?俺说了轻军兵力少?按你的逻辑,俺是不是可以说你专门污蔑人的家伙?
俺说的是,这个轻骑不是曹军南征的主力,而不是这个轻骑是曹军的非主力。
---------------------------------------------------
不是说曹操主力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是强弩之末,别拿你的智商,污辱孔明先生。
不是主力, 难道意思不就是"非主力"? 你没说一定很少, 你说了是必定不多而已, 那么必定不多又是怎么个数量级呢?
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诸葛亮传
原来曹操之众不是主力, 也不多. 看来截断文章真是容易啊. 诸葛亮理解的是, 曹操之众轻骑追先主. 你说是啥呢?
刘备清楚? 记载呢? 资料呢? 难不成因为诸葛亮去东吴后知道小部分, 就等于刘备在长板时就知道? 太有才了. 还知道呢.
关羽带走了一部份兵是真的,但是谁告诉你,关羽将主力都带走了?绝对劣势,刘备的军队被击溃了,这才是绝对劣势,在没交战之前,你不能说是绝对劣势,他那是望风而逃。
我是说,曹操因为当阳一处去评价刘备吗?是说,一逃于徐州,二逃于当阳,可不止这么一次啊。再者,对一个英雄而言,望风而逃,一次就够了。记住,是望风而逃,不是绝对劣势下的逃跑。
---------------------------------------------------
还来交战? 证据呢?
哦, 一逃徐州, 二逃当阳就没有一戏耍曹操叛出,二夺徐州, 三败王忠, 四退夏侯于禁了, 五结人心? 一次就够了? 二逃当阳就会被曹操看不起? 我是曹操就绝对不会小瞧这个懂逃跑的人. 曹操同样也不会小瞧. 你会, 那是你的事.
所以,我说的是退,这种情况下,刘备不肯退,你凭什么断定人家手中有兵,而且有一次有数万之众的情况下,就望风而逃?
---------------------------------------------------
不退, 可能最后还是退, 但生命和军队损失都不会很大. 影响不了战局. 不退有什么奇怪, 耍耍性格有什么奇怪, 这种情况下都不愿退? 如果我只是不退就被打一巴掌, 我还能还击的, 但是打不痛别人, 我退来干嘛? 汉中就是这种典型, "势逼, 宜退罢了".
长板, 徐州两次显然比这种危险得多了. 当然要拔腿就跑.
最后, 凭什么认为, 凭记载, 魏书及关羽传.
长坂时,刘备军被击溃了,这叫做绝对劣势,曹军刚刚追上来,还没交战,这能叫绝对劣势,这时你可以说,刘备处于劣势,但不是绝对劣势,与我举的形势差不多,那好,我举的形势下,刘备不肯退,而这次刘备就弃妻子逃跑?
-------------------------------------------------
你找出长板刘备是交战被击溃的记载再说话. 别的你自己怎么想你自己想去. 我没兴趣再纠缠. 你要举的证你举了没有?
这段话中,哪写了没防备?
我说的是防备不足,但不足也是有防备的。
你不是不需要回答,而是回答不了。
刘备逃跑,不是没经过战斗,是他的军队被迅速击溃了。
-------------------------------------------------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
刘备的防备不足? 颠沛险难, 势偪事危在你看来是仅仅"防备不足"咯?
刘备不是没有经过战斗的记载在哪? 找出来啊!
很好,曹军追上长坂之后,一边收扰散卒,一边打探消息,然后才去追的刘备?俺上贴已经说了,长坂应只有一条大路,否则鲁肃不会径迎之。刘备是首领,他应该有麾盖之类明显的东东,曹军只需按照这个方向追就可以了,然后留下一部份人收拾散率、民众与辎重。
曹军如何知道刘备弃妻子的?
俺从来没说不找刘备专找家小,俺的意思是都找,而且,肯定也要问一下刘备的家小。而按你的逻辑,曹军根本不关注刘备的家小,或者是听说刘备的家小在什么地方,都不管,只关注刘备一个人。请问一下,你找一个人,找不到,会不会去这个人的家里人?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还有,倘若民众认为曹军是这么文质彬彬,还会把东西还给他们,他们也就不会跟着刘备跑了。
-------------------------------------------------
我已经引过资料给你看了, 当阳长板的地形以平原占半数, 丘陵占另外半数. 山丘海拔不高. 而不是"只有一条路".
你的逻辑是曹操很会分辨刘备家小, 而不是两边都找. 我的逻辑是曹操以找刘备为主, 刘备的家小根本不会在意, 是因为刘备才是战略重点. 其他的, 都是收拢起来就ok.
找一个人找不到, 才会去找他的家人. 你也就是说有个先后顺序了? 而不是一边问刘备, 一边问刘备的家人了? 至于拿我找人放到这里面来, 那么, 如果你知道一个人是不会理会家人, 而且在逃匿. 已经丢下他的家人了, 你还会去找么?
如果你在找一个人, 你并不知道他已经逃匿, 你知道他平常去的一些地方, 你会直接去他老家那里找他家人问而不先从你熟悉的地方下手么?
倘若民众那么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刘备也不用数十骑跑路还丢妻弃子. 10余万众里数万是部曲家人(老少妇孺). 数万是流民, 根本没有什么向心力能使他们作出反抗曹兵的事. 那群百姓又凭什么抵抗曹操精骑?
这两段,说的意思差不多,俺就一起回了。
裴松之引这段魏书的目的是什么?是说,还有另外一种记载,倘若这个记载就此事还有叙述,且不引,还会造成史料的缺失或误解,他会不引全?因此,很明显,魏书在这里就此事的叙述已经结束,没有了。
另外,人家三国志的记载可是,与刘备交战,不是与刘备手下人交战,而且也没有说,刘备望风而逃。这是不一样的,是相反的,你居然能综合在一起?这逻辑,俺为何这么熟悉哩,是S二号,俺还记得,当初,S二号将孙刘同盟解释成刘备是孙权的下属,用的也是这种综合逻辑。当初你也是拚命反对的,若是知道你用这种逻辑,俺还废什么话啊,S二号理论的发扬光大者。
另外,你的阿瞒经过铁一般的教训,上面我已经驳过了,不重复了。
----------------------------------------------------------------------------------
S二号的逻辑是把同盟解释成下属, 两种意思都很完整又不可能相同的东西. 三国志有刘备无交战就跑路的记载(关羽传).
魏书并无下文. 综合着看不行? 那么请问关羽传里说的是怎么回事
斐松之不引全的原因除了你说的, 还有一种, 就是下面的记载跟本传差别不大的时候, 斐松之不会引. 而魏书更不可能只到刘备逃跑就停止了. 难不成魏书还会不记获得刘备家属等事情?
S二号的综合是把意思完全不同的两词当成一个词使, 我的综合来看哪是把意思完全不同的两词综合来看? 难不成三国志写着刘备明明没跑, 魏书却说刘备跑了? 又在污蔑?
另外,你的阿瞒经过铁一般的教训,上面我已经驳过了,不重复了。
----------------------------------------------------------------------------------
驳过了? 笑. 吕布, 曹豹有过铁一般教训了?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8-4-3 22:4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