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1 09: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1, 1:52:44发表
即使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仍然是以舟的利益为先。只不过是舟充分意识到水的重要性而已,千古名君也不过如此。倘若连君王至上的基本常识也要质疑的话不如连封建社会的性质一起质疑。原来几千年来那些打破头也要去抢那个唯一的人都是疯子。   
回顾中国思想的发展:儒家扶摇直上定为一尊,墨家迅速消失成为绝响,法家名亡实存千年不绝。这正是对君王至上这一观点最好的注脚。

不可否认的,  很多时候君王利益就是国家利益,  但是他们却不是总是一体的.  所以当国家利益与君王自身利益有冲突的时候,  是君王对国家利益作出让步还是国家利益对君王利益作出让步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里的"舟"难不成您理解成了君王??当事人可是以隋朝作为参考标本, 因此这里的舟更多的是比喻为民能支持当朝, 也能颠覆了当朝.  

而儒家思想是忠君重道, 但是对君王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  基本观点就是民为贵,  社绩次之, 君为轻. 因此说什么封建社会君王至上.  也只有糊涂君王才会这么去想的.  


咳,  哪个君王不需要辅助的??刘邦不需要萧何陈平?  刘备不需要诸葛亮? 曹操不需要荀文若贾诩等人么? 只是辅政与托孤好象是两回事吧? 至少意义上来说,  前者权力远比后者低微.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民重君轻不过是儒家的一个部分,仅以一句话是不能概括儒家的。儒家成为一尊的原因是儒家所强调的是封建统治阶级宗法等级秩序稳固。在维护君王统治这一点儒家和法家是相通的,相比法家赤裸裸的功利儒家显得更为温和。所以说先秦儒法两家是儒表法里,在秦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制不过是秦制,法也不过是秦法。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青蓝兄不妨去翻看史料将我没有写上的那半句话补上,看看那半句话说的水是国家还是君王。
托孤、辅政不过是名字不同,托孤的目的就是为了辅政。刘义符的例子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四个辅政大臣达成废帝的共识刘义符便黯然下台。仅仅从字面上分析托孤和辅政的不同不如静下心去分析实例。
如果连封建社会皇权为尊的大前提都质疑,那关于刘禅的讨论就根本没有必要。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退一步来讲,封建社会讲的是“家天下”。行废立之事并不能代表臣子不忠,关键是即使废立最终政权仍然要从宗室中找出一个人来,将政权交到他手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1 20: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1, 18:49:03发表
民重君轻不过是儒家的一个部分,仅以一句话是不能概括儒家的。儒家成为一尊的原因是儒家所强调的是封建统治阶级宗法等级秩序稳固。在维护君王统治这一点儒家和法家是相通的,相比法家赤裸裸的功利儒家显得更为温和。所以说先秦儒法两家是儒表法里,在秦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制不过是秦制,法也不过是秦法。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青蓝兄不妨去翻看史料将我没有写上的那半句话补上,看看那半句话说的水是国家还是君王。
托孤、辅政不过是名字不同,托孤的目的就是为了辅政。刘义符的例子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四个辅政大臣达成废帝的共识刘义符便黯然下台。仅仅从字面上分析托孤和辅政的不同不如静下心去分析实例。
如果连封建社会皇权为尊的大前提都质疑,那关于刘禅的讨论就根本没有必要。

独尊儒术里,  似乎君轻民重这一部分没被统治者所抵抗和抹杀吧? 既然如此, 您强调的封建社会皇权独尊也并非就是封建思想的一切.  难道皇权独尊是封建思想的全部了么??连大前提都没搞清楚怪不得兄台在那死要求全蜀国要放弃一切去给机会刘禅了.  

至于封建社会是皇权至上还是国家至上,  从臣有权力废君就知道了.  当皇帝危害到当朝的时候,  下臣若有权力就会废除旧君拥立新君.

水能载舟的故事去翻了一遍,  是魏征提出的. 是对君王的劝解.  古来言明托孤的都有决事权, 只有辅政大臣不能直接决事.  只有规劝君王的权力.  这就是区别.  光看字面? 决事跟规劝您认为是一样的吗?


退一万步说了,  不提社绩朝政,  先皇的遗命清楚得很,  当时难道蜀国无一人明白君权至上这种"封建社会里的至高准则"? 可怎么全国上下就那么听命于诸葛亮呢? 难道蜀全国都是民主分子??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船,水可载船,也可覆船。”
民重君轻不过是儒家的一部分,我讲的皇权独尊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准则不是全部。儒家之所以成为一尊的原因我已经在上面提到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宗法等级秩序。
皇权至上还是国家至上,王莽有废立的能力但他仍然要当皇帝,为什么?因为天下仍然是刘家的天下,不姓王。
权臣之所以是权臣就在于权利不受制衡,所谓的一家独大凌驾于君王之上。既然已经一家独大,那么反对的声音就是微乎其微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2 04: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2, 1:51:57发表
“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船,水可载船,也可覆船。”
民重君轻不过是儒家的一部分,我讲的皇权独尊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准则不是全部。儒家之所以成为一尊的原因我已经在上面提到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宗法等级秩序。
皇权至上还是国家至上,王莽有废立的能力但他仍然要当皇帝,为什么?因为天下仍然是刘家的天下,不姓王。
权臣之所以是权臣就在于权利不受制衡,所谓的一家独大凌驾于君王之上。既然已经一家独大,那么反对的声音就是微乎其微的。

王莽是想要他子子孙孙都继承他的权力,  当然要谋朝散位了.  难道王莽是因为永远不归还权力给皇帝而造反吗?~`    这个诸葛亮有什么好比的?

那么此时你那些封建思想的基本准则哪里去了呢?  难道诸葛亮的权力还一直独大到1800年后??怎么诸葛亮就是没被定义成叛臣? 反而受到蜀民的挂念??对于一个封建社会,  居然去挂念去褒奖一个背离其"基本准则"的人?   (难道蜀国乃至于其后的各朝各代对待诸葛亮都用了民主制度了? )

您还是没回答.  古来托孤者,  有哪位是没有决事权的??

至于基本准则,  某些危害国家D废柴皇帝是怎么被废的??既然对国家有害D皇帝会被废, 那么阿斗这位"富于春秋,朱紫难辩"D皇帝就为什么必须掌权??
您说皇权至上,  那么皇帝实行政策的时候大臣还反对个啥??不是皇权高于国家吗? 那么皇帝决定的事情怎么还容许别人以对国家无益为由而被反对呢???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昏倒~
我说王莽时仅仅是在证明,皇权至上还是国家至上,即使实际掌握国家的王莽最后也要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掌握皇权。怎么又扯到诸葛亮身上了?
再次昏倒~
我又啥时候定义诸葛亮为叛臣了?我连行废立之事的臣子都没全部打倒更何况一个连废立都没有打算的诸葛亮。更何况我还有那个“家天下”的概念呢。
古来托孤者哪位是没有制衡力量的?我反复强调政事无巨细,咨於亮决於禅是我的态度。
刘备活着阿斗还“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呢,刘备死了几年他就“富于春秋,朱紫难辩”皇权至上是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如果我把统治阶级这一概念再拿出来那又复杂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2 16: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2, 13:38:11发表
昏倒~
我说王莽时仅仅是在证明,皇权至上还是国家至上,即使实际掌握国家的王莽最后也要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掌握皇权。怎么又扯到诸葛亮身上了?
再次昏倒~
我又啥时候定义诸葛亮为叛臣了?我连行废立之事的臣子都没全部打倒更何况一个连废立都没有打算的诸葛亮。更何况我还有那个“家天下”的概念呢。
古来托孤者哪位是没有制衡力量的?我反复强调政事无巨细,咨於亮决於禅是我的态度。
刘备活着阿斗还“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呢,刘备死了几年他就“富于春秋,朱紫难辩”皇权至上是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如果我把统治阶级这一概念再拿出来那又复杂了)

刘备活者要铲除刘封的理由是什么??刘备又是以什么理由要一个已经17岁的孩子要对诸葛亮事之如父.  您所说的这种托孤之礼, 也就出现在那个2,3岁被托孤的皇帝小儿.  如果刘禅17岁的资质十分优秀.  怎么会象对2.3岁的孩子一样去对自己那个17岁的儿子呢?  


既然你是认为刘禅到17岁还是很有资格掌权的, 刘备为什么与你所想的不同呢?  而且还时刻去替他干掉以后的障碍,  这不也是在阻止他的成长? 说了那么多你又回到起点上??我无言了我.  


第一,我没说你说其是叛臣, 但是历封建代有哪一个将这种蔑视封建社会基本准则的人捧得比天还高的??就这么一个诸葛亮吧??认为诸葛亮的做法妥不妥的, 各朝的捧赞是最好的回答..  至少没什么人认为为一个废物去牺牲一个国家的前程.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不要提刘封,这事主要责任是刘备次要责任就是诸葛亮。杀刘封固然可以稳固刘禅的地位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削弱了本来就不强的宗室力量。无论是南北朝还是五代时期连成年皇帝都不一定能保住自己的皇位兄弟相残的事多了,不在于皇帝的年龄。
刘备做的是消除可以威胁刘禅的力量,在这一点朱元璋做得也不差。朱元璋在干掉跟随自己多年的臣子时似乎朱标早已成年。


君王都希望有一个有才能且殚精竭虑而无夺取皇位之心的臣下。历朝历代大肆宣扬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中国人的心态在于偶像一定要是完人,所以拔高一个人就会在全方位为他贴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2 23: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即使抬得再高, 贴金再多,  就没人注意到其行为是违反了封建社会的"基本准则"吗? 再说了, 刘备在时,  政事就已经全权交由诸葛亮处理了,  难道刘禅继位, 反而内事就又要决于禅了?  您是要说刘禅比刘备聪明吗?  

乖而听话的忠臣多的是,  何必去追捧一个违反君王至上的人? 奇怪的是,  蜀国上下无不服诸葛亮者,  诸葛亮去后,  亦无人以其欺主而责之.  是当时人都瞎了眼睛不知道其违反封建社会的"基本准则"吗?

不管你说杀刘封的举动是什么,  作为刘禅的老爸, 刘备确实就是杀了刘封, 你认为这件事上反映刘禅的性格如何? 难道你会说他的老子不清楚他亲生儿子的能力吗? 扯那么远干嘛捏?``   朱元璋除大臣跟从刘备要为刘禅杀刘封去看刘禅的能力和本性有什么关系?

我不就一直在说刘禅也许是有点聪明,  但是却是行事不果断, 心志不坚定,  做事没毅力的.  "智量"可不代表了个人所有的素质.   而且俺觉得富于春秋跟智量没什么冲突.  因为性格喜好以及志量等和智量就是不同的东西.  更兼刘备的种种牵涉刘禅的举动来看,  刘禅至少可以说一句,  他不能让刘备放心, 不能使刘备安心.  不能使刘备信任其能.  而这一个17岁的孩子还不能使其父放心. 您还是要坚持17岁的刘禅是"没缺点"的任人画之白纸??

至于刘备本意的问题.  哈哈哈!~  您举了个霍光在先皇架蹦,  小皇帝仅有2岁无决事能力时受到的不亚于诸葛亮的托孤之礼,  到底证明了什么呢? 证明了刘禅在刘备眼里跟一个2岁的孩子没区别?  证明霍光受托孤就没有决朝事之能?

那么我这样回问你一句,  刘备对自己那个17岁的儿子动用了不亚于汉武对自己2岁的孩子所施的托孤之礼.  又证明了什么呢??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朱元璋除掉功臣的理由和刘备相同,朱标无论在年纪能力都远大于刘禅。杀大臣给继任者铺平道路和继任者无关。

中国的造神运动那是一等一的棒,“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就是个颇为现实的例子,李敖把“伤人呼?不问马。”解释成先问人后问马也是个例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个世界上还是站在利益那边的人比较多。蜀国上下的既得利益者当然不会质疑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集团。

除了刘弗陵之外我还举过不少例子,在襁褓中者有之、成年者也有之。托孤不过是一种隆重的形式,死揪着托孤的形式不如去分析托孤的目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李严注意到诸葛亮违反封建社会基本准则且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在政治上李严远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angliang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7
编号 7325
注册 2004-5-3


发表于 2004-6-13 14: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3, 5:48:42发表
李严注意到诸葛亮违反封建社会基本准则且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在政治上李严远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莫名其妙

诸葛在后世恰恰是封建主义社会所提倡的臣子的典范,在其死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都是如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angliang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7
编号 7325
注册 2004-5-3


发表于 2004-6-13 14: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2, 23:27:45发表
即使抬得再高, 贴金再多,  就没人注意到其行为是违反了封建社会的"基本准则"吗? 再说了, 刘备在时,  政事就已经全权交由诸葛亮处理了,  难道刘禅继位, 反而内事就又要决于禅了?  您是要说刘禅比刘备聪明吗?  

乖而听话的忠臣多的是,  何必去追捧一个违反君王至上的人? 奇怪的是,  蜀国上下无不服诸葛亮者,  诸葛亮去后,  亦无人以其欺主而责之.  是当时人都瞎了眼睛不知道其违反封建社会的"基本准则"吗?

不管你说杀刘封的举动是什么,  作为刘禅的老爸, 刘备确实就是杀了刘封, 你认为这件事上反映刘禅的性格如何? 难道你会说他的老子不清楚他亲生儿子的能力吗? 扯那么远干嘛捏?``   朱元璋除大臣跟从刘备要为刘禅杀刘封去看刘禅的能力和本性有什么关系?

我不就一直在说刘禅也许是有点聪明,  但是却是行事不果断, 心志不坚定,  做事没毅力的.  "智量"可不代表了个人所有的素质.   而且俺觉得富于春秋跟智量没什么冲突.  因为性格喜好以及志量等和智量就是不同的东西.  更兼刘备的种种牵涉刘禅的举动来看,  刘禅至少可以说一句,  他不能让刘备放心, 不能使刘备安心.  不能使刘备信任其能.  而这一个17岁的孩子还不能使其父放心. 您还是要坚持17岁的刘禅是"没缺点"的任人画之白纸??

至于刘备本意的问题.  哈哈哈!~  您举了个霍光在先皇架蹦,  小皇帝仅有2岁无决事能力时受到的不亚于诸葛亮的托孤之礼,  到底证明了什么呢? 证明了刘禅在刘备眼里跟一个2岁的孩子没区别?  证明霍光受托孤就没有决朝事之能?

那么我这样回问你一句,  刘备对自己那个17岁的儿子动用了不亚于汉武对自己2岁的孩子所施的托孤之礼.  又证明了什么呢??

刘备在世时是刘备自己掌权,政令法令皆出自备(史书有载)

刘备何许人也怎会让大权旁落

其它的话倒是恰到好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3 14: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3, 5:48:42发表
李严注意到诸葛亮违反封建社会基本准则且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在政治上李严远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努力就是劝诸葛亮成王谣领未得之土, 而自己领益州牧开府治事吗??如果您说的君权至上在封建社会是那么至高无上还盖过国家利益的话,  李严只需要震臂一呼就天下应之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3 15: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3, 5:34:13发表
朱元璋除掉功臣的理由和刘备相同,朱标无论在年纪能力都远大于刘禅。杀大臣给继任者铺平道路和继任者无关。

中国的造神运动那是一等一的棒,“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就是个颇为现实的例子,李敖把“伤人呼?不问马。”解释成先问人后问马也是个例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个世界上还是站在利益那边的人比较多。蜀国上下的既得利益者当然不会质疑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集团。

除了刘弗陵之外我还举过不少例子,在襁褓中者有之、成年者也有之。托孤不过是一种隆重的形式,死揪着托孤的形式不如去分析托孤的目的。

朱元璋有没有诛杀自己的儿子给他孙子摆平道路捏?  或者这么说, 朱杀的人,  是否所有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人呢? 如果刘备要为他儿子摆平道路,  杀的就不会只是一个刘封.

造神运动之强人民是清楚D~` 问题是造神运动是否一开始就那么烈呢? 关羽该不会是在晋朝就有此"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的称号了?
您就是一等一的棒,  强把不知经过多少步骤的造神运动简单到了好象一开始就造得那么完美.  而无论关羽他封得有多高.  三国志里的描述并未见得就跟造神论如此之高.  陈寿既然是不在诸葛亮所照顾的既得利益集团里,  怎么他写史就不写写所谓违反的"封建社会基本准则"??后朝各位有对诸葛亮能力上的怀疑, 却偏偏就是没有哪篇文献提出了诸葛亮摄君权违反了刘备的"本意".

难道古人都不理解么?  

正是因为国家是个整体的利益集团,  因此皇帝利益不过是国家利益里的一部分,  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当皇帝的利益跟整个整体利益有冲突,甚至影响到了其宗室利益. 那么皇帝就老老实实的靠边站去吧.

除了霍光外你举过不少例子.  但是托孤的实际意义能跟诸葛亮托孤一拼的,   也就只有您提过的霍光.  其他,  托孤的实际意义又是怎么跟诸葛亮相似呢?
您老一个劲的去说刘备的本意,  却全部都是拿别的事情来说刘备本意.  这算哪门子的分析呢??我就是从诸葛亮所掌握的权力和封号上去分析刘备托孤的实际意义的.  事实上诸葛亮原本权力就已经是一人之下,   到了刘备死后更以君父赐之.  设遗诏让"刘禅与诸葛亮从事, 事之如父",  您说本意是啥米呢?

光拿别的事情类比而不对刘备托孤进行分析就直接说刘备本意如何.  这算不算是种顾左右而他言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无双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44
编号 7380
注册 2004-5-5


发表于 2004-6-13 15: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家没事吧 这帖子说了 12页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陈寿的《三国志》纪录的是三国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倘若连陈寿的史德也要怀疑那又何必去看《三国志》。
在刘备和刘封死后成年的刘姓宗室力量根本没有。皇帝并不是整个利益集团中一份子那么简单,他担负的责任是主导整个利益集团。(主导: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皇帝失去权利并不能简单的分析为和整体利益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有可能是一个比皇帝更具代表性的人物出现取代皇帝的角色,还有可能是外力因素影响,或者试图改变利益导向失败等等等等。实际放到刘禅和诸葛亮的例子上来原因就是诸葛亮扮演的角色比皇帝更能代表荆襄士大夫的利益。

我分析历史事件不会局限于当时的朝代,联系上下的历史找出在历史中与这个事件相似的其他事件并且分析出其中共性,基于对历史共性的承认这一前提对单一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的方法没有历史的局限性,并且可以找出在历史中遗漏的点。
如果将这种方式看成简单的类比,那么一定是在看我的观点时遗漏了我对历史共性的阐述,我只能表示遗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angliang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27
编号 7325
注册 2004-5-3


发表于 2004-6-14 09: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elz5000于2004-05-27, 22:37:31发表
《蜀书·诸葛亮传》里没发现楼主所引的话啊

看来你根本没看史书,这么一大段话都没看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4 15: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3, 22:03:17发表
陈寿的《三国志》纪录的是三国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倘若连陈寿的史德也要怀疑那又何必去看《三国志》。
在刘备和刘封死后成年的刘姓宗室力量根本没有。皇帝并不是整个利益集团中一份子那么简单,他担负的责任是主导整个利益集团。(主导: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皇帝失去权利并不能简单的分析为和整体利益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有可能是一个比皇帝更具代表性的人物出现取代皇帝的角色,还有可能是外力因素影响,或者试图改变利益导向失败等等等等。实际放到刘禅和诸葛亮的例子上来原因就是诸葛亮扮演的角色比皇帝更能代表荆襄士大夫的利益。

我分析历史事件不会局限于当时的朝代,联系上下的历史找出在历史中与这个事件相似的其他事件并且分析出其中共性,基于对历史共性的承认这一前提对单一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的方法没有历史的局限性,并且可以找出在历史中遗漏的点。
如果将这种方式看成简单的类比,那么一定是在看我的观点时遗漏了我对历史共性的阐述,我只能表示遗憾。

您说的第一段我首先就不同意.  诸葛亮掌权受利的是荆襄集团? 那么益州之民和各益州官员还对诸葛亮那么神往干嘛? 明显说话不对板.
而皇帝是主导, 我原文已经明写了, 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这重要的一部分并不是就一定跟政权的整体利益方向一至的.  比如当这个重要的一部分会危害到集团的整体利益甚至影响到刘姓的宗室利益. 他就旁边呆去.  
换你的说法吧, 当皇帝没主导能力的时候, 是牺牲整体利益去成就皇帝的一个机会还是牺牲皇帝的权力, 换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暂主导大局呢? 这才是刘备所考虑的问题.
在刘备眼里, 诸葛亮不是更能代表荆襄集团的利益, 而是能稳定益荆之争的一个不二之人选.

联系历史? 事件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你只研究共性然后就说每个托孤的实质都一样这叫什么研究?
当我重点的提出刘备的遗诏时, 您就举了个霍光来反驳, 现在俺正式要拿霍光与诸葛亮做对比了, 您又跑去说那不过是个形式, 实质一样.  可惜遗诏就是遗诏.  "君父"就是"君父".  既然您那么喜欢联系历史, 那么告诉俺,  清史里多尔滚曾经要求顺治封自己做什么??他要当皇帝老爸! 为什么? 您那么轻视的刘备遗诏所确立的"以父事之"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

刘备为什么要一个已经17岁相当于成年人的刘禅还要父事诸葛亮??而且还是下遗旨勒令. 我实在看不出哪朝哪代里先皇遗旨很简单的.

如果您研究历史以为共性就是一切, 那我更加遗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0
编号 7437
注册 2004-5-7


发表于 2004-6-14 16: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孔明的功过看来大家意见还是比较多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刘姓还有成年的宗室么?益州之民和各益州官员要分开看,益州之民得到相对清明的社会环境,益州官员虽然不能进入权力中心但仍可分得一杯羹。益州土著士族受压迫惯了,刘备、诸葛亮相对他们前面的那几个执政者对益州土著士族的政策有所缓和,不过益州士族对于诸葛亮的质疑也一直存在。
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和李严才是能稳定益荆之争的不二之人选。当然诸葛亮自己也有这个能力。

(共性:相同的,共同具有的性质。)如果没有共性仅研究孤立的历史事件,目光未免太狭窄了。每个例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我无论拿出什么例子都是为了阐述这些历史事件的共性不是简单的拿例子比例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4 21: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4, 19:32:38发表
刘姓还有成年的宗室么?益州之民和各益州官员要分开看,益州之民得到相对清明的社会环境,益州官员虽然不能进入权力中心但仍可分得一杯羹。益州土著士族受压迫惯了,刘备、诸葛亮相对他们前面的那几个执政者对益州土著士族的政策有所缓和,不过益州士族对于诸葛亮的质疑也一直存在。
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和李严才是能稳定益荆之争的不二之人选。当然诸葛亮自己也有这个能力。

(共性:相同的,共同具有的性质。)如果没有共性仅研究孤立的历史事件,目光未免太狭窄了。每个例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我无论拿出什么例子都是为了阐述这些历史事件的共性不是简单的拿例子比例子。

奉劝一句,  每个皇帝都有共性,  那么是否可以推导出每个皇帝都是一样D??不过是样子不同而已??

事情是有共性这点谁都没反对呀!~`  但是共性却不代表一切.  该拿共性去谈论的时候就该拿共性,  该个别细细研究的时候就该个别细细研究,  把任何事都套以共性而论,  那又有什么必要讨论?

吃米饭是大多数人的共性不代表所有人天天都得吃米饭.  至于刘备的托孤是否该只论共性不论特殊.  看客明白就好.  
俺再声明一次,  同是托孤,  刘备另外下诏勒令一个已经成人的刘禅对诸葛亮事之如父,  这点上跟同是托孤的所谓"共性"就没有半点联系.  应要以托孤的"共性"去否认, 去贬低这一遗诏的效力, 就好比大家都是人,  皇帝也是人,  所以皇帝跟百姓没不同一样.

一,  益州土著您不会说那是"南蛮"吧? 当然,  仍然存在质疑这点不可否认, 完美社会没出现过.  
二.  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和李严才是能稳定益荆之争的不二之人选。当然诸葛亮自己也有这个能力。
不敢苟同,  李严先生同是托孤但是实际权力却全都受制于诸葛亮之下(是刘备安排托孤前后都是如此了),  只有一样不受诸葛亮节制的,  那就是永安驻军的调动权力.  硬要说李严才是刘备眼里跟诸葛亮一起的不二人选.  又是光看共性(都是托孤大臣嘛!)不看特殊性(两人手里的权力并不真正的平衡, 而是一面倒)的结果.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用共性推导出千人一面就是走极端了。我说共性不过是拿出一个大方向,肯定共性
是解决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不会因为视角太窄而去钻牛角尖。
您老兄倒好,索性用共性抹煞掉一切。然后将这个结论套到我脑袋上得出我“先提出的观点的正反两方永远是那么的差别巨大. 却又不符合实情。”这么个论调 。却不看我的论点都是有度的,您一理解就过犹不及了。

益州土著是南蛮可我说的是益州土著士族,这可是两个概念。

为什么说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和李严才是能稳定益荆之争的不二之人选。
刘备安排诸葛亮和李严同受托就是最好的证据,不能因为李严的地位低于诸葛亮就否定他,这两个人同时肩负着协调内部派系的任务。我还没见过托孤这种事情皇帝会弄两个一样权限的大臣(要真这样不是皇帝脑子坏了就是皇帝盼着这两个人相互内斗),托孤有主有辅将权利合理分配这明明是“共性”有什么特殊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l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4
编号 2466
注册 2003-11-23


发表于 2004-6-14 22: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4, 21:24:33发表
李严先生同是托孤但是实际权力却全都受制于诸葛亮之下(是刘备安排托孤前后都是如此了),  只有一样不受诸葛亮节制的,  那就是永安驻军的调动权力.  硬要说李严才是刘备眼里跟诸葛亮一起的不二人选.  又是光看共性(都是托孤大臣嘛!)不看特殊性(两人手里的权力并不真正的平衡, 而是一面倒)的结果.

不知道“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句话何解?难道只是管管永安军事的意思。那好象称不上托孤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4-06-14, 22:59:15发表
不知道“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句话何解?难道只是管管永安军事的意思。那好象称不上托孤吧。  

1、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
2、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

李严留在在永安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防吴,他至少应该有权调动整个东部军队的权利且不受诸葛亮节制。我猜测在李严留守永安的时候应该和某人有协议,在吴蜀关系缓和后他会回到权力中央,但问题就出在因为某种原因他始终没有回到成都反而被边缘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l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4
编号 2466
注册 2003-11-23


发表于 2004-6-14 23: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4, 23:07:44发表
1、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
2、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

我的理解是内政托给诸葛,军事托给李严。这不仅同时照顾到荆、益两集团的利益。而且表明在刘备眼里,军事上李严强于诸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l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4
编号 2466
注册 2003-11-23


发表于 2004-6-14 23: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4, 23:07:44发表
李严留在在永安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防吴,他至少应该有权调动整个东部军队的权利且不受诸葛亮节制。我猜测在李严留守永安的时候应该和某人有协议,在吴蜀关系缓和后他会回到权力中央,但问题就出在因为某种原因他始终没有回到成都反而被边缘化。

把整部《蜀书》看完,将许多事联想在一起后,感觉某人虽然军事上一般,但手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某人的智力不愧超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5 00: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4, 22:57:54发表
用共性推导出千人一面就是走极端了。我说共性不过是拿出一个大方向,肯定共性
是解决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不会因为视角太窄而去钻牛角尖。
您老兄倒好,索性用共性抹煞掉一切。然后将这个结论套到我脑袋上得出我“先提出的观点的正反两方永远是那么的差别巨大. 却又不符合实情。”这么个论调 。却不看我的论点都是有度的,您一理解就过犹不及了。

益州土著是南蛮可我说的是益州土著士族,这可是两个概念。

为什么说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和李严才是能稳定益荆之争的不二之人选。
刘备安排诸葛亮和李严同受托就是最好的证据,不能因为李严的地位低于诸葛亮就否定他,这两个人同时肩负着协调内部派系的任务。我还没见过托孤这种事情皇帝会弄两个一样权限的大臣(要真这样不是皇帝脑子坏了就是皇帝盼着这两个人相互内斗),托孤有主有辅将权利合理分配这明明是“共性”有什么特殊的。

哦?  现在又说只是用共性去推出一个大方向了吗?
但是这件事上是以共性去推出个大方向还是就事论事研究该事比较好呢? 现在倒成了我把该事套死在共性上了??
兄台不一直强调这件事上就必须站在"君权至上"来评价刘备的用意吗? 这跟否认特殊性有什么区别? 兄台不是强调国家利益必须为君权让步吗? 不一直强调刘禅是诸葛亮带坏的吗?

呵呵,  把一切责任往诸葛亮身上推这叫有度吗? 我不觉得. 我不认为诸葛亮没责任,  但是主要责任不在诸葛亮身上. 俺不过是通过各种现象分析刘禅其人, 以及通过刘备托孤立的遗诏确定是谁授予诸葛亮独断大事的权力的.

至于说刘备眼里怎么一回事.  

李严他此前什么资格?  有何威信能在朝中言事?   在稳定益州政局中,  一直都是诸葛亮干的事情"事无巨细, 皆决于亮". 所以我认为刘备眼中稳定益州局势诸葛亮是不二人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5 00: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4-06-14, 22:59:15发表
不知道“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句话何解?难道只是管管永安军事的意思。那好象称不上托孤吧。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李严传
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传

先主死了, 是谁以严为中都护的?
李严是以什么身份受托孤的?


李严是以尚书令受托孤, 那么他的"中都护" 是谁给他任命的?  还是刘备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9: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24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