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演义中刘琮之死, 罗贯中最大的败笔
性别:未知-离线 关张马黄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9
编号 257671
注册 2007-12-30


发表于 2008-3-8 22: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演义中刘琮之死

三国演义是每一个三国爱好者最津津乐道、爱不释手的著作,喜欢三国的人必定喜欢三国演义。虽然我们如今已经深深地了解了三国的正史,知道三国的人物和故事并不是年少时印象的“刘备曹操正邪对立”,但是我们依然喜欢三国演义,就像每一个喜欢曹操的人在崇拜历史上那个非常有作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的同时,也对演义中那个阴险奸诈又不失雄才大略奸雄推崇备至。这都是因为三国演义是如此优秀的一部旷世奇作,它把那个风云交汇的年代中的故事和人物用引人入胜的文学手法表现了出来,每一段英雄诗史都那么荡气回肠,每一个精彩的政治和军事计谋都让人回味无穷,无怪乎满清入关前甚至拿三国演义当教科书,由此也看出作者罗贯中无愧为一位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文学奇才。但就是这么优秀的一部政治军事小说,却在中途出现了一个不合人情、不合常理的错误,这使得小说中对曹操的描写显得前后不一、逻辑混乱,让每一个熟读三国演义的人莫名其妙,这一段描写在我看来是罗贯中过于“拥刘贬曹”而产生的画蛇添足的一笔,也是整部小说中最大的败笔,那就是——刘琮之死。



   具体的故事情节大家都很了解,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就让我们看看为什么小刘之死是败笔。



一  曹操没有杀刘琮的理由



纵观三国演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曹操在面对主动投降的人的态度——都是很宽容的,甚至说是来者不拒,只要不是品行极其恶劣的杨松和出卖姐夫一家的那位仁兄,其余的无论贤才庸才曹操一并海纳。真正被曹操无奈下令斩杀的人都是实在不能为曹操所用的人,就像是吕布、马腾、陈宫、高顺、沮授、审配等等。凡是主动投降的,哪怕是袁氏兄弟那样的假投降之辈,曹操都是相当宽容(最终袁潭在混战中死于曹洪刀下,袁尚袁熙被害怕惹祸上身的公孙康设计杀死,均不是死于曹操的亲令),许攸的死多少是个意外但绝大部分也在于他自己的咎由自取。在曹操看来,贤不贤庸不庸无所谓,越是庸才,投降后越没威胁。曹操根本就没有杀刘琮的理由,刘琮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小毛孩,他的父亲刘表在汉末诸侯混战的格局下是一个比较安分的君主,虽然他也背地里连结袁绍、收容刘备、援助张绣,但是他在演义中从来没有真正的主动的攻击过曹操一次,也就是说两家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仇,对于曹操这样一个有王霸之志的人,张绣这样和他有血海深仇的人他都能一笑置之、厚待重用,那么一个从来没和他有过正面冲突的刘表的遗孤,他有斩尽杀绝的理由吗?



也许有人会说曹操是怕刘琮留为祸患、东山再起,就像刘备一样。这实在是讲不通,刘备本身有英雄之名和英雄之才,在徐州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才会放虎归山。可刘琮呢,孤儿寡母,如果是留在家门口荆州还有两分折腾的余地,在只有几名家丁相随的情况下到青州去当刺史,身边一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恐怕连山东话他都要花上几年才能适应,更别提成什么气候了,也就是说刘琮被“发配”到青州当刺史已经完全没有了威胁,那么还有什么理由杀他?







二 当时的局势不允许曹操杀刘琮



   荆州新降,民心未附,更何况曹操还要指望着荆州的水军和文武将士们帮他对抗东吴,这个时候立刻杀掉主动投降的一州之长?这个事放在我们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身上都做不出来,更何况是曹操。刘表治理荆州数十年,给了荆州军民很大的恩惠,这个时候杀死老州长无助的遗孀遗子,荆州的军民会怎么想,正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江东军民会怎么想,曹操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下这样的令。想想当年刘备投靠曹操时,程sheng等人劝曹操杀刘备以绝后患,可曹操却以“不可因杀一人而阻欲降人之心”而把这个可以和自己抗衡的英雄养在了身边,那么多年以后,在即将有可能荡平天下、成就大业的机会到来时,曹操怎么可能会不顾天下大业而因为自己的好恶而杀死一个小孩子?这样只能使荆州军民的离心离德;使江东军民奋死抵抗;使西川、汉中这些欲降的地区裹足不前;使西凉、辽东这些不安定的地方更加充满敌意。青州的实际大权掌握在军区司令臧霸手中,刘琮这个刺史只是一个空架子,如果还怕他不老实的话大可以再给他换一个更加有名无实的官把他送到许昌软禁监视起来,这才是演义中奸雄曹操应该做出的事。







三 对曹操的描写因此前后矛盾



   也许有人会说:正因为曹操大业将成加之年龄增大才会愈加残忍多疑,因此改变了对待某些投降人的态度。如果小说继续让曹操残忍下去也还可以勉强解释这一漏洞,但是曹操就在这“偶尔一次放纵”之后又恢复了“清醒”,在无论是对待态度飘忽不定的韩遂和先战后降的张鲁上,曹操又变回了原来那个曹操。韩遂在演义中继续留任西凉,张鲁更是因为封存宝物仓库而受到了曹操的厚待和嘉奖。张教主只是因为献上了一仓库宝物就可以享受如此优待,那么刘琮主动献上全国最大州之一且极具战略意义的荆州这份大礼,反而得到的竟是杀无赦?小说在这里对曹操前、中、后的描写出现了极大的矛盾。







   在正史中刘琮没有死,后来过得很好,那么为什么罗贯中这么伟大的作家硬要冒着小说出现前后矛盾的风险在演义里改变刘琮的命运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拥刘反曹。罗老先生为了尽力丑化曹操的阴险和残忍,为了讽刺刘琮等人弃刘而降曹的可悲下场,才安排了刘琮母子的死。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丑化曹操也要有个度,罗老先生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情况下丑化曹操,留下了三国演义这部优秀的政治和计谋小说中最大的败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渔夫
(厄瑪奴耳)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88
编号 69948
注册 2006-5-25
来自 奇夢の楽園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8-3-9 00: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ICQ 状态
罗先生的丑化一直都是沒有限度的,跟蜀交过手的吳魏將领慘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ongwanshui
(超级大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24
编号 82197
注册 2006-9-8
来自 湖北


发表于 2008-3-9 00: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有英明如仁兄之人才看出来, 罗的"败笔"也不算大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桃花岛主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3
编号 10528
注册 2004-7-9


发表于 2008-3-10 12: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程sheng?????这是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三国演义》既不是一部历史小说,也不是一部政治纪实。因此虽然这里是在丑化曹操,但作为文艺作品,这里的描写对于勾画曹操晚年日益多疑、心狠手辣的艺术形象是很成功的。

建议楼主不要把《三国演义》和历史、政治挂钩。虽然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三国演义》是基于大量的民间传说和说书人的话本故事来创作的,其主基调也是符合当时社会人们的道德标准和大众看法的。

话说自从本朝太祖从文学角度出发对曹操的个人文学政治和军事能力表示肯定后(注意,不包括道德),某御用文人开始为这么一个权相、汉奸(汉朝的奸臣)翻案,再加上现在社会功利主义盛行以及某些教授的有意美化,才形成了今天褒大于贬的曹操形象。而这一形象,与中国几千年来曹操的传统形象(不论官方还是民间)基本上是背道而驰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里,曹操还是一只永不投生为人的、带着绿帽子的、被刨坟掘墓的老黄狗)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3-10 12: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ittle666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24
编号 48201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8-3-10 13: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是从搞定荆州开始曹操感觉很爽,就开始犯晕了,各方面水准降到历史新低。等到赤壁失败,算是被周郎一棒子打醒了,水平立马恢复正常。当初张绣第一次投降曹操不也晕了一把吗,在张绣地盘欺负人家婶,这种事更像董卓的作风。等典韦死了,曹操就恢复正常了,对于禁和独眼的判断就很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将文丑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36
帖子 111
编号 48323
注册 2005-9-9


发表于 2008-3-10 16: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是理性感性交织的动物

并非所有做事情都有原因,也并非所有做的事情都是理智的和恰当的——曹操亦不例外

当然,小说中设置这一情节确实是为了贬低曹操的形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8-3-10 19: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张马黄 于 2008-3-8 22:19 发表
但就是这么优秀的一部政治军事小说,却在中途出现了一个不合人情、不合常理的错误,这使得小说中对曹操的描写显得前后不一、逻辑混乱,让每一个熟读三国演义的人莫名其妙,这一段描写在我看来是罗贯中过于“拥刘贬曹”而产生的画蛇添足的一笔,也是整部小说中最大的败笔,那就是——刘琮之死。

我认为这恰恰是罗老的胜笔,写出了一个在官渡之战后,从杀许攸到杀刘琮,一步步骄狂起来的曹操,为曹操接下来的赤壁之败预先埋下伏笔。这一段描写在我看来是前后一致、逻辑清晰、既合人情、又合常理的。若按照楼主的想法去写,实际上是把曹操脸谱化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胖果果
(盈虚谷主人: 三石先生)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6
编号 225738
注册 2007-10-9
来自 盈虚谷


发表于 2008-3-10 20: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演义毕竟是演义, 小说毕竟也是小说.

况且我觉得杀刘琮没什么不对的, 袁绍的几个儿子曹操也是赶尽杀绝的,
原因很简单, 刘表和袁绍手下都留下了一批忠于他们的能人志士, 如果不
把这些人的主公杀了, 他们是不会甘心屈服于曹操的.

张鲁自然例外, 汉中当时在三国演义里面就没什么太多能人, 如果不是马
超的投奔, 张鲁可能早Over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概文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1
功绩 6
帖子 140
编号 80783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8-3-10 20: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这段情节是罗贯中的原文,那确实是败笔。
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演义版本,都是后人修改过的,其中尤以现在的通行本,毛纶父子修改的版本最甚。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版本,也是罗贯中成书百余年后的刻本。百余年中主要是在民间传抄,中间难免有自以为是者胡删乱改。书商刻印时,也可能会请人捉刀修改;也可能书商找到的抄本不全或几种抄本间有差异,需要修补。
甚至在清朝初年,三国演义已经广泛流传时,毛纶父子还进行了一次最大的删改。今天绝大多数读者所读的三国演义都是毛本。
楼主应该多读些版本考证和演变的文章。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1 19: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97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