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血色残阳——三国末路英雄记
性别:未知-离线 777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4
功绩 36
帖子 52
编号 77495
注册 2006-7-31


发表于 2008-2-29 10: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血色残阳——三国末路英雄记

血色残阳——三国末路英雄记




引言

这是一个色彩缤纷的舞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世纪。在华夏这片浩瀚而美丽的画卷中,历史书页特意腾出那一卷世纪篇幅,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供英雄们闪亮登场,让后人一惊一咋的。然而,事与愿违。就是在这片群星璀璨的天空中,一切,似乎又显得并不是那么的精彩纷呈。皇朝的腐朽,政治的昏暗,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一个乱世的存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在这片昔日的土地上,“英雄”,他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完美、正义的化身,没有人有勇气可以保证,“英雄”,他就注定会赢得无数的鲜花和世人的歌颂。

杰出之士未展其志,忠贞之人无辜受戮,有功之臣难获提拔。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这一切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英雄”,他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终究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

历史的画卷,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变的格外绚丽。同样,又因为他们的悄然逝去而留下了遗憾。时代的不公,历史的抉择,让人无法宣泄出心中那份对他们无限的依恋和惋惜之情。惟有用心的去聆听,耳边,会响起一首史诗般的英雄悲歌……


目录

最后的名将——皇甫嵩篇
逝去的友情——陈宫篇
束缚的枷锁——沮授篇
失落的将星——于禁篇
彷徨的书生——陆逊篇
宿命的打击——魏延篇

(待续)



帖子之前在史区发过,厚着脸皮再贴一次......
换汤不换药。只改了个名字,将语句有问题的地方改了下......
还望诸位多多指正,万分感谢

[ 本帖最后由 777 于 2008-7-6 00: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77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4
功绩 36
帖子 52
编号 77495
注册 2006-7-31


发表于 2008-2-29 10: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名将——皇甫嵩篇


东汉末年,皇权衰败,朝纲紊乱。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乱政,使曾经一度辉煌的汉王朝面临着即将倒塌的危机。灵帝末年,生活的困苦,使身处窘境人们开始习惯性的期盼救世主的出现。于是,历史进行了选择,一个并不怎么合适的人选从人群中脱引而出,接过了这个令人羡慕而又艰巨的角色。

张角,巨鹿人,“黄巾起义”的主要首领。对于张角的发迹,无非是依靠着那些带有浓重封建迷信思想的小伎俩。当然,张角也算是个下层的知识分子。据记载,早期的道教建立便与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时间过的很快,数十年间,张角那一手神奇的“鬼画符”本领迅速成为了妇孺皆知的秘密。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信徒的队伍变的惊人的庞大。于是,野心勃勃的张角决定,将这股“黄巾之火”彻底的点燃。

义军开始了行动。虽说他们的思想仅仅只是停留在一种黑暗中的盲动,然而,不得不承认,一切却在当时的华夏土地上引起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反响。“旬日之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似乎成为了起义后最合适的写照。此刻,昏庸无能的灵帝终于被惊醒,他开始坐卧不安了。抬头观望这片昔日高祖一手辛苦建立起的千秋基业,为了使自己不至于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为了使这行之将木的王朝再苟延残喘些许日子。于是,他急忙派遣朝中的几位骨鲠之臣出征平乱……

当然,或许我们也要感谢这场突如其来的黄巾起义,如果不是它,历史,便会遗忘了这位汉末的名将。

北地的风光依旧美丽,太守皇甫嵩郑重的接过率军平乱的圣旨,稍加思索了片刻,还是决定踏上了这未知的征途。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其叔是著名的“凉州三明”之一,度辽将军皇甫规。其父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出身于军人世家的皇甫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在他的身上,很好地保留了东汉那种典型的士人的风范。

皇甫嵩率军会同朱儁开始了对义军的围剿,战势随之打响。义军的声势浩大,让局势略显被动,但这并不能决定最后的战局。皇甫嵩开始了对局势冷静的思考和分析。经过数日内对敌军行动的仔细观察后,他的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一切,似乎已经尽在掌握之中……

漆黑的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正在酣睡如泥黄巾徒众们从睡梦中彻底的惊醒。终究是迟了,眼前的火海成为了他们逃生过程中最难以逾越的鸿沟。熊熊的烈火、令人心碎的残叫、流不尽的鲜血,成为了这个夜晚的主题。战局,已经有了结果。

大火,最终还是熄灭了。它将一切化为了灰烬,战场上,只留下了数万具早已被烧焦并略显干枯的尸体。义军,毕竟还是缺少经验。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兵法中所谓的“夜袭”;而他们的“依草结营”,更是犯了兵家大忌,为这场大火埋下了深深的祸根。战争的残酷,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皇甫嵩来到了战场,然而,转瞬之间他又离开,只留下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他本不想这么的残忍,但是,王朝的命运,几乎掌握在他的手中,他没有权利选择……

被击败的黄巾头目波才率领残部逃往阳翟,皇甫嵩立即率兵追击,义军再度被击溃。随后,皇甫嵩又率军大破汝南、陈国以及东郁等地附近的黄巾。战势,依旧没有结束。朝廷又下诏了,令皇甫嵩移兵向北,接替卢植的继任人——董卓。

再次郑重的接过圣旨,皇甫嵩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当他得知北中郎将卢植只因未向灵帝派来的那个小太监行贿,便被董卓接替并装进了槛车。这就是东汉政治的昏暗。一切,似乎在向他预示着前途的困苦和凄凉。依旧无法选择,历食汉禄的皇甫家族早已被死死的钉在了这个十字架上。还是上路吧,最后的名将再次踏上了本属于他的征途。

皇甫嵩来到了广宗,开始了与义军最后的决战。很幸运,卢植在离去之前已经为胜利奠定良好的基础,张角的主力已经全部被困在了广宗城内。夜袭,皇甫嵩再次巧妙的运用了它。这一次,不在深夜,而是在凌晨鸡鸣之时,张梁全军覆没,被杀者达七万多人,投水者也有五万多人。此时,一直被义军所拥护的“大贤良师”张角也悄然离开了人世。人们本以为,有了“大贤良师”,便等于得到了上天的垂青,胜利,永远会站在他们的一边,然而……

广宗城内,皇甫嵩令人打开张角的棺材,割下他的首级,快马送往洛阳。皇甫嵩相信,这颗血淋淋的人头是送给灵帝最好的定心丸。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携带着那即将崩溃的信仰率领着最后的残军逃去了“下曲阳”。皇甫嵩联合巨鹿太守郭典,率军同往追击。

张宝,终究未能逃脱被斩首的厄运。屠杀又开始了,十几万义军随着张氏三兄弟的逝去,全部被埋在了下曲阳的城南。至今,那里依旧保留着这座义军的坟墓——京观。

此刻,在那遥远京城内,人们仿佛听到了这里胜利的号角。于是,一种如孩童般天真烂漫的声音开始飘荡在天空中——“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结束了,中平年间的这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凭借着皇甫嵩的一人之力平定了。当然,我们也不会忘了那个性格刚烈正直的朱儁,以及此时已官复原职的卢植和那些甘愿为王朝抛头颅、撒热血的将士们。皇甫嵩疲惫了,数十万条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他的手中。痛苦、自责、煎熬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朝廷又下诏了,为了显示皇恩的浩荡和仁慈,皇甫嵩被拜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为槐里侯,食邑八千户。成功了吗?皇甫嵩不敢肯定,答案,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同年,边章与韩遂等人起事凉州,进兵威胁“三辅”之地,皇甫嵩从冀州被调回迎敌。此时,历史再次跳入了可笑的循环中。皇甫嵩走上了卢植的老路,拒绝向宦官行贿。只不过,这次的对象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太监了,而是一个可怕的对手,灵帝身边的“红人”,“十常侍”之首——张让。五千万钱,驳回灵帝赐给皇甫嵩的那个“左车骑将军”的印绶。食邑六千户,改封为“都乡侯”,这就是政治。

苦闷、失落,陪伴着皇甫嵩度过很长的一段日子,他开始变的有些迷茫了。然而,思考却没有停止过,他在质问自己,眼前这个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是否还值得自己如此用心的去维护。一日,部将阎忠来到了皇甫嵩的身边。二人的对话很久,阎忠在安慰这位名将的同时,并不断的在向皇甫嵩的耳边鼓吹一些“昏主”、“不赏之功”等类似的词语。他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在劝皇甫嵩在当今这个早已分崩离析的时代中把握住机遇,自成一番伟业。但很可惜,阎忠选错了对象。皇甫嵩知道,掌握皇甫家族那个命运的十字架始终是无法挣脱的;他同样明白,他在质问自己的同时,他得到答案是什么。一切,早已有了归宿……

故事的结局,依旧是惨淡、凄凉的。当董卓率领他的虎狼之师入京后,东汉王朝,彻底的葬送在这颗令人痛恨的毒瘤身上。皇甫嵩,他再次品尝到了失落和无奈。疲惫了,命运的束缚和时代的不公让他的雄心万丈一次次受到了致命的挫伤。静静的离去,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模糊了,他慢慢的消失于众人眼前。当这位汉末最后的名将抱憾而终的那一刻,或许,这世间并没有多少人知晓。当然,更没有人会愿意为他落下那一滴带有敬意的泪水……

[ 本帖最后由 777 于 2008-3-2 14: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77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4
功绩 36
帖子 52
编号 77495
注册 2006-7-31


发表于 2008-2-29 10: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逝去的友情——陈宫篇


白门楼下,战争的胜利,让三军的将士们尽情的释放他们心中的喜悦。然而,惟有一人,却与此刻的基调极不相称。

曹操,轻轻的拂去了身上那战争所遗留下的尘土,微微的耸了耸双肩。一脸凝重的他,带着一丝期盼的眼神注视着前方正在被士兵们拥簇上来的那个战俘。

内心的矛盾,动作的迟疑,让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变的慌乱和不安。曹操,这位纵横乱世数十年的王朝颠覆者,此刻,他却显得是如此的迷茫和无助。毕竟,他终究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眼前这个亦敌亦友的人。命运的安排,上帝的嘲弄?或许是吧。抬头仰望广阔的天空,长长的一声叹息,曹操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常人难以理喻的苦笑。

一切,似乎依旧沥沥在目。沉思,将时间彻底的凝固了。历史的车轮,随着记忆的拆封,缓缓的开始了倒退……

中平六年(189年),昏庸无能的灵帝惊恐的倒在了龙椅上,只留下了两个幼子以及一片早已难以控制的局面。此时,由于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士人集团与宦官集团的两败俱伤,最终,大权成为了西北军阀董卓的囊中之物。于是,董卓,一位坏蛋中的集大成者,有幸成为了这汉末舞台上最后的舞者。血腥的统治拉开了序幕,王朝身上那仅存的一点微薄积蓄也被无情的蚕食了。东汉,彻底的随之名存实亡。

为了显示自己那“虚怀若谷”般的度量并迅速扩充军事力量,董卓开启了拉拢朝廷的旧臣的计划。十分不幸,曹操的名字也赫然出现在这本黑名册上——“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当然,年少的满腔热血使的曹操并没有选择与董卓同流合污,他避开了董卓的举荐,悄然返回家乡以图另举。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出任东郡太守。高举着勤王的大旗,曹操开始招兵买马。不久,东郡人陈宫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幸运的成为了其麾下的一员。伴随着队伍力量的不断壮大,曹操踏上了苦苦寻求建立“霸王之业”基点的旅途。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青州黄巾军的战事中丧生。千载难逢的机会,悄然滑落在了曹操的口袋中。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陈宫开始热心地说服兖州官吏们去迎立这位“命世之才”——“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很快,在陈宫与济北相鲍信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兖州,最终成为了曹操事业的重要起点。

相识、相知,似乎没有任何的戏剧性。曹操的落户兖州,为陈、曹二人良好的君臣关系写下了坚实的一笔。然而,这似乎并不能意味着未来旅途的平坦。往往,故事因为有了曲折,才会让人懂得珍惜。

兴平元年(194年),前九江太守边让因“讥议”一事惨死于曹操之手。“素有才名”的边让之死,引起了兖州士族阶层的恐慌。事件发生的突然,让性格“刚直壮烈”的陈宫的内心产生了质疑。陈宫迷茫了,他在痛苦的挣扎。或许,有一天,眼前这位对待自己如赤子般的长者同样也会将他手中那把血淋淋的屠刀伸向自己。梦,在那一刻,注定会被惊醒、破灭。

同年间,曹操再次率兵讨伐陶谦。临行前,曹操特意将自己的心腹陈宫和张邈安排在东郡。此时的曹操,一如既往的将自己的信任放心的交到了陈宫的手中。他始终相信,陈宫永远是他最忠实、最可靠的朋友和兄弟。但很可惜,友情的裂痕已经出现了,曹操始终没有察觉到。

“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或许,陈宫早已经参透它的真正含义,他终究无法忍受那种痛苦和煎熬。有些犹豫,有些彷徨,但就当曹操前脚刚刚踏出兖州之地,一切还是爆发了,陈宫决定举起了那面早已编织好的“反曹”大旗。陈宫联合陈留太守张邈,趁机共迎吕布为兖州牧。一时间,“郡县皆应”,曹操的地盘上只剩下了鄄城、东阿、范三县。兖州之地,随着曹、陈二人友情的那道裂痕,完全的被沦陷了。

陈宫的这一把火,彻底的将曹操心中的那份对兄弟的信任无情的击碎了。遗留在眼前的,只剩下了那满腔的愤怒和憎恨。一切,随着友情的诞生接踵而至,而这一切,又随着友情的破裂而瞬间消失于视线之中。美好的时光,此时,早已被永久的封存在昔日的记忆之中。一条不归路,当陈宫选择上路的那一刻,他已经注定无法回头了。

陈宫来到了吕布那里,可是,他依旧没有快乐。“无谋而多猜忌”的吕布,对于陈宫一次次的苦苦规劝,依旧保持着他那种“江湖独狼”所特有的风格——言不听、计不从。一切,已经可以盖棺定论了,陈宫还是无法获得他理想中那种君臣如鱼水般的相依之情。此刻,陈宫开始有些后悔了。然而,逝去的终究不能挽回。当他与曹操再次相见时,那份曾经欢笑和信任,早已消失在天的尽头……

朋友、兄弟的兵戈相见,不知要让那颗脆弱的心承受多少难以承受之痛。故事就要结束了,当昔日的友人再次相逢时,或许,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卸下身上那些沉重的行装和枷锁,静静的等待这解脱的时刻来临。时间,似乎被融化了,历史的车轮,再次回到了它出发的原点……

“丞相,战俘已带到,请……”

侍卫的一声惊呼,将曹操从那片记忆中拉回到了现实的世界。“战俘”?恍惚、茫然,曹操依旧不敢承认眼前的事实,他想继续停留在曾经的那段美妙的记忆之中。

慢慢的梳理了衣装,轻轻的摆了摆右手,曹操在示意身边的那个侍卫退下去。友人的再聚首,绝不允许旁人的存在和打扰。

“公台别来无恙!”
“……”
“公台平生自谓智有余,今意何如?”
“是子不用宫言,以至于此。若见从,未可量也。”
“柰卿老母何?”
“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夫以孝理天下者,不害人之亲。”
“柰卿妻子何?”
“宫闻霸王之主,不绝人之祀。”
“……”
“请出就戮,以明军法。”

最后的交谈,此时,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兴奋和感慨。一切,似乎都带着几分催人泪下的辛酸。陈宫,他始终没有选择回头,即便是昔日的友人已流露出他性格中那少有的仁慈。曹操,他开始了沉默,然而,我们却听到了来自于他内心最深处那痛苦的呼喊。

故事,在最悲情的时刻就要结束了,迎来的,将是永恒和不朽。决定了,就像当初陈宫背叛自己那样,彻底的与这份逝去的友情划清界限。有些残忍,有些无奈,但是,上帝似乎并没有提供其它的选择。

“来人……带下去吧!”
“是。”

“好马”,终究是不愿意吃“回头草”的。而陈宫,他同样也不会选择摇尾乞怜和委曲求全。大义凛然、慷慨就义,或许更能体现他身上的那种名士风范。这一切,曹操最清楚,他没有再勉强昔日的友人。悲壮的白门楼,映着天空中那如血般的残阳,幸运的成为了这份友谊永恒的见证。最后的回头遥望,成为了他们分离时相互的祝福。

“公台,一路走好……”

迈着阔步,曹操走进了正殿。带者几分忧伤和感慨,他又踏上了新一轮的征途。

[ 本帖最后由 777 于 2008-3-2 14:3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雀王
(大成皇帝袁公路)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610
编号 37880
注册 2005-4-30
来自 大海边上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8-2-29 11: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支持一下,期待下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77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4
功绩 36
帖子 52
编号 77495
注册 2006-7-31


发表于 2008-3-2 14: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束缚的枷锁——沮授篇


岸边,一条即将起锚的船上,滚滚的黄河水正在无情的击打它那早已略显破旧的船壁。伟大的黄河,此时,它依旧是如此的荡气回肠。时间的推移,没有让它的美丽有丝毫的褪色。跟随着黄河的足迹,历史,找到了当初的那片土地。

一切,依旧没有什么改变。气息,始终是如此的伤感和凄凉。眼前这悠悠的黄河之水,在它的汹涌澎湃下面,不知为何,那掩埋了千年的悲哀和孤独又开始了愤怒的咆哮。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了,终究还是没有一位勇者敢于拆开这片早已封存的记忆。

那时的他,依旧很有富有朝气。带着几分的满腔热血和战略家的眼光,年轻的他,缓缓的踏上了这个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这位汉末舞台上最后的舞者,用他那略显笨拙的舞步给世人们留下一段难以忘却的表演。血腥的统治,让人闻道了王朝灭亡的气息。同年间,为了使这行之将木的王朝继续苟延残喘些许日子。于是,十八路诸侯举起了“勤王”的大旗。当然,这所谓的“勤王”,只不过是诸侯们向天下众生说的一句并不怎么好笑的玩笑。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成为了各怀心事的诸侯们在“勤王”期间的主要任务。很快,这场荒唐的“群雄盛宴”便结束了。诸侯们,迫不及待的离开了这片他们早已不想再停留的土地。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在那遥远的河北战场上,一切,似乎早已蓄势待发。

为了迅速扩张势力,早日满足那颗称霸中原的野心,刚从盟主宝座上退下的渤海太守袁绍开启了自己阴谋的第一步——窃取冀州。冀州刺史韩馥,按照史书上的说法,这是个“性素恇怯”的主子。没有强大的政治野心,又缺乏逐鹿天下的胆略。性格的造就,使他成为了那种热衷于“躲进小楼成一统”式的人物。时间过的很快,不久,袁绍在耍了一些自认为聪明的手段后,兵不血刃的进入了冀州城内。至于那个韩馥,在冀州城池被攻陷的那刻,他早已于惶惶之中“如厕自杀”,结束了自己悲剧般的一生。

韩馥的固执,让自己慢慢的步入灭亡的道路。有些可惜,因为就当袁绍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伎俩被识破的一刻,韩馥,他依旧是置若罔闻。此刻,历史作出了抉择,沮授,这个姓氏已在字面上露出某种不祥的名字,在韩馥擦去的那刻被郑重的记录了下来。当然,还有那位名不见经传的耿武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忠义之歌。

广平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年少便出仕的他,举茂才,做了两任县令。天下大乱时,才华横溢的沮授便来投奔韩馥,担任冀州别驾。后因其深得韩馥器重,很快被表拜为骑都尉。

冀州的失陷,使沮授成为了袁绍麾下的一员。不久,高举着“四世三公”的招牌,袁绍又开始广招河北豪杰。事情进行的十分顺利,即便是“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的审配、田丰等名士也被迅速的拉帮入了伙。就这样,依靠着良好家族背景,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人格魅力。很快,袁绍集团成为河北实力最雄厚的军阀。

旧主的故去,使沮授经历了短暂的一段失落和悲伤后,慢慢的,他开始逐渐习惯了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无奈。缓缓的抬起头,仔细的端详着眼前这位相貌堂堂的新主子。他那文雅的谈吐、恢弘的气度以及独步天下的雄心壮志,似乎于当初那个“幽滞之士”韩馥有着天壤之别。眼前的一切,对于沮授产生了某种难以抑制的吸引力。带着几丝兴奋和激动,沮授缓缓的打开了自己心中的那扇大门。在与新主子的第一次见面中,他决定将自己的信任和平生所学放心的送到了对方的手中。

“扫黄巾灭公孙,据四州争天下”,这是沮授特意为袁绍送上的第一份极具战略前景的见面礼。“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同样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政治构想。在此之前,似乎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提出如此具有创意的设想。当然,在遥远大河的对岸,历史上那位同样卓越的战略家荀令君也曾提出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构想。但是,那些终究是后话。

“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是袁绍所坚持的整体战略。此时,沮授的设想正好与袁绍的计划不谋而合。结果可想,沮授的第一手棋幸运的迎合新主子的心理,袁绍在撇下“此吾心也”这样一句赞叹的同时,也为赐予沮授那个担负着监护督辖全军重任的称号——奋武将军。然而,沮授始终没有察觉,当他兴奋的接过“奋武将军”印绶的那一刻,嫉妒的火焰已被点燃了……

初平四年(193年),冀州黄巾及黑山贼被袁绍迅速扫平。次年,李、郭二人兵乱长安。于是,借用这个机会,沮授第二次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构想。然而,此次的建议并没有得到他的同僚们的响应和支持。相反,厅堂之上却留下那无尽的反对和斥责声。此时的袁绍,这个在沮授心中一直被奉为“明主”的人物,由于自己的“好谋无断”,使他在昏昏噩噩之中站到队伍的另一端。沮授,第一次品尝到了那种被遗弃和欺骗的感觉。

故事继续进行着。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开始了与河北最大竞争对手公孙瓒的会战。自知难逃一死的公孙瓒在悲愤中尽杀其妻子、引火自焚。这位曾经的“白马将军”,就这样被历史染成了鲜红色。幽州的平定,使袁绍集团兼并了河北四州。实力的强大,似乎让袁绍感受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于是,自大狂妄的袁绍耳边传来了某中献媚的声音——“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势譬若覆手”。

“好大喜功,色厉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成为了对袁绍这位泡沫般的英雄最合适的定义。忠臣的规劝,只换来了袁绍的不屑一顾。沮授,终究没能阻挡住袁绍那鬼魔附体般的固执……

逢纪、郭图等人的鼠目寸光和小人得志让沮授有些作呕。此刻,沮授被彻底孤立了。派系的斗争,使他成为了牺牲品,而昔日那曾引以为傲的军队监护控制权,也被无情的一分为三。当然,或许,至少还有一点值得庆幸。沮授并没有像同样忠义正直的田丰那样,被残忍的关进漆黑潮湿的房间中。

这一天,雄霸天下的机会开始慢慢远离了袁绍,转向了大河的对岸。沮授,这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此时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背负着那一身沉重的束缚和枷锁,无奈的他踏上了这最后的征途。

官渡之战,跟随着曹操的杰出的指挥才能,成为了古往今来教科书般的经典战役。很不幸,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袁绍,充当了昔日好友的陪衬。兵败的一刻,袁绍只能在仓皇之中带着亲信随从八百人灰溜溜的离开了战场。然而,远去的袁绍,却无情的遗忘了那双一直在默默关注和支持他的眼睛……

沮授,就这样再次被袁绍遗弃和欺骗了,他成为了阶下囚。

胜利者带着微笑来了,因为自己的才华,沮授得到了胜利者的亲自松绑和延之上座。面对着眼前这世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和机会,沮授抬头望见了那个以“巧变为称”的张郃。一丝彷徨和略显愤怒的眼神,他,继续开始不停的摇着头……

夜晚,心中那仅存的一点希望和光亮指引着沮授朝自己故主的方向走去。然而,终究还是被敌人发觉了。沮授,依依不舍的倒在了令人心碎的血泊中,留下的,只有那黄河渡口的一座孤坟和千古枭雄的一声长叹……

智者的坟墓,英雄的长叹。历史,在此刻为世人留下了这颇为波澜壮阔的一笔。然而,斗转星移,人们似乎已经逐渐淡忘了它存在的价值。

“悠悠黄河,吾其济乎!”伴随着这孤独和无助长叹,黄河之水,它似乎更加愤怒了……

[ 本帖最后由 777 于 2008-3-2 14:3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at0920
(飞天猫)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2
编号 243287
注册 2007-12-1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8-3-2 15: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很经典,一定要写下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77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4
功绩 36
帖子 52
编号 77495
注册 2006-7-31


发表于 2008-3-5 15: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失落的将星——于禁篇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真正的一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汉中这块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幸的成为了曹操为他人定制的嫁衣;这一年,刘备这个昔日的“织席贩履”小儿,在他头顶上却缓缓升起了一股天子之气;这一年,那个至今仍被我们奉为神明的“关二爷”,在潇洒的书写完那首忠义之歌后也悄然的离开了;这一年,似乎有太多的事情值得回忆。当然,还有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昔日那场引起轩然大波的“黄巾起义”在此刻依旧没有画上句号,数十万青州黄巾浩浩荡荡的涌入兖州这个地方。很不幸,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的这次会战中丧生了。面对着“三军不可一日无帅”并略显被动的局势,于是,济北相鲍信等人便推举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领兖州牧,率众抗击黄巾。

曹操的加入,使战局迅速产生了改观,胜利的天平开始了倾斜。同年间,黄巾军主力在寿张东部被击破。依旧是不幸,那位史称“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的鲍信为此次胜利付出了横尸沙场的惨痛代价。曹操一路追击黄巾直至济北,冬季,黄巾军的意志彻底崩溃,曹操大度的接受了这近三十万黄巾军的投降。自此,一支由青州黄巾降卒中的精锐组成的军队出现在曹操帐下——“青州兵”。

兖州的平叛,使曹操的拥有了“霸王之业”的根基。而刘岱、鲍信的不幸阵亡,也使曹操顺利收编了他们手中的部队。然而,在历史的记录上,这些,终究不是故事的重点……

在顺利占据兖州之地后,曹操集团,开始迅速踏上了崛起的路途。一日,将军王朗向曹操举荐了时任都伯一职的泰山钜平人于禁。“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这就是陈寿笔下的文字,有些夸张,但是,这并非在开玩笑。

同曹操面视的结果十分理想,于禁连升三级,被任命为军司马。不久,于禁便开始了新的戎马生涯。讨吕布于濮阳,破高雅与须昌,围张超于雍丘,斩刘辟于版梁。这就是于禁用他那杆锋利的长枪所书写下的一部分辉煌功绩。于是,为了显示自己“惜才如命”的嗜好,英勇善战的于禁被曹操拜为了平虏校尉。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出兵讨伐张绣,由于实力的悬殊,无奈的张绣只得兵败投降。同年间,生性好色的曹操渐渐开始与张济之妻邹氏打的火热。一怒之下,张绣决定反叛。宛城一役,曹操为自己的这段风流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大将典韦均在战事中遇害。面对眼前的困境,曹操,这位乱世中的王者,似乎也开始了少有的忏悔……

按照历史所遗留下的规律,故事进行到这里,总会有一位英雄般的人物出现挽狂澜于既倒。于是,英勇善战的于禁便跟随历史的召唤登场了。

依靠着手下那数百忠勇之士,于禁在平息了趁机肆意劫掠“青州兵”后,有条不紊的回到了曹操身边。张绣的追击,随之嘎然而止。此刻,曹操彻底的被折服了,一种接近于崇拜的感觉由然而生。抬起头,凝视眼前这位相貌平平的将军。一副称不上伟岸的身躯,一双略显平淡的眼神,然而,他却散发着足以令对手产生恐惧的沉着和冷静。曹操,他的内心开始了狂喜。“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这就是曹操送给于禁的一份令人羡慕甚至嫉妒的礼物。当然,还有那个令人怀念的称号——益寿亭侯。

建安四年(199年),不可一世的袁绍将官渡之战的序幕缓缓拉开。为了尽快消灭这个狂妄的对手,曹操便决定出兵征讨,并拜于禁为先锋。战事的进度十分不理想,袁绍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成为了初期主题,犹豫的袁绍始终不肯向曹操正式的打响第一枪。百般无聊之下,曹操索性将对手独自留在了战场上,竟率军自回许昌讨伐此时已在徐州叛变的刘备。临行前,曹操特意将战线托付给了那个沉着冷静的于禁。

带着步卒二千人和曹操的信任,于禁坚守着延津这个地方。袁绍发起了疯狂的进攻,然而,这对于久经沙场的于禁没有任何力度,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逐渐形成在袁绍眼前。随后,于禁与乐进等将率兵五千,“击绍别营”。一场惨痛的打击,留下的只有史书上那“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惊人的记录。于禁,再次用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征服了曹操。不久,曹操再次回到了官渡,战事的结局在那刻随之失去了应有的悬念。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此时的于禁已用他那的无懈可击的忠诚和才华使故事近乎了完美。然而,历史,这位不负责任的家伙,它总是喜欢在这完美的时刻随意的划上一笔……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一个难以忘却的季节。至少,于禁一直这么认为。

五月,曹仁被围困樊城。收到前方探子回报的军情后,曹操略微看了帐下的诸将士,无奈的他,开始不停的摇着头。“关二爷”的威震华夏,让众人体会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时间过的很快,眼前的困境,终于让那个与曹操相识近三十年的友人站了出来。没有多说什么,曹操只是会意的向他笑了笑。此时,曹操没有怀疑眼前这位故人战胜对手的能力,更谈不上怀疑他的忠诚。

于禁,字文则,左将军,益寿亭侯。就这样,背负着那三十年的信任和友情,迈着阔步的于禁,踏上了这最后的征途。然而……

一场大水,犹如上个世纪末那场在中国长江全流域所爆发的特大洪水般,瞬间便将所有美好的记忆冲垮了。在这不期而遇的滔滔洪水面前,于禁,这位当时足以成为世人争相膜拜的名将,却在刹那之间突然丧失了一个战将所应有的斗志。在洪水来临的那刻,于禁肉袒出降。无能为力的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英名在这场大水中灰飞烟灭。一切,似乎到了结束的时刻……

于禁出降的那一夜,曹操十分伤心,他始终无法理解于禁的行迹为何会如此的判若两端。于是,他留下更为伤心的一句话——“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邪!”

不久,这场大水的另一个主角,也就是那位智勇双全的“关二爷”。孤傲的他在写下了那段千古留名的水淹七军后,转瞬之间便又在仓皇之中被孙权袭杀了。此时,早已须发皓白的于禁作为俘虏幸运的获救了,迈着蹒跚步子,于禁走出了那个阴暗潮湿的房间。

为了讨好曹魏,孙权给足了于禁面子,让他在路上与自己并驾齐驱。然而,面对着不时爆发出的嘲讽声和虞翻那羞辱性的恶语,于禁,始终无法像当初那样自信的抬起头来。

讽刺的一幕,神情颓败的于禁被敌国的吕蒙送回了魏国。此时,迎接于禁的早已不在是那个相识三十年的孟德了。文帝曹丕的表情很友善,感人的几句安慰,似乎让人感受到了他那份与其父同样恢弘的气度。然而,随着那幅栩栩如生的壁画出现,曹丕的真面目表露无遗。于禁,终于倒在了无尽的羞愧面前……

一场大水,成就了很多人,同时,它也葬送了很多人。悲情的历史年代,不再需要任何煽情的艺术和点缀,历史的悲壮和残缺之美已足以让我们记住这催人泪下的一幕。当然,还有那一段三十年的英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文远兄
(馥出甑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371
帖子 5627
编号 78577
注册 2006-8-11
来自 俺娘的肚子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8-3-5 15: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期待写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董超
(棍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269453
注册 2008-2-29
来自 东京市公安局重案组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8-3-6 15: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期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at0920
(飞天猫)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2
编号 243287
注册 2007-12-1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8-3-6 16: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于禁在樊城之战到底是怎么想的,真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77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4
功绩 36
帖子 52
编号 77495
注册 2006-7-31


发表于 2008-3-14 09: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彷徨的书生——陆逊篇


“议”,一个极为普通的字眼。然而,这却是他当初用过的名字。于是,平凡瞬间成为了高贵。

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国家的辉煌会随着那个喜欢弹剑作歌的周瑜一同消失。但是,他的出现,却使的这份辉煌得以延续。纤尘不染的白袍,俊朗清秀的面容,忧郁深邃的眼神,这就是他在我们记忆中留下的那近乎完美的印象。

彷徨的年代,所有人始终无法预知故事的凄凉和悲壮。一切,从那一刻开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将蜀汉将领关羽的生涯送上了颠峰时刻。围曹仁、降于禁、斩庞德,跟随这一系列傲人的战绩,“关二爷”的名号开始威震华夏。与此同时,面对着久攻难下的荆州之地,镇守夏口的吕蒙却突然旧病复发,无奈之下只得返回建业医治。荆州的归属,随着吕蒙的离去,成为了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

一声号令,吕蒙带着自己的随从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不久,他们便来到了芜湖。为了迎接吕蒙的大驾光临,在芜湖这个美丽的地方,历史上那位温文尔雅的书生也在时代的召唤下缓缓的登场了。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人,出身于江东大族。当然,比起那时“江东四大家族”的背景来说,陆逊还有一个更为显赫的身份——孙策的女婿。

按照吕蒙的说法,当时的他已近乎“病笃之人”。然而,这在陆逊那双足以洞悉一切的目光下,俨然成为了如小儿科般的伎俩。简单的几句分析,陆逊便识破了吕蒙的麻痹之计,二人的想法一拍即合。很快,吕蒙返回了建业,面对着此时早已焦头烂额的孙权,不假思索的吕蒙向自己的主子搁下了这样一句话——“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同年间,已接替吕蒙统率东吴西线军队的陆逊继续着麻痹敌人的计划。一封极其谦逊的书信,这就是陆逊送给敌人的第一份见面礼。那位向来喜欢自我膨胀的关羽在收到陆逊送来的这顶高帽后很是得意,以为东吴无人,彻底的放弃了对东吴的警惕。不久,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糜芳、傅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受到了关羽的惩治。随着敌人后院的渐渐起火,目光敏锐的陆逊感到了战机的成熟。于是,他开始了最后一击……

吕蒙、陆逊二人兵分两路,直扑关羽的后方。很快,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便被势如破竹的吴军堵住了。当关羽得知消息后,匆忙从樊城撤军。然而,当关羽返回公安、江陵时,一切终究晚了,糜芳、傅士仁的投降给了蜀军致命的一击。军心的动摇,使的关羽只得退守麦城,但这依旧没能延缓战事的脚步。不久,这位刚愎自用的“关二爷”在愤怒的大骂了几声“吴狗”后,最终还是同自己的儿子一起倒在了血泊之中。自此,这场一波三折荆州争夺战,在陆逊的完美导演下画上了句号。收复荆州的孙权自然十分高兴,于是,陆逊被拜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公元220年,刘备在在蜀中称帝。次年,为了报荆州的一箭之仇,刘备决定亲自领兵伐吴,赵云、黄权等人的苦苦相谏没能阻挡住刘备那魔鬼附体般的执着。刘备,这位桃园结义中仅存的一枝,带着满腔的愤怒率领着数四万蜀军浩浩荡荡的开往了战场。于是,历史上有名的那场彝陵之战缓缓的拉开了序幕。

建业,一脸迷茫的孙权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战前,孙权曾派人求和,而吴南郡太守诸葛瑾也曾亲笔书信,但这些终究无法化解刘备心中的怨恨。蜀军已经攻占了秭归,战事已经迫在眉睫。无奈的孙权看看帐下的诸将士,此时,那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吕蒙早已不能再为他分忧解难了。然而,就在那一刹那间,吕蒙生前的一句话却成为了孙权的救命稻草。

提着孙权赐予的尚方宝剑,被封为大都督的陆逊率领着朱然、潘璋、韩当等五万余人前去御敌。战事很快打响了,吴、蜀两方兵力相差无几,但在气势上蜀军要远远强于吴军。面对着刘备的一次次的引诱和挑衅,沉着冷静的陆逊始终没有在意将士们那些斥责甚至略带侮辱的声音。陆逊知道,他现在需要做的只是静静等待时机的降临……

陆逊的钝兵,让身经百战的刘备误认为是惧战。为了显示和东吴决一死战的雄心,愚蠢的刘备大方的在巫峡到夷陵摆下了自己的军营。“连营数百里”,这个毁灭性的错误成为了陆逊的胜利的契机。一场大火,将战事直接送入了尾声。“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这就是历史的记录,当然,这也是陆逊给送给那些曾经诋毁他的人最有力的还击。不久,损失惨重的刘备侥幸逃到了白帝城,自知劫数难逃的他在留下了那段凄凉的“白帝托孤”后,很快便在仓皇之中随着关、张二人的召唤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结束了,短短数年之间的两场吴、蜀大规模战争在陆逊那无与伦比的智慧下完美的画上了休止符。得到胜利的孙权十分欣喜,抬起头,仔细仰望眼前这位喜欢韬光养晦的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入了心头。“周郎?是你吗……”孙权笑了,那是一种欣慰和信任的笑容。于是,陆逊拥有了一枚象征着最高权利的图章。

黄武七年(公元228年),陆逊被授予假黄钺、大都督。不久,作为元帅的陆逊指挥九万吴军迎击魏大司马曹休,魏军被斩获万余人,曹休只得大败而归。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带着最诚挚的信任与依赖,陆逊被孙权封为大将军、右都护。然而,善良的陆逊始终没有察觉,当他一步一步登上拜将台时,他同样把自己送上了国家的祭坛……

当上丞相的陆逊已经六十二岁,时间的推移,让世人逐渐淡忘了那副曾经清秀的面容。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皇宫中的大臣开始分成两派,每天,他们总会兴奋的涌进太子或者鲁王的宫中。那里的美酒佳肴很吸引他们,当然,还有那锦绣的前程。

作为太子的辅佐人,喜欢平淡的陆逊始终没有淌这滩混水。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同样,他也相信那个碧眼紫髯的孙权不会让鲁王逾越了太子的位置。然而……

那一年,一个叫司马懿的魏国臣子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司马懿对曹魏的忠诚,让人根本无法预知他那两个居心叵测的儿子所做的一切。此时,早已年迈的孙权似乎感到了一丝不安,为了不要将这样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辙,于是,糊涂的孙权开始一种多余的忌惮。

四十年,这就是孙权与陆逊相知的日子。从荆州到彝陵,孙权亲眼见证了陆逊从沉默中走向辉煌。在孙权的眼中,陆逊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当战争来临时,这把利剑会随着主人的意愿毫不犹豫的刺向敌人要害。然而,当战争结束时,宝剑是否依旧会服从主人的意愿。孙权,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风雨交加的夜,这是陆逊离开时的夜晚。在那个远远不配属于丞相的宅子中,面对着孙权送来的诏书,陆逊吐出了最后一口鲜血。一双清澈的眼睛,一脸温和的笑容,此时的陆逊依旧是平静的。命运的束缚,终究没有让善良的陆逊学会抱怨,他原谅了孙权那份多余的猜忌。一颗刻着“忠诚”二字的心,成为了陆逊送给孙权临别时最完美的礼物。

那一夜,孙权在宫中在空中无意看到了天边的流星陨落。此时,他突然想起陆逊那阳光般的笑容。于是,他开始忍不住的叹息。一阵凄凉的寒风吹过,飘落的树叶挡住了孙权那布满皱纹的脸。故事结束了,没有人看清孙权的眼角是否有过悔恨的泪水……

明亮的目光,自信的笑容,此时,我们再也无法在那个充满血色的年代中看见如此别样美丽的风景。当然,偶然之间还是会有人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但是,他们却终究不愿意再想起那个曾经站在江边的书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悠扬明日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233841
注册 2007-11-2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3-14 22: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陆逊,诶, 为什么,为什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追月蒼龍
(追月蒼龍)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0
编号 170244
注册 2007-6-3


发表于 2008-3-21 21: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是佳作啊!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777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4
功绩 36
帖子 52
编号 77495
注册 2006-7-31


发表于 2008-7-6 00: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宿命的打击——魏延


沉睡的武侯祠,一片封存的记忆,一个英雄的归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和完美。

十四尊英雄们的塑像,此时,人们正在满怀着敬意的眼光望着他们。然而,有些遗憾,有些愤怒。曾经的那个他,在故事结束的一刻,终究没能跨入这象征荣耀和永恒的殿堂,为什么……

数百年前,一位老人为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写下了一幅不朽的篇章。于是,历史的真相被浓厚的迷雾笼罩起来,千年的悲哀和冤屈,终究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凄凉的故事,从此刻拉开了序幕……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伴随着曹操在战事的节节败退,汉中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终于落到了刘备的口袋中。刘备,这位昔日的“织席贩履”小儿,在蜀汉群臣的千呼万唤之下登上了汉中王的宝座。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随之形成。

汉中,带着几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已近迟暮之年的刘备缓缓的走向了正殿。辉煌的时刻,依旧没有让他没有忘记那些甘愿为自己抛头颅、撒热血的人们。于是,刘备开始封赏王朝的战士。

关羽,前将军,假节钺,镇守荆州;张飞,右将军,假节,领巴西太守;马超,左将军,假节;黄忠,后将军,关内侯……

没有大多的意外,无论是荆州的“老革命”,还是益州的本土将领,均受到了相应的赏赐。然而……

魏延,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一个“一军尽惊”的选择,至少,陈寿当初是这么说的。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盟好违损”,刘备派遣黄忠,魏延等“进拒涪城”。十八年(公元213年),刘璋遣刘璝、冷苞、张任等“拒先主於涪”。璋军大败,刘璝、冷苞等战死,张任、邓贤等退守绵竹。刘备挥师南下,军至绵竹,“璋复遣护军李严、费观督绵竹诸军。”不久,严、观二人率其众降备,张任与璋子循又退守雒城。“任勒兵出战于金雁桥,军败,任死。”十九年夏,璋子循被攻破,“备进围成都”。

零星的记录,熟悉的面孔,这就是记忆中那个英勇善战的魏延此前的功绩。没有太多的预兆,刘备在“众论以为必在张飞”的舆论压力下,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此前在雒城之战中表现出色的魏延出任汉中太守一职。就这样,时任牙门将军的魏延幸运的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颠峰。

轻轻接过了自己主子的赏赐,魏延露出了一丝感激的笑容。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于是,在一次大会群臣的宴席中,激情的魏延留下了这样一句豪言壮语——“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刚刚登上皇位不久的刘备为了报荆州之仇,满腔愤怒的他踏上了生命中最后的征途。战事的结局很凄凉,两鬓斑白的刘备被陆逊的一把大火送往了白帝城。不久,失望的刘备在简单的将自己的后事托付给那个忠诚的诸葛丞相后,便在仓皇之中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刘备的失败,为这段著名的彝陵之战画上了休止符。与此同时,成都城内,历史那位同样著名的“阿斗”也在众人的掺扶下走上了帝王的宝座。自此,蜀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

五月,太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作为旧臣,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不久,依靠着参军马谡攻心之策,“不毛之地”终于心悦诚服。五年(公元227年),为了完成先帝生前的意愿。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在向后主递交了那篇流芳百世的《出师表》后,随即率军“屯于沔北阳平石马”。作为朝中的重臣,那个镇守汉中的魏延自然没有被诸葛亮遗忘——“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就这样,带着几丝的兴奋和雄心壮志,魏延随着大军的脚步将北伐的大幕拉开了……

出兵之前,诸葛亮召集众将领商议计策。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时镇长安的夏侯楙是个素无武略、“怯而无谋”的人物。在魏延的眼中,这无疑是个标准的“裙带官”。很快,大胆的魏延便提出了那个至今仍被世人争论不休的话题——子午谷之计。“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这是个极具挑战性却又可收到奇效的做法,然而,生平谨慎的诸葛亮终究不肯弄险。不久,蜀汉的首次北伐便伴随着魏、诸葛二人的争论草草结束了。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诸葛亮令魏延率兵“西入羌中”。此次的战役,作为一次单独的军事行动,魏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面对着曾“摧破廖化,擒虏句安”,史称“方策精详,垂问秦雍”的关西重将郭淮,魏延丝毫没有手软。很快,魏延便大破郭淮、费瑶等人。眼前的胜利,使得朝廷再次下诏,英勇善战的魏延被拜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此后,身为丞相的诸葛亮继续着未完成北伐的事业,而魏延也随着战事的进行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司马懿从案中道向蜀军逼进,诸葛亮派遣魏延、高翔、吴班等前去迎敌。于是,史书上留下这样惊人的记录——“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故事继续发展着,转眼便来到了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天,那是一个难以忘却的季节。无论是对魏延,还是对诸葛亮。

二月,诸葛亮率军屯于五丈原。此时,丞相面对的依旧是那个老对手——司马懿。一次次引诱和挑衅,没有对已在魏国摸爬滚打多年的司马懿产生任何的效果。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司马懿始终坚守不出。不久,悲情的一幕便发生了。病重的诸葛亮点燃了他生命最后的一丝光亮,带着太多的遗憾和失望,他终于倒在了秋风瑟瑟的五丈原之上……

为了防止引起军心的动摇,诸葛亮生前曾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商定后事。然而,作为军中的高级将领,魏延却不幸的被排斥在这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之外。“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就是丞相最后的旨意。在诸葛亮的眼中,他始终无法信任眼前这个“勇猛过人”、但却“又性矜高”的将军。于是,忠诚的魏延被残忍的钉在了“抗命”和“叛逆”的十字架上。

能与诸葛亮共事,对所有人来说,这是个无比荣幸的奇遇。然而,这对魏延则成为了宿命的打击。不久,魏延的一席话被那个“志虑忠纯”的费祎和小人杨仪拿去大做文章。蒋琬、董允的“咸保仪疑延”,使糊涂的后主赶忙派遣“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以讨魏延。伴随着王平阵前的那一声怒吼,英勇善战的魏延被暗算了。“夷延三族”,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极具讽刺的一幕。在“叛将”魏延成功被诛杀后,那个自认“功勋至大”的杨仪,以为代亮秉政非己莫属。但很可惜,“吝啬”的后主仅仅赐给了他一个“中军师”这样的虚衔。于是,“性狷狭”的杨仪破口大骂。当后主得知这些狂言后,很快,杨仪便在仓皇之中自杀而亡。就这样,魏延与诸葛丞相之间这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伴随着二人的离去逐渐开始被世人们遗忘……

时间过的很快,公元1963年的某一天,那是不平凡的一天。为了瞻仰那位名垂青史的诸葛丞相,一位伟大的老人来到了武侯祠这个地方。悲情的历史,不朽的英雄。此时,老人莫名的产生了些许遗憾和失望。于是,他留下了这样的见解——“这些塑像,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又有了,比如魏延就该有,但没有塑像。”

简单的几句,然而,这或许将成为对那位早已逝去的英灵最大的安慰和肯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R战神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260906
注册 2008-1-5


发表于 2008-7-6 23: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ong671
(先知)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284533
注册 2008-6-30
来自 幻神天


发表于 2009-11-9 15: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支持,好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01xx01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4
编号 66914
注册 2006-4-23


发表于 2009-11-12 19: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元1963年的某一天,那是不平凡的一天。为了瞻仰那位名垂青史的诸葛丞相,一位伟大的老人来到了武侯祠这个地方。

谁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我是声波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21
编号 288539
注册 2008-7-26


发表于 2009-11-14 14: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希望作者在写几篇,三国的末路英雄还有很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itsune1982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322879
注册 2009-5-17


发表于 2009-11-15 16: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01xx01 于 2009-11-12 19:30 发表
公元1963年的某一天,那是不平凡的一天。为了瞻仰那位名垂青史的诸葛丞相,一位伟大的老人来到了武侯祠这个地方。

谁啊?

邓小平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9 04: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74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