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通胀时代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通胀时代, 本轮物价上涨的成因及对策
惟仁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6
帖子
145
编号
6765
注册
2004-4-14
#1
发表于 2008-1-26 20: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通胀时代
这篇文章原本是为了筹备一场报告而写的,不料单位临时改变了日程,恐怕要春节以后才能落实。由于完稿时间在本月上旬,而当时2007年的经济数据尚未完全公布,本文采集的数据至多截至到去年11月份。考虑到时效性的关系,今天决定把它拿出来晒晒,希望与坛友们就相关问题交流探讨。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力求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对本轮物价上涨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梳理,最后来解读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针对性政策。
目录
一、导火索:猪肉涨价
二、“结构性”之争:解读CPI
三、亦正亦邪的通货膨胀
四、始作俑者:流动性
五、2008:“两防”之路,任重道远
[
本帖最后由 惟仁 于 2008-1-26 20:50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惟仁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6
帖子
145
编号
6765
注册
2004-4-14
#2
发表于 2008-1-26 20: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每天都在写着这样一个字——“涨”。股市在涨,房价在涨,利息在涨……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物价。今年一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调查显示物价问题已经成为眼下社会不同层面的首要关注点,城乡居民对物价上涨关注的提及率高达66.5%和57.5%;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心目中,物价问题也首度超过居民收入差距和腐败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高达30.5%的受访者将其列在第一位。之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简称“两防”)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由此可见,物价问题已经牵动了全国人民的神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那么本轮物价上涨是如何出现的?政府将会采用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一局面?为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猪肉说起。
一、导火索:猪肉涨价
从去年六、七月份开始,国内猪肉价格普遍出现上涨,以生猪出栏数排名全国第一的四川省为例,仔猪每公斤价格在2006年不超过6元,去年五月份时也只有12元,而到了七月末则飙升至22元,优质外血缘仔猪的价格还要更高(《生猪第一大省的猪情人况》,《南风窗》,2007年9月上)。此后猪肉价格狂飙突进,每月两位数的价格涨幅变得司空见惯,引领各类居民消费品价格一路上行,成为本轮物价上涨名副其实的导火索。
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猪肉在饮食结构中占据着比较高的比重,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猪肉由我国生产出来并消费掉,猪肉价格一旦疯涨起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必然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其中生活成本上升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根据经济学理论的“替代效应”,猪肉价格上涨将导致同类商品的需求扩大,例如鸡肉、牛肉、羊肉等等,那么这些商品的价格也就相应地被拉高了,事实也的确如此(见表1)。从表1可以看到,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涨幅在去年年五月份首次突破20%,八月份甚至逼近了50%,随着后来中央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例如向市场投放储备肉),涨幅略有回落,但截至十一月仍然维持在38.8%的高位。受此影响,蛋、水产品、鲜菜和鲜果等商品的价格也呈现普涨态势,这说明“替代效应”已经蔓延到了整个食品领域,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被进一步推高。
表1 2007年1-11月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涨幅(%)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3.5
15.4
16.5
17.6
26.5
35.7
45.2
49.0
43.0
38.3
38.8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tjsj/
那么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到底给咱们老百姓带来多大影响,我们需要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恩格尔系数。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ngel Ernst)发现这样一条规律:随着家庭或个人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将逐渐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反映该规律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系数揭示了家庭或个人收入与食品支出之间的关系,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的整体生活水平提供了一项标准。而其中的原理也不难解释,众所周知,食品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按照经济学理论的说法,其需求弹性趋近于零,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都要有食品方面的支出。只有当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居民消费支出才会逐渐扩散到其他商品,如服装、住房、家用电器等等。由此可见,越是富裕的社会,恩格尔系数就越低,反之,贫穷的社会往往有着较高的恩格尔系数。国际上普遍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大家不妨计算一下自己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在我国,2005年的数据显示,恩格尔系数超过40%的家庭在城镇中占40%,在农村中占80%以上。这意味着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直接影响到一多半中国家庭高达40%的消费开支!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根据我国目前的恩格尔系数,这句话丝毫都不夸张,所以说食品价格上涨绝不是一件小事情。
回到故事的开始,作为本轮物价上涨的导火索,猪肉价格大幅走高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首先是养猪成本提高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底全世界粮食储备量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受此影响,去年的粮价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上涨,我国也不例外,于是猪饲料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其次是2006年四月以来我国长江流域爆发的猪蓝耳病导致生猪存栏量下滑,另外,疫病对该地区养猪农户的信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抑制了生猪存栏量的恢复势头。前面两项都促使猪肉供应量出现下滑,属于供给方面的原因。第三是近几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级政府加大了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的政策力度,对这类群体来说,收入增加之后必然要改善食品质量,扩大肉类和禽蛋的消费支出,这就刺激了市场对猪肉等商品的需求。在供给减少和需求上升共同作用之下,猪肉价格大幅走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令人担忧的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继食品之后,其他商品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加速上涨,甚至有媒体惊呼:中国已进入通货膨胀时代!对此,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在去年下半年每月都要声明一点:本轮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拉动的,属于结构性上涨。并列出详细的商品价格涨幅分类信息(往往要强调某些类别的商品价格是下降的),不厌其烦地计算城乡居民因物价上涨每月增加的开支(似乎只有几十块钱)。问题是,本轮物价上涨到底是不是结构性的?而我们将面临怎样的物价走势?通货膨胀是否已经到来? (2008-01-04,首发于本人博客:
http://allenwon.blog.hexun.com/
)
[
本帖最后由 惟仁 于 2008-1-26 20:53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惟仁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6
帖子
145
编号
6765
注册
2004-4-14
#3
发表于 2008-1-26 20: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 “结构性”之争:解读CPI
去年有一句话非常流行:“跑不过刘翔,也得跑得过CPI啊!”此番调侃表达出了老百姓的某种无奈。毫无疑问,CPI是整个2007年的关键词,是本轮物价上涨的风向标和冲锋号,去年下半年以来每次CPI月度同比涨幅一经公布便要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可以说是风光无限。要回答为何CPI在会受到如此礼遇,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下CPI。
CPI是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的缩写,中文译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对应的国家统计局指标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衡量消费者在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反映居民日常消费价格的变动情况,是监测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构成CPI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均为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项目,包括食品、服装、住房、医疗、交通等等,各项商品和服务的权重一般与其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应。如果说CPI同比上涨3%,就表明当前的生活成本比去年同期要提高3%,也可以这样认为——等额的货币比去年同期贬值了3%。
目前,我国的CPI由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类商品和服务构成,即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每个大类中又包含一些小项目,共计300多项。各大类在CPI中的权重如下:食品34%;烟酒及用品4%;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交通和通信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数据显示,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当中食品支出占据较大比重,这与前文提到的恩格尔系数不无关联。颇具争议的一点是居住类,联系当前的高房价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国家统计局将这一项权重设置得过低。问题是国家统计局根据什么来设定八类商品和服务在CPI中的权重呢?我不得而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曾经说过:“中国的CPI商品及服务的权重确定、修正是不透明、不清楚的及获取样本过小。”(《易宪容:中国CPI不可比拟美国CPI》,中华网,2007-08-19)
从CPI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看出,该指标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旦CPI扶摇直上,再多的财富也会在瞬间缩水甚至蒸发掉,不论GDP跑得有多快,其成绩的含金量最终要视CPI的涨幅而定,所以说经济生活中真正的老大并非GDP,而是CPI。2007年我国CPI表现出了大幅走高的势头(见表2),对比过去几年的数值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到这一点:2003年我国CPI同比上涨1.2%,2004年3.9%,2005年1.8%,2006年1.5%。根据表2的数据,去年前11个月的CPI涨幅均值已达4.6%,全年同比涨幅超过这一数字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一般认为,CPI上升幅度在10%以内的情况均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但超过3%时就需要政府提高警惕,而达到4%以上的水平在全球范围来看显然是太高了。对此,国家统计局及发改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多次强调本轮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理由是食品价格起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且不说经济学界从没有“结构性上涨”这一概念,CPI既然是统计局处理了结构信息以后的一个总量指标,那么它无疑是一个时期内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的反映,把总量指标割裂开来分别探讨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走势、进而得出“结构性上涨”的结论是彻头彻尾的混淆视听。如果按照“结构性”的逻辑,广大居民似乎可以在消费过程中实施替代策略,例如少吃点东西、多买些衣服,借此来调整“支出结构”,这显然是极其荒谬的。
表2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年同月=1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02.2
102.7
103.3
103
103.4
104.4
105.6
106.5
106.2
106.5
106.9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tjsj/
针对官方提出的“结构性”,学界纷纷表示质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定义是非常清楚的,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而CPI指标正是物价总水平的反映,“结构性通货膨胀”说法难以成立(《通胀考验》,《财经》,2007年第25期)。易宪容指出,“结构性”概念容易引起市场误解,影响政府、企业和个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而当政府出台“结构性对策”时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使经济问题越积越多(《易宪容:慎用经济上的“结构性”》,博客中国,2007-12-04)。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也表达过类似看法:“如果说作为物价总水平的‘通货膨胀’指标,直指问题的根本(货币)是一个优点,那么含糊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却很容易把决策者的注意力拉向‘结构性解决方案’。什么是结构性对策?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最终产品追到中间产品,深入到所有涨价品的市场供求。”(《周其仁:毫不含糊地反对通货膨胀》,博客中国,2007-12-03)
事实上,从物价上涨逐渐向非食品类蔓延开始,纠缠于“结构性”的文字游戏就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据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分析,2008年非食品通胀将大幅上扬至4%(《通胀考验》,《财经》,2007年第25期)。显而易见,通货膨胀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既然如此,为何有关部门一致将其解释为“结构性上涨”呢?难道中央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必须更加全面地了解通货膨胀。(2008-01-04,首发于本人博客:
http://allenwon.blog.hexun.com/
)
[
本帖最后由 惟仁 于 2008-1-26 20:49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惟仁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6
帖子
145
编号
6765
注册
2004-4-14
#4
发表于 2008-1-26 20: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 亦正亦邪的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简单来说,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连续上涨,普遍应用的监测指标就是前文提到的CPI。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金本位货币制度消亡之后更是如此),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不仅如此,适当的通货膨胀还被称为经济运转的“润滑剂”,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企业和员工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大都有一定期限,在此期限内基本工资水平往往固定不变,而物价却是年复一年上涨的,于是员工的实际工资将在合同期内不断下降,这无疑为企业利润的增加创造了条件,进而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无不在追求这样一个境界——高经济增长率、高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简称“两高一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曾经出现过这种罕见的情形,我国经济自2003年以来的四年多时间里也接近了这个境界。由此可见,低水平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经济的敌人,大家甚至认为3%以下的通货膨胀率能够为经济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严格来讲,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通货膨胀之中,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物价上涨幅度是很小的,以至于我们几乎察觉不到这种变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除外,当时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20%),但日积月累下来就不得了了,今天的十块钱比起二十年前的十块钱在购买力上已经相去甚远。我们常说过去的钱“实”,现在的钱“毛”,就是指这种累积下来的物价上涨或者说货币贬值程度。
当通货膨胀偏离了低速运行的轨道,转而趋向于过快的甚至急剧的增长速度,它就会变成全社会的公敌。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将被严重扭曲,企业、家庭和个人都无法准确判断各类商品和服务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情况,从而使投资和消费变得难以决策;同时广大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将面临迅速的再分配,债权人往往会因为货币购买力的大幅缩水而遭受损失。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可怕的无疑是这样一幕——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的存款竟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废纸。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曾经惨遭恶性通货膨胀的蹂躏,从1922年一月到1923年十一月,德国的价格指数从1上升到了10000000000!这直接导致了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纳粹分子随后便趁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通货膨胀,时而像天使,时而像魔鬼,全世界的货币当局都不敢对它掉以轻心,被吓怕了的德国人甚至赋予其中央银行唯一的政策目标——反通货膨胀。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诱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呢?经济学界的先贤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比较流行的有这样两种观点:一是需求拉上说,即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超出了经济潜在生产能力,从而将物价拉升起来;二是成本推动说,即工资和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会推动物价普遍上涨。除此之外,通货膨胀还有一种通过预期来自我实现的特性,举例来说,如今CPI每个月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惊喜” ,那么大家难免会认为物价还要继续往上涨,结果促使企业、家庭和个人提前进行投资和消费,一旦这种预期在社会中广泛形成,物价水平将在总需求的拉动下进一步走高,通胀预期就演变成为真正的通货膨胀了。明白了通胀预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不难理解国家有关部门为何如此执着地使用“结构性上涨”这一说法了,目的只有一个——稳定通胀预期。
回过头来看我国的实际情况,无论是需求拉上说还是成本推动说似乎都可以解释当前的物价走势。二十多年以来,国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发达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同时,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其中美国市场上的鞋有60%以上产自中国,而此类数据在制造业比比皆是,这种国际产业结构决定的贸易格局使我国的出口需求异常强劲,再加上各级政府热衷于上项目、搞建设,即便老百姓囊中羞涩也丝毫不影响总需求节节攀升;生产成本方面,近两年作为制造业重要原材料的粮食和石油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大幅走高,尤其是后者,日前甚至跨过了每桶100美元的心理关口,受此影响,国内企业不得不提高销售价格,事实上国家统计局的各种解释也是侧重于此。以上这些虽然都可以讲得通,但还不是根本原因,为什么?已故的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早就给出了答案: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这个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用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通货膨胀就出现了”。往往越简单直接的办法就越能抓到问题的实质,可惜的是大家已经习惯了把人和事都想象得过于复杂。通货膨胀的形成从根源来说就是货币发得太多了,没有足够的货币供给,总需求不可能走向扩张的道路,物价也就不会大幅上涨;而在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只要货币供应量得到有效控制,要么各个行业的产品价格此消彼长,要么总需求和总供给双双下降,通货膨胀最后还是无法出现。说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揭开这位神秘主角的面纱了——流动性,没错,本轮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正是流动性过剩。(2008-01-06,首发于本人博客:
http://allenwon.blog.hexun.com/
)
[
本帖最后由 惟仁 于 2008-1-26 20:48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惟仁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6
帖子
145
编号
6765
注册
2004-4-14
#5
发表于 2008-1-26 20: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始作俑者:流动性
去年除了物价引人注目之外,股市和楼市的疯狂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上证综指动辄翻倍上涨,各地房价也是全线飘红。记得十七大召开那一段日子,股市逼近6000点大关,我每天接待的基金申购业务不下10笔,储户纷纷取出存款转而购买基金,那个场面可以说是相当火爆。我丝毫不怀疑中国的股市和楼市存在巨大的泡沫成分,而吹起这两大泡沫的第一“功臣”就是流动性家族的重要成员——投机资本。全体多余的资金在投机资本的率领下攻城掠池,先是推高资产价格(有价证券和房地产),随后冲击其他商品和服务,最终引发全面的物价上涨。这就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目前通货膨胀局面的基本过程。
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到底有多严重?表3显示,M2自2004年至今一直保持着较大增幅,2007年十月份M2同比增加18.5%,大大高于11%的预期经济增长率,这意味着国内确实存在过多的货币供给。再来看M1,其增速从2005年开始变快,一般认为,通货膨胀变化的显现相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要滞后两年左右的时间,而M1的走势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表3 2004-2007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单位:亿元人民币)
2004-10
2005-10
2006-10
2007-10
M0
20078.00
21982.98
24964.16
28317.78
M1
90782.00
101751.98
118359.96
144649.33
M2
243740.00
287591.61
332747.17
394204.17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
注: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Currency in Circulation,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货币(Money,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货币和准货币(Money & Quasi-money,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我们不禁要问:在国民收入增长并不是很快的情况下,这么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美日欧前几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流动性泛滥,这些资金源源不断流入中国,通过结汇使国内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左小蕾:通胀是流动性过剩的货币形态》,博客中国,2007-09-19)。华友世纪董事向松祚认为,持续的汇率升值预期触发大量热钱流入中国资产市场,再通过国内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和信用放大,共同推高资产价格,加剧流动性过剩(《“以汇率快速升值遏制通胀预期”是谬论》,向松祚-网易博客,2007-10-11)。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指出了四种资金来源,第一种来源是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的虚拟资金,原因是近几年来国内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第二种来源是目前大面积腐败之下的腐败款;第三种来源是国际热钱;第四种来源是老百姓的储蓄存款(《郎咸平谈目前宏观经济“八大危机”》,郎咸平财经工作室,2007-11-16)。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流动性过剩主要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而央行又未能充分冲销的结果,但在最近一段时间,流动性过剩的罪魁祸首是大幅下降的货币需求,即居民持有储蓄的偏好或者说意愿开始减弱(《余永定:通货膨胀严重威胁稳定》,中金在线,2007-11-29)。
通过研究学术界的种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大家几乎没有争议的一条就是外资流入导致了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要说清楚其中的原理,我们必须回顾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提出的“三元悖论”,即一国或地区的货币当局不可能同时实现稳定的汇率制度、资金的完全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大目标,而最多只能选择其中两个,表示这种关系的三角形也被称为“克鲁格曼三角”。我国目前实施资本管制,相应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根据“三元悖论”,稳定的汇率制度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应该顺理成章地在我国得以实现,但事实恰恰相反,我国的外汇储备像洪水样汹涌不止,轻松站上1.4万亿美元大关,央行一边要投放人民币买进这些外汇,一边要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以回收流动性,可以说是疲于奔命,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物价照样大摇大摆地往上涨。这里面的原因就是资本管制不到位,货币政策受制于汇率制度而无法完全独立,导致流动性越来越多,收不胜收。根据左小蕾的研究,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始于2004年,当年新增外汇储备达2100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剩下1700多亿美元里面大概有500亿美元是外国直接投资,有210亿美元是海外的证券投资,还有1000多亿美元则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名目进入中国;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2500亿美元,全年新增货币供应量的三分之二是结汇所致;去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额已经是1375亿美元,其中773亿美元属于非贸易非直接投资的其他资本流入(《左小蕾:中国须保留资本项目管制权》,博客中国,2007-10-16)。这些来路不明的外国资本就是所谓的“国际热钱”,它们通过地下钱庄、虚假贸易等渠道流入我国进行套利——人民币平均每年稳稳地升值至少5%,赚到第一把;国内股市和楼市一路看涨,赚到第二把;接下来央行连续加息,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次级债危机正在逐步降息,一增一减之间就赚到了第三把。天下竟有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热钱们怎能不蜂拥而至?
除了外资因素,国内银行资金大量流入市场也是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由于看到股市的大好形势,居民储蓄存款纷纷向资本市场“搬家”;同时商业银行贷款也迅速增长,截至去年十月末,各项贷款同比增幅达17.69%,其中多数股份制银行贷款增速超过20%。为了描述银行资金的威力,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去年国内楼市在涨价预期的驱动下不断膨胀,购房者大都认为晚买不如早买,但能够一次性付款的却不多,于是按揭贷款就成为大家的主要选择,这意味着老百姓要透支未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收入来为当前的房地产事业添砖加瓦!当然,如果消费主体由那些真正有居住需求的普通居民构成倒也罢了,问题是数量众多的境内外炒房客也混迹其间,手握几十套房产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而用来炒房的燃料依然是按揭贷款。当这些经由银行多倍创造出来的钱大规模涌入楼市,房价焉能不涨?更要命的是相关产业如钢铁、水泥、运输、家居用品等等也要跟着一起鸡犬升天,这些产业同样有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几个回合下来,涨价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
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热钱再加上银行资金,三管齐下的结果就是央行变得武功全废,什么发行央票、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QDII等等统统挡不住流动性过剩的势头,更挡不住中国走进通胀时代的脚步。为应对当前的形势,去年十二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把“两防”放在2008年工作之首,“从紧的货币政策”十年以来首次登台亮相。(2008-01-07,首发于本人博客:
http://allenwon.blog.hexun.com/
)
[
本帖最后由 惟仁 于 2008-1-26 20:57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惟仁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6
帖子
145
编号
6765
注册
2004-4-14
#6
发表于 2008-1-26 20: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2008:“两防”之路,任重道远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是政策基调的调整,明确地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8年要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新华网,2007-12-5)。显然,这次国家在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起来实施宏观调控的同时,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后者将在今年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唱主角。依本文惯例,在作进一步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重要经济学概念给出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一国或地区为调节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前者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后者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将扩大支出及降低税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货币当局则利用减息等措施增加货币供给,这就是所谓“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二者相互配合便可达到增加就业和产出、进而促进经济复苏的功效。反之,当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为经济降温,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失业率升高、总产出下降等等,一旦运用不当将造成经济萧条。十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紧紧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随后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加大,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国内出现了贷款、投资及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次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银根,如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2006年以来,经济增长明显偏快并终于在去年凸现弊端(股市和楼市走向非理性繁荣,物价高企,我国进入通胀时代),于是宏观调控也随之告别了“双稳健”,代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如何解读2008年宏观调控的变化?前文提到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容易造成经济萧条,向来主张稳定压倒一切的我国政府断然不会采取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当前形势来看,“一稳一紧”是最好的选择,原因有两点:一是为配合党中央提出的“促进社会和谐”、“更加重视改善民生”等执政理念,各级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势所必然,在此前提下又要防止投资增长过快以免加剧通货膨胀,这就决定了国家只能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二是面对流动性过剩引发股市和楼市泡沫以及物价全面上涨的紧迫局面,央行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祭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大旗也在意料之中。实际上去年货币政策就已经驶入了“紧缩性轨道”——十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即便如此,实际利率为负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所以学界普遍认为今年货币政策严格来讲应该是“更紧”。
可以说中央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及时和明智的,实现“两防”目标的根本就是解决或者说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而这正是货币政策分内之事。依据前文所述,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热钱和银行资金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要想推翻这“三座大山”实在是任重道远。因此,今年央行同时动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可能性较大,前者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规模等,后者指利率和汇率,下面我们分别来谈。
1.自去年十二月下旬存款准备金率升至14.5%开始,这一数据已经创下了我国二十余年的历史新高,今年央行无疑还会继续上调该指标,这对中间业务尚不发达的国内银行业来说着实打击不小。根据经济学理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比较激进的政策措施,能够起到多倍收缩货币供给的作用,很少有国家像我国这样频繁使用这一工具,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内需疲软,从而导致储蓄规模偏大。
2.公开市场操作指货币当局向市场投放(购买)有价证券,以回笼(投放)货币。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央行可用来操作的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主要有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截至去年九月份,央行票据累计发行106期(包括3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共计36320亿元,同比增长19.5%;截至去年十二月中旬,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累计完成五期,共计1739.1亿元,央行自去年九月五日开始以特别国债为质押的正回购操作,截至去年十一月一日,该操作回收流动性累计达2300亿元。其实无论是央行票据还是特别国债,都在把现在的问题向未来转移——到期日流动性投放压力,但相比之下国债的期限较长,在国际上应用也更加广泛,今年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应该会对其有所侧重。
3.有机构预测今年银行信贷增长目标会降至13%的水平上,即便如此,今年信贷规模也不会少于4.2万亿元。易宪容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已经多年不用的信贷规模管制可能又会大行其道(《易宪容:“从紧的货币政策”应“紧”多少?》,博客中国,2007-12-12)。
4.上调利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能够抑制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冲动,稳定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却令亟需资金的中小企业陷入窘境,也伤害了那些利用按揭贷款购房的普通百姓。再者,美国等西方国家进入降息周期,这也压缩了我国央行进一步加息的空间。所以央行在今年不大可能延续去年的加息节奏,但负利率局面必须得到扭转。
5.自2005年七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达10%,去年升值幅度为6.9%,多家机构预测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将再升值10%。过去一度令人担忧的升值将减少出口等情形并没有出现,相反,我国贸易顺差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里面的原因前文已经述及——国际产业结构决定的贸易格局使我国出口需求强劲。在人民币升值是否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上,学界分歧比较严重,但大家一致认为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制度,稳定升值预期是当务之急。因为人民币缓步升值对国际热钱来说吸引力实在太大,按照余永定的说法:“缓慢升值的主要好处是企业可以得到调整的时间,不利之处是让外国投资可以从容不迫地大量购买中国的廉价资产,造成流动性过剩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余永定:人民币升值肯定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上海证券报》,2007-11-23)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当前的国际舆论及国内经济基本面等角度来看,我国已经不可能再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而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升值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央行应该适当拓宽汇率波动区间(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0.5%的日波幅显然太小),这样既可以提高国际热钱流入我国进行套利的成本、稳定升值预期,又可以将货币政策逐步从汇率“手铐”中解放出来以全力对付通货膨胀。(全文完,2008-1-10,首发于本人博客:
http://allenwon.blog.hexun.com/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小贩
(仙子!请自重……)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54
帖子
12309
编号
29483
注册
2005-1-3
来自
Watchmen-德玛西亚
#7
发表于 2008-1-26 22:4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金融性的货币升值,对购买力的影响,是一个点到面的过程。但这个点是一个比较末端的位置。
而包含产业结构问题由个别因素引发的物价上升,也是一个点到面的过程,但这个点处于经济生活中的基端位置。
好比一盆水,货币升值可以当成是结冰……,而猪肉涨价则是桶变小了。
如果,货币升值要对物价起到作用,意味着,要把升值部分完全变成对国外产品和原材料的采购才行。否则,影响不大甚至造成国外对国内物质的廉价(相对升值前)的采购。
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存在着一个问题,国内出口产业必须有持速的竞争力,才能保,出口,进口的圈能正常进行,不至于断链。可惜,这正是我们的弱项。出口,升值,进口,更多的出口的圈不能持续。
结果是有外汇不敢花,出口成了对内的资源掠夺,而升值又帮助了外界对内的资源掠夺,物价不涨才怪。
保证有安全感的出口竞争力才是关键,而不是建立在唯一以价格为优势的出口能力之上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olodooog
(荆棘)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2
编号
159030
注册
2007-5-16
#8
发表于 2008-2-3 09: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看法。
同时认为中央对于07年度的宏调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对经济的干预手段逐渐偏向行政化。08年将有更多行政色彩偏浓的短期政策出台。
另,结构性的价格不平衡是存在的。粮油类涨价的同时,耐用品及其他商品的价格并没有有很大变化。08年,这些企业将承受更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新《劳动法》出台的时机让人觉得中央是在未雨绸缪,防止企业向员工转嫁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个人怀疑这个措施的有效性,08年的就业比例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中央对经济的调控已经有些失控,08年初的雪灾以及8月份的奥运是个机会。很多事情可以称着危机处理,一并解决。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叡德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3
编号
251806
注册
2007-12-18
#9
发表于 2008-2-3 10: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現在中國的金融業太脆弱叻
都是當初為叻加入WTO讓步太多,口子開的太大叻
我們那些金融磚假都是人傢西方的徒子徒孫叻,怎么鬥得過人傢,真擔心發生日本“廣場協定”這類情況
絕對不應該打沒把握的仗。
中國現在不缺資金,絕對應該管製外資的流入
現在當官的還在攷覈引進外資多少多少,實在是太可笑叻
房地産也應該內外銷分開
對內增加工人工資,提高拉動內需,減少齣口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congwanshui
(超级大虫)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24
编号
82197
注册
2006-9-8
来自
湖北
#10
发表于 2008-2-4 15: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主的观点,但是市场的流动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及方式的投机资金和国际热钱,还有实业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下几点有一定作用:
炒房收入收归国有,抑制股市投机(或完全市场化),外资买房收100%税(或禁止),阻击国际热钱.
能作到以上几点,物价上涨可抑制!
可惜上面的措施基本上会受到即得利益者的阻挠,政府也不可能有这等魄力!!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fengrui19
(书僮)
白衣伯爵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17
帖子
1108
编号
77538
注册
2006-8-2
家族
云水兰若
#11
发表于 2008-2-25 11: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央行在今年不大可能延续去年的加息节奏,但负利率局面必须得到扭转。
这“必须”二字用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123qaz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68949
注册
2008-2-24
#12
发表于 2008-2-25 14: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通胀。。。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xrq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268710
注册
2008-2-23
#13
发表于 2008-2-28 18: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永恒的至理名言"羊毛出在羊身上".谁叫你是老百姓呢!任人宰割吧您嘞.........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幽魂2000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1
编号
52352
注册
2005-11-4
#14
发表于 2008-4-28 20: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象没什么人讨论这个啊?
我在学会计,老师说,中国的财政近20年,年年都是财政赤字,于是发行货币来抵消一些,结局就是通货膨胀速度越来越快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醉鱼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7
编号
277313
注册
2008-5-3
来自
传说中的小池塘
#15
发表于 2008-5-3 12: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民众的利益总是被人忽视的。。。理论探讨再透彻,如果统治者不采取措施,也只能徒唤奈何。。。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弱势群体
(真正的弱势群体)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08
编号
274119
注册
2008-4-7
#16
发表于 2008-5-3 12: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ongwanshui
于 2008-2-4 15:21 发表
同意楼主的观点,但是市场的流动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及方式的投机资金和国际热钱,还有实业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下几点有一定作用:
炒房收入收归国有,抑制股市投机(或完全市场化),外资买房收100%税(或禁止),阻 ...
太可笑了,你多大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剑荡神魔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3
编号
41005
注册
2005-6-15
#17
发表于 2008-5-6 08: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0楼的好像在写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啊 不过要是像这样结尾估计就没有分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18
发表于 2008-5-6 18: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幽魂2000
于 2008-4-28 20:47 发表
好象没什么人讨论这个啊?
我在学会计,老师说,中国的财政近20年,年年都是财政赤字,于是发行货币来抵消一些,结局就是通货膨胀速度越来越快
其实是美国在这么做。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zhwenh_0421
(例无虚发)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6
帖子
12103
编号
6531
注册
2004-4-6
#19
发表于 2011-4-26 21: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2: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13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