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07-12-19 23:31 发表
我怎么觉得太祖一直是搞文武兼备的,太宗才是真正的文重武轻
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不准确。太宗朝开始“抑武运动”有扩大化趋势,但是终其一朝有契丹在北,他哪敢轻武?
太祖的军制改革的做法只不过是地方支援中央,中央再集权,也就是地方上不用藩镇养那么多兵了,钱粮兵马统统地归中央管,有事也是中央军(禁军)到你那里去驻防。而中央的兵权分立,掌兵权归三衙,调兵权归枢密。
三衙长官把那些有威望的宿将用几杯酒都打发掉(杯酒释兵权),换上一些没啥威望的新人,实际上就是帮皇帝管事,军队是皇帝的。
枢密长官初期虽然也是文武参用,不过即使是武将也都是些温文尔雅的武将,后来就是文官了。
其实裁下去的武将主要是禁军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以及藩镇上的武行德、杨廷璋等人。
但是又提拔了一些统帅之才,如曹彬、潘美等。
对于北方的防御,宋太祖给武将以极大的信任,郭进、李汉超等人,都是“便宜行事”。
宋太祖一朝,并未轻视武人,只不过由于之前五代期间文人受轻视,而从太祖开始重视文人,这有又什么错?一个武夫出身的人得了天下能够重视文人这应该说是政治家的表现。太祖只是“重文抑武”,并非“尊文贬武”,而且是为了矫五代之罔,将社会风气正常化,这样才能使新生的国家逐渐安定下来。否则四周割据环伺,内部如果还隐患重重,存亡尚不知时日,何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