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rose9 于 2007-12-16 06:11 发表
这个话题见仁见智了。
我觉得仙怪情节只要不是特别离谱(比如像唐僧这个例子),还是应该保留”仙怪“情节。
要不然,全都是”某某大将罩袍束带,系甲揽裙,三声号炮,杀出辕门。。。。见对方一员虎将,于是拱手报过姓名(中间还有n句废话性对白),然后二将马打盘旋,战在一处。。。“--多没劲呀。
《三国》《水浒》之所以好看,在于文字把每场战斗、每个人物都描写得很有个性。既然评书不可能像文字那样细腻,就不如加点好玩的作料吧,来几个超人,天上飞几件法宝又有何不可呢?
我觉得,之所以这样的作料不加,应该还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评书是可以很细腻的,甚至可以说,评书是要比成文付梓的小说更细腻的创作。
看一段《金枪传》吧
两下战鼓齐鸣,各催坐骑,哇呀呀的暴叫,高天虬把大耙子抡起来就来了。再看七郎,拿了个怪姿势,里手前把换成后把,外手后把改为前把,斜着身子,在马鞍桥上悬起半拉来,拿枪尖指着高天虬的前胸就来了。天下只有懂得十二绝命枪的人才能瞧出门道来,满场就只有五个人瞧出来了:头一个是金枪教手王源,是他亲传亲授的,不必讲了;二一个是令公杨继业,他虽然没练过,但是他听老父亲念叨过;第三个是东平王高怀德,他是这一代里边的第一条名枪,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瞧七郎这个把式,恩?有点意思;第四位就是高怀亮的儿子高君佩,他看着这个想起来老山王当年教给他的那手“单杀手”来了,哦,原来是要用这个枪法;第五位呢?就是六郎杨景杨延昭,他一眼就瞧出来了,今日儿个一出马七弟的这个姿势不对!但并不知道他是要用什么招。书中暗表,七郎今天要用的这个枪法名叫“单杀手”,乃是汾阳王郭子仪所传的一套枪法,《六合枪谱》有云:“一截、二进、三拦、四缠、五拿、六直,闪赚花枪!”说的就是这路枪法,是杨家枪法里的第十一路“单杀手”,里边包含三手枪法,叫“单把枪”“朝天枪”“琵琶式”,最后一手“琵琶式”就是绝命枪,也叫“转角式”、“献爪式”。
有个赞:
单把夜叉探海式,孤雁出群把敌降;
朝天敬香反臂插,将军单手举鞭扬;
白牛转角抱琵琶,得手青龙献爪强;
一十一路单杀手,卸甲威服见虏枪。
七郎拿的这个把式,就叫怀抱琵琶、白牛转角,里外手拧着劲来。干吗呢?他这个前手是虚,后手为实;里手叫着劲,外手是活的。马往上撞,高天虬两丈多长的大耙子抡圆了要砸七郎,七郎早就看准了,紧着一夹马,前把握紧往耙子头上一绷,这手叫勾绷,是往后带着斜下一绷,耙子就得偏开一点,就这一点就成了!打闪认针的工夫,借着这个绷弹的劲,七郎把前把松了,单是里手后把,噗噜!就奔高天虬的膀子来了。要按素常来看,这个时候七郎的枪根本够不着高天虬呢:枪长丈六,耙长两丈,还差着四尺呢,高天虬的耙子能砸着七郎的时候,七郎的枪可扎不着高天虬。但七郎使的这手儿单杀手枪,后把单把,就把两把之间的三尺给富裕出来了,再加上一马冲锋,一绷一挫之后,七郎的枪就够着高天虬的膀子了。七郎留着一手,稍把枪偏一点,噗楞!把高天虬肩头的狼吞口兽头给挑下去,胳膊上的牛皮甲叶子就都掉了,哗啦啦啦!高天虬的胳膊被往后一顶,这个耙子就没砸下来,要不七郎的脑袋也悬。所以这个就叫绝命枪!前把勾绷进挫,那劲就跟怀抱琵琶似的,劲死了手不活,劲松了你绷不出去,象叉锤这样的重家伙,靠绷枪根本没法护着自个儿,用绷枪就是要缓这一点工夫,得手以后紧接着一个“青龙献爪”,取敌将的咽喉,趁着还没砸下来就得把他戳下坐骑,所以说不是敌死就是我亡。高天虬扑通从金睛兽上折下来,这金睛兽还纳闷呢,我家主人从来没这个样儿啊?怎么才照面就打我背上掉下去啦?君臣看台上是哄然大笑,看热闹的就能看到这一点儿,都琢磨着原来这个高天虬不经打啊?那牛吹的,合着满不是那么回事!才碰面就叫七郎给捅到马下来了。只有那五位替七郎捏了一把汗,在心里叫好!
加几个超人,来几个法术,可能就把前文辛辛苦苦推出的精妙武艺和勇将形象全破坏了,得不偿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