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
性别:男-离线 江阳居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2
帖子 944
编号 195728
注册 2007-7-30
来自 江阳


发表于 2007-12-9 01: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

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现在的学术界怎么评论?
可信度告吗?
各位有什么看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9 08: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00年发布了一个简本,但争议太大,结果繁本一直没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阳居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2
帖子 944
编号 195728
注册 2007-7-30
来自 江阳


发表于 2007-12-11 16: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想听听各位的见解嘛,怎么没人

冒大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西园新军

吴县侯
彰武军节度使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85
帖子 2544
编号 26246
注册 2004-11-29


发表于 2007-12-11 16: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召唤百度大神可以了解大概。据说断代后的部分年代已经写进历史教科书嘞……此工程定夏约始于BC2070,商约BC1600,周约1046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笑天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6
帖子 1118
编号 95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7-12-11 21: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具体的不太清楚,大致是周的问题不大,商有很大争议,夏除了国内的学者,国外的多数是质疑的。理由么,缺少考古实证。中国很早就有纪史的传统,所以特别注重文字记载的,以此也能作为主要研究依据,而西方纪史的传统就晚近的多,所以特别注重考古实证,无实证则无成果认可。这是研究方法不同的结果。

不过,缺少夏商的考古证据确实是断代工程的硬伤。

[ 本帖最后由 笑天下 于 2007-12-11 21:5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12-12 11: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近几年新发现的青铜器带出不少问题,连司马迁也不一定靠得住了,西周王表大概都要调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2 1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伶州鸠 于 2007-12-12 11:16 发表
最近几年新发现的青铜器带出不少问题,连司马迁也不一定靠得住了,西周王表大概都要调整……

司马迁本来就靠不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7-12-12 15: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至少他治史还是严谨的,貌似对商的王系排谱只有两个错误。如果说对周朝的记载有什么失误,根子可能出在孔子的“春秋笔法”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上,前面有人篡改和销毁历史,导致司马迁的记载有所偏颇,比如白起曾经吃过一次败仗(好象考证出来是在魏国都城附近的林中之役,为魏赵联军所败),但老司马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史记依旧是一部空前绝后的信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2 15: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7-12-12 15:41 发表
至少他治史还是严谨的,貌似对商的王系排谱只有两个错误。如果说对周朝的记载有什么失误,根子可能出在孔子的“春秋笔法”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上,前面有人篡改和销毁历史,导致司马迁的记载有所偏颇,比如白起曾经吃过一次败仗(好象考证出来是在魏国都城附近的林中之役,为魏赵联军所败),但老司马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史记依旧是一部空前绝后的信史。

《史记》当然是信史。这点没有人质疑。也没有人去质疑史迁的史德

但《史记》强于汉而绌于先秦,这也是共识。

三代且不必说,即使春秋战国的时期,倘若尽信了《史记》,也不免闹出笑话。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管晏列传》开篇,叙述管仲经商、从军、当官的经历,那种事情真堪称最冷的冷笑话。最神奇的是,管仲在这三个方面的失败,还不多不少都恰好是三次。

再如,《苏秦列传》的记载,《赵世家》中赵氏孤儿的记载,这些真堪比网上最YY的YY小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2-12 15: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7-12-12 15:41 发表
至少他治史还是严谨的,貌似对商的王系排谱只有两个错误。如果说对周朝的记载有什么失误,根子可能出在孔子的“春秋笔法”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上,前面有人篡改和销毁历史,导致司马迁的记载有所偏颇,比如白起曾经吃过一次败仗(好象考证出来是在魏国都城附近的林中之役,为魏赵联军所败),但老司马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史记依旧是一部空前绝后的信史。

司马迁最知名的错误是齐、魏两国的系谱,以及苏秦、张仪等事迹的记载。
所谓白起林中之役为魏赵联军所败,是杨宽的观点,不过比较牵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7-12-12 15: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他的资料来源本身就有问题,而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要归咎前人对史料的破坏,比如孔子和赢政、李斯他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2 16: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7-12-12 15:59 发表
问题是,他的资料来源本身就有问题,而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要归咎前人对史料的破坏,比如孔子和赢政、李斯他们

你说的这是史德,而我们所谈论的是史料本身的可信程度。

事实是,《史记》于先秦的记载上,多有不可信者。

至于孔子,孔子何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7-12-12 16: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他的春秋笔法,唯尊者、亲者、贤者讳,不知歪曲和隐瞒了多少史实,影响遍及后世,他把三千诗删减为三百就是例子,当然这个是政治需要,可是却导致后来主导中国的儒家把历史加工当作惯例,比方元史对成吉思汗崛起的记载是各版本中最和谐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7-12-12 16: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冒牌 的帖子

那个部分应该是秦始皇的问题啊。因为司马迁在商代的错误比周朝少,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2 16: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7-12-12 16:11 发表
他的春秋笔法,唯尊者、亲者、贤者讳,不知歪曲和隐瞒了多少史实,影响遍及后世,他把三千诗删减为三百就是例子,当然这个是政治需要,可是却导致后来主导中国的儒家把历史加工当作惯例,比方元史对成吉思汗崛起 ...

莫名其妙。

举个例子,假如有天,全唐诗失传了,流传后世的唐诗只剩下《唐诗三百首》,你是不是要骂蘅塘退士毁灭了唐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redghl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37
编号 43267
注册 2005-7-14


发表于 2007-12-12 17: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沒有條件還是讓它空着好
爲了目的硬來,是搞不好研究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12 20: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7-12-12 16:11 发表
他的春秋笔法,唯尊者、亲者、贤者讳,不知歪曲和隐瞒了多少史实,影响遍及后世,他把三千诗删减为三百就是例子,当然这个是政治需要,可是却导致后来主导中国的儒家把历史加工当作惯例,比方元史对成吉思汗崛起 ...

连春秋笔法的用途都没搞清楚,就来指责夫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阳居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2
帖子 944
编号 195728
注册 2007-7-30
来自 江阳


发表于 2007-12-12 22: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任重而道远啊
单三星堆出土的那些诡异面具现在还无法很好的解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7-12-13 08: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举个例子,假如有天,全唐诗失传了,流传后世的唐诗只剩下《唐诗三百首》,你是不是要骂蘅塘退士毁灭了唐诗?”

此句甚妙。
孔子可没有这样大的权利让别人只读他选的诗。

至于“春秋笔法”,也是同理,孔子也没有这样大的权利让天下只读他的史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伯玉
(平生不识陈伯玉)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9
编号 140063
注册 2007-4-15
来自 大韩民国庆尚南道


发表于 2007-12-14 16: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没有事实证据,暂时咋们可以先搁置在那里。搞历史又不是急就急的出来,我怀疑这个是不是某些文化部门想做成绩出来,霸王硬上弓。
三星堆那一些奇奇怪怪的面具我估计就要研究好多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7-12-22 19: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目前是有很多学者对此产生质疑,认为这是政绩工程.既然学术上还没达成可信的观点,急忙写入教科书就是误人子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 18: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37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