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金圣暗 于 2007-10-26 08:54 发表
我在百度百科看了一下,
后人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东汉不设相,以大司徒任宰相之职。东汉末,献帝时始改司徒为丞相。
尚书令虽然因亲近皇帝而握有实权,其实是从品阶上来说是小官,在制度上属于少府,秩仅千 ...
东汉末年,台阁从宫内移到宫外,实际处理政务的是尚书令。
而丞相除了季汉的诸葛亮外,并无政务实权。
郑三里,原丞相一职关系到令牌数,即内政能力,应改为尚书令。
原丞相进位为三公,三公在汉末三国已无实权,只是顶罪羔羊,抑或虚衔。
就是诸葛亮也要加录尚书事才能处理政务。
他街亭战败后,虽然贬到四将军位,但录尚书事没丢,所以还能行丞相职。
故应设置为尚书令-->丞相
尚书令留中,丞相节制方面征战。
历史人物关系:
诸葛亮---董允
尚书令3品/千石 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文书众事,总典纲纪,无所不统。所居曰尚书台,出征则以行台从。
大司马、太尉并非不可并置抑或只是同一职位的2种称呼,
大司马和丞相的职责都是:掌承天子助理万机 位列上公。高于公。
大司马一职主要是大将军进位。如曹仁。注:当时诸将军显要者加大,如夏侯尚征南将军-->征南大将军, 原大将军则改称大司马。
另:
东汉末,献帝时始改司徒为丞相。
此言不妥。
应为曹操为重置丞相自任,司徒一职并未废去。
下面的附件是我为了准备一本三国小说而整理的官职表:
[ 本帖最后由 liuyes 于 2007-10-26 21:0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