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闲品三国》之:从挚友到仇敌----曹操张邈反目缘由初探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闲品三国》之:从挚友到仇敌----曹操张邈反目缘由初探
灿烂海滩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97
帖子
164
编号
57158
注册
2006-1-9
#1
发表于 2007-9-17 12: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闲品三国》之:从挚友到仇敌----曹操张邈反目缘由初探
《闲品三国》之:从挚友到仇敌----曹操张邈反目缘由初探
灿烂海滩
公元194年,曹操为报徐州牧陶谦杀父之仇,第二次统率大军进行东征。曹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五城,兵锋所指,直达东海一带。陶谦、刘备拼死抵抗,无奈实力悬殊,形势岌岌可危。眼看徐州就要落入曹军之手的时候,曹操的后院起火,根据地兖州突然发生了由张邈、陈宫发动的叛乱。张邈、陈宫二人拥立吕布为兖州牧,迅速向曹操的地盘展开进攻。一时间形势发生逆转,曹操腹背受敌,随时都有被吕、陶两军消灭的可能。为了扭转及其不利的局势,曹操只能回师兖州,与吕布展开了一场历时一年的兖州争夺战。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兖州之战。
这场战争的起因已经提过了:是由于张邈发动的叛乱导致的。那么,为什么张邈和曹操会从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直至后来曹操还夷其族来泄愤呢?到底张邈和曹操谁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发动者呢?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 张邈和曹操的关系
通过相关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张邈和曹操不但是少年的朋友,关系密切。 “太祖(曹操)、袁绍皆与邈友” ⑴。而且这种朋友关系的建立既有门第接近,更有性格相近的因素在内。
首先是相当的家庭背景。虽然史料中没有介绍张邈的家庭背景如何,但是通过“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⑵”和“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⑶”这两段记载判断,张邈的家庭背景至少也是个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地方豪族,而且在当时已经进入“名士”之列,还是个大大的名人。这三个都比较有名的年轻人相识交友就有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其次,张邈、曹操、袁绍三人早年的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很容易成为朋友。张邈“少以侠闻” ⑷,曹操则是“任侠放荡⑸”,袁绍更是“好游侠⑹”,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这样就有了性格基础。
第三,由于早年共同的政治理想---消灭宦官,三人很可能曾经在一起合作过。曹操和袁绍曾经都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张邈和袁绍合作的更早:“(袁绍)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⑺”。
有以上的三条记载,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早年张邈、曹操、袁绍这三人,不但是门户相当的好朋友,而且是志同道合的好兄弟,简直就是三个“铁哥们”,感情基础应该说是比较深厚而且扎实的。也正因为如此,等到三人成年后,他们之间才会相互帮助。这一点在张邈和曹操的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曹操起兵对抗董卓时,势单力孤,是张邈利用自己的领地----陈留收留了曹操,其手下的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⑻”,张邈不仅在道义上支持曹操,而且还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了曹操无私的帮助。而曹操对于张邈的帮助也是心存感激的。当张邈与袁绍发生冲突时,曹操就曾坚定地站在张邈一边。
曹操进入兖州之后,张邈和曹操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曹操东征陶谦时,曾经对家人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等到曹操回来之后,两人竟然是“垂泣相对”,足见关系之亲密,难怪西晋陈寿在此段的记叙中直言不讳:“其亲如此⑼”
不过,有学者对张邈与曹操的关系产生了疑问,认为他们两人的感情原本就有问题的,是相互利用的。因此,有学者做出了自己的猜测,张亚新就认为:
早在关东军团起义时,张邈已是陈留太守了,论地位和实力都高过曹操。张邈自己又是兖州人,在兖州颇有声望。后来,没料到曹操却得鲍信之助,击败黑山党人及青州黄巾党人,而跃升为兖州牧,反而成了张邈的顶头上司。这一来,使一向好作大哥的张邈心理很不平衡了……张邈心中很不是滋味,常常表现出来,在朋友们交往的谈话中明显流露⑽。
这种观点,笔者深表怀疑。笔者认为张先生的观点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虽然在实力方面曹操不如张邈,但是论地位,张邈和曹操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论名气,曹操比张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在此之前,两人的关系非常不错,曹操还帮助过张邈指责袁绍。以地位和实力来判断张邈反叛的原因是不能成立的。
其次,曹操入主兖州,这里面原本就有张邈的支持。虽然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只是简单的提到:“(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但在裴松之的《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世语》中记载就比较清楚:“
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后来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采用了《世语》的记载)。
从这段的记载和后来陈宫和张邈的关系来分析,陈、张二人原本就在同一阵线中,如果没有张邈的授意,陈宫不会去请曹操进入兖州,更不可能“迎太祖领兖州牧”。如果没有张邈的支持,曹操也不可能在对抗黄巾及抵御袁术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张先生所说的“没料到曹操却得鲍信之助,击败黑山党人及青州黄巾党人,而跃升为兖州牧,反而成了张邈的顶头上司”,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笔者认为:张邈就象在之前讨董一样,给予了物质上的支持,而且负责了曹操军队的后勤供应。
第三,以张邈的性格分析,他也不太可能就“心中很不是滋味”。《三国志•郑浑传》注引《汉纪》中说张邈“东平长者,坐不窥堂”,意思是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庄重守礼。俨然一副正人君子的风度,怎么就这么容易无缘无故地怀疑曹操呢?!
第四,张先生说“张邈心中很不是滋味,常常表现出来,在朋友们交往的谈话中明显流露”,这个说法不知道典出何处。陈寿《三国志》和后来的裴注中根本没有相关的记载,因此不能作为证据。
综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张先生的判断是错误的,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张邈与曹操的感情是真实的,是经历过几年风风雨雨的。单从这一点上来判断张邈反叛的原因是非常片面的。
二. 袁绍对张邈与曹操之间关系的影响
有人认为:张邈与曹操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始于袁绍。起因是由于陈寿在《三国志•张邈传》的一段记载:
吕布之拾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
这里,要初步分析一下当时袁绍、曹操、张邈之间的关系。毋庸置疑,袁绍在当时无论是实力、影响,在后汉末年的诸侯纷争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对于曹操进入兖州,袁绍是出了大力的。谢承《后汉书》说:“袁绍以曹操为东郡太守。刘公山(刘岱)为兖州,公山为黄巾所杀,乃以操为兖州刺史⑾。”袁绍与张邈的关系,上面已经提过,原本也是朋友,但是在联军讨董之时,他们之间发生了严重冲突:
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绍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责绍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邈知之,益德太祖(12)。
从这两段关于袁绍与张邈事件来分析,袁绍对张邈已经从亲密朋友加战友转变成为了相互猜疑、敌视的关系,想通过曹操来下手也是很有可能的。不过不要忘记,此时的曹操已经是羽毛丰满,是否听袁绍的话还是个未知数。况且,曹操在离开袁绍到兖州之前已经对袁绍有了很大的不满,只是因为还有求于人才没有表达出来:
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13)。
等到后来曹操“新失兖州,军食尽”的最危急的时候,袁绍想乘火打劫,“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鄴(14)”,曹操也没有答应,而袁绍也并没有借此与曹操决裂,这就说明曹操对袁绍的性格判断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因此,袁绍对于张邈与曹操之间关系的影响虽然有,但是不是主要因素。曹操也未必会因为要讨好袁绍而对张邈下手。因此所谓“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显得很是唐突。另外,此时的吕布也并非是曹操的敌人,而是当时的大英雄-------他杀了公认的奸贼董卓。他与曹操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而且他的目标是去投奔张杨,和曹操的关系也不大,“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这个说法显然也不是造成张邈与曹操之间关系恶化的真正原因。
三.兖州内部势力对张邈与曹操之间关系的影响
既然外部因素对张、曹的影响不大,那我们就再从内因进行分析。这个内因就是兖州内部的各种政治势力对曹操进入兖州的态度。
前面提到,曹操能担任兖州牧是得到了兖州主流势力的支持的。这些人中大抵可以分成两派:一是在曹操进入兖州前就接触过的和后来在兖州吸纳的,其中的代表是济北相鲍信和寿张令程昱(下称支持派)。另外一派就是后来反叛曹操的张邈、陈宫等(下称反对派)。首先来说说支持派。
济北相鲍信,早在联军讨董之时就对曹操非常敬佩。并同曹操关系密切:
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太祖与袁绍表信行破虏将军,韬裨将军。时绍众最盛,豪杰多向之。信独谓太祖曰:“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遂深自结纳,太祖亦亲异焉。汴水之败,信被疮,韬在陈战亡。绍劫夺韩馥位,遂据冀州。信言於太祖曰:“奸臣乘衅,荡覆王室,英雄奋节,天下乡应者,义也。今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若抑之,则力不能制,祗以遘难,又何能济?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太祖善之。太祖为东郡太守,表信为济北相。……信殊死战,以救太祖,太祖仅得溃围出,信遂没,时年四十一。虽遭乱起兵,家本修儒,治身至俭,而厚养将士,居无余财,士以此归之(15)。
鲍信对曹操最大的贡献有二:一是提出了“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为曹操指明了发展方向。其二是因为他这样的有威望、有实力的地方豪强支持曹操,加快了曹操集团实力增强的步伐。象后来的曹魏名将于禁就是跟随鲍信加入曹操集团的。
曹操进入兖州后,李典、吕虔、典韦也投入曹操阵营中,对于曹操集团实力增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寿张令程昱,原本也是东郡大族,是曹操在担任东郡太守时投奔曹操的:
太祖临兖州,辟昱。……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16)。
程昱所起的作用,在张邈反叛初期可说是决定性的。如果没有程昱为曹操保留了仅有的根据地,那么曹操集团很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鲍信和程昱等人的加盟,可以说为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的一派----反对派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视的。其代表人物包括:张邈、张超、陈宫、许汜、王楷等等。一开始,他们对于曹操的到来也是欢迎的。此事在《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世语》中记载地比较清楚。这说明无论是后来的支持派和反对派都是支持曹操入主兖州的。很显然,他们的支持或者反对,对于曹操在兖州的生存和发展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从后来的情况看,兖州内部势力显然发生了严重分化,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四. 曹操蓄意激化了矛盾
到底张邈和曹操谁才是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呢?结合相关的资料,笔者认为:曹操出于自身集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蓄意挑起了兖州内部势力的分化,逼迫张邈发动叛乱。
曹操入主兖州后,曹操入主兖州之后,很快取得了对黄巾军战斗的胜利。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半年左右的时间曹操便完成了“必宁生民”的第一步。接下来曹操马上又面临袁术、公孙瓒、陶谦集团的夹击。可谓战事频繁,应接不暇。在这一段时间里曹操管制兖州的政绩如何,史料记载不详,但从曹操在此期间招揽了荀彧、满宠、程昱、吕虔、毛介、典韦、乐进、于禁、李典等众多包括兖州人士在内的文臣武将等情况看,说明曹操当时还是比较得人心的。不过,在此时的兖州,已经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三国志•高柔传》及《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都记载:
(高柔)谓邑中曰:“今者英雄并起,陈留四战之地也。曹将军虽据兖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先得志于陈留,吾恐变乘间作也,欲与诸君避之。”众人皆以张邈与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
虽然这只是少数意见,但也代表了一种倾向:当曹操完成了兖州内部势力所期望的剿灭黄巾的任务以后,一部分兖州官吏和士族阶层对曹操在兖州的存在还是有一定顾虑的。只不过此时的曹操忙于军事作战,无暇专注于兖州内政,矛盾并不明显,冲突自然不会很大。但是出于“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这一战略方针,曹操必须要对兖州完全控制,因此,张邈及所代表的反对派的立场对曹操的态度就显得至观重要,高柔的话就足以证明曹操在站稳脚跟以后,已经开始有言语或行动来试探张邈所代表的反对派的态度了。而这些试探的结果令曹操很不满意。边让的态度就足以说明。
边让何许人也?此人乃汉末大儒。在兖州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后汉书•边让传》记载:边让原本就是陈留人,“少辩博,能属文”,“善占射,能辞对”,深得蔡邕赞赏,并得大将军何进征辟。可谓成名以久,《后汉书•孔融传》说“他与孔融、陶丘洪“齐声称”,。后来还“高才擢进,屡迁”,官运倒是不错,能力如何?史料中没有详细介绍,不过倒是清楚地写上了“出为九江太守,不以为能也”这样很不客气的句子。看来属于那种华而不实的名士之类。初平中,边让去官回乡,回到陈留,目睹了曹操迅速击溃黄巾、袁术,稳定兖州局势的全过程。但是他不但没有对曹操这位兖州人民的大英雄充满赞扬之辞,反而“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终于让曹操忍无可忍。《资治通鉴》中说“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的描述有两种意思:第一,边让的“讥议”并非当面对着曹操说的,因此当是在与兖州官吏和士族阶层私下谈论中提及的,由于边让的名气大,他的“讥议”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对曹操在兖州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曹操不得不杀边让;第二,“并其妻子”可见曹操对边让恨之入骨,反过来也可以说明边让“讥议”之恶毒、毒害之深远、影响之广泛。曹操的举动,笔者认为有两重含义的:一是迅速分清敌我,二是杀鸡敬猴。从后来的情况看,兖州内部势力果然分成了上面提到的支持派和反对派。反对派中的张邈“心不自安”,陈宫则“内亦自疑”。曹操的效果也达到了。
除了分化和震慑外,曹操的另外一个举动是:利用兖州内部势力之间的不和,杀死了王匡。关于这个方面,方诗铭先生的《三国人物散论》(17)之“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中有精辟的论述:
曹操利用了与王匡有宿怨的当地另一豪族势力,即胡母班家族。《三国志•袁绍传》注引《汉末名士录》说:" (胡母)班字季皮,太山人,少与山阳度尚、东平张邈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所谓“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与张邈的“振穷救急”、王匡的“轻财好施”相同,属于“游侠”行为的一种表现,说明胡母班也是一名游侠之士。在反董卓战争中,胡母班为王匡所杀,对其家族来说,王匡是属于“不胜愤怒”的仇家,张邈联结王匡,也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兖州豪族集团内部的这种矛盾,很自然的为曹操所利用。他与胡母班家族“并势”,不但攻杀了王匡,也打击了张邈,终于解除了王、张联合这个心腹之患(《三国志•武帝纪》注引谢承《后汉书》)。
通过以上这两种手段,曹操最终激化了与了张邈所代表的兖州反对派的矛盾,造成了前面说到的历时一年的兖州争夺战的爆发。虽然代价惨重,曹操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第一块根据地。
五. 余 论
也许有人问提出这样两个疑问:既然是曹操主动激化了张邈所代表的兖州反对派的矛盾,那么,难道事先他没有做什么准备吗?他又怎么后来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及那么沉重的代价来平息这场叛乱呢?
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推测。首先是曹操在地方行政管制是否进行了准备?
应该说曹操是做了准备的。从曹操进入兖州到张邈叛乱,中间也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曹操除了军事实力有了巨大增长以外,对于兖州人士的笼络工作也是很见成效。同一年前刚进入兖州的情况已经是天壤之别。而且,曹操还对兖州的地方官吏进行了一些调整,以加强自己的控制力,在当时的兖州,曹操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例如:
夏侯惇,时任东郡太守(18)
程昱,时任寿张令(19)
应劭,时任泰山太守(20)
靳允,时任范令(21)
枣祗,时任东阿令(22)
薛悌,时任兖州从事(23)
吕虔,时任兖州从事(24)
满宠,时任兖州从事(25)
毛玠,时任兖州治中从事(26)
通过对以上几个地区的官吏的任命及对当地豪族的拉拢,说明曹操已经在做全面控制兖州的地方行政管制准备工作。曹操把当时自己最得力的战将夏侯惇留在兖州,显然是为了应付有可能发生的叛乱。
曹操做的另一手准备就是:把自己的大本营放在紧靠袁绍占据的冀州的地区,继续取得袁绍的强大支持。而且,曹操很可能在之前就已经和袁绍取得了默契。所以当曹操遭到张邈的攻击后,袁绍迅速进行了援助。谢承《后汉书》云:" 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既然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做了准备,那为什么一开始曹操面临的局势会如此紧张呢?
简单的说来,是由于曹操的过分自信造成的。这种自信除了前面提到的两手准备之外,曹操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军力。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不但收编了号称百万之众的黄巾军、击溃了来犯的袁术、陶谦,同时还很快开始东征徐州,这就充分说明其军力之强盛。所以,对于即将发生的叛乱,曹操自认为会很快解决问题。这就是在叛乱发生之前曹操最失策的地方。另外,曹操没有意识到自认为是嫡系的陈宫,最终会选择了背叛,这也是曹操失策的另外一个方面。
以张邈、陈宫为首的叛乱者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加以证明,但是通过叛乱发生时的情况可以发现:他们是充分意识到了曹操当时的强大,并采取了三种方法来应付的:
1.兖州本身的反叛势力。这一点在前面应用的《三国志•程昱传》中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是,这股本地的力量是不足以对付曹操的。所以,他们由西、南两个方向寻求了强援。
2.吕布并州军事集团的支援。《三国志•吕布传》云:“(张邈、陈宫)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
3.豫州刺史郭贡的支援。《三国志•荀彧传》云:“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
应该说张邈、陈宫这次叛乱是计划周密的,而且很有针对性。兖州本身反叛势力的主要任务是鼓动各郡叛乱,制造混乱。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27)”、“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吕布的首要任务是端掉曹操的老巢---鄄城,“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28)”,由围点改为打援;而豫州刺史郭贡则是横穿兖州,直达东郡,是围点的。这一系列的举动真可说是有组织、有准备,而且是非常有成效的。如果不是因为吕布在关键时刻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迅速占领东平,切断亢父、泰山的通道,恐怕曹操真的会因为自己的过分自信和错误的形势判断而断送自己刚刚建立并正在迅速发展的曹魏集团。
⑴《三国志•张邈传》,中华书局1959年
⑵《三国志•张邈传》
⑶《后汉书•党锢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
⑷《三国志•张邈传》
⑸《三国志•武帝纪》
⑹《三国志•袁绍传》
⑺《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
⑻《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世语》
⑼《三国志•张邈传》
⑽《曹操大传》,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
⑾《七家后汉书》,清汪文台辑,周天游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⑿《三国志•张邈传》
⒀《三国志•武帝纪》
⒁《三国志•程昱传》
⒂《三国志•鲍勋传》注引《魏书》
⒃《三国志•程昱传》
⒄《三国人物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⒅《三国志•夏侯惇传》和《三国志•荀彧传》
⒆《三国志•程昱传》
⒇《后汉书•应劭传》
(21)《三国志•程昱传》
(22)《三国志•程昱传》
(23)《三国志•程昱传》
(24)《三国志•吕虔传》
(25)《三国志•满宠传》
(26)《三国志•毛玠传》
(27)《三国志•荀彧传》
(28)《三国志•武帝纪》
[
本帖最后由 灿烂海滩 于 2007-9-17 14:08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东祖长离
2007-9-21 12:36
+300
原创好帖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8088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64
编号
54235
注册
2005-11-29
家族
牛鬼蛇神
#2
发表于 2007-9-17 12: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
都做到这分上,竟还有人说曹操主动激化矛盾,曹操是想家里人死光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可爱小马驹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960
编号
90695
注册
2006-11-9
#3
发表于 2007-9-17 13: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母在公,不在宫也。”
“我若不还,往依孟卓。”
自己保不住了家人自然就只能指望别人收留,至于收不收留那就不是陈宫曹操能管得到了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ysy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63
编号
558
注册
2003-9-7
#4
发表于 2007-9-17 23: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整个评论都比较牵强,不能让人信服。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1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5
发表于 2007-10-10 22: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海滩兄的大作,就是不同凡响!赞一个先。
曹操确实应当是首先激化了内部的矛盾,但是双方对激化的程度,认识不同。
从曹操对张邈、陈宫的信任和重用看,曹操是认为已经打击了地方势力对自己的挑衅,他们已经不敢有所作为了,而把两个隐藏很深的张、陈二人,看做是自己在兖州的可依靠对象。
否则,曹操不能把主力都拿去进攻徐州,而家里只留下如此少的亲信。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17: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48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