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9-18 10:51 发表
终于使用质疑陈寿史德的手段了,凡是不利于蜀汉的记载一律视为陈寿为晋粉饰、为师傅粉饰、和诸葛亮有仇,从人格上打倒陈寿果然也是一种手段。
陈寿跟诸葛亮有仇是你说的。
陈寿跟姜维政见不同,在评判姜维的时候不能客观,这是事实。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9-18 10:51 发表
血性的人都被排除出了中央,这就证明蜀汉是腐朽没落的割据小朝廷。无权的本地人士有血性在抵抗,掌权的外地人士没血性在投降,看来这投降大师的称号还是送给掌权蜀汉数十年的荆楚集团合适。
无权的本地人士有血性在抵抗?
合着谯周大爷是主张抵抗的?
现在说的是谯周大爷一生热衷于投降事业。扯上荆楚集团干啥?荆楚集团爱好投降么?
那诸葛亮、蒋琬、费祎是属于哪个集团的?
就算荆楚集团中有人主降(虽然俺不知道是谁,姑且认为有吧),就代表谯周可以投降么?
就像别人杀人抢劫,你也可以跟着干么?
所谓无以易周之理,也看不出众人一贯主降。
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
写的很明白,谯周之理是司马一定会受降,群臣所疑是司马会不会受降。
从这段话来看,群臣对投降并没有深刻研究,不然不会有什么疑问。
但谯周却是对投降一事分析得很透彻,可见是谋划已久啊。
说他是投降大师,还真不算太冤枉了他老人家。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9-18 10:51 发表
姜维煽动钟会叛乱规模再大大得过淮南三叛?有人说魏国政权平稳过渡于司马氏,这不是对淮南三叛选择性失明么。
淮南三叛算不算曹魏忠臣还难说呢。
引用王夫之的评论。
王淩可以为魏之忠臣乎?盖欲为司马懿而不得者也。为懿不得,而懿愈张矣。齐王芳,魏主睿之所立也,懿杀曹爽而制芳于股掌,其恶在懿,其失在睿,而芳何尤焉!使霍光而有操、懿之心,汉昭亦无如之何,而可责之芳乎?淩诚忠于魏而思存其社稷,正懿闭门拒主、专杀宗臣、觊觎九锡之罪,抗表而入讨,事虽不成,犹足以鼓忠义之气,而懿不能驾祸于楚王以锢曹氏之宗支,使敛迹而坐听其篡夺。而淩欲废无过之主以别立君,此其故智,梁、隋之季多效之者,而终以盗铃。则使淩得志,楚王彪特其掩耳之资,操此心也,恶足以惑人心而使效顺哉?
名义者,邪正存亡之大司也,无义不可以为名,无名不可以为义,忠臣效死以争之,奸雄依附而抑必挟之。以曹操之不轨也,王芬欲立合肥侯以诛宦官,而操审其必败,勿从也;袁绍欲立刘虞以诛董卓,而操恶其徒乱,勿从也;名正而义因以立,岂特操之智远过于淩乎?天下未解体于弱主,而己先首祸,心之所不安,烖之所必逮也。刘虞贤矣,袁绍弗能惑也;合肥侯听曹操而安,楚王彪听王淩而死,非独自杀,且以启祸于宗室,胥入司马之阱中,亦烈矣哉!呜呼!乱人假义而授人以名,义乃永堕而祸生愈速,如是而许之以忠也,则沈攸之、陈霸先皆忠矣。王淩之心,路人知之,无以异于司马氏,而益以愚者也。
诸葛诞之起兵讨司马昭也,疑贤于王淩、母丘俭,而实未见其愈也。俭与诞,皆以夏侯玄之死不自安,而徼幸以争权,使其克捷,其不为刘裕之诛桓玄,不能保也。且诞之讨昭,何为也哉?无抑不欲魏社之移于司马氏矣乎?魏而亡,亡于司马,亡于吴,无以异也,吴岂为魏惜君臣之义,诛权奸以安其宗社者哉?诞遣其子靓称臣于吴以起兵,则昭未篡而己先叛;以叛临篡,篡者未形而叛者已著;其志悖,其名逆,授司马昭以讨叛之名,而恶得不败邪?使其成也,司马昭之族甫糜,曹氏之社早屋矣。悲夫!借敌兵以讨贼者之亡人家国也,快一朝之忿而流祸无穷,诞实作俑,司马楚之、刘昶、萧宝寅相继以逞,而可许之为忠乎?